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忍冬藤的結果 展開

忍冬藤

茜草目忍冬科忍冬屬植物

忍冬藤又名大薜荔、水楊藤、千金藤,多年生半常綠纏繞灌木,莖中空,幼枝密生短柔毛。葉對生;密被短柔毛;葉片卵圓形,或長卵形,先端短尖,罕鈍圓,基部圓形或近於心形,全緣,兩面和邊緣均被短柔毛。花成對腋生;花梗密被短柔毛;小苞長約1毫米;花萼短小有殘葉及葉痕。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空。無臭,老枝味微苦,嫩枝味淡。除去雜質,洗凈,悶潤,切段,乾燥。具有清熱解毒,疏風通絡的療效。可用於溫病發熱,瘡癰腫毒,熱毒血痢,風濕熱痹。

形態特徵


多年生半常綠纏繞灌木,高達9米。莖中空,幼枝密生短柔毛。葉對生;葉柄長4~10毫米,密被短柔毛;葉片卵圓形,或長卵形,長2.5~8厘米,寬1~5.5厘米,先端短尖,罕鈍圓,基部圓形或近於心形,全緣,兩面和邊緣均被短柔毛。花成對腋生;花梗密被短柔毛;苞片2枚,葉狀,廣卵形;小苞長約1毫米;花萼短小,5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合瓣花冠左右對稱,長達5厘米,唇形,上唇4淺裂,花冠筒細長,約與唇部等長,外面被短柔毛,花初開時為白色,2~3日後變金黃色;雄蕊5,著生在花冠管口附近;子房下位,花柱細長,和雄蕊皆伸出花冠外。漿果球形,直徑約6毫米,熟時黑色。花期5~7月。果期7~10月。生於山野中,亦有栽培。
忍冬藤-植物形態
忍冬藤-植物形態

分佈範圍


分佈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等地。

主要價值


本植物的花蕾(金銀花)、果實(銀花子)亦供藥用

藥材概述

【英文名】CAULIS LONICERAE
忍冬藤-原植物
忍冬藤-原植物
【拉丁學名】Caulis Lonicerae Japonicae
【別名】忍冬、銀花藤、金銀藤老翁須,金釵股、大薜荔,水楊藤,千金藤,鴛鴦草,通靈草,蜜桶藤,金銀花藤,甜藤,二花秧等。
【來源】該品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乾燥莖枝。秋、冬二季采割,曬乾。
【製法】除去雜質,洗凈,悶潤,切段,乾燥。
【性狀】該品呈長圓柱形,多分枝,常纏繞成束,直徑1.5~6mm。表面棕紅色至暗棕色,有的灰綠色,光滑或被茸毛;外皮易剝落。枝上多節,節間長6~9cm,有殘葉及葉痕。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空。無臭,老枝味微苦,嫩枝味淡。
【性味】甘,寒。
①《別錄》:甘,溫,無毒。
②《藥性論》:味辛。
③《本草拾遺》:小寒。
④《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
【歸經】歸肺、胃經
①《要葯分劑》:入肺經。
②《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疏風通絡。用於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癰腫瘡瘍,風濕熱痹,關節紅腫熱痛。
《別錄》:“主寒熱身腫。”
陶弘景:“煮汁以釀酒,補虛療風。”
《藥性論》:“主腹脹滿,能止氣下澼。”
《本草拾遺》:“主熱毒血痢水痢。”
《履巉岩本草》:“治筋骨疼痛。”
滇南本草》:“寬中下氣,消痰,祛風熱,清咽喉熱痛。”
《綱目》:“治一切風濕氣及諸腫痛,癰疽疥蘚,楊梅惡瘡,散熱解毒。”
《本草再新》:“治心虛火旺,補氣寬中,咳嗽,癰痿。”
《南京民間草藥》:“莖葉及花對眼睛發炎時有療效。”
《貴州民間方葯集》:“葉:外敷治刀傷。”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濕熱腿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3~1兩;入丸、散或浸酒。外用:煎水熏洗、熬膏貼或研末調敷。
【禁忌】脾胃虛寒者慎服。

選方

治四時外感、發熱口渴,或兼肢體酸痛者:忍冬藤(帶葉或花,干者)50克(鮮者150克)。煎湯代茶頓飲。(《泉州本草》)
熱毒血痢:忍冬藤濃煎飲。(《聖惠方》)
癰疽發背、腸癰、奶癰、無名腫痛,憎寒壯熱,類若傷寒:忍冬草(去梗)、黃芪(去蘆)各250克,當歸60克,甘草(炙)400克。上為細末,每服10克,酒一盞半,煎至一盞,若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少頃再進第二服;留渣外敷。未成膿者內消,已成膿者即潰。(《局方》神效托里散)
一切癰疽:忍冬藤(生取)250克,大甘草節50克。上用水二碗,煎一碗,入無灰好酒一碗。再煎數沸,去滓,分三服,一晝夜用盡,病重晝夜二劑,至大小便通利為度;另用忍冬藤一把爛研,酒少許敷四圍。(《外科精要》忍冬酒)
諸般腫痛,金刃傷瘡,惡瘡:金銀藤200克,吸鐵石15克,香油500克。熬枯去滓,入黃丹400克,待熬至滴水不散,如常攤用。(《乾坤生意秘韞》忍冬膏)
惡瘡不愈:左纏藤一把。搗爛,入雄黃2.5克,水二升,瓦罐煎之,以紙封七重,穿一孔,待氣出,以瘡對孔熏之,三時久。大出黃水后,用生肌葯取效。亦治輕粉毒癰。(《余居士選奇方》)
治瘡久成漏:忍冬草浸酒常服。(《證治要訣》)
治風濕性關節炎:忍冬藤50克,稀簽草四錢,雞血藤25克,老鶴草25克,白薇20克,水煎服。(《山東中藥》)
治毒蕈中毒:鮮金銀花嫩莖葉適量,用冷開水洗凈,嚼細服下。(《上海常用中草藥》)
1.
治四時外感、發熱口渴,或兼肢體酸痛者:忍冬藤(帶葉或花,干者)50克(鮮者150克)。煎湯代茶頓飲。(《泉州本草》)
2.
熱毒血痢:忍冬藤濃煎飲。(《聖惠方》)
3.
癰疽發背、腸癰、奶癰、無名腫痛,憎寒壯熱,類若傷寒:忍冬草(去梗)、黃芪(去蘆)各250克,當歸60克,甘草(炙)400克。上為細末,每服10克,酒一盞半,煎至一盞,若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少頃再進第二服;留渣外敷。未成膿者內消,已成膿者即潰。(《局方》神效托里散)
4.
一切癰疽:忍冬藤(生取)250克,大甘草節50克。上用水二碗,煎一碗,入無灰好酒一碗。再煎數沸,去滓,分三服,一晝夜用盡,病重晝夜二劑,至大小便通利為度;另用忍冬藤一把爛研,酒少許敷四圍。(《外科精要》忍冬酒)
5.
諸般腫痛,金刃傷瘡,惡瘡:金銀藤200克,吸鐵石15克,香油500克。熬枯去滓,入黃丹400克,待熬至滴水不散,如常攤用。(《乾坤生意秘韞》忍冬膏)
6.
惡瘡不愈:左纏藤一把。搗爛,入雄黃2.5克,水二升,瓦罐煎之,以紙封七重,穿一孔,待氣出,以瘡對孔熏之,三時久。大出黃水后,用生肌葯取效。亦治輕粉毒癰。(《余居士選奇方》)
7.
治瘡久成漏:忍冬草浸酒常服。(《證治要訣》)
8.
治風濕性關節炎:忍冬藤50克,稀簽草四錢,雞血藤25克,老鶴草25克,白薇20克,水煎服。(《山東中藥》)
9.
治毒蕈中毒:鮮金銀花嫩莖葉適量,用冷開水洗凈,嚼細服下。(《上海常用中草藥》)
【貯藏】置乾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化學成份

幼枝含斷氧化馬錢子甙(secoxyloganin).。
葉含木犀草素(luteolin),忍冬素(loniceraflavone),3-甲氧基-5,7,4-三羥基黃酮(3-methoxy-5,7,4-trihydroxyflavaone),木犀草素-7-鼠李葡萄糖甙即忍冬甙(luteolin-7-rhamnoglucoside,loni-cerin),木犀草素-7-O-雙半乳糖甙(luteolin-7-O-digalactoside),忍冬素-6-鼠李葡萄糖甙(loniceraflavone-6-rhamnohlucoside),異綠原酸及咖啡酸(caffe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及喜樹次鹼(venoterpine)等。
菰腺忍冬地上部分含左旋-4-羥基-2,6-二-(4-羥基-3-甲氧基)苯基-3,7-二氧雙環[3,3,0]辛烷[4-hydroxy-2,6-di-(4-hy-droxy-3-methoxy)phenyl-3,7-dioxobicyclo[3,3,0]octane],正-10-二十九醇(n-10-nonaconsanol),東莨菪素(scopoletin),丁香酸(syring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及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 glucoside).

葯基形態

1.忍冬多年生半常綠纏繞木質藤本,長達9m。莖中空,多分枝,幼枝密被短柔毛和腺毛。葉對生;葉柄長4~10cm,密被短柔毛;葉紙質,葉片卵形、長圓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5~8cm,寬1~5.5cm,先端短尖、漸尖或鈍圓,基部圓形或近心形,全緣,兩面和邊緣均被短柔毛。花成對腋生,花梗密被短柔毛和腺毛;總花梗通常單生於小枝上部葉腋,與對柄等長或稍短,生於下部者長2~4cm,密被短柔毛和腺毛;苞片2枚,葉狀,廣卵形或橢圓形,長約3.5mm,被毛或近無毛;小苞片長約1mm,被短毛及腺毛;花萼短小,萼筒長約2mm,無毛,5齒裂,裂片卵狀三角形或長三角形,先端尖,外面和邊緣密被毛;花冠唇形,長3~5cm,上唇4淺裂,花冠筒細長,外面被短毛和腺毛,上唇4裂片先端鈍形,下唇帶狀而反曲,花初開時為白色,2~3d后變金黃色;雄蕊5,著生於花冠內面筒口附近,伸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細長,伸出。漿果球形,直徑6~7mm,成熟時藍黑色,有光澤。花期4~7月,果期6~11月。
忍冬藤
忍冬藤
2.華南忍冬本種與忍科的區別在於:
幼枝、葉柄、總花梗、苞片、小苞片均被灰黃色捲曲短柔毛,並疏被微腺毛;小枝淡紅褐色或近褐色。葉片卵形至卵狀長圓形,幼時兩面被短糙毛,老時上面無毛。苞片披針形,長1~2mm;小苞片先端具緣毛;萼筒被柔毛。果實黑色。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
3.菰腺忍冬本種與前兩種的區別在於:
葉下面有時粉綠色,有柄或具極短柄的黃色至橘紅色蘑菇形腺體。苞片線狀披針形,與萼筒近等長,外面具短糙毛和緣毛;花冠白色,有時有淡紅暈,后變金黃色,外面疏被倒生微伏毛,並常具無柄或有短柄的腺。果實有時具白粉。花期4~6月,果熟期10~11月。
4.黃褐毛忍冬本種與前三種的區別在於:
幼枝、葉柄、葉下面、總花梗、苞片、小苞片和萼齒均密被形展或彎伏的黃褐色氈毛關糙毛,毛長不超過2mm,幼枝和葉兩面散生橘紅色短腺毛。葉片紙質,卵狀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苞片鑽形;小苞片卵形至線狀披針形;雙花下面不具苞關葉;花冠和苞片均較短,花冠外面密被黃褐色倒伏毛和開展的短腺毛。花期6~7月。

藥材性狀

乾燥莖呈細長圓柱形,直徑1.5~6毫米,表面暗紅色或灰棕色,有細柔毛,尤以嫩枝為多。皮部易剝落,常撕裂作纖維狀。莖上常帶有橢圓形、綠黃色的葉,多破碎不全。質堅脆,斷麵灰白色或黃白色,中央髓部有空隙。氣弱,味淡。以外皮棗紅色、質嫩帶葉者為佳。
忍冬藤
忍冬藤
主產浙江、四川、江蘇、河南、陝西、山東、廣西、湖南等地。此外安徽、甘肅、湖北、江西、福建、山西、雲南、遼寧、河北等地亦產。性狀鑒別該品常捆成束或捲成團。莖枝長圓本形,多分枝,直徑1.5~6mm,節間長3~6cm,有殖葉及葉痕。表面棕紅色或暗棕色,有細縱紋,老枝光滑,細枝有淡黃色毛茸;外皮易剝落露出灰白色同皮。質硬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心空洞。氣微,老枝味微苦,嫩枝味淡。以表面色棕紅、質嫩者為佳。
顯微鑒別細枝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單細胞非腺毛壁厚,有疣狀突起;腺毛柄較長。皮層較寬,纖維成環,內側皮層細胞較小或已產生木栓層。韌皮部較窄,有的射線細胞含草酸鈣簇晶;較粗莖的韌皮部有少數纖維。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散列,木射線寬1~2列細胞,有紋孔。髓周細胞壁木化,中央呈空洞。

主要成分

葉含忍冬甙(Lonicerin)即木犀草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Luteolin-7-rhamno-glucoside)、木犀草素(Luteolin)等.莖含鞣質、生物鹼.

藥理作用

抗菌、消炎作用
該品所含的木犀草素在1:350,000濃度時可抑制葡萄球菌枯草桿菌的生長。對卡他、白色念珠、傷寒、痢疾、變形等菌亦有抑制作用。忍冬地上部分50%煎劑,用平板挖溝法,對傷寒桿菌、福氏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綠膿桿菌具抑制作用;莖葉50%鮮汁對傷寒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抑制作用,但弱於乾的整個地上部分。在體內亦有較強的抗感染作用。對H.Su-is病毒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在劑量20mg/kg×7d,能明顯抑制大鼠植入羊毛球所致的發炎過程。
金銀花藤葉(忍冬藤):內含抗菌有效成分以綠原酸、異氯酸和木犀草苷為主,對畜禽的多種至病的病菌、病毒有抑制作用。在動物飼養過程中若能添加一定劑量的金銀花藤葉(忍冬藤)粉煲水,對預防和治療動物的溫病發熱、風熱感冒、咽喉炎症、肺炎、痢疾、腫潰瘍、丹毒、蜂窩組織炎等症均有相當好的作用。
另外,金銀花藤葉煲水對小兒濕疹、皮膚瘙癢也有很好的作用。
對心血管的作用
木犀草素在5×10濃度時,能降低離體蛙心的舒張期幅度,對收縮期幅度有輕度降低,心率變慢,輸出量減少。在2×10濃度時,能增加離體豚鼠心臟的收縮期及舒張期幅度,心率變快,而對冠狀動脈及血容量則無直接影響。對狗的心肺裝置,5~10mg木犀草素可使動脈壓有所增加而降低靜脈壓,10mg可使大鼠下肢血流減少(33%),5~15mg可使貓、犬血壓升高12~30%。上述作用不能被α-腎上腺素能阻滯劑所阻斷。大鼠0.5g/kg皮下注射有增強毛細血管的作用。對兔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有降低血膽甾醇的作用。
解痙作用
木犀草素對兔離體小腸、豚鼠氣管平滑肌及迴腸有解痙作用。
其它作用
用小鼠酚紅法和大鼠毛細管法試驗,木犀草素有較好的祛痰作用。木犀草素對NK/Ly腹水癌細胞體外培養有抑制生長的作用。木犀草素對平滑肌(兔寓體小腸)有解痙作用,但不及罌粟鹼;並有輕度利尿(增加氯化鈉的排出)作用。
木犀草素在年幼大鼠(生后25~28天)口服后,可使胸腺萎縮,此作用與垂體-腎上腺系統有關,可用來解釋其抗炎作用。木犀草素在體外,濃度為1:350000時,能抑制葡萄球菌及枯草桿菌的生長

臨床應用

①治療傳染性肝炎取忍冬藤2兩,加水1000毫升,煎至400毫升,早晚分服。15天為一療程,每療程間隔1~3天。治療22例,其中癥狀基本消失,肝功能正常者12例;癥狀、體征部分消失或明顯減輕,肝功能明顯好轉者6例;癥狀、體征無明顯變化者4例。
②治療細菌性痢疾及腸炎
以忍冬藤100克切碎,置於瓦罐內,加水200毫升,放置12小時后,用文火煎煮3小時,加入適量蒸餾水,使成100毫升,過濾。每日每公斤體重服1.6~2.4毫升,按病情輕重,酌予增減。一般初服20毫升,每4小時1次;癥狀好轉后,改為20毫升,一天4次,至泄瀉停止后2天為止。治療菌痢60例,腸炎90例,除4例服藥1~2日未繼續服用外,其餘146例均獲良好效果。癥狀平均消失時間為:腹痛3天,退熱2天,里急后重2.5天,泄瀉停止2天,大便成形4.4天。未見不良反應。
另有用忍冬藤1.5兩,每日2次煎服,同時以忍冬藤5錢煎水保留灌腸,每日1次。7日為一療程。治療急性菌痢167例,經一療程治癒者131例(78.44%),無效者36例。用藥后平均2天退熱,大便次數、性狀及鏡檢恢復正常平均日數分別為5.6、4.5、4.9天,細菌培養轉陰日數,多數在3天左右,腸鏡檢查腸道病變在10日內的陰轉率為:非潰瘍型84.6%,潰瘍型80%。治療慢性菌痢80例,一療程的治癒率為73.9%。發熱病例平均1.5天退熱,大便次數、性狀及鏡檢分別平均在5.5、4.6天恢復正常,細菌培養平均3.7天轉陰;腸鏡檢查:24例非潰瘍型皆恢復正常,38例潰瘍型在10日內痊癒者佔84.2%。
此外,用忍冬藤4兩煎服,或結合辨證加用其它藥物,治療闌尾炎亦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