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產後不食

母豬產後不食

母豬產後不食症是母豬妊娠末期和哺乳期常見的普通疾病之一,是指母豬自分娩前半月到哺乳期結束這段時間內發生的以食欲不振,甚至廢絕為臨床癥狀的一類病理現象。

簡介


近年來,繁殖母豬多發該病。一旦發生,輕則造成體重快速減輕、早產、多產弱仔、產後泌乳機能下降,進而導致哺乳仔豬營養不良抵抗力減弱、腹瀉、生長緩慢、變成僵豬死亡率升高;重則因頑固性不食而高度消瘦、死胎增多、產後無乳、斷奶后乏情或雖能發情配種,但久配不孕或下一胎產仔數減少,嚴重者衰竭死亡。

病因


1、飼養失調:母豬懷孕後期營養過剩,體軀過於肥胖,或產前一周至產後一周飼餵不當;妊娠期間飼料單一,營養水平過低導致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缺乏或不足,特別鈣、硒、B族維生素、維生素E缺乏。
2、生產應激:在現代化大規模養殖產免疫、追捕、驅趕、噪音、陌生、高溫、高濕、通風不良等環境中均可導致應激的發生。
3、供水不足或水質差:有的豬場由於管理疏忽,如飲水系統被阻塞,導致水中導物組賽水管,時間一長導致缺水,隨後引起胃腸疾病。
4、普通病:寄生蟲胃腸炎、胃潰炎、胃潰瘍便秘內分泌失調等在生產應激的誘導下病情加重。產程過長,特別是難產時助產不力,不當等均可繼發本病。
5、產後護理不當、產後感染;各種病原微生物大腸桿菌棒狀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放線桿菌等常常感染生產母豬,引起消化吸收機能紊亂而不食。
6、其它疾病:非典型豬瘟,藍耳病,飼料霉變等。

類型


1、消化不良型。母豬產前精料喂的過多,身處定位欄中,運動不足,隨著產期臨近,胎兒明顯增大擠壓胃腸,使得胃腸蠕動受限,引起消化不良。此病常發於分娩前數日,體溫正常,食欲不振,糞便干硬,有的病豬喜歡飲水,吃點青綠多汁飼料,但數量不大,嚴重者食慾廢絕。
2、營養不良型。妊娠和哺乳母豬長時間採食量不行,或飼料搭配不合理,如缺少蛋白質、礦物質及維生素等,造成機體營養不良。這種病例病程較長,早期表現食欲不振,日漸消瘦,結膜蒼白,被毛粗亂無光,糞便乾燥而少,體溫正常。嚴重者卧地不起,尤其當B族維生素缺乏時,造成胃腸蠕動減弱,胃液分泌量下降,食慾下降等一類的消化障礙。再就是有的豬場飼養管理不善,母豬食慾不好時,沒能得到及時的治療和重視,造成營養不良,豬體衰弱,致使母豬分娩時間過長,損傷元氣,產時失血過多,造成氣血虧損,產後虛弱,食慾進一步減少。
3、低血糖缺鈣型。日糧中缺鈣鈣磷比例不當,母豬圈舍日照不足或缺乏運動時,均可使血鈣降低,胃腸蠕動緩慢,再就是由於母豬產後大量泌乳,血液中鈣的濃度降低,導致母豬消化系統發生紊亂。此種病例母豬常常卧地而不願站立,行動遲緩,肌肉震顫,食慾廢絕,甚至引起破行或癱瘓
4、外感風濕型。母豬產後過度勞累,圈舍潮濕,致使機體抵抗力下降,風、寒、暑、濕及某些致病微生物侵入母豬,導致感冒發燒,從而引起消化機能減退。
5、產前環境疾病應激型。因氣候炎熱,豬舍隔熱性能不好,通風不良而致。母豬卧床不動,毫無食慾,嚴重者張口呼吸中暑狀。如中暑搶救不及時,易造成母豬死亡。
6、產後體質虛弱型。飼養管理不善,豬體衰弱,元氣不足;分娩時間過長,疲勞過度,損失元氣;產時失血過多,致使氣血虧損,造成產後虛弱,致食慾減少。
7、產後感染髮熱型。由於母豬分娩時環境惡劣不清潔,消毒不徹底,或在人工助產過程中手臂消毒不徹底,致使某些致病微生物乘虛而入所感染,發生陰道炎子宮炎尿道炎等等。
8、胃腸神經紊亂型。胃腸神經紊亂致使食慾減少多發生於初產母豬,由於疼痛和疲勞,使交感神經興奮副交感神經高度抑制,胃腸蠕動和分泌功能極度下降,食慾隨之下降。

預防


(1)用全價日糧飼餵母豬,注意母豬膘情,八成膘為宜。加強母豬在妊娠期的運動管理,增強體質。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給予充足青綠多汁飼料。
(2)加強妊娠母豬特別加強圍產期母豬的飼養管理,產前一周每天按妊娠後期料量的1/7遞減,產仔當天禁食或僅飲給麩皮水、產後一周之內每天按0.5kg的飼料量遞增。產後第8天至斷奶前3-5天,在保證旺盛食慾的基礎上足量供食。斷奶前3-5天迅速減料。
(3)加強產仔母豬的環境控制,防署防溫,清潔衛生,通風暢通、避免驚群、減少噪音。
(4)經常檢查飲水系統、供給充足清潔的飲水。
(5)做好免疫預防工作,以免疫為主導,加強衛生消毒工作。做好豬場的免疫監測工作。
(6)做好飼料採購、貯存工作,嚴防飼餵發霉變質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