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黑山
青黑山
青黑山,屬小興安嶺南段支脈,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湯原縣與伊春市、鶴崗市交界處,南北走向,綿延百餘公里,層巒疊嶂,逶迤蜿蜒,平均海拔750米。是松花江支流湯旺河與梧桐河的分水嶺。
名片圖:主峰小白山海拔1022.1米
青黑山位置及山脈走向圖
清宣統三年(1911),青黑山調查委員會委員侯應龍曾幾次入山踏查,查得此山脈北與小興安嶺相連,實為小興安嶺支脈。青黑山南端之尾閭稱珠勒華拉山(簡稱珠山。“珠勒”為達斡爾語“狍子”),北起摩天嶺(據黑龍江省志地名志,應在新青區、嘉蔭縣、鶴崗市交界處),南至浩良河南山、湯旺河渠首的大腦袋,綿延百餘公里。
青黑山山脈,位於新華夏系第二隆起帶小興安嶺隆起南端,依舒斷塹帶的西北。境內主要構造線方向為北東、北北東、北西、北北西向。出露有元古界、第三系及第四第地層。元古界地層呈元古代混合岩及華力西晚期侵入岩的捕虜體產出。由於不同時期,不同序次構造交替活動構成十分複雜的構造形態,從境內及鄰區各時期地層殘留構造形跡分析,見有華夏系、新華夏系、華夏式、東西向構造系統等構造體系。
青黑山山脈東南麓湯原縣,呈馬蹄形環繞,東南部為廣闊沖積平原,屬於三江平原過渡地帶。地勢總形成為北高南低,西高東低,中小地形地貌較為複雜,且差異明顯。根據地貌形態特徵,大體可分為山區、丘陵漫崗與低平原三種中地貌單元類型。三大地貌所佔比例大致為三山一崗六分平。此種地形對發展農、林、牧業極為有利。本縣山區皆在縣境西北部,總面積為1 143 225畝,占縣屬面積31.6%。區內主要有大幹巴砬子、小乾巴砬子、亮子河及老平頂等山峰,山體呈渾園狀,坡度陡,可見明顯單面山,海拔高度在200~847米之間。噴出岩地區山脈而陡峭,岩石局部裸露地表,屬剝成因類型;組成物質主要為基岩,母質較粗,易氧化,遇雨易流失。土壤發育以原始型暗棕壤及礫石底暗棕壤為主,是發展林業生產的主要基地。
青黑山山脈東麓鶴崗市北部及中北部為山區,山區海拔在200~1 000米之間,海拔最高為1 022米。山區起伏較大,坡度較陡,相對高差在100~900米之間。北部山區為森林覆蓋,間有草地與耕地。山區面積為489.5萬畝(3 263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72%。
青黑山山脈西麓伊春市東邊境,轄內山巒疊蟑,溝壑縱橫,河流交錯,是以花崗岩為主體的低山丘陵地帶。低山佔62%,丘陵佔26%,河漫灘台地佔12%。施業區平均海拔506米,最高海拔(對青山) 1068.6米,最低海拔(區(局)址) 184米。超過1000米的山峰6座。由西北向東南走向的分水嶺把施業區分成南、北兩大溝系。分水嶺以東為大豐河流域。分水嶺以西為卧龍河、小崑崙河和大崑崙河流域。總的地勢是東北高,西南低,河谷寬闊,溝系深長,坡度較緩,陽坡陡短,陰坡緩長。平均坡度15至25度,最大坡度40度左右。
在湯原縣境內分佈的主要山峰有:
摩天嶺
格金山,位於鶴立林業局格金河林場東北4公里。格金河發源於該山之西側,山高794米。
筆架山,位於東網林場西北 4公里太平川與黑金河鄉交界處,山形似筆架而故名,山峰海拔高度451米。
大幹巴砬子,位於黑金河鄉區域東南,距鄉政府所在地20公里,在腰營林場境內,面積0.2平方公里,高741米。
小乾巴砬子,位於黑金河鄉境內,北距大幹巴砬子10公里,西南距團結林場 8公里,海拔高度為405米。
雲頭砬子
后雲頭砬子,位於亮子河(210)發電廠西北 1.6公里。主峰高620.9米。亮子河下游從前後雲頭砬子中間流過,注入湯旺河。
克爾奇山
鶴崗市境西部有青黑山山脈,海拔500米以上的有名山峰十幾座。山丘連綿不斷。
小白山
解放山,位於市區西北約85公里,海拔964.5米,為鶴伊兩市界山。
北影山,亦稱光頭山,俗稱老白山,位於鶴崗市區西北約95公里,海拔897.3米(一說887.4米),為鶴伊(北影林場、泉林林場、美林林場交界處)兩市界山,山高峰陡,陰影整天不退,因此叫北蔭山,后因繞嘴,叫北影山,又因山頂積雪融化較晚,也稱老白山。
嘉蔭山,位於市區西北約88公里,海拔886.7米,呈南北走向。
圓石山,位於市區西北8.1公里,海拔812.1米,南北走向。
鶴崗市查巴旗山
鶴崗大砬子山
大嶺,位於市區西偏北36公里,為鶴伊兩市界山,海拔746.8米,南北走向。
關門嘴子峽,位於市區東北細鱗河與梧桐河匯合處,兩側陡坡形成峽谷。下部形成寬闊谷地,長約1公里。
洋草溝,位於市區西北約80公里,溝成西南東北走向,全長 4公里,為西南岔河的發源地。
嘉蔭溝,位於市區西北部嘉蔭山南麓,成西北東南走向,全長 7公里,為梧桐河之發源地。
鶴崗市桶子溝
三道溝,位於鶴崗西部三道林場,東西走向,全長約17公里,為阿凌達河發源地。
哈塘山,位於市區西北17公里,紅旗林場境內,海拔441.1米,範圍4平方公里。
陣地山,位於市區北約15公里,細鱗河林場境內,海拔411.8米,範圍1平方公里。
鶴崗市大架山
二龍山,位於市區北約26公里,海拔334米,南北走向。
鶴崗市紅旗苗圃北山
青雲山,位於市區東北9.5公里,東方紅鄉境內,南北走向,方圓0.5平方公里,海拔294.4米。
青石山,位於市區南約24公里,紅旗鄉境內,海拔268米,南北走向。
兔子山,位於市興山區境內,海拔256米,南北走向。
卧龍山,位於市區東北30公里處,海拔231.1米,南北走向。
鹿林山,位於市南山區境內,海拔230.4米,南北走向。
將軍石山,位於市區西南約28公里,紅旗鄉境內,海拔230米,南北走向。
鳥山,位於市區東南10公里,東方紅鄉境內,海拔221.2米。
朱家山,位於市區南約24公里紅旗鄉境內,海拔219.5米,南北走向。
老山頭,位於市區南約22公里,紅旗鄉境內,海拔高度192.2米。
七號山,位於新華鄉北5華里,範圍1.5平方公里,海拔191.5米。
橋頭山,位於市區東北20公里處,海拔190米。
元寶山,位於市區南約44公里,新華鄉境內,海拔181米,南北走向。
平頂山,位於市區東北約35公里,海拔186.9米。
龜山,位於市區北約36公里,海拔156.4米。
架子山,位於團結鄉北30米,海拔154米,範圍2平方公里。
雙泉山,位於市區東19公里,團結鄉境內,海拔122米,範圍0.5平方公里。
小孤山,位於市區東20公里,團結鄉境內,海拔111米,範圍0.25平方公里。
腰站南山,位於市區最北部,方圓1公里,無高程。
對青山,位於區(局)址東北向32公里,豐麗林場施業區內。地理座標:東經129度38分30秒,北緯47度39分30秒。主峰海拔1068.6米,為境內之最高峰。
老白山,又名白頭頂子。位於區(局)址東北向46公里,白山林場施業區162林班中,東經129度48分15秒,北緯47度43分45秒。主峰海拔1038.9米,系境內之第二高峰。其扼守蘿北縣、鶴崗市和伊春市交界處,地勢險峻,具有戰略意義。
大禿山,位於區(局)址東北向37公里,白山林場施業區135林班內。東經129度46分,北緯47度39分30秒。主峰海拔1013.8米。
饅頭山,位於區(局)址東偏南向24公里,豐茂林場施業區內。東經129度43分15秒,北緯47度21分10秒。主峰海拔610米。
豐林大嶺
興山,位於區(局)址北向,豐麗林場與美溪區(局)交界處。東經129度30分,北緯47度41分45秒。主峰海拔994.6米。
境內,有小白山、鳳凰山、錦屏山、大白山、少白山;有被譽為興安三姐妹的大頂子山、二頂子山、三頂子山等大小山峰16座。
嘉音山,座落在北影林場、美林林場與鶴北林業局交界處,海拔927公尺,是本林區最高的山。
青來山,座落在笑山林場與鶴北林業局交界處,海拔562公尺。
卡門山,又名大砬子山,俗稱人頭砬子。座落在水源林場與鶴北林業局交界處的嘉蔭河北岸,海拔380公尺。
雙賀山,座落在美林林場與紅星林業局交界處,海拔759公尺。
柳連山,座落在湯林林場與紅星林業局交界處,海拔692公尺。洪王山 座落在湯林林場二道溝后堵,海拔531公尺。
大賀山,座落在大賀林場、泉林林場交界處,海拔631公尺。
水源山,座落在水源林場和大賀林場的交界處,海拔678公尺。
青海山,座落在青林林場與湯旺河林業局交界處(據1940年舊圖史料載,名為黑青山),海拔542公尺。
梧桐河,是境內第一條大河。為長流河。屬松花江一級支流。源出邵家店北溝,沿鶴崗市蘿北縣自北而南,流經東方紅鄉、團結鄉,至鶴立河口入湯原縣境,折東南注入松花江。枯流量6立方米/秒,洪流量2 100立方米/秒。全長120公里。流域面積4 171平方公里。年徑流量為12.1億立方米。主要支流有小梧桐河、西梧桐河、老梧桐河、嘎拉基河、細鱗河、大石頭河、伏爾基河、鶴立河等。
鶴立河,發源於青黑山,上游稱河裡河、中游稱大鶴立河、支流有小鶴立河,匯流后稱鶴立河。床寬50米,屬長流河。年徑流量2.2億立方米,深1—1.5米。平均曲率1:1.17,平均坡度3.6‰,枯流量為0立方米/秒,洪流量900立方米/秒。自西北向東南,流經鶴林林場、五道崗農牧場、蔬園鄉、紅旗鄉、新華鄉、新華農場,流入梧桐河。全長69.3公里。大鶴立河:發源於大嶺(亦稱分水嶺) 605高地東麓,與河裡河匯流而成。小鶴立河:發源於大砬子山東北516高地之北。全長60.2公里。
阿凌達河,主源頭髮源於摩天嶺南麓,上游稱那打河,支流有三道溝、飲馬河。由北向南流經三道林場、新華鄉,流入松花江,全長58.6公里。屬鶴湯界河,枯流量0立方米/秒,洪流量600立方米/秒,床寬約60米。
西南岔河,為嘉蔭河一支流;發源境內北部林區,全長34公里,床寬20米,為長流河。
細鱗河,發源桶子溝和金頂山南麓,上游有兩大支流是桶子溝、十里河,匯入細鱗河,流經十八號、十里河、細鱗河林場,注入梧桐河,全長48公里,床寬約30米,屬長流河。
湯旺河,元代稱桃溫水,又稱屯河,明代稱托溫江,清代後期乃稱湯旺河。發源於小興安嶺南麓(伊春市烏伊嶺松源林場43林班),流域面積為20 838平方公里。自北而南長約34公里。最大寬度138公里,最小寬度約 28公里。大小支流共611條,支流總長度4 692公里,平均比降0.96%,河道彎曲係數2.19。上游有東西湯旺河兩源,其中以東湯旺河為主流,在東湯局(森林工業分局)匯流點至河口流路長為359公里落差為255米,中高水位時,最大水面寬340米,最大水深6.2米,最大流速1.2米/秒。自浩良河入湯原縣境,又曲折東流,境內流長 40公里。於湯原縣城西南注入松花江。
亮子河
卧龍河,原名卧龍鱉河,卧鱉河。發源於區(局)施業區邊界三尖山西南向2公里處,在豐麗林場石猴營林段外流匯入美溪林業局五道庫河,后注入場旺河。卧龍河在境內長度30公里,東西流向,平均寬度13米,水深0.6米,河內石頭較多,河床彎曲度大,部分河段洪水期易出槽。
大豐河美溪區段
青黑山東坡北部的鶴崗市礦藏資源豐富,以煤金為首。煤炭 在鶴崗礦區範圍內,已探明的垂深 1 200米以上的煤炭儲量為30億噸,儲量密集度每平方公里1 190噸。主要煤種有:弱粘結煤、氣煤、焦煤,以氣煤為主。金礦鶴崗採金業已有70餘年的歷史。現初步探明老梧桐河流域、西邵溝、新勝溝、德勝溝、雙豐及嘉蔭河流域,沙金儲量有2000千克。
東坡南部的湯原縣境內,有:亮子河鐵礦床,位於湯原縣西北約45公里處的亮子河西岸,南距亮子河發電廠約20公里。地理座標:東經129°36′,北緯46°59′30″。礦區長達 10公里以上,已知礦體尚未詳細圈定。因品位較低,經黑龍江省地質三隊求得鐵礦石儲量為278.4萬噸,屬D級,遠景可能發展成為中型鐵礦床。
東風山鐵礦床,位於湯原縣北部阿凌達河上游690高低。地理座標:東經120°47′57″,北緯47°13′30″,經省地質工程隊勘測,現有工業儲量643.68萬噸,礦區遠景儲量為387 736萬噸,但因可選性質低,開採不久即輟。
群策山鐵礦床,位於鶴立鎮西北約52公里。地理座標:東經129°50′5″,北緯47°9′30″。本礦床系1958年大搞鋼鐵時群眾找礦發現,故名群策山鐵礦。該礦床屬小型交代矽卡岩型鐵礦床。礦體小而富,可供地方小規模開採。礦區南800米及1 100米處發現磁異常及鐵礦轉石,可能尋得新鐵礦體。
田炮溝鉛礦鋅礦點,位於東風山鐵礦西南 6公里。地理座標:東經 129°49′55″,北緯47°10′33″。鉛鋅礦體長15米,寬 1米,走向北西,傾向北東,傾角50度。進素礦物主要為方鉛礦及閃鋅礦,尚有少量黃銅礦,偶見藍銅礦與輝銅礦、斑銅礦以及赤銅礦。已揭露的礦體規模小、品位低,一般獻含量在0.01~0.10%,最高達0.8%;鋅含量在0.1~0.4%,最高為0.8%。
格節河鋅礦礦點,位於格節河中游左岸628高地東北0.8公里。地理座標:東經129°16′10″,北緯47°5′。鋅礦體長度約80米,厚度6.6米;鐵礦體長度小於20米,厚度為0.4~0.8米。有極少量黃銅礦、方鉛礦、黃鐵礦,均呈細小粒狀分佈在山鋅礦或岩石裂隙中。含鋅0.08~6.18%、含鉛 0.01~0.03%之間,鐵礦石為磁鐵礦,產於石榴石蟻卡岩內。本區成礦條件非常有利,從已知礦化特徵看,鋅鐵品位均達工業要求,鋅礦體厚度較大,品位較高,並與鐵伴生。但未經精確地址堪定。
黑金河砂金礦床,位於縣城西北20公里、黑金河中上游至中下游一帶河谷中。地理座標:東經129°45′55″,北緯46°52′58″,礦區長達12公里,寬2公里,面積22平方公里。礦體長10325米,寬100~450米。平均寬度275米,平均厚度 2.9米。屬於中型砂金床,工業儲量近1噸。有三隻一百立升採金船正在開採,經濟效益可觀。
小金河砂金礦,位於縣城被32公里,距黑金河金礦 12公里。地理座標:東經129°50′~129°57′,北緯46°58′~47°0′30″。礦床屬現代河漫灘礦體,呈條狀帶,主礦體 1條,分支礦體 1條,從屬礦體6條。主礦體長達7950米,從屬礦體最短200米左右,礦體上游寬,中、下游窄。最大厚度4.1米,最小厚度2.8米。品位上游較下游富,砂金儲量可觀。海豐大理岩、白雲岩礦 位於縣城西北30公里。地理座標:東經129°43′40″,北緯46°59′20″。大理岩礦層分為兩層:下層大理岩出露在礦區西部,長約450米(可采地段250米)、厚80米,地質儲量約260萬噸;下層大理岩在礦區西部尚有出露、地表長450米、厚80米,地質儲量約 170萬噸。白雲岩礦層:底部為下層大理岩,預板為絹雲母石英片岩,其內夾有碳質片岩的透鏡體,東南部被花崗岩吞噬,長約500米,可采地段260米,厚 70米,地質儲量為160萬噸。林業局和黑金河鄉正在開採。
亮子河大理岩礦,位於縣城北西37公里、亮子河中游右岸。地理座標:東經129°35′45″,北緯46°59′46″。湯原至亮子河林場公路穿過礦區。大理岩礦長 4公里、寬100~250米,走向近南北。礦石呈灰白色或灰色,化學樣品分析合乎工業要求。可提供水泥原料的工業儲量380萬噸,礦床規模屬中型,質量較好。
興隆煤礦點,位於太平川鄉興隆村西2.2公里。地理座標:東經129°56′35″,北緯46°56′。煤層呈透鏡狀,厚0.2~1.7米。
東興褐煤礦床,礦床位於太平川鄉東興村西。地理座標:東經129°0′,北緯46°54′14″。煤層不穩定,呈透鏡狀,厚0.2~1.7米。遠景儲量36.1萬噸。
西坡北部的美溪區地質結構主要岩層為岩漿岩,局部地帶石灰岩、大理岩,全省聞名的大西林鐵礦位於境內。有雄姿傲居群嶺之中的小白山;風景秀麗的鳳凰山、錦屏山;有雄偉狀觀的大白山、少白山;有被譽為興安三姐妹的大頂子山、二頂子山、三頂子山等大小山峰16座。
西坡中部的金山屯區,礦產資源有鐵、金、石英、錫、黑鎢、石墨等。礦產點有:
豐茂鐵礦,位於豐茂單斜構造的上部侵入接觸帶,受豐林老一段至681高地斷層控制。出露地層為二迭統上門嶺組三段粘土質粉砂岩、石英砂岩、鈣質粉砂岩及大理岩。其中大理岩呈透鏡體產出,出露寬度幾米至幾十米,系礦體圍岩。岩層傾向東北偏東,傾角 70至80度。侵入岩為華力西期晚期中粒白崗質花崗岩,呈小岩體侵入上述地層,接觸帶形狀不規則,走向大致呈西北偏北向,接觸面產狀在北部多向地層傾斜,南部多向侵入體傾斜,傾角較陡,系成礦母岩。礦區內以近南北向斷裂為主,次為北西向斷裂,礦體明顯以構造控制產於二斷裂帶中。圍岩蝕變及礦體特徵,為矽卡岩化、角岩化,次為雲英岩及蛇紋石化。在侵入接觸帶及其附近岩層中分佈有零星透鏡狀矽卡岩,磁鐵礦體呈透鏡狀賦存於透輝石矽卡岩或逐輝石化大理岩中,已發現有4條礦體,地面控制長度135米、寬12.2米;礦體礦石估算儲量9 027 6I5噸。礦體雖小,但表處礦石品位較富,平均為37.7%,可供地方開採。另外該處成礦地質條件良好,有銀金屬異常和錫石、白鎢礦重砂異常,是尋找矽卡岩型鐵礦和多金屬礦的有利地段,在上下接觸帶及其外圍,有進一步普查找礦的必要。
大崑崙鐵礦點,位於金山屯區(局)址東北約16公里。礦體賦存於華力西期石榴石化、綠簾石化、磁鐵礦化斜長花崗岩中,呈透鏡狀,走向20度,傾向東南,傾角86度,長約10米,寬2.8米,全鐵平均品位41.73%。另外,尚圈出長40米與25米,寬3.8至1米與5米,品位為20%以上的較貧鐵礦體2條。礦石為侵染狀,放射狀及飯粒狀結構,常與赤鐵礦共生。斜長花崗岩被同期中粗料白崗質花崗岩捕虜,從鏡下見自崗質花崗岩之鉀鈉長石和石英,交代斜長花崗岩中的斜長石和壓碎石類石交代蝕變岩中的斜長石,形成明顯的交代港彎和交代島嶼狀結構。礦點屬類矽卡岩熱液蝕變充填交代型。因飲變與礦化規模小,含鐵品位低,可供地方開採。亦可擴大外圍地質填圖,尋找具有礦化圍岩條件的地段進行普查工作。
老白山砂金礦床,位於大豐河上游白山二段至老白山一帶。礦體內除有大面積的白崗質花崗岩外,尚有混漿花崗岩、碎裂花崗岩、花崗斑岩、閃長岩和閃長翁岩出露。砂金主要富集於第四系沖積層低部的砂礫層或粗砂層中,屬河谷沖積砂礦。礦體長度17 000米,寬度180米,礦石儲量6 120立方米,平均品位0.0847克/立方米,因礦體及儲量較小,只能為手工作業開採。
豐茂大理岩,位於豐茂東約12公里處。地質年代及層位屬上二迭統上門嶺組三段。已圈出一個透鏡體,長250至500米,寬20至60米,傾向80度,傾角65度。大理岩(結晶灰岩)的化學成份含量為S1O2 2.59%一4.66%,CaO51.69%-54.06%,MgO0.25%-1.55%,A12O3 0.34%-0.64,P2O50.025%-0.037%,MnOO.004%-0.02%,消失量39.66%-40.72%,Fe2O30.28%-0.83%。
石人溝脈石英礦,礦點位於金山屯車站1.1公里處。出露於丘陵低山,侵基準面200米,地形坡度25度。礦點所處區域屬於中國東北新華夏系構造體系第二隆起帶,小興安嶺隆起的東南端,東鄰“鶴崗凸起”,構造作用劃分為華夏、新華夏系,海西晚期大面積花崗岩侵入。該岩體區域地質稱“金山屯岩體”,呈岩基狀產出,岩性為斑狀或斑狀黑雲母花崗岩,斑狀或似斑狀粗粒結構,塊狀構造。礦物組成以長石、石英為主,含少量黑雲母(達10%),可劃分為海西晚期第二旋迴黑雲母花崗岩組。礦點岩脈可見最大寬度14米,一般寬度13米,長度162米,呈傾伏狀S型盲礦體出現。大致可劃分為石英、白雲母石英、石英鉀長石3個帶。
鶴崗市桶子溝林場
鶴崗市北部笑山河、嘉蔭河流域林區為伊春新青林業局採伐區域。中部的嘎拉基河、西梧 桐河、老梧桐河流域林區為鶴北林業局採伐區域。據1981年地名普查記載:新青林業局所屬的 北影林場建於1973年8月,有居民1 209人;大賀林場建於1968年,有居民993 人;笑山林場建 於1976年,有居民1 243人;水源林場建於1976年,有居民1 029人。鶴北林業局所屬雙豐林場,原為王家店林場,1958年改為雙豐林場,1981年有居民 670人。
湯原縣所轄地區,山地屬小興安嶺余脈及殘山,因而山地植被與小興安嶺植被相近。其原始植被系以亮子河紅松母樹林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伴生有柞、樺、椴、榆、胡桃楸、黃菠蘿、水曲柳等樹種。主要分佈於黑金河林場及大亮子河林場一帶。由於自然與認為等多種原因,使珍貴之針、闊葉混交林演化為次生闊葉混交林。其他地帶性植被系以楊、椴、為主之軟闊葉混交林,主要喬木樹種有:山楊、白樺、蒙古柞、紫椴、糠椴、春榆、胡桃楸、黃菠蘿、水曲柳、色木、薄馬子等。喬木樹冠下灌木種類甚多,有毛榛子、丁香、刺五加、狗奶子、接骨木等。草本植物相當繁茂,如粗基鱗毛蕨、輪葉百合、木賦、羊胡苔草、透骨草、窄葉甜茅草等。
豐嶺五營國家森林公園
白山林場葫蘆頭溝母樹林,是1967年區劃的唯一以天然紅松成過熟林為主體的林地,仍保留著原始林的特徵。大崑崙、豐溝森林經營所,豐茂、豐嶺、豐麗林場和育林森林經營所等施業區內培育的人工林,為後備森林資源注入了活力。
1985年美溪區土地面積225894公頃,其中林業用地201286公頃,有林地162555公頃;非林業用地24608公頃,農業用地2846公頃。到2005年末,林業施業區總面積225139公頃,其中有林地196820公頃,無立木林地7019公頃,苗圃地面積88公頃,疏林地608公頃,灌木林地281公頃,未成林地2023公頃,其它土地18300公頃。
青黑山地區,至解放初增色屬湯原縣地界。湯原地域人類活動歷史久遠。商周以前為肅慎居地;東漢至三國時期屬挹婁;南北朝時屬勿吉;隋時勿吉改稱靺鞨,本域為黑水部所轄;唐初為河北道鐵驪部轄轄境,後為渤海國鐵驪府所轄;遼滅渤海后黑水靺鞨改稱女真從屬於遼,此地居生女真屬五國部盆奴里國地;金屬上京路蒲峪路屯河猛安轄境;元初為遼陽行省開元路轄境;元中葉以後隸屬水達達路桃溫萬戶府;明屬奴兒干都司屯河衛管轄;清初,實行封禁政策,使這塊古老的土地成為人煙稀少的大森林地區。本域為清廷與盛京將軍雙重治下之寧古塔昂邦章京轄境;康熙元年(1662年),寧古塔昂邦章京升為鎮守寧古塔等處將軍;雍正十二年(1734年),黑龍江省將軍下設呼蘭城守尉,湯原縣城為其所轄;光緒三十年(1904年)七月,出放官荒,翌年八月,開放湯原街基,設湯旺河招墾局。1906年2月 15日正式設湯原縣,此為設縣治之始。同時,吉林設立依蘭府,湯原隸其管轄。湯原縣行政轄屬及其區劃經歷多次變革。設治初為吉林行省所轄,是時地廣人稀,境域北抵黑龍江,東至黑龍江與松花江匯合處,南瀕松花江,西界鐵驪與通北接壤的小興安嶺,西南以小古河為界鄰通河縣。民國元年(1912年)湯原歸屬黑龍江省綏蘭道,翌年縣衙行署改稱縣知事公署;民國18年(1929年),廢道制,本縣直隸於黑龍江省為三等縣,其間梧桐河以東地方劃歸蘿北縣,縣域減少大半。日本帝國主義入侵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后,湯原劃歸黑龍江省管轄,為丙類縣,立偽縣公署;偽康德元年(1934)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划東北為14省,湯原划屬新設之三江省,直至偽滿滅亡。偽康德六年(1939)縣治中格節河、青黑山一線以東被劃出,敵偽另立鶴立縣。1945年“八·一五”東北解放后,本縣先隸屬於三江地區行政公署、合江省政府、合江省第四專員公署、松江省政府、黑龍江省政府、黑龍江省合江地區行政公署,屬佳木斯市管轄。1952年本縣五區(南岔)劃歸伊春,1957年至1965年北部5個鄉鎮(鶴立、裕德、永發、吉祥、振興)曾一度劃歸鶴崗。
鶴崗,原名興山。1918年(民國 7年)湯原縣鶴立崗(今鶴立)居民沈松年成立興華煤礦公司,在石頭河西岸(今鶴崗市區)開礦掘煤,始稱興華礦山,簡稱興山。 1920年興華煤礦公司易名為鶴崗煤礦公司,也稱興山為鶴立崗礦山。1929年(民國18年)建興山鎮。淪陷時期,先後稱礦山保、興山街、鶴崗街。煤礦先後改名為鶴崗炭礦、鶴崗礦業所、鶴崗炭礦株式會社。抗戰勝利后,1945年12月 1日成立鶴崗礦務局,12月20日建立興山市。1949年11月24日經東北人民政府批准,改興山市為鶴崗市,從此,市、礦名稱統一。
1952年12月1日,湯原縣第五區南岔從湯原縣劃歸伊春縣,行政序號為二區。1955年9月12日,根據黑龍江省人民委員會指示:浩良河從二區(南岔)劃出,另設區建制。二區(南岔)改稱為南岔鎮,隸屬伊春縣。1957年11月26日,根據伊春縣人民委員會關於《南岔鎮變南岔區的批複》,建立市轄南岔區。 1960年3月,南岔區改稱南岔人民公社。 1962年12月17日,復稱南岔區。 1964年8月,根據伊春特區人民委員會《關於南岔區與南岔林業局合併指示》,同年10月,南岔區與南岔林業局實行政企合一管理體制,隸屬伊春特區和伊春林業管理局。1968年1月27日,經伊春市革命委員會第62次常務委員會討論決定,批准成立南岔區革命委員會。1969年10月,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決定南岔區和浩良河區合併為南岔區。1980年4月,經伊春市人民政府批准,南岔區革命委員會改稱南岔區人民政府。
美溪林區,至抗日戰爭勝利后屬合江省湯源縣。1946年至1952年,美溪地方政權為村公所,隸屬湯縣第五區管轄。1955年10月,美溪區公所組建,屬伊春縣領導,美溪設鎮政府。1957年11月,五道庫森林工業局遷址美溪,在美溪成立五道庫林管區。伊春縣擴建為伊春市,美溪改為市轄區。1958年1月,五道庫森林工業 局和五道庫管區合併,同年4月,五道庫森林工業局更名為黑龍江省美溪林業局。是年10月,美溪區人民政府易名為美溪人民公社。1960年3月,美溪人民公社、美溪林業局實行第一次政企合一,1962年1月,政企分設,1964年9月,實行第二次政企合一,統稱為美溪區人民政府、美溪林業局,簡稱美溪區(局)。1967年6月7日,成立美溪區革命委員會,1971年9月,恢復美溪林業局黨委。1980年9月22日,撤銷美溪區革命委員會,恢復美溪區人民政府、美溪林業局建制至今。
金山屯最早得名於元代,蒙語稱阿爾坦阿布拉愛拉(意為產金子的山村),清朝更名查拉巴旗(滿語為大紅松樹)。日偽時期,因山野深廣,又為交通要塞 之地,被稱為岔巴氣和大荒溝。偽滿大同2年(1933年)與偽滿康德9年(1942年),東北抗日聯軍第三、第六軍先後在鏡內老白山(今白山林場境內)創建抗聯密營基地,利用深山密 林天然屏障,堅持抗戰多年,以艱苦卓絕的鬥爭業績,譜寫了光輝的歷史篇章。 1948年春,合江省佳木斯市移民93戶、320人,在境內建起解放后的第一 個村落——學習材。1952年4月1日,林業局建局,迎來了林業開發、建設的 歷史新時期。1958年10月13日成立了人民公社,與林業局合署辦公,為政企 合一體制之始。1963年4月27日,公社改為區人民委員會。1980年10月28日 成立區人民政府。全區又為歷史文物重地,各類出土文物約佔伊春市出土文物的三分之一,現有“北山大砬子新石器晚期文化遺址”和“老白山抗聯鬥爭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橫山古墓群”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東正教聖母升天教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各1處。
東山萬人坑位於新一礦東側,哈蘿公路北面。坑內埋著東北淪陷時期死難的無數礦工的遺骨。東北淪陷時期的鶴崗礦山,工人生活條件極端惡劣,生產事故經常發生,加之疾病流行,礦工大批死亡,拋屍到東山坡上無人掩埋,任憑狼吃狗啃。 1946年清明節,東山礦礦長王學功在組織工人掩埋死難礦工屍骨時說“這漫山遍野的屍骨,是日本帝國主義殘害中國人民的鐵證。死在礦山的階級兄弟何止萬人哪!”從此,便有了“東山萬人坑”之說。1968年搞階級教育,挖開了東山萬人坑的一角。1970年在挖掘的地點建保護性房屋和展室,闢為鶴崗礦務局階級教育展覽館。 1981年1月29日,省政府確定將東山萬人坑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2年11月省文管會副主任蘇力來鶴崗市檢查東山萬人坑的管理、保護情況,決定東山萬人坑暫由礦務局管理;對礦務局階級教育展覽館所有展品、展室、土地、圍牆等,任何單位不得佔用,保持現狀。
邵家店古城位於鶴崗市通往烏拉嗄林區公路94公里處,嘉陰河與梧桐河分水嶺之陽。城池就山勢築就,平面呈橢圓形,城牆為夯土板築,周長1 760米,南北長410米,東西寬為 286米,城牆斷面厚度基闊6~8米,頂闊2~2.5米,城高3~4米。城牆有雉牒(俗稱馬面)22個,雉牒間距遠為50米,近為10米。城南面有豁口20米,城東南面有豁口26米。城內東北部有多處直徑為4、6、 8米不等的圓坑及輪制泥質黃褐陶、灰陶罐缽和碗殘片。陶罐為短頸、鼓腹,有大卷口和小卷口,肩腹部有斜線、三角等幾何印紋飾,也有篦點、連點、梳齒紋飾。
老白山抗聯營六軍軍部遺址。位於大豐河上游,白山林場境內151林班的一個向陽坡上。遺址原系1933年春建造的一座木刻楞營房。1938年在日寇的一次大規模圍剿中被焚毀。遺址東西長17米,南北寬12米,營房殘牆和室內石砌爐灶至今仍清晰可見。
“大泡子”遺址。位於湯旺河左岸的2級台地上、橫山森林經營所小學北部100米處的耕地中。該遺址南北長300米,東西長10米。1982年5月,伊春市文物普查隊從地面採集到輪制泥質黑、灰2色的斂口、短戲耍、鼓腹、斜肩平底罐陶片多種,採集六耳鑒鍋殘件10幾塊。經考證,該遺址為金代居住址。
橫山遺址。位於湯旺河左岸的1至2級台地上(今橫山森林經營所境內),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因靠湯旺河岸邊有一座龜形山丘遮擋著遺址的平谷地,故舊稱“王八脖子崗”,后改名“橫山”。該遺址東西長約14000米,南北長約800米,為金代較大的居住址。據考查,金宣宗貞祜五年,曾有金人屯軍,設立過都統所。
北山“大砬子”遺址。位於區(局)址北部一座孤山陽坡上,因東臨湯旺河有突兀矗立的高30米左右的石壁懸崖,而被稱為“大砬子”遺址。該遺址南北200米,東西150米,呈扇面形,地勢開闊,依山傍水,系漁獵皆便的古代理想居住址。遺址文化層約0.4米至1.7米不等,陶片十分豐富。1982年5月和1984年6月,經伊春市文物普查隊調查、複查,發現新石器晚期和青銅器時期文化遺存2類。其中,新石器晚期遺存,應早於扶余文化,晚於燕歌嶺文化。青銅器時期遺存類似海青文化。
鶴崗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小興安嶺東南麓,為省轄市,是全國煤炭生產的重要基地之一。鶴崗市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已探明儲量為30億噸,按年產 2 000萬噸的生產規模和60%的回採率計算,仍可開採90年以上。鶴崗市是一個以煤炭工業為主體的新興工業城市。隨著鶴崗煤礦的發展,全市地方工業、農業和其他各項事業也逐漸興旺、發展起來。地方工業初具規模,由1949年的簡單的機械維修、原木加工、白酒釀造等 5個小廠,發展為機械、冶金、電子、化學、塑料、建材、食品、造紙、紡織、印刷等29個工業門類。全市有一級大豆油、長河牌 DT—75型皮帶運輸機、圓環鏈子、電機車大牙輪等部優產品 4種,陳釀紅糧、龍江液白酒、電動滾筒、礦車、小四輪拖拉機、電焊鉗、數字高斯計等省優產品25種。有腐植酸、豆粕、大豆、大豆蛋白粉、童鞋、工藝鞋和洗精煤等24種出口商品,銷往朝鮮、蘇聯、日本、美國、澳大利亞、西德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湯原縣以農業生產為主。由於得天獨厚的土地資源及水利資源條件,農業發展較快。向來盛產大豆、玉米、小麥,解放后水稻生產發展迅速,稻米產量與質量均在省內外享有盛譽。湯原縣人民得益於農田水利建設甚大。歷史上林木蓄積甚富,除草原與耕地外,境內山地、丘陵、漫崗依次北入深山大嶺,幾乎皆為優良喬木所覆蓋。日本侵略者在侵華時期曾進行過掠奪式採伐;加以長期土地開發,人煙漸稠,林木漸少。新中國加強森林經營,合理採伐,積極撫育及更新營造新林地,遂使林木資源得以休養生息。1984年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所得,域內森林面積為134 174公頃(核2 012 610畝),森林覆蓋率為 20.9%,活立木蓄積總量為3 431 660立方米。縣內有 42萬畝荒地草原,牧草種類多且草質優良,對發展畜牧業極為有利。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畜牧業已由以往從屬單一農業或家庭副業地位開始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發展。縣內江河泡沼水域廣闊,淡水魚產種類亦多。江河水產捕撈、漁業養殖日益發展。
美溪區(林業局)是國家木材生產基地之一。美溪區和美溪林業局實行政企合一管理體制,行政區歸伊春市管轄,林業局為黑龍江省所屬森工企業。解放前,美溪林區人煙稀少,1947年合江省林務局南岔分局在美溪設82公里作業所,1949年冬,定為美溪林務所,美溪林區的國有林開始首次採伐,從而拉開了美溪林區大規模開發建設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