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趙子明的結果 展開
- 趙子明
- 隆慧法師
- 徐州醫科大學藥學院副院長
趙子明
趙子明
趙子明(1894—1988),原名房魯泉,山東省壽光縣紀台鄉;青年時代積極投入辛亥革命;“九·一八”事變后在內蒙古臨河秘密組織抗日救亡團體;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街道黨支部書記,1934年被派往寧夏,以行醫為業開展地下工作;1936年春赴蘭州,1937年秋,任省工委事務秘書;1940年6月被捕,1942年越獄脫險后赴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后蒙冤被關押,1946年始得昭雪,任中共蘭州市委委員、常務委員,蘭州市勞動局局長,蘭州市政協副主席等職;“文革”中被長期監禁,1976年後冤案平反;他雖年邁體弱,仍積極撰寫回憶錄;1988年病逝。
趙子明(1894—1988),原名房思溫,字魯泉,山東省壽光市人;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他在內蒙河套地區臨河縣開展抗日救亡活動。1932年4月入黨,擔任臨河街道黨支部書記。不久,被派往銀川,以醫官身份隱蔽於馬鴻逵部從事黨的工作,后被馬以共產黨員嫌疑將其逮捕,旋被釋放。
1935年5月一天午夜,敵憲兵到城東郊菜園逮捕趙子明,一進門就讓趙子明交出武器,趙子明說:“種菜人只有鋤頭、鐮刀,那就是我的武器。”敵憲兵認為趙子明在開玩笑,便把趙打得滿臉是血,又逼趙交出文件,結果一無所獲,只搜到一本魯迅的《南腔北調集》,遂將趙子明五花大綁押往看守所。
在看守所里,趙子明很快得知雷鼎三等人被抓、王森脫險的情況。在大逮捕的第二天夜裡,寧夏省政府秘書長葉森、國民黨寧夏省特派員王含章和軍法處組成合審組,提審趙子明。在審訊中,敵人要趙子明交出“共黨”谷景邨。趙子明說“我租地種菜,谷景邨借給我了點資本。我和他只是一面之交,他乾的是什麼黨我不知道。”敵人又問:“你是哪個大學畢業,為什麼不當醫生去種菜?”趙子明知道敵人並不掌握自己的真實情況,便不慌不忙地回答說:“我拖家帶口,生活無著,種菜比當醫生掙錢多。”敵人又問:“你一個種菜的為什麼還看《南腔北調集》?”趙子明回答道:“《南腔北調集》是從上海通過政府的郵局寄來的,經過了政府的檢查。政府從來沒有告訴人民它是禁書,更沒有規定種菜人不能看。”敵人惱羞成怒,喊叫著給趙子明用刑壓杠子,打得他昏死過去,再用冷水噴醒,接著繼續審問。最後,敵人問不出什麼口供,就往趙子明嘴裡、鼻子里灌煤油,灌得渾身起泡,泡爛后噴出來的都是煤油氣味。趙子明被折磨得不省人事,敵人只好命士兵用門板把他抬回看守所。
一天深夜,馬鴻逵親自審訊趙子明,要他交代與雷鼎三的關係。趙子明只承認在給傷員看病中認識雷鼎三,是一般關係。馬鴻逵沒審出什麼,就說:“你們共產黨只要不來我這裡活動,我是不管的。”由於敵人沒有掌握趙子明的任何證據,欲殺不能,便繼續關押。
李清華是在當天回家的路上被憲兵抓捕的。敵人對她幾次審訊,因無任何證據,於12月由寧夏鹽務局長馬繼德保釋出獄。趙子明也由本立成商號經理董鍾川聯合天寶金店等幾家商號經理作保出獄,但敵人不許趙子明、李清華離開寧夏省城,要求隨傳隨到。
在此期間,國民黨南京政府監察院院長于右任來寧夏處理磴口、阿拉善旗劃界問題。隨同前來的有天津《益世報》特派記者郭錫山(河北省定縣人,曾留學法國,是雷鼎三的好友),聽說雷鼎三在獄中,便去看望。雷鼎三把趙子明的情況告訴了郭錫山,要求設法幫助。幾天後,郭錫山到趙子明家,從皮包內取出一張空白委任狀,寫上“今委任趙子明為本館駐蘭州特派記者”,交給趙子明,並附上一張電報付費證。趙子明便攜帶家眷,騎著駱駝,越過騰格里沙漠,於1936年2月到達蘭州,繼續從事黨的地下工作。
1936年2月,趙子明以天津《益世報》特派記者的身份,從銀川來到蘭州。在蘭州開設“興隴派報社”,經銷天津、上海等地的各種進步報紙和刊物等。他常到東北軍駐蘭州部隊第五十一軍和蘭州各個機關、學校、工廠銷售報紙,宣傳抗日。隨後,又在黃家園開設豆漿店。
1937年,八路軍駐甘辦事處和中共甘肅工委先後在蘭州建立。趙子明借給八路軍辦事處、甘肅工委負責人送豆漿的機會,彙報工作,請示問題,傳遞文件。辦事處和工委的文件、指示,也多半是通過黨員或交通員借來店喝豆漿的間隙,向他傳遞,黃家園豆漿店成為黨的秘密聯絡點。1937年10月,中共甘肅工委正式成立,趙子明擔任了甘肅工委的事務秘書,負責給外地來蘭工作的同志解決住宿、介紹社會職業、給工委郵寄包裹、發開會通知、印刷文件、傳遞消息等。去延安的進步青年和流散紅軍,都由他負責解決乘車問題。甘肅工委秘密刊物《黨內生活》,也由他負責印刷。起初用油印,後來改用石印,但石印需要的空間大,不好隱蔽,他就選擇了上西園聖母宮為印刷所。白天,在黃家園賣豆漿,需要印刷文件時,於傍晚到聖母宮,連夜趕印出來。天亮之前,到附近菜地里買些菜,將印好的材料包好,裝在菜筐底部,上面蓋上菜,扮成菜販,秘密送往甘肅工委。
1938年,國民黨甘肅省會警察局借口“抗戰”,強令水夫工人每周三次參加“集訓”,嚴重影響了水夫工人的生活。黨派趙子明到水夫工人中做工作,掀起了大規模的反集訓鬥爭。反動當局被迫撤銷“集訓”,鬥爭取得了勝利。
1939年5月,他給黨的負責人尋找職業掩護,安排工委副書記羅雲鵬夫婦在周家莊5號開辦石灰窯,那裡,也就成為工委機關所在地。
1940年6月6日,甘肅工委在羅雲鵬住處召開會議。國民黨反動當局突然進行全市戶口大清查。工委主要領導人羅雲鵬、李鐵輪、林亦青和趙子明等人被捕。在獄中,趙子明等經過長期周密準備,於1941年2月,在沈家坡看守所越獄,除羅、林二人由於路途不熟,復落入敵手,遭到慘殺外,趙子明和李鐵輪歷經艱險,輾轉回到延安。
解放戰爭中,趙子明先後在中共隴東地委、隴東軍分區工作。
蘭州解放后,他先後擔任中共蘭州市委委員、常委,甘肅省勞動局副局長、蘭州市勞動局局長等職,並兩度擔任蘭州市政協副主席。
1988年1月9日,趙子明以94歲的高齡,病逝於蘭州。
趙子明(1894~1988),原名房思溫,字魯泉,山東省壽光縣人。幼時讀私塾,兼以農耕生產,青年時期加入同盟會。1917年,闖關東時目睹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對廣大勞動人民的掠奪和欺壓,遂返回家鄉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
1928年,軍閥混戰,當地鬧災荒,隨大批山東移民遷到內蒙古河套地區臨河縣謀生。在“實業救國”思潮的影響下,先經同鄉許大可出資開設“魯大藥房”,繼而倡導開荒植樹,后又開設“內山書店”,積極銷售進步書刊,廣泛聯絡各界進步人士,很快躋入當地“知名人士”之列。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在臨河縣積極組織救亡團體,參與抗日救亡活動,受到中共中央北方局的重視。1932年初,中共河北省委派孫景緒、王森等5人到臨河縣做兵運工作,將趙子明的藥房作為聯絡點並吸收其列席各種會議。4月,經王森、孫景緒介紹,趙子明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擔任了臨河縣街道黨支部書記。從此開始,在黨的領導下,發動當地山東移民同國民黨反動當局進行鬥爭,使500餘戶移民得到了土地。組織菜園子工會,同國民黨駐軍的白吃白拿行為進行鬥爭,迫使駐軍團長下令公平買賣。另設“光化藥房”作為黨的活動據點,使黨的組織與“魯大藥房”分家而更加隱蔽和安全。成立派(送)報社①,陳列、銷售各種進步報刊,吸引駐軍官兵閱讀,宣傳進步思想。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在地方和駐軍中發展了一批黨員,開創了黨在臨河地區的工作局面。
1933年5月,中共臨河縣委成立,王森任書記,趙子明任組織部長。8月初,中共臨河縣委組織了震驚河套地區的祥太裕(即狼山)兵變,由於叛徒出賣,兵變失敗,中共臨河縣委遭敵破壞。黨組織決定讓趙子明由臨河轉移到磴口縣渡口堂隱蔽。接著,中共臨河縣委根據當時的情況,決定派趙子明到寧夏開展黨的工作,待站住腳后,再設法與黨組織聯繫。
同年秋,趙子明由磴口出發,經石嘴山、平羅來到寧夏省城。當時找不到職業,便常去省城柳樹巷劉夢仙開設的天津《大公報》分館看報。劉夢仙對趙子明的處境很同情,叫趙子明搬到報館吃住,並熱情幫助其在柳樹巷南端“本立成商號”租了一間房子,因趙子明懂醫術,經過考試,領到了行醫執照,掛起了“西醫趙子明專治內外花柳等科”的行醫招牌,以此為掩護開展黨的工作。此時,正值孫殿英部攻打寧夏,馬鴻逵部的傷兵很多,到處抓醫生,趙子明也被抓去,到傷兵醫院服務。這時馬英才旅部上尉副官雷鼎三常來醫院接送傷員,與趙子明結為朋友,並向趙子明表示自己仰慕共產黨,一直在尋找共產黨,尋找救國救民之路。后經趙子明介紹,雷鼎三加入中國共產黨。另有一位青年尹有年,因對時局不滿,原為北平大學生,棄學來寧,因常去《大公報》分館看報,也被趙子明發展為中共黨員,後派往甘肅武威以代銷《大公報》為掩護開展黨的工作。
趙子明在寧夏站住腳后,便給原中共臨河縣委書記王森去信彙報工作。信中寫到:“寧夏的生意好做,不用花多大資本,即可發財致富。”意思是工作順利,請上級黨組織再派人來寧開展黨的工作。王森接信后,請示綏遠省中共特委組織部負責人劉仁,同意王森組織人去寧夏開展黨的工作。
1934年8月,王森等人來到寧夏,在省城西府井建立了中共寧夏省特別支部,王森任書記,趙子明任組織委員,李德銘任宣傳委員,雷鼎三任兵運委員,李清華任秘書。為了進一步發展黨的工作,特支決定,把兵運和農運工作相結合,趙子明棄醫務農,在城郊東門外蝗蟲廟附近租了幾畝地以種菜為掩護,積極開展農運工作。趙子明首先聯絡了進城賣水果的老王,發展了農民老宋為中共黨員。正當特支的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之時。1935年5月,北平國民黨憲兵三團得知被通緝的李清華在寧夏,電告馬鴻逵抓捕李清華及有關人員,特支遭敵破壞,王森脫險回北京,趙子明、雷鼎三、李清華等人被逮捕。在獄中,敵人對趙子明嚴刑拷打,但他始終堅貞不屈。敵人因無證據,只好將趙子明釋放,但不準離開省城,隨傳隨到。正在危難之時,雷鼎三的朋友、天津《益世報》特派記者、進步人士郭錫山因公來寧,經雷介紹,郭給趙子明開了一張“委任趙子明為本館駐蘭州特派記者”的身份證明,趙子明便帶上家眷,騎著駱駝,翻越騰格里大沙漠去了蘭州。
1936年2月,趙子明先以天津《益世報》特派記者身份作掩護,在蘭州開設“興隴派報社”“大公報分銷社”,經銷各種進步報紙,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同時,和尹有年加入進步群眾組織“同仁消費合作社”,廣泛結交社會進步人士,積極組織抗日救亡活動。通過在蘭州五泉山賣報,向國民黨高級官員和他們的太太宣傳“娛樂不忘救國”。西安事變后,報紙的買賣做不成了,趙子明又和尹有年商量辦起了豆漿店。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共中央委派謝覺哉為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代表,於7月7日離開延安,29日抵達蘭州(8月25日紅軍駐蘭州辦事處改稱“八路軍駐甘辦事處”,謝覺哉任黨代表,彭加倫任處長)。也在此時,黨又派曾在蘭州擔任中共甘寧青特委軍委書記的孫作賓來蘭州負責籌建甘肅黨的工作機構。孫作賓到蘭州后,首先通過中共黨員王子勤恢復了趙子明的組織關係,並通過趙子明發展賀進民加入中國共產黨。10月26日,中共蘭州工作委員會成立,趙子明擔任了工委事務秘書,奉命繼續在黃家園經辦豆漿店,作為工委秘密聯絡點。在國共合作的大好形勢下,趙子明和尹有年在“同仁消費合作社”開展宣傳鼓動工作,在大批熱血青年中發展中共黨員,安排進步青年去邊區參加革命。同時,趙子明還把“同仁消費合作社”建為黨的又一個活動據點(謝覺哉和“八辦”其他領導、甘肅工委負責人經常到該社演講和布置工作)。與此同時,趙子明還派骨幹社員加入各救亡團體,為掀起蘭州地區抗日救亡高潮,進行抗日募捐,為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做了大量工作。
1938年3月,黨組織派羅雲鵬來蘭州,蘭州工委改名甘肅工委。這時,趙子明負責工委機關刊物《黨的生活》和其他文件的印刷工作。期間,曾三次轉移地址,先用油印,後用石印,出色地完成了這項光榮任務。8月,協助鄭重遠,組織和領導憤怒的水夫工人開展罷工鬥爭,同時包圍警察總局,迫使當局撤銷了“集訓”計劃,並在鬥爭中發展中共黨員,組織起群眾性的“兄弟會”,進一步加強了水夫工人的團結。1939年5月,為了給黨的負責人尋找職業作掩護,趙子明在周家莊5號開辦了一個石灰窯,安排羅雲鵬夫婦居住,同時作為工委機關辦公地點。
1940年,國民黨反共高潮不斷升級,中共地下黨組織面臨著嚴峻考驗。6月6日,國民黨甘肅當局突然進行全市性戶口大清查,趙子明和甘肅工委領導人羅雲鵬、李鐵輪、林亦青及樊桂英(羅雲鵬愛人)等先後被捕入獄,工委機關遭到嚴重破壞。在獄中,趙子明和其他同志受盡酷刑折磨,仍視死如歸,堅持鬥爭。後來經過周密策劃準備,他們4人終於在1941年2月2日越獄,羅雲鵬、林亦青2人因路途不熟又被抓回監獄,之後在蘭州遇難,趙子明和李鐵輪分別歷經艱險,回到延安;后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在所謂“搶救失足者”運動中受冤被關押達三年之久,1946年始被平反。
解放戰爭時期,趙子明先後在隴東軍分區工作,蘭州解放后,回到闊別10年的蘭州,先後擔任中共蘭州市委委員、常委、省勞動局副局長、市勞動局局長等職,期間還兩度擔任蘭州市政協副主席職務。
趙子明一生,歷經艱險和磨難。他坐過國民黨的監獄,也受過黨內“左”傾路線和“四人幫”的殘酷迫害。革命56年,先後5次入獄,累計時間長達15年之久,但從未動搖過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和對黨的無限忠誠。
1983年離休后,仍不顧90歲的高齡,前後3次長涉旅途看望戰友和為烈士落實政策,積極參加各種活動,關心蘭州市的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
1988年1月9日逝世,享年9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