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先鋒

文藝先鋒

《文藝先鋒》為國民黨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的文藝刊物,由張道藩創辦。1942年10月在重慶發刊,署文藝先鋒社印行。1948年9月出至第13卷第3期終刊。主編先後為王進珊徐霞村李辰冬趙友培等。

目錄

正文


現代文藝雜誌。月刊。為國民黨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的文藝刊物,由張道藩創辦。1942年10月在重慶發刊,署文藝先鋒社印行。1946年移至南京出版。自第 9卷第2期起,署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編輯印行。1948年9月出至第13卷第 3期終刊。主編先後為王進珊、徐霞村、李辰冬、趙友培。
張道藩在發刊辭中提出該刊的任務之一是“促進三民主義文藝建設”。該刊1卷5期隨刊附贈張道藩1942年9 月發表的《我們所需要的文藝政策》一文,後來又發表了國民黨五屆十一中全會通過的《文化運動綱領》。李辰冬在2卷2期又正式揭櫫“本刊所負使命為建樹民族文學”。為此,發表了大量理論文章,對所謂“民族文藝”進行闡發和討論,重申張道藩提出的“不專寫社會的黑暗”、“不挑撥階級的仇恨”等政策,並且轉發了林同濟的《寄語中國藝術人》一文與之呼應。該刊自 2卷2期起,特增闢“短論”(10卷3期起改為“文話”)專欄,對國民黨統治區內進步作家的文藝觀點和解放區的文藝運動進行攻擊。
《文藝先鋒》辟有論著、小說、散文隨筆、詩歌、劇作、翻譯、書評等多項欄目。抗戰期間,在“供給全國作家發表作品”的口號下,也發表了一些不同傾向、不同流派風格的理論文章和創作。該刊初期發表過《文學運動的重造》、《文學之貧困》等文章,表示了對30年代左翼文學運動和抗戰初期文學創作否定性的觀點。刊物也發表了白塵的《讀書隨筆》、茅盾的《文藝雜談》等進行反批評的文章。小說創作方面,先後發表過姚雪垠的中篇《重逢》、茅盾的長篇《走上崗位》和老舍的長篇《火葬》。此外,在該刊發表不同傾向小說的作者還有謝冰瑩高植王平陵蘇雪林趙清閣趙家璧、丁伯騮、田濤羅蓀、徐轉蓬、鳳子、以群、徐盈、王進珊、楊群奮、劉以鬯等。詩歌創作發表過任鈞的《給斯大林格勒》、臧克家的《他打仗去了》、王亞平的《益母草》、梁宗岱以《蘆笛風》為總題的詞數十首,以及孫望吳奔星於賡虞、蔣山青等人的詩作。先後發表散文的作家有姚蓬子、趙清閣、尹雪曼、老舍、田仲濟陳紀瀅李金髮、謝冰瑩、沉櫻、魯覺吾、徐蔚南熊佛西等。劇作和研究戲劇理論的文章佔有較多的分量,共出過3期戲劇專號。除老舍和趙清閣的《金聲玉振》(一名《桃李春風》)、陽翰笙的《槿花之歌》外,王進珊、丁伯騮、趙清閣、王泊生、任鈞、向培良等都有劇作發表。陳瘦竹外國戲劇理論的研究和介紹,張駿祥陳治策、劉念渠等關於表演技巧的探討,馬彥祥對中國地方劇歷史的研考,也較有價值。外國文學的翻譯介紹和對中外文學的研究在《文藝先鋒》上佔有突出的位置,對歐亞主要國家的古典和現代作家,包括蘇聯的一些作家的作品都有譯載或介紹。外國文學研究方面,先後發表了李辰冬翻譯的長篇論著《浮士德研究》,焦菊隱譯的《論托爾斯泰》,葛一虹譯的《萊蒙托夫的世界意義》、《莎士比亞的現代研究》,李志純譯的《泰戈爾傳》,黃樺霈的《古希臘悲劇作家論》,鄭朝宗的《論雪萊〈詩辯〉》,張若茗的長篇論文《法國象徵派三大詩人鮑德萊爾、魏爾萊諾與藍包》,董每戡的近代美國、法國、英國、蘇聯詩歌研究的論文,吳魯芹的《論海明威》等一系列文章。中國文藝研究方面,有林庚的《談詩稿》,陸侃如馮沅君的《樂府的起源與分類》,姚雪垠的《小說結構原理》,以群的《略論文學遺產問題》,朱自清的《詩與感覺》,伍蠡甫的《中國繪畫的線條》、羅根澤的《葉適及其他永嘉學派的文學批評》,任鈞的《新詩在誕生期所遇的反對論調》。朱光潛的《論直覺與表現答難》、戴鎦齡的《從西洋詩看中國詩的特點》、傅抱石的《中國繪畫之精神》,以及其他研究白居易陳子昂屈原曹植陶潛等作家的論文。
抗戰結束后,《文藝先鋒》在國民黨“戡亂建國總動員令”的號召下,文學創作上出現了“描寫匪區”的潮流,刊物也大量發表所謂的“戡亂文學”、“剿匪歌謠”等,成了國民黨當局反共反人民的輿論工具。只有勉齋(蔣星煜)在新辟的“作家介紹”欄內撰寫的四川、湖南、河北、江蘇四省 100餘人的“文藝作家小志”,以及“文評”欄對於當時各地報紙副刊的介紹批評,尚具有一定的文學史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