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第三增長極
中國經濟第三增長極
中國經濟第三增長極所指的是天津濱海新區。20世紀80年代中國部署開發深圳、90年代開發浦東,中國沿海經濟開發開放成功走出了一條“極點牽引型”路徑:珠三角、長三角迅速躍升為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兩極”。經過十年的自主發展,2005年天津濱海新區被寫入“十一五規劃”並納入國家發展戰略。2009年11月9日,國務院批複同意天津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撤銷天津市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設立天津市濱海新區,以原三個區的行政區域為濱海新區的行政區域。
天津濱海新區
天津濱海新區包括先進位造業產業區、臨空產業區、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臨港工業區、南港工業區、海港物流區、濱海旅遊區、中新天津生態城、中心商務區九大產業功能區和世界吞吐量第四位的綜合性貿易港口——天津港,2013年貨物吞吐量突破5億噸。
濱海新區擁有海岸線153公里,陸域面積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00平方公里。在1993年建成區110.85平方公里的基礎上,重點規劃建設面積350平方公里,2002年底建成區面積已達150平方公里。天津濱海新區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資源儲備,擁有水面、濕地700多平方公里;1200平方公里鹽鹼荒地可供開發;已探明渤海海域石油資源總量100多億噸,天然氣儲量1937億立方米。
中國區域經濟規劃版圖
20世紀80年代的深圳、90年代的浦東,締造了中國沿海經濟開發開放“極點牽引型”的成功路徑:珠三角、長三角迅速躍升為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兩極”。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發展中日益凸顯出兩個“不平衡”:從東部看,南北發展不平衡,“南快北慢”;從全國看,東西部發展不平衡,“東高西低”。處於這兩個“不平衡”結合區的環渤海地區整體發展仍較慢,不僅輻射作用難以充分發揮,也直接影響中國參與東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天津濱海新區被寫入“十一五規劃”並納入國家發展戰略,以及成作 為國家重點支持開發開放的國家級新區的實施。繼廣東深圳、上海浦東之後,天津濱海新區有望在未來十五年的戰略機遇期內,成為中國經濟的“第三增長極”。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對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給予殷切期望,指出: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戰略的實施不僅關係到天津的長遠發展,而且對於振興環渤海區域經濟有著重要作用。
將天津濱海新區定義為“中國經濟第三增長極”的論斷一經提出,即得到各界的普遍認同。一些經濟界人士認為,天津濱海新區開發必將加快中國北部地區的發展,並開創中國對外開放的新格局。這個“戰略極點”的搏動,將對中國經濟協調發展起重大作用。
濱海新區行政區劃
天津濱海新區
1994年,《天津市濱海新區城市總體規劃(1994–2010)》制定了依託中心城區發展的思路,提出以塘沽地區(包括塘沽城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天津港保稅區)為中心,向漢沽城區、大港城區和海河下游工業區輻射,形成“一心三點”組合型城市布局結構。
“一軸、一帶、三城區”的城市空間結構
1997年4月國家“九五”重點技改攻關項目一天津港口EDI中心開通。
1998年1月濱海新區1998年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審議通過《1998年濱海新區基礎設施項目建議計劃》。
1999年11月經濱海新區十五次領導小組會議審議、市領導審閱同意,《濱海新區前五年建設成就及后五年發展思路》印發。
2000年1月高度開放的現代化經濟新區濱海新區的建設被列為20世紀影響天津的重大事件。
2001年3月天津濱海新區官方網站“濱海新區網”正式開通。
2006年7月,國務院進一步明確天津的城市定位,將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科教發達、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
2005年,《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規劃了城市內部空間結構,運用了軸帶發展空間理念,提出以沿海河和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城市發展主軸,以東部濱海城市發展帶,以濱海新區核心區、漢沽新城和大港新城為三大城區,簡稱為“一軸、一帶、三城區”的城市空間結構。
2006年,《天津濱海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進行產業功能分區,明確提出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軸”,沿海岸線和海濱大道建設“海洋經濟發展帶”,在軸和帶結構中中建設三個生態城區,通過產業集聚,規劃建設七個產業功能區,簡稱為“一軸、一帶、三個城區、七個功能區”的功能分區結構。
2006年4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
2008年3月13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的批複》,原則同意這一《方案》,天津濱海新區發展改革、開發開放將出現新的局面。
2008年8月9日,國土資源部部長、黨組書記、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出席國土資源部與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共同推進天津國土資源工作促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合作備忘錄》簽字儀式,並在天津調研。
濱海國際會展中心
2009年11月9日繼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帶動區域發展新的經濟增長極天津濱海新區管理體制改革啟動。國務院批複同意天津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撤銷天津市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設立天津市濱海新區,以原三個區的行政區域為濱海新區的行政區域。
2009年11月,濱海新區管理體制改革分為五個階段有序推進。從11月中旬到2010年1月上旬,陸續選舉產生第一屆區委、區紀委機構,區人大常委會、區政協常委會組成人員,區政府區長、副區長,區法院院長、區檢察院檢察長。
開發區金融街
截止到2010年初,南港區域的分區規劃、總體發展規劃及有關專項規劃正式獲批;填海造陸的工程正在不間斷進行,已累計完成圍海28公里,造陸近25平方公里。臨港工業區已完成造陸55平方公里,天鹼等部分項目投入運行,和諧號大功率機車檢修基地、中船重工、北車集團、中國建材、中核集團、華銳風電等項目開工建設,臨港鐵路竣工,10萬噸級航道疏浚工程啟動。
2011年6月28日下午,天津與國家開發銀行在北京簽署“十二五”時期開發性金融合作備忘錄,國家開發銀行與天津在濱海新區開發開放、重點領域發展和重點項目建設等方面開展新的融資合作,這標誌著天津與國家開發銀行的合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2013年9月15日,天津濱海新區與台灣新竹市簽訂友好交流合作備忘錄,全面推動兩地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以做到優勢互補、擴大交流、加強合作、共同發展、互利共贏。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指出: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戰略 的實施不僅關係到天津的長遠發展,而且對於振興環渤海區域經濟有著重要作用。天津濱海新區處於“京—津—冀”城市帶和環渤海經濟帶的交匯點,又是亞歐大陸橋最近的起點以及中國“東中西”板塊與“南中北”板塊在環渤海地區的連結點。
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天津濱海新區將是中國繼20世紀80年代開發深圳、90年代開發浦東之後,又一個區域開發的重大戰略舉措,將掀起沿海經濟開發開放的第三波高潮。天津濱海新區有望在未來十五年的戰略機遇期內,成為中國經濟的“第三增長極”,帶動環渤海區域經濟發展,改變中國經濟發展“南快北慢”的局面。
濱海新區功能區規劃圖
在環渤海經濟圈中,京津冀是當仁不讓的龍頭與核心,在區域經濟、國家戰略乃至東北亞和全球政治、經濟、文化中的地位不容置疑。京津冀三地山水相連,血脈相通,歷史上形成的緊密程度不亞於甚至超過“長三角”、“珠三角”兩個區域。經歷多年探討,京津冀三方合作共贏的“一體化”進程終於破冰,一個從更高角度勾畫區域經濟版圖,謀求總體協調發展的大經濟戰略已在探索中展開。北京堅持“國家首都、文化中心、宜居城市”的發展定位,努力提高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不再提及“經濟中心”。天津“十一五”規劃中,濱海新區成為京津冀三方合作的新平台:立足天津,依託京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建成高水平的現代製造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宜居的海濱新城區。河北省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提出,要“加強區域間經濟合作,積極融入京津冀都市圈,形成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良性發展機制”;“初步形成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重化工業基地、先進位造業基地、京津冀都市圈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和服務‘三北’、面向全國的優勢資源原材料物流中心。”可以預見,天津濱海新區作為國家戰略的實施,必將成為拉動環渤海經濟圈快速發展的強力引擎,並成為中國經濟版圖上繼深圳和浦東之後區域經濟新的引爆點。
天津濱海新區
2013年5月1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天津濱海新區調研時指出,要以濱海新區為龍頭,積極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集成集約集群發展。同時,要加快發展服務業,形成與現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適應的服務經濟體系。天津要充分利用濱海新區平台,先行先試重大改革措施,努力為全國改革發展積累經驗。
◇濱海新區問鼎第三極
濱海新區在探索中前行、在轉型中成長、在創新中發展。濱海新區體制改革的破冰之舉,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速度與質量並舉一年一個千億台階。
天津濱海新區
“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
“已有110多個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127個天津市自主創新產業化重大項目在新區順利實施;連續組織實施三批134項新區自主創新重大項目,突破53項代錶行業制高點的關鍵技術,形成76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前景廣闊的拳頭產品。”濱海新區對發展可謂質、量並重,濱海新區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高新技術產業化步伐不斷加快,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已初步建成,建設了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國家納米工程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創新平台以及10個行業技術中心、15個產業技術聯盟和45家孵化器。目前,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4128家,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的科技小巨人企業達到699家。
在“一城雙港、九區支撐”的空間發展戰略下,濱海新區構建了12個功能區,並提出各功能區要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如今已形成“東港口、西高新、南重化、北旅遊、中服務”五大產業板塊。其中,東部現代港口物流板塊,重點發展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採購、國際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目標是建設成為我國內地第一個自由貿易港。西部先進位造業板塊,集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高端產業聚集區和自主創新領航區的主戰場。南部重化重裝產業板塊,目標是打造成為世界級重化產業和重型裝備製造業基地。北部生態宜居板塊,是探索建設生態城市的先導區。中部金融商務板塊將發展現代金融、商務商貿、總部經濟、服務外包等高端服務業態,目標是建設成為獨具特色的國際性、現代化港口城市標誌區。
◇改革創新釋放發展動力
在金融改革創新領域,建成3家產業基金,股權投資基金及管理公司超過2200家,數量佔全國2/3,建成天津股權交易所等10家創新型金融交易市場,開展了離岸金融和外匯資本金意願結匯試點,融資租賃業務規模佔到全國的1/4。深化涉外經濟體制改革,實施了“一站式”全程通關,建設了23個內陸無水港,天津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建設方案獲得國務院批准,國際船舶登記等4項試點任務全面實施,成為全國CEPA示範區。深化土地管理改革,實施了土地填建分離、征轉分離、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試點,實現了土地資源的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和集約利用。此外,創新了流動人口管理模式,近7000名優秀外來建設者落戶新區,成為全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區、全國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綜合試驗區。
數年來,濱海新區通過大膽創新,先行先試,收穫了沉甸甸的果實,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迹。坐擁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優勢、科技資源優勢和發展政策優勢,濱海新區已然成為全國投資回報率最高、對外開放程度最好的地區。
◇宜居生態型新城
宜居生態型新城區
中新生態城
濱海新區統籌規劃、優化配置,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綜合交通體系基本成形,公用保障能力全面提高。濱海新區不僅是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生態宜居的濱海新城特色也日益鮮明。據介紹,以建設中新天津生態城為契機,濱海新區制定了一套符合國際標準、具有新區特色的生態城市建設指標體系,以指導城市建設。
濱海國際機場12綜合航站樓鳥瞰
◇開放之城
濱海新區港口新貌
濱海新區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加快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和天津市對外開放”決策部署,確定了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掀起新一輪開放熱潮、把濱海新區打造成高度開放的標誌區的目標,重點提升建設東疆保稅港區、于家堡金融區、天津未來科技城、中新天津生態城等四大平台。
◇活力之城
臨港經濟區
濱海高新區
與此同時,濱海新區依託多個總部經濟聚集區,著力引進綜合型、功能型和中小企業總部。將著力聚集金融企業,創新發展產業金融、航運金融、科技金融、消費金融和礦業金融等新型業態。
◇智慧之城
濱海國際汽車園
國家動漫產業園
放眼未來,濱海新區將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構建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今後一個時期的目標是:到2017年,濱海新區進出口額將突破1400億美元,五年累計實際使用外資520億美元,對外投資55億美元,基本建成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國際貿易中心,明顯提升城市的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有力支撐濱海新區功能定位的實現。
◇濱海速度
天津濱海新區
2014年濱海新區共安排了951項億元以上項目,總投資超過1.2萬億元。一季度,在建項目達到477個,200多個項目進入設備安裝或內部裝修階段,偉創力電子製造、雲賽數據中心等24個項目已經竣工,歌詩龍德專用車、德國NZWL變速箱同步器等42個項目開工建設。
◇高端產業集群
臨港經濟區重裝研製基地
日前,臨港經濟區裝備製造產業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這是繼開發區汽車產業、空港經濟區航空產業、濱海新區石油化工產業、開發區電子信息產業之後,濱海新區獲批的第五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按照“項目集中園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成建設”的產業發展思路,濱海新區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注重發展上下游配套,努力延伸產業鏈,形成了一批規模優勢突出、經濟效益良好的高端製造業產業集群,初步構建起八大優勢主導產業、24條產業鏈的工業產業集群發展整體格局。
泰達外包基地
空港經濟區
隨著大項目好項目和龍頭項目紛紛落戶投產,新區也在著力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快發展。截至目前,新區經天津市認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1049家,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的科技小巨人達到526家。通過實施科技小巨人成長計劃,共吸引聚集展訊通信、搜狐視頻、華大基因等國內外知名科技企業在內的3000餘家科技企業落戶。
空客A320天津總裝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