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海軍

法國的海上武裝力量

法國海軍(法語:Marine nationale française)是法國的海上武裝力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軍之一,現今為數不多的藍水海軍之一。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但正式成立是在1624年,由樞機主教黎塞留創建。

路易十四時代經柯爾貝爾等人的努力建設下法國海軍成長為世界海洋強國之一,並在法荷戰爭后成為第一海上強國。1690年比奇角海戰,法國海軍達到了輝煌的頂峰。但因歐陸戰事吃緊出現財政問題,故在拉和岬海戰(拉烏格海戰)後轉入具有經濟效益的劫掠戰。第一海軍強國地位易位於英國皇家海軍。之後的幾個世紀里法國海軍雖然大落大起,但在18至19世紀大多數時間裡都保持世界第二海軍強國的位置,並多次與英國皇家海軍爭雄。19世紀法國艦船領域不斷創新,並取得多個第一,製造出首艘蒸汽戰列艦、鐵甲艦、電驅動潛艇等。雖然在20世紀上半葉,法國海軍扮演著次要角色。但二戰后,法國海軍重新建設,並在1966年後獨樹一幟步入又一個黃金時期。

現今的法國海軍擁有多種現代化軍艦、艦載導彈和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在聯合國的海上維和行動里有一定的影響力,並在海外基地駐有兵力,在各大洋也設有戰略區。目前,法國的海外軍事基地遍及5大洲3大洋,數量僅次於美國。海軍總司令部設於巴黎,大西洋艦隊基地設於布雷斯特、地中海艦隊基地設於土倫。

發展沿革


紀晚紀
洋強歷史,蘭較容易忽視強權。究,追求歐陸霸權。際,置擁權提供良件。
紀,歷史早追溯,王。,船臨徵召商船、船武裝。紀流岸船,展北歐船型豐船型合混合型。十字軍東征,法國封建主最為熱衷,為此長派船運載十字軍將士,其中主要就是內夫船。後來這種船型廣泛為西歐各國採用,甚至作為他們港市城徽的主要標誌。中世紀時,王家海軍也多次執行軍事任務。在法蘭西與佛蘭德斯戰爭期間,1304年8月法國卡佩王朝與熱那亞、荷蘭郡組成的艦隊在熱那亞的雷尼爾指揮下使弗蘭德斯的艦隊覆沒,法國俘獲了大量戰船並順帶俘虜敵方指揮官,有利的配合了陸上的法軍行動。一周后,法王腓力四世率軍在蒙桑佩韋勒之戰大敗弗蘭德斯的陸軍主力。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
1338年阿訥默伊登之戰
1338年阿訥默伊登之戰
1338年9月23日在百年戰爭中的阿訥默伊登之戰,法國艦隊擊敗英格蘭艦隊,並俘虜愛德華三世的旗艦愛德華號、克里托弗號等,之後不久的10月5日法軍登陸英格蘭並大規模洗劫和破壞南安普頓。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歐洲歷史上第一次使用火炮的海戰。
1339年法國艦隊橫渡英吉利海峽,駛至英格蘭南岸,焚毀了黑斯廷斯普利茅斯布里斯托爾等城。1372年法國艦隊配合卡斯蒂利亞王國艦隊在拉羅謝爾港給予英格蘭艦隊毀滅性打擊,把戰火再次帶進英格蘭本土。
15世紀以來,西歐造船技術有了重大突破,1489年法國一艘根據卡拉克船型設計出的戰艦,配備151門鐵炮和29門銅炮,裝載400名士兵以及300名海員。引發後來的英國國王亨利八世模仿建造。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法國也積極參與其中。
1524年,法國航海家雅克·卡蒂埃遠航到達美洲北部。1535年他沿聖勞倫斯河向西南方前進,想找到通往中國的航道。他被那裡的大瀑布所阻,但獲得了現今加拿大的大片土地,並與當地人進行皮毛貿易,獲得豐厚利潤。同時,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西歐各國為爭奪海上優勢紛紛進一步改進船舶的製造工藝,西歐的造船技術飛速發展。其中英法兩國在1512-1514、1522-1526、1542-1546年的交戰期間,雙方多次在海上激戰。也互有勝負,但法國的每一次勝利都引發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對海上力量的改革,法國卻因西班牙在歐洲大陸的強勢不得不將大量人力物力消耗在歐陸。
1580年,西班牙腓力二世武力吞併葡萄牙引發西歐各國的不滿。不久法國的亨利三世和英國的伊麗莎白一世達成一致,共同對抗西班牙人。1582年6月亨利三世派法國艦隊前往特塞拉島支援與腓力二世對抗的安東尼奧,但在蓬塔德爾加達海戰中法國、英國、荷蘭和忠於安東尼奧的葡萄牙組成的聯合艦隊被西班牙海軍名將聖克魯斯侯爵大敗。雖然聯合艦隊的規模要比西班牙艦隊大,但質量卻不及對方。法國還不足以在中大西洋上挑戰西班牙人。
1624年至1650年代
在拉羅謝爾之圍中的黎塞留
在拉羅謝爾之圍中的黎塞留
1624年被認為是現代法國海軍的誕生時刻。在黎塞留任法國首相期間,他親自兼任海軍大臣,建立了四個海軍基地,創設了法國歷史上第一支正規海軍艦隊。為了強調國家與民族、而非家族與血緣的重要性,黎塞留將法國海軍的正式名稱由王家海軍(Marine royale)更替為國家海軍(Marine nationale),法國海軍仍沿襲著這一稱謂。在他的努力下法國貿易的發展與稅務改革讓國庫前所未有的充盈,而他又反過來促進著貿易與造船業的發展。他還將控制於貴族之手的兩支艦隊以210萬法郎的代價收回。
1629年末,拉羅謝爾船廠開始自主建造第一艘大型風帆戰艦——裝備68門火炮的王冠號(La Couronne),而風帆艦隊的規模也已達到27艘。到三十年代中期,法國的海洋計劃基本得以實現。儘管無法與英國荷蘭相比。在這一時期法國海軍也誕生了一批海戰能手,如亨利·德·索迪斯和麥勒·布雷澤。
1638年戈特利亞之戰
1638年戈特利亞之戰
1638年戈特利亞之戰和1641年塔拉戈納海戰中,亨利·德·索迪斯指揮的法國艦隊取得不俗的戰果。尤其是戈特利亞之戰使西班牙在比斯開灣的海軍力量被完全摧毀。這場海戰被稱為戈特利亞大捷,亦是法國海軍建立以來的第一次較大規模的正規作戰。而麥勒·布雷澤指揮的法國艦隊也分別在1642年巴塞羅那之戰和1643年卡塔赫納海戰取得勝利,尤其是卡塔赫納海戰使西班牙海軍在西地中海再難以對法國構成威脅。法國控制了西地中海,實現了黎塞留生前的願望。馬薩林親自下令鑄造印有法國艦隊破敵圖案的金幣,以紀念這一偉大勝利,此外法國也向海外拓展勢力。
1642年,法國在北美蒙特利爾建城,法國人將黎塞留視作海軍的真正建立者,不僅是因為他裝備了艦船,還因黎塞留的遠見卓識確保法國擁有健全的組織機構,並維持海軍的穩固發展。在其政治遺囑中,他依然充滿希望地指出,根據法國的地理位置和資源,法國有發展海權的機會。
1648年的投石黨亂卻打亂了法國海軍的發展,陷入內憂外患中,因此國力被嚴重削弱,並導致法國原本稱霸在即的事業,被迫暫時中斷;而且叛亂之後,法國的國力短時間仍難以恢復,國際地位暫時下降至二流國家。可以說叛亂不但造成社會的大混亂,政府還因為稅收大減,軍力從十五萬衰退到五萬多;法國海軍部也因為預算不足、挪用至迫切的陸軍,以及馬薩林的中飽私囊,使得海軍的年度經費下降到1640年代初的六分之一(五十萬里弗)。這讓船艦因無力維修而朽壞,嚴重傷害剛有起色的法國海權,並使馬薩林的重商主義政策難有所成,也抑制了海外商貿的發展。
路易十四親政時期
1661年,當路易十四開始執政時,法國只有30艘戰艦,其中僅3艘裝備60門以上的火炮。1664年路易十四為了向全歐展現法國的權威,而又不希望把國家陷入昂貴的戰爭,於是決定將他第一個征服的目標鎖定為位於北非阿爾及利亞海岸、由奧斯曼帝國庇護的穆斯林海盜基地,吉格港(Gigeri)。海軍元帥博夫爾公爵率領15艘從外購置或租借來的戰艦開始了這次帶有聖戰意味的遠征,並於1664年6月26日到達吉格。法國的艦隊最初取得了勝利,但卻逐漸陷入了漫長的、與穆斯林大槳戰船和縱帆船的消耗戰中。物資補給問題變得尤為突出,加之博夫爾公爵完全不了解海軍,這次作戰最終在3個月後以失敗告終。路易十四極為震驚,因為荷蘭、英國乃至疲弱的西班牙,都能教訓這些異教徒,並以此展現自己的海上力量。法國既然是歐洲第一大國,他的海軍也應是歐洲第一。
柯爾貝爾
柯爾貝爾
路易十四任命柯爾貝爾為海軍大臣后,柯爾貝爾基於“重商主義”的思想原則,勾畫出了一條比較完整的海洋強國戰略,力圖“像製造業和國內貿易那樣,把海洋和遠距離貿易組織起來形成巨大的實體。為了支持法國的商貿,建立一支具有堅實基礎的海軍。”柯爾貝爾一方面從英國、荷蘭引進技術,自造艦船,使法國的艦船設計工作變得科學化;另一方面,他還改革了傳統的兵制,頒布了《海洋大法》,實施普遍的船員登記制。
1667年,法國歐洲第一的國力開始在海軍建設上體現出來。從土倫到勒哈弗爾,到處可見熱火朝天的造艦景象。對那時盛況的描述甚至有些難以置信:一艘在土倫建造的40炮戰艦僅用了7小時就完全建成,而在科爾貝爾之子、塞涅萊侯爵視察土倫時,一艘大槳船從無到有僅僅花費5個小時。1667年,布雷斯特港舉行了浩大的閱艦式,標誌著這支偉大海上力量的崛起。60艘新制戰艦聚集於此,集中了法國艦隊的幾乎全部主力。而到1671年,法國海軍已擁有炮數在50門以上的大型風帆戰艦68艘,主力艦隊總規模上達世界第一。1668至1669年,法國的造艦運動達到頂峰。到1672年法國海軍已擁有196艘戰艦,成為歐洲第三大海軍強國。
1676年奧古斯塔海戰
1676年奧古斯塔海戰
1672年,法國向當時的世界海軍第一強國——荷蘭共和國宣戰。法國海軍通過法荷戰爭獲取了寶貴的戰爭經驗。並誕生了法國海軍名將——迪凱納。1676年,迪凱納指揮的法國海軍在奧古斯塔海戰和巴勒莫海戰先後擊敗荷西聯合艦隊。荷蘭海軍名將德·魯伊特在海戰中負傷過重而死。法國不僅獲取了西地中海的制海權。而且贏得了前所未有的威望。憑藉法國強大的實力,此時法國海軍已經成為第一海上強國。法國海軍的迅速崛起確實讓其他國家感到恐懼。英格蘭國王查理二世甚至與威廉三世結訂密約,共同遏製法國海上勢力。英國人按1677年方案建造了30艘新戰艦,其中包括10艘三層巨艦。這表明英國有抵製法國的政治意願。法國海軍人數在1677年達到4萬人,擁有近200艘戰艦。法國在艦船製作方面的體質和制度非常完善,而且還擁有充裕的工作設施。
法荷戰爭結束后,作為敵對國的荷蘭,威廉三世正忙於為荷蘭人重建家園並恢復海外貿易,耗資巨大的主力艦隊被重新解散歸於各省。但是,法國海軍卻絲毫沒有懈怠。動員起來的法國艦隊戰船總數199艘,其中載炮40門以上的風帆戰艦68艘。科爾貝爾而一方面為艦隊更新著最優秀的船隻,一方面為海軍培養、徵募著人才。他建議國王在和平時期將海軍投入到對穆斯林海盜的作戰上,一方面展現法國作為歐洲基督教國家領袖的地位,一方面將艦隊維持在戰爭狀態下,保持其紀律與戰鬥力。此後數年,法國艦隊幾乎成為歐洲唯一活躍的常備海軍,而軍官隊伍也在戰鬥中得到來自實踐的培養。
1683年柯爾貝爾去世后,路易十四致力於在大陸進行擴張,對海外殖民地的關注度減弱。1685年的《楓丹白露敕令》不僅讓法國工商業半毀,也使海軍失去了9000名熟練的水手。法國海軍建設開始走向下坡路。
1690年比奇角海戰
1690年比奇角海戰
1683-1684年在團聚戰爭后,法國通過《雷根斯堡條約》將勢力範圍和霸權推向最高峰。法國咄咄逼人的霸權令歐洲不安,1686年在荷蘭執政威廉三世的外交活動下,荷蘭、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瑞典和德意志一些諸侯組成了反法的奧格斯堡同盟。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后,威廉三世應邀入主英國,使英國加入奧格斯堡同盟。法國為改變不利的國際環境,決定先發制人,挑起了大同盟戰爭。法國海軍也在戰爭中積極表現。在戰爭之初法國海軍佔據優勢,通過1690年比奇角海戰獲取了北大西洋的制海權並持續了兩年,使法國對海洋控制範圍達到空前。但在1692年拉和岬海戰(拉烏格海戰)后礙於歐陸戰事吃緊導致財政窘迫轉而進入具有經濟成效的劫掠戰。從1693年起,法國減少了對海軍的撥款,損壞腐爛的艦船得不到及時的替換,海軍實力不斷削弱,而此時的英國則加快了發展海軍的步伐。
1693年拉各斯海戰
1693年拉各斯海戰
1693年圖爾維爾在拉各斯海戰中截擊了一支規模可觀的士麥那護航隊,士麥那船隊損失近半商船(90艘)其中40艘被法國捕獲,殘餘船隊避居大西洋中的馬德拉島,放棄了進入地中海的企圖,由於損失過大,被迫於7月30日返回英國。對於英國人而言,拉各斯之戰是一場恐怖的金融災難。價值超過六千萬法郎的財產在戰鬥中失去,一半落入了法國人手中。自倫敦城大火以來,英國還未曾經歷如此慘痛的損失。支援西班牙、建立地中海艦隊的企圖都完全失敗了。在1693年的大部分時間裡,英國與地中海的貿易幾乎全部中斷。1694年讓·巴爾特指揮的法國艦隊在荷蘭的特塞爾附近海域以輕微的損失擊敗了荷蘭的商船隊,捕獲了荷蘭3艘艦船和30艘商船。兩年後的1696年,讓巴爾特再次指揮法國艦隊在多格淺灘一帶虜獲了96艘從波羅的海駛往荷蘭的滿載小麥的貨船,解救了當時正處於飢荒中的巴黎。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期間,維哥灣海戰使法國大西洋艦隊幾乎全滅,1707年土倫戰役又迫使法國自沉地中海艦隊,法國海軍在這場戰爭中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但法國通過劫掠戰在1707年的5月2日行動以輕微的損失捕獲英國2艘風帆戰列艦和21艘商船。在同年的利澤德角之戰,迪蓋·特魯安等人使英國1艘軍艦被毀、3艘軍艦和15艘商船被捕獲,超過一千人死亡。1711年迪蓋·特魯安又指揮法國艦隊奪取了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向當地的葡萄牙人勒索了500箱糖和40萬美元。儘管大同盟戰爭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以法國的一平一勝的結果而結束,但法國卻在戰爭中元氣大傷,法國海軍也遭受了極其嚴重的削弱。
1713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結束時,法國的財政赤字高達24億鋰,法國政府的信譽下降,導致國家一時無法籌措到足夠的資金去支持其在歐洲和海外的軍事行動。而到1715年法國風帆戰列艦總噸位從1695年的19萬噸下降到了10.2萬噸。而他的對手英國風帆戰列艦噸位達到了16.8萬噸。
1744年土倫戰役
1744年土倫戰役
在路易十五在位之初,法國海軍風帆戰列艦總噸位正在迅速下降,就在1715年總噸位上保持在10.2萬噸時,到了1720年下降到了4.5萬噸。1723年開始,路易十五將國事託付給70歲高齡的紅衣主教弗勒里。弗勒里盡了極大努力,使國家財政在18世紀30年代初一度好轉,法國的商業、工業和農業都有了一定的起色,然而,1743年弗勒里去世后,曾經一度修好的法英關係全面惡化,法國王室以及掌握軍政要職的宮廷貴族們的腐化與揮霍無度,加上一場接著一場耗資巨大的對外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與七年戰爭),使得法國財政狀況再度惡化,國家軍費大部分投給陸軍,海軍的發展仍未受到足夠的重視。但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法國海軍依然表現可圈可點,在1744年土倫戰役中使英國喪失了在地中海的主導權。1746年在尼加巴丹海戰中法屬印度公司艦隊擊敗英國東印度公司艦隊獲取了在印度烏木海岸的控制權。但法國高層對歐陸霸權的過度看重而忽視了海權的重要性。使法國在海外所獲取的優勢又很快喪失。
七年戰爭期間,法國試圖將土倫艦隊和布雷斯特艦隊在英吉利海峽集結,隨後入侵英國,該計劃由於土倫艦隊與布雷斯特艦隊在1759年被英國海軍殲滅而終告失敗。正當法國分散它的兵力和財力在歐洲進行一場接著一場的戰鬥時,英國軍隊則在海軍的支援下在世界各地佔領法國的殖民地。與此同時,法國的海外貿易幾乎完全遭到了毀滅。僅在1756年到1760年的四年時間裡,法國就損失商船850艘。法國消耗的戰爭費用,數目也使人震驚。不過法國海上私掠船行動也取得輝煌戰果。從1756年6月到1760年6月,法國私掠船共捕獲英國商船2500多艘。在1761年,儘管英國人捕獲了240艘法國私掠船,但其他法國私掠船仍捕獲了812艘英國商船。但戰爭還未結束法國已出現嚴重財政拮据,僅法國拖欠奧地利的款項就達3400萬利弗爾。此時法國再也不具備先前的影響力。為了改變發給在世界上的孱弱地位,重塑法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形象,法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舒瓦瑟爾公爵
舒瓦瑟爾公爵
1759年,在法國海軍幾乎覆滅后,法國的政治家們開始清醒地認識到想要擊敗英國,保持法國在歐洲的地位,必須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法國民眾也認識到要想使國家安全,沒有強大的海軍力量是不可能的。從上至下,思想上達到高度統一的法國進發了一股全民族的重建海軍熱。在海軍大臣舒瓦瑟爾公爵的重建計劃下,七年戰爭結束時,法國已經擁有40艘裝備齊整的戰列艦,其中僅“利用捐款製造了15艘備有75門炮以上的戰列艦。到1770年這一數字又增加到了64艘,另外還有50艘快速帆船。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時,戰列艦達到了80艘,大約45艘可以隨時出海作戰。與英國相比,法國適於戰鬥的艦船更多。法國的艦船因為設計上更加科學,因而比英國的艦船速度快、噸位大、機動性強。法國海軍在硬體方面已經超越了英國,具備了與英國再次抗衡的堅實基礎。
法國海軍軍官也掀起了學習熱潮,鑽研業務和好學上進成為一種風尚。先前由於等級制度的影響,不尊重非貴族上級軍官的現象十分普遍,導致軍官工作效能低下。舒瓦瑟爾公爵的改革對這一切進行了巨大衝擊,良好的軍隊紀律得以建立。1767年,法國政府對艦隊的炮兵進行改組,由一萬炮手組成的炮兵,在接下來的十年間,堅持每周訓練一次,極大地提高了官兵的戰鬥力。在長時間堅持不懈的訓練之下,艦隊炮兵的射擊技術有了很大提高。就當是來說,法國的海軍炮手可能是世界上打的最準的。其遠射程技術更是遠遠優於英國海軍,這與法國海軍的戰術有關,因為他們更喜歡遠距離作戰。命中率的提高增強了海軍的戰鬥實力,海軍官兵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對英國海軍不再畏之如虎。海員的人數也有了足夠的保障,至1778年海軍徵募花名冊上登記註冊的已有6.7萬名之多。可以說兵源的充足也為再次與英國開戰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1781年切薩皮克灣海戰
1781年切薩皮克灣海戰
1763年,法國比高·德莫洛格出版了《海軍戰術》一書,該書不僅詳細地闡述了戰術上集中優勢兵力的各種辦法,而且促進了一套實用信號系統的發展。這些理論和信號系統都得到了廣泛應用,法國大多數海軍指揮官都接受過這種訓練。戰術的改變,豐富了海軍的作戰技能,它更加靈活、機動,有利於發揮指揮者的個人能動性。儘管法國戰後不斷壯大海軍力量,但法國想要獨自戰勝英國海軍,實力和信心上仍略顯不足。因而同樣遭受戰爭創傷的西班牙就成了法國人團結的必然目標。西班牙海軍在當時也是十分強大的。二者聯合,勝算的把握顯然更大。
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之際,法國和西班牙海軍風帆戰列艦總噸位達到31.3萬噸,要大於同期英國海軍的26萬噸。在美國獨立戰爭初期法國、西班牙等國一直對美國暗中援助,1777年隨著薩拉托加戰役使戰爭局勢逆轉,法國和西班牙分別於1778年和1779年正式介入戰爭。1779年6月西班牙與法國締結聯盟,以法國同盟者身份在海上參加反英戰爭。1780年12月荷蘭亦加入戰爭,對英宣戰。英國在國際社會被眾列強孤立並被逼在歐、亞、美三洲同時作戰。戰爭期間,法國海軍也是唯一一個做到與英國海軍正面決戰仍能取得局部優勢的國家,在1781年切薩皮克灣海戰,法國海軍的勝利,直接決定了約克鎮戰役的影響。在遠東海域,絮弗倫在印度沿海的一系列海戰尤其是1782年的亭可馬裏海戰使英國暫時失去印度沿海制海權,而法屬印度公司一度獲取孟加拉灣的優勢。美國獨立戰爭法國的勝利也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報了七年戰爭之仇,也讓英國外交受到空前孤立,也提升了法國的國際地位。但1787年,在英國首相小威廉·皮特圍繞荷蘭問題上清除了法國的影響力。
1796年紐芬蘭遠征
1796年紐芬蘭遠征
1789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嚴重削弱了法國海軍實力,法國海軍失去了大批經驗豐富和技術熟練的軍官,到1790年,超過一半的休假軍官沒有返回艦隊,再到1791年,不再崗位的人員數量已經超過80%。英國海軍擁有400艘艦艇,其中115艘風帆戰列艦,而法國僅有246艘艦艇,其中風帆戰列艦隻有76艘,真正能服役的不過27艘。因此法國大革命戰爭一開始,英國海軍就佔據優勢地位,相比之下,法國海軍則明顯不如英國,新換上來的軍官缺乏海戰經驗,水手訓練不足。在於英國進行軍艦作戰的同時,法蘭西第一共和國開始大量頒發私掠許可證,授權私人武裝民船劫掠英國船隻。這一時期,法國的海上劫掠戰可謂戰果輝煌,誕生了一批優秀的劫掠戰大師。1795年10月7日行動中約瑟夫·德·里舍里指揮的私掠船隊攻擊了英國的商船隊,捕獲其1艘風帆戰列艦和30艘商船。1796年的紐芬蘭遠征中,約瑟夫·德·里舍里和西班牙艦隊一起摧毀了英國127艘商船以及紐芬蘭沿岸漁業包括普拉森特灣的英軍駐地,總之戰果很可觀。另一位被成為“私掠船之王”的羅貝爾·敘爾庫夫依託法屬模里西斯的海軍基地,在印度洋海域從事私掠船行動達10年,他的私掠船在沒有取得法國政府私掠許可證的情況下劫掠了多艘英國及其盟友的商船。1800年10月7日,他在印度洋上劫掠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武裝商船“肯特”號,為此,英國東印度公司懸賞250萬法郎捉拿他。但也無法掩蓋大革命戰爭期間法國海軍在土倫港地中海艦隊的自沉和入侵英國本土計劃的破產以及阿布基爾海戰的嚴重失利帶來的的黯淡色彩。
1810年模里西斯大港之戰
1810年模里西斯大港之戰
1803年拿破崙戰爭爆發。英國先發制人,橫掃大批法國商船和數艘法國戰艦。而且從開展第一天起,海軍的損失迅速將法國置於無從選擇的境地。拿破崙大為震驚,重新啟動了建造一支可以運載10萬人跨海峽作戰的入侵艦隊計劃。但在1805年特拉法加海戰重創了法國海軍后,英國海軍橫行於大西洋、地中海與印度洋,法國人所能做的是一面實施大陸封鎖體系,一面派出小股艦隊和大量私掠船小心翼翼地突破英國的海上封鎖,捕獲和消滅他們發現的英國商船。1805年的阿勒曼遠征中被法國俘虜、焚燒及鑿沉英國軍用和民用艦船達到45艘。而在印度洋上,1810年模里西斯大港之戰中,法國擊敗英國一個巡防艦中隊,致使參戰的英國巡防艦中隊戰力癱瘓,這是拿戰期間法國在印度洋地區對英國取得的一場難得的漂亮仗也是拿戰中最激烈的巡防艦對戰之一。
1807年起,拿破崙大規模建造風帆戰列艦,以補充經濟戰略的不足。但是由於法國及其衛星國都無法培養和留住足夠的海員,這些大型戰艦基本沒什麼用處。就在遠征俄國失利后,拿破崙將大批技術熟練的船工和海員征入陸軍,他的艦隊只是虛張聲勢的泡沫而已。在遠離歐洲大陸的戰場上,英國憑藉其對海洋的控制權,佔領了法國在西印度群島和印度洋上的最後幾個支持私掠船活動的海軍基地——馬提尼克、瓜德羅普和模里西斯,從而有效地阻遏了法國私掠船在公海上對英國商船的襲擊和劫掠,摧毀了法國的海上劫掠戰體系,法國的私掠船活動也隨著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崩潰而偃旗息鼓。
波旁復辟時期至二戰
1838年韋拉克魯斯之戰
1838年韋拉克魯斯之戰
拿破崙之後,英國保持了近百年的海上霸主地位,但法國海軍仍然保持著世界一流水準。波旁王朝復辟時期法國海軍很快得到恢復,並積極參與海外軍事行動。
1827年納瓦里諾海戰中,法國與英、俄組成的聯合艦隊在黑海重創奧斯曼帝國海軍取得決定性勝利。1838年的糕點戰爭,法國海軍也參與進來。在韋拉克魯斯之戰迫使墨西哥賠償60萬比索
1841年,法國侵佔莫三比克海峽北部的馬約特島。1842年,法國入侵象牙海岸,排擠了葡萄牙對“象牙海岸”的統治。1847年沱灢之戰,法國艦隊又擊敗了越南人。
1859年,法國取得開鑿蘇伊士運河的特許權,並佔領紅海南端西岸的吉布地。1860年,法國夥同英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多年的對外侵略,使法國成為僅次於大英帝國的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然而,德意志在歐洲大陸中部的掘起,改變了歐洲的力量結構。儘管普法戰爭之初法國海軍對北德海岸線進行了封鎖。然而法國艦船出現煤炭短缺,也缺乏必要武器來對付敵人港口周圍的海岸防禦工事。1870年9月封鎖被取消。
1871年法國與德國簽訂和平協議,結束了普法戰爭。由於陸軍的慘敗,新成立的第三共和國自然將大部分的國防預算投放到陸軍的重建上。法國海軍在普法戰爭中受影響較小,但其海軍原有艦船,因船齡太長或樣式過舊而紛紛退役。為此法國政府在財政極為困難的條件下仍撥款大量經費從事海軍建設。1872年海軍部提出建造217艘艦船的海軍發展計劃。1876年又根據海軍技術發展的要求,對此計劃提出修正案,以期建造噸位更大、艦炮更為先進的鐵甲艦。該計劃獲得法國議會的批准。但是,法國國內還有一種主張,認為法國海軍的主要任務是沿海防禦,事宜多造中小艦船。兩種意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有一定的影響。法國海軍在19世紀末,始終佔據第二位的位置。
1884年馬江海戰
1884年馬江海戰
1884年,繼續奉行殖民擴張政策的法國發起中法戰爭,先後在馬江海戰和石浦海戰取得勝利,使其在戰爭期間始終掌握對清朝的海上優勢。在 打中法戰爭的同時,法國又分別進行兩次馬達加斯加遠征和曼丁果戰爭以及在西非的曼丁戈戰爭,皆獲得勝利。與此同時法國在19世紀與英國在各大海域進行了一系列大博弈。然而德國的迅速掘起,促使法國與英、俄結成共同反德的協約國集團。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海軍的地中海艦隊在封鎖奧匈帝國海軍、轉移塞爾維亞軍民以及對希臘作戰迫其支持協約國等重大軍事行動中,表現得都可圈可點。但受國力及海軍實力所限,法國並未在一戰後國際秩序安排中獲得多少實利。1922年簽署的華盛頓《五國海軍條約》,確定了美英日法意五國的主力艦比例為5:5:3:1.75:1.75。20世紀30年代,隨著戰爭創傷的癒合,法國海軍迅速恢復元氣。
1937年,法國海軍已擁有航空母艦1艘、戰列艦3艘、重巡洋艦7艘、輕巡洋艦12艘、各型驅逐艦50餘艘,各型潛艇共101艘,綜合實力居歐洲第二、世界第四。曾任英國海軍大臣的丘吉爾感慨“其效能之好,勝過法國大革命以來的任何時期”。
1940年,二戰歐洲戰場剛開打不久,法國就因陸軍迅速潰敗,而無法在戰爭中發揮自己的實力便在英國人的“弩炮”行動下自沉。
1942年,盟軍發起火炬行動,登陸法屬西北非,準備接應法軍艦隊突圍,然後以此為跳板攻打義大利,以最終實現反攻歐洲。與此同時,希特勒也下令強行奪取法軍艦船。11月11日,達爾朗在盟國的要求下電令土倫艦隊機動到阿爾及爾,但對英國恨之入骨的艦隊司令拉博德對此嚴厲拒絕。26日黎明,德軍發動突然襲擊,港口防衛司令馬爾基海軍上將在床上被俘。不甘向德國人俯首、又難忘英國人的“舊恨”的法國海軍,決定以就地自沉的悲壯方式捍衛最後的尊嚴。自沉的140餘艘艦艇中,包括3艘主力艦、8艘巡洋艦、17艘驅逐艦、16艘魚雷艇、16艘潛艇、70多艘各型輔助船,這也成為法國海軍歷史上最為悲壯的一幕。
二戰後至21世紀
法國海軍
法國海軍
二戰後法國為了維護本國的安全和海外利益,並先後發動印度支那戰爭和阿爾及利亞戰爭等一系列殖民戰爭,造成財政極度,無力建設海軍。這個時期法國海軍從美、英、加拿大等國得到各種戰艦約200艘。這些艦艇多半是陳舊的,不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
1952年,法國政府批准了海軍的造艦計劃,到50年代末,法國海軍共有各種艦艇近400艘。冷戰期間,法國與夙敵德國、英國一起,同時加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但高傲的法國人一直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國防政策,為此還一度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組織。法國海軍作為支撐這一政策的重要力量,也由此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最終成功打破了美國的技術封鎖,發展起獨立完善的海軍工業技術體系。
1964年,法國海軍成立潛艇部隊,1967年,法國第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可畏”號下水。此後,德斯蒂安·多爾韋級護衛艦、P400級巡邏艇以及世界上噸位最小的紅寶石級核攻擊潛艇相繼入列。法國一度超過英國,成為世界海軍第三強國。隨著冷戰後國際形勢的變化,法國海上戰略重點開始轉向海外。為了提高遠距離快速處理危機的能力,法國耗巨資建造首艘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同時,著手建造6艘拉斐特級新型護衛艦,用於遠洋作戰。1998年,法國正式組建海軍航空兵。法國海軍成為一支諸兵種合成的綜合性海上力量,也是全球少數幾支擁有全面能力、能夠向全球出擊的海軍之一。
地平線級驅逐艦
地平線級驅逐艦
21世紀后,法國政府相繼出台了《2003-2008年軍事綱領法》《未來30年遠景規劃》等綱領性文件,規劃了法國海軍發展的新方向。以中型航母、新式驅護艦和兩棲攻擊艦為核心的海上遠征力量,則成為法國彰顯全球影響力的有力工具。2011年利比亞危機中,法國牽頭組織了旨在推翻卡扎菲統治的“奧德賽黎明行動”,這是對新世紀以來法國海軍“由海向陸”戰略的一次檢驗,也是“戴高樂”號航母第一次應用於實戰。此外,法國海軍多個動作都令人刮目相看︰“西北風”兩棲攻擊艦運兵軍事干預馬里、牽頭歐盟海軍的索馬利亞反海盜行動、啟用駐阿聯酋“和平營”海軍基地、以印度洋上的凱爾蓋朗島為跳板搶得南極考察與開發先機。法國的海外軍事基地遍及5大洲3大洋,數量僅次於美國。

軍隊特點


戰略思想明確,全面發展艦艇
法海軍執行的是“核威懾與常規打擊”的戰略,儘管世界軍事格局變化較大,尤其是蘇聯和東歐國家局勢發生劇變,以及美國和本國軍費削減,而法國海軍戰略卻顯示出極強的穩定性。把研製新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和核動力航空母艦,發展攻擊型核潛艇和其他常規艦艇,放在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來考慮。應該指出的是,在全面發展艦艇時,特別重視戰略核力量的發展,這是法國政府一貫的戰略思想,正如前總統密特朗所說,“法國唯一能抵擋住核進攻的力量是導彈核潛艇”,從而強調應當實行有限的核威懾戰略。
管理體制穩定,實行集中統一
法國全軍裝備研製工作,由國防部下屬裝備部統抓,裝備部管轄艦艇建造局和其它兵器建造局。艦艇建造局統一組織和協調海軍裝備的設計、生產、試驗、維修和改裝工作。艦艇及其武備的研製與生產任務,基本上由它下屬的造修船廠、配套公司和科研機構承擔,另一小部分任務,則以合同方式委託給政府有關部門、私人企業和大學完成。這種長期穩定的集中統一領導的管理體制,是法國艦艇研製順利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採取保護政策,促進造船發展
為鼓勵艦船工業的發展,多年來法國政府一直為艦船工業部門提供船價補貼,以彌補本國船廠與國外競爭者之間的價格差額,補貼額一般為合同價的15%-25%,因船廠大小和艦船類型而異。為出口艦船提供出口信貸擔保和因通貨膨脹造成的造船成本上升的船價擔保。對造船用的進口材料和設備,免交關稅,對船廠和買主免交增值稅。為了發展本國的艦船工業,政府鼓勵選用本國產品。
配套產品較全,不斷提高水平
法國政府根據“國防自主”的政策發展艦艇,艦艇及其配套產品已形成較完整的系列。例如,在動力裝置上的PA和PC系列高、中速柴油機;在武器系統中的M1至M5彈道導彈、“飛魚”反艦導彈、“海響尾蛇”對空導彈和“海鱔”魚雷;在電子設備上海軍戰術情報處理系統(SENIT)和聲吶,上述產品不僅具有本國特色,而且其中有些產品保持世界較先進水平。
研製新型艦艇,注重繼承、多用
法國在研製新艦艇時,注意採用經過考驗的部件和成熟的技術產品裝艦,例如“飛魚”導彈,除一、二項新技術外,大都採用原來成熟的技術;在設計核動力航空母艦時,選用了與新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同型的反應堆;在研製“三夥伴”級獵雷艇時,考慮到在它們不獵雷時可作巡邏艇和潛水工作船使用。此外,在研製新艦艇時,提出了將來改裝的方案。
重視軍品出口,積極開拓市場
法國政府十分重視軍品貿易,1970年成立了海軍裝備出口公司,后改組為軍用裝備公司,併兼管陸軍裝備的出口業務。1980年,法國與沙烏地阿拉伯簽訂了一項金額高達145億法郎的合同,包括建造4艘護衛艦、2艘補給船和24架“海豚Ⅱ”直升機等。1991年,法國與中國台灣當局簽訂了向台出售16艘“法耶特”級護衛艦的合同,其中前6艘由法國建造,武器裝備由中國台灣自行配套,后10艘擬由中國台灣島內建造。到1998年由法國建造的6艘已全部在中國台灣列裝。此外,法國還為進口國提供長期貸款、人員培訓、零件供應和設備維修等。
開展國際合作,聯合研製艦艇
法國常和其它國家聯合研製艦艇,以充分發揮各國優勢,提高裝備性能。例如,法國、荷蘭和比利時聯合研製的“三夥伴”級獵雷艇,其最大的好處是可採用各國高水平的設備(如法國PAP--104滅雷具)裝艇。90年代,法國和英國、義大利聯合設計“地平線”級驅逐艦(1999年英國退出合作),可望首艦21世紀初服役。當時法國有意向與英國在航母研製方面合作。聯合研製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使艦艇達到最佳效費比。據國外資料初估,兩國合作研製一項武器裝備,其經費比一國單獨研製大約節省30%,四國合作可節省50%的經費。
根據戰爭特點,加強裝備研究
為向海軍提供先進的裝備,以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海軍加強裝備的研究,尤其是預先研究,例如法國重視戰略戰術形勢的分析研究,武器系統整體化發展趨勢的研究,模擬技術的開發應用,人機工程學研究成果的應用,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研究,提高武器系統精度研究,重要武器備用手段的研究,介面多功能化、標準化和數字化研究,電磁兼容性的研究等。

軍隊建制


編製
海軍參謀部是法國海軍的最高行政管理和作戰指揮機關,海軍參謀長在國防部長的領導下,負責海軍的日常訓練、後勤及行政管理。海軍參謀部下轄大西洋艦隊、地中海艦隊、反潛作戰部隊、海上作戰部隊、駐波利尼西亞海軍部隊、印度洋海軍部隊、戰略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部隊、水雷作戰部隊和陸戰隊等。
法國海軍現有兵力近4萬人。按性質不同,作戰部隊由艦艇部隊、航空兵部隊和陸戰隊三部分構成。海軍艦艇部隊是法國海軍的骨幹力量。其主要作戰艦艇按職能編為水面作戰集群、水下和反潛作戰集群、掃雷作戰集群三大部分。海軍陸戰隊是法國海軍的精銳部隊,現有2個團,近3000名官兵,主要執行兩棲作戰任務。海軍航空兵部隊現有兵力約7000人,下設艦載航空兵司令部和海上及空中司令部。
此外,由憲兵司令部領導的海上憲兵隊為法國海軍的一支准海軍部隊,編製上有數艘海岸巡邏艇和多艘港口巡邏艇,其職責是保衛海軍基地和岸上設施。
院校
法國海軍十分重視院校建設,其中三軍防務學院前身是法國國王路易15世決定興建的陸軍軍官學校,1993年由法國政府重新合併其他幾所院校組成。海軍院校主要負責初級軍官的培養和中、高級軍官晉陞前的深造工作。海軍參謀部下屬的院校司令部,對院校的編製和人員調配、教學計劃、大綱、學員的招收、分配、後勤保障等實行統一管理。

軍隊職能


根據國防部指導文件,法國海軍擔負以下任務:
·參與核威懾與核遏制;
·對敵人關鍵目標進行打擊,殲滅敵人海軍力量;
·為進行登陸作戰、輸送海軍陸戰隊和聯合登陸部隊上陸做準備;
·進行海岸防禦,與陸軍和空軍聯合抗擊來自海上及空中的打擊;
·監控預定海洋區域的局勢;
·保衛海洋交通線和專屬經濟區;
·為本國商船和漁船護航;
·進行海上偵察;
·打擊恐怖主義和海盜;
·為軍隊和軍用物資的戰略調動提供保障。

服役艦艇


航空母艦(1艘服役)
名稱圖片舷號狀態噸位
戴高樂級航空母艦R91“戴高樂”號服役42000噸
兩棲戰艦艇(6艘服役,4艘退役)
名稱圖片舷號狀態噸位
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
(LHD)
L9013“西北風”號
L9014“托內爾”號
L9015“迪克斯梅德”號
服役21000噸
閃電級船塢登陸艦
(LPD)
L9012“熱風”號服役12000噸
L9011“閃電”號退役
巴特拉爾級坦克登陸艦
(LST)
L9032“迪蒙迪維爾”號
L9034“香格里拉”號
服役13000噸
L9030“普蘭”號
L9031“弗朗西斯·卡尼爾”號
L9033“雅克·卡迪亞”號
退役
補給艦(4艘服役)
名稱圖片舷號狀態噸位
迪朗斯河級補給艦
A607“默茲”號
A608“無功”號
A630“馬恩省”號
A631“索姆”號
服役17900噸
A629“迪朗斯河”號外銷
巡防艦(11艘服役,7艘在建,3艘退役)
名稱圖片舷號狀態噸位
地平線級護衛艦
D-620“福爾班”
D-621“騎士保羅”
服役6600噸
卡薩爾級驅逐艦
D614“卡薩爾”
D615“讓·巴特”
服役4500噸
喬治·萊格級驅逐艦
D640“喬治·萊格"號
D641“杜布雷”號
D642“蒙卡爾姆”號
D643“讓德·維埃納”號
退役4500噸
D644“普里毛居特”號
D645“拉莫特·畢凱”號
D646“拉圖什·特雷維爾”號
服役
“阿基坦”級護衛艦
D659“阿基坦”號
D651“諾曼底”號
D652“普羅旺斯”號
D653"布列塔尼”號
服役5700噸
D654“奧弗涅"號
D655“朗格多克”號
D656“阿爾薩斯”號
D657“洛林”號
D658
D659
建造中
護衛艦(11艘服役)
名稱圖片舷號狀態噸位
拉斐特級護衛艦
F710“拉斐特”號
F711“絮庫夫”號
F712“科爾貝”號
F713“烏頭”號
F714“蓋普拉特”號
服役3600噸“
花月級護衛艦
F730“花月”號
F731“牧月”號
F732“雪月”號
F733“風月”號
F734“葡月”號
F735“芽月”號
服役2950噸
巡邏艦(13艘服役,6艘退役)
名稱圖片舷號狀態噸位
追風級護衛艦P725“靈巧”號服役1450噸
“P-400”級
P684“無常”號
P686“光榮”號
P687“殷勤”號
P688“嘲弄”號
服役480噸
P682“大膽”號
P683“善變”號
P685“火熱”號
P689“取笑”號
P690“天窗”號
P691“喧鬧”號
退役
“阿托斯”級
A712“阿托斯”
A713“阿拉米斯”號
服役105噸
“烈焰”級
P676“烈焰”號
P677“鸕鶿”號
P678“千鳥”號
服役447噸
“信天翁”級
(由拖網漁船改造)
P681“信天翁”服役2800噸
“海燕”級
(由拖網漁船改造)
法國海軍
法國海軍
P740“海燕”服役680噸
“阿拉戈”級
(由水文勘測船改建)
P675“阿拉戈”服役980噸
通報艦(9艘服役)
名稱圖片舷號狀態噸位
“戴斯蒂安娜·多爾夫”級
F789“勒埃維弗上尉”號
F790“拉瓦萊海軍上尉”號
F791“萊爾米尼埃司令”號
F792“萊爾三級准尉”號
F793“布萊松司令”號
F794“雅庫貝中尉”號
F795“迪根司令”號
F796“比羅司令”號
F797“布恩司令”號
服役1250噸
掃雷艇(18艘服役,2艘退役)
名稱圖片舷號狀態噸位
"波江座"級
M641“波江座”號
M642“仙后座”號
M643“仙女座”號
M644“飛馬”號
M645“獵戶座”號
M646“十字”號
M647“艾格勒”號
M648“七弦琴”號
M650“射手座”號
M652“仙王座”號
M653“魔蠍座”號
服役610噸
M649“英仙座”號
M651“天平座”號
退役
“窩路堅”級
M611“窩路堅”號
M613“黃泉”號
M614“冥河”號
M622“岩體”號
服役490噸
“安塔爾”級
M770“安塔爾”號
M771“牛郎星”號
M772“艾爾帕蘭”號
服役340噸
試驗艦(3艘服役)
名稱圖片舷號狀態噸位
“蒙赫”號
(衛星和導彈跟蹤)
A601“蒙赫”服役21000噸
“杜培德羅梅”號
(情報收集)
A759“杜培德羅梅”號服役3600噸
“西蒂斯”號
(雷戰實驗)
A785“西蒂斯”號服役1050噸
調查船(5艘服役)
名稱圖片舷號狀態噸位
“何不”號
“何不”號
(尚無舷號)
服役6600噸
“杜丹·博普里”號A758“杜丹·博普里”號服役3300噸
“拉普諾斯”級
A791“拉普諾斯”號
A792“博爾達”號
A793“拉普拉斯”號
服役980噸
遠洋拖船(7艘服役)
名稱圖片舷號狀態噸位
“罕見”號A635“罕見”號服役1450噸
“馬拉巴爾”級
A664“巴拉巴爾”號
A669“頑強”號
服役1400噸
UT507級
“阿貝耶弗朗多格”號
“阿貝耶朗格多克”號
服役1500噸
UT515級
“阿貝耶波本”號
“阿貝耶悅居”號
服役4000噸
訓練船(12艘服役)
名稱圖片舷號狀態噸位
“豹”級
A748“豹”號
A749“美洲豹”號
A750“捷豹”號
A751“猞猁”號
A752“葛柏”號
A753“豺狼”號
A754“蒂格雷”號
A755“獅子”號
服役470噸
“甘氨酸”級
A770“甘氨酸”號
A771“愛嘉婷”號
服役300噸
“Paimpolaise”級
A649"明星"號
A650“百利雞”號
服役275噸
核動力攻擊潛艇(6艘服役)
名稱圖片舷號狀態噸位
紅寶石級核潛艇
S601“紅寶石”號
S602“藍寶石”號
S603“黃寶石”號
S604“綠寶石”號
S605“紫水晶”號
S606“珍珠”號
服役2600噸
彈道導彈核潛艇(4艘服役)
名稱圖片舷號狀態噸位
凱旋級戰略核潛艇
S616“凱旋”號
S617“魯莽”號
S618“警戒”號
S619“猛烈”號 
服役143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