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

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

《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是陳英傑編著,由線裝書局出版的書籍。

作者簡介


陳英傑,1975年9月生,河北清河人。2004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並獲博士學位,師從張振林教授。2005~2007年於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進行博士后研究,師從黃天樹教授。2004~2008年任教於暨南大學中文系。現任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古文字學。出版專著《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上下,線裝書局,2009)、《文字與文獻研究叢稿》(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在《考古與文物》、《華夏考古》、《學術研究》、《語言科學》、《古文字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內容簡介
本書是《兩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之西周編。
本書所說的“作器用途銘辭”是指一篇銅器銘文中位於“用作+(作器對象)+器名”之後用來說明器物用途的那部分內容。“用作句”句後面的部分我們稱之為“顯性用途銘辭”,而此過渡句中的器名修飾語也常常說明器物的用途,較之顯性用途銘辭,我們稱之為“隱性用途銘辭”。一篇成熟而完整的器用銘辭可以分為四個部分:一、“用作”句,言明作器對象即為誰作器和器名,部分器名修飾語說明器物用途;二、“追孝享或喜侃”句,此句大多是講述祭祀對象、祭祀地點或宴饗對象;三、祈丐福壽部分,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嘏辭;四、“子子孫孫永寶用”句,此句是祈求家族的權力和地位永遠傳守不失。用途銘辭的發展情況,可以劃分為五期:西周早期為肇始期,中期為發展期,晚期為成熟期,春秋時期為新式期(此一時期的用途銘辭的結構、用詞、內容及其所表現的古人的思想觀念均與西周有所不同),春秋末至戰國為衰落期。分期的主要依據是嘏辭的發展狀況,標準是用詞及篇章程式化的程度。
本書分上、下兩編。
上編主要是金文文例研究(包括銘文體式、作器對象稱名、女性作器、作器動詞和器物自名五項內容)、用途銘辭分類疏證以及對西周社會制度、倫理制度、思想、文化等層面問題的揭示。本編章節設置,結合了器用銘辭段落劃分和按銘辭內容分類兩個方面,分別為“用作”句和“子子孫孫永寶用”句單獨設章討論,位於二者之間的銘辭則按內容性質劃分為若干類別加以論述。章節的設置雖基本對應於我們依據發展成熟的器用銘辭所劃分出的幾個段落,但略有調整,“追孝”段落由於文例單一,語詞比較簡單且程式化,我們在器用銘辭分類疏釋中把相關語詞分別歸入“祭享類銘辭”和“宴鄉類銘辭”一併論述。此編共分為七章。
第一章緒論,簡要介紹用途銘辭的研究現狀以及本書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及創新之處。
第二章《“用作”句及相關金文文例問題研究》,此章其實是對已刊之全部殷商、西周有銘銅器的摸底,按歷時角度從“銘辭體式”(另列專節討論“特異文例”)、“作器對象稱名”(下分“受祭者稱名”、“受器生人”和“彝器置放處所”三類)、“女性作器”、“作器動詞”、“器物自名”五個方面對銘文內容、銘文的體例格式、作器對象的稱名方式、作器動詞的使用情況、器物自名情況等進行了窮盡性考察和總結梳理。此章不但提供了一份經過整理的完整而準確的資料,也為器物形制和用途、銘文性質、西周宗法制度、謚法制度、社會倫理等方面的進一步研究奠定了一個比較堅實的基礎。
第三、四章是對器用銘辭的分類疏釋,把用途銘辭分為22類。第三章是常見用途銘辭的考釋,分為“祭享類銘辭”、“宴饗類銘辭”、“狀祖類銘辭”、“壽考類銘辭”、 “福祉類銘辭”、“祿位類銘辭”、“誡勉類銘辭”七類。第四章討論的用途銘辭不多見,但內容也十分豐富,分為“為上司祈福之銘辭”、“對揚上司休賜之銘辭”、“奉事上司、勤謹奉職之銘辭”、“對揚祖考福佑之銘辭”、“明言載錄休賜、法律契約之銘辭”、“明言作器以告祖受賜事之銘辭”、“用受賜之品物祭獻祖考之銘辭”、“用於徵行、田狩之銘辭”、“用於嫁娶之銘辭”、“用於盛實之銘辭”、“用宜家邦之銘辭”、“求子孫之銘辭”、“求德之銘辭”、“巫術之銘辭”和其他等十五類。第五章是特殊銘文綜合考釋。
這幾章主要是對銘辭語詞的詞義進行考證,在此基礎上對西周宗法制度、行政職官制度、倫理制度以及有關語言現象等進行揭示。列目討論了有關字、詞、短語、句子約160條,加上其他各種場合討論的語詞,其數量有500條左右。這些考釋都是在窮盡考察相關金文文例的基礎上而作出的,形音義互相推求。在一定程度上說,本書可以作一部小型金文字(詞)典來用。
第六章《“子子孫孫”及其相關詞句的討論》,對銘文最後一句作了探討,主要內容是從歷時角度對此句分型分式,並對其包含的重要語詞、句式等進行了考證。
第七章《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文例類纂》是想使讀者藉此對用途銘辭的全貌和各類用途銘辭的組合及其歷史嬗變有一個整體印象和把握。
下編是在上編不便展開或深論的內容,如對“君”、“辟”意義的考索以及商銘中作器對象和“女子”銘辭的討論;如關涉金文性質問題的“器主曰”開篇銘辭的討論。還有兩節內容是對沈子它簋和害夫簋的補釋。下編是上編的有機組成和必要補充。
本書把自《殷周金文集成》出版以來至今所刊布的金文資料進行全面整理,在充分吸取和評述學術界已有研究成果、對金文文例總體把握的基礎上,以語言文字研究為基礎和主體,密切結合傳世文獻的文例和相關歷史記載,力求準確把握並闡釋銘文字、詞、句、篇的真實含義,並進一步挖掘其中所蘊含的漢語史、文化史、思想史、倫理學等方面的價值,探討語言學或文字學、思想觀念等方面的銅器斷代標記,以期推進銘文的釋讀工作,使我們對銘文性質、銘文文例、銘辭意義以及西周社會有一個更為全面、細緻、準確、具體的認識。
圖書目錄
目錄
序一--------------------------------------------------------------------- -------------------------張振林
序二--------------------------------------------------------------------- -------------------------黃天樹
內容提要--------------------------------------------------------------------- ---------------------------1
凡例--------------------------------------------------------------------- ---------------------------1
引書簡稱--------------------------------------------------------------------- ---------------------------1
上編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對象和研究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現狀-------------------------------------------------------------------------------- 4
第三節 研究材料、研究方法及主要觀點和創新---------------------------------------------7
第二章“用作”句及相關金文文例問題研究-------------------------------------------12
第一節 商代金文文例略說-------------------------------------------------------------------16
第二節 西周金文文例研究-------------------------------------------------------------------31
一、西周金文之篇章體式研究------------------------------------------------------33
二、西周金文作器對象稱名研究---------------------------------------------------62
三、西周青銅器之女性作器考察----------------------------------------------109
四、西周金文之作器動詞考察--------------------------------------------------114
五、西周青銅器自名研究--------------------------------------------------------129
第三節 西周金文之特異文例和待考文例-------------------------------------------------213
第四節 其他有關問題的說明---------------------------------------------------------------229
第三章 器用銘辭分類疏釋(上)-----------------------------------------------------------239
第一節 祭享類銘辭考證--------------------------------------------------------------------- 239
第二節 宴饗類銘辭考證--------------------------------------------------------------------- 323
第三節 狀祖類銘辭考證--------------------------------------------------------------------- 365
第四節 壽考類銘辭考證--------------------------------------------------------------------- 381
第五節 福祉類銘辭考證--------------------------------------------------------------------- 404
第六節 祿位類銘辭考證--------------------------------------------------------------------- 490
第七節 誡勉類銘辭考證--------------------------------------------------------------------- 510
第四章 器用銘辭分類疏釋(下)-----------------------------------------------------------518
第一節 為上司祈福之銘辭------------------------------------------------------------------518
第二節 對揚上司休賜之銘辭---------------------------------------------------------------520
第三節 奉事上司、勤謹奉職之銘辭-------------------------------------------------------522
第四節 對揚祖考福佑之銘辭---------------------------------------------------------------523
第五節 明言載錄休賜、法律契約之銘辭-------------------------------------------------523
第六節 明言作器以告祖受賜事之銘辭----------------------------------------------------531
第七節 用受賜之品物祭獻祖考之銘辭----------------------------------------------------532
第八節 用於徵行、田狩之銘辭-------------------------------------------------------------533
第九節 用於嫁娶之銘辭-------------------------------------------------------------------- 535
第十節 用於盛實之銘辭-------------------------------------------------------------------- 536
第十一節 用宜家邦之銘辭--------------------------------------------------------------541
第十二節 求子孫之銘辭-----------------------------------------------------------------543
第十三節求德之銘辭---------------------------------------- -----------------------------544
第十四節 巫術之銘辭-------------------------------------------------------------------- 547
第十五節 其他有關問題-----------------------------------------------------------------555
第五章 特殊銘文綜合考釋--------------- ----------------------------------------------------559
第一節 由伯尊考釋-------------------------------------------------------------------------- 559
第二節 叔走雚父卣考釋---------------------------------------------------------------------- 561
第三節 父鼎考釋-------------------------------------------------------------------------- 564
第四節 萬諆觶考釋-------------------------------------------------------------------------- 565
第五節寡子卣考釋-------------------------------------------------------------------------- 567
第六節 帥隹鼎考釋-------------------------------------------------------------------------- 568
第七節 爯簋考釋----------------------------------------------------------------------------- 570
第八節 焂戒鼎考釋-------------------------------------------------------------------------- 572
第九節 公盨考釋-------------------------------------------------------------------------- 574
第六章“子子孫孫”及其相關詞句的討論---------------------------------------------597
第一節 關於“子子孫孫”及其相關詞句的研究概況-----------------------------------597
第二節“子子孫孫”詞句的句式嬗變及相關問題研究--------------------------------601
第三節“子子孫孫”詞句的理解及相關語詞的討論-----------------------------------654
第七章 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文例類纂------------------------------------------------684
第一節 西周早期作器用途銘辭的內容及其表現形式---------------------------------684
第二節 西周中期作器用途銘辭的內容及其表現形式---------------------------------691
第三節 西周晚期作器用途銘辭的內容及其表現形式---------------------------------702
下編
一、金文中“君”字之意義及其相關問題探析-----------------------------------723
二、談金文中“辟”字的意義----------------------------------------------------------772
三、商代銅器銘文作器對象的考察---------------------------------------------------791
四、商代金文中之“女子”銘辭說略------------------------------------------------808
五、兩周金文“器主曰”開篇銘辭研究---------------------------------------------818
六、沈子它簋銘文補釋-------------------------------------------------------------------836
七、害夫簋銘文補釋-------------------------------------------------------------------------- 842
結語--------------------------------------------------------------------- ------------------------------855
補遺--------------------------------------------------------------------- ------------------------------873
索引使用說明--------------------------------------------------------------------- -----------------905
詞語索引--------------------------------------------------------------------- ------------------------907
青銅器器名索引--------------------------------------------------------------------- --------------919
主要概念、論點索引--------------------------------------------------------------------- ---------943
主要參考文獻--------------------------------------------------------------------- -----------------952
原博士后研究報告後記--------------------------------------------------------------------- ---1017
出版後記--------------------------------------------------------------------- ----------------------1022
書序、後記
張振林先生序
《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序
商周銅器銘文,雖然最常見的每篇不過幾十字,但它是古代先人給我們留下的真實、堅硬的記錄,在考史、證史、補史方面具有無比重要的價值。要認識和利用其價值,首先必須解字釋文,正確理解銘文的意義 ,而語言文字功夫,是其基礎中的基礎。打基礎的功夫,有哪些基本套路?我想,就是幾代學人也不易說清的。因為我們對商周時期的應用語言還了解甚少。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我初學古文字時,大方案上置容師希白教授手批的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的最新增訂本,作為主要讀物,旁圍一周阮元吳榮光、吳大澄、孫詒讓方浚益王國維於省吾吳闓生楊樹達陳夢家等人的考釋著作,書架上還有《三代吉金文存》等十幾種銘文資料集,一一對照校讀。我既被諸大家淵博的文字音韻訓詁文獻典籍知識深深吸引,又常常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解說面前陷入迷茫。但我相信:每一篇銘文,從1個字至500字,不應有南轅北轍的結論;銘文作者都是有自己明確用意的;作者圍繞著篇章主旨,積字以成句,積句以成章,積章以成篇,內存一種篇章語言法則;只要能弄清銘體的基本構成要素及它們間的聯繫,作者的思維語言脈絡就可以找到,擺脫了只詞單句訓詁的局限,就能把握篇章大意,不會陷入解讀銘文的迷茫。也就是先在宏觀上把握篇章意義指歸,然後才是微觀上做好文字音韻訓詁和文獻典籍的考證。為了尋找銘體的篇章語言法則,於是我做了“銘文解構表”。
我分析了《大系》和《西周銅器斷代》所錄銘文(包括考釋中附錄的銘文)除長篇記事外的句子的語法成分,主動句與被動句,以及語法成分缺項,將每篇銘文分段后錄入各類表,並在表中註明該段銘文的前後銜接關係。據此,可以概括出西周春秋銘文的基本結構模式:
(1)只有“作器句”;
(2)“作器之因”+“作器句”;
(3)“作器句”+“作器之用”;
(4)“作器之因”+“作器句”+“作器之用”。
(5)殷商“記時句”為銘首記日干支,或在銘末加記月、記祀。西周“記時句”以“年+月+月相+日干支”形式置於銘首為常例,偶有一些銘文以“隹王X祀”形式,將記年列於銘末,也有以大事記時作為銘文首句的。有些殷商大族後裔的銅器銘文末端,可能附記族氏符號。這是殷商文化遺存與西周文化共存的表現。
文化大革命,使我的這項研究中斷了。
我在九十年代,再次將研究的重點放在銅器銘文文體(銘)的形成與發展和繼續探索解讀銘文的篇章語法要點上。經過10年的科研和教學實踐驗證,這兩方面剛取得框架性的成果,總結出各個時期銘體的基本結構模式,弄清“作器句”在篇章中的關鍵作用,使在“作器之因”和“作器之用”部分敘述中許多被省略的成分的恢復,乃至某些句子的逗斷和主動或被動的解讀,均有所依據。在《銘文選讀研討》的教學討論實踐中,有的銘文,集中各家智慧,令人越讀越明,但也常出現越多專家研究越令人糊塗的狀況。譬如只有32字的利簋銘,右史利在“作器之因”部分自述立功受賞事迹時,隱去了主語(他自己),令眾多專家對前十四字逐字猜測考證。武王征商據史書記載該取哪一年?甲子朝歲星當周頂還是當商頂,天文曆法推算差異如何選擇?“歲”指歲星還是指太歲?“歲鼎”是指歲星在宗周分野、還是成周分野、抑或是殷商分野?是歲星主周勝,還是太歲主商敗?商末是否已有天文九州分野說?更有人引經據典地指出,周與商兵力極端懸殊,面對強大的敵人,惟有決一死戰,哪有時間祭祀占卜?好象不是武王前來伐紂,而是武王陷入重圍似的毫無主動權。還有人說,歲星顯示不利於周,但武王雖逆天文卻順民意,以少勝多而有天下,因而西周有天命說。如此等等,為此十四字,與利作器制銘無關的話寫了何止10萬字,爭論意見之紛紜空前,使讀者如掉進雲里霧裡。若按作器者在“作器之因”中肯定的語法地位分析銘文,其前七字“王武征商隹甲子朝”,是記器主右史利立功的時間(大事記時,包含了立功事件背景),接著七字“歲鼎克昏夙又商”,是以史筆精練手法敘述利的立功事迹(右史在軍中的職責,以主持歲祭和貞卜起參謀作用,甲子早上貞卜得“克”,於是舉行牧誓,結果武王帶領盟軍昏時攻入商都,割下紂及二嬖女頭懸於旗杆,天亮前即夙時,佔有了商都后大勝回營,驗證了右史祭祀貞卜的正確)。接著武王在處理完滅商后的各種事務之後,在軍營論功行賞,賞賜利金,利因而用金作祭器。以篇章語法駕御前十四字的考釋,極其簡單明確,前後連接順暢。武王出征,車載文王木主以備歲祭,甲子朝牧誓后,陳師商郊,命師尚父與百夫挑戰,紂兵倒戈,紂反入城,鹿台自焚,武王入城斬紂及二女頭,已乃復軍,其明日除道、修社及商紂宮。史書對甲子日誓師后的活動記述甚詳,可作銘文“昏夙又商”之證。盟軍雖只有紂兵的十分之一,但它是主動出征的正義之師。誓師前歲祭文王祈求福佑,貞卜得吉兆“克”,對武王立即下決心進行誓師,無疑象一顆有激勵作用的定心丸。勝利后,武王當然不忘賞賜右史利。
總之,不管“作器之因”敘述如何簡單或複雜,作器者必為其敘述中的有德、有功、受封、受命、受蔑歷、受賞賜、訴訟中獲勝、交換中得田土邑里的人;“作器之用”的主角是器主,他可能是作器者,也可能是“作器句”中的被媵贈者。銘文結構模式以及作器者和用器者的身份的確定,對把握整篇銘文的語言法則有極端重要的意義。但研究成果還顯得粗疏,“作器之因”和“作器之用”以及關鍵的“作器句”,都還有大量細節需要深入研究,才能逐漸完善。形、音、義不明之字,層出不窮,有待考釋。我把希望都寄托在陳英傑君等幾位同學身上。
陳英傑君2001年從河北南下廣州中山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我從其筆試和面試中得到的印象,他是一個謙虛、恭謹、細緻的人,是塊讀書做學問的料。入學不久,便有研究生告訴我,陳英傑君每天進入資料室,就埋頭於銘文拓本中,不到管理員宣布鎖門就不會離開。認識的老師們,也無不讚揚他的勤奮。
當陳英傑君同我談論他的選題方向時,我即建議他,每一類“作器之因”(祭祀、訓誥、戰爭、封賞、述德、土地、刑法等)都可以聯繫歷史文獻,研究其與禮儀、道德、政治制度、哲學觀念、經濟形態、軍事狀況、語言文字等的存在和發展,都可以作為研究的選題。“作器句”和“作器之用”部分也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選題,研究作器者鑄造禮樂用器的目的、用途,研究不同時期寄託的觀念變化,考證其所用文字、語詞的準確含義。陳英傑君選擇了《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作為博士學位論文選題。
現在即將出版的《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就是陳英傑君在其博士論文基礎上,經過博士后研究階段不斷補充、修改、拓展而成的六年心血結晶。原先有的教授曾提出懷疑:西周銅器銘文之後段,像是千篇一律地,享孝祖考,祈求眉壽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其求福嘏辭,徐中舒先生早就做了詳細的考證,現在頂多做些修正補充而已。但是,當我們看了陳英傑君的《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后,就會發現絕非那麼簡單,既會驚嘆作者的勤奮和觀察分析的細緻入微,又不禁為其眾多的創穫叫好。我想,他的研究成果,最少有幾點是值得稱道的:
第一,使用材料的全面,超出同類研究的前人。作者不僅充分董理了《殷周金文集成》中的有關資料,還與時俱進地補充了《近出殷周金文集錄》和2007年版的《商周金文資料通鑒》光碟中的最新資料,盡其可能地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
第二,首次對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文作了細緻的分類研究。作者在上編第三章,從用途上分 7類進行疏釋,第四章從內容性質上分16類(另有一些特例)進行疏釋,多角度地揭示了用途銘辭的豐富內涵,使我們對西周貴族的人生價值觀有了更深的認識。下編還將所輯錄的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文例分期類纂,既方便讀者參考,也彰顯出作器用途銘辭內涵的變化是越來越豐富複雜的。
第三,首次對“用作”句(我的研究中稱“作器句”)按不同時期、不同器類作了細緻的排比,分析其作器者、受器者、動作字、器物名中的細微變化,發掘出許多易被人忽略的信息。如受器者為生者或死者在銘文中的不同地位及其隱含的社會意義,女性作器和女性受器在不同時期不同器類中的狀況變化(如女性與酒器無關、作器逐漸受限制而受器則逐漸增加)顯示社會地位和作用的變化,上述等等信息的發現,均為有意義的創新。
第四,下編除彙集了作器用途銘辭文例外,還彙集了作者為了加深對作器用途銘辭的理解所做的相關資料的集釋,以及相關的專題研究成果。在上編的許多文例辨釋和下編的名詞集釋材料中,作者不僅儘可能徵引前賢成果,又常在眾說紛紜中,據銘文的時代和銘文的具體語境提出新的看法,使人眼前一亮,看到隨文釋義中的理據之光。
由於商周的語言、文字、生活、歷史等等離我們太遠,也由於我們的研究手段和方法的限制,對古代文化的種種研究成果,除了肯定我們已經看到的創新點並為之鼓呼外,我們更多的是期待。期待更多的學人,包括陳英傑君和我,不停地審視我們所處的領域,還有哪些問題未解決,急需我們去為之努力做出新成果。
值此《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付梓之際,陳英傑君一再要我為之寫序,念我們相處數年切磋學問,不好推辭,寫了上面一些話,權當序言。
張振林2008-8-28於廣州中山大學之寓所
黃天樹先生序
《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序
陳英傑博士2004年從中山大學中文系獲博士學位后,到暨南大學中文系執教。他從廣州跟我聯繫,希望到北京跟我作博士后研究。在商量博士后研究選題時,他原本想跟我學甲骨,從事甲骨文方面的研究課題,拓展新的研究領域。我考慮,博士后流動站的研究工作時間只有短短的二年時間,恐怕時間上是不行的。而他在金文方面,曾師從中山大學張振林先生研讀西周金文,金文根柢好。我建議他在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的深入研究。這樣,就把博士后研究課題名稱確定為《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
我認為,西周青銅器作器用途銘辭研究,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作者在博士學位論文(26萬字)的基礎上,歷時數載,三易其稿,經過不斷擴充修改,成為這部《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62萬字),實屬不易。這部學術專著將青銅器作器用途銘辭研究置於西周整個社會和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從爬梳金文原始資料入手,結合傳世文獻,對作器用途銘辭性質、銘辭文例、銘辭意義等作了全面細緻的研究。過去雖然已有一些學者對此作過探討,但是至今尚未見到全面系統和深入細緻研究這一課題的專著。這部學術專著填補了這一空白。從這部專著可以看出,作者引用前人與時賢的研究成果,能做到擇善而從,不但介紹了各家的有關意見,還有不少自己的創見。這部書的優點之是一材料豐富,說明作者在金文原始資料的搜集和整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讀者只要略作翻閱就一目了然。現在,他的研究專著《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一書即將付梓,要我寫幾句話作序。因此,我想利用這個機會,談談金文資料的搜集和整理。
任何學科研究工作的開展,第一手原始資料的搜集和整理是其先決條件。金文研究工作的開展自然也不能例外。據最新的統計,已出土的有銘文的先秦銅器大約有15000多件。,若以每件銅器10字計算,總字數已超過15萬字。這為我們研究西周時代的歷史和語言提供了極其重要而又豐富的文字材料。我認為要利用金文資料作研究,必須首先作好金文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這是一項長期而瑣碎繁重的工作。但是,如果缺少這一環節,則研究本身是無從入手的。目前,最重要的大型金文著錄書是《殷周金文集成》(簡稱《集成》)。此書歷時約20年,經過辨偽、校重、斷代等一系列的整理工作之後才編纂完畢,從1984-1994年陸續出齊。《集成》是金文拓片(少量摹本)的集大成者,共收銅器11083件。《集成》加上近年出版的《近出殷周金文集錄》(中華書局2002年)和《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彙編》(藝文印書館2006年)兩部金文著錄書,有研究價值的金文資料基本上都搜羅在內。在此基礎上,隨時補充新出土、新發現的資料。
金文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大致有兩種辦法。
一、單件銅器
詳細搜集每一件青銅器資料的各種資訊,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點,拓本和照片。每一件青銅器資料刊布的方法有彩照、拓本、摹本。這三種著錄方法各有優劣。研究者最好把這三種資料都加以搜集,以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有些精美的彩色或黑白照片散見於各種書刊雜誌或拍賣圖錄中,一有所見,隨手寫在《集成》等著錄書的空白處。研究者千萬不能因為愛書而捨不得寫之書眉。還有所謂“立體拓”,即按照銅器各部位尺寸,審其向背,分輕重施墨,拓出有立體感的青銅器全圖。好的拓本是研究的基礎。應該隨時隨地注意搜集每一件青銅器好的拓本。好拓本字劃清晰分明,適合於作研究字形結構的依據。
第二點,分國斷代。郭沫若借鑒考古學中的類型學方法,根據器物的形制、花紋和銘文的字體、內容等,對西周王朝的銅器進行了區分所屬王世的研究,又對周代諸侯國的銅器(大部分屬於東周時代)進行了分國的研究,撰成《兩周金文辭大系》,創立了銅器斷代的新體系。此後,經過唐蘭、陳夢家、李學勤等諸多學者的繼續努力,使銅器銘文的斷代研究更加深化。上述學者用以斷代的方法是從銘文本身和銘文之間的聯繫去尋找證據。首先找出時代確切的標準器,以此作為斷代的基點,然後歸納與標準器有關聯的諸器。這些關聯,包括同作器者、同時人名、同父祖關係、同族名、同官名、同事迹、同地名等。最後還要參考形制與花紋。由於上述這些關聯,若干獨立的西周銅器就可以聯繫起來。由於聯繫與組合,不但可作為斷代的標準,並從而使分散的銘文內容互相補充連串起來。上述這些有關材料要隨手寫在《集成》等著錄書上。
第三點,各家考釋。每一件青銅器的考釋,有一些是有專門考釋的論文。論文可以查閱孫稚雛的《青銅器論文索引》(中華書局,1986年)、張懋鎔、張仲立的《青銅器論文索引》(香港明石館,2005年)等。此外,有些考釋散見於其他論文著作中,需要平時隨手寫在《集成》等著錄書上。
第四點,出土地點。青銅器是考古材料,適用考古學的方法去整理和研究。在判斷青銅器銘文的性質和年代等問題上,考古學的層位學、類型學等方法是很有力的手段。
此外,青銅器的其他各種資訊,諸如流傳經過、現藏何處、形制花紋、同文、辨偽等,都要及時抄錄下來。這些日積月累的資料對論文的撰寫以及今後的研究都是非常有用的。
二、分類資料
青銅器分類資料的搜集和整理方法有二:
第一種按“字頭”搜集資料。研究金文的學者,大多數自己手頭都有一套辭例的索引,否則無法從事深入的研究。近幾年,金文辭例索引工具書相繼出版,大大方便了學者的研究。例如:張亞初的《殷周金文集成引得》(中華書局,2001年)是一部大型金文辭例索引工具書。該書按“字頭”為單位把含有某一字的金文辭例編排到一起,這對排比分析同類辭例是很有用的。我們可以在《殷周金文集成引得》的基礎上,隨時訂正舊資料的訛誤,增補新出土和新發現的資料,這對西周金文的研究極有實用價值。
第二種按內容搜集資料。西周金文的內容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各種:祭祀、戰爭、冊命、封建、商賈、訟獄、記勛等。可以按上述內容分類來搜集資料。有時一條材料多處都要採用,解決的辦法:一是複寫多份,分頭粘貼;二是一處為主,其他地方採用“另見”、“參見”的辦法;三是自藏書,僅注出處頁碼;非自藏書或難找的書,一定要詳記出處,以方便將來引用。
陳英傑博士研究金文多年,平時注意積累金文材料。對於所搜集的金文資料,分門別類,歸入自己熟悉的資料庫里。到研究問題、撰寫論文的時候,就可以從自己的紙質資料庫和電腦資料庫里隨時調出有關材料,臚列排比,分析研究,非常便利。通過對原始材料的排比、歸納,有時,就有可能揭示出規律性的東西,有所創新。這就是所謂的“厚積薄發”。陳英傑博士的《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一書,材料翔實、內容充實,多有創穫,這一方面跟他自己勤奮努力是分不開的,另一方面是得益於平時對金文材料的搜集與整理。
黃天樹
2008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