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昔洛韋片
泛昔洛韋片
泛昔洛韋片,適應症為適用於帶狀皰疹和原發性生殖器皰疹。
化學名稱:2-[2-[9-(2-氨基-9H-嘌呤基)]乙基]-1,3-丙二醇二乙酸酯。
化學結構式:
![泛昔洛韋片](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c/m4cf67bb6261ed53a6cd4cdcffde9243e.jpg)
泛昔洛韋片
分子量:321.34
本品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顯白色至類白色。
適用於帶狀皰疹和原發性生殖器皰疹。
(1)0.125g (2)0.25g
肌酐清除率 劑量
≥60ml/min 成人每次0.25g,每8小時一次
40~59ml/min 成人每次0.25g,每12小時一次
20~39ml/min 成人每次0.25g,每24小時一次
<20ml/min 成人每次0.125g,每48小時一次
常見不良反應是頭痛和噁心。此外尚可見下列反應:
3.全身反應:疲勞、疼痛、發熱、寒戰等
對本品及噴昔洛韋過敏者禁用。
3.肝功能代償的肝病患者無需調整劑量,尚未對肝功能失代償的肝病患者進行葯代動力學研究。
4.食物對生物利用度無明顯影響,口服本品0.5g ,一日3次,連續7天,未見噴昔洛韋的蓄積現象。
6.本品並不能完全治癒生殖器皰疹,是否能夠防止疾病傳播尚不清楚,但生殖器皰疹可以通過性接觸傳播,故治療期間應避免性接觸。
7.藥物過量,採用對症及支持治療,血液透析有助於消除本品。
8.藥物不要放在孩童可觸及的地方。
9.廢棄藥品包裝不應隨意丟棄。
懷孕大鼠和家兔服用本品后對其胎仔發育未見異常,但缺乏人類臨床資料,孕婦使用本品需充分權衡利弊。大鼠實驗證實本品的前體噴昔洛韋在乳汁中的濃度高於血漿濃度,但是否經人乳分泌尚無定論,哺乳期婦女使用本品應停止哺乳。
18歲以下患者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確定。
65歲以上老人服用本品后的不良反應的類型和發生率與年輕人相似,但服藥前要監測腎功能以及時調整劑量。
2.與其他由醛類氧化酶催化代謝的藥物可能發生相互作用。
可參見【注意事項】項。
本品在體內迅速轉化為有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噴昔洛韋,後者對Ⅰ型單純皰疹病毒(HSV-1),Ⅱ型單純皰疹病毒(HSV-2)以及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有抑制作用。在細胞培養研究中,噴昔洛韋對下述病毒的抑制作用強弱次序排列為HSV-1、HSV-2、VZV。
作用機制如下:在感染上述病毒的細胞中,病毒胸苷激酶將噴昔洛韋磷酸化成單磷酸噴昔洛韋,後者再由細胞激酶將其轉化為三磷酸噴昔洛韋。體外試驗研究顯示,三磷酸噴昔洛韋通過與三磷酸鳥苷競爭,抑制HSV-2多聚酶的活性,從而選擇性抑制皰疹病毒DNA的合成和複製。
長達2年的大鼠和小鼠致癌實驗證實,雌性大鼠接受600mg/kg/天(相當於人類推薦劑量500mg,或125mg,一天2次的1.5到9倍),乳腺癌的發生率增加。雄性大鼠、小鼠和狗服用本品后,發現睾丸毒性。雌性大鼠服用本品1000mg/kg/天未見生殖毒性。
本品口服在腸壁吸收后迅速去乙醯化和氧化為有活性的噴昔洛韋。12名健康男性志願者分別口服本品0.5g和靜脈注射噴昔洛韋0.4g的研究結果表明,本品的絕對生物利用度為(77%±8%)。124名健康男性志願者口服本品0.5g后,得到的噴昔洛韋的峰濃度(Cmax)為(3.3±0.8)mg/L,達峰時間為(0.9±0.5)小時,血葯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AUC)為(8.6±1.9)mg.h/L,血消除半衰期(t1/2β)為(2.3±0.4)小時。當血葯濃度在0.1~20mg/L範圍內時,噴昔洛韋的血漿蛋白結合率小於20%。全血/血漿分配比率接近於1。本品口服后在體內經由醛類氧化酶催化為噴昔洛韋而發生作用,失去活性的代謝物有6-去氧噴昔洛韋、單乙醯噴昔洛韋和6-去氧乙醯噴昔洛韋等,每種都少於服用量的0.5%,血或尿中幾乎檢測不到泛昔洛韋,主要以噴昔洛韋和6-去氧噴昔洛韋形式經腎臟排出。
密封保存(10-30℃)。
包裝材料:鋁箔+聚氯乙烯固體藥用硬片;
包裝規格:(1)0.125g:每板6片,每盒1板或每盒2板;
(2)0.25g:每板6片,每盒1板。
30個月
《中國藥典》2005年版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