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味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基本味。它在調味中作用是舉足輕重的,人們常稱鹹味是“百味之主”,是調製各種複合味的基礎。然而,具有鹹味的並不只限於食鹽(NaCl)一種,其它一些化合物如氯化鉀、氯化銨、溴化鈉、溴化鋰、碘化鈉、碘化鋰、蘋果酸鈉等也都具備鹹味的性質,但這些化合物除了呈現鹹味外,還多少帶有其它的味,只有食鹽的鹹味最為純正。
鹹味在食物調味中頗為重要,鹹味是中性鹽所顯示的味,只有
NaCl才能產生純粹的鹹味,蘋果酸鈉鹽及
葡萄糖酸鈉亦有鹹味,可作無鹽醬油的鹹味料,供
腎臟病等患者作為限制攝取食鹽的凋味料。
鹹味是中性鹽呈現出的味感特徵。
1、由解離后的離子決定
鹽類的味是由解離后的離子決定的,鹽在水溶液中解離出的
陽離子(
正離子)和陰離子(負離子)都影響鹹味的形成。中性鹽MA中的M屬於定喂基,主要是
鹼金屬和銨離子,其次是
鹼土金屬離子,它們易被
味覺感受器中
蛋白質的羥基和磷酸基吸附而呈現出鹹味。A是助味基,它影響著鹹味的強弱,並能產生副味。比如:
NaCL → Na+CLNa是定味基,
CL助味基。
2、與
正負離子的
相對質量有關 在中性鹽中,鹽的正負離子的相對質量越大,越有增加苦味的趨勢;
3、與正負離子的半徑有關:半徑都小的鹽有鹹味,半徑都大的鹽有苦味;
4、與粒子的
價態有關:從一價離子的理化性質來看,凡是
離子半徑小、極化率低、水和度高、並且由硬酸硬鹼生成的鹽都是鹹味的,與之相反的鹽則是苦味的;二價離子和高價離子的鹽其味很那預測;
5、與味覺神經對各種陰離子感應能力和有機陰離子的
碳鏈長短有關,即有機離子的碳鏈越長,感應越小。如:氯化鈉>
甲酸鈉>
丙酸鈉>酪酸鈉
在肉品加工中食鹽具有調味、防腐保鮮、提高保水性和粘著性等重要作用。但食鹽能加強
脂肪酶的作用和脂肪的氧化,因此,
腌肉的脂肪較易氧化變質。
鹹味劑在速食麵湯料上鹹味是最基本的味,在湯料中鹽的用量最大,但含量是不一定的,主要是看其在
湯液中的含量,一般入口最感舒服的
食鹽水溶液的濃度是0.8%—1.2%(不同地區有所不同)。在食品中添加15%的食鹽能抑制
細菌的繁殖,因此調味醬包除了考慮口感,有良好的包裝和儲存條件外,還要考慮抑制細菌的作用,此外,還必須考慮到鹹味和其他的相互關係:如食鹽液中添加
蔗糖,鹹味減少;添加少量
醋酸而鹹味增加;鹹味因
谷氨酸等化學調味料而被抑制等。
食鹽作為調味劑,能改善飼料的適口性,增強食慾,幫助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提高飼料利用率。在豬日糧中的添加量為0.25%-0.35%,過量會引起
食鹽中毒。
牙膏中常用的鹹味劑有普通食鹽、海鹽、湖鹽。
鹹味劑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是人體內
鈉離子和
氯離子的主要來源,也有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調節血液滲透壓,刺激唾液分泌,參與
胃酸形成,促進
消化酶活動的作用。無鹽飲食會導致
頭暈、噁心、
食慾減退、
四肢無力、血壓下降、心律不齊,人體生長發育會受限,易患感冒發燒、
脫髮、
便秘等症,嚴重影響健康。但過多攝入食鹽會導致心血管病、
高血壓及其它疾病,原因是一旦人體攝取的鈉、鉀、鈣、鎂等離子處於極不平衡的狀態,導致人體功能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