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虛中

宋朝歷史人物

宇文虛中(1079~1146年),初名宇文黃中,字叔通,別號龍溪居士,成都府廣都(今成都雙流縣)人,宋朝愛國大臣、詩人。

大觀三年(1109)進士,宋徽宗賜其名為”虛中“,官至資政殿大學士,歷仕宋徽宗、宋欽宗宋高宗三朝,遷為黃門侍郎。南宋建炎二年,出使金國被扣押。金熙宗繼位,加授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承旨,封河內郡開國公,加特進。

1146年,因圖謀南奔而被殺。宋孝宗淳熙六年,追贈開府儀同三司,予謚肅愍。

人物生平


燕山之役

參見詞條:海上之盟宋金戰爭
宇文虛中原名宇文黃中。祖先是北周皇室。唐文宗太和年間,有諫議大夫宇文籍在四川任職,其子遂定居於蜀中。宇文黃中出生於成都廣都(今成都雙流),於宋徽宗大觀三年(1109年)進士,歷官州縣,政和五年(1115年)入京為起居舍人、國史院編修官。六年,任同知貢舉、除通直郎中書舍人。
宣和四年(1122年),童貫蔡攸等人決定開邊燕雲。顯謨閣待制宇文黃中進入童貫幕府,任河北河東陝西宣撫使司參謀。虛中到邊境后,逐漸發現宋朝廟算失策,於是上表指責主帥掩蓋財用不足、士兵缺乏訓練、裝備短缺的情況,並反對背棄澶淵之盟,而是要以契丹為藩籬抵禦金、夏;後來又上疏表示主帥非人,建議趁耶律淳之死退兵、與天祚帝議和,並預言“中國之禍未有寧息之期也”。此外他還寫信給王黼鄭居中,以及宇文粹中、趙野,懇求粹中及趙野勸說王黼。由於當時師老而無功,徽宗已有退意,王黼為了燕雲之役能夠繼續,將黃中的建言全都藏匿,沒有上報徽宗。佔領燕山府后,王黼降黃中為集英殿修撰、知檀州(今北京密雲)。
後來,鄭居中推薦黃中知慶陽,任環慶路帥臣,徽宗賜名“虛中”。當時朝廷計劃由高俅統兵攻打西夏,宇文虛中又力言不可。恰好高俅不敢帶兵,所以最終計劃取消,而虛中也罷帥,改知亳州
宣和七年,宇文虛中任翰林學士。童貫欲取雲中府(今山西大同),虛中認為“雲中州郡,疆界遙闊,萬一收復,每歲應副財用必三倍於太原,又須建置堡寨關壘,不下數百處,今財力匱乏,何所從出?屯戍軍馬,系一抺直取,疆界亦倍,於何處挪移?”指出即便佔領了也無力防守。宇文粹中、李邦彥也在宋徽宗面前力諫不可,於是沒有施行。

拱衛京城

參見詞條:太原之戰靖康之變
宣和七年(1125年)八月,完顏宗望(斡離不)、完顏宗翰(粘罕)南攻。十月,燕山府淪陷;十二月,粘罕迫近太原。徽宗在保和殿詢問群臣應對之策,宇文虛中力勸宋徽宗下詔罪己,挽回人心。徽宗同意,令虛中和吳敏起草罪己詔,而虛中從懷中掏出了昨晚就已經寫好的草稿,草稿上還有放出宮女、取消應奉司、西城所、六尚局、大晟府、內臣寄資等十餘事,徽宗都同意了。
郭藥師叛,朝廷決定將軍務以滑州為界,以東屬何灌,負責守浚州(今河南浚縣)白馬津;以西屬宇文虛中,負責守河陽孟津及洛陽諸陵。虛中提議起用隱退長安的老將種師道,徽宗同意了,並任命虛中為資政殿大學士、軍前宣諭使,負責指揮熙河經略使姚古、秦鳳經略使種師中以及京西兩路兵馬防守京畿。
虛中於十二月二十八日離京,往來河陽(今河南孟州)、澤州(今山西晉城)、隆德(今山西長治)之間布置河東路、太行山的防線,令河陽守臣負責澤潞防務,洛陽守臣負責鄭州、汜水關防務;同時發檄文召姚、種率軍直赴京城,且不得遵稟童貫指揮。
虛中在汜水關遇見馬忠奉命帶兵前往太原團柏鎮。當時金人已擊敗何灌,騎兵來到開封城下,並在鄭州一帶劫掠,虛中擔心陝西到開封的道路受阻,於是命馬忠立刻回兵開封,而馬忠不負所託,在鄭州城東的僕射廟(今鄭州晉王廟)和道士店(今鄭州二十里鋪)一帶擊敗金軍,斬殺金將六人。虛中大張旗鼓宣稱陝西援兵高達五十萬(實際只有十九萬),鄭州附近的金兵得知后便撤出各個小寨、聚於一處,如此開封往西的道路才終於暢通。
靖康元年正月(1126年),由於西軍尚未到達,於是虛中在開封東南的拱州、亳州、宿州一帶收攏何灌、梁方平部潰兵,得二萬餘人,並重新啟用已經致仕的李邈,令其統領這些部隊沿汴河前往京城。

三使卻師

靖康元年,宋欽宗締結和約后,完顏宗望就把軍隊調回到孟陽。二月一日,宋將姚平仲乘機在夜裡襲擊金兵失利、西軍崩潰,於是完顏宗望第二天重新進兵包圍了開封。
二月二日,宇文虛中與李邈來到開封,駐紮於開封的陳州門外,后奉欽宗召令縋入開封城中。宋欽宗想要派人告訴完顏宗望,襲擊金軍是將帥自作主張乾的,又請求和議依舊,而且看望康王是否平安。自劫寨后,金人只要看到宋使便處死,所以眾臣都不敢去,只有宇文虛中自告奮勇出使金營。
同日,虛中接到命令后,先前往城內的都亭驛會見金使王汭,提出議和。隨後宇文虛中脫下甲服、朝章,令隨從張蓋揚鞭,高呼“宇文大資”而出城,冒鋒刃而進敵營,許久才得以會見康王。后又見完顏宗望,宗望被說服,在虛中面前焚毀攻城器具。次日傍晚,完顏宗望遣金使韓光裔隨虛中入城。欽宗之後命令虛中再次出使,並且一定要將康王帶回來,於是虛中再次出城,並於次日和康王以及呂頤浩等七位大臣一同回到開封。之後升任簽書樞密院事,虛中推辭四次才惶懼受命。
二月七日,第三次奉命出使金營,催促金軍歸師。完顏宗望開始承諾四月退兵,宇文虛中堅持談判,從辰時至申時,終於使宗望同意在二月十日退兵。二月十日,虛中任送餞使,監視金軍撤離。金軍撤軍時,虛中與宗望相見,談及三鎮,虛中泣下不言,宗望見狀變了臉色,問:“兩朝和好,樞密卻不喜,莫是有不好底公事?”虛中答:“太宗影殿在太原,上皇祖陵在保州,皇帝怎麼忍心割棄。”宗望說:“這事有商量。”虛中立即讓宗望留下書信,答應三鎮之事還可再議。之後金國東路軍便撤軍北去。

受劾貶官

完顏宗望退兵后,宇文虛中依然擔心河東粘罕帶領的西路軍,於是與二種及姚古商議防備策略如加強河北塘濼工事、招募河東陝西難民為軍等,希望樞密院施行,但樞府同儕皆言:“我輩在朝,金人必不來,何必設備御?”虛中反駁稱:“主和者不肯設備,主戰者不量力以喪師,輕視敵人如兒女子,豈不誤國?”唐恪等人嫉妒虛中功勞,於是發動台諫彈劾虛中“挾奉使之功洋洋然甚有德色”,又稱此前虛中所退之軍不是金人而是河北盜匪云云。
虛中自覺孤立無援,於是自請外放,于靖康元年三月三日降任青州。欽宗暗中派人賜虛中金帶、茶葯、錦綺,宇文虛中又說青州與金人隔海相望,且盜匪橫行,應當加強防備。又建議在京郊新建立騎兵一萬,保衛都城。政敵聽說后,進一步彈劾虛中,使他在二十五日貶為宮祠職務。何㮚為確保虛中人亡政息,將虛中的防禦計劃全部付之一炬,而虛中所起用的宿將如孫安節等也都被閑置。
隨後宇文虛中隨其兄宇文粹中居於江寧府(今江蘇南京)。建炎元年(1127年)李綱主政,靖康年間參與和談的官員都被遠竄嶺南,虛中也被貶為安遠軍節度副使、韶州(廣東韶關)安置。

被扣雲中

建炎元年十月,宋高宗尋求能夠大臣出使金國、迎回二帝,宇文虛中應詔。建炎二年二月復職為資政殿大學士,任祈請使,楊可輔任祈請副使,劉誨為通問使,王貺為通問副使。天會七年(1129年),眾宋使準備回國,虛中說:“奉命北來祈請二帝,二帝未還,虛中不可歸。”金人在此前已扣下王倫、朱弁等宋使,而虛中也被完顏宗翰扣留在雲中(今山西大同)的左副元帥府,而其他使節都得以歸國。金人多次任命虛中出任偽齊官員,但虛中每次都力辭不就。
被扣雲中府期間,虛中不斷給宋廷提供金國準備進攻陝西、四川的情報。因此當王倫於天會十年(宋紹興二年,1132年)歸宋時,說:“虛中奉使日久,守節不屈。”於是宋廷命令福州官府照顧虛中家人,又任命其子宇文師瑗為福建路轉運判官。紹興四年七月,賜宇文虛中家人錢千緡,任命宇文師瑗為福建提刑,但因為師瑗資歷太淺,於是改為主管台州崇道觀。紹興五年(1137年)七月,賜宇文虛中家人福建官田田十頃。紹興七年宋廷又派遣王倫出使金國,並賞賜虛中以金帛。

出仕金國

天會十二年(宋紹興四年,1134年)七月十七日,宇文虛中被轉移至上京(今黑龍江阿城)。由於虛中儀錶堂堂、文采卓然,金人愛其才藝,“加以官爵,(虛中)即受之”,使得同樣被扣留的洪皓(1129~1143年間被扣金國)和朱弁(1127~1143年間被扣金國)因此很鄙視他。
在金國,虛中與韓昉具掌詞命,金人冊封宋高宗為皇帝的詔命就是宇文虛中所撰。天眷間(1138~1140年),累官翰林學士、知制誥,兼太常卿,封河南郡國公;以書寫《太祖睿德神功碑》,進階為金紫光祿大夫。金朝的官制、祿格、封蔭、謚諱等制度都是宇文虛中依照唐宋規章來制定的,因此金人將他稱作“國師”。
皇統二年(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金朝移文南宋、索其家屬北遷。宇文師瑗上書拒絕,稱虛中曾托王倫帶話,說“若敵人來取家屬,願以沒賊”。但秦檜擔心虛中在金國阻撓和議,於是把他的家人全部送到金國。
皇統四年(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虛中仕為翰林學士承旨,加特進。不久又兼任禮部尚書。
據《宋史》本傳記載,金人每次想要南侵,虛中便勸阻他們,說江南荒僻,不值得為此費財勞人。又發現東北之士都憤恨國土淪喪、身陷異國,於是暗中以信義結盟,金人沒有發覺。

獲罪滅族

皇統六年(宋紹興十六年,1146年),虛中被告謀反后滅族。
皇統六年六月,虛中全家老幼百口同日受火刑,雖在白天行刑,但煙霧遮天蔽日,使得天色漆黑如夜。虛中時年六十八。
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宋廷贈虛中以開府儀同三司,謚肅愍,賜廟仁勇,且以其族人宇文紹節過繼為虛中後人。宋寧宗開禧九年(1205年)加贈少保,賜其子師瑗寶謨閣待制,賜姓趙氏。

個人作品


宇文虛中的詩歌創作可以分為前後兩期。寫於兩宋時的作品存留不多,詩較平談,主要抒發個人的羈旅閑愁。入金被囚期間詩風一變,每多感憤之辭,如《在金日作三首》其一:“滿腹詩書漫古今,頻年流落易傷心。南冠終日囚軍府,北雁何時到上林?開口摧頹空抱朴,脅肩奔走尚腰金。莫邪利劍今安在,不斬姦邪恨最深!”其他一些詩,如《上烏林天使》《春日》《己酉歲書懷》《過居庸關》《安定道中》等,或批評金人背盟,或寫出塞、思鄉之情,都較有內容和感情,與逃禪之類寫消沉之思的作品形成鮮明的對照。
宇文虛中不以詞名家,今存《迎春樂》《立春》《念奴嬌》兩首,均寫故國之思。
宇文虛中與吳激齊名,詩集不傳,今存詩50餘首,收入《中州集》和《全金詩》;詞收入唐圭璋《全金元詞》。 《宋代蜀文輯存》錄長文短簡十二篇。
《中秋覓酒》
《在金日作》兩首

軼事典故


宣和年間,承平日久,童貫等人又開邊生事,宇文虛中深知宋朝將有納侮自焚自禍,上書建策,“皆不報”。
金軍第一次侵汴京,宇文虛中殫精竭慮,出謀劃策,親入金營與金酋周旋,最終金軍退走。事後,宋朝言官彈劾他議和誤國,被貶放青州,又改韶州。
建炎二年(1128),高宗趙構尋求出使金國使者,宇文虛中毅然應詔使金,被軟禁。轉年,由於宋金之間關係略有鬆動,金人放宋使回江南,宇文虛中言道:“二帝未歸,我不能回去。”獨留虎狼之國。由於宇文虛中儀錶堂堂,文采卓然,金人愛其才藝,“加以官爵,(宇文虛中)即受之”,使得後來的宋使洪皓等人很鄙視他,實際上宇文虛中心中懷有更大的抱負,忍辱負重,以成將來大事。他在金朝,每每派人持密信告以金國虛實,金人每次南侵,他也想方設法予以阻勸,真正是身在金營心在宋。可恨的是,秦檜姦邪,為報答金兀朮宋金和議中要宋朝保證不能輕易廢掉宰相(主和的秦檜本人),他便把宇文虛中為宋朝內探的實情告予金國。更有甚者,秦檜為金人出主謀,盡遷宇文虛中家屬於金國。宇文虛中得訊,密奏高宗說,若金人索取我家屬,請告知他們我的家屬早已在靖康亂中失散。不料,高宗趙構不僅不保護這個功臣,反而親自下詔派中使前往時在閩中的宇文虛中一家,一個不留,全部派人監視著送往金國。
金熙宗皇統六年(公元1146年),被高宗、秦檜出賣的宇文虛中被金朝殺害,全家百餘口也遭屠戮。《金史》稱宇文虛中因恃才輕肆被女真貴族以文字案致死,《宋史》也大概如此說,估計皆是陋儒文人認為宇文虛中政治“失節”,才一致對他沒好感。
清人袁枚在《隨園隨筆》摘選散佚的宋人施德操筆記,發現有這樣一條驚人的記載:“紹興十五年(1145年)(十六年?),(宇文虛中)謀挾淵聖(宋欽宗)南歸,為人告變。(宇文)虛中急發兵直至金主(金熙宗)帳下,金主幾不能脫,事不成而誅。”蓋世膽魄,是在可歌可泣!而這些記載,均被後代的腐儒和文臣“選擇性遺忘”,清朝御用文人更會刪去這樣的記載,青史浩瀚,英魂埋沒,只留下如下的譏諷字句:“(宇文虛中)即受其(金國)命,為之定官制,草赦文,享富貴”,殊不知大英雄早有詩言:“人生一死渾閑事,裂眥穿胸不汝忘”。一個如此懷有家國深情的人,一個如此笑看死亡的人,又怎可能是貪生怕死、追求富貴榮華的宵小!

三走三升

李綱《傳信錄》稱:初,宇文虛中以中書盧溝河(今永定河)之敗,虛中走焉。及燕山奏功,歸為翰林學士;宣和八年秋,復從(童)貫以行。金人犯順(順州,今北京順義),虛中同貫奔還,道君以為資政大學士、京畿宣諭使;虜騎既逼都城,虛中走宿亳,閑至是。聞虜和乃歸,上以為簽書樞密院事。故京城為之語曰:“一走而為內翰,再走而為大資,三走而為樞密”。虛中既奉三鎮詔書至金人軍中,自以為有和戎之功,識者笑之。

雁歸上林

資政殿大學士宇文虛中被扣雲中府時,聽聞金國即將攻打四川,於是派遣密使告知川陝等路宣撫處置使張浚,並且給張浚看高宗所賜御封親筆押字作為信物。隱語寫在信箋兩傍,用細字寫成道家符籙的樣子,說:“善持正教,有進無退。魔力已衰,堅忍可對。虛受忠言,寧殞無悔。”其中的“虛受忠言”就是“虛中”的意思。
又有給家人的信,上面說:“中遭迫脅,幸全素守。惟期一節,不負社稷。一行百人,今存者十二三人。有人使行,可附數千緡物來,以救艱厄。昨有人自東北來,太上(指宋徽宗)亦須茗葯之屬,無以應命,甚恨甚負。”於是虛中的妻子黎氏上奏,讓準備出使金國的潘致堯帶上縑、帛、茗、葯等物品。朝廷還命潘致堯給宇文虛中黃金一百兩、白銀五百兩,與贈予完顏希尹的數量相同。
紹興元年(1131年)呂頤浩的奏章中稱:“觀宇文虛中密奏,雖未可盡信,然虜騎連年不至淮甸,必有牽制,”以此鼓勵高宗北伐。
紹興四年(1134年),宇文虛中又用符籙向張浚及宋廷傳遞關於耶律大石的情報,如“石頭雙林,雖未出世,氣象已咄咄逼人。當堅忍其心,有進無退,眾魔將降,吾道自勝。若見尊宿,並可告此”,其中“石頭雙林”指大石林牙,“尊宿”即指宋高宗。

金史文載

宇文虛中,字叔通,蜀人。初仕宋,累官資政殿大學士。天會四年,宋帝已結盟,宗望班師至孟陽,宋姚平仲乘夜來襲,明日復進兵圍汴。少帝使虛中詣宗望軍,告以襲兵皆將帥自為之,復請和議如初,且視康王安否。頃之,台諫以和議歸罪虛中,罷為青州,復下遷祠職。
建炎元年,貶韶州。二年,康王求可為奉使者,虛中自貶中應詔,復資政殿大學士,為祈請使。是時,興兵伐宋,已留王倫、朱弁不遣,虛中亦被留,實天會六年也。朝廷方議禮制度,頗愛虛中有才藝,加以官爵,虛中即受之,與韓昉輩俱掌詞命。明年,洪皓至上京,見虛中,甚鄙之。
天會十三年,熙宗即位,宗翰為太保領三省事,封晉國王,乞致仕。批答不允,其詞虛中作也。天眷間,累官翰林學士知制誥兼太常卿,封河內郡開國公。書《太祖睿德神功碑》,進階金紫光祿大夫。皇統二年,宋人請和,其誓表曰:“自來流移在南之人,經官陳說,願自歸者,更不禁止。上國之於弊邑,亦乞並用此約。”於是,詔尚書省移文宋國,理索張中孚、張中彥、鄭億年、杜充張孝純、宇文虛中、王進家屬,發遣李正民、畢良史還宋,惟孟庾去留聽其所欲。時虛中子師瑗仕宋,至轉運判官,攜家北來。四年,轉承旨,加特進。遷禮部尚書,承旨如故。
虛中恃才輕肆,好譏訕,凡見女直人輒以礦鹵目之,貴人達官往往積不能平。虛中嘗撰宮殿榜署,本皆嘉美之名,惡虛中者擿其字以為謗訕朝廷,由是媒糵以成其罪矣。而宋史稱其失節。六年二月,唐括酬斡家奴杜天佛留告虛中謀反,詔有司鞫治無狀,乃羅織虛中家圖書為反具,虛中曰:“死自吾分。至於圖籍,南來士大夫家家有之,高士談圖書尤多於我家,豈亦反耶?”有司承順風旨並殺士談,至今冤之。
士談字季默,高瓊之後。宣和末,為忻州戶曹參軍。入朝,官至翰林直學士。虛中、士談俱有文集行於世。

史籍記載

《宋史·列傳第一百三十·宇文虛中傳》
《金史·列傳第十七·宇文虛中傳》
《三朝北盟會編·卷二百十四·<宇文虛中行狀>》
《三朝北盟會編·卷二百十五·安成之<樞密宇文議燕保京記>》

人物爭議


死因之謎

● ● 南宋施德操《北窗炙輠錄》稱宇文虛中死於政變失敗:“紹興十五年,(虛中)謀挾淵聖(宋欽宗)南歸,為人告變。虛中急發兵直至金主帳下,金主幾不能脫,事不成而誅。”這一紀錄被清朝的袁枚、全祖望採信。
● ● 南宋太學生程宏圖在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十月二十九日的奏章中批評秦檜政策,其中稱虛中死於秦檜告密:“宇文虛中有反虜之謀,計策已就,乃以諭檜,檜意忌其功在已上,既匿不上聞,私遣首者告之虜酋,遂致宇文族誅,使中原忠義之士南響吞聲,而憤其絕望於我也。”
● ● 金朝元好問在《中州集》稱是受牽連而死:皇統初年,上京的宋人俘虜謀划奉虛中為帥,奪兵仗南奔,事情敗露后,虛中被捕,下詔獄。女真權貴之前被虛中嘲笑,因此這次一定要殺死他,於是誣陷他所藏圖書為反具。
● ● 南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稱是死於密謀敗露:宇文虛中在上京和高士談同謀,準備趁金熙宗去祭天的時候劫殺他。虛中先派人送蠟丸書給宋廷,要求提供外援,結果秦檜拒不接受。恰巧事情暴露,宇文虛中和高士談都被殺。《要錄》又引李大諒《征蒙記》、王大觀《行程錄》,表示兀朮回師上京時突然得到情報,控告宇文國相連同中外官守共七十餘員想要趁金國邊事緊張、遷都繁忙之時謀反,幸而已經被萬戶、司寇沃赫先告發並逮捕,等兀朮回京后發落。
● ● 《宋史》《金史》本傳則認為虛中死於羅織誣陷:宇文虛中恃才放曠,看不起女真貴族官員,喜歡說他們是粗人(“礦鹵”),所以得罪了許多貴人達官。當時皇宮許多宮殿的名字都是宇文虛中取的,他們就說宇文虛中給宮殿取的名字,暗含諷刺之意。但審問沒有結果,於是羅織罪名,稱虛中家中圖書等都是謀反工具。宇文虛中說:“判我死罪沒什麼,但如果說圖書都算謀反工具的話,南來的士大夫家家都有,高士談家藏書比我家還多,難道他也想謀反?”於是有關部門就認定高士談也想謀反,把高士談也一起殺掉。

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年份電影、電視劇飾演者
2013年《精忠岳飛》李昊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