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美術欣賞的結果 展開
- 美術欣賞
- 第3版
美術欣賞
美術欣賞
美術欣賞是一種特殊的複雜的精神活動,是人們在接受美術作品過程中經過玩味、嘗試、領略,產生喜悅、愛好的過程。它對於提高人的藝術素養,陶冶人的思想情操,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領域,具有重要作用。
在人類幾千年的文明歷程中逐步形成了美的概念並且出現了大量的美術作品。這些美術作品有繪畫,有雕塑,還有各式各樣的建築等,這些美術作品都來源於生活並且要高於生活。美術作品就是要通過不同的表現手法來詮釋人們對美的理解,對美的嚮往。它們有的是反映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有的反應帝王的威嚴,有的反映人們對英雄的崇敬,有的反映了宗教的文化以及其他特徵,可以說美術反映出自然、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美術是通過某些表現手法反映了人們對自然社會的理解以及對美的嚮往。
1,對《蘭竹圖》的相關介紹
《蘭竹圖》是“揚州八怪”中的奇才鄭板橋所作。蘭竹圖,紙本捲軸,以半邊幅座椅巨大的傾斜峭壁,有拔地頂天,橫空出世之勢,壁岩空白見平整,峰峻顯倔巍,用筆用墨都恰到好處。峭壁上有數叢幽蘭和幾株筒竹,同根並蒂,相參而生,在碧空中迎風搖曳。雖然從生於岩縫,但不囿於岩壁;自有“竹勁蘭若性自然”,“飄飄遠在碧雲端”那種不為俗屈的活力。蘭竹用焦墨揮毫,亂中求證,密中見疏,水墨斑斕,使其表現出欣欣向榮而又獨傲蕭爽,清新秀逸的風格。鄭板橋用竹的自然特性比擬人的秉性情操,字裡行間,包含著對友人的深情。
2,對《洛神賦圖》的簡單介紹
我國十大傳世名畫《洛神賦圖》,曲折細緻而又層次分明的描繪了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表現出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愛情故事。《洛神賦圖》長卷採用連環畫的形式,隨著環境的變化讓曹植和洛神重複出現。此畫用色凝重古樸,具有工筆重彩畫的特色。作為襯托得山水樹石均用線勾勒,與畫史所記載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時代特色相吻合。全畫用筆細勁古樸,恰如“春蠶吐絲”。山川樹石畫法幼稚古樸,所謂“人大于山,水不容泛”,體現了早期山水畫的特點。此話無論從內容,藝術結構,人物造型,環境描繪和筆墨表現的形式來看都不愧為中國古典繪畫中的瑰寶之一。可見中外的繪畫藝術都來源於生活,取材於生活,通過不同的表現手法呈現出一種高於現實生活的畫面,讓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給人以美的享受。
3,對《蒙娜麗莎》的相關介紹
蒙娜麗莎,這是一個永遠探討不完的問題,自問世至今,將近五百年,後人不知做過多少品評和揣測,留下越來越多的迷局。我們不禁佩服達芬奇的繪畫技巧,畫中人從面部五官到雙手,再到身體的其他部分,包括衣著、穿戴,每一處都那麼真實可感,幾乎伸手可及,這是憑空想象無法完成的。倘若沒有真實人物做參照,達芬奇縱有再大的才氣也不會畫得如此生動細膩。有人要問畫中人的眼神、她的笑意是那麼遙遠和不辨深意,那是其人所獨有的嗎?為什麼今人就摹仿不出?其實這一個問題很好解答,每一個了解繪畫的人都知道肖像畫並不就等同於人物原型。一幅好的肖像畫首先要體現作者與表現對象間的互動;畫家將自己的智慧,情感,人生理念,精神渴求等等都融進了畫中人物,這樣觀眾從畫面上讀到的肯定比真實人物豐富得多,因此美術是取材於現實生活通過各種表現手法賦予其美的含義,美的意境又高於現實生活。
1,對我國一些熟悉雕塑美術品的介紹
我國四大石窟藝術之一的龍門石窟是歷代皇室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他是皇家的意志和行為的體現。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時代風格。北魏造像在這裡失去了雲岡石窟造像粗獷,威嚴,雄健的特徵,而生活氣息逐漸變沉,趨向活潑,清秀,溫和。這些北魏造像,臉部瘦長,雙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紋的雕刻使用平直力法,堅勁質樸。北魏時期人們崇尚以瘦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著秀骨清像式的藝術風格。而唐代人們喜歡以胖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臉部渾圓,雙肩寬厚,胸部隆起,衣紋的雕刻使用圓刀法,自然流暢。龍門石窟的唐代造像繼承了北魏的優良傳統,又汲取了漢民族文化,創造了雄健生動而又純樸自然的寫實風格,達到了佛雕藝術的頂峰。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浮雕就是為了紀念一百六十多年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英勇犧牲的人民英雄們。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下層須彌座束腰部四面鑲嵌著八幅巨大的漢白玉浮雕,分別以“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游擊戰爭”、“勝利渡長江”為主題,在“勝利渡長江”的雕像兩側,另有兩幅“支援前線”、“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主題的裝飾性浮雕。浮雕高2米,總長40.68米,浮雕鐫刻著170多個人物形象,生動而概括地表現出中國人民100多年來,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28年來反帝反封建的偉大革命鬥爭史實,表現出對人民英雄的崇敬。
2,對外國一些雕塑藝術的鑒賞
如古希臘雕塑《擲鐵餅者》就是力量與健美的和諧統一。擲鐵餅者雕像,被公認為體育運動和健美體魄的象徵,這是雕刻家從實際生活中觀察得來的真實形象,有可能是表彰一位運動健將或競技得獎者。雕刻家集中注意表現出在精神上與肉體上都是堅強有力的,美的人物。雕刻家以敏銳的觀察抓住了擲鐵餅者最用力的一瞬間動作,這是一個典型的瞬間。儘管在形體上是緊張的,可是整個雕像卻給人以沉著平穩的感覺這表明物質體能的發展過程就是按照美的原則,美的規律塑造美,追求美。《米羅的維納斯》創作於公元前2世紀末,高204厘米,1820年發現於愛琴海的米洛島,1821年後為盧浮宮所收藏。她被譽為“黃金時期的縮影”,總結了古希臘所代表的一切。女神失去了雙臂,但保留了完整的頭部和面容,使我們能一睹女神秀美的風采。雕像從頭、肩、腰、腿到足的曲線變化使人體以無比聖潔的姿態展現在人們眼前,沉靜的表情里有種坦蕩而自尊的神態,在她的面前,人們感到的是親切、喜悅及對生命自由的嚮往,絲毫沒有俗媚和肉慾。藝術家充滿深情地表現了女性溫柔寧靜的美,被認為女性美的原型。
1,對我國的一些常見的古代建築的鑒賞
古代的建築藝術也深深反映著人們對美的理解,故宮反映了皇權的威嚴與霸氣;蘇州園林反映了江南人對美的理解,圓明園位於萬園之首也反映了皇家的威嚴。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世界現存做大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群。故宮全部建築由“前朝”與“內廷”兩部分組成,四周有城牆圍繞,四面有筒子河環抱。城四周有角樓,四面各有一門,正南是午門,為故宮的正門。故宮都是磚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繪,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建築群。明清兩個王朝的背影都在故宮上得以體現。故宮建築布局合理,協調,凝結著古人智慧的結晶。在我們鑒賞故宮時,不僅看到了王朝的縮影,也看到了古代帝王對美的認識以及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清代著名皇家園林圓明園佔地面積五千二百餘畝,有一百五十多餘景,是中國園林藝術的精華,裡面的建築中西合璧,集中國古代建築之大成,反映了千百年來園林建築的精華,在我們對圓明園大加讚歎的同時,也對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野蠻行為表示強烈的憤恨。圓明園也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表現出清代皇室對美的追求,英法聯軍破壞了人類歷史上至美的藝術瑰寶,不禁令人痛心。蘇州園林在一定的地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或進一步築山,疊石,理水)種植樹木花草,營造建築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作而成的美得自然環境和遊憩境域,就稱為園林。作為蘇州古典園林典型例證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產生於蘇州私家園林藝術發展的鼎盛時期,蘇州古典園林的自然美以及意境深遠,構築精緻,藝術高雅,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蘇州眾多古典園林藝術的典範和代表。蘇州園林是時間的藝術,歷史的藝術。園林中大量的匾額,楹聯,書畫,雕刻,碑石,傢具陳設,各式擺件等等無一不是點綴園林的精美的藝術品,無不蘊蘊含著中國古代哲理觀念、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
2,對國外著名建築的鑒賞
印度的泰姬陵被譽為“完美建築”。它由殿堂、鐘樓、尖塔、水池等構成,全部用純白色大理石建築,用玻璃、瑪瑙鑲嵌,絢麗奪目、美麗無比。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伊斯蘭教建築中的代表作。泰姬陵的建築群的色彩沉靜明麗,湛藍的天空下,草色青青托著晶瑩潔白的陵墓和高塔,兩側赭紅色的建築物把它映照得格外如冰如雪。倒影清亮,蕩漾在澄澈的水池中,當噴泉飛濺,水霧迷時,它閃爍顫動,倏整倏散,飄忽變幻,景象尤其魅人。泰姬陵創造了陵墓本身肅穆而又明朗的形象。它的構圖穩重而又舒展:台基寬闊,和主體約略成一個方錐形,但四座塔又使綜輪廓空靈,同青空相穿插滲透。泰姬陵熟練地運用了構圖的對立統一規律,使這座很簡純的建築物豐富多姿。
通過鑒賞國內外的繪畫,雕塑,園林藝術等美術作品,我們可以增加對美的理解。美術鑒賞能夠使我們樹立好的審美觀,加深我們對美的理解。美術鑒賞同時也會使我們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自然,文化以及歷史知識,畢竟這些有許多都是通過美術來表現出來。學會美術鑒賞對陶冶個人情操,追求高雅的藝術,追求美的意境有重要作用,美術鑒賞同時也能夠凈化我們的心靈。因此學會美術鑒賞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美術欣賞](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e/m4ed739a765930e9bad14229d1adcbf11.jpg)
美術欣賞
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在欣賞過程中,經過反覆觀賞品味,由表及裡地感受藝術品的豐富內涵,畫中美的動人的藝術形象和色調,不僅能使觀賞者得到視覺上的快感,而且可以從它的內容上體驗到作品中體現的情緒和思想感情,使學生情感上產生了共鳴,並激發了學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對社會生活美、藝術美的感受能力,喚起了創造美的意念。
我國的美術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藝術傳統,經過各個時期藝術家艱苦奮鬥,創造出燦爛多彩的文化。僅以中國繪畫為例,不但指大量傳世的捲軸畫,還包括彩陶紋樣、青銅器紋飾、帛畫、漆畫、畫像磚、畫像石、壁畫、民間年畫等,它們宛如爛漫春花,輝映藝苑。這些舉世矚目的藝術瑰寶,浩如煙海。因此,了解和欣賞祖國豐富的美術作品,可以使學生認識我國優秀的民族遺產,領會古代藝術美,從而產生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美術欣賞](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c/m7c7dec9f5cf999bbbee41119073fffb7.jpg)
美術欣賞
![美術欣賞](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1/ma15f0ebd9855349bf0a43ac1bf6fb74b.jpg)
美術欣賞
美術創作是美術家的審美創造活動,是美術家物化其審美認識的表現活動。在本質意義上,美術家精心創造各種各樣美術作品的目的,決不是純粹的個人自娛行為,而是通過美術形象將自己的審美情感和審美認識傳達給人們,從而引起人們的認同和共鳴,使作品達到產生一定社會審美效應的目的性。而達到這一目的的途徑只能是欣賞。沒有美術欣賞活動,美術創作和美術作品就都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最後完成自己的使命。
美術欣賞對於美術作品成為“現實的”美術作品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沒有進入欣賞接受過程的美術作品只是一個潛在的客觀存在,是沒有現實意義的。只有當創作主體—美術作品—接受主體三者構成特定的對象性關係時,美術活動才成其為完整的美術活動,美術作品才成其為現實的美術作品。概言之,美術作品只有通過欣賞過程,才能實現其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美術作品是美術家和欣賞者共同創造的。
長期欣賞美術作品,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美感,積累豐富的審美經驗,提高辨別美醜的能力,逐步形成審美觀念,還有助於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藝術觀,確立科學的人生觀。
教師除了讓學生欣賞美術作品外,還要鼓勵學生多畫,用自己手中的畫筆大膽表現生活,表達自己的情感,對於其發展個性,培養其創造的意識和創造能力,都是很有好處的。
總之,通過美術欣賞,不僅可以了解古今中外的各種風格的美術作品,開闊藝術視野,豐富美術知識,重要的是養成接受理解和創造美的能力,使學生受到美的陶冶,樹立起正確的審美情緒和審美觀點,逐步形成高尚的審美情操,以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
![美術欣賞](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0/mb0eff8d44c9683e963549ce9a5e9ecea.jpg)
美術欣賞
線,或稱線條,是一種存在於現實生活或者美術作品中的視覺形態要素,由於它們往往是和形、體、色、光等視覺翌累同時並存的,所以,造型觀念中的線,往往和視覺上的概括提煉與抽象相聯繫,然而這些能力的形成,又必須通過美術欣賞和美術創造的實踐去訓練。如何加深對“線”的概念的認識並在實踐中藝術地去運用,是中學美術教學的重要環節。
一、欣賞以線造型的中外美術作品,提高學生對“線”這一藝術形式的審美能力。
![美術欣賞](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3/m736963da5402c9c9ae445145cdc3cfc3.jpg)
美術欣賞
二、重點強調中國傳統美術中線的作用。
中國畫的線,可以追溯到仰韶時代的彩繪畫,晚周帛畫,楚器漆畫和漢唐壁畫。仰韶文化的彩陶紋樣。是中國最早用線的作品,鮮明、生動、挺拔的線條,描繪了漩蝸紋、弦紋以及人的面形、蟲魚、鳥獸等形象,體現了原始藝術樸素、稚拙的美。唐宋以來,隨著人物畫創作的興盛,線描藝術發展到廠一個高潮。吳道子是唐代的線描大師,人們稱吳氏的線條為“吳帶當風”,他畫中的人物,衣袖飄動,生動異常,體現了高度的“運動感”和“節奏感”,充分發揮了線描藝術的效果。南宋畫家梁楷的《元祖斫竹圖》是一幅“寫意”線描的人物畫,畫中人物元祖為佛教禪宗六世祖慧能.畫家用寥寥數筆,把一個正在勞動中的老翁刻畫得十分生動,中國畫家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從“文人畫”“院體畫”到民間畫,對線的運用各具風采(在表現物象的同時,還傳達出入的情緒),傳統技法——十八描,即是各種線的生動畫法。
三、東西方繪畫用線的異同。
由於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東西方繪畫的線在形式美感上各不相同:東方繪畫中的線注重表現情感,富於韻律感和裝飾美;西方繪畫中的線具有較強的理性特徵,不能把這兩者對立起來,應該指出線造型在東西方美術作品中是相通的,同樣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多彩的藝術美盛,只是由於欣賞習慣,繪畫造型的傳統觀念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表現方法和民族風格。從具體的作品來分析,東西方繪畫線的表現特點又往往交織在一起,如二十世紀初法國的馬蒂斯的作品就證明了這一點。他的作品既有西方繪畫的優良傳統,又吸收了東方藝術的特點,給人一種新的美感享受。在我國,隨著中西文化的不斷融合,中國傳統美術有廠新的發展和變化,特別是近十幾年來,這一點更加突出,如:吳謚械淖髕吩諳叩運用上有新意,線的節奏和韻律美十分強烈和鮮明。對中外美術作品的優良傳統,都應認真研究繼承,在學好我國傳統繪畫課的基礎上,還需了解西方美術。“西為中用用”,使我們民族的繪畫藝術具有當代性和世界性。
美術欣賞教學的常見類型 一般說來,常見的美術欣賞教學有以下四種類型。
![美術欣賞](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a/m9aa189bf39b0e109d7d4c5f91468a60b.jpg)
美術欣賞
-----教師對美術傷口或是對美術欣賞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的講解、說明。
-----教師就作品或欣賞知識、原理提問,學生回答。
------以學生為主體展開討論,教師作為援助者。
------學生在學校內外自發地、自由地欣賞美術作品。解說型的美術欣賞教學的類型最常見。象上面所講的那樣,一味由教師講解,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容易陷入知識灌輸型的模式之中。但是,如果能在欣賞話題方面下功夫,對作品作出好的選擇,並具有高超的解說技巧,那麼,這可以克服上述缺點。問答型和討論型的方法有相互關聯之處,但相比之下,討論型的欣賞教學方法更理想。自由型的欣賞方法的優點在於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時間、喜歡的作品,按自己的方式來欣賞。這種方法是最理想的,但是很可能導致這樣的結果,那就是只有一部分的學生掌握了欣賞的能力,而另一部分的學生由於缺乏引導,欣賞能力沒有得到提高。對於我們教師而言,我們應根據不同的課業欣賞要求,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美術欣賞](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b/mfb11ac7761e1dc7913f4246ce37f672b.jpg)
美術欣賞
![美術欣賞](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4/m8453d1b59c48c86b14e40ac8821ac4f4.jpg)
美術欣賞
![美術欣賞](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a/mca9c74c027452a1a92247d69e07036e8.jpg)
美術欣賞
DBAE教育理論把美術教學分為美術創作、美術史、美學、美術評論四個領域,主張國個領域的融匯貫通,成為有機的整體。並特別看重美術評論的作用,認為在小學生沒有建立起歷史概念的情況下,美術評論對提高他們的欣賞能力就很重要。同時DBAE理論又認為美術教學的四個領域並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相互交融與滲透,形成多向互動的關係。因此,欣賞教學與工藝、繪畫的教學並不是孤立的,恰恰相反,欣賞教學始終貫穿在整個美術教學過程中,他們的關係是互為作用的,學生有了繪畫的實踐,能夠更好地理解與認識藝術作品,而在欣賞藝術作品之後,他們就可以將作品的精華運用到自己的製作中。
俗話說:“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讓學生了解作品中的優點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導自己的美術學習活動,從中獲得美的體驗。例如:在教學民間繪畫和工藝品欣賞時,學生往往表現出很大的興趣,很想動手做一做,這時妨讓學生照著作品的風格、形象臨摹一下。在欣賞民間泥塑一節時,我首先展示許多學生的優秀泥塑作品,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這些小玩意吸引住了。這時緊接著播放一段泥塑的錄像,講解泥塑的故事和泥塑的知識,最後觀看泥人的製作過程。於是我讓他們學著掛圖上的樣子做一做,最後對自己的作品和圖上的作品進行評價,了解泥塑作品美的因素。能使學生認識到自身作品的優點與不足,給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完成練習的基礎上展示一個發展方向,誘發學生繼續探求美的願望,為下一課的學習作鋪墊。
從中品味藝術魅力優秀的藝術作品,在總體形式結構背後都蘊含著豐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種意味等等精神內涵,即意蘊美。在審美直覺這種表層的心理活動刺激了欣賞者的感覺后,將不滿足於停留在表面的連鎖反應,這時教師應積極配合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審美經驗,激起他們豐富的想象和情感。我們都知道和美術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繫,是一切藝術門類中最為抽象的藝術,可同樣也是人類表達情感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手段,由於的抽象性,因而人們在欣賞時可以展開聯想,隨著節奏的起伏,眼前情與景在不斷地變幻,人的情感也不斷地變化。
假如在美術欣賞課中有機地把和美術結合起來,將能達到圖音並茂,聲色俱全的表現深刻主題的教學目的,並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審美理解力、創造力。如欣賞《伏爾加河上的縴夫》時,緊跟上述欣賞過程,用聲情並茂的語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內容,讓學生再仔細觀察縴夫們在學生勞動下的各種不同的表情、姿態,放上一曲《黃河號子》……這時學生就開始自覺地“設身處地”,進入某種情景,而自覺地體驗畫面縴夫們勞動的艱辛,產生審美同情。這時的欣賞主體(學生)受到欣賞對象(縴夫)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接受其審美思想的啟示,展開想象,調動相關的各種感覺實行通感,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畫面。
這時學生積極認同的心理活動本身就由理性參與了欣賞活動而推向深化,從而獲得藝術作品內層意蘊的領悟和隨之而來的審美愉悅,審美想象。當學生進入聯想境界后,教師如能和激昂的語調在聲中誦出俄羅斯著名詩人涅克拉索夫的詩句:“到伏爾加河去!是誰在偉大的俄羅斯河上呻吟?這呻吟聲象是一支沉痛的,那就是拉縴夫們在痛苦的行進。”這時學生們原先模糊的,朦朧審美享受一下子就變得清晰了:那優美而遼闊的伏爾加河風景與倍受苦難的縴夫處境鮮明對比,彷彿是一曲低沉的號子在炎夏的悶熱中與河水的悲吟混然震顫,學生開始隨主人公一起痛苦、掙扎,逐步進入“物我兩忘”的審美境界。“轉軸撥弦兩三聲,末成曲調先有情”情境的創設可以使學生很快地排除外界、內心因素的干擾而進入審美心境,這一點尤為重要。教師應利用一切可能,採用電化教育法、語言描述法、設置情景等“不擇手段”而為之,往往事半功倍。中國古代藝術理論尤其強調“虛靜”,主張欣賞藝術時既要虛廓心靈,燥雪精神,又要靜觀默識,凝神體驗。
在欣賞時,播放一曲,創設一種藝術氛圍,就能使學生自覺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態度轉向審美態度,擺脫實用的功利觀念的和外界的干擾,在濃烈的欣賞氛圍中步入神與物游,洞幽發微的勝境。對於我們教師而言,我們應用心去體驗作品的內涵,引導學生正確地去認識作品,把握創作者的思想意圖。美術欣賞教學發展到今天,總的來說時間不是很長,成功的經驗也並不多,總結經驗,是為了堅持正確的方向,希望同行與專家們都來研究探索中學美術欣賞教學的規律和方法,以達到和諧的教學效果,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素質而共同努力。
書名:美術欣賞
目錄:
第1章 美術的概念和範疇
1.1什麼是美術
1.2美術的一般特點
1.3美術的主要功能
1.4美術欣賞課程的目的和任務
![美術欣賞](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0/m0039bbe7eaafef189524f9413cd6e92d.jpg)
美術欣賞
2.1繪畫作品的類型
2.2工藝美術作品
2.3雕塑作品
2.4建築藝術
2.5民間美術
2.6現代藝術設計作品
2.7電腦美術作品
第3章 怎樣欣賞美術作品
3.1理解美術作品的立意和主題
3.2感受美術作品的情趣和意境
3.3分析美術作品的表現形式和手段
3.4體會作者的思想與情感
3.5思考對美術作品的自我聯想和感受
第4章中國現代美術名家名作
第5章 中國古代美術名家名作
第6章 世界美術名家名作
第7章 美術作品欣賞實踐
附錄A 常用美術專業術語
主要參考文獻
![美術欣賞](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1/m91f3343454a6b7196d645fdb353fdef1.jpg)
美術欣賞
作 者:楊琪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5月
ISBN: 9787040192391
開本: 16開
定價: 30.30 元
內容簡介
《美術欣賞》是中等職業學校素質教育教材,旨在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凈化他們的靈魂。《美術欣賞》內容包括:中外繪畫藝術、中外雕塑藝術、中外建築藝術、中外工藝美術、中外攝影藝術欣賞等。《美術欣賞》在編寫過程中,力求符合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特點,特別注重教材的思想性和審美性。因此,《美術欣賞》精選古今中外最優秀美術作品,圖文並茂,文字流暢,論點正確,通俗易懂,深入淺出,使學生在審美愉悅中受到思想道德感染。
《美術欣賞》可作為中等職業學校藝術理論課程的教材,還可以作為高職、大專藝術院校美育教育的選修課教材;對於廣大的藝術愛好者來說,也是一本開闊視野,啟迪心靈,提高審美境界的有益的課外讀物。
《美術欣賞》採用出版物簡訊防偽系統,同時配套學習卡資源。用封底右下方的防偽碼,按照《美術欣賞》最後一頁“鄭重聲明”下方的使用說明進行操作。
圖書目錄
緒論
一、外國繪畫藝術
二、中國繪畫藝術
三、外國雕塑藝術
四、中國雕塑藝術
五、外國建築藝術
六、中國建築藝術
七、外國工藝美術
八、中國工藝美術
九、外國攝影藝術
十、中國攝影藝術
參考書目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