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長壽之鄉
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鄉
巴馬長壽之鄉: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巴馬瑤族自治縣是世界五大長壽之鄉中百歲老人分佈率最高的地區,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中國人瑞聖地”。
在這塊神秘的土地上,還具有豐富而獨特的旅遊資源,如桃花源般令人難以忘懷的盤陽河秀麗風光、被英國探險隊稱之為天下第一洞的百魔洞、令人如夢如幻般經歷三晝夜的祈壽宮(百鳥岩)水上溶洞;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巴馬有3160位80至99歲老人,截止到2009年第2季度,90歲以上老人達791位,81位百歲以上的壽星,其中最大的是116歲,每10萬人中有百歲以上長壽者30.98人,居世界第一。巴馬的百歲老人擁有極為雄厚的後備力量,可謂是長壽鏈條長,基礎牢,潛力大啊!
巴壽源流。清朝嘉慶皇帝聞知巴馬境內有一瑤族老人名叫藍祥,高壽142歲,特題詩贈予。稱其為"煙霞養性同彭祖,花甲再周衍無極"。清光緒戊戌年,光緒皇帝欽命廣西全省提督馮子才為那桃鄉平林村鄧誠才題贈"惟仁者壽"的匾牌,現該匾為鄧家的第四代孫完好保存。
秋,武漢醫院壽科研究專根據廣區衛廳廳提供線索,首巴壽考察,巴壽引專注。
1982年人民日報報道,新華社用各種語言向世界播發,美國之音、法國路透社、香港大公報、明報、文匯報同時轉載后,引起世界的廣泛關注與重視,先後有路透社、美聯社、英國、義大利、加拿大、日本、韓國、德國、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丹麥、西班牙、比利時及港、澳、台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新聞媒體記者、醫學專家及大批遊客慕名到巴馬訪問、研究、觀光。西日本電視台拍攝的電視專題片《桃源鄉紀行·巴馬之行》在年度評比中獲日本全國金獎,並於同一時間在日本26家電視台同時播放,全日本六分之一的人收看了該專題片。
1964年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巴馬有百歲以上老人28人。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巴馬百歲以上老人有50人,占當時總人口的2.06/萬。
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百歲以上老人有69名,占當時總人口的3.08/萬。經過多次深入實地考察認證,1991年11月1日,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日本長壽專家森下敬一博士在東京召開的國際自然醫學會第13次年會宣布巴馬為世界第五個長壽之鄉(第五個被發現)。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聯合調查組實地調查證實,巴馬百歲壽星有81人,佔總人口的3.58/萬,遠遠高出世界其他四個長壽區百歲老人佔總人口的比例。森下敬一博士稱"巴馬是人間遺落的一塊凈土"。
圖片
盤陽河是巴馬壽鄉的母親河、長壽河。由北向南悠然而下將巴馬一分為二,更是巴馬境內石山區和土山區的界河。
由於在82公里的流程中有四段是伏於地下的暗河,河水四進四齣於地下溶洞,水清見底,色如綠玉。每當春、夏、秋三季,兩岸鳳尾竹的娑婆風姿更給沿岸帶來了盈盈綠意,兩岸群山如黛,翠竹倒映在河裡,如夢幻般美麗。
因四進四齣地下溶洞而被礦化,盤陽河水中含有十分豐富的礦物質,河水一般恆溫於17-18℃,不冷不熱。長期裸浴,不僅可使肌膚滑嫩,而且可以驅疾健身。因此有人說,裸浴這一巴馬村民反樸歸真的古風,也是幾千年來這裡人們長壽的秘訣。
巴馬人長壽古之有名。清朝嘉慶皇帝曾為142歲的瑤族老人藍祥高壽賜詩祝壽。1991年9月,日本國際自然醫學會確認廣西巴馬為世界第五個長壽之鄉。
巴馬的長壽老人以素食為主,常以玉米粉輔以青菜、豆類和薯類,煮成糊,以茶籽油和火麻仁粉煮菜。食粥長壽是巴馬與其他四個世界長壽鄉最大的區別。
空氣:在巴馬,空氣的負氧離子很高,著名的水晶宮、百魔洞和百鳥岩等旅遊景點,每立方厘米的負氧離子竟高達2萬到5萬個。盤陽河兩岸達3000個以上,縣城城區的負氧離子也高達2000個以上。而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等大城市,每立方厘米的負氧離子只有200-300個。負氧離子被稱為“空氣中的維生素”和“長壽素”。
①它能改善肺的換氣功能,增加肺活量,起到止咳、平喘、袪痰的作用;
②它能夠改善和調節神經系統和大腦的功能狀態,調節抑制興奮過程,起鎮定安眠、穩定情緒的作用;
③它能夠促進人體的生物氧化和新陳代謝,能改善心肌功能;
④適量的負離子對許多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具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巴馬的陽光指數也很特別,其紅外線和紫外線的強度都是恰到好處。巴馬長壽老人之所以沒有心血管類的疾病,其原因與巴馬的陽光指數有著很大的關係。來找到規律,在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陽光指數,在特定的日期、特定的時間和特定的氣候中進行戶外活動,可以達到最佳效果。這對治療心血管類的疾病有明顯的效果。
巴馬的水,多是源自長壽山深層地下水和富含礦物質的巴馬可滋泉水,又稱小分子水。可以說,水是巴馬的最突出亮點。在巴馬,我們最感興趣的就是巴馬的山泉水。當地人告訴記者,巴馬的山泉水,你從山洞裡打出來,放上一年,水也不會變質。巴馬的可滋泉山泉水有以下四個顯著特點:
(1)天然弱鹼性水(酸鹼度)PH值一般在7.2-8.5之間。人體的ph值7.35-7.45,巴馬可滋泉泉水與人體PH值不謀而合。
(2)富含豐富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3)氧化還原電位低,巴馬可滋泉氧化還原電位(ORP)為100-160,僅是自來水氧化還原電位的2/5;
(4)純天然小分子團,中科院院士姚鼎山教授測得巴馬水小分子團指標為64Hz-83Hz,極易進入人體細胞膜被人體吸收;①具有養膚生肌袪除胃炎之功效;②化解腎膽結石;③參加和改善生化作用,增強酶的活性:降血脂、降血壓,使心腦動脈粥樣硬化症減輕和消失。④空腹飲用極易吸收,進入血液后,能很快使凝聚成團的紅細胞分散開,降低血黏度,促進微循環,減輕或消除心悶、心痛、腿軟、氣短乏力、頭痛、頭脹、頭暈、失眠、四肢發涼、肢體麻木、耳鳴、視物模糊等癥狀。用巴馬的水泡茶,可以真正泡出茶味來。
不少妙齡少女把巴馬水作為柔膚水,肌膚有光澤。糖尿病患者在巴馬,每天喝四升水,堅持三個月,血糖恢復正常,這就是小分子水的作用。 1999年諾貝爾醫學獎和生理學獎獲得者德國科學家Dr.ErwinNeher和Dr.BertSakmann研究結果表明:只有小分子團水才能通過2納米的人體細胞離子通道,進入細胞核和DNA,活化細胞酶組織,激發生命活力,而其他自來水、純凈水都無法通過離子通道進入細胞內。因此巴馬小分子團水被稱為世界罕見的健康水、生命之水。1999-2006年國際自然醫學會通過7年的研究表明人的機體長期補充巴馬泉水對皮膚具有顯著的水嫩、潤白、抗衰老作用。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日本森下敬一博士稱“巴馬是遺落人間的一塊凈土”,並正式向全世界推薦巴馬可滋泉水為世界珍稀天然礦泉水,巴馬可滋泉也因此享譽世界,成為世界十大美容泉之一。
地磁對應金,是五行之首,萬物之源。為什麼巴馬地磁比其他地方高呢?這是因為巴馬有一條斷裂帶,直接切過地球地慢層。這條斷裂帶就在盤陽河地下,斷裂帶把巴馬一分為二(即西山、鳳凰、東山三個鄉為石山地區,其餘七個鄉鎮是土坡丘陵地區)地球的一般地區地磁約在0.25高斯,而巴馬的地磁高達0.58高斯,是一般地區的一倍多。有科學考證:人們生活在恰當的地磁場環境中,身體發育好,血清清潔且循環好,心腦血管發病率低,身體免疫力高,能協調腦電磁波,提高人的睡眠質量。外地來巴馬旅居的朋友,會感覺到在巴馬睡眠很好,這就是高地磁作用的原因。
陽光在五行中對應是火。陽光就是太陽光線。到達地球表面的光線分為紫外線、可視光線、遠紅外線。紫外線對人體最有影響,最有害,它簡稱UV。在五行中,金與火相剋,在高磁場(金)的反作用下,把有害的紫外線(火)反射回去,保留了遠紅外線。巴馬在高磁場的作用下,不僅日照時間平均5小時,而且80%以上是被譽為“生命之光”的4至14微米波長的遠紅外線。在烈日下,也不會感覺毒辣。遠紅外線不僅能激活水,更能不斷地激活人體組織細胞,增強人體新陳代謝,改善微循環,提高人體免疫力。
人體腸道內的微生物環境是由細菌組成,分為有益菌群和有害菌群。據檢測,巴馬百歲老人體內的雙歧桿菌和有益乳酸菌的含量比一般老人要多得多。在上世紀70年代末,日本的長壽問題研究專家從巴馬的嬰兒糞便中帶回了雙歧桿菌的菌種。九十年代我國的雙歧桿菌和乳酸菌產業興起,那是還是從日本進口菌種。事實上,從日本進回來菌種就是當年日本從巴馬帶出去的菌種。此後,人體腸道內的微生物環境與長壽的關係引起了各國科學家的興趣,可使有益菌增值的雙歧因子類食品由此而誕生。
概述
研究表明,巴馬人長壽的主要原因是這裡自然環境好,水和空氣質量上乘,無污染,長壽老人大多長期食用無任何激素的天然生態食品,素多葷少。巴馬長壽老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從不擇吃、偏食,平時家裡有什麼就吃什麼,要說最喜歡吃的,那就是當地野菜和玉米粥等。他們晚婚晚育,生活有規律,性格開朗,熱情好客,團結友愛,鄰里關係好。他們熱愛勞動,少一天不勞動就感覺身體不舒服。現年104歲的甲篆鄉拉高村譚仕松老人,雖然兒孫滿堂,不愁吃,不愁穿,但他每天都堅持上山打豬菜、割馬草、打柴火,在家裡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飲食篇
火麻茶油將菜炒,素食為主鋅錳高;地下河水元素多,空氣清新人不老;晚婚晚育勤勞動,常享桃李野葡萄;知足常樂心清凈……”,在廣西巴馬流傳著以上民謠。如果說特殊的自然環境、奇特的地理狀況是巴馬人長壽的外在因素,那麼,生長在這裡的各種植物食品就是致人長壽的內在因素。
所略鄉坡幫村老人黃家英,已經106歲了,老人鶴髮童顏,四代同堂,耳不聾,眼不花,如今依然擅刺繡、懂草藥,樂於助人,是屯裡人人愛戴的“老祖宗”。大米、貓豆、紅薯葉、苦脈菜、火麻湯、玉米粥——這就是黃家英一天的食譜。巴馬長壽研究所所長陳進超說:“這些食品不僅沒有投放添加劑,也沒有用任何化學藥劑,都是天然的綠色食品。”
據調查,巴馬壽星們的主要食物都是當地土生土長的自然生態作物。主要糧食有珍珠黃玉米、香米、粳米、糯米、小米、紅薯、山芋、黃豆、貓豆、木薯等。蔬菜以青菜、南瓜、南瓜苗、紅薯葉、苦麻菜、野藤菜、雷公根、兒糧菜、鮮米菜等為主;同時還有竹筍、香菇、木耳、劍花等山珍。這糧食和蔬菜都是自然生長的“綠色食品”,多用農家肥種植。特別是一些野菜,是自然界中自生自長的綠色蔬菜,各種維生素含量非常高。百歲老人所食的油料以火麻油、茶油、蝴蝶果油等為主,而這些油料也都是當地綠色的特產,很利於人體健康。
巴馬人幾乎都是清淡素食者,只有逢年過節才吃些肉食品。主要喜歡吃的肉食有:巴馬香豬(當地一種體小肉嫩瘦肉多的特產豬)、黑山羊、油魚(當地盤陽河中的一種特產魚)、土雞、土鴨及野豬等類的動物。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巴馬的山區里種植許多豆類植物,如黃豆、竹豆、貓豆、彎豆、刀豆、四季豆、荷包豆、籬笆豆等,都是長壽老人最喜歡吃的食物。
各國醫學專家考察巴馬壽星的飲食結構后發現,他們“粗、雜、素、淡、鮮”的飲食中,具有低熱量、低脂肪、低動物蛋白、低鹽、低糖、高纖維素、高維生素的“五低兩高”特點,這符合根除現代“富貴病”的壽膳飲食結構。
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每人每天攝入能量為2400大卡,巴馬人一般為1000-1400大卡,是真正的低熱量,或者說巴馬人長期“吃不飽”!
從巴馬百歲老人的一百一十例死亡原因回顧性調查資料表明,沒有一位百歲老人死於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意外或者癌症。
粗:長壽老人常年食用香米、玉米、紅薯、豆類、大米等粗糧,這是世界五大長壽地區壽星飲食的一個共同點,他們常年吃粗加工、粗製作的飯菜,很少嘗到細加工的食品,這樣的飯菜,營養保證多,破壞少。
雜:長壽老人不挑食也不偏食,除玉米為主,紅薯和豆類雜糧為補外,還配吃多種蔬菜和野菜,不但吃的食物種類雜,而且菜的做法也是以“大雜燴”為主,常把糧、肉、菜混在一起煮著吃。
素:他們常年以素食為主,很少吃葷腥,逢年過節和紅白喜事的宴席上才吃上點魚肉,而所吃的肉類,也都以巴馬特產的香豬肉為主。食用油也是以火麻仁植物油為主。
淡:長壽老人祖祖輩輩養成了吃鹽少的習慣,平均每人每天食鹽量在3克以下。
鮮:巴馬人吃的都是本地產的自然生態作物,沒有污染,都是天然的綠色食品。
民俗篇
中國古代醫書《黃帝內經》曰:“食飲有節,起居有常。”就是指人們要有規律的生活、要有良好的習慣。“起居律”直接關係到疾病的預防、健康的保障,對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延年益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巴馬百歲老人大多耳聰目明,思維敏捷,精神狀態很好,正是得益於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
當我們來到巴馬,漫步盤陽河畔,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安逸、規律、恬淡”的生活畫卷。巴馬人日出而作沐浴自然,日落而息享受安寧,以“平靜的心理、豁達的眼光、溫和的舉止”面對日復一日的生活,他們“耕作不輟,平淡寡慾,無為而樂”,浸潤在怡然自得的心境中,達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終生從事勞動,是巴馬長壽老人共同的生活習慣。90%以上的老人在10歲以前就開始從事一定的生產勞動。60%的人進入老年期(60歲)后,每天仍然從事8小時以上的生產勞動。在巴馬,六、七十歲的年輕老人還算壯勞力,八、九十歲老人算半勞力,九十歲以上的老人才退出生產勞動。很多百歲老人一生不輟勞動,不能做重體力勞動時,仍然力所能及地洗衣、做飯、揀柴火、帶重孫。
百歲老人從事生產勞動的年齡低,停止勞動的年齡高,他們退出生產領域有一個從整勞力到半勞力、從半勞力到家務勞動的勞動量遞減過程。這一過程恰好與人逐漸衰老的生理過程相吻合。巴馬老人一輩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極有規律,生活節奏長期穩定,這種行為方式與生理機能的自然規律合拍,長壽也就是自然的了。長壽老人大多住在半山腰,出門要上下坡,長期的登高運動無形中使腿部肌肉和體力得到鍛煉,不僅對保持心、肺功能也有積極作用,而且能增進大腦的協調性、平衡性,有效地防止老年痴獃
環境篇
常言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巴馬這方孕育百歲壽星的土地,究竟蘊藏著怎樣的神奇因素?巴馬為何多人瑞?國內外科學界與企業界的眾多專家學者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巴馬之所以有這麼多的長壽老人主要得益於生態環境良好,飲食接近自然,終生體力勞動,性格開朗樂觀等。用中國傳統醫學認為的“天人合一”的觀點來解釋,即巴馬壽星之所以生命有序、恆久不衰,得益於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聞名於世的長壽村坐落在美麗的盤陽河畔
巴馬的盤陽河宛如中國古漢字“命”字,巴馬人稱命水
自然環境是主要影響因素
長壽村的陽光好,空氣好,水好,磁更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四大要素都佔全了,而且都是最好的。我們所處的環境比起長壽村的人來說,可謂天壤之別,長壽村的人健康長壽則是天經地義的。
樂業大石圍天坑
樂業大石圍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