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散

木香散

木香散,以木香為主的中藥配方,中醫多部古籍都有記載。

處方一


木香散
木香散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五。
【組成】木香30克 肉豆蔻20克(去殼) 人蔘30克(去蘆頭) 附子60克(炮裂,去皮、臍) 當歸60克 (銼,微炒) 乾薑30克(炮裂,銼) 甘草15克(炙微赤,銼)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蒼朮60克(銼,炒) 吳茱萸15克(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厚朴60克(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用法】上藥搗篩為粗末,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棗2枚,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時稍熱服。
【主治】脾臟虛冷,大腸泄痢,腹內疼痛,四肢乏力、飲食少思。

處方二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五。
【組成】木香15克 人蔘22.5克(去蘆頭) 芎勞22.5克 青橘皮30克(湯浸,去白、瓤,焙) 白朮22.5克 肉桂30克(去皺皮) 附子30克(炮裂,去皮、臍) 當歸22.5克(銼,微炒) 厚朴60克(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熱) 草豆蔻5枚(去皮) 高良姜30克(銼) 吳茱萸15克(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用法】上藥搗篩為散。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主治】脾臟冷氣,攻心腹疼痛,或吐清水,不思飲食

處方三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組成】丁香 木香 當歸(去蘆,洗,焙) 肉豆蔻(炮) 甘草(爁)各600克 附子(去皮、臍,酣煮,切片,焙乾) 赤石脂各300克 藿香葉(洗,焙)1.24千克 訶子皮450克
【用法】上藥為末。每服3克,用水250毫升,入生薑2片,大棗1個,同煎至150毫升,空腹時溫服。
【主治】脾胃虛弱,內挾風冷,泄瀉注下,水谷不化,臍下痾痛,腹中雷鳴,胸脯痞悶,脅肋虛脹,及積寒久痢,腸滑不禁,肢體羸困,不進飲食。

處方四


【來源】《普濟本事方》卷四。
【組成】木香15克(用黃連15,克,各銼,同炒) 甘草30克(炙) 罌粟殼15克(生薑15克,打碎同炒)
【用法】上研細末,加麝香少許研勻,每次6克,用陳米飲送下。
【主治】諸痢。

處方五


【來源】《蘇沈良方》卷四。
【組成】木香 破故紙 高良姜 砂仁 厚撲(薑汁炙)各22.5克 赤芍藥 陳橘紅 肉桂 白朮各15克 胡椒 吳茱萸(湯洗)各7.5克 肉豆蔻4枚 檳榔1個
【用法】上藥為散。每服9克,用不經水豬肝約120克,去筋膜,劈為薄片,層層摻葯,置鍋中,加漿水250毫升,醋10毫升煮肝熟,入鹽3克,蔥白3莖,生薑1小塊,同煎至水欲盡,空腹時冷食。
【主治】水瀉冷痢。

處方六


【組成】木香1兩,木通3分(銼),細辛3分,雞蘇1兩,檳榔1兩,人蔘半兩(去蘆頭),赤茯苓3分,當歸半兩(銼,微炒),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來源】《聖惠》卷五十八。
【主治】氣淋,小腸疼痛。
【用法】上為粗散。每服2-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處方七


【組成】木香、乾薑、茯苓、甘草、木通、丁香、陳皮各等分。
【來源】《幼科指南》卷上。
【主治】小兒初生下,即腹脹不乳。此由拭口不凈,惡穢入腹,腹滿氣短,而不能吮乳;或有嘔吐而不能下;或胎中受寒,令兒腹痛,亦不能吮乳,多啼。
【用法】上為細末。每1字,水煎,綿蘸與之。

處方八


【組成】木香3分,黃芩(去黑心)3分,木通(銼,炒)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冬葵子(研)1兩,瞿麥穗1兩,檳榔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茅根半兩。
【來源】《普濟方》卷三十九。
【主治】下焦熱,大小便不通,氣脹滿悶。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5錢,水1中盞半,煎8分,去滓溫服。

處方九


【組成】木香、大戟、白牽牛各等分。
【來源】《保命集》卷下。
【主治】水腫。
【方法】上為細末。
【用法】每用3錢,豬腰子1對,批開,摻葯在內,燒熟,空心服之。如水腫不能全去,於腹上塗甘遂末,在繞臍滿脹,少飲甘草水,其腫便去。

處方十


【組成】木香1分,當歸1兩(銼,微炒),赤芍藥半兩,芎䓖3分,桂心半兩。
【來源】《聖惠》卷八十一。
【主治】產後心腹不利,兒枕痛。
【用法】上為粗散。每服3錢,以水半中盞,酒半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1日3-4次。

處方十一


【組成】木香3錢,大腹皮3錢,官桂3錢,前胡3錢,陳皮3錢,丁香3錢,訶子3錢,人蔘3錢,半夏3錢,赤茯苓3錢,甘草3錢,縮砂仁3錢。
【來源】《朱氏集驗方》卷十一。
【功效】和表裡,通行津液。
【用法】上為粗散。每服3錢,水1大盞,加生薑2片,煎至6分,稍熱空腹服。

處方十二


【組成】茱萸(揀)4個,桃仁120粒。
【來源】《普濟方》卷二四九。
【主治】疝氣
【用法】上同炒香熟,去茱萸不用,只將桃仁去皮尖,蔥白10寸細銼,沙盆內爛研,銀銚內炒香熟,用酒2盞,浸作1服,熱吃。出汗便解。

處方十三


【組成】木香(炮)兩半,阿膠(炙,令燥)1兩半,訶黎勒1兩(炮,去核),黃連(去須)1兩。
【來源】《聖濟總錄》卷七十六。
【別名】木香三使湯(《衛生總微》卷十一)。
【主治】久痢膿血。
【用法】上為散。每服2錢匕,空心用冷粥飲調下。

處方十四


【組成】木香1兩,丁香1兩,檳榔1兩(銼),訶黎勒皮1兩,桂1兩(去粗皮),茅香(銼)1兩,枳殼半兩(去瓤,麩炒),大黃(銼,炒)半兩,干木瓜(切碎)3分。
【來源】《聖濟總錄》卷六十二。
【主治】胸膈氣痛,不思食,食即嘔逆。
【用法】上為散,再同研勻。每服2錢匕,炒生薑、鹽湯調下。

處方十五


【組成】木香1兩,陳皮1兩,良姜半兩,乾薑半兩,訶子皮半兩,赤芍藥半兩,枳實半兩,草豆蔻3兩,黑牽牛3兩,川芎3兩。
【來源】《宣明論》卷二。
【主治】心疝,小腹痛,悶絕不已者。沖疝,肝邪上厥,氣上衝心,二便不通,小腹與陰相引痛甚。
【功效】辛香下氣。
【用法】上為末。每服2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處方十六


【組成】木香半兩,胡黃連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訶黎勒(只用皮)半兩,青橘皮1分(湯浸,去白瓤,焙),麝香1錢(細研)。
【來源】《普濟方》卷三八○。
【主治】小兒氣疳,不欲乳食,時復腹痛。
【用法】上為末,用粟米飯為丸,如綠豆大。每服3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處方十七


【組成】木香半兩,訶黎勒皮3分,草豆蔻半兩(去皮),人蔘3分(去蘆頭),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乾薑半兩(炮裂,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益智子半兩(去皮),白朮1兩,白茯苓3分。
【來源】《聖惠》卷十三。
【主治】傷寒胃氣不和,心腹妨悶,四肢少力,不欲食飲。
【用法】上為散。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大棗2枚,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稍熱服。

處方十八


【藥物組成】木香3兩,桂心3兩,桃仁3兩(湯浸,去皮尖,微炒黃),陳橘皮3兩(湯浸,去白),厚朴(去皮,薑汁塗,炙香)3兩,肉豆惹半兩(去殼),赤石脂半兩,大附子3分(炮),皂莢1兩(去皮子,酥炙令黃)。
【處方來源】《醫方類聚》卷一八三引《神巧萬全方》。
【方劑主治】氣痔脫肛,腸胃久冷,腹肋虛脹,不思飲食。
【製備方法】上為末。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粥飲調下。

處方十九


蘇沈良方
羌活(一兩)麻黃(去節水煮少時去沫二兩)防風(三分)木香 檳榔 附子(炮去皮)白朮 川烏頭(炮去皮)草豆蔻(和皮用)陳橘皮 牛膝(酒浸一宿)杏仁(生去皮尖)當歸(酒浸一宿)人蔘 茯苓 甘草(炙)川芎 官桂(不得見火各半兩)上十八味,銼如麻豆,每服一兩,水一碗,姜七片。煎至一盞,去滓,得七分溫服。大腸不通,加大黃末,每服一錢。以老少加減。如久不通,加至三五錢不害。心腹脹,加葶藶並滑石末,每服各一錢,滑石湯送下。如上膈壅滯痰嗽氣急,加半夏升麻天門冬知母末,各二錢同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