重慶理工大學藥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重慶理工大學藥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重慶理工大學藥學與生物工程學院,設有藥學、製藥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生物工程4個本科專業。

學院概況


重慶理工大學藥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致力於培養生物醫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層次卓越技術人才,服務於區域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學院擁有生物醫學工程一級學科和微生物生化藥學二級學科2個專業學位碩士點,1個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建有2個省部級工程中心,2個產業化示範基地,1個校企聯合實驗室,與10多家企業有技術和人才培養合作關係,具備了較完善的科研平台和人才培養條件。
學院現有教授15人,副教授20人,博士學位教師比例55%。1名教授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名教授獲2007年回歸留學人員創業獎,1名教授為重慶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名教授為科技部科技特派員,3名教授為重慶市學科評議組委員,帶頭人及學術骨幹均有海外留學經歷。
學院秉持“創業—卓越”精神,以“知識、智慧和毅力,創造健康人生”為辦學思想,堅持“有時教育,常常幫助,總是鼓勵”的育人理念,重視素質教育,積極推進教學模式改革。學生基礎和專業紮實,創新能力強,綜合素質好,畢業后成為行業的主要技術骨幹和管理人才,培養質量受到社會各界好評。
學院致力於國家和地方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物醫藥領域知識與技術創新,先後承擔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技攻關、國家新葯基金、國際合作、重慶市重大科技攻關和企業合作項目60項,其中,國家與省部級重大新葯創製課題12項,2個已轉讓新葯已進入申報生產階段,3個申報臨床,近三年科研經費達2684萬,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0多篇,SCI、EI收錄論文80餘篇,發明專利20多項,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8項;其中科技進步一等成果獎2項,二等成果獎4項,三等成果獎6項。
學院已同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法國、加拿大等國家有關著名大學、科研機構建立起良好的學術交流關係,正在積極建設3+1+1人才培養模式,增強國際聯合辦學能力。
學院將繼續以“育一流人才、創一流成果”為宗旨,著力培養國家和地方生物醫藥戰略型新興產業急需的高層次創新創業卓越人才,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綜合科技創新能力。

機構設置


名稱負責人
學院辦公室劉佳佳
學生工作辦公室張亞
生物工程王萬能
生物醫學工程劉勝平
製藥工程蔡嘉利
中心實驗室何成明

學院領導


院 長:鄭一敏
書 記:黃介彬
副院長:陳忠敏

專業簡介


生物醫學工程

學制:四年層次:本科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生物醫學工程是運用工程科學與生命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開發診斷、治療、康復和預防疾病的新醫療儀器設備、新材料和新技術,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門新興理工醫交叉邊緣科學,屬國家和地方生物醫藥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急需發展專業。我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側重於數字醫療設備、無創檢測技術、醫學圖像處理和醫用生物材料應用。
培養目標: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面寬、適應性強、富有創新精神,系統掌握生物醫學工程方面系統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與技能,熟悉醫學電子學、醫學信號的檢測和處理、醫學成像與醫學圖像處理、醫學模式識別、醫療儀器原理及設計,了解本學科專業領域發展趨勢,能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從事研究、開發、生產及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修課程:臨床基礎醫學課程、物理學、定量生理學、生物醫學工程概論、數字電子技術、模擬電子技術、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單片機原理、微機原理與應用、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醫學信號處理、醫學圖像處理、生物醫學感測器原理與測量、生物醫學電子學、醫用電子儀器、醫學儀器設計、醫學成像技術、生物材料和生物晶元等。
主要畢業去向:醫療儀器公司、科研院(所)、醫院、高等院校等部門從事醫療儀器及設備研製、生產、檢測和維護等方面工作。

生物工程

學制:四年層次:本科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生物工程專業是應用工程科學與生物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生物體或生物活性物質參與的生產過程,解決生化反應過程中的基礎理論和工程技術問題的一門科學,屬國家和地方生物醫藥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急需發展專業,我校生物工程專業側重於微生物發酵工程和生物加工技術及過程檢測控制。
培養目標: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面寬、適應性強、富有創新精神,系統掌握生物工程專業方面系統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與技能,熟悉生物工程的下游關鍵技術,了解本學科專業領域發展趨勢,能在生物工程及其相關領域從事研究、開發、生產及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修課程:無機與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基因工程、化工原理、生化反應工程生化分離工程生物工藝學、生物工程設備、生物製藥工藝學、食品檢驗、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等。
主要畢業去向:在化工、醫藥、食品、環保、輕工、能源、農產品加工等領域中的生物技術企業或相關職能部門等中從事生產、技術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製藥工程

學制:四年層次:本科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製藥工程專業是研究藥品生產關鍵技術及裝備的一門學科,屬國家和地方生物醫藥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急需發展專業。我校製藥工程專業側重於藥物先進位造工程技術及管理。
培養目標: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面寬、適應性強、富有創新精神,系統掌握製藥工程方面系統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與技能,熟悉藥品先進位造技術管理規範,了解本學科專業領域發展趨勢,能在藥品製造工程及其相關領域從事先進技術研發、生產應用、教學及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修課程: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藥物合成、藥物分析、藥劑學生物製品學、化工原理、藥物分離工程、製藥裝備學、製藥工藝學、製藥工程導論和葯事管理學等。
主要畢業去向:在醫藥、化工、食品、輕工等領域中的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部門從事藥品及健康相關產品工藝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過程管理和裝備維護等方面工作。

藥學

學制:四年層次:本科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藥學專業是研究藥品設計、開發、生產、流通及應用管理的一門學科,屬國家和地方生物醫藥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急需專業。我校藥學專業側重於創新藥物設計與開發、藥物分析檢驗與質量控制、藥品註冊與營銷管理
培養目標: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面寬、適應性強、富有創新精神,系統掌握藥物科學系統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熟悉藥品設計、開發、生產、應用管理規範,了解本學科專業發展趨勢,能在藥物科學及其相關領域從事藥品研究、開發、生產、檢驗、應用管理的高級技術人才。
主修課程: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免疫學、醫學概論、藥物分析、藥劑學、藥理學、藥物合成、生物製品學、藥物設計學、藥物開發學、葯事管理學、藥品營銷學和藥物經濟等。
主要畢業去向:在製藥企業、醫院及社區藥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藥品檢驗機構、藥品商業和葯事管理部門等方面從事技術與管理工作。

碩士點介紹


微生物與生化藥學

(科學碩士)
學制:三年層次:碩士授予學位:醫學碩士
本學科點以新葯創製為對象,開展國家和地方生物醫藥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支撐技術研究開發及應用,形成了以藥物設計、新葯創製、疫苗及診斷技術和製藥工程新技術為特色與優勢的藥學學科,著力培養國家和地方生物醫藥戰略新興產業急需的藥物創製高級關鍵技術人才,通過產學研緊密合作,服務於重慶市政府提出的建設“長江上游生物醫藥基地和現代中藥科技產業化基地”。
學科特色:本學科點建有1個省部級工程中心,2個產業化示範基地,2個校企聯合實驗室,與國內10家企業有技術和人才培養合作關係,擁有價值近1000萬元先進分析檢測儀器設備。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作風、基礎紮實、知識面寬、適應性強、富有創新精神,系統掌握本學科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與技能,能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了解本學科專業領域發展趨勢,能在藥學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新葯開發、藥品生產管理、藥學教育等方面的高級創新技術人才。
課程設置:
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自然辯證法概論、第一外語(英語)、高等藥物合成、高級藥劑學、高等藥物分析、天然藥物化學專論、微生物藥學、生物製品學、藥物設計學、新葯研究方法概論、藥學進展等,根據研究方向選修有關課程。
在讀期間需進行課程學習、文獻閱讀、開題報告、學術活動、科學研究、學位論文等環節,根據碩士生培養方案和有學校關規定進行。
主要培養方向:
1、藥物設計科學與技術:本學科方向是藥學學科新興交叉學科方向,為藥物創製關鍵支撐技術學科方向。該學科方向重點針對腫瘤、免疫性疾病和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開展創新藥物設計及其方法學研究,培養系統掌握本學科方向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高級創新型藥物設計學人才。
方向帶頭人:林治華教授
2、天然藥物與現代中藥新葯:本學科方向為國家和地方戰略性新興產業—新醫藥關鍵支撐技術學科方向,屬國家和地方重點支持高新技術領域之一。該學科方向針對心腦血管疾病、抗耐藥性病原細菌感染糖尿病、乙型肝炎等重大疾病,研製創新中藥及化學藥物、實現產業化,培養系統掌握本學科方向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高級創新型新葯創製人才。
方向帶頭人:鄭一敏教授
3、生物技術製藥:本學科方向為國家和地方戰略性新興產業—新醫藥關鍵支撐技術學科方向,屬國家和地方重點支持高新技術領域之一。該學科方向針對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和老年慢性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研製創新生物技術藥物、實現產業化,培養系統掌握生物製藥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的高級創新型人才
方向帶頭人:范開教授
4、製藥工程新技術:本學科方向是藥學學科新興交叉學科方向。該方向以關鍵合成技術、新工藝、新製劑、新檢測方法、藥物分離工程關鍵技術為研究對象,服務新葯創製和藥品生產,培養系統掌握製藥工程方向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技能高級創新技術人才。
方向帶頭人:姜和教授
5、疫苗及診斷試劑:本學科方向為藥學學科交叉方向。針對腫瘤、病毒和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研製新疫苗、診斷技術及製品,實現產業化,培養系統掌握生物製品學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高級創新人才。
方向帶頭人:蔡家利教授
主要畢業去向:在醫藥領域企業、醫院、檢驗機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藥品商業等部門從事藥品及健康相關產品研製、開發、質量控制、管理、檢驗等工作,也可報考藥學相關學科的博士研究生或出國深造。

生物醫學工程

(科學碩士)
學制:三年層次:碩士授予學位:工學碩士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應用工程科學與生命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開發診斷、治療和預防疾病用的醫療儀器設備、新技術和新材料,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門新興理工醫交叉邊緣學科專業,屬國家和地方生物醫藥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急需發展專業。我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側重於數字醫療設備、無創檢測技術、醫學圖像處理和醫用生物材料等方面。
學科特色:現有教授7名,副教授3名,方向帶頭人均有海外留學或研究工作經歷。依託與英國丹迪大學、朴茨茅斯大學和重慶天海醫療設備有限公司聯合建立了“重慶中英(國際)數字醫療技術工程中心”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建有5個教學實踐產業化基地,近年來,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教育部重點科技項目、重慶市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等多項研究課題;公開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1部、教材2部;獲“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本學科與國外一些著名高校如日本東北大學山口大學和美國克利夫蘭州立大學等高校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在留學生交換、學術交流、科學研究上開展了實質性的國際合作,具備較好的人才培養基礎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作風、基礎紮實、知識面寬、適應性強、富有創新精神,系統掌握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與技能,能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了解本學科專業領域發展趨勢,能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教學及管理等方面的高級創新工程技術人才。
課程設置: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自然辯證法概論、第一外語(英語)、生物醫學工程學、工程生理學、生物醫學信號處理、生物材料、心血管動力學、數理統計理論與方法、最優化計算、矩陣分析、偏微分方程及有限元分析數值分析、現代醫學儀器設計、醫學圖像處理、生物醫學感測器、現代醫學成像理論與技術、數字圖像處理等。
根據研究方向選修有關課程。
在讀期間需進行課程學習、文獻閱讀、開題報告、學術活動、科學研究、學位論文等環節,根據碩士生培養方案和有學校關規定進行
主要培養方向:
生物醫學圖像及信號處理、數字化醫療儀器、生物醫學信息獲取與感測技、生物醫用材料、環境生物醫學工、創傷醫學
畢業去向:醫療儀器公司、科研院(所)、醫院、高等院校等部門從事醫療設備研製、生產和檢測等工作。也可報考生物醫學工程相關學科的博士研究生或出國深造。

精品碩導


彭方毅

個人概況
彭方毅,男,1970年生;
彭方毅教授
彭方毅教授
1994-2000年於重慶市三峽醫藥專科學校附屬醫院檢驗科工作; 2000-2005年於重慶醫科大學醫學檢驗系攻讀並獲得臨床檢驗診斷學博士學位;導師:塗植光教授
2003-2005年於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免疫室完成博士課題;
2005-2007年於清華大學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作博士后。
導師:施漢昌教授,何苗教授
2007年-至今 重慶理工大學藥學與生物工程學院,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現在專業方向、技術特長:分子免疫學,環境生物技術監測
發表論文、專著: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
1.Peng FY, He M, Sheng JW,Shi H-C. Study on Enzyme Immuno-Chemistry of Nitroaniline in Water. Acta Chimica Sinica, 2007,65(22),2563-2570。
(SCI收錄)
2.Peng FY, He M, Sheng JW,Shi H-C.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nitroaniline. J Tsinghua Univ (Sci & Tech),2008,48(12):2079-2082。(EI收錄)
3.Peng Fang-yi,Jiang Hai-rong,Chen Sheng-zhen,et,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for Detection of Imidacloprid.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2010,accept.(SCI收錄).
社會兼職:重慶市科委自然基金評審專家,Acta Chimica Sinica(SCI雜誌)審稿專家。
研究生帶教:在讀4人。

劉勝平

劉盛平 男,1972.7出生,2003年畢業於重慶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2007-2008日本秋田縣立大學博士后,現為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
現在專業方向、技術特長:
生物醫學感測技術,醫學檢測技術及儀器
發表論文、專著:
[1]多通道壓電禽流感快速檢測系統及應用研究,儀器儀錶學報,(EI: 083511488133,重慶工學院重要核心期刊),Vol.29,No.8,pp1583-1587,2008.08
[2]Effect of Inte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Substrates on Performance of Biosensors Based on Supported Mimetic Biomembranes,IFBME Proceedings,Vol.19,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08,pp302-305, Apr. 2008 (ISTP: BIL11)
[3]An immuno-biosensor system based on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for avian influenza virus detection,Proc. of SPIE Vol. 6794, 67943P-1-6,Dec. 2007 (ISTP: BHN72)
社會兼職:
① WCICA’ 2008/2010國際會議 程序委員會成員
② ICMIT’ 2007/2009/2011國際會議 程序委員會成員
③ ICMIT’ 2005國際會議 常務副秘書長
研究生帶教:
指導碩士研究生3人

學院科研概況


重慶理工大學藥學與生物工程學院致力於生物醫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礎及應用方面科學研究,服務於國家和地方生物醫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學院有教授(研究員)12人、副教授(副研究員、高工)12人,博士學位獲得者26人(佔58%),其中“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1名、“2007年回歸留學人員創業獎”獲得者1名、全國僑聯“科技進步帶頭人”稱號獲得者1名、國務院僑辦“百名傑出華僑華人專業人士創業獎”獲得者1名、“全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100人先進個人”獲得者1名,重慶市優秀中青年專家1人、重慶市學科評議組專家3人,主要學科帶頭人均有海外學習工作經歷。
學院建有2個省部級工程中心,2個產業化示範基地,1個校企聯合實驗室,與10多家企業有技術合作關係,科研實驗室面積3000m,擁有LC-MS—MS(液質聯用儀)、流式細胞儀、分析高效液相色譜儀、製備高效液相色譜儀、蛋白純化儀、藥物輔助設計工作站等價值800多萬元大型精密設備,多台套精密儀器進入重慶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台,承接對外技術檢測及加工服務,具備了較完善的科研平台條件。
經過多年努力,學院形成了創新藥物設計與合成、現代中藥與天然藥物、基因工程藥物多肽藥物、疫苗及診斷技術、數字醫療儀器、生物醫學材料和應用生物技術等8個特色科研團隊,先後承擔了國家863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技攻關、國家新葯基金、國際合作、重慶市重大科技攻關和企業合作項目60項,開發10餘個新葯,研製了LED手術無影燈US尿沉渣儀和多參數監護儀等多種關鍵醫療設備,近三年科研經費達2684萬,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0餘篇,SCI、EI收錄論文80餘篇,發明專利20餘項,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8項。
展望未來,學院將堅持“立足前沿,引領發展”的指導思想,走產學研更緊密合作道路,為社會提供創新技術和優質產品,服務地方生物醫藥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