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峰龍井茶
以龍井茶為主料製成的飲品
龍井茶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我國唐代,在清代,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曾在龍井茶區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為《觀採茶作歌》。西湖龍井茶向以“獅(峰)、龍(井)、雲(棲)、虎(跑)、梅(家塢)”排列品第,以西湖龍井茶為最。
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顯黃。沖泡后,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回味無窮。當時著名的茶聖陸羽,在所撰寫的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有杭州天竺、靈隱二寺產茶的記載。北宋時期,西湖群山生產的“寶雲茶”、“香林茶”、“白雲茶”都已成為貢茶。元代,龍井茶的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明代,《錢塘縣誌》載“茶出龍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與他山異”,龍井茶名聲遠播。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四次到龍井茶區視察、品嘗龍井茶,讚不絕口,並將胡公廟前的18棵茶樹封為"御茶"。從此,龍井茶更加身價大振,名揚天下。
早在北宋時期,龍井茶區已初步形成規模,當時靈隱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雲峰產的“白雲茶”和葛嶺寶雲山產的“寶雲茶”已列為貢品。北宋高僧辯才法師歸隱故地,也是當年與蘇東坡等文豪在龍井獅峰山腳下壽聖寺品茗吟詩之處,蘇東坡有“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穀雨春”之句讚美龍井茶,並手書“老龍井”等匾額,至今尚存壽聖寺胡公廟、十八棵御茶園中獅峰山腳的懸岩上。到了南宋,杭州成了國都,茶葉生產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元代,龍井附近所產之茶開始露面,有愛茶人虞伯生始作《游龍井》飲茶詩,詩中曰:“徘徊龍井上,雲氣起晴畫。澄公愛客至,取水挹幽竇。坐我詹卜中,余香不聞嗅。但見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黃金芽,不取穀雨后,同來二三子,三咽不忍漱。”可見當時僧人居士看中龍井一帶風光幽靜,又有好泉好茶,故結伴前來飲茶賞景。
到了明代,龍井茶開始嶄露頭角,名聲逐漸遠播,開始走出寺院,為平常百姓所飲用。明嘉靖年間的《浙江匾志》記載:“杭郡諸茶,總不及龍井之產,而雨前細芽,取其一旗一槍,尤為珍品,所產不多,宜其矜貴也。”明萬曆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龍井,其地產茶,為兩山絕品”之說。萬曆年《錢塘縣誌》又記載“茶出龍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與他山異。”此時的龍井茶已被列為中國之名茶。明代黃一正收錄的名茶錄及江南才子徐文長輯錄的全國名茶中,都有龍井茶。
如果說在明代龍井茶還介於諸名茶之間的話,到了清代,龍井茶則立於眾名茶的前茅了。清代學者郝壹恣行考“茶之名者,有浙之龍井,江南之芥片,閩之武夷雲。”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來到龍井茶區觀看茶葉採制,品茶賦詩。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還被封為“御茶”。從此,龍井茶馳名中外,問茶者絡繹不絕。近人徐珂稱:“各省所產之綠茶,鮮有作深碧色者,唯吾杭之龍井,色深碧。茶之他處皆蜷曲而圓,唯杭之龍井扁且直。”民國期間,著名的龍井茶成為中國名茶之首。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積極扶持龍井茶的發展,龍井茶被列為國家外交禮品茶。茶區人民在政府的關懷下,改舊式柴鍋為電鍋,選育新的龍井茶優良品種,推廣先進栽培採制技術,建立龍井茶分級質量標準,使龍井茶生產走上了科學規範的發展道路。
龍井茶的圖片
大文豪蘇東坡的《白雲茶》贊道“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穀雨春”。
元代茶人虞伯生在《游龍井》中寫道“徘徊龍井上,雲氣起晴畫。澄公愛客至,取水挹幽竇。坐我檐莆中,余香不聞嗅,但見飄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煮黃金芽,不取穀雨後。同來二、三子,三咽不忍漱。”
清代詩人龔翔麟有《虎跑泉》道:旋買龍井茶,來試虎跑泉。松下竹風爐,活火手自煎。老謙三味法,可惜無人傳。坐龍井烹茶偶成-乾隆。龍井新茶龍井泉,一家風味稱烹煎。寸芽出自爛石上,時節焙成穀雨前。何必鳳團誇御茗,聊因雀舌潤心蓮。呼之欲出辯才在,笑我依然文字禪。
乾隆皇帝下江南之獅峰採茶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女採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採茶,心中一樂,也學著采了起來。剛采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後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後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裡不適,並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麼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太后便想嘗嘗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後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后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后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藥。”乾隆皇帝見太后這麼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採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后。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保存著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遊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一番,拍照留念。
泡茶是一門藝術,同時泡茶也是相當有講究的,那西湖龍井茶的泡法如何呢?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三種龍井茶的泡法,下面來看看本文內容介紹吧!
龍井茶的泡法之一:上投法,龍井茶葉,扁形、葉細嫩、條形整齊、寬度一致、綠黃色、手感光滑、一芽一葉或二葉。 1.準備透明玻璃杯(本例杯子大小約200ml),置入適量適溫的開水后,投入約5公克龍井茶葉。 2.靜待龍井茶一片一片下沉,欣賞她們慢慢展露婀娜多姿的身態。 3.茶葉在杯中逐漸伸展,一旗一槍,上下沉浮,湯明色綠,歷歷在目。 4.再仔細些欣賞,這真可說是一種藝術享受呢! 5.雖然已經可以品飲了,但總難捨,再看她一眼。
龍井茶的泡法之二:中投法 1.準備透明玻璃杯(本例杯子大小約200ml),先置入適溫開水約三分之一,投入約5公克龍井茶葉,靜待茶葉慢慢舒展。 2.待茶葉舒展后,加滿開水。 3.可以喝了!但還是難捨,容你再多看她幾眼。
龍井茶的泡法之三:下投法 1.準備瓷蓋杯(本例大小約150ml),溫杯,投入適量龍井茶葉。 2.加入少許適溫開水。 3.拿起沖泡杯,徐徐搖動使茶葉完全濡濕,並讓茶葉自然舒展。 4.待茶葉稍為舒展后,加入九分滿開水。 5.等待茶葉溶出茶湯。 6.用杯蓋稍微撥動茶湯,使茶葉溶出的茶湯更平均。 7.倒入小茶杯中品飲。以上就是三種龍井茶的泡法講解,喝茶是一種生活享受,而泡茶是一門藝術,你不妨學學龍井茶的泡法。
龍井泉位於浙江杭州市西湖西面風篁嶺上,是一個裸露型岩溶泉。龍井泉本名龍泓,又名龍湫,是以泉名井,又以井名村。龍井村是世界上著名的西湖龍井茶的五大產地之一。而龍泓泉,歷史悠久。龍井泉由於大旱不涸,古人以為與大海相通,有神龍潛居,所以名其為龍井。又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三泉”。
明正統十三年(公元1448年),在龍井發現一枚“投龍簡”,上面刻著東吳赤烏年間向“水府龍神”祈雨的告文。可見,在三國時期龍井就已聞名了。由於這裡有一口泉井,大旱不枯,相傳古時每逢乾旱,到此求雨,屢驗不爽,以為這口井與海相通,其中必有龍,於是便稱它為“龍井”(也叫“龍泓”、“龍湫”)。井旁有龍井寺,初建於五代後漢乾祐二年(公元949年),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龍井附近曾有“八景”之說,現僅存三處。龍井泉旁,斜立一塊石灰岩巨石,高約2米,狀似游龍,上刻有“神運”兩字,故稱神運石;在龍井寺下方公路旁,有一塊高3米多,頗似雲彩的巨石,這就是一片雲。一片雲東北的公路下面,有一涼亭,原稱二老亭,相傳是北宋主持龍井寺的高僧辨才出鳳篁嶺迎接蘇東坡的地方。蘇軾曾多次到龍井遊覽,留下了“人言佳水亦佳,下有萬古蛟龍潭”。
龍井一帶大片出露的石灰岩層都是向著龍井傾斜,這樣的地質條件,給地下水順層面裂隙源源不斷地向龍井彙集創造了有利的因素。在地貌上,龍井恰好處於龍泓澗和九溪的分水嶺埡口下方,又是地表水彙集的地方。龍井西面是高聳的棋盤山,集水面積比較大,而且地表植物繁茂,有利於攔蓄大氣降水向地下滲透。這些下滲的地表水進入縱橫交錯的石灰岩岩溶裂隙中,最終便沿著層面裂隙流下龍井,湧出地表。由於龍井泉水的補給來源相當豐富,形成永不枯竭的清泉。
此處由於龍井泉水來源豐富,而且有一定的水頭壓力,具有一定流速流入龍井,井池邊形成一個負壓區,原井池中的水在滿溢出前,先要向負壓區匯聚,由於表面張力的作用,負壓區上方的水面前就微微高起,與負壓區之間形成一個分界,這就是奇特的龍井“分水線”,似把泉水“分”成兩半,雨後由於泉水補給量大,這現象更加明顯。
龍井村,因盛產頂級西湖龍井茶而聞名於世。東臨西子湖,西依五雲山,南靠滔滔東去的錢塘江水,北抵插入雲端的南北高峰,四周群山疊翠,雲霧環繞,就如一顆鑲嵌在西子湖畔的翡翠寶石。
村內旅遊資源豐富,御茶園、胡公廟、九溪十八澗、十里琅璫、老龍井等景點點綴其中,為茶鄉增加了濃郁的文化氛圍。整治工程重塑了龍井村山澗溪流景觀,再現了茶鄉農居溯溪而上、擇水而居的山地景觀風貌,基本恢復了富有西湖龍井茶鄉特色的自然村落風貌。
獅峰山全景:
獅峰龍井茶
獅峰山下18棵御茶
獅峰山石碑:
獅峰山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