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浙江省磐安縣的國家級景區

浙江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磐安縣縣城安文鎮,總面積4558公頃,2002年7月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浙江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浙江植物多樣性保護的7大關鍵區域——以括蒼山為中心的浙東山區和以天台山為中心的浙東丘陵兩大關鍵區域的毗鄰地帶,是南北植物匯流之區,區內植物種類豐富而複雜,區系具有暖溫帶和亞熱帶兩個類型成分相互滲透的特點。浙江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惟一的一個將野生藥用植物資源作為保護對象的保護區,也是浙江第三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歷史沿革


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93年4月20日,磐安縣人民政府公布大盤山地區為縣級自然保護區。
1994年12月28日,金華市人民政府將大盤山升格為市級自然保護區。
2002年5月,大盤山自然保護區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2002年7月,大盤山省級自然保護區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3年5月23日,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正式掛牌。

地理環境


位置

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磐安縣縣城安文鎮東南10公里處,是天台山、會稽山、仙霞嶺和括蒼山的承接處。

地貌

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貌以山嶽為主,地形複雜,地貌多樣。由於境內地形複雜,山勢陡峭,區內有許多由於劇烈切割的山嶽侵蝕型地貌結構所產生的瀑、潭等。大盤山主峰海拔1245米,是天台山、括蒼山、仙霞嶺、四明山等山脈的發脈處—大盤山脈的中心地段。

氣候特徵

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天氣溫和,雨量充沛。春季回暖遲,秋季降溫早,形成冬長而秋短的特徵。由於海拔高度不同,地形坡向複雜,日照和熱量狀況等各地區類型不同,形成不同的四季特徵。

水文

大盤山既是浙江省錢塘江、甌江靈江三大水系主要支流的發源地,是重要的飲用水源保護區。周邊密布著東陽橫錦水庫南江水庫、八達水庫,天台里石門水庫仙居的里林水庫和北嶴水庫,新昌石門水庫縉雲的左庫水庫和籌建中的潛明水庫等九大水庫。

區域範圍


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功能分區圖
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功能分區圖
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區域範圍包括大盤山主峰及周邊地區,範圍集中連片,東至西坑口、牛郎崗,南至金竹頭、大田背林場,西至仰曹尖、長塢尖,北至樟成山、雙崗尖。地理位置坐標約為:北緯28°57′05″ ~29°01′58″,東經120°28′05″~120°33′40″。
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558公頃,其中核心區1196公頃,緩衝區1114公頃,實驗區2248公頃。核心區以大盤山尖為中心,東從大盤嶺頭南面山崗沿山脊線經龍岩坑、黃曹庫以西山脊線、小路到里西坑,南從里西坑沿崗到盤峰鄉九頭石後山,再沿小路到石坑;西從安文鎮石坑沿陳華坑水系經栗樹塢,再沿田裡壁後山到石下山塢,北從石下山塢經大盤鎮王莊後山、米塢、毛塢到大盤嶺頭南面山崗。

保護目標


綜述

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亞熱帶季風氣候森林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野生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及其生境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野生動植物資源自然保護區。

植物資源

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佈有維管植物一千餘種,並分佈有大量的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其中尤以擁有大量的珍稀瀕危藥用植物道地中藥材種質資源而最具特點。大盤山保護區共有藥用植物1074種,隸屬於201科,634屬,分別占保護區科、屬、種總數的78.82%、75.21%、65.33%。其中藻菌地衣類22科,28屬,33種;苔蘚類16科,23屬,28種;蕨類29科,42屬,59種;裸子植物6科,12屬,15種;被子植物128科,529屬,939種,占浙江省藥用植物種數的60.17%,中國藥用植物種數的9.64%。保護區藥用植物中,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的有240種,收入《浙江省中藥炮製規範(2005年版)》的有326種。
在中國植被區劃中,保護區劃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東部(濕潤)常綠闊葉林亞區域、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北部亞地帶的浙閩山丘甜櫧木荷林區,浙東低山丘陵島嶼甜櫧木荷林分區。保護區內有維管植物共計193科827屬1629種,分別占浙江省植物科的81.0%,屬的57.1%,種的39.2%。其中分佈著大量的珍稀、瀕危植物,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南方紅豆杉1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香果樹七子花長葉榧等9種。區內還保存著大量的古樹名木,如花溪村松木古樹群76株,樹高達9~15米,胸徑達0.5~0.8米;栗樹塢有闊葉樹古樹群,樹種有細葉青岡青岡、楓香、黃檀等,樹高達12~17米,胸徑為0.5~1.2米;栗樹塢千年紫藤王。大盤嶺頭古柳杉,年齡達700多年,樹高24米,胸徑2.22米,冠幅為13×15米,龍潭口古楓香,年齡達800多年,樹高20米,胸徑1.38米,冠幅為15×18米,王莊村南方紅豆杉古樹,高19米,胸徑0.7米,冠幅6×7米。
(以上植物物種統計時間截至2010年)

動物資源

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北種類的各種動物多有分佈,生物地理動物群為亞熱帶灌林草地動物群及農田動物群。據2005年保護區科考調查,共有陸生脊椎動物26目72科281種,其中兩棲類2目7科22種,爬行類3目9科46種,鳥類13目36科146種,獸類8目20科67種。另外,保護區魚類4目7科20種,昆蟲21目144科604種。
浙江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以白頭鵯烏鶇畫眉棕頭鴉雀大山雀白鶺鴒家燕金腰燕紅嘴藍鵲等為常見種。在雞形目鳥類中,以竹雞最為常見,白鷳勺雞的資源量大於白頸長尾雉。獸類資源數量較大的有黃鼬華南兔松鼠野豬小麂等種類,豪豬、豹、雲豹、原貓、狼、豺、狐、大靈貓、小靈貓水獺食蟹獴斑羚等種類的數量十分稀少;豹貓、獐、毛冠鹿黑麂鬣羚等存在少量個體。
浙江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陸生脊椎動物中,列入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白頸長尾雉、雲豹、金錢豹和黑麂等4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虎紋蛙、鴛鴦和鬣羚等36種(其中兩棲類1種,鳥類24種,獸類11種)。
另外還有省級重點保護動物平胸龜眼鏡蛇、五步蛇、鷹鵑四聲杜鵑、大杜鵑、豪豬、狼、狐和貉等35種(其中兩棲類1種,爬行類6種,鳥類20種,獸類8種)。
(以上動物物種統計時間截至2010年)

管理措施


管理機構

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是大盤山保護區的專門管理機構,全面組織實施保護區的管理工作。管理局行政上隸屬於磐安縣人民政府,業務上接受上級業務主管部門指導。2003年9月,管理局組建管護聯絡員隊伍,資源保護工作有序推進。從2004年5月開始,管理局“一室三處”的內設機構建立,管護員隊伍正式建立,資源保護工作進入正常運作。

保護措施

2004年5月,在磐安縣委、縣政府對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山林權屬不變、按規劃線界定、區內統一管理、政府適當補助”工作,工作重點包括:
1、山林權屬不變。涉區所有林地、耕地,以山林權證土地使用權證為準,維持原有所有權不變。林權維持現狀,屬鄉鎮林場的歸鄉鎮所有,屬股份合作、租賃、承包經營的歸業主所有,屬村、隊集體統管山的歸村、隊集體所有,屬農戶自留地的歸農戶所有。
2、按規劃線界定。自然保護區按照總體規劃區域定界線,區內分核心區、緩衝區、實驗區等三個功能區,並在主要路口設立界樁和警示牌。
3、區內統一管理。自然保護區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縣人民政府頒布的《浙江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暫行)》進行統一管理,涉區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嚴格遵守,管理工作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組織實施。
4、政府適當補助。自然保護區統一管理后,政府對涉區權屬所有者每年予以適當補助。
2016年9月,浙江省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開展了涉區林地保護工作。
主要保護內容包括:
1、加大資源管護宣傳巡查和項目建設安全監管力度。
2、繼續開展以禁止“野炊、採挖、捕撈”為重點的管護專項行動。
3、完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實地核查工作。
4、繼續抓好藥用植物園除草、抗旱等管理工作。
5、啟動保護區杜鵑花屬共生菌應用研究及基本華頂杜鵑共生菌的分子鑒定工作。
6、完成保護區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整理相關驗收材料。
7、開展金縷梅資源數據整理與分析。

開發利用


旅遊資源

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人文底蘊,更有珍貴的中藥材資源。為開發大盤山生態旅遊資源,保護區管理局組織編製了《浙江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規劃》。規劃對大盤山的生態旅遊資源和建設條件,明確大盤山保護區生態旅遊的性質、範圍與總體布局,並劃了花溪景區、盤山靈泉景區、昭明文化景區、藥用植物展示區、西坑森林遊憩景區、紫雲谷景區等6個景區,對各景區的建設項目、規模、布局和保護措施等作出了科學規劃,為發展生態旅遊提供了科學依據。

科學研究

2005年至2006年,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開展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基礎調查與研究,發現了1個新變種(大盤山薔薇)、3個浙江分佈新紀錄(毛凍綠羽葉蛇葡萄長瓣短柱茶),完善了浙江植物區系內容。

生態價值


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野生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及其生境為核心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盤山森林覆蓋率高,生物多樣性豐富,保護區內森林覆蓋率高達93.8%,大面積森林發揮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氣候、凈化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等功效。保護區在磐安生態系統中承擔著調節氣候、保持生物多樣性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