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姓
中國姓氏之一
郎(Láng)姓源出有:
源流一
郎姓
從這段史籍記載中,人們可以看出“費、郎一家”的歷史淵源,該支郎、費二氏同宗同源,因此有“郎費不婚”之說。
源流二
郎姓
其後,南匈奴被漢王朝分化,郎氏部落內遷中原,逐漸漢化,族人中有以原部落名稱漢化為姓氏者,稱郎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
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郎中,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郎中,亦稱廊中、郎官,是皇宮中負責守衛宮殿左右廊廡而命名,最早始於西周時期,春秋、戰國、秦、漢沿置,最高軍政長官為郎中令,西漢時期為九卿之一,也是天子近侍之一。在秦、漢時期,官秩達兩千石以上者方可任“郎”。郎中還負責掌管車騎、門戶,內充侍衛,外從作戰;在最初分為車郎、戶郎、騎郎三類,各類的長官稱“郎中將”,其後各類逐漸泯同,最後改為光祿勛。東漢時期,郎中由具有孝廉才智者入尚書中台,在皇帝左右協助處理政務,職滿一年稱“尚書郎”,滿三年以上者稱“侍郎”。到了晉朝至南北朝時期,郎中為尚書曹司的最高行政長官。到唐朝以後,郎中之職逐漸由尚書分曹理事,分為六部,各部均設“侍郎”之職,為各部尚書的輔佐之官,就是各司、局的長官,一直沿用至民國初期,如同今日各部中各司局長。
在郎中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郎中氏,后皆省文簡化為單姓郎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1.滿族紐祜祿氏,亦稱鈕赫氏,滿語為Niohe Hala,其冠用漢姓的最初時間,據其《郎氏族譜》記載為清朝清乾隆年間。郎氏,是由紐祜祿氏滿語漢譯為“狼”,進而演變為郎氏。這一姓氏是滿語的漢譯姓氏。紐祜祿,原系滿語地名,因以為氏。氏族居住在長白山、英額等地方。在清朝時期,紐祜祿氏部落的氏族成員“仕官難以枚舉”,清王朝開國元勛額亦都,即是紐祜祿氏的氏族成員。紐祜祿氏宗族,是先期進入蘇子河、渾河流域的建州女真氏族,他們在元末明初之際,由原始居住地黑龍江、松花江中下游,歷經三次大規模的遷徙而來到佛阿拉地區(今遼寧新賓)。其中,史料記載中的長白山地區僅是他們氏族在南遷中的一處中間居住地。在金國時期,紐祜祿氏的姓氏被史書記載為女奚烈氏,據史籍《金史》記載:“女奚烈曰郎”,即女真語漢譯為郎氏。在清朝官修史料《滿洲源流考》中記有:“紐祜祿氏舊作女奚烈氏。”今日滿族郎氏的姓氏,在歷史上並沒有像其他女真氏族姓氏那樣發生過諸多的變化,而是自金國時期起即漢譯為郎氏。遠在金國時期,女奚烈氏在官修史料中即有記載,如“女奚烈斡出,仕至植州刺史,被行省牒徙州人於金勝堡”。另外,“女奚烈守愚,字仲晦,本名胡里改門,真定府路吾直克猛克人也”。由於女奚烈宗族龐大,金國朝廷對女奚烈宗族組建的弟子軍以其宗族姓氏予以命名。遼東滿族郎氏,由金、元至今,只有女奚烈氏在明朝初期即演變為紐祜祿氏,清朝中葉以後,由紐祜祿氏漢譯冠姓,漢化為郎氏這一漢姓。
2.滿族拉庫勒氏,亦稱喇庫勒氏、蘭庫拉氏,滿語為Lakule Hala,世居木楞扎喇(今黑龍江牡丹江穆棱林區),后多冠漢姓為郎氏、蘭氏等。
3.滿族郎佳氏,滿語為Langgiya Hala,世居遼陽(今遼寧遼陽),后多冠漢姓為郎氏。
4.滿族鈕赫氏,滿語為Niohe Hala,漢義“狼”,滿族最古老的姓氏,源於金國姓氏“粘割”,世居佛阿拉(今遼寧新賓)、訥殷(今吉林撫鬆鬆花江上游流域)等地,后多冠漢姓為郎氏、鈕氏等。
5.滿族鈕赫哷氏,滿語為Niohere Hala,漢義“狽”,世居沙濟(今遼寧新賓)、安楚拉庫(今吉林安圖松花江上游二道河一帶)、英額(今遼寧清原英額門)、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等地,后多冠漢姓為郎氏、鈕氏。
6.滿族鈕胡勒氏,滿語為Niohule Hala,據史籍記載,源於濊貊族後裔氏,明朝時期稱兀良哈氏,世居東海渾春(今吉林琿春),后多冠漢姓為郎氏。
7.滿族鈕呼特氏,滿語為Niohut Hala,源於濊貊族後裔,明朝時期稱兀良哈氏,世居渾春庫雅拉(今以圖們江為中心的日本海沿海北至綏分河,南至朝鮮咸鏡道鏡城地區)、汪欽(今吉林汪清)、渾春(今吉林琿春),后多冠漢姓為郎氏、鈕氏等。
源流五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苗族、侗族、佤族、裕固族、拉祜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郎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郎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六
源於官位,出自唐朝以後西藏地區官吏郎仔轄,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郎仔轄,是唐朝以後西藏地區藏族官員的稱謂,在藏語中,“郎仔”就是道路,郎仔轄就是負責管理道路的官員,相當於今天的地方交通管理局局長,此官職稱謂一直沿用至民國後期。
在郎仔轄的後裔子孫中,多世代沿襲其官職稱謂,並以之為姓氏,後漢化省文簡改為單姓郎氏,世代相傳至今。
費伯。關於郎姓的姓源,據《姓纂》上面記載:“魯懿公孫費伯城郎,因居之,子孫氏焉。”第一個以郎為姓的人,是大約3000年以前的魯懿公的孫子費伯,他原來姓費,遷到郎城(今山東省魚台縣東北)居住之後,子孫才以邑為氏,紛紛改姓了郎。從這段記載,更可以看出“費、郎一家”的一段淵源,因為,郎姓的始祖是費伯,後來他的子孫有的以郎為氏,有的卻仍然沿用原來的費姓,3000年前他們本是一家人。故郎氏後人奉費伯為郎姓的得姓始祖。
郎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48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233位。郎是滿族最早使用的漢字姓。郎姓在大陸與台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
郎不但是一個道道地地的中國姓氏,而且其始祖是出自具有光輝歷史的春秋魯國,是曾經“制禮作樂”,對中華傳統文化有貢獻的周公後裔,當然,更毫無疑問是組成中華民族的黃帝子孫之一。關於郎姓的姓源,據《姓纂》上面記載:“魯懿公孫費伯城郎,因居之,子孫氏焉。”郎姓起源於姬姓。周朝時,魯國國君魯懿公的孫子費伯,曾率部駐紮在郎(今山東省魚台東北),後來駐紮時間久了,費伯的族人就有許多留在了郎地,並且以“郎”為姓。因此郎姓是魯國國君的後裔。由於魯國國君是周朝王室後裔,因此,郎姓起源於姬姓。歷史上少數民族南匈奴也有人改姓為“郎”。這一個傳自3000年前周公旦的姓氏,跟其他姬姓後裔比較起來,後來繁衍不算很廣,所以歷來的郎姓人士也並不十分多見。我國江西的磁器,為古今中外所聞名,其中以康熙年間的郎窯,最為珍貴。而郎窯是由當時的江西巡撫郎廷佐所造。郎姓望出中山郡(漢高祖置郡。相當於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縣一帶)、魏郡(漢高祖時置郡。相當於現在河北省魏縣、河南省浚縣、山東省冠縣之間地區)。
中山郡:中國古代稱“中山”者有四:①戰國時期原為中山國的都城(今河北定縣),一度為魏國所滅,復國后遷靈壽(今河北平山),周赧王十九年(乙丑,公元前296年)為趙國所滅;秦朝時期歸屬於巨鹿郡。②西漢漢高祖劉邦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設置中山郡(今河南登封),漢景帝執政時期改回為中山國,治所在盧奴(今河北定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部與河北省正定縣之間一帶,包括今河北定州、安國、唐縣、新樂、無極、滿城、完縣、望都和保定一帶;南北朝時期後燕以為都城;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廢國置郡。③宋朝時期以定州為中山府,治所為安喜(今河北定縣)。④宋朝時期的香山縣;民國十四年(乙丑,公元1925年)孫中山逝世后,民國政府將其改為中山縣,今為廣東中山市,孫中山故里在中山市南部的翠亨村。
魏郡:秦、漢之際劉邦置郡,亦稱魏國郡,治所在鄴縣(今河北臨漳),其時轄地跨今冀、魯、豫三省之界。五胡十六國時轄地在今河南省北部內黃縣、臨漳縣、浚縣、河北省大名縣、魏縣、成安縣、山東省冠縣之間一帶地區。北周末年遷治到安陽。隋朝時期改為相州魏郡。唐朝時期改為為相州鄴郡(今河南安陽),而魏郡之名則移給魏州。
中山堂:以望立堂。
魏國堂:以望立堂,亦稱魏郡堂、臨漳堂。
松竹堂
四言
源自魚台;望出中山:全聯典指郎氏的源流和郡望。
西昌逸士;新樂名賢:上聯典指隋朝時期的郎詠,隱居在西昌,以打柴為生。擔柴入市,遇到買主,便說:“夢是西昌逸士(隱逸之士),酒中人。我獻給您所缺的,你當給我所無的。”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中山新樂人郎餘令,博學有文才,工畫山水,尤其畫歷史故事為精妙。進士出身,歷官霍王府參軍、幽州錄事、著作佐郎。其叔父郎知年也是霍王好友,霍王曾稱他二人為“郎家二賢。”
魚台世澤;經學家聲:上聯典指春秋時期魯懿公之孫費伯遷居郎邑(今山東魚台),子孫以為氏。下聯典指漢朝時期的郎宗為經學博士。
五言
為官不圖名;去職常見思:全聯典指清朝時期的漕運總督郎廷極,字紫衡,號北軒。為官所至不為赫赫名,去后常見思。人以比之何武。有《北軒集》等。
六言
功封一等侍衛;名傳七事郎中:上聯典出清朝時期的議政大臣郎坦,滿州正白旗人。清康熙間俄羅斯久踞雅克薩城,郎坦進師薄雅克薩,俄未戰而降。乃與俄議界后還。積功授一等侍衛,累遷領侍衛內大臣。下聯典出東漢時期的學者郎凱,字雅光。善風角星算,兼明經典。順帝時災異數見,公車征凱,拜章言其故。陳便宜七事,詔拜郎中,辭不受。
十言及以上
易闡京房,學繼青箱之業;詩齊沈宋,名標赤幟之壇:上聯典指東漢時期的安丘人郎宗、郎顗父子。郎宗,字仲綏,學京氏《易》,以占卜為生。漢安帝徵召他為吳縣令,又讓他任博士時,他辭官而隱居。郎顗,字雅光,郎宗的兒子,能繼承父業,又通經典。漢順帝曾下詔召他,他上書陳七件事,任他為郎中時,辭而不去。“青箱”,謂世代相傳的家學。下聯典指唐朝詩人郎士元,字君胄,中山定州人,天寶年間進士,歷官渭南尉、右拾遺、郢州刺史。大曆年間與錢起齊名,當時人稱“前有沈(佺期)宋(之問),後有錢郎。”詩風清麗閑雅,以五律見長。有《郎士元詩集》一卷。赤幟,比喻領袖人物或領袖地位。
全國郎氏圖譜不分卷,(清)圖爾泰創修於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清)郎大全、衣隆阿制,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遼寧省大連市圖書館。註:封面作《鈕古魯長白山始祖所生譜傳》。
郎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壬寅年(公元1902年)手寫本一冊。註:封面提署《牛胡魯哈拉家譜》兩冊,實際上全都是漢軍旗的漢族人,此非滿族人家譜!
河北郎氏世譜,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三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浙江蕭山郎氏宗譜四卷,首一卷,(清)郎師夔纂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29年)詒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蕭山郎氏宗譜八卷,(清)郎兆森等重修,清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詒谷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象山湯嶴郎氏宗譜一卷,(民國)郎經邦重修,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象山縣文物管理局。
浙江蘭溪中山郎氏宗譜,著者待考,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文物管理局。
浙江蘭溪中山郎氏宗譜兩卷,(民國)郎壽祥纂,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水亭鄉午塘邊村。
浙江蘭溪中山郎氏宗譜九卷,著者待考,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文物管理局。
浙江蘭溪竹塘郎氏宗譜六卷,(民國)葉晉桐重纂,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水亭鄉塘上村。
浙江臨海桃渚郎氏宗譜三卷,(清)郎大奎、王吉人纂,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臨海縣桃渚鄉城裡村。
浙江臨海桃渚郎氏宗譜四卷,著者待考,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臨海縣桃渚鄉城裡村。
浙江臨海桃渚郎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印本,近僅存兩卷。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臨海縣桃渚鄉城裡村。
郎氏宗譜五卷,(清)郎錦騏重修,清嘉慶十七年(公元1812年)世善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冊。現被收藏在吉林大學圖書館。
黎城郎氏族譜,(現代)黎城郎氏合修,1992年油印本。現被收藏在山西省長治市太山小馬書屋。
山東萊州郎氏字輩:“益豐咸需濟孚兌壯家頤震巽翠觀鼎豫泰晉履隋”。
山東壽光、濰坊郎氏字輩:“樹郡會益豐咸需濟孚兌壯家夷震巽萃觀鼎豫泰晉離隨”。註:循環使用。
山東新泰郎氏字輩:“益豐咸需濟孚兌壯家順震巽萃觀鼎豫泰晉履隨”。
山東昌維郎氏字輩:“樞郡會益豐咸需濟孚兌壯家頤震巽萃觀鼎豫泰晉覆隨”。
河北清河郎氏字輩:“延萬金 邦朝守大貴 好文士興景 永德鳳峰榮 國敬公一新 瑞華才英俊 喜安保旭東等五十字輩”。
遼寧海城八岔溝郎氏字輩:“延萬金 邦朝守大貴 好文士興景 永德鳳峰榮 國敬公一新”。
遼寧鳳城滿族郎氏字輩:“盛玉振廷坤永慶福德春萬世英雄俊常吉國后恩”。
浙江建德郎氏字輩:“行振興進榮華富貴福壽康寧恭寬信敏賢良逸軫敦詩說禮蘭貴騰芳”。
雲南郎氏一支字輩:“文世洪昌官正朝廷仲化成建富榮明堂”。
郎氏一支字輩:“元亨和貞毓慶國家立本仁及”。
重慶萬州郎氏字輩:“益嵐謙旦明春田壽芝毅先仁修德正永世錫朝英子原大呂紹文詩忠秀臣“。
郎朗
郎平
1985年郎平退役進入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系攻讀英語專業,1987年赴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留學,並取得體育管理系現代化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后赴國外打球。
1989年郎平帶領義大利摩迪那俱樂部女子排球隊獲義大利杯賽冠軍;1990年回到國家隊,帶領中國女子排球隊獲第11屆女子排球錦標賽亞軍;1991年率新墨西哥州大學女子排球隊獲美國東部地區女子排球賽冠軍;1995年開始執教中國女排,同年率隊獲得世界盃女子排球賽第三名;率領中國女排奪得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銀牌;1997年率國家隊獲第九屆亞洲女排錦標賽冠軍;1998年奪得第13屆世界女排錦標賽亞軍、第13屆亞運會排球比賽金牌。
1999年開始郎平遠赴義大利執教,同樣取得了輝煌的成績。率義大利摩德納女子排球隊在2000年獲義大利女排聯賽冠軍、2001年奪得歐洲女排冠軍聯賽冠軍、2002年再奪得義大利聯賽和杯賽雙料冠軍;2002-2003賽季開始郎平轉執教義大利諾瓦臘俱樂部,率領諾瓦臘女排奪得義大利超級盃和2004年義大利聯賽冠軍。
2005年2月,郎平出任美國國家女子排球隊主教練。
1978年郎平隨中國隊獲第八屆亞運會女排比賽銀牌;1979年獲第二屆亞洲女子排球錦標賽冠軍;1981年獲德國不來梅國際排球邀請賽冠軍,個人獲得“最佳攻球手獎”,同年還獲得第三屆世界盃女排賽冠軍,個人獲“優秀運動員獎”;1982年獲第九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冠軍、第九屆亞運會女排比賽金牌;1983年在世界超級女排賽上獲得冠軍,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女排比賽金牌;1985年獲上海“新民晚報杯”國際邀請賽、“海鷗杯”國際女排邀請賽和第四屆世界盃女排賽冠軍,並獲“優秀運動員獎”和“最佳運動員獎”。
郎平是20世紀80年代世界女子排球界“三大主攻手”之一,有“鐵榔頭”之稱。她身體素質好,彈跳力強,摸高可達3.17米,快攻變化多,網上技術突出,以四號位高點強攻著稱,是隊里的核心人物。
郎昆,中央電視台高級編輯,中央電視台戲曲·音樂部主任、博士學位研究生,北京廣播學院客座教授 中國百佳電視藝術工作者。
郎祖筠
郎永淳是個“特別人物”。首先,形象方面,他是個戴著眼鏡播新聞的播音員;其次,他的嗓音也明顯與眾不同;再有,他播新聞的時候似乎缺乏專業訓練,摻進了太多個人特色。總之,他與傳統播音員的標準相差太大。
1971年7月23日生於江蘇睢寧(祖籍北京)。1989年考入南京中醫學院攻讀針灸專業五年,1990年11月3日當選為南京中醫學院第十三屆學生會主席,94年畢業,獲醫學學士學位。1994年畢業后即考入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攻讀新聞學專業(節目主持人方向)第二學士學位,擔任播音主持雙學位班班長。1995年4月入中央電視台主持《新聞30分》節目至今。 1997年5月1日與同班同學吳萍結為連理。吳萍現為《計算機世界》的編輯。工作中時常提醒自己:你的內存夠不夠?接下來的工作我準備好了嗎? 曾主持其他節目有:《我的今日之最》、《新聞直播間》(《整點新聞》)、《法治在線》、《朝聞天下》 近年來參與主播的大型新聞節目有:《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汶川地震救援報道》、《2008中國信心》、《2009達沃斯論壇開幕式直播》《中非合作論壇開幕式直播》、《澳門十年》、《世博倒計時100天》、《第十三屆政協會議開幕式直播》、《2010關注兩會特別報道》、《博鰲世博論壇》、《玉樹—我們在一起》、《世博開幕儀式特別報道》、《天天世博會》。
郎寶信(1917.4-2001.9)男,漢族,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者,卓有成績的教育工作者,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河北省高碑店市人。1938年參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考入華北人民自衛軍抗日軍政大學(呂正操部),同時入伍,畢業後任華北軍區軍醫處指導員。1940年任冀中五分區委宣傳委員,參加了百團大戰,后在晉察冀邊區冀熱察區黨委黨校學習。1941年派往平北抗日根據地,參加開闢和創建龍(關)崇(禮)赤(城)聯合縣的鬥爭,歷任該縣民運部長兼八區、九區區委書記。1943年任中共赤源聯合縣委宣傳部長,因抗日成績突出,受到平北軍分區政委段蘇權的表揚。1945年6月任中共沽源縣委第一任書記,1945年8月13日,率部收復寶昌(太僕寺旗)、沽源地區,日偽軍1200餘人交械投降。1945年9月任寶(昌)(沽)源聯合縣委書記兼縣支隊政委,1946年10月,在主力部隊配合下,帶領地方武裝全殲國民黨收編司令楊錫壺所部千餘人。1947年2月任中共張(北)寶(源)聯合縣委書記兼騎兵支隊政委。1947年11月在與傅作義部14縱隊的作戰中受傷,後到詹大南部獨立第五旅養傷。1948年任中共多倫縣委書記,參與解放多倫戰役部署,全殲敵人兩千餘人。平津戰役中,帶領多倫縣擔架團參加了新保安戰役。1949年察北暴發鼠疫時任防疫指揮部秘書長,指揮撲疫大軍成績卓著,受到中央衛生部的表揚。1949年曆任中共察北地委宣傳部長、組織部長兼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1952年任中共張家口地委副書記。1953年周恩來總理任命為河北省衛生廳副廳長、書記(主持工作),兼河北省一屆政協一、二、三次會議提案審查委員會委員,在此期間積極支持中醫聯合診所,衛生部作為經驗向全國推廣。1958年任張家口醫學院院長、張家口醫學專科學校校長。文革期間受迫害。1978年任張家口師範專科學校校長。1981年任張家口醫學專科學校黨委書記、張家口醫學院黨委書記(現為合改為河北北方學院)。1983年離休。行政9級
郎宇,《男生女生》雜誌寫手之一,后在《男生女生》雜誌社任美編,任編輯時更名為郎小宇。
郎宇
郎益華,出生於1963年。圖書館學專業。工作認真,兢兢業業。對圖書館事業有突出貢獻。參與編寫了《濰坊市圖書館館藏地方文獻書目》和《濰坊古籍書目》。
郎靜,女,1964年3月出生。現任華中科技大學動力機械教研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清潔燃料及其排放研究,發動機摩擦磨損及其故障模式研究,新材料在發動機上的應用。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員並擔任博士后指導導師以及兼任文化部造型藝術成就獎評委。現任河北大學藝術理論研究中心主任。
郎宗權,字之,祖籍浙江餘杭,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郎友良,男,漢族,1952年5月生,河北遷安人,1972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0年12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現任西藏軍區政治委員(副大軍區職)。
郎太岩,男,河北省遷安市人,1927年6月生,東北軍政大學畢業,社會學教授,民政理論專家,知名學者。
郎士元字君胄,唐代定州人。天寶年間(744-755)進士,官至郢州刺使。
郎氏【清】女。佚名,郎際昌女,適同邑蔡氏。亦能畫。《墨林今話》。
郎坦(?—1695)瓜爾佳氏,滿洲正白旗人,內大臣吳拜子,清朝將領。
郎宗,東漢《易》學傳述人。字仲綏。北海安丘(今安丘縣)人。
郎顗,東漢經學家、占候家,推陰陽言災異的重要人物之一。
郎士元,字君胄,唐代定州人。天寶年間(744-755)進士,官至郢州刺使。
郎廷佐:清朝大臣,世籍廣寧(今遼寧北鎮),官至福建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