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市中心醫院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徠邵陽市中心醫院始建於1946年,其前身為湖南省立邵陽醫院,邵陽地區人民醫院等,1992年更名為邵陽市中心醫院。

經過半個世紀的建設和發展,醫院已成為湘西南最大的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地市級綜合醫院。1993年被衛生部首批列入全國500所大型醫院,1997年晉陞為國家三級甲等醫院。

1999年被評審通過為湖南省普通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合格基地,現為中南大學臨床教學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醫院。

歷史沿革


邵陽市中心醫院
邵陽市中心醫院
邵陽市中心醫院始建於1946年,其前身為湖南省立邵陽醫院,邵陽地區人民醫院等,1992年更名為邵陽市中心醫院。經過半個世紀的建設和發展,醫院已成為湘西南最大的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地市級綜合醫院。1993年被衛生部首批列入全國500所大型醫院,1997年晉陞為國家三級甲等醫院。1999年被評審通過為湖南省普通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合格基地,現為中南大學臨床教學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醫院。

發展歷程

邵陽市中心醫院從民國35年(1946年)建院至今,已有50年歷史。其前身為湖南省立邵陽醫院,建於民國35年(1946年)7月。1951年10月5日,省立邵陽醫院奉命改名為邵陽專區第一人民醫院,邵陽專區公醫院改名為邵陽專區第二人民醫院。1954年7月1日邵陽專區第一、第二人民醫院合併,成立邵陽專區人民醫院。“文化大革命”中,醫院名稱多次變更。1968年10月改名為邵陽地區人民衛生院,1971年7月2日又改名為邵陽地區人民醫院。1986年元月,地市機構合併,4月21日醫院改名為邵陽醫院,1992年11月16日醫院更名為邵陽市中心醫院。
湖南省立邵陽醫院
民國34年(1945年)日寇投降后,聯合國以戰後各國損失慘重,民生疾苦,乃組織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辦理戰後救濟事宜。本省政府,慨桑梓大劫之餘,病疫流行,決計利用救濟總署之物資興建省立長沙、衡陽、邵陽醫院等7所。
民國35年(1946年)6月,經湖南省政府批准,湖南省立邵陽醫院籌委會在長沙成立。省衛生處委任伍毓嵛為省立邵陽醫院籌委會主任,辦公地點設在長沙文昌閣63號。7月伍毓嵛由長抵邵,得到第六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和邵陽縣政府、社會公團的大力支持,縣府撥城西下咼家園(今邵陽市建設村)民生染布廠(屬公產,有廠房兩棟)作臨時院址。所撥之廠房年久失修,傾圮破爛,棘草叢生,又為省救濟分署邵陽儲運站所佔用。經反覆向省救濟分署、邵陽辦事處交涉,才於民國35年(1946年)8月底將前棟房子騰空,進行一般性的維修,擇期開診。
籌委會抵邵后,在勘擇院址的同時,廣攬技術人才。省衛生處先後相繼委任內科主任吳衡、外科主任潘樹聲、助理住院醫師陳幼蒓、鍾鐵成,助產主任陳鎮藩(本科畢業),藥劑員伍鐘意,護士長吳鳳鳴等來邵。醫院開診時,有職工32人,其中技術人員22人。8月,省財政廳撥給醫院經常費124750元,10月16日(公曆11月9日)醫院懸牌開診。首任院長伍毓嵛。次年元月,住院部收治病人,有未分科的混合床位20張。醫院自開診以來,門診人數日見增長,當年門診人數為4682人次。民國35年10月至次年10月收住院病人802人,出診接生84人,住院接生嬰兒31人,除譚夏氏、楊桂開因重病醫治無效死亡外,余均痊癒出院。民國36年(1947年)省衛生處先後撥來牛痘苗、霍亂疫苗各一批,為城區居民免費注射,並分函省屬各機關學校,逐日分別注射。元月份第一次注射128人,第二次注射56人,7月份239人,8月份306人,共計注射729人次。
民國36年(1947年)5月,城內“永和金號”慘案發生,醫院成功地搶救苯巴比妥中毒店員9人,並協助縣長徐君虎澄清案情。是年,冬季麻疹大流行,醫院用盤尼西林治療麻疹肺炎(因當時抗菌素藥物很少,本院是邵陽行政區惟一一家有進口抗菌素藥物的醫院),救治了很多危重病人。上述兩件事使建院不久的醫院名聲大振。醫院開業后的藥品由省善後救濟分署、衛生處分撥,其缺少部分則由本院自購,以應急用。領用部分全部免費配給貧苦病民,只收掛號費,床位費,治療費。自購部分則按成本收費。赤貧病人全部免費。10月開診,門診955人次,免費758人次;11月份1757人次,免費1525人次;12月份1916人次,免費1699人次。開診3個月,平均每月門診1543人次,免費1327人次,免費率為86%。醫療器械主要有:30mAx光機l台,顯微鏡2台(開診時借用陳幼蒓醫師的,後由省衛生處配給),高壓消毒器l台,一些常用的下腹部、骨科、產科手術器械,耳鼻喉科、眼科手術包各1個,發電機1台,美製吉普車(改救護車用)等。開展的手術有:急腹症,開腹探查,赫尼亞術,膀胱取石術,骨折鋼釘牽引術,石膏固定術,離斷術,血管結紮術,異物摘除術,睾丸摘除術,三叉神經切斷術,植皮術,卵巢囊腫摘除術,胎兒取出術和難產手術。
民國35年(1946年)10月,省善後救濟分署先後撥給省立邵陽醫院3000噸救濟物資,如麵粉、食品罐頭、豆粉、奶粉、食鹽、毛毯等,作建院資金,醫院將物資換為國幣存入銀行。次年2月1日成立建築委員會,由本區行政督察專員孫佐齊任主任委員,邵陽縣長徐君虎為副主任委員,邵陽縣參議長謝烴燾,顧問趙植如,書記長歐陽××,幹事長賀柏青,醫院院長伍毓嵛、專署第二科科長王雪菲、省善後救濟分署邵陽辦事處主任曾鼎英等6人為委員;省財政廳廳長李銳為監修委員。並設立省立邵陽醫院建築委員會辦公處,由專署第二科科長王雪菲兼總幹事,科員李丁山兼總務幹事,科員朱受章兼出納幹事,縣府建設科科長彭昌達兼工程師,省立邵陽醫院醫師陳幼蒓兼副工程師,縣政府匡元耿,省立邵陽醫院唐甫之為監工。3月,遵省政府令,按省府核定之地價表分類給價徵購大祥坪左側曹家壠黃石井(又名劉家井)民田30.912畝,作永久性建院基地,基地費1300萬元。又以19300萬元(國幣)招標建造磚木結構兩層樓房一棟,及護士學校、隔離病房各一棟。由於物價飛漲,樓房工程還沒有完成三分之一,原招標費用已用完,加之承建工人又僨事打官司,工程只得停工。民國36年(1947年)對建築委員會進行調整。建委會多次派員到省財政廳要求增撥經費,另發動士紳捐款捐物。6月再度施工。經過近6個月的施工,民國37年(1948年)11月,醫院第一棟病房竣工。本棟樓房上下兩層,大小房間54間,1846.62平方米。基建費用共計4563083.15萬元(國幣)。因費用拮据,原擬建的護士學校及隔離病室亦不能同時興建。醫院第一棟病房落成后,省主席程潛、省衛生處處長龍毓瑩題詞祝賀。湖南省第六行政區督察專員魏鎮為本棟病房落成題寫了碑記。民國38年(1949年)2月,醫院從舊址崗家園搬到新址,2月3日正式開診。樓上為病房,設病床50張,分內科(含兒科)、外科(含五官科、婦產科)和x光室;樓下為門診部、檢驗室、辦公室和部分職工住房。
民國36年、37年(1947、1948年)省衛生處又先後委任曾昭智、陳幼蒓(1949年9月任)為主治醫師,朱美珩、何兆珍為住院醫師,周培安為醫師,陳劍雄為實習醫師。李良鈞為護士長,馬錦駒為助產士,晏余笙、王玉翠、陳筱樓等3人為護士。聶孟書為x光技術員,張子儀、伍奠安、劉道風、羅明亮、易行蒸、賀寶珍、王瓊、梅克敬、陳曉湘、彭海秋等10人為助理員。劉鐵山為社會服務衛生組組長,黃人傑為藥劑主任,胡任誦為檢驗員。石擎為總務主任,楊石林、劉助人、孔仁、張立群、劉次梅等5人為事務員。
1949年10月10日邵陽解放,10月1日邵陽軍事管制委員會派軍代表黎菲、張嵐接管醫院,並成立了財產清點委員會。院長伍毓嵛留任。12月12日,邵陽軍事管制委員會令張嵐為醫院監委,主管黨的工作。夏如馥為副院長。1949年底醫院有病床50張。病房分特種病房和普通病房,特種病房6間,每間設病床2張;普通病房6向,每間設病床8張。按等收費。職工64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34人,計院長1人,副院長1人,內科主任1人,外科主任1人,主治醫師2人,住院醫師2人,助理住院醫師1人,實習醫師1人,助產主任1人,助產士1人,護士長1人,護士6人,檢驗員1人,x光技術員1人,助理員10人,社會服務衛生組長1人,藥劑主任1人,藥劑員1人。病房設內科(含兒科)、外科(含婦產、五官、皮膚花柳)。門診設內科、外科(皮膚花柳)、兒科、婦產科、五官科、檢驗室、換藥室、藥房等。1949年下半年門診人數為16059人次,平均每月2176人次;住院人數661人,平均每月110人。治癒率為70%;死亡18人,死亡率為3%。全年業務總收入為1622.9544萬元(另有大米26240斤未計),支出1375.023萬元(大米26240斤未計)。
解放后,病人增多,病房已不敷使用。1960年元月,邵陽區專員公署撥坐落在醫院前面的民眾福利社樓房一棟給醫院,經修繕,用作門診部。是年,年門診量已達41600人次,比1949年增加了35.81%。同年8月,邵陽專署調副院長夏如馥任邵陽專區公醫院院長。10月,奉省衛生處令舉辦中級衛生技術人員訓練班,招助產士50名(其中衡陽地區20名),學制三年。
醫院建院後到解放初期,普愛醫院(即後來的邵陽市立醫院)常聘請本院外科醫師協助手術。聖母醫院(即後來的職工醫院)因外科醫師張××調離,聘請本院外科醫師到該院主持手術,每周l-2次。
1951年,奉令接收志願軍傷病員。從是年2月到1952年6月,共接收傷病員219人,超過原計劃43.1%,圓滿地完成了救治傷病員的任務。7月1日恢復收治地方病人。10月,邵陽區專員公署發出通知,將省立邵陽醫院改名為邵陽專區第一人民醫院,行政事務屬地方管轄,業務仍歸省衛生處管理。同年11月省衛生處核定本院為甲種編製單位,病床由80張擴至100張,工作人員為96人,並增撥擴床經費30萬元。
邵陽專區公醫院
日寇投降后,廖耀湘(新邵縣人,國民黨新編第六軍軍長,解放后,任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見家鄉倍受兵燹之害,又遭旱災,疫病流行,人民流離失所,擬在家鄉建一所醫院,救助苦難同胞。即寄語同鄉蔣廷黻(邵東廉橋人,著名歷史學家,時任駐聯合國常任代表,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署長兼聯合國救濟總部中國代表,蔣即復以救濟物資援建醫院。民國35年(1946年)7月19日,邵陽縣公團單位與地紳人士,在邵陽第六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會議室商討籌建邵陽縣公醫院事宜。會上訂立了簡章,並成立了董事會,公推專員孫佐齊、縣長徐君虎、參議長謝煜煮,地紳陳光中等19人為常務董事。陳光中為董事長,劉培為醫院籌建委員會主任。日後遂向湖南省善後救濟分署領取物資806噸,其中大米445.12噸,麵粉200噸,湯粉14.38噸,美豆62.45噸,牛奶罐頭35噸,豆粉43.26噸,變賣款27060.86萬元(國幣)。同年12月以17008萬元購陳光中私寓(儒林街億園)為院址,佔地面積1466.4平方米,有房屋6棟,大小房間52間,面積1000平方米左右。以後又新建病房3棟和手術室、太平間各1棟。民國36年(1947年)4月1日開診,7月1日開放病床收治病人,有病房40間,設床位50張,病房按一、二、三等標準收費。全院職工27人,其中醫師4人,首任院長劉培。院務決策權在董事會。
醫院的醫療器械有:x光機1台,顯微鏡2台,五官鏡1套,牙科器械全套,產科器械1套,骨科器械1套,小型高壓消毒器3台。開展的手術有:赫尼亞整復術,擴創引流術,包皮環切術,眼瞼板切除術,關節整復術,四肢切除術,造瞳術,膀胱石摘除術,胬內轉位移植術,腫瘤摘除術,痔核割除術,卵巢腫瘤摘除術,腸造瘺術,植皮術,刮宮,闌尾切除術,腸吻合術,穿顱術,陰莖切除術。
1949年10月10日邵陽解放,11月邵陽軍事管制委員會派代錶王湘接管醫院,並成立了財產清點委員會。1950年2月,邵陽區專員公署通知,將邵陽縣公醫院更名為邵陽專區公醫院,編製床位50張,工作人員定編55人。任命李德剛為院長,楊秉重為副院長,原任院長劉培免職。隸屬邵陽專署衛生科。不久李調省立衡陽醫院任內科主任,院長一職由楊秉重兼代6月1日奉省府指示,同意張嵐兼醫院院長。8月4日奉專署令,夏如馥任院長,原任院長張嵐仍兼監委。9月12日楊秉重副院長調長沙工作。1951年4月,專署任命肖文傑為指導員。1951年10月,醫院奉命改名為邵陽專區第二人民醫院。1952年10月核定為乙等編製單位,床位80張,工作人員60人。1952年12月26日,專署任命李秀業任醫院監委。12月30日,邵陽專署批准,湖南省防癆協會邵陽區防癆分會併入邵陽專區第二人民醫院,其人員和藥品器械撥給醫院,房產撥給邵陽婦幼保健所,工作人員有張子儀、段思木、姜旭春等3人。
邵陽縣衛生院
民國27年(1938年)7月,邵陽縣衛生院成立,地點設在邵陽縣城天符廟(現邵陽市資江小學下操坪處),佔地面積8867.1平方米。它是邵陽首家官辦醫院,既是醫療單位,又是衛生行政管理單位。建院時職工10餘人,其中醫師3人。設備十分簡陋,未設病床。民國29年(1940年),全國抗日戰爭正值高潮,衛生院奉命擴大,更名為湖南第六區中心衛生院,新化、武岡新寧城步等縣衛生院行政業務概由該院管轄,工作人員增至30餘人,設病床40張、並設鄉村衛生所10個。民國33年(1944年),日機轟炸邵陽,醫院隨縣政府搬至隆回高坪,次年返回邵陽。在此期間,醫院既遭兵燹又遇盜賊,設備葯械損失慘重,所剩無幾。縣府財源枯竭,無法補充,醫院只得將工作人員裁減至10餘人,所屬衛生所全部撤銷。民國36年(1947年)經省善後救濟分署補充設備器械后,業務重又恢復,設巡迴隊4個,專門負責鄉村衛生業務。職工32人,其中醫師8人,病床20張,每日門診約80人次,平均住院人數9人。民國37年(1948年)春,所領藥品全部用完,醫院運轉艱難。1950年2月17日奉邵陽專署令併入邵陽專區公醫院,所屬巡迴工作隊全部撤銷。資江小學成立后,縣衛生院的房產劃歸學校。
邵陽市中心醫院
1951年10月,湖南省立邵陽醫院改名為邵陽專區第一人民醫院,邵陽專區公醫院改名為第二人民醫院。1954年6月9日,邵陽專署批准邵陽專區第一、二人民醫院合併,成立邵陽專區人民醫院。夏如馥任院長,劉汝愚為第一副院長兼醫務部主任,潘樹聲為第二副院長兼外科主任,王忠度為第三副院長兼內科主任。王月琴為人事股副股長,吳品清為總務股長,劉次梅為財務股長,黃魁梧為秘書。醫院設住院部、門診部。住院部設有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五官科、護理室、檢驗室、放射理療室、藥局等。有病床180張。職工185人,其中衛技人員109人,管理人員29人,工勤人員47人。醫療設備有x線診斷機2台,顯微鏡6台,高壓消毒器6台和一些常用的手術器械。1954年9月,經邵陽專署批准,公費醫療委員會新建的門診部、病房房產和人員、藥品器械,全部劃歸醫院。是年10月,醫院成立黨支部,蒙長棟為首任支部書記。1956年10月,省衛生廳授予醫院甲等先進衛生單位稱號。1963年12月醫院又一次被評為全省、全國先進醫院。
1966年6月開展“文化大革命”,醫院黨委、行政受到衝擊,有相當長一段時間處於半癱瘓狀態。1968年元月,成立了邵陽專區人民醫院革命委員會籌備小組,取代了醫院黨委和行政組織的職權。9月28日,成立邵陽專區人民醫院革命委員會。從1968年9月起,邵陽地區革委會先後5次組織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醫院,歷時4年之久,領導“斗、批、改”運動。l0月28日,邵陽專區人民醫院與邵陽專區衛生防疫站合併,更名為邵陽地區人民衛生院。1970年12月防疫站分出。1971年7月2日又改名為邵陽地區人民醫院。
1986年元月,地市機構合併,4月21日,醫院改名為邵陽醫院。12月醫院被省衛生廳評為“湖南省文明醫院”。1988年12月,醫院又一次被評為“省文明醫院”。1992年11月16日,醫院正式定名為邵陽市中心醫院。

醫院規模


邵陽市中心醫院
邵陽市中心醫院
醫院的規模日益擴大,科系齊全,技術力量雄厚。醫院佔地面積10.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萬多平方米。現開設病床2000餘張,在職職工1400多人,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000多人,其中正高級職稱42人,副高級職稱152人,中級職稱460人。
為滿足患者的需求,加快醫院專科的發展,醫院成立了邵陽市微創外科中心,邵陽市糖尿病防治中心,邵陽市“120”醫療急救中心,激光整形美容中心,腫瘤治療中心,準分子激光治療中心,體檢保健中心,心血管病防治中心,介入治療中心及骨科研究室、肝病研究室,遠程會診室等。年門診量達60餘萬人次,年住院病人2.48萬人次。
近年來,醫院引進了大批現代化的醫療設備,有德國西門子1.5T磁共振,64排螺旋CT,美國瓦里安腫瘤直線加速器,日本模擬定位儀,德國腹腔鏡、膽道鏡,美國瓦里安公司產醫用腫瘤放射治療直線加速器,美國C型臂數字減影x光機,美國彩色B儀,德國腹腔鏡、膽道鏡、美國多功能麻醉機、呼吸機,20人高壓氧艙,日本超聲乳化機,荷蘭飛利浦DR新型數字化X光影像系統,日本尼德克準分子近視眼治療儀,美國產全自動急診生化儀、血球儀,德國產病理冷凍切片機及其它進口、國內先進的碎石機,人工腎,電子內窺鏡系列及ICU,CCU監護儀等,高新醫療設備的投入為確保醫院的診斷、治療技術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總投資2.6億元,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共27層的市中心醫院第三住院樓即將投入使用,將對改善邵陽市的醫療衛生條件,提高醫院醫療衛生水平,促進邵陽市衛生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醫療特色


醫院始終堅持“院有重點,科有特色,人有專長”的學科發展方向,注重內涵建設,積極開展和引進新技術、新項目。其中有心胸外科開展的複雜的心內直視術,即法樂氏四聯症根治術和心臟瓣膜置換術等;泌尿外科開展的腎移植術和經尿道前列腺汽化術,鈥激光碎石術普外科開展的腹腔鏡、膽道鏡系列手術;骨科開展的吻合血管的複合組織移植術,人工關節置換術,高位頸椎椎間盤突出、頸椎病手術治療;神經外科開展的巨大鞍結腦膜瘤切除術,經口—鼻—蝶入路垂體瘤摘除術;眼科開展的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口腔科開展的牙種植和改良朗根貝克法修補齶裂;外科系統開展的微創手術;心血管內科介入治療室開展的心臟生理起搏器安裝、冠脈球囊擴張,射頻消融等介入技術;兒科開展的兒童重症監護技術;新生兒科開展的大劑量蝮蛇抗栓酶治療新生兒硬腫症技術;內窺鏡室開展的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藥劑科開展的臨床血葯濃度測定等一批高難技術,均居全省同級醫院先進水平。同時,傳染料、神經內科、血液腫瘤科,臨床檢驗等專科建設也取得了新的成績。醫院的整體技術實力不斷增強,奠定了邵陽市中心醫院作為當地醫療、科研、教學的中心地位。
醫院堅持以醫療為基礎,科研為先導的科技興院方針。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培養了一大批中、青年業務骨幹和學科帶頭人。據不完全統計,近2年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獲國家專利2項,省科技成果獎2項,市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市科技成果二等獎4項,促進了醫院專科的建設與發展。
長期以來,醫院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強化行業作風建設,規範醫療行為。堅持“以病人為中心”,開展全方位優質服務、便民服務,建立綠色生命通道,推行“星級護理”活動,向社會公開服務承諾,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堅持不懈地對全院職工進行宗旨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愛崗敬業教育,提高職工的思想道德素質,規範醫療行為,從而鞏固和發展了精神文明成果。醫院曾獲得邵陽市衛生行業雙文明建設連續8年第一名、“全國青年文明號”稱號、“全國百姓放心示範醫院”、“湖南省行業作風建設工作先進集體”、“湖南省雷鋒式醫院”、“湖南省抗擊非典先進集體”“湖南省文明衛生單位”等榮譽稱號。

醫護團隊


邵陽市中心醫院的規模日益擴大,科系齊全,技術力量雄厚。現有開放床位1800張,在職職工2000餘人,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近1600人,其中有高級職稱達300餘人。醫院目前年門診量突破102萬人次,年出院病人7.5萬多人次,年手術量2.6萬餘台次。

領導團隊


邵陽市中心醫院
邵陽市中心醫院
張國華 院長 黨委副書記
張國華,男,漢族,邵東縣人,中共黨員,外科主任醫師,南華大學、邵陽學院兼職教授;第一學歷:大學本科、學士學位;第二學歷:衛生經濟管理研究生、加州美國大學在讀博士;歷任邵陽市中心醫院科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副院長,邵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兼院長,現任邵陽市中心醫院院長;系湖南省青年聯合會委員、邵陽市青年企業家協會會長、邵陽市青年聯合會副主席、湖南省中西結合燒傷專業學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燒傷整形外科專業學會委員、邵陽市專家委員會醫衛組副組長、JCR醫學臨床研究雜誌編委、邵陽市雙清區人大代表。曾榮獲湖南省衛生系統“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邵陽市“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光榮稱號、邵陽市引智工程先進個人、南華大學優秀教師等榮譽,立二等功三次,獲得衛生部科研課題立項一次、省級科研項目立項一項、市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三等獎五項,醫學核心期刊發表醫學論文專著20餘篇。
邵陽市中心醫院
邵陽市中心醫院
羅赤苗 黨委書記 副院長
羅赤苗,漢族,湖南雙峰縣人,中共黨員,外科主任醫師,中南大學、南華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1983年畢業於衡陽醫學院醫療系,分配至邵陽市中心醫院。先後從事過病理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等基礎與臨床工作;1987年開始從事普腹外科工作至今。擅長於肝膽外科、胃腸外科、小兒外科業務。歷任普外科主任、人事科科長兼普外科主任。2004年擔任業務副院長,現為醫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系第八屆湖南省科協委員,湖南省醫院協會理事,湖南省小兒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邵陽市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會委員及醫衛組組長,邵陽市科協常委,邵陽市醫學會常務理事,邵陽市外科專業委員會顧問,邵陽市普腹外科專業委員會名譽主委,南華大學學報(醫學版)編委,榮立三等功一次,獲市科技進步獎二次,有省級科研立項一項,省衛生廳科研立項二項,市級科研立項一項,在醫學核心期刊發表醫學論文十餘篇。
劉小勇 副院長
劉小勇,男,漢族,湖南省城步縣人,中共黨員。急診醫學主任醫師,南華大學兼職教授,湖南省醫學會中西醫結合急診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醫學會急診專業委員會委員,邵陽市醫學會急診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1985年畢業於南華大學,先後在城步縣人民醫院、邵陽市中心醫院工作,從事急診工作17年,在急診急救方面有較深造詣,擅長於急性中毒,心、肺急症的救治。有數篇論文,完成兩項科研成果,分獲邵陽市科技成果進步二、三等獎。2005年9月起擔任邵陽市中心醫院業務副院長。
黃雅蓮 副院長
黃雅蓮,女,湖南省邵陽市人,中共黨員,主任護師,南華大學兼職教授,南華大學碩士生導師。現任湖南省護理學會理事、湖南省醫院管理協會護理專家委員會成員、《當代護士》雜誌編輯、湖南省科普作家協會護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邵陽市專家委員會成員、邵陽市護理學會常務副理事長、邵陽市護理質量控制中心主任、邵陽市醫療事故鑒定專家。曾多次評為湖南省優秀護理管理幹部、市衛生系統、醫院的“優秀共產黨員”、“優秀護士”、“先進工作者”,邵陽市“優秀專家”、“優秀學會工作者”等稱號,受到過市政府的嘉獎。
蔣德安 副院長
黃端陽 副院長
寧紹斌 工會主席
陳毅明 紀委書記

科室設置


部門科室
外科肝膽、脾、胰腺外科、小兒外科、介入血管外科、泌尿外科、關節骨傷外科、燒傷外科、腸胃外科、神經外科、心胸外科、脊柱外科、重症醫學中心(ICU)、乳腺甲狀腺外科、婦科、產科、生殖醫學中心、麻醉科、疼痛門診、手術室、醫療美容科、耳鼻喉頭頸外科、眼科、口腔頜面外科、視光學中心。
內科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全科醫學中心、消化內科、消化內鏡中心、腎內科、血液凈化中心、血液腫瘤科、放療中心、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內分泌科、風濕免疫科、康復醫學科、感染科、兒科醫學中心、兒童重症監護室(PICU)、新生兒科、兒童康復保健中心。

特色科室

神經內科
神經內科(內一科)自1991年組建以來,通過送出去、請進來的學習深造方式,全科人員專業素質迅速提高,專業技術水平日趨成熟。近幾年來,該科不斷探討新項目、引進和推廣新技術取得了可喜成績。其中顱內血腫穿刺術,使既往沒有得到有效治療的大量腦出血病人獲得了新的生機,降低了這類病人的死亡率。他們開展的溶栓治療改變了既往對腦血栓形成病人採取活血化瘀、擴張腦血管的傳統低效療法,採用了尿激酶等國內先進的溶栓治療,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減少了病人的痛苦和負擔。
骨外科
中心醫院骨外科是市裡成立最早的骨科專業科室,技術力量雄厚,設備先進,承擔著市裡大量的急、危、重骨傷病人的治療和搶救工作。該科在完成繁忙的臨床醫療任務的同時,積極開展臨床醫學研究,不斷引進和推廣新技術。該科開展的斷指、斷肢再植,足趾遊離移植再造手指、拇甲皮瓣遊離移植再造拇指以修復重建指缺損。帶血管蒂的組織瓣移植和吻合血管的遊離組織移植修復重建肢體組織缺損,頸椎間盤突出、頸椎病以及頸椎管狹窄的前路、後路手術治療,人工全髖關節互換術等已達到了省內先進水平。近年來,該科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15項。各種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使骨科成為市裡骨科領域的領頭雁。
神經外科
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在搶救了大量顱腦外傷病人的同時,還在手術治療顱內腫瘤椎管內腫瘤,開展顯微和功能神經外科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業績。先後成功地完成了經口——鼻——蝶入路垂體瘤摘除術、小腦橋腦角腫瘤切除術、小腦幕腦膜瘤切除術、巨大鞍結節腦膜瘤切除術、三叉神經痛經顱術等高、精、尖手術。闖過了一個又一個生命的“禁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醫學奇迹。現在,該院的神經外科已日趨完善,有一批技術精湛,勇於創新的醫務人員,擁有遠望一HI型多參數生命體征中央監護系統、美國進口全自動呼吸機、電腦全自動降溫毯、床旁連續腦電圖、腦地形圖監護儀、顱內區監護儀等國內先進、市內一流的救治設備。
介入治療
市中心院導管室自1997年系統地開展介入治療業務以來,業務水平進步快,業務範圍涉及廣,已在省內處於先進水平,有些項目已達領先水平,得到省內外專家的肯定。
心臟介入治療包括心臟起搏、射頻消融、二尖瓣狹窄球囊擴張、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冠狀動脈病變的診斷及治療等。其中心臟生理起搏和冠脈球囊擴張支架安裝技術已具有省內領先水平。癌症的介入治療也收到了滿意效果,其有效率在90%以上,肝癌患者平均壽命延長一年以上。還運用了介入技術開展輸卵管閉塞再通術、脾栓塞術,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導管室新近開展對腰椎間盤突出至坐骨神經痛患者實施經皮穿腰椎間盤自動旋切術,有效率在90%以上。
心胸外科
邵陽市中心醫院心胸外科技術力量雄厚,素有不畏艱難、勇於探險、攻克難關的優良傳統。早在1958年,在全省地市級醫院率先開展肺葉切除、心包剝離及二尖瓣閉或擴張術,1984年開展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1987年開展二尖瓣置換術,是目前在市內惟一能獨立開展心內直視手術的專業科室。在普胸手術方面,對肺部、縱隔、食道腫瘤手術及用胸肋V型折骨內固定術治療先天性漏斗胸也獲滿意的效果。
特別是1999年搬遷新住院摟獨立成科后,業務專長發揮更趨成熟、穩定。成功地為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實施了法樂氏四聯症根治術,填補了市內開展複雜心臟手術的空白,為市內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帶來了福音。
該科擁有獨立的監護室(ICU),其進口的全電腦自動分析監護儀、呼吸機、體外循環機、麻醉機等先進、精良的設備可幫助病人渡過術后難關。
普外科
普外科是市中心醫院歷史最久的科室之一,技術力量雄厚,醫療設備先進,現擁有德國產“狼”牌腹腔鏡。日本產“奧林巴斯”膽道鏡,美國產“幫來特”呼吸機,日本產心電監護儀等醫療設備。
普外科開展的胰頭癌根治術、脾腎靜脈分流在全省處於領先地位。胃腸外科、肝、膽外科,乳腺、甲狀腺外科均有一定的聲譽。近年來,普外科利用腹腔鏡開展手術,收到良好的效果,其電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由於損傷小、病人恢復快、併發症少等特點而深受病人的歡迎。腹腔鏡手術是21世紀微創外科重要發展方向之一,普外科現正向胃腸手術等方面邁進。
該科的膽道鏡可用於膽道複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尤其是對肝內膽管結石的治療更有突出的重要性。
泌尿外科
近年來,泌尿外科積極加大尖端醫學技術的引進力度,在傳統高難度手術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新增了一系列高科技手術項目,其硬體設施和技術水平均達到省內同行先進水平。
器官移植被譽為“21世紀的醫學之巔”。是生命器官出現衰竭后使生命得以延續的一種有效治療方法。該科自80年代開始做腎臟移植手術準備工作,積極培訓人員,購買儀器。1999年以泌尿外科為龍頭,在腎內科、檢驗科、手術室、麻醉科、藥劑科等相關科室的協同合作下成功地進行同種異體腎臟移植手術多例,該手術的成功標誌著邵陽市中心醫院泌尿外科邁上了器官移植的一個新台階,填補了市裡的一項醫學空白。
徠該科還引進了美國順康公司新產馳名技術設備,開展了經尿道前列腺電汽化切除術,運用該技術切除增生前列腺組織,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少、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給市裡老年前列腺病患者帶來了福音。
肝病研究室
肝病是威脅人民身體健康的主要病種之一。市裡現有乙肝病毒攜帶者及各種病毒性肝炎患者達70萬之多。為提高肝病的診療水平,市中心醫院於1997年7月在醫院傳染科的基礎上成立了肝病研究室。
肝病研究室組建以來、在探討肝病新的診斷技術和治療手段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在檢驗科配合下,病毒性肝炎實驗室診斷已達到分子生物學水平。能準確地檢測甲、乙、丙、丁、戊5種肝炎及肝癌和其他肝病。
近年來,又成功地開展了肝穿活檢新技術,該穿刺法快速、安全,病人無痛苦,提高了對不明原因的肝腫大、黃疸、肝功能異常以及肝癌和一些全身性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水平。在肝病的治療方面,廣泛採用國內外各種有效的治療手段,使肝病的治癒率在省內處於領先水平。特別是在重症肝炎方面,利用中西醫結合,使重症肝炎病死亡率從80%降至40%以下,達到國內較高水平。
心血管病專科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嚴重影響人們身體健康的三大主要殺手之一。市中心醫院於1982設立了心血管病專科,添置了心臟監護儀,除顫起搏器手設備,並先後開展了電擊復律、人工心臟起搏、食道電生理等新技術,成功地搶救了許多危重。心血管病人。為了更好地為邵陽人民健康事業服務,經省市主管部門研究決定在市內設立邵陽市心血管病防治中心。長期以來,心血管病防治中心以臨床為基礎,以實用為重點開展臨床科研工作。近年來。開展了運動平板試驗,心向量、心室晚電位、動態心電、血壓監測及。心率變異性、Q——T離散度方面的檢測、提高了對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的確診率、治癒率有效地預防了心性猝死的發生。
腎內科
腎內科(內五科)是近幾年來新發展起來的腎臟病專科。技術力量較強、醫療設備先進,擁有進口的血液透析機8台及水處理設備一整套。能開展血液透析、血液過濾、血液灌流、腹水回輸、腹膜透析等多種血液凈化新技術。可有效地治療各種急、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及急性重症藥物中毒等疾病;能開展腎穿刺活檢新技術;另對各種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腎盂腎炎及各種繼發性腎臟疾病都能有效地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

醫院地址


醫院地址:湖南省邵陽市干元巷36號 郵政編碼:4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