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範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
華中師範大學的二級學院
華中師範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設有地理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和旅遊管理五個本科專業;擁有地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地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地理教育博士點,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地理教學論、旅遊管理5個學術學位碩士點以及學科教學(地理)、農村與區域發展、旅遊管理3個專業學位碩士點,並設有地理學博士后流動站。學院是中國地理學會華中地區代表處、湖北省及武漢市地理學會的掛靠單位和武漢地區旅遊教育培訓定點單位。
學院現設地理科學、旅遊管理、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和地理信息科學五個本科專業,有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區域經濟學、農村與區域發展、政府經濟學、旅遊管理和土地管理七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擁有地理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專業,還擁有政府經濟學專業和歷史地理方向兩個跨院系設置的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以及地理學科論碩士研究生方向。在校全日制本科學生近800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近500人。
院師資力量雄厚,在專職教師隊伍中有教授13人,副教授15人,其中博士生導師7人;另聘請有中外兼職教授7名,其中院士1人,院學科體系以地理學科為主導,集聚融合經濟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統籌發展。學院現擁有中國旅遊研究院武漢分院、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研究院、湖北省地理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三個省部級研究基地;建有旅遊規劃與景觀設計研究院、新洲發展研究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土地科學研究中心、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中心等多個研究機構。
學院已基本形成學科研究特色,部分分支學科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多年來,學院堅持以地理學的前沿領域為重點進行學科全面建設,現已形成特色鮮明的城鄉發展、環境變遷和區域資源開發規劃三個研究方向。旅遊發展與規劃以及土地利用與規劃等已成為學院學科建設的新領域。本院具有旅遊規劃設計單位乙級資質,是華中地區旅遊人才重要的培訓基地。2008年至今,我院教師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及省部級基金項目和橫向課題50多項,研究經費300多萬元,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出版著作和教材20多部,獲得省部級獎勵19項。學院先後同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紐西蘭等國家及香港和台灣等地區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關係。
“十一五”期間,學院學科建設與發展的基本指導思想是面向社會、構建特色和擇優發展,亦即以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導向,以本科教學與研究生教育為依託,以地理學為學科發展基礎,以人文地理重點學科和學術團隊建設為核心,充分發揮多學科交融優勢,進一步規範和科學凝鍊城鄉發展、環境變遷、資源開發和旅遊規劃四大學科發展方向,逐步形成地理、環境和規劃等相互交融的文理兼備的學科體系。
學院設置了旅遊規劃與景觀設計研究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地理研究所、資源與環境科學研究中心、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中心、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中國投資環境研究中心和地理教育研究室等科研機構,並建有賓館與酒店培訓部、賓館模擬室、語音室、地理信息系統試驗室、自然地理綜合試驗室、多媒體室、地質標本室、氣象站、地理科學與旅遊管理資料中心等輔助教學系統,是武漢地區旅遊教育培訓定點單位和湖北省暨武漢市地理學會掛靠單位。
科研機構
研究機構名稱 負責人名單 成立時間
華中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 曾菊新 1986年
華中師範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龔勝生 1996年
華中師範大學城鄉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 羅靜 2002年
華中師範大學旅遊發展與景觀設計研究院 曾菊新 2002年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投資環境研究中心 劉盛佳 2002年
中國旅遊研究院武漢分院 胡靜 2010年
學院分黨委
書記:梁志群
組織員(正處職):曹慧東
副書記:饒艷萍
學院行政
院長:敖榮軍(全面負責學院工作,主抓學科建設、校友工作)
副院長:
黃建武(主管本科生教學工作)
劉目興(負責研究生教學、科研管理工作,協助院長完成學科建設工作)
謝雙玉(負責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國際化、信息化、圖書資料工作)
地理科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高等和中等學校進行地理教學和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具有紮實的地理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地理科學的基本實驗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掌握教育法規,掌握並能初步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基本理論,具備良好的教師素質和從事 地理教學的基本技能;了解地理科學的最新發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關專業、學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識,並獲得廣泛的人文和科學修養;具備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地理教學的基本能力;掌握資料收集、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並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掌握一門外語,達到國家英語四級以上水平,並有一定的聽、說、寫的能力,熟練使用計算機。
培養對象:四年本科學歷,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主幹學科:地理學
主要實驗性教學環節:包括教育實習、見習、教育調查、社會調查或畢業論文等,一般安排15-20周。
主要專業實踐:自然地理學實驗、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地理野外綜合考察、地理教學實踐。
地理信息科學專業
專業簡介:我院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成立了遙感教研室;1989年在自然地理專業下招收第一屆遙感方向碩士研究生;2003年開始招收第一屆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碩士研究生生;2003年開始著手籌建地理信息科學本科專業。2008年之後隨著辦學空間的改善,在國家財政部專項的支持下,我院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建設和研究條件逐步加強。在實驗條件方面,目前地理科學湖北省實驗教學中心已經成立,包括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遙感與測量實驗室等。同時,我院已經購置了圖形工作站、GPS、大型掃描儀、繪圖儀等硬體和ArcGIS(包括ArcMAP, MapObjects, ArcIMS、ArcSDE、ArcEngine、ArcServer等)、AutoCAD、Erdas、Supermap、MapGIS和GeoStar等專業軟體,為增設地理信息科學本科專業形成了強有力的實踐教學環境。原各專業課程設置中,已經開設了遙感概論、地理信息系統、測量與地圖學、計量地理學、GIS設計與應用、旅遊製圖等直接相關的理論和實踐課程;這些課程為增設地理信息科學專業鍛煉了人才,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自2003年以來,學院也有意識地引進了大量的3S(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全球定位系統)相關人才,這些教師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方面均可勝任,為增設地理信息科學專業儲備了相當數量的高質量的人才。近年來,我院的地理信息科學專業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及省市部門課題的支持下,開展了諸多基於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研究,研究領域包括:遙感土地利用覆蓋變化與生態環境效應、土地利用過程分析與模擬、地理數據的可視化與多尺度表達、城鎮化與生態環境協同模擬以及環境變化與公眾健康安全等。對地理信息科學開展了系統和深入研究,已凝聚了雄厚的學科支撐平台和豐富的研究成果,形成了鮮明的自身特色。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地理學基礎知識,掌握地理信息系統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接受嚴格科學思維的訓練和良好的專業技能訓練,具備地學數據獲取、管理、分析和運用能力,能在科研、教學、企事業單位和政府相關部門從事地理信息科學的研究、教學、開發或應用的高素質複合型科技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團結協作精神、溝通表達能力、審美與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身體與心理素質,樹立正確的自然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2.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高等數學、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及地球科學的基本理論;掌握衛星遙感原理、遙感圖像的計算機處理和地學信息提取的原理與技術;掌握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原理,熟悉地理信息系統的系統設計、集成與空間分析方法及工具軟體的綜合使用;3.了解地球信息科學領域的前沿問題;具有熟練地運用3S技術解決城市與環境科學中的信息採集、分析處理和地學應用中相關技術問題的能力;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有關信息的方法;受到一定的科學研究與撰寫科學論文的訓練。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培養對象:四年本科學歷,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高級程序語言、數據結構、計算機圖形學、測量學、地圖學、衛星導航定位原理與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地理信息系統軟體應用、地理空間分析與建模、地理信息系統開發與編程、遙感概論、遙感數字圖像處理。
旅遊管理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旅遊管理專業知識,能在各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旅遊企事業單位從事旅遊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要求掌握旅遊管理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有關旅遊管理問題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運用旅遊管理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熟悉旅遊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旅遊業發展動態;掌握資料收集、文獻檢索的基本方法,並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掌握一門外語,達到國家英語四級以上水平,並有一定的聽、說、寫的能力,熟練使用計算機。
培養對象:四年本科學歷,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主要實驗性教學環節:包括旅遊業調查和旅遊企業業務實習,一般安排10-12周。
主要專業實踐:旅遊專業綜合實習。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科研、教學、資源開發利用與規劃、管理等工作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要求掌握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有關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問題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運用相關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了解相近專業如:地理科學、生態學、環境科學和管理科學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了解國家科學技術、知識產權等政策,熟悉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戰略等有關政策和法規;了解資源環境和城鄉規劃管理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掌握資料收集、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並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掌握一門外語,達到國家英語四級以上水平,並有一定的聽、說、寫的能力,熟練使用計算機。
培養對象:四年本科學歷,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主幹學科:地理學、環境科學、管理科學
主要實驗性教學環節:包括室內與野外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論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主要專業實踐:自然地理綜合實驗、資源與環境分析評價實驗、遙感應用實驗及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城市與區域規劃模擬實驗等。
農村與區域發展
主幹課程:《農村發展概論》(陶佩君,河北農業大學);《農村發展規劃》(朱朝枝,福建農業大學);《發展項目管理》(湯錦如,揚州大學);《農村發展研究方法》(侯立白,瀋陽農業大學;李新然,雲南農業大學);《普通發展學》(李小雲,中國農業大學);《參與式發展規劃》(葉敬忠,中國農業大學);《傳播與溝通》(王德海,中國農業大學);《國際發展援助概論》(李小雲,中國農業大學)
主幹學科:普通發展學、參與式發展規劃、發展項目管理
主要課程:農村發展研究方法、農村發展概論、農村發展設計(規劃)、現代培訓的理論與方法、農業經濟學、農業概論、農業推廣學、資源與環境概論、土地法學、發展項目管理、發展經濟學、發展社會學、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發展人類學、管理學、經濟法、農村發展與管理的政策。
修業年限:二年
授予學位:全日制農業推廣碩士
相近專業:農村區域發展 農林經濟管理
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設有地理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地理信息科學、旅遊管理五個本科專業,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區域發展與城鄉規劃、區域旅遊與環境、區域經濟學、旅遊管理、土地資源管理和課程與教學論等九個碩士專業,人文地理學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及地理課程與教學論博士研究生方向。地理學為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學院是中國地理學會華中地區代表處、湖北省暨武漢市地理學會的掛靠單位和武漢地區旅遊教育培訓定點單位。
本院學科體系以地理學科為主導,集聚融合經濟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統籌發展。學院現擁有中國旅遊研究院武漢分院、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研究院兩個省部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有地理研究所、旅遊規劃與景觀設計研究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土地科學研究中心、城鄉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等多個研究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