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麥七

蕎麥七

蕎麥七,為蓼科翼蓼屬植物Pteroxygonum giraldii Damm. et Diels翼蓼的塊根。分佈於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河南、四川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除濕止痛之功效。常用於咽喉腫痛,瘡癤腫毒,燒傷,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痢疾,泄瀉,風濕痹痛。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除濕止痛。主咽喉腫痛;瘡癤腫毒;燒傷;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痢疾;泄瀉;風濕痹痛。秋季挖出塊根,去掉莖葉及鬚根,洗凈泥土,切片曬乾。

基本資料


出處:出自《陝西中藥志》
拼音名:QiáoMàiQī
拉丁植物名:PteroxygonumgiraldiiDammeetDiels
性味
苦辛,涼。
①《藥性論》:味苦。
②《唐本草》:味辛,溫,無毒。
③《日華子本草》:冷。
④《飲片新參》:苦,溫,微辛。
歸經
①《滇南本草》:入脾、肺、腎三經。
②《本草經疏》:入肺、胃。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

原形態


多年生蔓性草本。莖蔓延,不分枝,長達2m以上。葉通常2-4個簇生,葉柄長3-8cm,紅色;具托葉鞘;葉片三角形或三角狀卵形,長4-8cm,寬3-5cm,先端尾尖或漸尖,基部凹入,兩側基角呈耳形或圓形,全緣;具5-7條基出脈,背脈上微有毛。總狀花序腋生;總花梗果期可伸長達20cm;花為單被花;花被5裂,裂片橢圓形或卵形,果時指存,不增大;雄蕊8,排成2輪;子房上位,柱頭3叉,頭狀。果實三角形,下垂,頂部有3翅,基部有3角,果便有2翼,其下具披針形膜質苞片。花期6-8月,果期8-9月。

化學成份


蕎麥七塊根含少量蒽釀(總蒽配0.02%),主要為大黃素(emodi)及大黃素甲醇(physcione)的遊離型蒽醌,並含有較多的鞣質。含左旋異紫堇定(isocorydine),頭花千金藤鹼(cepharanthine),異粉防己鹼(isotetrandrine),小檗胺(berbamine),輪環藤寧鹼(cycleanine),頭花千金藤醇靈鹼(cepharanoline),頭花千金藤胺(cepharamine),高阿羅莫靈鹼(homoaromoline),頭花千金藤酮(cepharanone)A、B,頭花千金藤二酮(cepharadione)A、B,木防己鹼(trilobine),粉防己鹼(tetrandrine),奎寧(quinine),罌粟鹼(papaverine),可待因(codeine),嗎啡(morphine),小檗鹼(berberine)。種子含去氫千金藤鹼(dehydrostephanine),去氫克列班寧(dehydrocrebanine),千金藤鹼(stephanine),克列班寧(crebanine),異粉防己鹼,原荷葉鹼(Onornuciferine),佐佐木千金藤鹼(stesakine),小檗胺。

藥理作用


蕎麥七
蕎麥七
千金藤鹼在試管內有中度抑制結核桿菌的作用,但對小白鼠的實驗性結核並無確實療效。四十年代一度曾用於臨床治療結核病,因其毒性大,后遭禁用。對酒精中毒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對小鼠的四氯化碳中毒的作用(延遲死亡)較甲硫氨酸或葡萄糖醛酸為優。對南美所產的毒蛇蛇毒有保護作用。對破傷風、白喉、肉毒桿菌外毒素河豚毒素對小鼠或豚鼠的致死作用也有某些保護作用。對某些過敏性休克有一定的抑制。小劑量時能促進蟾蜍網狀內皮細胞的功能,大劑量則抑制;與抗原性物質一樣,它能激活淋巴結,引起漿母細胞(Plasmablast)及漿細胞之增多並使此等細胞的核糖核酸重量及濃度增加。其碘甲基化物有箭毒樣作用,靜脈注射,可引起狗的血壓下降,脾容積增加,能抑制離體兔心,故降壓乃心臟抑制、血管擴張的結果。千金藤鹼在注射后,部分在體內代謝,部分由腎排出。蕎麥七的另一種生物鹼-異漢防己鹼毒性很低,有消炎、鎮痛、退熱作用,與保泰松、漢防己甲素相似。能抑制毛細血管通透性,口服作用較差。異粉防已鹼給大鼠200mg/kg灌胃,或50mg/kg肌肉注射,均能抑制角叉菜膠所致的實驗性關節腫脹,其抗炎效果與保泰松相當;對大鼠有鎮痛和解熱作用,並能降低其血中尿酸含量;又能對抗組胺乙醯膽鹼對大鼠離體迴腸的收縮作用。
毒性:大鼠腹腔注射和灌胃的鎮痛解熱LD50分別為2.7g/kg和6.4g/kg。異粉防已鹼二甲碘化物有鬆弛橫紋肌作用,對兔的垂頭劑量為1.39mg/kg,對兔的致死量為1.77mg/kg。

各家論述


蕎麥七
蕎麥七
1.《陝西中藥志》:止血涼血。治吐血,衄血,紅白痢疾,崩帶,風濕寒痹。
2.《藥性論》:治喉中塞熱,噎痹不通,胸中隘塞,咽中常痛,腫脹。
3.《唐本草》:主金瘡生肌。
4.《日華子本草》:消痰止嗽,治渴並吐血、喉閉,消腫毒。
5.《開寶本草》:解野葛、生金、巴豆葯毒。刀斧折傷,能止血痛,干末敷之。
6.《綱目》:散血,降火,消痰,解毒。
7.《植物名實圖考》:患齒痛者,切其根貼齦上。兼能補腎養陰。
8.《飲片新參》:消腫毒喉痹,散瘀血,治傷痛。
9.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利水,清熱,化痰。治風濕疼痛,腰肌勞損,腎炎水腫,胃痛,肺結核,無名腫毒,毒蛇咬傷。
10.《湖南農村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解毒,通經活絡。
11.《中藥鑒別手冊》:清熱解毒,止痛。治急性肝炎,惡性瘧疾急性闌尾炎急性菌痢,毒蛇咬傷,急性胃腸炎,腹痛及其它炎症。

附方


①治腰痛:蕎麥七、芋兒七、桃兒七各二錢。共研細粉。白酒沖服,每次一錢,每日二次。(《陝西中草藥》)
②治瘡癤:鮮蕎麥七適量,搗爛外敷。(《陝西中草藥》)
③治燒傷:紅要子四兩,大黃一兩,地榆一兩,冰片五錢,香油一斤。前四味共研細面,香油調和,塗患處。(《河南中草藥手冊》)
④治腹瀉、痢疾、便血:紅要子一兩,地榆一兩。共研面。每服三錢,一日二至三次,開水沖服。(《河南中草藥手冊》)

鑒別


蕎麥七
蕎麥七
性狀鑒別:塊根近圓柱形,長約10cm,直徑2-8cm。根頭部留有突起的莖基或支根殘基,凹凸不平,有的已切成塊片。表面棕紅色至棕色,光滑或皺縮,剖面可見縱橫走向的維管束雙纖維。質堅硬,難折斷。氣微,味苦。
顯微鑒別:塊根橫切面:木柱層為12-18列黃棕色木栓細胞。栓內層為7-8列細胞;皮層薄,有纖維散在。韌皮部較窄,束間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導管稀少,直徑20-80μm,周圍有纖維;射線寬廣。髓部及其相鄰的木質部有不同分化階段的異型維管束散在。本品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直徑28-68-80μm,並含澱粉粒
理化鑒別:(1)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適量迴流提取2h,分取乙醇提取液3ml,置不同試管中:①滴加2%氫氧化鈉1ml,顯淡棕色。(檢查意配)②滴加1%三氯化鐵顯草綠色。(檢查酚性化合物)(2)取上述乙醇提取液滴於濾紙上,置熒光燈(254μm)下觀察,顯紫紅色熒光。(3)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40目)0.2g,加甲醇5ml冷浸片刻,濾過。於水浴上將甲醇蒸干,加水2ml,用5ml乙酸振搖,分取醚層,濃縮至少量,作供試液;另取大黃素、大黃素甲酸作對照品。分別點樣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己烷-甲酸乙酯甲酸(1:3:1.5:o.1)加水0.5ml振搖,不待分清時,取有機溶劑層展開,目光下供試液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黃色斑點;用氨氣熏后顯紅色。

臨床應用


①治療急性菌痢:將蕎麥七制威片劑,每片0.25克。成人每次0.5~1克,第1、2天每4小時服1次,以後每日4次。治療110例,治癒61例,好轉33例,無效16例。體溫一般於24小時內恢復正常。膿血便在2~3天後減少或消失。最快的服藥3天,一般7天可獲痊癒。細菌培養22例,陽性9例,複查8例,7例於6天轉陰,1例於9天轉陰。個別病人愈後有複發。在痊癒的61例患者中,25例仍有輕摩的腹痛感。服藥期間未發現副作用。
②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服蕎麥七粉或片,每次2克,每日4次;或10%煎液每次20毫升,每日4次。治療32例,顯效16例,有效14例,無效2例。另有用蕎麥七甲素(每片0.2克),每次1片,日服4次,每次與碳酸氫鈉0.5克同服。治療肺炎、支氣管炎扁桃體炎共24例,均有效果。
③其他:某些地區應用本品治療胃脘痛、瘡毒、外傷感染等症。用量:1~2錢,水煎服;或配成20~30%軟膏、1%水溶液供外用。副作用有腹脹、噁心、嘔吐,手麻等,停葯后即可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