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蒺藜

潼蒺藜

潼蒺藜為豆科植物扁莖黃芪的乾燥成熟種子。表面灰褐色或綠褐色,光滑。以粒大飽滿、無雜質者為佳。扁莖黃芪適應性很強,喜通風透光的環境,耐寒、耐旱、怕澇。分佈遼寧、吉林、河北、陝西、甘肅、山西、內蒙古等地。

形態特徵


潼蒺藜植物形態-華黃芪
潼蒺藜植物形態-華黃芪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莖較細弱,略扁,基部常傾卧,有白色柔毛。羽狀複葉互生;小葉9~21,橢圓形,長0.7~2cm。寬3~8mm,下面有白色柔毛;托葉小,披針形。總狀花序腋生,有花3~7朵;花萼鐘形,萼齒5,與萼筒近等長,有白色柔毛;花冠蝶形,淺黃色,旗瓣近圓形,先端凹,龍骨瓣與翼瓣約等長;子房密生白色柔毛,有短子房柄。莢果膨脹.紡錘形,長2~3.5cm,先端有喙。花期8~9月,果期9~10月。生於山野、路旁;多栽培。
黃芪
黃芪

生長環境


扁莖黃芪適應性很強,喜通風透光環境,耐寒、耐旱、怕澇,對土壤要求不嚴,砂質壤土、壤土、黏壤土均可種植,忌連作。

分佈範圍


沙苑子又名潼蒺藜、蔓黃芪
沙苑子又名潼蒺藜、蔓黃芪
①扁莖黃芪分佈遼寧、吉林、河北、陝西、甘肅、山西、內蒙古等地。 ②華黃芪 分佈河北、河南、山東、內蒙古以及東北等地。同屬植物直立黃芪 分佈吉林、遼寧、內蒙古、甘肅、寧夏、新疆。
藥材:①扁莖黃芪 主產陝西、山西等地。②華黃芪 主產河北。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邊、田埂、坡頭山地砍質壤土、壤土、黏壤土均可。

繁殖方法

潼蒺藜用種子繁殖,播種分春、秋二季,春播3月下旬至4月下旬,秋播8~9月。在整好的地里進行條播,行距33厘米,順畦划小溝約1.65厘米,把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0.6~1厘米,播后澆水。也有採取灌水播種,無灌地,水落後,把種子按行距播下,上面覆淺土,或在雨前、雨後播種均可。每公頃播種量15~22.5千克,溫度在15℃左右,2周即能發芽。
潼蒺藜還可和小麥、玉米、棉花套種,方法是:小麥播種時每隔165厘米留出23.1厘米空地,第二年3~4月套種潼蒺藜,小麥收后再種玉米。玉米收后把稈處理掉有利於潼蒺藜生長。

田間管理

出苗前適當澆水,以利出苗。出苗后不宜多澆水,免去徒長。當苗高8厘米左右時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按株距10~13.2厘米定苗,留壯苗2~3株,立刻扶苗培土。雨季注意排水。生長期和孕蕾期,結合鬆土除草追施人糞尿或硫酸銨2次,以後每年返青時每公頃施廄肥45000~60000千克,糞和土混合,蓋於地面上,促進植株返青生長。過於寒冷的地方,上凍前澆凍水,每年收穫后都要中耕除草,追肥過冬。

病蟲害防治

(1)白粉病
由真菌感染,危害葉子,反正面有白色粉狀物,末期變小黑點。
防治方法:清理田園,燒毀病株,發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市津800~1000倍液或65%代森鋅400倍液噴霧,每7天1次,連續2~3次。
(2)金針蟲
6~8月發生,危害根部,撒施磷酸鉛防治。

採收加工

潼蒺藜第一年、第三年、第四年產仔量低,第二年產仔量高,霜降前莢果外皮80%由綠變黃褪色時,離地面6.7厘米處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將植株全部割下,曬乾脫粒,除凈雜質。
藥用種子。秋季果成熟未裂開時收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曬乾。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性味】:
潼蒺藜
潼蒺藜
甘,溫。
①《綱目》:“甘,溫,無毒。”②《本草匯言》:“味甘兼苦。”

應用

腎氣不足
本品味甘而入腎,補腎固精,“為泄精虛勞要葯”(《本經逢原》),故可治腎氣虛所致遺精、滑泄、陽痿、腰痛、遺尿等症。
1.遺精、陽痿本品常與巴戟天仙茅五味子吳茱萸等同用,治遺精、陽痿[中華葯海(經驗方)]。若與龍骨、芡實、蓮須等同用,治精滑不禁,如《醫方集解》金鎖固精丸。《張氏醫通》經進萃仙丸以之與金櫻子、菟絲子等同用,治脾腎俱虛、敗精失道、精滑不固。清代《經驗良方》長生藥酒秘方用潼蒺藜與桂圓肉淫羊藿、仙茅、薏苡仁浸酒,治中老年之腎虛、陽痿不舉、精冷滑泄、腰膝疼痛等。有用潼蒺藜25g,枸杞子、補骨脂杜仲各15g,菟絲子25g,水煎服,治遺精(《中國民間單驗方》)。另有經驗方三腎丸中含有本品,主治陽痿滑精、不育不孕。
2.腰痛潼蒺藜30g,水煎,1日2次,治腎虛腰痛(《吉林中草藥》)。《外台秘要》亦單用本品(蒺藜子),搗末,制蜜丸,酒送服,治腰背隱痛。尚有用潼蒺藜10g,搗碎,沸水沖泡,代茶飲,久服補腎強腰、延年益壽,治腰痛、虛勞泄精(《中國葯膳學》)。若與續斷、杜仲、牛膝、海馬配伍,補腎強腰之力更著,以治腎虛腰痛(《中華葯海》)。
3.遺尿潼蒺藜、補骨脂、覆盆子各9g,生山藥15g,水煎服,治小便頻數、遺尿(《實用補養中藥》)。有用潼蒺藜15g、熟地10g、團魚1個(750g),蒸服,治腎陰虛、腰酸、頭暈、小便頻數(《家庭葯膳》)。尚有用本品與黃芪麻黃益智仁等同用,治小便失禁,因腎氣不固者(《當代中醫師靈驗奇方真傳》)。《經驗方》以之與杜仲、枸杞子、決明子何首烏同用,治老入腎虛、小便失禁、或頻數、夜尿多等。
4.帶下本品補腎固精而又可止帶。常與鹿角霜山茱萸、芡實等合用,以增溫補固澀之效,治腎虛帶下清稀、遺精、小便餘瀝等[中藥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800]。亦有用本品與菟絲子、附子桑螵蛸等配伍,治腎陽衰微、白帶清稀等症,如《婦科輯要》內補丸。
目暗不明
目得血而能視,精血衰少,不能上注於目,則頭昏眼花、目暗不明。本品味甘,入肝經,性溫但不燥,故能補益肝腎而明目。常與菊花相配治眼疾,如《得配本草》言:“得甘菊,除風熱。”兩葯合用,一滋一清,共治肝陰不足,又兼虛熱之目疾。
潼蒺藜、枸杞子、熟地各9g,水煎服,治久病體虛、視力減退(《實用補養中藥》)。《吉林中草藥》載,用潼蒺藜、茺蔚子青葙子各60g,共研細末,每次3g,1日2次,治目昏不明。有用本品與女貞子、當歸、菊花等品同用,治視神經萎縮之目暗不明(《邢子亨醫案》)。亦有以之與菟絲子、石決明車前子等同用,治療近視眼之視物不清(《當代中醫靈驗奇方真傳》)。
【用法用量】10~15g.

按語

潼蒺藜別名的討論
潼蒺藜《圖經本草》名為“白蒺藜',而《藥性論》將蒺藜稱為白蒺藜,以至於潼蒺藜與蒺藜相混。尤其很多方書載“白蒺藜”之名,致使應用混亂之事則難免有之,且現有書籍中亦見有誤,故應加以重視。實際上蒺藜與潼蒺藜在基原、形態及功用等方面均有差別。
蒺藜始載於《神農本草經》,言其“主惡血,破癥結積聚,喉痹,乳難。久服長肌肉,明目輕身”。因該品有刺,其傷人“甚疾而利”,故以得名。《圖經本草》引郭璞注《爾雅》雲“布地蔓生,細葉,子有三角,.刺人是也”。蒺藜即指刺蒺藜之果實。《名醫別錄》稱:“主身體風癢,頭痛,咳逆傷肺……'《本草衍義》明確指出“風家惟用刺蒺藜也”。此即刺蒺藜形態、功用之特徵。
而《圖經本草》云:“又一種白蒺藜,今生同州沙苑,牧馬草地最多……,七月開花,黃紫色如豌豆花而小,九月結實作莢,便可采其實,味甘而微腥,褐綠色,與蠶種子相類而差大。”其特徵則與豆科植物扁莖黃芪的“花冠蝶形”、“莢果”一致,其種子性味、顏色及產地均與潼蒺藜同。《本草衍義》亦稱白蒺藜,對本品形態、產地的描述亦似潼蒺藜,而所載功效為“補腎”。《本草綱目》承蘇頌、寇宗奭之說,在蒺藜條后又另立白蒺藜,徑稱其為沙苑漠藜。
綜上,白蒺藜在古本草上的確存在同名異物問題,醫方中所指的白蒺藜究競為何物?則應視其主治症而定。一般而言,潼蒺藜補肝腎、固精,刺蒺藜則以平肝、祛風明目為主。至於潼蒺藜明目,則偏重於養肝明目。望醫藥界人士處方藥名應寫正名,潼蒺藜不可再寫作白蒺藜,以免造成更大混亂。
潼蒺藜其他品種的應用
除前述潼蒺藜正品外,部分地區尚有下列幾種植物的種子作潼蒺藜使用:
1.同屬植物華黃芪的種子。主要是黑龍江、遼寧、河北、天津、北京、浙江、上海、湖南、山東等地使用。
2.同屬植物紫莢。的種子。湖北、四川、雲南使用。
3.廣東部分地區曾用豬尿豆及凹葉野百合的種子充潼蒺藜用。豬屎豆種子呈三角狀腎形,表面黃綠色或淡黃棕色,類似於潼蒺藜,但本品含豬屎鹼。凹葉野百合種子在廣東又稱為“土沙苑”,含野百合鹼。兩者所含生物鹼均有毒性,且用豬屎豆和凹葉野百合的種子有發生中毒的事例[中藥鑒定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390]。故臨床應用時,應當儘可能用正品,尤其對引起中毒反應的其他品種,注意鑒別,最好不予以應用。

現代研究

化學成分
潼蒺藜主要含有氨基酸、多肽、蛋白質、黃酮類、三萜類、有機酸類、鞣質、固醇及鐵、鋅、錳、銅等微量元素。
藥理作用
潼蒺藜具有調節機體的生理功能、增強機體的非特異性抵抗力,而具有適應原樣作用;能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提高機體的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免疫功能;亦能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抑制血小板凝聚;保護肝糖原積累、降脂、降酶,是肝病治療有前途的藥物。其水煎醇沉劑用於麻醉犬能減慢心率、降低血壓、增加腦血流量。具有抗利尿作用。尚具有抗炎、鎮痛、鎮靜、耐寒、抗疲勞等作用。
臨床新用
1.治療氟骨症於每日晨或睡前服沙苑蒺藜蜜丸(每丸含生葯9g),連服5個月為1個療程。共治地方性氟骨症27例,治癒2例、有效25例;對照組23例中,僅1例有效。服藥過程中有口乾舌燥、大便秘結、尿黃等,5~7日即可適應,無須處理。
2.治療白癜風炒潼蒺藜100g,研末,用豬肝1隻,煮熟后切成小片,蘸葯末1次服完,一般1~2劑獲效,重者3~4劑亦可見效[中藥藥理毒理與臨床。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1992:397]。有用單味潼蒺藜治療白癜風283例,隨機分為原葯生用(A組)和炒熟酒淬(B組)2組。A組為取生潼蒺藜研細為末,每日以水送服30g,連續服用6個月,治療白癜風91例,其中局限型88例、泛髮型3例。痊癒(白斑全部消失)9例(10%),好轉(白斑面積減少20%以上)37例(40%),無效(白斑減少低於20%或加重)45例(50%),總有效率為50%。B組為取潼蒺藜1000g,以文火炒至腥香氣味溢出時倒人盛有100g白酒的容器內,攪勻后加蓋密封1小時,晾乾,研細末,每日以水送服30g,連服6個月,治療白癜風92例,其中局限型87例、泛髮型5例。痊癒14例(15.2%),好轉49例(53.5%),無效29例(31.5%),總有效率為68.8%。
3.治療2型糖尿病採用益氣養血保元湯(黃芪30g,人蔘6g,寬絲子9g,丹參豬苓、枸杞子、補骨脂、潼蒺藜各12g),水煎服,1日1劑,分3次於早、中、晚飯前服用,連服20天為1個療程;同時採用胰島素配合治療2型糖尿病42例。結果治療組有效率為95.2%,對照組有效率為87.5%。
4.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徵用健力消瘀膠囊(黃芪、丹參各30g,潼蒺藜20g,西洋參、生熟地、當歸各15g,鹿角膠12g等),3次/日,5粒/次或2次/日,1劑/日,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治療組29例,治癒2例、顯效5例、有效1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6.21%;生脈散對照組30例,治癒1例、顯效2例、有效15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60%。且治療組心肺功能、疲勞代謝產物的消除及自由基過氧化產物清除的作用都明顯高於對照組。

性狀鑒別


本品略呈腎臟形而稍扁。表面灰褐色或綠褐色,光滑。一邊微向內凹陷。質堅硬。種仁兩半,淡黃色。無臭,味淡,嚼之有豆腥氣。
以粒大飽滿、無雜質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