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名陶
在北京舉辦的全國民間工藝品展覽會上
中國四大名陶,是指江蘇宜興紫砂陶、雲南建水紫陶、廣西欽州坭興桂陶、重慶榮昌安富陶。1953年,在北京舉辦的全國民間工藝品展覽會上,江蘇宜興紫砂陶、廣西欽州坭興桂陶、雲南建水五彩陶、四川榮昌陶器(榮昌區現為重慶市管轄,故“四川榮昌陶”改稱“重慶榮昌陶”)以其悠久的歷史,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被國家輕工部命名為“中國四大名陶”。
1953年12月7日,中國第一屆民間美術工藝品展覽會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開幕,1954年1月6日閉幕。國家主席劉少奇、總司令朱德、總理周恩來等參觀了展覽,陳毅等領導題了詞。閉幕式上,江蘇宜興紫砂陶、雲南建水五彩陶、廣西欽州坭興桂陶、四川榮昌安富陶(1997年重慶直轄市后,改為重慶榮昌)被國家輕工部命名為中國四大名陶。
2014年5月,雲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馬行雲編著的《中國四大名陶》,這是第一本將“宜興紫砂陶、建水五彩陶、欽州坭興桂陶、榮昌安富陶”集合在一起,系統介紹“中國四大名陶”文化、歷史、工藝、名家、作品、鑒賞的專業書籍。
宜興陶瓷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其中紫砂陶最具特色。其別緻的造型、精湛的工藝、古樸的色澤和優良的實用功能,
宜興紫砂陶的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從明武宗正德年間以來紫砂開始製成壺,名家輩出,500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其富有內涵造型、精湛的工藝、古樸的色澤和優良的實用功能,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紫砂陶有壺、杯、瓶、盆等上千個品種,其中紫砂茶壺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還具有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夏不易餿等獨特優點。1984年,竹簡紫砂茶具在萊比錫國際博覽會上贏得金獎。宜興紫砂陶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紫砂陶-紫砂壺
宜興紫砂陶藝術起源於宋代,經歷明清兩代的成熟,發展到至今在壺的造型藝術上日臻豐富,如何鑒別和欣賞這一門世界陶瓷門類中獨樹一幟的紫砂陶藝術,即對於紫砂陶藝術應持怎樣的審美觀點,直接影響了製作者的創作構思。所以,有必要談談紫砂藝術的審美問題。
紫砂陶文化特點,是把詩情畫意由雕刻藝人直接刻畫在紫砂陶土上。最早見於明代、清初,一些文人雅士吟詩作畫、題詩記事於壺上,並有留言作為饋贈珍品,那時以陳曼生、子冶為最,他們推動了在紫砂陶上陶刻藝術的發展,著有“字隨壺傳、壺隨字貴”之說法。近幾年,裝飾方面又有創新,在紫砂陶上嵌金銀絲等裝飾新工藝更為光彩奪目、錦上添花。
紫砂陶不僅具有獨特的功能效用,更具有欣賞收藏的價值。紫砂壺是“世間茶具稱為首”的泡茶器皿,它的內容與形式達到了相對的統一,內容適合、觸覺舒服、形體流暢、美觀大方。一般說,泡紅茶,宜用深一點的壺,泡綠茶,宜用淺一點的壺。在工作之餘,喉底回甘之時,消除疲勞和煩惱,欣賞晉唐之風、名山秀水、花鳥園林的意境,又是何等的文雅。
紫砂陶以其特有的藝術圖樣和濃郁的文化氣息,而為人們稱頌和珍視。紫砂陶不僅是中華民族傳統工藝的代表,更是人類社會的共同創造、共同擁有的文化藝術結晶。
坭興桂陶,又名坭興陶,以廣西欽州市欽江東西兩岸特有紫紅陶土為原料,將東泥封閉存放,西泥取回后經過四至六個月以上的日照、雨淋使其碎散、溶解、氧化,達到風化狀態,再經過碎土,按4:6的比例混合,製成陶器坯料。東泥軟為肉,西泥硬為骨,骨肉得以相互支撐並經過坭興陶燒制技藝燒制后形成坭興桂陶。
欽州坭興陶(亦稱欽州紫陶、欽州紅陶),有“萬年桂陶,千年傳奇”的美譽,是萬年桂陶文化遺產發揚光大的結晶。廣西有萬年制陶史,萬年以來,廣西制陶史從未間斷,發展傳承至今形成了中國坭興桂陶。據史志記載:我欽陶器,諒發明於唐以前,至唐而益精緻。民國九年(公元1921年)城東山麓發現逍遙大冢。內藏陶壺一隻及高四尺余陶碑一方。鐫字千六百餘言,經考證,始知乃唐開元年寧越郡(即現欽州市)第五世刺史寧道務墓誌,可見欽州制陶歷史之久遠。傳至清朝咸豐年間,欽陶器發展鼎盛,坭器得以廣泛興用,故得名”坭興”。現今香港、澳門上海等地的“欽州街”皆因坭興陶的流傳而有此命名,欽州坭興陶一時威名遠播海內外。
欽州坭興陶,盛於清朝咸豐年間,胡老六創製吸煙小泥器,精良遠勝蘇省之宜興。厥後潘允興、尤醉芳、鄭金聲相繼而出,研究日精一日。當時生產的產品有各種吸煙小泥器、茶壺、花瓶和文房用具等等,其中較負盛名的有“黎家園”、“仁義齋”、“符廣音”、“麥興記”、“潘允馨”等40多家企業(作坊),欽州坭興陶聲名遠揚。
廣西有萬年制陶史,萬年以來,廣西制陶史從未間斷,發展傳承至今形成了中國坭興桂陶。
中國四大名陶-坭興陶
萬年以來,廣西制陶術自成一體,地方區域特徵明顯。從桂林甑皮岩制陶開始,廣西桂陶即形成獨特的、鮮明的、以“雙料混煉、骨肉相融、自然素燒、燒煉出彩、陶刻紋印、陶藝造型”等六項制陶基本特徵為特點的制陶工藝。廣西桂陶制陶工藝歷代薪火相傳,萬年以來,這六項鮮明特徵從未間斷,不斷傳承。發展至今,發揚光大化蛹成蝶為中國四大名陶之一的坭興陶。
因此,坭興陶堪稱萬年桂陶。
坭興陶有"萬年桂陶,千年傳奇"之美譽。坭興陶藝作品於1915年參加美國巴拿馬舊金山舉辦的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與江蘇宜興紫砂陶、雲南建水陶、四川容昌陶飲譽中外。近百年來,多次參加國際和國家級展覽會評比並獲得大獎40多項,坭興陶產品遠銷東南亞,東歐,美洲以及港澳台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歷代坭興陶珍品被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中國科技館、中國軍事博物館、台灣歷史博物館、南京歷史博物館、清華大學藝術館、廣東、北京、天津、大連、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江西、安徽、內蒙古、澳門等二十個省、市工藝美術館和美國、德國、新加坡、日本、義大利、法國、俄羅斯等國家博物館或藝術館收藏。坭興陶“連心碗”被指定為國賓禮品贈送東盟十國領導人。
坭興陶在燒制過程中可產生窯變。在傳統工藝的燒制過程中,不添加任何陶瓷顏料,其燒製成型陶器的顏色多為硃色或紫紅色,偶爾有少數幾個產品產生深綠色或古銅色的“窯變”,是無法預測和控制的,素有“窯寶”之稱,“火中取寶,一件難求,一件在手,絕無雷同”。欽州坭興陶的“窯變”技術,堪稱“中國一絕”。
坭興陶產品經窯變,表層還保留著硃色或紫紅的原色。經打磨去表層后才發現其真面目,形成 各種斑斕絢麗的自然色彩,若隱若現古銅、墨綠、紫紅、虎紋、天藍、天斑、金黃、栗色、鐵青等諸多色澤,質地細膩光潤,具有很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
坭興陶茶壺,簡稱坭興壺。坭興陶土中陶土中富含鐵、鋅、鈣、鍶等對人體有益的金屬元素。坭興陶茶壺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還具有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夏盛茶隔夜不餿等獨特優點。把詩情畫意由雕刻藝人直接刻畫在坭興陶的陶土上,其優美的造型、絢麗多彩的窯變顏色、豐富多樣的表現手法、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四者的結合,使坭興陶茶壺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建水陶-建水紫陶
建水五彩陶(亦稱建水紫陶、建水雅陶、建水陶),是中國陶瓷的重要組成部分。1988年從雲南建水燕子洞古人穴居遺址出土的陶飾、陶墜、陶片和1982年從雲南建水龍岔河西漢古墓出土的陶片等,都向現代人展示了距今3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和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代雲南建水境內曾經有過的古老燒窯制陶歷史。最早追溯到3500多年前雲南建水便出現了原始的制陶業,到漢代已經有了較為完善的陶器,至宋代燒制出成熟的青瓷;從元代到明代,雲南建水陶瓷業進入了百花爭艷的鼎盛時期,產品遠銷省內外和東南亞,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被視為中國“國瓷”的一部分;雲南建水五彩陶集書法、繪畫、刻填、鑲嵌、燒制、磨光等工藝於一身,形成了中國陶瓷藝術中的一朵奇葩。
建水古城北郊有一個窯火燒出來的村落——碗窯村。碗窯村始於何時已無從考證,後人只知道這裡世代以陶瓷為業,村落由制陶而生。村子身後的紅土坡由東向西綿亘數里沉寂著一大片行跡清晰的古窯遺址和堆積如山的陶瓷殘片。
在1980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與建水工藝美術陶廠首次對建水古窯遺址和陶瓷殘片進行的叩訪中,他們驚喜地發現了大量的宋代青瓷、元代青花、明代粗陶和清代紫陶的殘片,從此,人們從這種極富靈性的陶瓷語言里,破譯出了古人無意中傳遞出的歷史與文明。在1953年北京舉辦的全國民間工藝品展覽會上,建水紫陶以其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江蘇宜興陶、廣西欽州坭興陶、四川榮昌陶一併被國家輕工部命名為“中國四大名陶”。
建水紫陶生產之初,主要生產煙斗、茶具、花瓶、筆筒、印盒、燭台等物件,造型大多古樸典雅,別具一格;至清朝光緒年間開始生產一種用於燉雞的造型獨特的“楊林鍋”,即新中國成立后曾大量生產的汽鍋紫陶汽鍋,又稱為“楊捏”,為拳頭產品,特別是30年代建水藝人向逢春製作的陶汽鍋獨具匠心,外表飾有花鳥、蟲、魚、草、木、山、水圖畫、詩詞題,精美絕倫,具有“陶具一秀”之譽。文人的字畫移位於紫陶之上,是將古老的建水陶藝點化為一種經典。以陶為紙,既要保留筆墨的法備氣質,又要兼顧陶坯在不同弧面和濕潤狀態的柔糯特性,捉毫濡墨須由厚實的懸肘運筆功底。紫陶上的字畫不以斑斕的視角衝擊取勝,而以一種純潔安詳的淡雅與觀者交流,傳導出的是一種優美單純的寧靜。
榮昌陶器
榮昌陶品種繁多,工藝陶中素燒的"泥精貨",具有夭然色澤,給人以古樸淡雅之感。以各種色釉裝飾的"釉子貨",觀之有晶瑩剔透之形,叩之能發清脆悅耳之聲,裝飾大方樸質而富於變化,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還包括各類日用品(蒸缽、鼓子、茶具、酒具、飯確、痰孟)和鑒賞品十餘種和煙具,產品分"泥精貨"與"秘子貨"兩大類。各類鑒賞品設計靈巧,造型優美,透示出強烈的生命活力。
榮昌設立了陶都博藝館、陶工業園區、陶吧及陶器市場,以便能更好地發揮榮昌的陶技術和陶文化優勢。
第四屆中國四大名陶展於2021年9月26日至28日在榮昌區國家級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