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禮
詩禮
鄉政府駐地距臨滄市政府駐地臨翔區225公里。詩禮鄉有版圖面積217.04平方公里,境內海拔1100-2780米,年均氣溫16.7℃,年均降水量1380.7毫米。全鄉轄14個村民委員會185個村民小組,2005年末有農戶5799戶,總人口24699人,其中:農業人口24017人,非農業人口682人;少數民族人口3198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4人,農戶5799戶。全鄉有總耕地面積27742畝,其中水田5535畝,旱地22207畝,有森林面積170298畝,森林覆蓋率為50%。
詩禮鄉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鄉,基礎薄弱、發展艱難。“十五”期間,圍繞市縣發展大局,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科技進步和深化改革為動力,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地理清發展思路,形成“東煙、西桑、糧畜、泡核桃覆蓋全鄉”的產業架構。2005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3990萬元,財政總收入2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32元。
因為那裡的人知書達理,是個詩書禮儀之鄉,所以統稱詩禮,發展中的詩禮一天一個樣,以後我們都選擇回家發展吧。
詩禮鄉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78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190萬元,佔總收入的46%;畜牧業收入690萬元,佔總收入的14%(年內出欄肉豬1100頭、肉牛200頭、肉羊300隻);林業收入1693萬元,佔總收入的35%;第二、三產業收入 214萬元,佔總收入的5%;農民人均純收入140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運輸業、經商、勞務、手工業等為主。全鄉外出務工收入45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93人,佔總勞力的7.8%;在省內務工828人,省外務工165人。
詩禮衛生院
衛生。鄉內設鄉衛生院一座,院內有院長1人,會計1人,出納1人,醫師4人,護士1人,院內有病床18張,機械設備X光機、小型B超,新建門診大樓一幢619.24平方米(鋼混)。服務範圍:14個村185個村民小組和鄉級機關(含縣駐鄉單位),境內14個村均設有衛生室為全鄉人民救死扶傷提供服務。2006年,全鄉共有21484人參加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0.5%。
計劃生育。2006年,全鄉育齡夫婦4602對,落實節育措施人數共4067人,其中:男扎103人、女扎1311人、放環2519人,節育率佔88.37%,其它節育措施134人,獨生子女累計人數達518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9‰。
詩禮中學
學前班由84年的1個班16人,發展2006年的13個班,217人;鄉內小學共25所學校,中學1所,小學在校生1914人,入學率為100%,升學率為100%;小學教職員工131人;中學在校生830人,畢業學生316人。
雍正年間,開闢詩禮街場(初命名為石榴街,因白塔旁有丘大田狀似石榴而得名《現在的白塔水塘》),地址在現在的拖拉機站周圍,后遷往牌坊團樹。民國20年(1910)光復鎮(詩禮)中心學校初級部創辦,后創建得國民學校17所,為當地培養了不少人才。
民國20年(1931)樂平村人楊文鴻牽頭籌款建造白塔,1982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玉硯塔(又稱詩禮文筆),塔有13層,密檐式磚木結構,高約30米,邊寬3米,四級條石基座,塔的北面有“丈高百尺增士氣,筆照千里超群英”。橫幅“永鎮山河”對聯一幅,屬地方風水塔。1985年,在塔基四周砌石牆進行保護,並立鳳慶縣人民政府確認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
風景名勝。孔雀山寺(現在的孔興山頭)始建於公元1885年冬日,建築跨度約50年時間才全面建築完成,呈逐年修補完善之勢,距今已有123年建造歷史。孔雀山寺氣勢宏偉、飛檐走壁、雕龍畫鳳、山頂樓閣閣上閣、院中院,佛像巍峨、生龍活虎、栩栩如生、威嚴肅靜。“高閣高懸低閣低懸佛在殿中,遠峰遠到近峰近列岩頂觀峰”、“風景這邊獨好”是孔雀山寺的真實寫照。孔雀山寺從建寺到投入使用的多年間,共編印三部書《乾坤寶記》、《一罐寶丹》、《三期慈航》,現仍有人保存。孔雀山寺是天造地化、美麗的瀏覽去處,絕妙的建築卻毀於1968年“文革”中,現仍有人保存著孔雀山寺原貌圖。
華藏奄。(清華村境內)始建於清朝康熙乙酉年冬月初四,清朝隆十四年(1740)立的《華藏奄常住碑記》一塊。大門題聯“大地展開雙眼碧,長天飛下一支紅”,扁文“順天者昌”。曾編印過《新民真經》、《速回頭》兩部書,毀於1951-1952年間。
慈雲閣。(樂平村境內)明朝寺僧修建,民國26年(1937),村人楊文鴻重修。現已殘缺不全。
玄靈閣(聖渝堂)(古墨村境內)。在玄靈閣建成開堂使用時有這樣一幅大門聯:丙子建玄閣,丙午開老堂;甲山立回龍,甲水繞聖宮。記載了玄靈閣與對諭堂的創建和遷址演變過程及玄靈閣的坐落,自然風景。
對諭堂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建成使用,坐落在現在的平村小組,因地點狹窄於民國12年(1923)遷至現在的古墨初制所,因地理位置不適為由,於民國21年建蓋玄靈閣,計用4年時間完成,坐落在古墨村大園田,大甲山立向,面向回龍山,有古墨河和碳房河將玄靈閣纏繞在兩河間,民國25年(1936)年將對諭堂遷至玄靈閣,玄靈閣先後被利用作村級辦公用房及學校。現已面目全非。
詩禮鄉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知書達禮是古往今來的良好風氣,喜愛文藝成為風土特色,吟詩作對是鄉土的傳統習慣,被譽稱為禮儀之邦。
民間文藝。歷史以來,鄉民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創造了自己的民間文化藝術活動,形成了當地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藝術。流傳最廣的莫過唱山歌(民歌)、唱牛山歌、打歌、耍龍燈和洞經會。民間樂器主要有蘆笙、笛子、哨吶、三弦、鑼鼓等。洞經會流傳於清末民初,在孔興山寺,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坐會,洞經會在演奏活動中,分“經席”(宣講經義)、“樂席”(操技樂器)兩類。演唱經典以宣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道德風尚為宗旨,教化人們效法先賢。演奏的樂器有洞簫、胡琴、三弦、大鑼、鑼、雲板、鑔、鐺、木魚、大鼓、腕鼓、相板等。樂曲分五言七言兩種引腔,五言與七言相接,按席合奏,其節湊眾響協律,低昂符曲,各盡其妙。曲調以調牌名來諳記,常有20個,五言有《賀聖輕》、《金鋼絲》、《錦纏道》、《直腔》、《漫五言》、《七仙姑》、《儲雲飛》、《耍孩兒》、《銷南枝》、《滿江紅》;七言有《溫七言》、《一直腔》、《三直腔》、《青江引》、《孝順歌》、《步步嬌》、《疊落家》等。演奏時優雅莊嚴,廣用於迎神祭祀、慶會、祝壽、喪葬場合。1952年,自行解散。
業餘文藝。1958年,孔興農民楊偉喜、楊茂華、楊志培、楊佳珍等,組織當地20多名青年,成立龍燈隊。每年春節期間到全鄉各村進行耍龍、耍獅子、耍金錢棒表演,直到1963年。1970年,整建黨期間,各大隊成立業餘藝宣傳隊,詩禮完小也成立業餘文藝宣傳隊,“十一”在公社匯演。1971年,公社從永復、孔興、詩禮、機關抽調文藝骨幹組成公社文藝宣傳隊前往參加縣組織的文藝調演。之後,有兩名青年被調入縣文工隊。后一段時間,詩禮業餘文藝活動處於低潮。1988年開始,境內文藝宣傳又呈現回升趨勢。機關文藝宣傳又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宣傳境內各條戰線模範事迹嶄露頭角。
詩禮
個;澆灌溝渠(主幹)10條;煙水管道、糧水管道、人畜飲水管道130公里;容量不同的小水池1722件;手壓提水吊井150眼;各種壓力不同的旱地澆灌抽水機19台;有5190戶農戶通水。
1978年,詩禮鄉建有的9個鄉村(大隊)小水電站因受自然災害的影響或水源枯竭等原因被迫報停;1995年至1998年,詩禮鄉完成了從魯史變電站到各村10千付輸電線路的建設,建成10千伏輸電線路30條,66.677公里,設置507個水泥電桿位,配套設置200千伏安變壓器1台,80千伏安1台,50千伏安5台,30千伏安1台;2001年至2005年,鄉內永復村、孔興村、永樂村、詩禮村進行了農村電網升級改造;2006年底,全鄉有14個村,185個村民小組全部通電,通電農戶達5691戶,佔總農戶的94.9%。
詩禮
2006年底,詩禮鄉已實現了村組全部通電視目標,有3849戶村民購置了不同類型的電視機3849台。
到2006年,全鄉共有14個村,185個村民小組,36個機關單位安裝了程式控制電話,行動電話1860台。
到2006年底,全鄉共有117戶村民購買了農用機械車輛,有688戶村民購置了農產品加工機械。
2003年底,為推動“三農”問題的解決,原中共臨滄地委、臨滄行政公署,啟動了“三村”工程,即:新農村建設工程。詩禮鄉永復村為臨滄100個“三村”工程建設村之一,歷時兩年時間。到2005年11月底驗收結果,永復新農村建設累計完成投資533.13萬元,推廣烤煙漂浮育苗技術1146畝;建成泡核桃產業基地4000畝,鐵核桃青果直播1800畝;引進種公豬2頭,種母豬42頭;建成肉牛凍精改良點1個,產牛犢18頭;建成草山750畝,種植飼料大麥500畝;重點扶持養牛、養豬示範戶55戶;建成蔬菜大棚7個,1500立方米,建成蔬菜基地250畝;實施訂單農業日本蘿蔔種植400畝。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3年的1112元,增加到2005年的1404元,增長26.25%;建成沼氣池370口;節燃改灶179戶;安裝太陽能熱水器21個;封山育林3000畝;造植國家級薪碳林460畝和1000畝畝煙畝林;完成公路綠化12公里,栽植白花羊蹄甲1萬株;櫻桃0.5萬株;對4公里滑坡流域實行禁種、禁牧、禁伐管理,種草200畝,植樹1.1萬株;煙水工程累計建成小水池519口,容量2680立方米;累計安裝引水管道92.23公里;建成烤煙田地2千畝;完成進村彈石硬板路3.2公里,新挖村組公路8公里,新架設了長15米、寬6米,跨徑8米的毛六河大橋,確保永復孔興兩個村16個村民小組進行農業生產的正常通行;完成安居房改造196戶,17590平方米;新建校舍380平方米,改造290平方米;新安裝電話桌機80部;電網改造,更換電桿420棵,線路3.2公里;架設閉路電視主光纜3.5公里;改建衛生室30平方米;電教文化活動室80平方米;建畜牧衛生室20平方米;舉辦各種科技培訓班62期3197人次。永復“三村”建設工程採用的造血型方式,為村民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都帶來了新的變化。繼永復“三村”工程建設檢查驗收后,永樂村的“三村”建設工程於2005年開始啟動,2008年3月接受檢查驗收。
木瓜
詩禮的木瓜,以獨特的外形和味道,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烤煙是詩禮主要支柱產業,在發展歷程中,有豐收的喜悅,也有過失敗的辛酸。詩禮鄉的烤煙種植,從1975年起步,1991年後,總趨於大發展階段,種植面積以1997年最高達10301畝。2007年,烤煙入庫數量25046.1擔,中上等煙比例達80.5%,實現交售收入1276.4萬元。2003年曾實現種煙8700畝,產值833.69萬元的歷史最好效益。也經歷力1998年種煙10000畝,產值350萬元的挫折。由於鄉黨委政府審時度勢,堅定信心,確保了“十五”期間烤煙面積始終以8000畝以上面積發展,已建成萬畝基地。2005年,種植烤煙9873畝,收購28594擔,總產值1150萬元,首次突破千萬元大關。當年9個種煙村中,100萬元以上產值村有4個,其中:永復、永樂兩個村產值分別達到257.44萬元和261.9萬元。全鄉烤煙種植戶收入中,5000元以上有864戶,10000至19000元以內的有128戶,20000萬元以上有7戶。當年創下最高收入的農戶為永樂村龔家寨龔國金戶,達30600元。2006年全鄉種植烤煙9632畝,計劃實現產值1100萬元。
泡核桃是我鄉第二支柱產業。通過“十五”期間的發展。全鄉有泡核桃面積3.6萬畝,掛果投產近5000畝,有鐵核桃面積600畝,2005年,全鄉泡核桃社會產量600噸左右,產值近1100萬元,成為繼烤煙之後第二個千萬元產值的產業。詩禮鄉的泡核桃是外銷價格好,出口創匯利潤高,外商喜愛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質農產品。1997年,全鄉泡核桃面積發展到7000畝,產量197.5噸,產值194.5萬元,至2006年總面積發展到45481 畝,產量760噸,產值1650萬元。
水
河流
動植物
境內自然植被呈垂直帶譜分佈明顯,分別有亞熱帶、溫帶、寒帶、寒溫帶植物。糧食作物有稻穀、包穀(玉米)、小麥、蠶豆、豌豆、大麥、大豆、蕎類等10餘種;經濟作物有核桃、烤煙、茶葉、蠶桑、紅花、蔬菜類等10餘種;木類植物有雲南松、沙松、水冬瓜、紅木(刺紅木、水紅木)、楊梅、木瓜、柏、馬鹿干、白臘條、桑等百餘種;果類植物有柑橘、梨、柿、石榴、芭蕉、葡萄、山嶺果、香椽、梨、杏、枇杷、山李子、山楂、地石榴、桃類、無花果、蘋果類等50餘種;竹類植物有:京竹、龍竹(苦、甜)石竹、刺竹、黃竹、香竹、紫竹等10餘種;花卉植物有水仙花、雞冠花、茶花(10餘種)、紅梅、綠梅、酸梅、苦梅、玉蘭、金銀花、海棠、月季、蘭花類(30餘種)、葉上花、葉下花、魚子蘭、牡丹等上百餘種;草類植物有茅草、蒿子、鐵線草、魚眼草、筆管草、血鳳草、蘆葦、燈心草、異型沙草、水少草100餘種;菌類植物有香菇、青頭菌、奶漿菌、牛、羊肝菌、過手青、刷把菌、樹窩等50多種;葯類植物有柴胡、紅花、鹿含草、過江龍、大紅袍、何首烏、岩托、蕨葉一枝蒿、伸筋散、黃蓮類(3種)、半夏、南星、夏枯草、防風等200餘種;動物類有境內動物分家畜、禽和野生動物兩大類;家畜有水牛、黃牛、馬、騾、驢、山養、綿羊、豬、免、獾、狗,家禽有雞、鴨、鵝、鴿等;蟲類有蚯蚓、蝶、蜂(10餘種)、蜻蜓、多腳蟲、頭髮蟲、毛毛蟲等50多種;水產類有魚(10餘種)、螺、蟹、蛙等;鳥類有畫眉、麻雀、斑鳩、野鴨、麻雞、箐雞、野雞、竹雞、血雞、布穀鳥、貓頭鷹、白頭翁、黑頭翁、八哥等42種;獸類有鹿、麂、猴、豹、虎、熊、狐、狸(九節狸、果子狸)、野豬、山驢等20餘種。
礦藏
境內有零星鐵、銅、鉛鋅等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