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金新的結果 展開
- 杭州學軍中學語文教師
- 建鄴區民政局副局長
金新
杭州學軍中學語文教師
金新,執教於杭州學軍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筆名:閑人、牛頭、馬面、子規、凡庸、靳一戈、龍吟、雪湖、東陽裔、處世金針。中國民主促進會杭州市第八屆與九屆委員、十屆與十一屆常委,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杭州市第七屆、八屆、九屆委員。杭州師範大學《語文新圃》執行主編;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中學生優秀作文》特約編委、執行主編;河南人民出版社《作文指導報》特邀編委;廣西教育出版社《同齡鳥》特聘編委;曾任天津新蕾出版社《作文通訊》編委,主持刊物工作近十年。
金新
“公民寫作”與“臣民寫作”
“規範從政行為”說
“弱勢群體”與“群體弱勢”
商海舞弊者十“鑒”
有一種真理並不是事實
與何滿子先生書
“哭宴”申訴備忘錄
“吃早飯”與“升國旗”
“生命的高度”之逆思考
從“屁股移位”與“腦袋搬家”想到“權勢良知”
黃金高·黃胖·小金庫
由“流言”說到歌唱家的喉嚨與經濟學家的嘴巴
“護官符”與“陞官符”
人是沒有羽毛兩腳直立的動物?
如何關懷弱勢
“話要倒過來說”
當官有忌說
“官員入股”與“保姆上床”
送牌匾與發獎狀
沉靜后的思索
從薩哈夫的幸運看美國法律的虛偽及其他
美國佬為伊拉克人帶來了什麼
從“北大+陳章良=200萬美元”說起
萬書記來了,遺憾,遺憾……
“縣長親自出庭”的新聞思考.
趙更效“重來”的前提
意料中的遲到公正
夾著尾巴做人
“青天”與“法治”
警惕理念的誤區
真理的涅槃
常識的警告
個性的錯位
違法的文明
荒唐提案的二元思考及其“荒唐”對策
懇請全國人民向王旭明道歉
“五元電影”的身價
“曲線”改革及其它
“合理推論”未必合理
且說“入鄉隨俗”
從“跪”說開去
幫凶
螃蟹·西紅柿·素質教育
錢理群,快跑!
“泛責任”是一種怎樣的責任
組閣與攘雞
千萬別相信江西人
重提“師道尊嚴”
何必撞南牆
心靈的自由
蜜蜂·蒼蠅·才子賣肉
與韓寒書
“反叛”意味著什麼
從心理系學生跳樓看世界一流大學的夢想
“煮雞蛋”與“拒狀元”及其他
我算老幾
素質無奈應試何
淑女紳士觀的底蘊是什麼
沒有選擇的選擇
“課程改革”與“老鷹再生”
從“托福”到“愛普”
超“零 歲 教 育”
奇迹的痛苦
名著的悲哀
允許落後
用筆殺人
南京又遭“大屠殺”
想起了愛因斯坦的小板凳
科研的底線
慎以惜時論短長
別讓孩子成為家長的替身
應試教育的舌頭沒骨頭
“第三學期”與“放春假”
愛心的誤區
春暉精神今安在
春天的聯想
遺傳與模仿
電腦與人腦
研究“研究性學習”
同志的身體,童稚的思維
博士與教授
美麗的謊言
“采點”質疑
教育的荒地
另一種形象工程
提出問題的問題
警惕一種教育扼殺
憂傷的憂傷
教育秀,何時休
關鍵
偶然
課件
假象
出書
文學大師的標準是什麼
名聲·名實·名節
大師是怎樣造就的
可憐生前身後名
文壇登龍捷徑說
文體的等級
脆弱的文壇
螳螂的悲劇
“未名雅士”與“都市柴門”
由柳開食人肝想起
現“炒”現“賣”
文以辯潔為能
圓月·文人·奴才
為文風格說
學術與權術
學術著作一大抄
謹防文墨功能的矮化
薦賢者方為賢
求深與厚實
一葉知秋與一葉障目
“下台階”與“鋪台階”
愚民的產生
請君莫打政治牌
假如瓦特不造假
“崇高光輝”的貶值
戲說“戲說”
大勇若怯
三旨相公
澤被後世
信步岳廟情漫漫
且說“標新立異”
“比喻的遺憾”與“遺憾的比喻”
打“牌”
是誰咬掉了他的鼻子
水有“皮”有“骨”嗎
一隻小貓引起的悲劇
快馬追“而”
“而”字四法
為什麼生活
一衣三十不了情
愛情無須婚禮
面對閑言碎語
閑話“距離”
看客
阿Q·魯賓孫·陽光心態
桃園書憶
“愛斯基摩結構”的影子
獨處與交往
壠上不復舊日景
疾風驟雨赴玉屏
掇英揚州瘦西湖
清東陵斷想
“呼拉圈熱”及其它
從“魚+羊=鮮”說開去
大鍊鋼鐵
“逆天”與“順天”
金新最新雜文創作
1、2014年9月19日《太原晚報》“名家”副刊(14版)
2、2014年9月24日《中國經濟時報》個人專欄
“諾獎預言”與“才子出家”
金新
社會評價
談藝錄·——讀金新先生作品心得
劉陽
讀金新先生作品,每有心得,陸續有所思,有所記,久之生刊布之意,以求正於先生及廣大方家。
(一)聲口效果
《文壇登龍捷徑說》有句云:“幸虧‘天生我才必有用’,換一種活法,曲線求生以天空海闊,且正當其時。”
作為一個約定俗成的成語,我們早已說慣了“海闊天空”,但是,請注意,在此先生倒錯為“天空海闊”。這決非筆誤,而是出於聲口效果考慮有意為之。因為這樣一來,“闊”字作為仄聲字,恰好與“時”這個平聲字對襯,讀來十分暢順。謂予不信,可以分別輕聲讀並比較兩種表達在原句中的不同聲口效果。
確實,著意聲口效果而不露斧痕,巧妙借鑒古代詩文的有關技法,是先生為文的一貫特色,體現了很高的文藝修養。不妨再舉一例。《學術著作一大抄》有句云:“其每每子曰詩云,旁徵博引,一旦窮形極相則無任何新意,甚至無自己觀點。”標準的說法應是“窮形盡相”或者“極盡窮相”,先生在不改變意思的前提下易“盡”為“極”,坡度放緩,全句讀來遂覺穩妥多了。
(二)文言白話兩相安
《弱化作文教學的功利性》有這樣一個句子:“工於此法者,窮察文題,甚而至於章熊之類日常嗜好情節,並由甲導乙……”
此處“章熊”一詞,筆者遍查辭書,遍詢師友,迄未得正解。然而,於白話語境中陡然插入一二文言詞語,自有一種“說不出的文字機趣風味”,謂之“陌生化”可也。茲復舉兩例:《素質無奈應試何》之“如東坡脫穎,厥有應試文《忠厚刑賞之至論》傳世”之“厥有”,《看客》之“汽車已停在囊者遠處所見的那低矮的蒙古前”之“曩者”,俱屬此類。
(三)遊戲筆墨不遊戲
《名聲·名實·名節》結尾議論曰:“有名無實謂之‘虛’,虛不受補,越往臉上貼金越事與願違;有名無節謂之‘屈’,失節折節,越追名逐利越南轅北轍。”一“虛”一“屈”,一般人僅以為遊戲筆墨(諧音)而已。然則,皮相之論也。
《老子》通行本五章:“天地之間,其猶 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竊以為正是上句遊戲筆墨表象下的伏脈所在。經此解讀,庶幾才得以與下文之“人生在世之於名,宜順乎自然”接連一氣——“順乎自然”之庄生,不正步武“虛而不屈”之老聃乎?
(四)成語新意
《“呼拉圈熱”及其它》肯定思維之穩定性,有云:“(那些思想成熟的人)‘晨、鍾、暮、鼓’非其所為。”
這實在又是先生自出機杼之妙句。因為,“晨鐘暮鼓”當然是一個成語,先生孩童般地在中間點竄以三個頓號,活畫出那些朝此夕彼、見異思遷、“三分鐘熱度”者的作風,既生動形象宛若漫畫,似又無形中賦予傳統成語以新意。
(五)虛詞連用
《螳螂的悲劇》由螳螂而聯想到譚嗣同,蓋棺定論曰:“戊戌六君子唯其儼然螳螂之風骨。”
“唯其”、“儼然”均為脫胎於古語的虛詞,先生在此高度精練地撮合到一起,圓轉自如,如鹽化水,盡得不俗韻味。
(六)用典雅俗
先生以後學難以企及的功力每每用典,且有雅俗之分。茲各舉一例。以雅典言,《謹防文墨功能的矮化》開篇不同凡響:“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其語出清人張潮《幽夢影》驚才絕艷之名句;以俗典論,《面對閑言碎語》自我打趣曰:“一筆好字,二等文思,三寸之舌,四季小調,五子圍棋,六齣戲曲,七字律詩,八面玲瓏,酒里乾坤,十等雅量。”則語出從前紹興師爺之刀筆狀、口頭禪。尤妙者,“十等雅量”也。
(七)點述與簡述
先生《出書》首段曰:“如今的出書,似乎頗有點兒像當年的全民大鍊鋼鐵,彷彿人人都可以來‘書’一下。這些只能謂之大路貨的書每每辭采義理貧乏,卻往往裝幀精美,發行量牛氣衝天。”使用的是點述法,以扼要交代現象之概貌。所以然者,蓋因此乃人人有目共睹的客觀事實。
次段緊接著又曰:“相形之下,那些十年磨一劍的學術扛鼎之作卻是另一番情形。”並舉出學者陳橋驛、作家邵燕祥書稿競相“泥牛入海無消息”之尷尬窘狀以作鮮明對比,則是使用了簡述法,以詳細描繪現象之經過。所以然者,蓋因此乃並非人人都知道的客觀事實。
(八)英雄所見略同
先生《商海舞弊者十“鑒”》第八鑒云:“滿口大話,信口雌黃,直說得蝦米會跳,白鯗會游,見人將信將疑,心有所動,即快刀斬亂麻,包好物品,開畢貨單,不容人思之再三,以致騎虎難下。”與朱國良先生《學會“道德保健”》之“一個德行不怎麼樣的人,任憑說得‘蝦皮會跳,白鯗會游’,人們還會說他缺了一樣寶貴的東西,那便是‘德’”所用民諺一致。
先生《謹防文墨功能的矮化》又針砭時弊曰:“不過,對眼下有些洋洋洒洒的文學評論則不然……其許文深邃高雅遠不如經史子集,淺顯通俗大不如順口溜打油詩,考證起‘魯迅喜啖風乾荸薺’、‘阿 Q 原型是個胖子’、‘曹雪芹愛喝二鍋頭’之類,倒還得心應手,可評論起作品來,卻隔靴搔癢、言不及義。”又與國良先生《無聊的考證》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這自不必說。但我不知道有些人的書是怎麼讀的,什麼‘魯迅喜啖風乾荸薺’、;什麼‘阿 Q 原型是個胖子’、什麼‘曹雪芹愛喝二鍋頭’”所舉實例一致。
足證英雄所見略同。先生《談高考作文的“宿構”》給出了樸素的答案:“莊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人生的間接知識遠遠多於直接知識。”
(九)鍛打句子
語言是思想的外殼,語言更是寫作才情與個性的集中顯現。善為文者,往往愛好“造句”,將尋常句子或拉長,或捶扁,或匠心接榫,極盡鍛打之鬼斧神工。先生概莫能外。請看以下兩例。
其一,《求深與厚實》有句云:“日前,某資深學者在《文匯報》撰文,針對一青年鄙薄讀書的求深、理論的厚實展開批評,頗以為‘吾儕十年磨一劍,哪裡像今天的青年人成名來得容易。’辭鋒銳利,很大程度上切中時弊,對著書立說者不乏警鐘奏鳴。”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末句“不乏警鐘奏鳴”。我們一般總講“不乏警鐘奏鳴的意義”或者“不乏警鐘奏鳴的價值”之類,可先生在此居然一舉略去這個瑣屑的賓語,乍一瞧匪夷所思,吟讀三遍后,不禁擊節讚歎於其以簡馭繁之高妙。
其二,《文體的等級》論述中國雜文演進的兩股源流,總結曰:“各占江山半壁風騷領。”又是奇句。從正常語式看,應作“各占江山半壁領風騷”,甚至應作“各占江山半壁,每半壁江山各領風騷。”然而,先生是住在文字里的人,其想落天外之運思,又豈是我輩俗人所可度之?
(十)暗處押韻
前已論及先生著意聲口效果的為文特色,此處所述,仍是聲口效果的一種表現。例多不勝舉,也舉三個。《文以辯潔為能》有句云:“‘文以辯潔為能,不以繁縟為巧。’大凡文章高手‘意則期多,字唯求少。’”引劉彥和句之“巧”,與引李笠翁句之“少”,暗處押韻;《“曲線”改革及其它》振作文末曰:“(改革)猶如隨著小小寰球弧度的變幻,旭日東升般輝煌燦爛。”“幻”與“爛”暗處押韻。《請君莫打政治牌》亦卒章顯志曰:“學術問題不能政治解決,政治問題不能學術解決;混淆了學術與政治的界限,前車之鑒在不遠!”“限”與“遠”不唯暗處押韻,而且平仄相襯。其好處是朗朗上口,收音聲和諧之美。
需要指出的是,此種技巧只可隨興為之,不可刻意雕琢,要在一念之間而已。否則,“為文而造情”,文將不文矣。後學者亟當謹記。
(十一)神來之筆
《該找找原因了》先舉天堂杭州西子湖遊人減少之現狀,再舉四川鬼城“雖地域一般,可遊人如雲似織”之事實作對比,然後反問道:“為何‘天堂有路卻不走,地獄無門偏進去’呢?”
絕對的神來之筆!絕對的“腳踩西瓜皮”!可證靈感現象在為文過程中確乎是客觀存在的。
(十二)妙喻解頤
應該說,善用比喻、善打比方是一個人智慧的展現。先生正是此道中人,咳唾隨風拋擲可惜也。姑且就教育題材,先替先生立此存照三則。
一、《立論》談到一些為人師者的所謂教學論文立論不善創新,只滿足於陳穀子爛芝麻,有絕妙比喻曰:“吃下去的飯菜消化后是會變肥料的。”此喻既直接摹狀那些手不堪筆之為人師者之筆下文句,又間接形容其許人的為文作風,一箭雙鵰。
二、《任爾東西南北“題”》一針見血剝去時下中學作文教學猜題押寶繁榮假象之實質,有絕妙比喻曰:“青樓藝術”。
三、先生另有一文,惜忘其名,以柳子厚《小石潭記》之寫魚名句“皆若空游無所依”,來比喻使學生得到充分個性發展的理想教育環境,栩栩然妙哉!余嘗謂近世西哲(如海德格爾)好談“此在在世”、“此在在世界中的存在”,實可與此喻相映發也。
(十三)第三種視角
一件事情,只要不是空穴來風,必有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不過,一般人為文時常常不是只注意主要矛盾(第一種視角),就是只注意次要矛盾(第二種視角)。先生則不然。以“濫竽充數”這件事情為例,一般人議論時常常不是只從南郭之“欺世盜名”立論,就是只從齊宣王之“昏庸失察”立論,先生則別出手眼,從其餘兩百九十九名樂工之“苟且相安”立論,引申出改革中同志間如何有效開展相互批評與監督的話題,終於發前人所未發。此誠為先生擅長的一種運思視角,可謂“第三種視角”。更有意思的是,這種視角每每被先生用於各種爭鳴場合,可見其不是“第一種”,也不是“第二種”,而確乎是“第三種”。這裡舉兩例。
其一,《幫凶》有感於陝西某縣轟動全國的“你娶縣長女兒我要你爹性命”一事,針對老漁先生立足於“當代專制之扣問”之祭文,另行偏取視角曰:“怎麼就沒人想一想那為虎作倀的縣公安局在此事中扮演的幫凶角色呢?”這就是“第三種視角”。
其二,《萬書記來了,遺憾,遺憾……》有感於主旋律電影《生死抉擇》意味深長之情節:市長李高成在腐敗包圍中“雙拳難敵四腿”,到了省委嚴副書記主持召開市委擴大會議時,已處於最危急的時刻,會上,李的“錯誤事實”已被宣布,其即將成為腐敗的犧牲品,此時,市委書記將剛剛回國的省委萬書記請到會場,正因為萬書記的到來,形勢陡然逆轉,李才能夠發表動人心弦的講演,為洗刷冤屈作出有力的辯駁。針對孫道權先生“李高成來了,很好,很好……”之讚歎,另行偏取視角曰:“萬書記來了,遺憾,遺憾……”這也是“第三種視角”。
(十四)虛中蘊實
先生立論說理,當然是以獨創性為追求的,但若以為先生“為獨創而獨創”,以致混同於時下一些視邏輯如草芥的酷評家的“語不驚人死不休”,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竊以為,先生的觀點往往是獨創性的,而說理過程中每每捎帶到的論據,卻是普遍性的,客觀存在的,前者為“虛”,後者為“實”,虛中蘊實,致使立論在獨創的同時獲得了普遍的保證,小而言之體現了思維之獨創性與穩定性的有機結合,大而言之放之四海而皆準。
這樣說比較抽象,還是仍來看下面三個例子。
其一,《要素質還是應試——由托福和愛普想到》由托福、愛普考試之熱衷於四選一,聯想到國內應試教學之標準化試題,並作出了尖銳批評,這觀點屬於個人獨創,是為“虛”;但在分析美國為何對中國學生設置種種語言關卡,而在國內“一個學生即使文化考試不及格,僅憑一篇作品就能敲開大學之門”之事實時,認為深層次的原因恰恰在於:“美國是一個移民社會。”這論據屬於客觀存在,是為“實”。
其二,《“生命的高度”之逆思考》針對動物寓言“老鼠掉進米缸里,樂而樂斯拚命吃,不多日米盡底現”,針鋒相對曰:既然米缸是用來盛米的,春華秋實周而復始,就不大可能會有被老鼠吃完的一天,這觀點屬於個人獨創,是為“虛”;接下去筆鋒一轉立即輔以例證:“胡長清,成克傑之流巨貪驚世,可占國民生產總值九牛一毛而已,我們的綜合國力大得很呦,儘管尚有不少地區還沒有脫離溫飽。”這論據屬於客觀存在,是為“實”。
其三,《戲說歷史》對時下種種插科打諢、嬉皮笑臉之“戲說歷史”風予以迎頭一擊,這觀點屬於個人獨創(儘管自謙“前人之述備矣”),是為“虛”;接下去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怎麼就沒見那些名人的後代起來反抗呢?”這論據屬於客觀存在,是為“實”。此話怎講?據2000年1月9日《文摘報》載:清朝道光皇帝勤親王奕琮的曾孫女愛新覺羅·紫薇日前發表聲明說,電視劇《還珠格格》歪曲歷史,編造嘩眾取寵的愛情故事。“清王朝雖然不存在了,但是皇族後代還在世,這樣編造他們先祖的身世,無論從歷史、倫理道德還是法律上對清朝皇室的後代都是極不負責任的。“自從《還珠格格》登場,人們就把我同劇中的‘紫薇格格’相提並論,常常有人說‘她才是真正的紫薇格格’,這令我感到極大的憤慨與不公。難道四十年來‘愛新覺羅·紫薇’的名字是假的嗎?到今天還需向眾人去申辯自己的真與假嗎? “來自國內國外的電話連續不斷,甚至半夜三更都不得安寧,許多《還珠格格》的痴迷者把我當成紫薇格格……我們作為普通的公民也有權利保護自身的尊嚴。”
(十五)引文藝術
先生學養豐贍,引用前代詩文多不落俗套。也僅舉兩例:或徑直引,如《壠上不復舊日景》寫滿覺隴清靜地杯盤狼藉,“此情此景不禁想起了明人唐寅《落花詩》句‘富貴園林一洗貧’,悲秋之情油然而生。”或錯落引,如《名聲·名實·名節》“(那些不學無術者)不堪為學之寂寞之嚴謹,卻深知‘蓋儒者所爭,尤在名實’,名實者,名聲與實際之謂也。因而‘懼名實之不副,恥才能之無奇’,以致‘失其所業’,則到處或合作署名,或共同策劃,文化揩油,智力剝削。”“蓋儒者”句出自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懼名實”句則出自禰衡《鸚鵡賦》,信手摭拾,信筆拈來也。
(十六)野史雜俎
先生於正史外,每好讀野史,於文中亦滴水折光。《“合理推論”未必合理》云:“據野史記載,明人洪承疇為清所俘,在獄中,他大義絕食,意在殉國。清太后躬親急趨窺探,見其正拂拭蒙塵,衣冠楚楚,即‘合理推論’曰:‘惜一衣如此,寧不惜命乎?’嗣後果若所云,獄中歸降。”此事早有耳聞而不知所本。《文以辯潔為能》云:“據說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去世后,他的弟子蘇軾前去弔唁,祭文僅二十字:‘孟軻亞父父之教也,雖死猶生,惟其不可得矣,尚饗。’”此事則全不知所本。盼博學君子詳考證之。
(十七)透視
透過現象認識本質,自然是認識事物的必由之路,但不少人立論往往把現象誤當成本質,津津樂道,淺嘗輒止,渾不知缺乏剔骨還父、剔肉還母的“透視”功夫。先生有感於此,除了在理論上反覆闡明外(如《“作文”斷想》之《構思·桃花源·連理之木》一節),更在實踐中“躬耕壟畝”身體力行。請看以下兩例。
其一,《信步岳廟情漫漫》由游杭州岳王廟、謁精忠岳武穆而想及史實,得出這件事情的本質並不在於秦檜的陰險,而在於:真正的元兇不是秦檜,而是宋高宗,秦檜充其量只是一顆奉命的棋子,高宗才是總攬生殺大權的幕後指揮者。一掃陳言,發人深思。
其二,《“淑女紳士”觀的底蘊是什麼》針對南京某中學提倡做有“淑女氣質、紳士風度”的學生,得出這件事情的本質並不在於“這個口號反映了保守的傳統教育理念,有復古的傾向”這種被許多人習見的批評,而深挖一層提醒人們:“紳士淑女這一‘立人’標準的確立並不是‘居高臨下’通盤考慮的結果,竟然是緣於偶然得之。”從而得出這件事情的本質其實在於:“這是一種典型的‘拍腦袋’教育思想,缺乏深層次的思維框架。”慧眼獨具,辭必己出。
(十八)議論分寸
議論自可生風,但須注意分寸。倘若只顧發表議論而不注意掌握分寸,便有過激之嫌,而過激之文是有違理性的。先生為文則高度嚴謹。也請看以下兩例。
其一,《博士與教授》舉楊振寧對國人喚他博士而不以教授名之頗有微詞一事,針砭時下重學歷輕學力之風,有句云:“其實楊先生的情緒並非至關,值得關注的倒是職稱是如何一步步變為福利與投機的象徵的,儘管是在某種程度上、一定範圍內。”此處,假如少了“某種程度上、一定範圍內”十字,怕就因一棍子打死而走向絕對了。
其二,《閑話“距離”》之豹尾:“‘距離’——人生不可或缺的動力源之一種。”此處,假如少了“之一種”三字,怕也就因以偏概全而流於決定論了。
(十九)工對
余嘗謂先生為文得力於古文頗多,筆墨浸淫,常帶工對風味。這既體現於先生雖不多見、偶爾一睹字字珠璣的寫景散文中,如《疾風驟雨赴玉屏》幾乎通篇以工對句狀摹黃山玉屏峰奇景,《五泄紀行》寫諸暨五泄四時變化“春緩如婀娜的少女,夏促若咆哮的江河,秋慢似龍鐘的老嫗,冬急像奔騰的野馬”,最是體現先生舉重若輕的工對筆致。這也體現於先生大量的論說文中,例多不勝舉,舉一以反三:《遠離風格》“業已成名成家以據有風格而傲傲然者有之,傍名人名家以仰視風格而憨憨然者有之,熱衷挖掘微言大義以鼓吹風格而欣欣然者亦有之”,顯然幽它一默。
(二十)曲筆
曲筆,實即我國傳統之春秋筆法。先生對其頗推崇,屢屢抉發之,如《析理之角度與序列》云:“以敘代析之絕筆,謂‘春秋筆法’,孔子首創。……孔子之《春秋》的記事雖簡短,一般每件事僅一兩句話,卻往往微言大義,有著很豐富的內涵。……一字褒貶、筆削春秋之‘春秋筆法’藏析鋒露敘端,每為雜文掇用,含蓄者,不議一字,令善者擊節而噫嘻,惡者頓足而嗚乎。”先生正是此中高手。茲舉三例,供會心人鑒賞。
一、《有關“知性”、“公民寫作”與其它》指出筆者行文一面反對公民意氣,一面又樹立魯迅作為標桿之弊,結尾曰:“魯迅意氣用事的情況還少嗎?縱然我非常尊敬魯迅先生,但我還是要說,在意氣用事這一點上,梁實秋可少多了!”這裡,表面上說我們今天應該學梁多於學魯,暗地裡則喻筆者為魯,喻自己為梁,謙虛而幽默,盡在不言中。
二、《“五元電影”的身價》由五元電影始作俑者趙國慶“何以登上赫赫有名的美國《時代》周刊封面”蓄疑發端,舉丹尼爾·韋伯斯特幼年善待土撥鼠之例探討答案,結尾曰:“關注民生,應該說每個統治者都是知道的,但卻有主動和被動之分。主動者為的是人權,是崇高而偉大的;被動者為的是統治,是卑鄙而渺小的。”刻意表裡,皮裡陽秋。
三、《由柳開食人肝想起》提出了“知人論世”的重大人生課題,但又無奈於付諸實施之難,結尾曰:“應該承認,某種特定的情況下,尤其是被不同的實踐所證明的優越的社會制度里,信口雌黃也許是出於無奈,而無奈是難以認識抑或品德的砝碼去衡量的。”不落言筌,韻似晚鐘。
(二十一)方言與音譯
先生對語言之駕馭,已趨大俗大雅、道在屎溺之境。以各地方言信手入文,便見一斑。盡顯閱歷之廣博。之中,既不乏皇城根下之本埠語,如《“公民寫作”與“臣民寫作”》譏刺不學而好發怪論者某君曰:“老道實辟,蓋在於‘欲速則不達’,因了棒殺與嘩眾取寵之故,連書名都來不及細看。”其中“失辟”為杭州方言,意為犯過失,《素質無奈應試何》記雙休日新華書店購教輔之學生家長人滿為患之狀,“營業員不解地發牢騷:‘給學校送了征訂單不睬,喜歡來軋鬧猛。’”其中“軋鬧猛”亦為杭州方言,意為湊熱鬧;又不乏十里洋場之外埠語,如《商海舞弊者十“鑒”》第六鑒仿不法小販殺豬價之口吻曰:“儂個種派頭買勿起,便宜貨要伐?”則是正宗上海方言。方言與普通話恰到好處地揉以一體,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除此以外,先生偶然之外國語音譯亦極逗人,如《賀卡之憂》列舉涉世不深之中學生之賀卡故作高深語“I love you”,中譯為“愛老虎友”——起錢鍾書先生於地下,聞此噱亦當捧腹矣。
(十二)文字禪機
前已論及先生對於道家主旨有相當會心(“虛而不屈”與“順乎自然”),實際上先生對於佛家義理亦有相當會心。《壠上不復舊日景》不云乎:“境由心造。”《謹防文墨功能的矮化》更自況道:“雖談不上一馬平川會難解之義,悟最上禪機,倒亦囊中探物知曉冬讀經以神專,夏讀史以時久,秋讀諸子以致別,春讀諸集以機暢。”所以,由先生對西來意之參悟,延及先生對文字禪機之解會,實有其來自。我指的是這樣的句子——如《想起了庖丁解牛》一語道破十餘年前從美國舶來、一度風行國內教育界之AB測試卷之先天弊端:
“A卷與B卷之間的有意重複不能彌補AB卷與AB卷之間的無意重複。”
說得何等睿智!再如《心靈的選擇》談到作文教學猜題押寶之徒費精力,揭示出:
“‘命題’相對來說是抽象的,‘材料’與‘話題’相對來說是具象的。‘命題’轉換成‘材料’或‘話題’只不過是抽象則具象之,換句話說大約就是把高度概括化的意蘊相對具體化;反之則不過是具象則抽象之,換句話說大致就是將相對具體化的語義高度概括化。”
說得何等精到!復如《閑話“距離”》論述“距離”對於人生在世之哲學意義:
“‘距離’不可無,無則是相對的;‘距離’亦不可有,有卻是絕對的。它在相對與絕對的矛盾轉化中升華,求得高度的辯證統一:人的學識修養日益增加,審美意識日趨強化,思想境界日臻提高。”
說得何等曲徑通幽!像此類句子,皆有一股朦朦朧朧的智慧風貌,牽引人去參悟之,是所謂文字禪機。
(二十二)欲擒故縱
先生為文喜作反語,欲擒故縱,正話反說,曲線求生。僅舉三例:《何必撞南牆》表面上極力為從教十八年卻換了四所公辦學校、在一些所謂名家眼裡猶如喪家之犬的山東教師王澤沼嘆息不值,《錢理群,快跑》表面上極力對北大中文系教授錢理群到南師附中上課拎一把汗,“萌生一種拯救錢先生於水火之中的強烈衝動”,實則寄寓了對積重難返的中國應試教育現狀的強烈憤慨,《與何滿子先生書》表面上為提出拍一部關於張志新烈士之電影之建議之何先生憂心忡忡,“您說,倘若張志新的電影拍完放映會造成怎樣的影響,您不是在諷刺我們的人民只有信仰抑或理論的盲從,而沒有自己的思想嗎?”擔心其一如唐玄宗時同名女史之下場,實則表達出對翻身碰頭、自由難伸之處境之深切鞭撻。
(二十四)態度變化
仔細觀察,會發現在一段時間中,先生的前後態度取向有所微妙變化。變化有二途。一者為正向,指態度較之從前有了拓深,如稍前之《三旨相公》借北宋神宗時宰相王圭尸位素餐、“取聖旨”、“領聖旨”、“傳聖旨”如此而已之失職狀,聯想到當下“慢吞吞看報,篤悠悠品茶,何樂而不為”之“踢皮球”之官場相似現狀,予以針砭,稍後之《另一種“三旨相公”》則進而聯想到當下哲學社會科學界一些不思創新、陳陳相因的人,顯然有了拓深,這並不難理解;另一者為負向,指態度存在一百八十度轉彎,如《遠離風格》肯定韓寒:“才子文章去應試,狗屎不如,喧嘩一時的韓寒現象即為明證。”《任爾東西南北“題”》亦肯定韓寒:“對於‘善於’寫文章的人一般來說題目是無所謂好壞的。韓寒就一團紙丟入半杯水中的簡單舉動,不是寫出了他的成名作《杯中窺人》嗎?”但《與韓寒書》卻轉而否定韓寒,認為:“應該說,韓寒是中國語文教育的悲劇!韓寒是受害者!”如何理解先生這種態度上的朝此夕彼,筆者至今仍未找到合理的解釋。
(二十五)探幽索隱
先生才智超群,每每見常人之所未見,破譯文壇高級微言大義,其目力吾儕弗及遠甚。《脆弱的文壇》記有張中行先生昔年與某文壇耋宿筆訟一事,行公“居然自責學問不深”,僅於文末施以春秋筆法一擊:“今歲此地不寒,室內尤暖,而肥豬出後門之際,狡鼠則必來,應時,從吾鄉美俗,祝恭喜發財。”(參見《張中行作品集》第六卷)認為曰“豬”曰“鼠”,正合“應時”(豬年過後是鼠年),置之中國知識分子的特定國情語境,言外大有不屑同流之深層意在焉。類此等等,不一而足,體現了先生“狠毒”的閱世眼光。
(二十六)詞性移換
前已論及先生在鍛打句子方面的不俗功力,句子由詞語組成,其實先生也擅長鍛打詞語,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廣義上的)詞性移換,具體而言,兼指修辭意義上的詞性(色彩)轉移和語法意義上的詞性(功能)轉換,兩者常交織在一起,亟需靈心妙悟之。僅舉五例。《說“規範從政行為”》描述當前城市道路屢屢無計劃開挖之狀,形同“開膛破肚”,將一般用於人的“開膛破肚”一詞移而施之於物,驚人悸人;《商海舞弊者十“鑒”》描繪不法商販注水欺世,“雞爪浸以福爾馬林冰清玉潔”,將一般頌揚人的“冰清玉潔”一詞移而施之於物,誘人嚇人;《文壇登龍捷徑說》描摹人情世態,“有不食人間煙火友,扣問如今文壇亮麗最佳途徑,答之曰:做一個評論家。”將形容詞性的“亮麗”一詞創造性地換成動詞性;至若《求深與厚實》之“輝煌文學創作”與《文體的等級》之“再造現代輝煌”,則分別將形容詞性的“輝煌”一詞分別創造性地換成動詞性與名詞性。曲盡其妙,妙不可言。
(二十七)析理如拳擊
竊謂先生為文析理,嫻熟於形式邏輯,似有一條基本原則:“A不是B。因為,B是C,而C不是A,故A不是B。”如《博士與教授》駁“楊振寧是博士”這種論調,有曰:“(楊)培養出來的學生才是博士,以此謂之,豈有崇敬之意?”因為楊的學生不是楊本人,所以不能說“楊振寧是博士”。又如《文體的等級》駁“文體有等級,雜文比小說低等”這種論調,有曰:“查一查中國文學史,平心而論,吳先生的話也有一定道理,文體確實有等級,只不過受貶者恰恰是其所溺愛之小說罷了。”因為文體的等級只是歷史演變過程造就的暫時性距離,“一旦形成,豈有優劣之分?”而從歷史演變看,恰恰是小說比雜文低等,所以不能說“文體有等級,雜文比小說低等”。這啟示我們,析理就像是一場拳擊,針對靶子,應當對準頭部,迎頭一擊,而不應遊離靶子,王顧左右,比如泰森,咬了對方的耳朵。
(二十八)先聲奪人
意猶帥也。題猶眼也。綜觀先生作品的題目,也頗可玩味。大致以類型論,有並列式,如《學術與權術》、《“護官符”與“陞官符”》、《“逆天”與“順天”》、《“公民寫作”與“臣民寫作”》、《“弱勢群體”與“群體弱勢”》、《博士與教授》、《螃蟹·西紅柿·素質教育》、《“下台階”與“鋪台階”》等,在比較中凸顯內涵的反差;有偏正式,如《遲到的公正》、《愛心的誤區》、《個性的錯位》、《愚民的產生》、《教育的荒地》、《美麗的謊言》、《名著的悲哀》、《心靈的選擇》、《春天的聯想》、《提出問題的問題》等,修飾確切,傾向明晰;有發揮式,如《從“魚+羊=鮮”說開去》、《“曲線”改革及其它》、《“呼拉圈熱”及其它》、《“縣長親自出庭”的新聞思考》、《想像·聯想及其擴充》等,連類觸及,極盡給予深度;有嵌套式,如《素質無奈應試何》套用老人家“華陀無奈小蟲何”,《任爾東西南北“題”》襲用鄭板橋“任爾東西南北風”,《壠上不復舊日景》借用陸放翁“沈園無復舊池台”等,別有一番盎然意味;有諧音式,如《一衣三十不了情》,“一衣”諧音“依依”,大有古色古香之風,《同志的身體,童稚的思維》,“同志”諧音“童稚”,大有文字遊戲之趣;有直陳式,如《大勇若怯》、《素質教育的舌頭沒骨頭》、《別讓孩子成為家長的替身》、《愛情無須婚禮》等,觀點鮮明;有設問式,如《魚目何以能混珠》、《“泛責任”是一種怎樣的責任》、《為什麼生活》、《我算老幾》等,懸念引人;還有翻案式,前已論及先生賦予成語新意,此正斯類之集大成,如《且說“標新立異”》針對“標新立異”這個一直來被解釋成貶義的成語,舉伽利略殉身科學之例指出“科學的發展在於創造發明,而創造發明就是與眾不同,就是標新立異”;《且說“入鄉隨俗”》針對“入鄉隨俗”這個人們習焉不察的成語,舉王力“我們曬太陽”之例,批判了其所包含著的思維上的從眾性;《“見風使舵”芻議》針對“見風使舵”這個一直來也被解釋成貶義的成語,舉改革之例指出其所包含著的靈活性、變化性因素(與時俱進),認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就應當在改革浪潮中見准風、使穩舵”,均在八十年代振聾發聵。
(二十九)無我與有我
我反覆苦心比較吳非(生肖屬虎)與先生行文筆致異同,試圖“一睹龍虎鬥之壯觀景象”(先生《脆弱的文壇》語),所得總體印象是:吳非之文重體驗,幾乎每篇都有“我”;而先生之文重說理,幾乎每篇都無“我”。確實,先生宏文甚少出現“我”,所睹不過寥寥幾處,已足令人珍視。如《愛情無須婚禮》回憶而立之年他人結縭、己身一葉落而知秋之朦朧微妙心境,有云:“然而,我是弱者,無法抗拒世海俗流,只能讓心靈的小舟深深地維繫在內心的港灣,偶爾,小舟沖樊籠,我決定嘗試一次小小的改良。”此等頗帶今日“小資”、“傷少”(朱伯榮先生語)情調的句子出自先生筆下,使人驚奇驚喜復驚嘆!又如《別讓孩子成為家長的替身》提到:“不瞞讀者諸君,我是一個雙重人格者,我曾經義憤填膺地抨擊一位家長深受“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影響,硬逼有文學天賦的兒子去報考浙江大學(原杭州大學)化學系;可我的兒子今年將參加高考,我同樣會不顧他的愛好迫使他去報考我所希望的專業。”真性情躍然紙上,真塊壘涌於筆端。與之相映成趣的是,先生文中亦甚少出現“你”字(大量出現的則是“君不見”、“君不聞”之類),所睹可能只有一處,即《學術著作一大抄》次段:“你不妨留意眼下有些所謂的學術著作,其每每子曰詩云,旁徵博引,一旦窮形極相則無任何新意,甚至無自己觀點。”總的說來,先生仍愛好且擅長說理,旨近無我之境。在豪放與婉約之間,先生更屬於前者,字裡行間每有一種張揚之氣,一股高蹈之象,顏延之評嵇中散所謂“龍性不可馴”是也(先生恰屬龍!)。
(三十)穢詞入文
與先生相交莫逆之朱先生國良月旦評曰:“金先生是一個文如其人的人。喜時,他侃侃而談,狀若稚童;怒時,他金剛暴目,披靡無懼。”然而萬萬不可以為先生是那種衝冠一怒就失去理智、口不擇言之俗人。其激昂文中極少出現穢詞,便是明證。偶爾一睹,亦實在不過是情郁於中而已,非唯不覺失態,反而增添了數分文字機趣風味。粗略統計,經國文章中出現“屎”字、“屁”字各一處,且均與狗相連:《遠離風格》之“才子文章去應試,狗屎不如”;《何必撞南牆》之“您應該安心教學,何必去寫什麼《我不鼓掌》的雜文。”出現與五穀之氣相連之輪迴所在亦僅一處:《課件》之“課件走入課堂,能否帶來效應,時髦點說素質效應?倘若不能,那麼在教育經費嚴重不足的今天,此等塗鴉包裝的勞什子還真不如能自動溫水沖洗臀部的馬桶,給不方便處帶來方便。”
(三十一)以個例駁全稱判斷
先生尚有一絕,即以個例駁全稱判斷,四兩撥千斤。如《“合理推論”未必合理》以陳景潤糊塗於衣冠住行,卻摘下了數學王冠上的明珠之例,一舉駁倒“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一千載以下被文人墨客奉為圭臬的人生信條,痛快之至。又如《多餘的話——與劉陽先生書》駁筆者所論“應當分清寫時評側重需要的抽象思維(非想像,當然也非幻想即虛幻想像)和寫小說側重需要的具象思維(包含想像而不唯想像,虛幻想像即幻想乃其下品)”,曰:“這是否意味著科幻小說均屬下品?成都的《科幻世界》雜誌里科幻小說很多,發行量創中國前列,牛氣衝天,這是否意味著中國文化的衰落?未可知之!”——“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三十二)名作求疵
先生於有經緯定評之傳世名作,為之指瑕求疵,對之獻疑挑刺,目光如炬,目盲心苦。僅舉兩例可也。《想象·聯想及其擴充》指出吳伯蕭之《早》一文為了說明早的重要性,運用了越王勾踐卧薪嘗膽這個典故,“這是個錯誤,這個典故不唯很難與‘早’相連,而且還與《早》的主題相悖,讓人想到‘遲’的後果。”《學會雙重》又指出:“特別是記敘性質的文章,就是蒲松齡也有敗筆之時。他的《螳螂捕蛇》:‘張姓者,偶行溪谷,聞崖上有聲甚厲。尋途登覘,見巨蛇圍如碗,擺撲叢林中,以尾擊柳,柳枝崩折。反側傾跌之狀,似有物捉制之。然審視殊無所見。大疑。漸近臨之,則一螳螂據頂上,以刺刀攫其首,顛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視額上革肉,已破裂雲。’之間寫蛇之大‘見巨蛇圍如碗’,遠不如寫螳螂之小‘然審視殊無所見’;蓋因多個‘巨’字,若能‘巨不言巨’,那該多好。”這是何等精審的談藝錄!斯足為吾輩後學所弗及矣!
(三十三)文筆張力“張力”一詞,純系二十世紀美國新批評派文論術語,意近乎欲開還閉、似說還休之微妙情態,余嘗以虎跑泉若溢非溢、滿而不漫之妙狀譬喻之。先生素不喜此詞泛濫於文學評論,某當紅評論家之小丑作派猶有甚焉。僅舉先生反感之兩斑。《名聲·名實·名節》顯性針砭曰:“(某‘名流’)一進入會議高潮動真格的,即現‘廬山真面目’,倘刪除八股文里的張力、張力等生吞活剝的名詞,竟是白開水一杯,索然無味。”《文壇登龍捷徑說》隱性調侃曰:“是故,不妨赤膊上陣踢皮球:前鋒‘昆德拉’實力派、中鋒‘張力’空頭鬼、後衛‘整合’心虛崽,外加‘闡釋’號概念牌啦啦隊一聲吼:‘這就是諾貝爾!’全方位地毯式轟炸沽名釣譽,捨我其誰?”妙筆間打出原形,而挫骨揚灰。然而,這隻表明先生拒斥那種連含義都未弄清便倉皇上陣誤導讀者、以售其謬的淺入淺出之舉,卻不意味著先生自身文筆無張力之美可尋。事實上,文字覷天巧的先生,點撇捺間每每自然氤氳出無窮張力美感來。試舉一例請體味之。《“生命的高度”之逆思考》有句云: “既然米缸是用來盛米的,春華秋實周而復始,就會不斷充實,那補給的速度肯定遠遠大於老鼠鯨吞的節奏,‘生命的高度’在隨機升降,永遠不會到來。胡長清、成克傑之流巨貪驚世,可占年國民經濟總額九牛一毛而已,我們的綜合國力大得很呦,儘管尚有少數地區的少數同胞未能解決溫飽問題。”這段中,后一句便典型體現出張力之美:明明巨貪驚世,卻佔九牛一毛;明明國力超大,卻尚遺有弱勢。上一句剛要衝天而起,下一句旋即壓下勢去,相反而相成,此張力之謂也。我們注意到,當這樣一句句寫下來時,先生用的是逗號,那見證著,這種張力之美的一氣呵成,在先生實是信手間不經意之舉。看似平常背後,凝聚著幾多深厚筆力!或問:運張力之斤成風,先生何以能臻至這般筆力?答曰:藕斷絲連之思維跳躍性使然。此為文最高境界(張中行先生語)。同在一片天空下,有人熱衷炮製“只有寫才會寫”之應試秘笈以加官進爵,吸應試血身登青雲;有人甘於踐行“只有寫才會寫”之人生追求以筆耕硯田,擎素質旗心憂天下。噫吁兮,“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詩人目力不余欺。
(三十四)旨隱意藏 前人云,“最是文人不自由”。良不誣也。受特定時空中一種文化意識形態的無形掣肘,習文運筆是樂事卻有時也是苦事。先生曾於文中徑直發出“編輯手下留情”的幽默反諷。我想提請有心人注意,讀先生作品,你果真洞察到了那每每無奈隱藏於“冰山一角”后的深意么?姑避抽象,選一例言。《個性的錯位》開首以大段文字,談論人才的錯位,你竟以為那就是先生真正的醉翁之意?錯了。愚以為,先生真正想寫的,或者說真正引發先生執筆為此文之引信,乃“傳媒消息,從8月13日開始,杭州市與北京、天津、深圳等4個試點城市,同時推出二OO二式機動車號牌,即個性化牌照”所折射出的“該個性的不個性化,不該個性的或至少是可個性可不個性的卻個性化;這分明是個性的錯位”之悲哀。這才是圖窮所見之匕啊!可是,報刊自有其遊戲規則,俗人如先生者亦不必太上忘情於稿酬,能不無奈於此類障眼法乎?噫,知先生者謂先生心憂,不知先生者謂先生何求,朋友,你屬於哪種呢?
(三十五)事實肯定與價值否定 前已論及先生文筆張力之美。換個角度看,這尚是張力之美在先生作品中的微觀體現。其實,還可以在更高層次上、從宏觀角度領略先生文筆張力,那體現在行文結構上。具體而言,不難發現,先生不少雜文,都採用了肯定與否定同時彰顯的二元背反結構。讓我們通過以下兩例來稍作分析。例一:《“合理推論”未必合理》前五段集中筆墨,從形式邏輯由於“概念的靜止抽象,缺乏辯證估量”而每每導致群眾推論幹部學雷鋒之舉乃“敲敲打打一陣子,熱熱鬧鬧一下子”,指出這是一種未必合理的形而上學推論。但嗣後筆鋒一轉,又云: “不過,這一明顯片面的‘合理推論’,在某種程度上倒不失為一劑強心針,它能有效提醒在上者時刻保持清醒的工作頭腦,既要‘身入’,更要‘心入’,取信於民,方是為政之要。”這便在一定程度上迴旋了文意,適當指出上述“合理推論”在有限範圍內的作用——提醒幹部時時攬鏡自照、以身作則。於前面否定之餘,稍事肯定,議論波折,盡顯結構之張力美。例二:《“比喻的遺憾”與“遺憾的比喻”》雖為先生早年之作,卻是一篇在今天看來仍頗具學術含量的力作。先生髮揮錢氏鍾書“喻之兩柄”之義緒,從修辭學角度指出任何比喻都是蹩腳的,有其難以規避的先天局限。緊接著卻又筆鋒一轉,指出比喻雖各具遺憾而令人無話可說,現實生活中卻由此而不乏油滑操控比喻側重點、堂皇各執一端“怎麼說都行”的遺憾比喻之舉,並舉震驚華夏的“渤海二號”出事後、有關當事人在“犯罪”與“學費”之間巧妙斡旋、以求自保的醜態。論證一波三折,鞭辟入裡。這同樣在結構上呈示出先予肯定、后予否定的張力美來。在更深刻的意義上,我們應看到,先生上述肯定與否定張力並存的為文結構,還體現出從事實層面向價值層面的遞嬗與拓深:邏輯學意義上的否定性形而上學推論,屬事實(知識)揭示,現實生活中幹群關係的肯定性推論,則屬價值揭示;修辭學意義上客觀存在的“比喻的遺憾”,屬事實(知識)揭示,現實生活中主觀導致的“遺憾的比喻”,則屬價值揭示。類此等等,有心人不可不辨。
(三十六)嗜用嘆號 先生為文,頗喜用感嘆號。似可證生活中先生乃“從我之說即為我學生”(陳寅恪語)、傲雪寒梅、孤標特立之士。這裡欲提出的是,先生為文之際也常掇用“?!”這一標點組合。此尚待現代漢語專家裁斷。在此僅舉兩例以備考。《現“炒”現“賣”如何》有如此標點組合云:“倘不如此,何以書為?!”《慎以惜時論短長》卒章顯志,亦有如此標點組合云:“請慎以惜時論短長,如何?!”值得指出的是,可能受嘆號定勢的無形影響,先生某些作品雖整體極為扛鼎,然結論的一下子滑出來,未免太快了些,似可更臻含蓄。也舉散文兩例,看是否能佐證上述感覺。《一衣三十不了情》振作文末曰:“小小服裝,演繹著大千世界。”《看客》亦振作文末曰:“善於遊戲的民族,往往是產生看客的溫床。”雖都至情至理,難免直接了點。當然,見仁見智,說到底,“上述斷想系信口信筆而成,蜻蜓點水不足為訓,竊以為。”(用先生《“作文”斷想》語)。
(三十七)現炒現賣 先生早於十餘年前,即已發揮錢鍾書、朱光潛諸前賢治學精義,拈出“現炒現賣”的思想方法,以為較之那種片面醉心於積累以致一事無成的傳統風習,倒不妨“學到點什麼,馬上就拿出來販賣”。這很益人心智。先生亦正是這樣做的。時常有人問,“怎樣成為金先生?”竊以為,這一問的真正用心應落在先生諸如此類的思想方法上。請看《“護官符”與“陞官符”》其中的一句: “倘若‘數十名黨政幹部齊刷刷地跪在香案前埋陞官符之‘窮’則思變為不屑一論的個例,那麼《中國青年報》之《地方官員進京集體拜年何時了》的新聞就不是特稱佐證,值得‘觀人風者’一慮了。”細品之下不難發覺,此句中所掇之《中青報》新聞素材,就是開筆后隨機捕獲、被現炒現賣了一把者。只不過較之原有生髮文勢的“山西交口縣部分幹部會同新聞記者和數百名群眾,近日挖出縣領導數年前埋在縣委大院的鎮邪物和陞官符,包括腐朽不堪的桃木弓箭、銹跡斑斑的銅鏡、若干畫有陞官符號的磚瓦等”這則新聞來,換用了點到為止的點述論證法而已。如果說2001年以前,執金不換捏毛穎子紙上為文的先生就此表現尚不明顯,那麼,2001年以後,隨著先生換用電腦為文,網際網路檢索之便,使先生之文愈來愈顯現出此種特徵。從當代解構批評的立場看,這為我們深入解讀先生為文的細微意識流程,提供了必要的符碼。
(三十八)自稱 考究先生在不同文章中的不同自稱,是很有意思的。從中,似可一窺對象的輕重、語境的緩疾、態度的剛柔等。試看以下幾例。有用“愚”者。《“作文”斷想》:“日前,愚應邀外出講學,途經江南水鄉紹興,品味元紅酒、咀嚼茴香豆之餘,竟窺見那田家的愛物老牛正穿了鼻孔,亦步亦趨于田間,無可奈何的神情另人動容。”《“比喻的遺憾”與“遺憾的比喻”》:“初冬,愚應邀策劃筆會。”有用“筆者”者。《謹防文墨功能的矮化》:“筆者年逾不惑未至知天命,應屬庭中望月。”有用“鄙人”者。《科研的底線》:“鄙人不才,但好歹在國內外一些名牌報刊雜誌上露過相。”有用“拙人”者。《想起了報人李文伯先生》:“拙人《博士與教授》曾針對教育產業化月……”有用“在下”者。《教壇登龍捷徑說》:“王開東先生自稱得在下雜文筆法。”且立此存照。有心人當可從中尋繹出先生為文之際的豐富情感心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