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屈原文

吊屈原文

《吊屈原文》為唐代詩人柳宗元被貶后所作憑弔屈原的文章。作者在文中讚美了屈原堅貞不渝的愛國精神,同時藉以抒發了自己堅持理想和操守的決心,同時,文中滲透著作者愛國憂國的思想感情。文章採用了離騷體的形式。語頗雋永,耐人尋味。

作品原文


后先生蓋千祀兮,余再逐而浮湘。求先生之汩羅兮,攬蘅若以薦芳。願荒忽之顧懷兮,冀陳辭而有光。
先生之不從世兮,惟道是就。支離搶攘兮,遭世孔疚。華蟲薦壤兮,進御羔袖。牝雞咿嗄兮,孤雄束咮?。哇咬環觀兮,蒙耳大呂。堇喙以為羞兮,焚棄稷黍。犴獄之不知避兮,宮庭之不處。陷塗藉穢兮,榮若綉黼。榱折火烈兮。娛娛笑舞。讒巧之嘵嘵兮,惑以為咸池。便媚鞠恧兮,美逾西施。謂謨言之怪誕兮,反寘瑱而遠違。匿重痼以諱避兮,進俞、緩之不可為。
何先生之凜凜兮,厲針石而從之?但仲尼之去魯兮,曰吾行之遲遲。柳下惠之直道兮,又焉往而可施!今夫世之議夫子兮,曰胡隱忍而懷斯?惟達人之卓軌兮,固僻陋之所疑。委故都以從利兮,吾知先生之不忍;立而視其覆墜兮,又非先生之所志。窮與達固不渝兮,夫惟服道以守義。矧先生之悃愊兮,蹈大故而不貳。沉璜瘞佩兮,孰幽而不光?荃蕙蔽匿兮,胡久而不芳?
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猶彷彿其文章。托遺編而嘆喟兮,渙余涕之盈眶。呵星辰而驅詭怪兮,夫孰救於崩亡?何揮霍夫雷電兮,苟為是之荒茫。耀姱辭之?曭朗兮,世果以是之為狂。哀余衷之坎坎兮,獨蘊憤而增傷。諒先生之不言兮,后之人又何望。忠誠之既內激兮,抑銜忍而不長。羋為屈之幾何兮,胡獨焚其中腸。
吾哀今之為仕兮,庸有慮時之否臧。食君之祿畏不厚兮,悼得位之不昌。退自服以默默兮,曰吾言之不行。既媮風之不可去兮,懷先生之可忘!

作品註釋


后先生二句:祀,年。再逐,805年(永貞元年)九月,柳宗元先被貶為邵州刺史,途中又被改貶為永州司馬。這是作者說自己在屈原流放千年之後,又一次被貶謫,來到了湘江之畔。
汨羅:水名,發源於江西,流入湖南。當年屈原即投汨羅江殉身。蘅若:杜蘅、杜若,兩種芳草名。薦:祭獻。
荒忽:同恍惚。冀:希望。
搶攘:紛亂貌。
孔:甚。疚:病患,痛苦。
華蟲二句:華蟲即山雞,雄性尾巴長,羽毛美麗,此指鄉著山雞圖案的古代禮服。羔袖,羊羔皮製成的衣服。
咿嚘(yī yōu):象聲詞,雞鳴聲。咮(zhòu):鳥嘴。牝雞二句,借母雞司晨公雞束口喻賢者吞聲、小人昌言。
哇咬:淫歌。大呂:樂調名,借指高級的廟堂音樂。哇咬二句,指聽淫歌則環觀,聞大呂則掩耳。
堇(jǐn):烏頭。喙(huì):烏嘴,與堇皆有毒植物。羞:同“饈”,美味食品。稷黍:泛指糧食。
犴(àn)獄:牢獄。犴,一作“岸”,古代鄉亭的拘留所。
塗:污泥。藉:靠、坐。綉黼(fǔ):華麗精美的服飾。陷塗二句:謂陷在泥潭裡、坐在污穢中,卻如同穿著華麗衣服般榮耀。
榱(cuī)折火烈:房屋的椽子摧折焚燒。榱:屋椽屋桷的總稱。
嘵嘵(xiāo):爭辯不休。咸池:周代六舞之一,相傳為堯時的樂舞。
便(pián)媚:逢迎諂媚。鞠恧(nǜ):彎著身子不顧廉恥。恧:慚愧。西施:春秋越國的美女。
謨(mó)言:有謀略的話。寘:同“置”。瑱(tiàn):古人冠冕上垂在兩側用來塞耳的玉。
痼(gù):經久難治之病。俞緩:俞跗秦緩,古代良醫。
厲:同“礪”,磨。針石:古人用以刺穴治病的金針石針
但仲尼二句:《孟子·盡心》下:“孔子之去魯,曰:‘遲遲吾行也。’去父母國之道也。”
柳下惠二句:《論語·微子》:“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
胡陷忍句:謂為什麼忍受這樣的痛苦還要懷戀這裡而不離開。
達人:通達事理的人。軌:規矩法度,指行為。僻陋:淺陋偏狹的人。
委:拋棄。
覆墜:指國家敗亡。
渝:改變。
悃愊(kǔn bì):至誠。大故:大的變故,指死亡。不貳:沒有二心。矧(shěn)先生二句:謂屈原以至誠之心報國,寧可赴死也不改變志節。矧,況且。
璜(huáng)、珮(pèi):皆美玉名。瘞(yì):掩埋。荃、蕙:皆香草名。沉璜四句:謂把美玉沉入水中或埋在地下,即使幽暗仍有光彩;將香草封藏起來,即使長久也有芳香。
彷彿:見得不真切,大致可以看到。先生二句:謂屈原的容貌已看不見了,但在他的辭賦中似乎還能見到其形象。
遺編:屈原遺留下來的作品。渙:水盛貌,這時指眼淚流淌。
呵星辰二句:謂屈原在《天問》中對日月星辰和神話傳說中的怪異問題一一追問,又怎能挽救國家的崩潰滅亡。
揮霍:指揮的意思。何揮霍二句:謂屈原在作品中指揮風雲雷霆,實際上是空虛渺茫的幻想。
姱(kuā)辭:麗辭。曭(tǎng)朗:日不明貌。耀姱辭句:謂屈原賦的辭句華麗而含義難明。
坎坎:不平。
諒:料想。望:或解作怨望。諒先生二句:謂屈原若不留下這些作品,後世之人又通過什麼來揣想仰望。
銜忍:壓在心底,強行忍耐。忠誠二句:謂忠憤之氣在胸中涌動,是難以長久忍不住不說的。
羋(mǐ):春秋時楚國祖先的族姓。屈:楚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楚武王熊通之子,因受封於屈,故以屈姓。
庸:豈。否臧(pǐ zàng):俗作臧否,猶言好壞、得失。吾哀兩句:謂我感嘆當今的為官者,哪有人去關心時政的好壞。
悼:怕、耽心。昌:盛、高。食君二句:謂這些為官者拿國家的俸祿唯恐不多,得到的官位唯恐不高。
退自服二句:謂還是退而自守沉默吧,因為我的主張已無法實行。
媮風:苟且偷安的澆薄風氣。
白話譯文
先生逝世后約一千年的今天,我又一次被貶逐乘船來到湘江。為訪求先生的遺跡我來到汨羅江畔,採摘杜蘅向先生敬獻芳香。願先生在荒茫中能顧念到我,讓我榮幸地向你傾訴衷腸。
先生不屈從世俗不隨波逐流,只遵循正確的政治主張。當時國家是那樣當時國家是那樣的殘破紛亂,你生活的世道實在令人憂傷。華貴的禮服被拋棄在地上,卻穿起羊皮做的粗劣衣裳。母雞咯咯亂叫,昂然獨立的公雞卻不能放聲高唱。庸俗下流的曲調人們圍住欣賞啊,對高雅美妙的音樂反而捂住耳朵。把毒藥當成美好的食物,卻把真正的糧食拋棄燒光。明明是牢獄卻不知迴避,丟下美麗的宮殿任其荒涼。陷進泥坑坐在骯髒的地方弄得滿身污穢,卻自以為很榮耀像披上錦繡禮服。房屋已被烈火燒毀,卻還歌舞歡笑喜氣洋洋。喋喋不休的讒言巧語,卻糊塗地當成悅耳動聽的樂章。本是阿諛奉承厚言無恥的小丑,卻把她看成比西施還要漂亮。把治國圖強的言論視為怪誕,反而塞住耳朵把它拋到遠方。有了重病還要諱疾忌醫,其實就是請來名醫也束手無方。
為什麼像先生這樣令人欽佩的人,還偏要磨礪針石去醫治那不能治癒的創傷?但從前孔子離開魯國的時候,曾說:“我慢慢地走。”柳下惠奉行“直道”,也曾說過去哪裡能實現這種主張。現在世上的人都在議論先生,說你為什麼那樣遭受打擊還要關懷楚國的興亡?通達事理的人的卓越行為,本來是知識淺薄的人無法想象。拋棄自己的祖國去追求個人的私利,我知道先生決不忍心這樣。袖手旁觀坐視自己國家夭亡,這更不是先生的志向。無論處境好壞都不改變自己的志向,你始終堅守自己的節操和理想。何況先生對祖國是這樣忠心耿耿,寧可壯烈投江而死也決不改變立場。沉在水底和埋進土裡的美玉,怎麼會變得幽暗無光?香草被隱藏起來,怎麼會因時間久了就失去芳香?
先生的容貌再也看不到了,但從你的文章里卻彷彿看到了你的形象。捧讀先生的遺著我滿腹感慨,禁不住熱淚盈眶。你呵斥星辰而驅逐各種怪異,那樣又怎能挽救國家的危亡?你為什麼那樣指揮風雲駕馭雷電,姑且浸沉於那渺茫的幻想。你寫下了那些辭藻華美而又朦脆難明的文章,世上的一般人果真以為你在發狂。唯獨我為你的遭遇深懷不平,內心充滿了憤怒和悲哀。如果先生不寫下這些文章,後世的人又如何把你敬仰?你那愛國的赤誠既然在胸中激蕩,哪能長久忍耐在心中而不向外溢揚?羋姓的楚國同你姓屈的能有多大關係,為什麼你憂心如焚地為它著想?
我對現在的那些當官的感到痛心疾首,他們中有哪一個關心國家的治亂興亡!他們只擔心自己的俸祿不多啊,又發愁自己的官運不昌。我只好反身自守默不作聲,因為我也難以實現我的主張。既然這惡劣的世鳳難以改變,我只有長懷先生永不遺忘。

作品賞析


文學賞析

文章共分為五段,第一段交代了“逐而浮湘”感慨為文的心境,奠定了正文的情感基調。“先生之不從世兮,唯道是就”,熱情歌頌了屈原不隨波逐流的崇高品質和始終不渝的愛國情懷。
文章第二段運用對比的手法集中敘述楚國的貴族保守勢力對屈原的迫害。“華蟲薦壤兮,進御羔袖。牝雞咿噯兮,孤雄束咮”,形象地表現了楚國上層集團內部在內政、外交上的尖銳鬥爭。而“哇咬環觀兮,蒙耳大呂。堇喙以為羞兮,焚棄稷黍。犴獄之不知避兮,宮庭之不處。陷途藉穢兮,榮若綉黼。榱折火烈兮,娛娛笑舞。讒巧之嘵嘵兮,或以為咸池。便媚鞠恧兮,美愈西施。謂謨言之怪誕兮,反置填而遠違”,則生動說明了楚懷王忠奸不辯,良莠不分,聽信讒言,甚至對鄭袖靳尚等人公然接受秦國賄賂、出賣楚國利益的行為而不察覺,最終落得個被秦扣留,死於秦國的下場。楚懷王死後,頃襄王即位,完全依靠奸佞治國,使楚國更加殘破、散敗,“支離搶攘兮,遭世亂疾”,便是當時楚國國情的真實寫照。
文章第三段則連用五個反問句,猛烈抨擊了當年迫害屈原的貴族保守勢力,熱情謳歌了屈原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表達了作者對屈原的景仰、讚美、理解和同情。特別是最後四句,將以上諸般情感表現的淋漓盡致。
文章第四段的開頭,作者以逝者遺留的傳世之作推求屈原的音容笑貌,繼而將自己的悲哀之情推向高潮。“涼先生之不言兮,后之人又何望”一句,則以畫龍點睛之筆,概括反映了屈原對中國文學史的貢獻以及研究屈原一生遭遇的途徑。
文章第五段,作者借悼念屈原,感嘆自己。聲長而語悲,情哀而意深。 
縱觀全文,柳宗元對楚國黑暗腐朽的政治給予了強烈的批判,讚美了屈原堅持理想、寧死不屈的精神。作者通過憑弔屈原來發泄自己對當時政治現實的不滿,以表達像屈原那樣無論受到多大的迫害,決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的決心。文章充分發揮了騷體賦的長處,語言上眾多“兮”字的運用,形成了一唱三嘆、抑揚頓挫的節奏感,形式上的這種特點與所要表達的沉痛哀婉、悲憤真摯的感情相結合,進一步加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名家點評

元·賦論家祝堯:晁氏曰:“宗元得罪,與昔人離讒去國者異。其吊原,殆困而知悔者,其辭慚矣。”愚謂《吊屈原文》亦用比賦體,而雜出拾夙興之義,其跡原之心,亦頗得之。晦翁嘗稱揚、柳於楚辭逼真,必非苟言者。
明·散文家茅坤:文不如賈誼所吊屈原者之賦,而詞亦矘朗。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漢族,河東(山西芮城、運城一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
自幼聰明好學,21歲考取進士,26歲又考中博學宏詞科,被任命為集賢殿正字。803年(貞觀十九年),柳宗元在做了一段時間的藍田尉后,被調回朝中任監察御史里行。805年(永貞元年),柳宗元被擢為禮部員外郎,積極參加了王叔文領導的革新運動。革新失敗后,同年九月,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途中改貶為永州司馬。815年(元和十年)病逝於柳州刺史任上。
柳宗元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有所寄託,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等作品。
柳宗元
柳宗元

創作背景


《吊屈原文》寫於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這年柳宗元因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運動失敗而被貶為永州司馬。赴永州途經汨羅江時,觸景傷懷,於是寫下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