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3條詞條名為鯊魚的結果 展開
鯊魚
脊索動物門側孔總目動物
徠鯊魚屬於脊椎動物門軟骨綱(Chondrichthyes)板鰓亞綱,海生,少數種類進入淡水,為一群游速快的中大型海洋魚類。
身體一般呈紡錘形,分為頭、軀幹和尾3部分。體表具有細小盾鱗,體側有側線,體長約1—20米。全身骨骼均為軟骨,頭骨和脊椎骨鈣化,故而有一定的堅硬度,腦顱無骨縫。頭端扁平,近胸鰭處略粗,向後漸細,腹部較平坦,口在頭的腹面,橫裂,上頜和下頜具有發達的銳齒。口的前面有鼻孔1對。鰓裂位於頭的兩側,每側有5—7個,無鰓蓋,鰓間隔發達,鰓片由上皮組織摺疊
3張
鯊魚
形成柵板狀,故鯊類(selachii)又稱板鰓類(Elas-mobranchii)。背鰭1—2個,尾部側扁,尾鰭發達,歪形尾,適於在中上層水域中游泳。臀鰭1個,有的消失。胸鰭和腹鰭各1對;腹鰭之間有泄殖腔孔,雄鯊腹鰭的內側有1對鰭腳(交配器),鰭腳的內側各有1條深溝,交配時,兩溝合併成1條管,可輸送精液至雌體,進行體內受精。為肉食性的兇猛魚類(生活在海洋底層的較溫順),以魚和甲殼類為食。腸內有螺旋瓣。無鰾。多數為卵胎生,少數為卵生。
3張
大白鯊圖片集粹
所有的鯊魚都有一身的軟骨。鯊魚的骨架是由軟骨構成,而不是由骨頭構成。軟骨比骨頭更輕、更具有彈性。所有的鯊魚都屬於鯊綱,而鯊綱動物都具有軟骨。但還是比較硬的。
鯨鯊圖片集粹
鯊魚除了具有人類的五種感覺器官,還有其它的器官。鯊魚嗅覺敏感。它在海水中對氣味特別敏感,尤其對血腥味。傷病的魚類不規則的游弋所發出的低頻率振動或者少量出血,都可以把它從遠處招來,甚至能超過陸地狗的嗅覺。它可以嗅出水中1ppm(百萬分之一)濃度的血肉腥味來。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在1萬噸的海水中即使僅溶解1克氨基酸,鯊魚也能覺察出氣味而聚集在一起。如雌鯊魚臨分娩過後,即使在大海里漫遊千里之後,也能沿著氣味逆游回到它的出生地生活。1米長的鯊魚,其鼻腔中密布嗅覺神經末梢的面積可達4842平方厘米,如5~7米長的噬人鯊,其靈敏的嗅覺可嗅數公裡外的受傷人和海洋動物的血腥味。
鯊魚最敏銳的器官是鼻子,它們能聞出數裡外的血液等極細微的物質,並追蹤出來源。它們還具有第六感——感電力,鯊魚能借著這種能力察覺物體四周數尺的微弱電場。它們還可借著機械性的感受作用,感覺到6百尺外的魚類或動物所造成的震動。
鯊魚頭部有個能探測到電流的特殊細胞網狀系統,被稱為電感受器。鯊魚就利用電感受器來捕食獵物及在水中自由游弋。美國研究人員對小斑點貓鯊的胚胎進行了研究。通過分子測試,他們在鯊魚的電感受器中發現了神經嵴細胞的兩種獨立基因標誌。神經嵴細胞是胚胎髮育早期形成各種組織的胚胎細胞。人類的神經嵴細胞對人面部骨骼和牙齒的形成起重要作用。這一發現說明,神經嵴細胞從鯊魚的腦部移至其頭部的各個區域,並在其頭部發育為電感受器。
由於鯊魚的嗅覺極為靈敏,非常容易地嗅出它們害怕或厭惡的氣味。在海水中含量為800億分之一的一種人體分泌物——左旋羥基丙氨酸的氣味,鯊魚也可嗅出來。據說曾經有一位釣鯊能手,在後來釣鯊當中,鯊魚總是不上他的鉤,而在同一漁場的其他漁民反而釣的鯊魚多。鯊魚為什麼害怕這位釣鯊能手呢?經魚類學家研究發現,那位釣鯊能手曾得過皮膚病,因此留在釣竿上的指紋中含有這種左旋羥基丙氨酸較為豐富。鯊魚聞到了此種氣味,對他自然而然地要退避,不上鉤的道理就在此因。
真鯊類鯊魚
鯊魚身體堅硬,肌肉發達,不同程度呈紡錘形。口鼻部分因種類而異:有尖的,如灰鯖鯊和大白鯊;也有大而圓的,例如虎紋鯊和寬虎紋鯊的頭呈扁平狀。垂直向上的尾(尾鰭),大致呈新月形,大部分種類的尾鰭上部遠遠大於下部。
這一最新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的皇家科學院學刊上。夏威夷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卡爾-梅耶和他的同事設計策劃了這項試驗。他們在一個人工的磁場環境中訓練六隻沙洲鯊和一隻雙髻鯊。這個人工的磁場環境是一個直徑7米的水槽,外圍纏繞了一層銅電纜,每當向水槽中投放食物時,電纜開關便會打開以模擬磁場環境。
在經過了六周的訓練后,電纜的開關不管何時打開,即使沒有向水槽中投放食物,鯊魚仍然會聚集到平時餵食的區域。這種反應事實證明了它們感覺到了磁場的存在。
科學家在進行這項試驗之前,一些鯊魚奇特的習性已經讓科學家猜測到鯊魚可能具有這種特殊的能力。虎鯊、藍鯊能夠徑直地在海洋中游過很長的距離,如果僅僅憑著嗅覺是不可能做到的。雙髻鯊經常聚集在海底山脈附近,而這些山脈是地球磁場發生變化的地帶。
科學家下一步的研究是希望弄清鯊魚如何辨別出地球磁場以及它們對於磁場感應的靈敏程度。不久之前,科學家已經認識其它一些動物也具有識別磁場的能力。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大學的研究者通過試驗證明,鴿子的上喙有微小的磁性粒子,能夠幫助鴿子完成長距離的飛行。
很多人以為鯊魚十分兇猛,會攻擊人類,其實鯊魚十分膽小,它之所以會攻擊人類,是因為我們人類闖進鯊魚的地盤,所以鯊魚才會攻擊我們。
鯊魚游泳時主要是靠身體,像蛇一樣的運動並配合尾鰭像櫓一樣的擺動向前推進。穩定和控制主要是運用多少有些垂直的背鰭和水平調度的胸鰭。鯊魚多數不能倒退,因此它很容易陷入像刺網這樣的障礙中,而且一陷入就難以自拔。鯊魚沒有鰾,所以這類動物的比重主要由肝臟儲藏的油脂量來確定。鯊魚密度比水稍大,也就是說,如果它們不積極遊動,就會沉到海底。它們游得很快,在水中,大白鯊可以以43千米的時速穿梭,但它們只能在短時間內保持高速。還能潛入1000米深海底。
鯊魚每側有5~7個鰓裂(不像我們平常從集市買來的鯉魚,有一對鰓蓋護著魚鰓),在遊動時海水通過半開的口吸入,從鰓裂流出進行氣體交換。張著口游泳的鯊魚的確看起來很可怕,可是你能不讓人家呼吸嗎?少數鯊魚種類能停在海底進行呼吸。
真鯊圖片集粹
由於大白鯊的上下顎並未和頭部緊密相連,它可以將上顎向上和向前延伸吞下獵物,有時甚至能將獵物一口吞下。鯊魚的牙齒結構又是它的另一個獨特生態之一。凡是熟悉鯊魚的人都知道,它的牙齒像一把鋒利的尖刀,能輕而易舉地咬斷像手指般粗的電纜。如魔鬼鯊,有著長而尖的鼻吻以及銳利的牙齒。不同種類的鯊魚,它的牙齒大小、形狀和功能幾乎都不相同。因此,魚類學家只要從鯊魚牙齒的形狀和大小,就能判別出它是屬於哪個目、屬、科。
令人驚訝的是鯊魚的牙齒不是像海洋里其它動物那樣恆固的一排,而是具有5~6排,除最外排的牙齒才是真正起到牙齒的功能外,其餘幾排都是“仰卧”著為備用,就好像屋頂上的瓦片一樣彼此復蓋著,一旦在最外一層的牙齒髮生一個脫落時,而在裡面一排的牙齒馬上就會向前面移動,用來補足取代脫落牙齒的空穴位置。同時,鯊魚在生長過程中較大的牙齒還要不斷取代小牙齒。因此,鯊魚在一生中常常要更換數以萬計的牙齒。據統計,一條鯊魚,在10年以內竟要換掉2萬餘只牙齒。它的牙齒不僅強勁而有力,而且鋒利無比。例如,有些鯊魚的牙齒長的利如剃刀,它就可以用來切割食物;有的牙齒生成鋸齒狀,可以用來撕扯食物;還有的牙齒呈扁平臼狀,它就可以用來壓碎食物外殼和骨頭等。好像北美洲的印第安人把鯊魚的牙齒用作刮鬍子的工具。但可怕的是它在相互搶食時,鯊魚常常就會不分青紅皂白,甚至連自己親生的孩子——鯊仔,也不放過,吃得一乾二淨;當一條鯊魚為其它鯊魚所誤傷而掙扎的時候,這頭傷鯊就該倒霉了,其它同宗族的兄弟也同樣會群起而攻之,直至完全吞食完畢為止;還有更加恐怖的是鯊魚由於是胎生的,一胎可產10餘條鯊仔,最高可達80餘條之多,這些鯊仔在娘胎里竟也互相殘殺,人們曾在大西洋海岸發一種虎鯊的肚子里,作了解剖得出這一結論:娘胎卻成了戰場,這在任何動物中都是未曾見過的先例。
鯊魚之所以如此更換牙齒,與它的牙齒形不同分不開。因為鯊魚的咬食力可以說是在海洋所有動物中最強有力的。曾有人用金屬咬力器藏在魚餌中,用來測定一條體長8英尺鯊魚的咬食力大小,經測定結果得知其咬食壓力每平方英寸高達18噸。所以有些商輪在航海的日記上曾記載過輪船推進器被鯊魚咬彎、船體被鯊魚咬個破洞的事故,這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了。鯊魚牙齒的形狀很奇特。例如噬人鯊的牙齒邊緣具有細鋸齒,呈三角形;大青鯊的牙齒則大而尖利;而鯨鯊雖軀體龐大,但它的牙齒卻是短細如針;錐齒鯊的牙齒是呈錐狀且長而尖;長尾鯊的牙齒則是扁平的呈角狀;姥鯊的牙齒既細小而又多似米粒;虎鯊的牙齒寬大呈臼狀等等。鯊魚的牙齒形狀之所以繁多,這就像上述所說的與其生態食性是極為密切相關的。
在某種意義上講鯊魚全身是牙,其體表覆蓋的盾鱗構造和牙齒相近,可以稱得上皮膚牙齒。鯊魚的牙齒有幾百顆,可以移動,因此鯊魚不用擔心牙齒不夠用,因而具有很大的攻擊力。
大白鯊是海洋里最強大的鯊魚,以強大的牙齒稱雄。
鯊魚身體為流線型,以減少水中運動的阻力。軀幹部具有背鰭,臀鰭和尾鰭各一,胸鰭和腹鰭各一對。尾鰭上大下小,是尾椎骨偏向上葉所致。泄殖腔孔位於兩腹鰭之間。
皮膚內具有大量黏液腺,分泌黏液使體表黏滑,既可減少游泳阻力,又可使身體免遭病菌和寄生物的侵襲。
鯊魚表面附以盾鱗,由伸出體表的棘突和埋入真皮的基板組成。內部有血管和神經通入,與牙齒相似。盾鱗的棘突可用於減少游泳時體表的湍流。
兇猛的鯊魚
普通的鯊魚只有一層這種稱為“紙皮石狀晶層(tesserae)”的結構,但一些比較大型的鯊魚,如公牛鯊、鼬鯊或大白鯊,可能有兩、三層或更多,基本上這取決於鯊魚的體型,有些大型的大白鯊就可能有五層。鯊魚吻部柔軟和富彈性的軟骨同樣也有助於吸收衝擊的力道。
它們有高度流線、適合游泳的外型,全身覆滿了盾鱗,盾鱗除了保護鯊魚免於受傷或者被寄生,還可以增進它們的流體動力,讓它們游得更快速。
巨齒鯊精彩圖冊
鯊魚全身上下約有6~8片鰭,都各有各的功用。胸鰭控制方向,背鰭保持平衡,尾鰭提供前進的力量。有些底棲性鯊魚背鰭上具有硬棘,可供自衛,有些甚至能分泌毒素。
鯊魚的體長小至6寸,大至18公尺。最大的鯊魚是鯨鯊,全長約有18公尺,最長可達60公尺,重達40000公斤,但是它的牙齒是鯊魚中最小的,所以它們吃浮游生物維生。最小的鯊魚是侏儒角鯊,長約6-8寸,重不到1磅。不過半數種類的鯊魚都不超過1公尺。最大的獵食性鯊魚則是大白鯊,可一口氣吞下整隻海豹。
3張
鯊魚
鯊魚大多以魚等海洋動物為食。鯊魚以受傷的海洋哺乳類、魚類和腐肉為生,剔除動物中較弱的成員。鯊魚也會吃船上拋下的垃圾和其它廢棄物。此外,有些鯊魚也會獵食各種海洋哺乳類、魚類和海龜和螃蟹等動物。有些鯊魚能幾個月不進食,大白鯊就是其中一種。據報道,大白鯊要隔一、兩個月才進食一次。
為了處理每的數據,谷歌已經花了不少錢安裝和維護海底光纜,可它們卻成了鯊魚的美味佳肴。和陸地上的光纜或者銅質光纜不同,海底光纜必須接通高壓電流才能向海底的中繼器傳送數據,而這些光纜發出的電磁場使鯊魚將它們當成是垂死掙扎的魚類。
谷歌雲服務團隊的一位產品經理DanBelcher稱谷歌已經給橫跨太平洋的海底光纜覆蓋了芳綸纖維,這樣鯊魚就不會損害光纜了。雖然我們還不清楚谷歌為此耗資多少,但考慮到芳綸纖維的價格和這些海底光纜的長度,谷歌一定為此燒了不少錢。
2018年9月,美國一支聯合研究團隊最新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有一種窄頭雙髻鯊不僅吃肉,也以海草為食。
4張
小型鯊魚
大白鯊是徠個擅長偽裝的掠食者。大白鯊由於身體龐大,並不像其它鯊魚那麼靈活。但大白鯊卻是絕佳的獵人,因為它總能出其不意。它的上半身顏色很暗,下半身很明亮,它們能借著這種保護色悄悄的逼近獵物。當它從下方來襲時,由於它的顏色和深海接近,要等到它發動攻擊時才會被發現。它很少從上方攻擊,但它從上方來襲時,白色的下側和海水反映出的明亮天色融為一體。
鯊魚,在古代叫作鮫、鮫鯊、沙魚,是海洋中的龐然大物,所以號稱“海中狼”。鯊魚的鼻孔位於頭部腹面口的前方,有的具有口鼻溝,連接在鼻口隅之間,嗅囊的褶皺增加了與外界環境的接觸面積。鯊魚屬於軟骨魚類,身上沒有魚鰾,調節沉浮主要靠它很大的肝臟。
以前,大家都普遍認為鯊魚從不睡覺。據佛羅里達州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記載,白鰭鯊和虎鯊其實是睡覺的,它們是白天睡覺,晚上出來活動。大白鯊是日行性獵食者。其它種類如護士鯊通過氣孔,迫使水通過鰓,提供穩定的富氧水,讓它們在靜止不動時可以呼吸。支配游水的器官——中央測試信號發生器位於脊髓,它讓鯊魚可以無意識地游泳。但因為魚沒有眼瞼,所以無法判斷鯊魚是否在睡覺。
鯊魚的天敵是虎鯨。虎鯨在遇到鯊魚時會用頭去撞翻鯊魚,使鯊魚暈眩。所以在有鯊魚的船港附近人們會播放虎鯨的叫聲驅散鯊魚。
鯊血液中的生理活性成分
真鯊屬Caroharhinusplumbens的全血清,可抑制小鼠體內接種的Lewis肺癌,而IgM抗體是主要的血清免疫蛋白,其作用機制與直接細胞毒作用及間接作用於淋巴網狀內皮系統有關。鯊免疫球蛋白中的IgM分子,一些分子具有特異抗原結合活性,而另一些分子具有能結合多種特異性抗原的部位。抗原與免疫球蛋白結合形成免疫複合物,可抑制淋巴細胞致有絲分裂因子刺激的反應。鯊血漿可抑制植入雞體的勞斯氏肉瘤細胞生長;SphrnaLewini鯊有抗腫瘤作用的糖蛋白。
鯊內髒的生理活性成分
國外已報道從鯊肝臟獲取抑制腫瘤生長的活性物質,有超強的抗感染及抗癌能力。鯊肝油含有的抗癌活性物質含有角鯊烯(三十碳六烯酸)及其衍生物,如環氧角鯊烯、2,3-乙二醇角鯊烯可用作抗癌劑。角鯊烯可參與人體內膽固醇的生物合成,促進機體對氧的利用及機體的新陳代謝,增強機體耐力,消除疲勞和阻止癌轉移,有廣泛的藥理作用。同時,角鯊烯是甾族化合物母體的前體,對於理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此外,鯊肝脂肪中除了含有多不飽和脂肪酸,例如油酸、棕櫚酸等,還有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n3多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大量VA,VD等。多不飽和脂肪酸可抑制某些前列腺素的合成,能調節機體生理平衡,對血小板的聚集有抑制作用,可增強免疫功能,EPA和DHA在抗心血管疾病方面有明顯療效。
鯊軟骨的生理活性成分
在自然界中鯊魚是極少患惡性腫瘤的動物之一,其發病率為百萬分之一。
鯊軟骨中含有多種抗腫瘤活性成分,根據目前的報道,主要包括以下3種:
(1)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ngio-genesisinhibitingfactor,AGIF),為小分子的多肽或含糖蛋白。在體內可通過抑制新生血管生成來抑制腫瘤組織的生長,但對腫瘤細胞(Tumorcells,TC)沒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2)抗腫瘤因子(Anti-tumorfactor),為多肽類,它能對TC的生長起直接的殺傷作用。
鯊體表分泌物的生理活性成分
美國科學家從雙唇鯊體表分泌物分離出一種超強抗癌因子,該因子可迅速阻止惡性癌細胞生長擴散並切斷癌細胞與周圍組織聯繫,其組成及分子結構正在研究中。鯊體表分泌物也含有蛋白多糖,具有抗凝血、降血脂、抗病毒及抗腫瘤作用。
抗腫瘤藥物
以姥鯊魚肝油中的角鯊烯及多種不飽和脂肪酸的綜合成分研製成口服乳劑,能明顯增強機體的抗癌能力,經組織學研究表明,能趨向性進入癌細胞內使癌細胞退化和壞死。鯊魚中的角鯊烯與一些抗癌藥配伍用,具有良好的協同效果。
降低血脂藥物
鯊軟骨酸性黏多糖有阻滯脂蛋白透過動脈壁,有澄清動脈壁脂質的作用,和降低血漿膽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功能,作為降低血脂的藥物。酸性黏多糖可抑制磷酸二脂酶,增加CAMP濃度,激活脂蛋白酶,加速脂質的分解。鯊魚油可以和EPA、DHA、精製卵磷脂、維生素E等製成乳劑、魚油膠丸等,用於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在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效果明顯。
抗炎症和抗病毒藥物
資料表明,鯊軟骨硫酸軟骨素對大鼠心肌、主動脈的結締組織有明顯的抗炎作用,並能保護紅細胞,減少細胞破裂。酸性黏多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水腫、抗肉芽腫、解熱和鎮痛。機體免疫機能與炎症反應有密切關係,而酸性黏多糖可通過多方面作用影響免疫機能,能與炎症遞質,如組織胺、5-羥色胺、緩激肽及白細胞趨化因子等結合,保護血管內皮,減少滲透,抑制炎症反應。
防止和治療視覺和聽力疾病
鯊魚皮和軟骨中的透明質酸,有保護、潤滑皮膚作用,防止細菌感染及外力的傷害,臨床用於眼科手術、外傷性關節炎等。從鯊魚眼提取製成的眼靈注射液,對初期老年性白內障有效率達到80%以上。硫酸軟骨素對於鏈黴素引起的聽覺障礙,冠心病和心絞痛有一定療效。
其他應用
鯊皮膠可製成止血海綿,並治療腎虛滑精等。鯊魚肝油酸鈉有殺死精子的作用,作節育用藥。鯊腦製備成口服牛磺酸片,可治偏頭痛,含有牛磺酸的藥用軟膏可治療牛皮癬。
重要的食用魚類
由於鯊魚屬於海洋食物鏈高級消費者,重金屬污染物特別是汞在鯊魚體內沉積嚴重,不建議食用鯊魚鰭。
神奇的生物葯
1937年科學家發現鯊魚肝提煉的魚肝油含有豐富的維生A,其含量超過鰭魚10倍,因此在1950年發明維生素A合成以前,被大量捕殺以提取維生素A。上世紀90年代,人們發現以鯊魚軟骨提取的軟骨素,可抑制癌細胞生成,用它製取抗癌藥劑。此外,從軟骨魚類中提煉出軟骨素與牛皮中提取膠原纖維共同製成人造皮膚薄膜,用它敷在燒傷病人皮膚上,可防止肌體感染及體液流失,軟骨素還可提取硫酸軟骨素,用以治肝炎、高血脂等疾病。
觀賞鯊魚類
國內外一些大型海洋館、水族館都專門開設鯊魚館,飼養條紋斑竹鯊(又叫斑竹狗絞)、豹紋鯊(又叫大尾虎紋)等10多種性格溫訓及有觀賞價值的鯊魚,飼養人員潛人池(箱)中,給鯊魚餵食或與鯊共舞,向參觀者展示神秘的鯊魚世界。
海洋生態平衡的維護者
鯊魚幾乎都是肉食性種類,只有少數種類如鯨鯊和姥鯊以浮游生物為食。肉食性鯊魚兩領發達,下領收縮肌強,牙齒鋒利,所以咬合力強,可食軟體動物、甲殼類、大型魚類及海生哺乳動物,更有甚者會襲擊小船和噬人。在海洋生態系統中,鯊魚是生物鏈的最上端,對維護生態平衡有重要作用。
為工業提供材料
鯊魚肝臟發達,有2-3葉,其重佔總體重的15%-20%。肝臟中含油率高達63%,這種油在-50℃也不凍結,是一種高級潤滑油。此外,鯊魚皮經加工后可製成優質皮革。
鯊魚為一種古老的魚類,從出土的許多鯊魚牙齒和棘的碎片看,它的化石出現在比恐龍還早的3.5-4.1億年。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鯊魚經過自然選擇,有的種消失絕跡,而現在生存的300多種中仍存在物種的一些脆弱性,如生長慢、性成熟遲,繁殖也是每兩年1次,而且繁殖率也極低。
人類對鯊魚的濫捕、濫殺,是導致鯊魚種群減少的最主要原因。人類捕殺主要用於食用和藥用兩方面食魚翅風糜亞洲,它是富貴、地位的象徵,其價格也極其昂貴。
1999年已將鯨鯊、姥鯊(又叫象蛟)和噬人鯊3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I中,嚴禁貿易交往活動。我國南海鯊魚資源豐富,種類又多,廣東省有關部門於2001年將鯨鯊、姥鯊列入水生野生動物重點保護的物種。美國、加拿大等國實行了鯊魚保護計劃。自2004年以來,已有60多個國家禁止加工生產鯊魚翅(鰭),出口鯊魚翅的大國厄瓜多也終止了此項貿易活動。
鯊魚總數大幅減少——50年來下降了80%
可憐的被割去魚翅的鯊魚
7成左右的魚翅被汞污染
捕殺
絲鯊圖片集粹
7成左右的魚翅被汞鉛污染,如果大量食用可能會對健康產生威脅。魚翅也並無特別的營養價值。事實上,因為工業廢水不斷地排入海洋,每年進入海洋環境的石油高達兩百萬噸以上,使得海水中重金屬含量較高,而鯊魚處于海洋食物鏈的頂端,吞食了其他魚類后,食物中的重金屬也隨之進入鯊魚體內,積累下來,因此鯊魚體內的重金屬的含量會越來越多。三丁基錫是用於船體防污塗料中的一種化合物,在義大利沿岸海域捕獲到的鯊魚的腎臟內已發現這種化合物。在東地中海的幾種鯊魚物種組織樣本中也已經發現鎘、鉛、砷等金屬元素。而2001年,曼谷唐人街市場的魚翅抽查表明,10個魚翅中有7個含有高含量的水銀,最高含量為允許量的42倍。2008年,香港市場的抽查表明,10個魚翅中有8個含有高含量水銀,最高含量為允許量的4倍。而烹飪並不能去除水銀或其他重金屬的毒性。吃了魚翅后,水銀和其他重金屬進入人體,難以被排出體外,而是在體內積蓄下來,會損害中樞神經系統、腎臟、生殖系統等,導致頭昏、頭痛、肌肉震顫、口腔潰瘍、腎臟損害、性功能減退、流產等。
雙髻鯊圖片集粹1
人們談鯊色變,把鯊魚比喻成“海中狼”、“海中霸”。為什麼把鯊魚說成這樣凶神惡煞呢?
首先,鯊魚體紡錘形,游速快。
其次,嗅覺靈敏,1m長的鯊魚鼻腔中密布嗅覺神經末梢的面積可達4842cm2,如果是5-7m的噬人鯊,其靈敏的嗅覺可嗅到數千米外受傷人和海洋動物。
最後,獨特的牙齒,可切割、撕扯、壓碎食物,其鋒利無比。外行齒脫落,內行備用齒向外移,真像一把尖刀鋒利無比,能輕而易舉地咬斷手指般粗的電纜。其實,傷人的鯊魚僅有20多種,最兇猛的只有噬人鯊(又叫食人鯊)、助鯊(又叫觸魷)、低鰭真鯊(又叫公牛白眼魷)3種,它們廣泛分佈於暖溫帶海域,有時可進入河口。傷人的事例也不多,如1995年全世界發生了59起有記錄的鯊魚攻擊人類的事件,僅有10人死亡。這些攻擊人類的事件多不是鯊魚主動攻擊人類,而通常是人類進入鯊的活動範圍內干擾了鯊魚的活動或者翻船事故后海水裡有大量人血時招引所致。
巨齒鯊在希臘語中的意思是“大牙齒”。古生物界目前對它有限的認知是,巨齒鯊全長可達20米,牙齒咬合力更是空前絕後。
“一系列化石及生態學證據表明巨齒鯊確實已經滅絕。巨齒鯊為軟骨魚,和其他鯊魚一樣,其內骨骼為軟骨,鈣化程度低,除牙齒外較難形成化石。”廈門大學海洋生物學碩士趙宇說,人類至今還沒有發現完整的巨齒鯊化石,無法直接確定其大小及外形,因此,對巨齒鯊大小及外形的認識也主要是通過其牙齒化石與現生鯊魚進行比對來獲得。
的巨齒鯊全長是大白鯊的3倍以上,並超過現生最大的鯊魚——鯨鯊,為世界上存在過的最大的鯊魚。”趙宇稱,由於巨齒鯊牙齒與大白鯊牙齒形狀相似,加之大白鯊的形象深入人心,目前為止,對巨齒鯊外形的復原幾乎都是以大白鯊為模板進行的。
“但目前我們尚未發現更多能幫助復原巨齒鯊外形的化石,而就目前的化石證據而言,我們還不能確定巨齒鯊的確切外形。”趙宇說,巨齒鯊的確可以像電影里一樣一口咬死鯨魚。研究人員通過大白鯊的咬合力數據推測出巨齒鯊的咬合力最高可達1.8噸。“如此巨大的咬合力配合巨齒鯊最大可達2米的血盆大口,加之鯊魚咬合后橫向撕咬切割的行為,足以一擊致命”。
“和所有鯊魚一樣,巨齒鯊的牙齒終身更換、脫落。但人們所收集到的巨齒鯊牙齒均形成於260萬年前,由此可以推測巨齒鯊滅絕於260萬年前。”趙宇說,巨齒鯊的分佈研究表明,其偏好溫暖的熱帶及亞熱帶海域,並需要淺海海域作為育幼場,因此不太可能遷移至低溫、貧瘠的深海,並在深海環境中完成整個生活史。
作為兇悍的獵手,巨齒鯊活動量大,能量消耗也大,每天必須吃近2噸的食物才能生存。顯然,一旦食物短缺,其生命脆弱性的一面就暴露無遺。“巨齒鯊為體型巨大的掠食者,處於最高的營養級,從理論上來講,當前的海洋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結構無法支撐如此巨大掠食者的生存。”趙宇說,所以,巨齒鯊如今依然存活於某處的說法站不住腳。
化石證據表明巨齒鯊滅絕於約260萬年前,這與最後一次冰期開始的時間吻合。因此,有人認為巨齒鯊因為無法適應海水溫度驟降而滅絕。
蘇黎世大學研究人員2016年的研究顯示,巨齒鯊的滅絕與海水溫度變化並無直接關係,該研究指出,生物因素是引起巨齒鯊滅絕的重要原因,巨齒鯊種群衰退伴隨著鯨類多樣性的下降,以及其它大型掠食性生物如掠食性鯨類及大白鯊等的出現,或許食物的短缺、捕食競爭的增強最終導致了這種史前巨獸的滅絕。
3張
鯊魚
和多數動物一樣,鯊魚是有性繁殖。鯊魚的交配行為非常複雜,不同種類的雄性和雌性鯊魚在交配前的例行程序也有很大的分別。結伴同遊,撕咬和顏色變化等行為模式是共有的。姥鯊等種類的鯊魚採用複雜的成群環遊的行為,還不了解這一行為的目的。
在雌雄鯊魚成功交配、同時雌性鯊魚體內的卵子完成受精之後,這一種屬鯊魚的受精卵就會以下列三種方式中的某一種繼續發育:
1.卵生:卵生鯊魚產下帶有厚厚的卵鞘的卵,使它們能夠附著在岩石或者海藻上,並抵抗捕食者。一般是大型鯊魚採用。鯊魚的卵很大,營養供應不虞匱乏。大多數的卵鞘呈寬廣的矩形。排出的卵包在扁平的墊形鞘內,而墊形鞘是卵在通過輸卵管時四周加上去的,鞘的外皮於進入水中後會變硬,鞘的每個角落都有一個短而中空的角狀物,海水能由此進入,使卵獲得氧氣。母鯊魚每次排卵數目有限。卵呈布袋狀或螺旋狀,產出后被固定於珊瑚礁、海底植物或石縫中。被衝上海岸的短吻棘鮫的空卵囊,則被昵稱為“美人魚的小錢包”。這些卵在幾天或幾星期後孵出,鯊魚就會離開幼仔讓它們獨立生存。
2.卵胎生(非胎盤型胎生):此類鯊魚也養護體內的胚胎,然後產出活的幼仔,但它們不能向它們的後代提供任何直接的營養。某些種類的鯊魚,如鯖鯊使用“奧佛吉(oophagy)”的方式,即鯊魚媽媽產出一串小的沒有受精的卵,被生長中的胚胎吃掉。受精卵在子宮中發育,以卵黃囊或由卵巢排入子宮的卵為營養來源,在子宮中並不形成胎盤。除鯨鯊每次可產300尾以上外,其餘每次頂多數十尾,最少的是狐鮫(長尾鯊),每次只產兩尾。相反,孕育中的鯊魚依賴於卵的卵黃囊維持生計。
3.假胎生(胎盤型胎生):外包角質殼的受精卵於子宮中發育,成長所需的營養由卵黃囊胎盤得,後期在雌性鯊魚的子宮內通過胎盤或一種稱為子宮液的分泌物吸取營養物質,直到幼鯊幾乎完全成形才產出,每次產數十尾。胎生確保幼仔在生長期間得到很好的孕育,因此出生后能夠立刻在嚴酷的大海中生存。遠洋的大部分鯊魚都是胎生。大部分鯊魚每年按照季節進行繁殖,一些大型鯊魚隔年繁殖。大部分鯊魚懷孕期達8~9個月,白斑角鯊的懷孕期甚至高達24個月。一般而言,大型鯊一次生產較多小鯊,小型鯊則相反。鯊魚的生長也異常緩慢,直到5~10歲才算性成熟。鯊魚是地球上最早的通過兩性交配體內受精孕育繁殖的動物。
條紋斑竹鯊,狗鯊,前常見的海水鯊魚養殖魚種,不同於淡水鯊魚,狗鯊是真的鯊魚。
(1)生物學特徵
①體型與體色淡水鯊魚體色有黑、白、灰、紅四種。前三種體色的鯊魚多作為食用魚飼養,尤其是灰鯊魚最受歡迎,其背部青色,體側青灰色,腹部銀白色;紅鯊魚即水晶巴丁魚,多作觀賞魚飼養。
鯊魚養殖
③生長與繁殖淡水鯊魚食性雜,食量大,生長速度快,當年魚苗(3~4cm)養殖4個月體重可達0.6千克以上。該魚性成熟較晚,飼養3~4年,體重達3千克以上可以進行繁殖。繁殖季節為4~9月,屬一年一次性產卵魚類。
鯊魚的種類很多,世界海洋能分辨出的鯊魚種類至少有440種。《sharksoftheworld》系列書記載了500多種。
側孔總目下屬一共分為8目25科:
六鰓鯊
2.鼠鯊目(Lamniformes):有5科,包括錐齒鯊科Carchariidae、劍吻鯊科Scapanorhynchidae、鯖鯊科Isuridae(鼠鯊科Lamnidae)、姥鯊科Cetorhinidae和長尾鯊科Alopiidae。我國有4科6屬8種。
3.虎鯊目(Heterodontiformes):僅1科1屬8種。分佈於太平洋、印度洋各熱帶與溫帶海區。我國產寬紋虎鯊Heterodontusjaponicus和狹紋虎鯊Heterodontuszebra兩種。中小型鯊,長可達1.5米。體粗大而短,頭高近方形。體具各種橫紋或斑點。吻短鈍,眼小,橢圓形,上側位。鼻孔具鼻口溝。口平橫,上、下唇褶發達。上、下頜牙同型,每頜前、后牙異型,前部牙細尖,3~5齒頭;後部牙平扁,臼齒狀。噴水孔小,位於眼後下方。鰓孔5個。背鰭2個,各具1硬棘,可禦敵害;巨臀鰭;尾鰭寬短,帚形。胸鰭寬大。棲息底層,食貝類及甲殼類動物。每次產卵2枚,卵具圓錐形角質囊,末端有長絲,藉以固著於附著物上。
4.真鯊目(Squaliformes):有4亞目7科49屬200餘種,包括貓鯊亞目Scyliorhinoidei、皺唇鯊亞目Triakoidei、真鯊亞目Carcharhinoidei和雙髻鯊亞目Sphyrnidae。我國有4亞目5科23屬約60多種。背鰭2個,無硬棘;具臀鰭。鰓孔5個。頜舌接型。吻軟骨3個。眼有瞬褶或瞬膜。椎體具輻射狀鈣化區域,4個不鈣化區域有鈣化輻條侵入。腸的螺旋瓣呈螺旋形或畫卷形。
5.角鯊目(Squaliformes):有3科21屬約87種,包括角鯊科Squalidae、鎧鯊科Dalatiidae和棘鯊科Echinorhimidae。背鰭2個,通常各具一棘;臀鰭消失。鰓孔5個,位於胸鰭基低前方。眼側位或上位。主要分佈於世界各溫水、冷水海區或深海。
6.鋸鯊目(Pristiophoriformes):僅1科2屬5種。體長可達4米。吻很長,劍狀突出,邊緣具鋸齒。腹面在鼻孔前方具1對皮須。頭頗平扁。眼上側位。噴水孔大,位於眼后。鼻孔圓形,距口遠。牙細小而尖,多行在使用。鰓孔5~6個。背鰭2個,無硬棘;無臀鰭。棲息底層,吻鋸為自衛利器。食甲殼動物、蠕蟲類及小魚等。肉質優良。鋸鯊屬Pristiophorus,鰓孔5個,共4種。我國只有日本鋸鯊Pristiophorusjaponicus1種,分佈於黃海和東海,偶見於南海及朝鮮和日本沿海。六鰓鋸鯊屬Pliotrema,鰓孔6個,只1種,分佈於非洲南部東南岸。
扁鯊
8.鬚鯊目(Orectolobiformes):有7科:長鬚鯊科Brachaeluridae、絞口鯊科Ginglymostomatidae、天竺鯊科Hemiscylliidae、鬚鯊科Orectolobidae、斑鰭鯊科Parascyllidae、鯨鯊科Rhincodontidae、豹紋鯊科Stegostomatidae。我國有3科5屬10種。鰓孔5對。背鰭2個,無棘,具臀鰭。眼無瞬膜或瞬褶。椎體具輻射狀鈣化區,4個不鈣化區無鈣化輻條侵入。頜舌接型,上頜僅以韌帶連於頭骨。包括世界上最大的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