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眼科醫院

廣州越秀區的三級甲等專科醫院

中山大學附屬眼科醫院的歷史淵源最早可追溯到1835年由美國傳教士醫師伯駕(PeterParker)創辦的眼科醫局——中國最早的西醫院。歷經近50年的發展,中山眼科中心已經成為中國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醫療技術精湛、診療設備先進、科研實力強大、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眼科中心,連續三年位列中國醫院最佳專科聲譽排行榜眼科第一。中山眼科中心是我國唯一的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依託單位。中山眼科中心下設的眼科醫院是中國首家眼科三級甲等醫院,連續五年蟬聯39健康年度總評榜“全國最受歡迎眼科專科醫院”。

歷史沿革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中山大學附屬眼科醫院)的歷史淵源最早可追溯到1835年由美國傳教士醫師伯駕(Peter Parker)創辦的眼科醫局——中國最早的西醫院。
1953年,中山大學醫學院和嶺南大學醫學院合併成立華南醫學院,兩個醫學院的眼科合併為華南醫學院眼科教研組;1954年,光華醫學院眼科也併入華南醫學院眼科教研組。
1956年,隨著華南醫學院更名為廣州醫學院,眼科教研組更名為廣州醫學院眼科教研組。
1957年,又更名為中山醫學院眼科教研組。
1983年6月,中山醫學院中山眼科中心成立,下設眼科醫院、眼科研究所、防盲治盲辦公室,這是我國第一間集醫療、教學、科研、防盲治盲於一體的現代化多功能眼科中心。
1997年,中山醫科大學眼科視光學系掛牌成立,中山眼科中心進一步發展成為所、院、辦、系四位一體的眼科中心。
2001年10月,隨著中山大學與中山醫科大學的強強合併,更名為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

科室設置


部門科室
臨床科室白內障科、青光眼科、角膜病科、眼底病治療中心、眼外傷科、特需醫療科、眼整形科、斜視與弱視專科、眼眶病與眼腫瘤科、小兒與遺傳眼病專科、小兒眼病綜合科、中醫眼科、門診部、手術室、麻醉科、藥學部
醫技科超聲波室、OCT室、青光眼檢查室、放射科、臨床檢查室、攝影室、眼肌檢查室、心電圖室、熒光造影室

醫護團隊


中心現有在編人員359人,其中專業人員304人,正高職稱38名,副高職稱66名,中級職稱139名、初級職稱102名;博士學位64名,有博士學位約佔54%,是一支人才梯隊合理,人數和技術力量居國內先進行列的眼科專業隊伍。其中304人從事眼科醫療、教學和科研等工作。
姓名職稱、行政任職專長
中山大學附屬眼科醫院
中山大學附屬眼科醫院
劉奕志教授 主任醫師擅長各種類型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手術
中山大學附屬眼科醫院
中山大學附屬眼科醫院
陳偉蓉教授 主任醫師 白內障
中山大學附屬眼科醫院
中山大學附屬眼科醫院
吳明星教授白內障
(以上資料來源)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黨委領導行政領導
姓名職務姓名職務
夏丹中心黨委書記 劉奕志中心主任兼眼科醫院院長、眼科研究所所長、黨委副書記 
金陳進中心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 林曉峰中心副主任兼眼科醫院副院長 
張秋艷總會計師 

醫療業務


醫療業務方面,建院以來各項醫療質量效率指標持續保持穩定增長。中心佔地面積8,9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35,000多平方米,開放病床320張。2011年門診量近65萬人次,出院病人2.9萬多人次,手術量3.2萬多例,平均住院日4天。設置有白內障青光眼角膜病、眼底外科、眼底內科、眼眶病與眼腫瘤、眼整形、眼外傷、激光近視眼治療、斜視與弱視、屈光科、神經眼科、黃斑病葡萄膜炎、小兒遺傳眼病、中醫眼科、結膜病與乾眼病專科、預防眼科等眼科臨床亞專科,其中,角膜病專科、青光眼專科、白內障專科是廣東省醫學重點專科。中心在角膜病與眼表疾病、白內障、青光眼和視網膜玻璃體疾病的診斷和手術治療、激光近視眼矯正手術、角膜形態學、葡萄膜視網膜炎發病機制系列研究等領域居國內領先地位,部分領域達國際先進水平。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眼科學公共實驗平台是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開放公共平台之一,是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和對外開放的窗口。公共平台主要功能為:大型儀器設備對外開放共享;為本單位沒有獨立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及外單位研究人員提供開放實驗平台。
平台總面積約750平方米,實驗室按國際化標準(BSL2-3)改建裝修,實驗場地寬敞明亮,實驗設施先進。平台分為兩大功能區域:一是實驗區,一是大型儀器設備區。
實驗區分為:分子生物學區、蛋白質分析區、細胞培養室、病理室;各實驗區配備開展實驗所需的中小型儀器設備,如多功能熒光酶標儀、PCR儀、細胞離心塗片機、酶標板離心機、冰凍切片機超聲波細胞破碎儀、解剖顯微鏡CO2培養箱、生物安全櫃等;平台還提供實驗試劑及材料的儲存,包括冷藏室、超低溫冰箱液氮儲存等。
大型儀器設備區分為:流式細胞儀室,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倒置和正置熒光顯微鏡室,液相色譜質譜儀室,熒光定量PCR儀室。每室配備專門技術人員,進行設備的操作與指導。

儀器設備


中心購置了國內外先進的儀器設備(如準分子激光治療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超聲乳化粉碎儀、玻璃體切割儀、懸吊式大型手術顯微鏡、彩色多普勒儀、光學干涉斷層掃描儀、激光機、超脈衝二氧化碳美容激光機、多焦點視誘發反應儀、超聲生物顯微鏡等)、引進中英文計算機光碟檢索、開通信息高速公路和Internet聯網、訂購了50多種國外知名眼科雜誌、15種國內眼科雜誌和最新的眼科專著,出版《眼科學報》並與國外交換雜誌18種,大大豐富了眼科信息的來源和交流。

教育教學


中山大學附屬眼科醫院
中山大學附屬眼科醫院
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學學科是我國首批國家重點學科,是我國可招收眼科學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最早的單位之一,是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和臨床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2008年成為全國專科醫師准入試點工作的首批試點醫院,且是唯一入選的眼科專科醫院;有廣東省精品課程1門;2012年有博士研究生導師31人,碩士研究生導師36人;在讀博士生121人,碩士生104人,進修生139人;畢業研究生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篇。1955-2010年,培養博士研究生396名、碩士研究生(含七年制)529名;1996-2009年,培養博士后27名;1982-2009年,培養進修生5105名;1997-2009年,培養眼科視光學本科畢業生217名,舉辦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74個。

科學研究


1982年,成立了中山醫學院眼科研究所,是我國第一個設在高等醫學院校的眼科研究所。1991年,成立了衛生部眼科學實驗室。2006年,國家科技部正式發文批准建設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山眼科中心是目前國內唯一的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單位。1978年以來,獲國家級科研成果獎10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三等獎4項。獲國家973計劃首席課題1項,是我國眼科學界獲得的第一個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1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5項、863計劃課題5項、“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2項、“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

防盲治盲


早在20世紀50年代起,歷任領導都重視派出醫療隊深入基層農村開展查盲治盲工作。特別是1983年防盲治盲辦公室成立后,從最初的2~3人發展到今天30~40人的強大團隊,從當年靠自行車、牛車馱著簡易的醫療器械下鄉到今天擁有先進的設備。防盲辦堅持與世界衛生組織、美國海倫•凱勒基金會等國際組織合作,積極進行醫療扶貧模式的創新,深入到廣東各縣市、鄉鎮農村,開展查盲治盲、眼病流行病學調查、培訓基層眼科醫生等工作,探索出了從“救濟式醫療扶貧”到“發展式醫療扶貧”的模式,取得了突出的社會效益。

人才建設


中山眼科中心歷任黨政領導堅持以人為本、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不斷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形成了濃厚的學術氛圍和良好的人文環境,許多德藝雙馨的老專家發揮著傳承指導作用,大批年富力強的優秀中青年人才脫穎而出。中心創始人陳耀真教授和毛文書教授是國家一級教授,李紹珍教授是我國眼科學界第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心現有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1名,二級教授5名,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1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名,中組部引進人才3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4名,廣東省高校珠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

國際交流


中山大學附屬眼科醫院 設備
中山大學附屬眼科醫院 設備
歷任中心領導注意傳承弘揚“開放務實”的傳統,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1982年9月,奧比斯ORBIS)流動眼科教學飛機應陳耀真、毛文書教授邀請首次訪問中國,在廣州停留18天,做手術示範教學、專題學術報告及會診。1985年,中山眼科中心主辦了我國首次國際眼科學術會議。之後,又主辦或承辦了第28屆國際臨床視覺電生理學術會議、第一屆亞太視覺科學大會、第一屆亞洲白內障研討會、第十二屆亞非眼科大會、第九屆國際近視眼研究大會、第一屆現代眼科顯微外科國際講座、第一屆國際葡萄膜炎研討會、第18屆國際眼科研究大會、第七屆亞太青光眼學術會議、玻璃體視網膜疾病國際論壇等。2012年,中山眼科中心取得2015年亞太眼科年會(APAO)舉辦權。6月,我中心和奧比斯國際聯合舉辦了奧比斯飛機眼科醫院首航中國30周年慶祝活動,並與奧比斯國際簽訂了長期合作項目。我中心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眼科學界建立並保持了長期的友好合作關係,開展廣泛的雙邊學術交流活動,不斷擴大和提升中山眼科中心的國際影響力。

公益活動


中心的防盲機構與國際防盲組織HKI基金會等國外機構合作,每年派出醫療隊,曾深入到廣東19個縣市、48個鎮,開展查盲防盲治盲工作、進行眼病的流行病學調查、培訓基層眼科醫生,深受基層群眾和醫務人員的歡迎及國際眼科同行的好評。
中山大學附屬眼科醫院
中山大學附屬眼科醫院
2008年防盲治盲辦公室開展了包括“廣州市雙生子健康普查”、“廣州黃花崗街青光眼篩查防治項目”、“廣州市黃花崗街35歲以上居民眼病健康普查項目”、“兒童視覺關愛行動”和“基層白內障手術醫生培訓和服務項目”共5個項目。
基層白內障手術醫生培訓和服務項目自2008年啟動以來,對廣東省的近80家二級醫院的眼科進行了服務水平和現狀的調查,摸清了廣東省尤其是省內偏遠地區二級醫院眼科幫扶需求,以及白內障患者的服務需求。該項目以全程資助的方式,開展了廣東省首屆基層眼科醫生“小切口非超聲白內障手術”學習班。已經遴選出了近22名臨床培訓學員,對其在學員單位進行“臨床手把手教學”。並完成了規範化的動物眼手術培訓,其中的2家二級醫院的眼科白內障手術從無到有,現已可獨立的開展白內障的防盲工作。鑒於項目的成功運行,廣東省衛生廳將對基層眼科醫生的培訓提供行政支持,以緩解我省基層和邊遠山區防盲力量極度短缺的現狀。
兒童視覺關愛行動於2008年3月啟動以來,已為45間學校的39000餘學生進行了視力篩查,贈送免費處方眼鏡4000餘副。針對中小學生對近視知識的極度缺乏,防盲治盲辦公室建立了中國青少年視力保健網。同時在開展項目學校,為屈光不正學生進行了100餘堂的眼保健知識講座,發放了1000餘份眼保健知識小手冊。與廣州市教育局一同主辦了10萬中小學生參加的愛眼知識競賽併發放了價值5萬元的眼保健器具,以提高學生的眼保健意識。
防盲辦開展的群體性眼病研究:廣州市雙生子近視遺傳研究項目是由廣州市科委、中澳科技特別合作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世界衛生組織共同資助的,防盲辦負責組織實施、為期五年的國際合作科研項目。2007年暑假組織了雙生子項目的第二年的眼科檢查。為500多個雙生子家庭進行了進展表型的數據收集。2007年關於該項目第一年表型數據結果的論陸續在國際知名的眼科雜誌發表。其中兩篇雙生子項目的論文在新加坡進行的第二屆世界青光眼大會分別獲得了最佳論文獎。
中山大學附屬眼科醫院
中山大學附屬眼科醫院

文化傳統


精神文化

院訓
善良 求真 創新

醫院地址


廣州市先烈南路54號

獲得榮譽


中山眼科中心曾獲得多項榮譽稱號,如:1995年廣東省文明單位;1998年廣東省百家文明醫院;1999年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廣東省白求恩式先進集體;2002年廣東省衛生系統行業作風建設先進集體;2003年廣東省先進集體、廣東省文明窗口單位;2007年廣東省志願服務金獎;2009年廣東省“城鄉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活動”先進黨支部;2011年廣東省工人先鋒號、廣東省優質護理服務先進單位;2012年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創先爭優活動先進集體、全國工人先鋒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