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蜜拉

桑科木菠蘿屬植物

尖蜜拉(champedak),又名小木菠蘿,是桑科木菠蘿屬植物,原產於馬來西亞,乃稀有熱帶水果,果肉獨特可口,香味濃郁,外型和菠蘿蜜木菠蘿)相似。果實呈不規則的橢圓形,果皮有軟刺,一般每隻至少重達十幾斤,更重的甚至可達幾十斤。尖蜜拉實生苗4~6年開花結果。

物種簡介


尖蜜拉
尖蜜拉
學名Artocarpuschampeden(Lour.)Spreng.(A.integre(Thunb.)Merr.),中國海南和福建、廣西、雲南有少量栽培。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目於1979年先後3次從馬來西亞和墨西哥引種尖蜜拉,栽培在果樹品種目內,長成大樹7株,生長結果良好。葉片和果實均酷似木菠蘿,其主要區別為小木菠蘿幼枝和嫩葉密被黃褐色剛毛,葉片較粗糙;果較木菠蘿小,重4-6kg;成年樹較木菠蘿矮小。植株耐寒性較木菠蘿差,溫度低於5℃則易遭寒害。可用種子或本砧嫁接繁殖,果實香味較木菠蘿濃,有點像榴槤。果肉風味較木菠蘿佳,種子也可煮熟后食用。是木菠蘿的優良砧木。
尖蜜拉
尖蜜拉
果實呈不規則的橢圓形,果皮有軟刺,一般每隻重十多斤,大的重數十斤。果瓤中包著幾百個淡黃色的肉包,其味甜如蜜,果核心還可炒吃或煮吃,味似板栗。尖蜜拉含有豐富的糖分、維生素、礦物質,每百克果肉能產98大卡路熱量。除鮮食外還可釀尖蜜拉、制尖蜜拉干、蜜餞等。尖蜜拉樹形美觀,經冬不凋,是一種優美的風景樹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有乳汁。葉厚革質,長7-15厘米,全緣,大而硬,綠色有光澤。葉柄長1-2.5厘米。花極多數,單性,雌雄異株,分別生在不同的花序上。雄花序頂生或腋生,生在小枝的末端,棒狀,長5-8厘米,直徑2.5厘米,花被片2,雄蕊1。密密地生著許多很小的花朵(花僅1毫米左右)。雌花序生在樹榦上或粗枝上,橢圓形,花被管狀。也密生著很多雌花。尖蜜拉的花生長在樹榦或粗枝上,這叫“莖花植物”。莖花植物是熱帶雨林的主要特徵之一,只有在多雨的熱帶地區才有莖花植物生長。尖蜜拉的果實是聚花果,也叫多花果。這種果是由很多花結成的果聚集在一起而成的。因此,它的果實也很大(成熟時長25-60厘米,一般5、6公斤,重者可達20公斤)。外形有六角形瘤狀突起。2-3月開花,9-10月成熟。
尖蜜拉為常綠喬術,整株有乳狀汁液。株高6~9m,枝下高0.6~1.2m,冠幅為3.4~5.4m×3.2~6.0m,枝型緊湊,枝葉茂密,樹冠圓錐形。樹形、果形和果實結構均似菠蘿蜜,但葉色淡綠,新梢、葉和花梗都被有細的長4ram左右的褐色硬毛。葉互生,革質,全緣,葉背和葉脈通常有毛。
花序通常單生,少數聚生,著生於主幹枝或莖幹上,一般每個花序上有1個聚合果,少數花序可結2~3個果。花序梗基部無肉質環。
聚台果圓柱形,果皮表面有近四角形的瘤狀突起,突起底部綠色或亮黃綠色,尖端紅褐色或暗紅色。果心易剝離,取食時將果皮縱向切開至果心,然後拿住果柄拉出果心,有的果肉像一串果子一樣附著在果心上;有的果心脫離出來,果肉及種子冒在鬆開的花被內,食用方便。花被白色或淡,果肉或橙。成熟的果實味甜至濃香甜,有如榴槤,果肉香甜而易消化。種子與菠蘿蜜的種子相近,圓形、腎形或柱形,可煮食或烤食。
尖蜜拉在1~2月有少量新梢抽生生長,3月抽生大量新梢,伸長生長形成大量新葉,伸長生長可一直延續到7月。5月在主枝和樹榦上抽生的新芽形成花序,開花結果。結果時間較集中,約20d。8~9月果實成熟,持續約25d。1年抽生新梢1次。

生長習性


尖蜜拉喜高溫潮濕的環境,其耐寒力和耐旱性比木菠蘿樹弱。在年均溫24℃以上,年降雨量1800mm以上的地區生長發育正常,年年結果;若溫度低於5℃時,嫩梢乾枯,老葉變黃,落葉。在水分充足、肥沃疏鬆的土壤中生長快,結果較早。尖蜜拉樹冠大,枝幹質脆,易遭風折,但風后植株恢復生長快。植地要有足夠的空間和光照,才利於生長發育。

分佈範圍


1、國內:在海南和福建、廣西、雲南有少量種植。
2、國外:原產馬來西亞和墨西哥。

鑒定保存


質量要求:外殼完整新鮮,不破皮,單果大,肉厚香味濃。鑒定質量方法:習慣有擦皮聽聲。擦皮時果殼瘤狀突起物硬脆易斷,無乳汁,聲音混濁,為已熟果。
保存方法:蘿筐包裝,內襯蕉葉竹葉、碎紙。存放陰涼通風處,在溫度11~13攝氏度、濕度85~95%條件下,可保存月余。

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

尖蜜拉
尖蜜拉
綠色未成熟的果實可作蔬菜食用。成熟時,皮黃綠或黃褐色,外皮有六角B形瘤突起,堅硬有軟刺;可鮮食其果肉。果肉金黃,肉質或漿質,味甜酸而不濃,香氣飄溢、鮮食爽滑、香甜如蜜,故名尖蜜拉。素有“水果皇后”之美譽。果實長橢圓形,單果重10~30千克,大的達50千克;含種子100~500粒,長卵形,可食率43%,可食部分每100克含碳水化合物24.9克,以及鈣、磷、鐵等。炒熟食用,味美如栗,有止渴、通乳、補中益氣功效。分多漿果(即濕苞)和干漿果(干苞)兩大類。多漿果皮堅硬,肉瓤肥厚,多汁、味甜,香氣特殊而濃;干漿果汁少、柔軟甜滑,鮮食味甘美,香氣中等。供鮮食,也可制罐頭、曬乾和鹽漬。食用前先剝去外層硬殼,顯現種子周圍果肉,呈淡黃色時,再用鹽水浸漬后食用。木材堅硬,制傢具,也可作黃色染料;樹液和葉藥用,消腫解毒。

營養品質

尖蜜拉
尖蜜拉
尖蜜拉極甜,香味濃郁,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但整果可食事不高。據熱帶植物園植化分析室1996~1997年8月的測定,其可食事為18,水分佔可食部分的76.2。果肉可溶性固形物為25,總糖含量為38.6(蔗糖12.4,葡萄糖13.5,果糖12.8),酸度是0.15,每100g果內含維生索C3.43g,纖維素0.684g,果肉澱粉含量1.26%,粗脂肪2.03,礦物質占干物質總量的19.5。

營養價值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尖蜜拉中含有豐富的糖類、蛋白質、B族維生素(B1、B2、B6)、維生素C、礦物質、脂肪油等。其主要治療的物質是從尖蜜拉汁液和果皮中能夠提取一種叫做尖蜜拉蛋白質的物質。
尖蜜拉中的糖類、蛋白質、脂肪油、礦物質和維生素對維持機體的正常生理機能有一定作用。
尖蜜拉蛋白質是一種水解毒,經臨床應用證實,此蛋白質具有抗水腫、消炎等作用。服用尖蜜拉后能加強體內纖維蛋白的水解作用,可將阻塞於組織與血管內的纖維蛋白及血凝塊溶解,從而改善局部血液、體液循環,使炎症水腫吸收、消退,對腦血栓及其它血栓所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尖蜜拉中提取的菠蘿蛋白質與抗菌素及其他藥物並用,能促進藥物對病變組織的滲透和擴散,適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炎症、水腫等症,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急性肺炎、咽喉炎、視網膜炎乳腺炎、產後乳房充血、產後血栓性靜脈炎、關節炎、關節周圍炎、蜂窩組織炎小腿潰瘍等疾病均有療效。此外,用尖蜜拉樹汁直接外塗局部,可治療淋巴管炎痔瘡等疾病。
小木菠蘿
小木菠蘿
食用尖蜜拉時應注意避免過敏反應的發生。方法是在吃尖蜜拉以前,先將其果肉放在淡鹽水中浸泡數分鐘,這種方法除可避免過敏反應的發生外,還能使果肉的味道更加醇美。因為有些人吃了不經鹽水浸泡的尖蜜拉后可引起過敏反應,表現為皮膚潮紅、瘙癢風團、腹部疼痛、嘔吐、腹瀉、脫水等一系列癥狀,嚴重者可發生過敏性休克,表現為末梢循環衰竭,如唇甲青紫、面色蒼白、出冷汗、血壓下降,病情危重者,可致死亡。發生過敏原因,可能與其中所含蛋白水解質有關。
果肉厚,呈金黃色,質細嫩而脆,勝似鮮美的荔枝,味甜而香,品質上等;每年7—8月大批尖蜜拉上市。尖蜜拉吃法:一是做水果吃,二是用果肉放進雞蛋麵粉中攪拌後用油煎吃,則為上等佳品,三是將果仁煮熟吃,味似菱角,尖蜜拉乾果的主要成分為尖蜜拉和植物油。在將新果製成干品過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工原料,並以特殊方法完全保留果實的原有成分,酥脆爽口,具有尖蜜拉特有的天然香味,實在是不可不嘗哦!

栽培技術


尖蜜拉果實卵狀橢圓形、紡錘形乃至長圓筒形,果實大者可達數十公斤。未熟果呈蒼綠色,漸次現黃綠色,成熟果則呈黃色或黃褐色,外表呈六角形龜甲狀突起,果肉柔軟,有特殊氣味,果仁肉質白色,可食用。尖蜜拉是熱帶果樹,適於熱帶及溫暖的南亞熱帶生長。溫度是決定尖蜜拉能否作經濟栽培、產量和品質的最重要生態因素。根據尖蜜拉在我國分佈和栽培情況,在年平均氣溫≥22℃、最冷月平均氣溫≥13℃、絕對最低溫>0℃地區能正常開花結果。尖蜜拉要求濕潤環境,要求充足的水分,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生長較好。它根系深生,也相當耐旱,應注意防旱保濕。尖蜜拉要求陽光充足,但又相當耐陰,幼苗更忌強烈陽光,故可與荔枝、龍眼黃皮香蕉和大蕉間種,適當合理密植並多留營養枝梢。要使尖蜜拉結靚果,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合理施肥

小木菠蘿
小木菠蘿
尖蜜拉幼樹施肥以促進枝梢生長、迅速形成樹冠為目的,除冬施有機質肥作基肥外,每次抽新梢前施速效肥促梢、壯稍。結果樹在采果后重施有機質肥配施少量速效肥,以恢復樹勢,提高葉片功能,促進花芽分化。在初春發芽、抽花序前施速效肥,促進新梢生長,花序發育。在果實迅速增大時再施壯果肥,促進果實發育。

水分充足

尖蜜拉要求充足的水分,特別是花期及果實發育期,若久旱,小果脫落或發育停滯,果小畸形,包小肉薄,品質差。因此,花期及果期若過於乾旱,應設法灌溉。但雨季易澇,也應搞好排水,防止積水爛根。

適當修剪

尖蜜拉讓其自然生長也易形成自然圓頭形樹冠。修剪主要剪除枯枝、纖弱枝和過密枝,采果后剪除殘留於樹榦、大枝上的結果枝、雄花枝。以冬季修剪為主,采果后及春季也適當修剪。疏果是特殊的修剪,若結果過多,要在坐果后適當疏果,以協調枝梢生長,促進果實增大,提高品質,達到豐產穩產。
尖蜜拉
尖蜜拉

刻傷促花

尖蜜拉植后多年不結果,或營養生長過旺不利於開花結果,可在樹榦、主枝上每隔30厘米左右用刀作鱗狀砍傷皮層,使養分更多積累於地上部枝幹上,促進抽髮結果枝開花結果。一般於采果後進行,以砍傷皮層不傷木質部為度,流出的乳汁不必擦去。

適時採收

尖蜜拉果實發育期約4個月,果實成熟期在6--8月,因地區氣候不同而有先後,氣溫高,花期早,果實發育較快,成熟較早;氣溫較低,花期較遲,果實發育較慢,成熟較遲。尖蜜拉由於同一植株花期較長,成熟有先後,故要分期採收,以保證品質,增加產量,也利於樹勢恢復。當果皮六角形瘤狀突起圓突、外形豐滿、手觸之果皮稍軟、能嗅到芳香味時,即可採收。採下后熟2--3天即可食用。有的果農為早上市,未成熟就採收,嚴重影響果實質量。還可以用下列方法鑒別果實成熟度:
(1)離果柄最近的1片葉變黃脫離,為果實成熟的象徵;若只黃未落,則只有八九成成熟。
(2)用木、竹棍敲打果實,聲啞而沉者為成熟,聲響而實者為未熟。
(3)用手擦果皮瘤狀突起的頂端,若質脆易斷且無乳汁流出,即接近成熟;若折斷且流出乳汗,則尚未熟。
(4)用竹尖刺果,乳汁清,果將熟;乳汁濃濁,果未熟。

防治方法


尖蜜拉,病蟲害主要有天牛、刺蛾、蚜蟲金龜子、吹綿介殼蟲葉斑病煤煙病、花果軟腐病等,要及時噴葯防治。
尖蜜拉
尖蜜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