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以下簡稱“北部灣經濟區”)地處我國沿海西南端,主要由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四市所轄行政區域組成,另外加上玉林、崇左兩個市物流區,即“4+2”。陸地國土面積4.25萬平方公里,2006年末總人口1255萬人(不含玉林、崇左)。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北部灣規劃”)依據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編製。規劃期為2006—2020年。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
北部灣經濟區地處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是我國西部大開發地區唯一的沿海區域,也是我國與東盟國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陸地接壤的區域,區位優勢明顯,戰略地位突出。北部灣經濟區岸線、土地、淡水、海洋、農林、旅遊等資源豐富,環境容量較大,生態系統優良,人口承載力較高,開發密度較低,發展潛力較大,是我國沿海地區規劃布局新的現代化港口群、產業群和建設高質量宜居城市的重要區域。改革開放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北部灣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經濟總量占廣西全區比重不斷提高;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超過5000萬噸,集疏運條件逐步完善,西南出海大通道作用得到發揮;特色優勢產業快速發展,一批國家重大項目已經建成或將開工建設;開放水平不斷提高,與國內其他地區的經濟合作日益深化,在面向東盟開放合作中的地位日益凸顯;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得到加強。
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革命加速推進,全球和區域合作方興未艾,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國家貫徹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我國與東盟等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和務實合作將得到進一步加強。這些為北部灣經濟區營造了和平穩定發展的周邊國際環境。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推進興邊富民行動,鼓勵東部產業和外資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重大項目布局將充分考慮支持中西部發展,加大力度扶持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發展,支持西南地區經濟協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以及國內其他區域合作,為北部灣經濟區加快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加快推進,中國-東盟博覽會和商務與投資峰會、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等一系列合作機制的建立和實施,深化了中國-東盟合作,為北部灣經濟區發揮面向東盟合作前沿和橋頭堡作用奠定了基礎。國家高度重視廣西沿海地區發展,明確將北部灣經濟區作為西部大開發和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重點地區,提出新要求,賦予新使命。北部灣經濟區加快發展的機遇已經來到,條件已經具備,時機已經成熟。
北部灣經濟區總體經濟實力還不強,工業化、城鎮化水平較低,現代大工業少,高技術產業薄弱,經濟要素分散,缺乏大型骨幹企業和中心城市帶動;港口規模不大,競爭力不強,集疏運交通設施依然滯后,快速通達周邊省特別是珠三角大市場以及東盟國家的陸路通道亟待完善,與經濟腹地和國際市場聯繫不夠緊密;現代市場體系不健全,民間資本不活躍,創業氛圍不濃;近海地區生態保護及修復壓力較大;社會事業發展滯后,人才開發、引進和儲備不足等。
加快推進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既關係到廣西自身發展,也關係到國家整體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加快推進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有利於推動廣西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從整體上帶動和提升民族地區發展水平,振興民族經濟,鞏固民族團結,保障邊疆穩定;有利於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增強西南出海大通道功能,促進西南地區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形成帶動和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有利於完善我國沿海沿邊經濟布局,使東中西部發展更加協調,聯繫更加緊密,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注入新的強大動力;有利於加快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深化中國與東盟面向繁榮與和平的戰略夥伴關係。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開放合作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抓住機遇,發揮優勢,著力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空間布局,加強聯合協作,不斷提高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努力把北部灣經濟區建成我國沿海發展的新一極,在帶動廣西發展、促進西部大開發、實現東中西互動、加強中國-東盟合作的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二、發展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科學發展。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工業化、城鎮化為主導,大力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堅持開放合作,促進互利共贏。始終把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和積極融入國內外區域合作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在推進合作共贏中謀求發展。
——堅持市場導向,促進優勢互補。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加強統籌協調,發揮比較優勢,形成特色鮮明的城鎮體系和產業體系。
——堅持科學布局,促進有序開發。強化主體功能,優化空間結構,把握開發節奏,保持開發強度,形成合理有序的開發格局。
——堅持集約開發,促進要素集聚。引導人口集中分佈,調控產業集群發展,強化土地集約利用,實現人口城鎮化、產業基地化、經濟規模化。
——堅持生態保護,促進環境友好。強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提高節能環保水平,切實保護海域環境,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北部灣經濟區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灣、服務“三南”(西南、華南和中南)、溝通東中西、面向東南亞,充分發揮連接多區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橋樑和合作平台作用,以開放合作促開發建設,努力建成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為帶動、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和開放度高、輻射力強、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的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
圍繞實現上述功能定位,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的戰略重點是:
——優化國土開發,形成開放合作的空間優勢。優化空間布局,密切區域合作,強化城市間功能分工,保護生態環境,打造整體協調、生態友好的可持續發展空間結構。
——完善產業布局,形成開放合作的產業優勢。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優化投資環境,以市場為導向,發揮比較優勢,大力發展高起點、高水平的沿海工業、高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承接產業轉移,形成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產業結構。
——提升國際大通道能力,構建開放合作的支撐體系。加快建設現代化沿海港口群,打造泛北部灣海上通道和港口物流中心,構築出海出邊出省的高等級公路網、大能力鐵路網和大密度航空網,形成高效便捷安全暢通的現代綜合交通網路。
——深化國際國內合作,拓展開放合作的新空間。積極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打造開放合作的新平台,進一步提升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大力推進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繼續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推動南寧—新加坡通道經濟帶建設,形成中國-東盟“一軸兩翼”區域經濟合作新格局;深化國內區域合作,加強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聯繫互動,發揮溝通東中西的作用。
——加強社會建設,營造開放合作的和諧環境。大力發展教育衛生、勞動就業、文化體育、廣播電視、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加強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
——著力推進改革,創新開放合作的體制機制。加快建立行政區和經濟區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有機結合的體制機制,加大企業改革力度,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深化土地管理、投融資、勞動就業等方面的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
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舉辦城市 綠城南寧
——開放合作不斷深入。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基本建成,經濟外向度大幅提高,外貿外經外資規模明顯擴大,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有所提升,服務帶動能力顯著增強,開放合作的體制機制基本建立。
——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海陸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優良,成為南中國海海洋生態安全重要屏障區;節能減排效果顯著,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資源環境支撐能力不斷增強,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人民生活全面改善。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居民消費率穩步提高,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社會就業更加充分,社會保障全面覆蓋,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人人享有,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高,人居環境舒適優美,社會安定和諧進步。
依據區域總體功能定位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開發密度和發展潛力,將北部灣經濟區劃分為城市、農村和生態三類地區。城市地區。面積占規劃區總面積的9%,作為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國土空間。發展現代工業、建設人口居住區和交通及其他基礎設施。各類工業向國家級和自治區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海工業區、邊境經濟合作區集聚,人口向城鎮集聚。農村地區。面積占規劃區總面積的56%,作為發展農業生產、建設農村居民點和鄉村道路及其他基礎設施的國土空間。發展特色高效農業,促進農產品生產向優勢產區集中,實現專業化、規模化和基地化,建設宜居村莊,保護基本農田。生態地區。面積占規劃區總面積的35%,包括現有自然保護區、水源保護區和生態恢復區,作為構築生態安全屏障的國土空間。禁止從事不符合生態功能定位的各類開發建設活動。在實際建設中,按照節約集約用地的原則和轉變土地利用方式的要求,統籌協調各產業和各區域發展,科學安排各項用地。
城市地區包括中心城區、臨海重化工業集中區和經濟開發集中區,是集聚經濟和人口的重要區域。
(一)中心城區
指城市、建制鎮的現有建成區和拓展區。按照統籌城鄉、合理布局、節約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原則,以增強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以南寧市為依託,建設具有濃郁亞熱帶風光和濱海特色、輻射作用大的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城市群,促進各具特色的縣城和小城鎮集約發展,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人口經濟密集區和中國-東盟合作的重點區域。到2020年,城鎮建設區控制面積為1350平方公里,包括四個等級。
一級城鎮建設區
南寧市作為自治區首府和區域中心城市,加快城市發展和城鎮化進程。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發展到280~300萬人,城市建成區建設用地控制在300平方公里。城市發展要形成以邕江為軸線,西建東擴、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點向南的空間布局。加快建設五象新區。
二級城鎮建設區
指北海、欽州、防城港三個城市。北海市按照特大城市規模規劃建設,發揮宜居優勢,促進城市發展。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發展到100~120萬人,城市建成區建設用地控制在140平方公里以內。城市發展重點向東向北推進,鐵山港區作為城市功能區布局建設,統籌北海城區與合浦縣城、鐵山港區基礎設施建設。欽州市按照大城市規模規劃建設,依託港口開發和臨港工業發展,促進城市發展。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發展到90~100萬人,城市建成區建設用地控制在120平方公里以內。城市發展重點向東、向南拓展,重點建設欽州主城區、欽州港區和三娘灣濱海區。防城港市按照大城市規模規劃建設,依託深水港和企沙重工業基地開發,促進城市發展。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發展到50~60萬人,城市建成區建設用地控制在70平方公里以內。城市發展主要向北、向東及企沙方向拓展。
三級城鎮建設區
指東興市區以及賓陽、橫縣、武鳴、靈山、浦北、上思、上林、馬山、隆安等縣城。東興市按照中等城市規模規劃建設,依託邊境貿易、加工和旅遊等產業發展,促進城市發展。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發展到18~20萬人,城市建成區建設用地控制在20平方公里以內。城市發展主要向東拓展。賓陽、橫縣、武鳴、靈山等4個縣城按照中等城市規模規劃建設,依託特色優勢產業,促進城市建設。到2020年,賓陽縣城人口發展到40萬人,建成區面積控制在50平方公里以內;橫縣縣城人口發展到25萬人,建成區面積控制在30平方公里以內;武鳴縣城人口發展到20萬人,建成區面積控制在22平方公里以內;靈山縣縣城人口發展到35萬人,建成區面積控制在40平方公里以內。浦北、上思、上林、馬山、隆安等縣城人口發展到5-12萬人,建成區面積控制在15平方公里以內。 ——四級城鎮建設區 指吳圩、六景、黎塘、那桐、南康、山口、犀牛腳、小董、大寺、張黃、陸屋、企沙、江平等13個重點建制鎮,重點提升面向農業、農村、農民的公共服務和市場服務能力,促進城鎮發展。2020年建制鎮人口規模發展到10—20萬人。
(二)臨海重化工業集中區
指依託沿海城市、深水良港,布局建設以現代工業為主的產業區。規劃建設面積86平方公里,集中建設欽州港工業區、企沙工業區和鐵山港工業區。欽州港工業區。規劃建設面積36平方公里,主要發展石化、能源、磷化工、林漿紙及其他配套或關聯產業。企沙工業區。規劃建設面積30平方公里,主要發展鋼鐵、重型機械、能源、糧油加工、修造船及其他配套或關聯產業。鐵山港工業區。規劃建設面積20平方公里,主要發展能源、化工、林漿紙、集裝箱製造、港口機械、海洋產業及其他配套或關聯產業。 (三)經濟開發集中區 指已獲批准的各類國家級和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邊境經濟合作區,其產業發展方向、重點和控制面積見專欄3。
農村地區包括農村居民區和農業地區,是保障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村人口居住的重要區域。
(一)農村居民區 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農村居民點布局,重點建設好交通比較便利、地形比較平坦、水源有保障、受災可能性較小的鄉村,促使交通不便、地形不利、受災可能性大,以及其他不適宜居住村莊的人口逐步有序遷移。到2010年,農村居民區建設用地實現零增長,到2020年減少10%。加強鄉村建設規劃。引導農民建設節地節能節材住宅,保護有地域特色的農村建築風貌。加強農村安全飲水、醫療衛生、道路、沼氣、電網、信息網、垃圾廢棄物集中處理和社區管理等設施建設,改善農村居民生活條件。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
(二)農業地區 農業地區是提供各類農產品的載體,同時發揮調節氣候、美化環境的積極作用。根據當地農業資源條件,實現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等主要農產品的良種化、專業化、規模化和基地化。切實保護基本農田,落實國家和自治區下達的耕地保有量指標。水稻主產區,主要分佈在南寧市的邕寧區、武鳴縣、上林縣、賓陽縣、橫縣,北海市的銀海區、合浦縣,欽州市的欽北區、靈山縣、浦北縣,防城港市防城區等。到2010年,水稻主產區的種植面積穩定在35萬公頃,2020年繼續保持種植面積穩定。畜牧業產區,主要分佈在南寧市的邕寧區、武鳴縣、橫縣、賓陽縣,欽州市的靈山縣、浦北縣,北海市的合浦縣,防城港市的防城區、上思縣。到2010年,畜牧業產區生豬出欄1000萬頭,家禽出欄1.5億隻,肉牛出欄50萬頭,奶牛存欄10萬頭,2020年生豬出欄1500萬頭,家禽出欄2億隻,肉牛出欄80萬頭,奶牛存欄15萬頭。甘蔗主產區,主要分佈在南寧市的江南區、良慶區、武鳴縣、上林縣、賓陽縣、橫縣,北海市銀海區,欽州市的欽北區、欽南區、浦北縣,防城港市的上思縣等。
到2010年,甘蔗主產區的種植面積穩定在6.3萬公頃,2020年繼續保持種植面積穩定。亞熱帶水果主產區,主要分佈在南寧市的邕寧區、武鳴縣、上林縣、隆安縣,北海市合浦縣,欽州市的欽南區、欽北區、靈山縣、浦北縣,防城港市的防城區、東興市。桉樹種植區,主要布局在南寧市的良慶區、邕寧區、江南區、武鳴縣、馬山縣、橫縣、賓陽縣,北海市的鐵山港區、銀海區、合浦縣,欽州市的欽南區、欽北區、靈山縣、浦北縣,防城港市的防城區、上思縣、東興市。在保護當地自然植被和生物多樣性的基礎上,有控制地發展。到2010年,桉樹種植面積60萬公頃,2020年擴大到90萬公頃。
生態地區包括自然保護區、水源保護區和生態恢復區,是保障生態安全的重要區域。
(一)自然保護區 面積4899平方公里,占規劃區總面積的11.53%。根據需要,經批准規劃期內可適當增加自然保護區面積,但不得減少。嚴格控制人為因素對保護對象的干擾,嚴禁任何不符合保護區功能或改變地形地貌、植被、地表構成的開發建設活動。逐步減少自然保護區內的人口。
(二)水源保護區
指為生產生活生態用水提供充足水源的地區,包括主要江河城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大中型水庫及其一定範圍的緩衝區。面積6390平方公里,占規劃區總面積的15.04%。對水源保護區實行強制性保護,重點加強大型水庫周邊的植被保護及污染防治,加大水土保持清潔型、生態型小流域綜合治理力度,實施城鎮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完善標識與警告設施,關閉水源保護區內所有排污口,嚴禁任何不符合水源保護區功能的開發建設活動。加強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重點保護六萬山水源涵養重要區、十萬大山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重要區等生態功能保護區。開展植被恢復和水土流失治理,保護現有天然林,進行封山育林,恢復闊葉林,提高森林涵養水源的功能。
(三)生態恢復區
指生態系統比較脆弱、自身穩定性差,生態環境極易退化的區域,包括石漠化地區、沙地、濕地、鹽鹼地、裸地等。面積3621平方公里,占規劃區總面積的8.52%。強制保護生態恢復區,在植被生態恢復后再考慮適度發展旅遊,禁止任何城鎮和工業建設及破壞生態的農牧業開發。加強造林綠化,實施沿海防護林體系、珠江流域防護林體系等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對石漠化嚴重的地區採取水土保持、生態移民等綜合措施加快治理。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海岸線的自然條件,將北部灣經濟區海岸線劃分為7種類型。 ——港口及工業岸線。規劃228公里,主要用於深水港口開發、漁港擴建和臨港工業發展。 ——城鎮建設岸線。規劃147公里,用於城鎮發展和功能拓展。 ——旅遊觀光岸線。規劃53公里,用於大眾化旅遊服務設施建設。 ——休閒遊憩岸線。規劃133公里,用於高檔休閑療養健身等設施建設。 ——養殖岸線。規劃213公里,用於各類高效特色水產養殖。 ——生態保護岸線。規劃390公里,用於海洋生態環境和稀有動植物資源保護。 ——其他岸線。(略)
根據空間布局和岸線分區,規劃建設5個功能組團。
南寧組團。主要包括南寧市區及周邊重點開發區,發揮首府中心城市作用,重點發展高技術產業、加工製造業、商貿業和金融、會展、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建設保稅物流中心,成為面向中國與東盟合作的區域性國際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和信息交流中心。
欽(州)防(城港)組團。主要包括欽州、防城港市區和臨海工業區及沿海相關地區,發揮深水大港優勢,建設保稅港區,發展臨海重化工業和港口物流,成為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加工製造基地和物流基地。
北海組團。主要包括北海市區、合浦縣城區及周邊重點開發區,發揮亞熱帶濱海旅遊資源優勢,開發濱海旅遊和跨國旅遊業,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生物製藥、海洋開發等高技術產業和出口加工業,拓展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功能,保護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居環境優美舒適的海濱城市。
東興(憑祥)組團。主要包括防城港東興市、崇左憑祥市城區和邊境經濟合作區及周邊重點開發區,發揮通向東盟陸海大通道的門戶作用,發展邊境出口加工、商貿物流和邊境旅遊,拓展憑祥經濟技術合作區功能,建立憑祥邊境綜合保稅區。
抓住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全面發展的機遇,發揮區位優勢,加強引導扶持,承接產業轉移,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提高服務業現代化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節能環保水平、產業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
發揮沿海港口優勢,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大力改善發展環境,加快完善產業布局,在沿海規劃建設高起點高水平的現代加工製造業體系,培育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石油化工。利用較好的港口條件和南海豐富的油氣資源,建設欽州大型煉油基地,發展原油加工等石化產業;力爭“十二五”建設石化產業鏈後續工程,形成沿海石化產業集群。依託南寧化學工業基礎,建設南寧精細化工基地。造紙。利用適宜種植速生林的優勢,建設欽州、鐵山港大型林漿紙基地,生產高中檔造紙系列產品,發展林漿紙一體化產業,形成沿海林漿紙一體化產業群。積極發展木材綜合加工。冶金。按照國家鋼鐵產業政策要求,充分發揮沿海優勢,實施產品結構調整,積極推進鋼鐵企業聯合重組,加快淘汰落後鋼鐵產能,提高產品附加值。發揮廣西鋁資源豐富的優勢,發展技術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的鋁加工項目,建設南寧鋁深加工產業,開發滿足交通運輸、航空、包裝等領域發展需要的精深鋁板帶箔材等產品。
輕工食品。依託沿海港口,大力發展糧油食品加工等產業。把製糖工業建成綜合利用、循環發展的產業。利用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積極發展繭絲綢、果蔬、劍麻、八角、金花茶、竹筍、煙草等深加工。利用區位優勢,發展紡織服裝工業。高技術。加快科技成果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重點培育發展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現代中藥、節能環保等高技術產業,積極發展軟體開發、新型電子元器件、生物基材料和稀土等高性能材料、生物質能源、節能環保材料及產品,建設中藥材GAP基地。提升南寧、北海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創新能力和孵化能力。建設南寧生物質產業基地。海洋。發揮海洋資源優勢,大力培育發展海產品深加工、海洋生物製藥、海洋化工等海洋產業,加強海洋油氣等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促進海洋科技成果產業化。
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大力發展高效優質生態安全農業,積極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不斷提升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種植業。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依靠科技提高品質和單產。重點發展熱帶亞熱帶果蔬等特色園藝作物。擴大速生豐產林面積,發展優質香料種植。穩定甘蔗種植面積,扶持優勢蔗區,提高單產和含糖率。積極推廣冬種馬鈴薯,完善優良種薯繁育體系。適度擴大木薯種植面積,積極推廣優良品種,增加產量。建設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和種養基地。發展特色名貴花卉。畜牧業。積極調整畜牧業結構,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改良畜禽品種,開發地方家禽品種資源,大力發展奶水牛產業,積極開展草地改良、人工種草,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畜牧業生產由粗放、耗糧型向集約、節糧型轉變,重點發展特色優勢畜禽。海洋漁業。積極推廣生態養殖,嚴格控制近海捕撈強度。合理開發北部灣漁業資源,積極穩妥發展遠洋漁業。完善漁政漁港設施建設。加強農業服務體系建設。完善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等配套服務,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積極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加大科技支農力度,擴大信息進入農戶覆蓋面,鼓勵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加強地方特色產品原產地保護。建設動植物疫病防控工程,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堅持產業化、市場化、社會化方向,拓寬領域、擴大規模、優化結構、增強功能、規範市場,提高服務業現代化水平。物流業。依託區位優勢和深水良港優勢,大力發展海洋運輸,加快構建沿海和城市保稅物流體系。充分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形成的平台,大力發展國際經濟貿易和服務貿易,建設南寧區域性國際現代物流基地。依託邊境貿易、邊境出口加工、跨國旅遊,建設邊境商貿物流基地和邊境綜合保稅區。培育現代物流企業集團,加強與國內外物流企業合作,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加快電子口岸建設,形成面向東盟、連接西南、通達珠三角的高效便捷低成本物流服務體系。
金融業。積極引進各類金融機構,大力發展銀行、保險、證券、期貨、信託等金融業,加快培育金融市場,組建一批新的投融資公司,探索建立產業投資基金,積極發展創業投資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加快中小銀行重組、改革步伐,構建南寧區域性金融中心,形成現代化金融服務體系。穩妥推進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試點工作,大力培育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體系。信息服務業。增強郵政電信服務能力,大力推進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積極發展地理信息、動漫等數字內容產業。促進信息服務硬體建設與軟體建設相融合,加快行業信息化應用,建設包括商務投資、金融、港口航運、產品質量檢驗檢疫、旅遊、勞動力、科技、文化等綜合性和專業性信息在內的中國-東盟區域性國際信息交流服務中心。
會展業。把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辦得更有特色、更有成效,依託平台品牌,培育會展主體,開拓會展市場,做大會展經濟。結合“會、節、演、賽”,發展特色會展,促進會展、旅遊、商貿互動。建設和完善南寧、北海等城市會展服務設施。房地產業。適應不同群體的住房需求,加強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引導和調控。加大商品房供給結構調整力度,增加投入,加快經濟適用房特別是廉租房建設,切實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南寧、北海等城市要發揮生態宜居特色,集聚人口和產業,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旅遊業。立足旅遊需求,發揮特色優勢,依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把北部灣經濟區培育成為區域性國際旅遊目的地和旅遊促進中心。完善旅遊產品體系,積極發展生態旅遊、康體旅遊、溫泉度假、郵輪遊艇、海島旅遊、自駕車旅遊等休閑度假旅遊產品。依託國家4A級以上旅遊景點,打造旅遊精品,構築泛北部灣旅遊圈。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安全與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大力提升旅遊業服務水平。
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提升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互聯互通能力和水平,為開放合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加強國內國際合作,加大各類投入,根據《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和《全國民用機場布局規劃》,建設中國-東盟交通合作項目,較大幅度提高沿海港口吞吐能力、高等級公路和大能力鐵路路網密度、機場吞吐能力和服務水平,提升出海出邊國際大通道能力。
建設現代化沿海港口群。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實現規模化、集約化和現代化建設為目標,明確港口功能及其合理分工,推進港口經營一體化發展,建設廣西沿海港口群。規劃沿海港口新建一批萬噸級以上泊位和深水航道,打造港口物流中心,加強能源、鐵礦石、集裝箱運輸系統以及連接腹地的集疏運配套系統建設,提高沿海港口通過能力。建設完善高等級公路網路。重點建設通往雲貴方向的南寧—百色—昆明、南寧—河池—貴陽和通往珠三角方向的南寧—梧州—廣州等國家高速公路網項目。加快推進國道、省道幹線路網改造,儘快打通省際通道,提高技術等級和路網整體效率。規劃建設連接沿海港口的高等級公路,加大區域內公路路網密度。
到201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西南地區公路出海通道網路。建設大能力鐵路通道。重點建設南寧—廣州鐵路,構建連接珠三角的高標準、大能力鐵路通道;建設湘桂鐵路複線和南寧—柳州城際鐵路,構建連接中、東部省市並與京廣大幹線相銜接的高標準、大能力鐵路通道;建設南昆鐵路複線和黔桂鐵路擴能工程,構建連接西南地區的高標準、大能力出海鐵路通道;建設南寧—防城港鐵路複線擴能工程、合浦—河唇鐵路和連接沿海港口的鐵路支線,構建便捷、高效的港口集疏運鐵路通道。
到2010年,形成連通西南、中南、華南較為完善的鐵路通道網路。建設廣覆蓋大密度的航空通道。加快南寧、桂林機場擴能改造,完善配套設施,加密其通向國內主要城市的幹線航班,開通並增加連接東盟、日韓、歐美等國家的國際航線航班。開闢覆蓋廣西主要城市的支線航班,形成支線航空網路。建設南寧綜合交通樞紐。重點建設客運、貨運、信息和服務支持四大系統,實現客運“零距離換乘”、貨運“無縫銜接”和各種運輸方式有效協調配合,成為鐵路、公路、航空與沿海港口有機連接的綜合交通樞紐。
堅持節約優先、保護環境、優化結構、多元發展,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以大型高效環保機組為重點優化發展火電。發揮深水良港優勢,利用國內外煤炭資源,建設煤炭儲運配送基地。大力發展生物質能、風能、潮汐能、太陽能、沼氣、非糧燃料乙醇等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按照國家規劃,積極推進核電建設。引導有實力的企業在欽州建設進口原油商業儲備基地。加強電網建設,發展輸配電網路。
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水資源節約、保護和優化配置。圍繞提高防洪調蓄和減災能力,建設重要城市防洪排澇工程、沿海標準化海堤工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大型灌區灌溉工程,提高抗禦自然災害能力。大力推廣節水技術,發展節水產業,擴大再生水利用,促進污水資源化。合理規劃建設引調水工程,擴大沿海工業園區供水能力。大力發展海水淡化技術,實現海水資源綜合利用。加快農村中小型水利設施及其配套工程建設。加強城鄉居民飲用水源安全保護和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嚴格控制沿海地區地下水開採。強化水資源綜合管理。
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和完善寬頻通信網、數字電視網和下一代網際網路,積極推進“三網融合”。提高網路覆蓋率,繼續提高農村地區的電話、電視普及率。利用國家公共通信資源,形成統一的電子政務傳輸骨幹網,積極推進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遠程教育和醫療等信息綜合應用。加快面向企業、行業和區域的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建設。加強基礎信息庫建設,深度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強化信息安全保障。
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擴大公共服務,更加註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建設和諧社會。
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堅持教育公益性質,加大財政對教育投入。促進教育公平,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鼓勵和規範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以農村義務教育為重點,繼續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繼續調整農村中小學布局。加快推進義務教育規範化建設,基本實現教育管理信息化。實施職業教育攻堅戰,加強以實驗實訓基地和職教師資培訓為重點的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大規模培養產業工人及其他專門人才,提高農民素質。擴大中等職業教育規模。提高普通高中辦學質量,穩步發展高等教育,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積極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加強文化市場管理,推進文化產業發展,保護民族文化遺產。
關注人民健康,發展衛生事業。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並重,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鼓勵社會參與,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為群眾提供安全、方便、有效、價廉的衛生醫療服務,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深入開展城鄉清潔工程。
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建立統一規範的城鄉人力資源市場。加強政府引導,改進公共就業服務,完善市場就業機制。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非公有制經濟、中小企業,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業崗位,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加強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難群眾的就業援助制度,及時幫助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困難。積極做好下崗職工再就業和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就業指導工作。
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擴大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範圍,探索建立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全面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提高統籌層次,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加強基金監管。加快建立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特別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多渠道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健全社會救助體系。
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
加強重要生態公益林、自然保護區、重要地質遺跡、濕地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生物物種資源等的保護,恢復或增強生態服務功能。嚴格執行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和“三同時”制度,加強重大地質災害區和已開採礦區的生態恢復和治理。建設茅尾海、潿洲島—斜陽島珊瑚礁等重要海洋生態保護區,保持近海生態功能。加強珍稀瀕危物種及沿海紅樹林、海草床、河口港灣濕地等重要海洋生態系統的生境保護。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岩溶地區生態修復與保護、海島生態保護、防護林體系、水土保持、城市環境改善、標準海堤等生態工程建設。積極開展創建國家環境模範城市和國家環境友好企業活動。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面推行清潔生產,促進污染物和廢料資源化利用。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產品、無公害生物農藥、高效綠肥、生態養殖等。對邕江、欽江、南流江等重點江河污染加大綜合治理力度。加強城市(鎮)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控制與治理。截斷地下水污染通道,防止地下水水質污染和惡化。臨海工業廢水排放必須達到國家標準,嚴禁任何類型的污水未經處理向海洋直接排放。燃煤電廠必須按照環保規定建設並使用脫硫設施達標排放。強化對沿海重化工業的環境風險防範,加強對主要入海河流流域、河口及陸源排污口的監控管理,實施入海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提高大中型港口、停港船舶和海上石油平台、海洋工程的廢水、廢油、垃圾回收與處理裝置的配備率,實現達標排放。建立溢油、赤潮應急反應預案。加強海洋環境監測,實施海洋環境預警預報工程。
加強泛北部灣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國際合作。把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海洋漁業資源開發保護、海岸帶管理、海洋環境資源調查、海洋災害預警預報等作為重點領域,建立國際合作機制,聯合實施保護項目,共建良好陸海生態環境。
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實施以面向東盟和泛珠三角為重點的對內對外開放合作戰略。擴大開放合作領域,提高開放合作質量,構建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形成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條件下參與國際國內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立足以質取勝,優化貿易結構,擴大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大力承接東部加工貿易轉移,加快發展服務貿易和邊境貿易。充分利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規則,積極參與雙邊多邊經貿合作,把握先機,開拓市場,擴大國內短缺的能源、原材料進口,做大對外貿易總量。優化開放環境,大力吸引外資投向製造業、高技術產業、現代農業、環保產業和基礎設施等領域。創新利用外資方式,鼓勵外資參與軟體開發、跨境外包、物流服務,以及金融服務、保險中介服務、會計、審計、工程設計、城市規劃、信息諮詢、旅遊開發等,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加大引進國內外大公司力度,積極培育大公司大集團和國際品牌,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鼓勵更多企業到境外特別是東盟國家投資辦廠、承接海外工程和勞務輸出,支持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積極開展國際能源資源互利合作。加快推進廣西·印尼沃諾吉利經貿合作區建設。加強口岸建設,提升口岸等級,加快電子口岸聯網,積極推動海關、邊檢、檢驗檢疫等口岸查驗部門實行“一站式”通關檢查,推進大通關建設,促進貿易便利化。
全方位多領域擴大與東盟合作。加快推動形成以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和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為兩翼、以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為中軸的中國-東盟“一軸兩翼”區域經濟合作新格局。積極推進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打造次區域合作的新亮點。積極拓展與日韓、歐美及其他國家和地區合作。深化交通合作。加快“兩廊一圈”框架下中越合作開展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研究,進一步推動泛北部灣區域交通合作,逐步實現南寧至河內、胡志明市的高等級公路連接和中南半島的鐵路幹線貫通;加強集裝箱聯運與國際中轉、運輸航線、物流與煤炭配送、郵輪客運等合作;增開南寧至東盟國家主要城市的空中航線,構建連接東盟國家的陸海空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加強產業合作。推進農業優良品種和技術研發、實用技術推廣、農產品深加工和共建海上漁業走廊等重點領域的農業合作;創新能源合作思路,共同開發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和木薯酒精、棕櫚柴油等生物質能源及利用技術;構建泛北部灣旅遊大通道和旅遊網路,合作開發精品旅遊項目和旅遊線路,建立區域旅遊多邊和雙邊聯合營銷機制,促進旅遊出入境便利化。積極探索金融合作。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共同建立區域內信用平台和融資平台,積極探索形成泛北部灣區域銀行聯合體的形式,條件成熟時嘗試聯合建立銀聯體項目庫。積極推動各大銀行實現海內外分行聯動,為區域內客戶提供國際結算、貿易融資、現金管理、項目融資、投資銀行等金融服務。吸引和鼓勵國際金融組織參與泛北部灣開發。
全面加強國內區域合作,積極參與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主動承接粵港澳產業、資金、技術轉移和輻射,成為加工貿易產業轉移的主要承接地,加強與粵湘黔滇周邊省交通、物流、旅遊、能源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合作。依託西南出海大通道,進一步擴大與西南地區的經濟協作,推動形成聯繫緊密、帶動力強的南(寧)貴(陽)昆(明)城市帶。加強與長三角、環渤海地區經濟合作,吸引資金、技術、管理和人才。深化桂台經貿合作,建設海峽兩岸(玉林)農業合作試驗區。
要加強政府的指導和調控,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和完善促進開放合作的體制機制,通過自身努力與國家支持相結合,確保實現本規劃確定的各項戰略目標。
推進行政管理體制、市場體系、土地管理制度等綜合配套改革,大膽試驗,開拓創新,為北部灣經濟區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障。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理順關係,優化結構,提高效能,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建設服務型政府。完善行政區劃設置,創新經濟區管理模式。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積極探索組建新的投融資平台。建立統籌城鄉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機制。加快農村金融改革發展,加大政府對農村金融的扶持力度,著力推進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努力提高農村金融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加強人口綜合管理制度改革。把改革戶籍管理制度與完善城鄉土地管理制度相配套,在國家批准的範圍內實行城市建設用地規模擴大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的改革試點,並與農村人口轉化為城市人口的規模相適應。加大港口資源整合力度,促進港口建設、經營和管理一體化。
繼續辦好每年一屆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深化共辦共贏機制,逐步成為中國與東盟互利共贏、合作發展的平台。充分發揮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作用,搭建政府、學術機構和企業開放式研究、交流和溝通的橋樑。建立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跨國專家小組,聯合研究和制定合作發展規劃,探索建立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新機制。積極探索國內區域合作務實的新機制。
優化人才開發體制環境,建立健全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機制。培育建立統一開放的人力資源市場。加強高層次人才開發,重點培養德才兼備、具有戰略眼光的中高級黨政領導幹部,擅長經營、具有市場開拓能力的優秀企業家,勇於創新的高級科技人才。依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業,以重大科研項目為載體,加快建立創新型人才培養基地。加大對農業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力度。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實行引進資金、項目與引進技術、人才相結合,充分利用外部人才資源。對引進的各類急需人才,給予必要政策支持。鼓勵海外留學人員自主創業。鼓勵和支持設立不同層次、形式多樣的人才開發資金渠道。對有突出貢獻的人才進行表彰獎勵。完善中央國家機關、東中部地區與北部灣經濟區幹部交流培訓機制。
廣西北部灣風生水起
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的指導和協調。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完善規劃實施措施,要依據本規劃調整相關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規劃、海洋功能區劃和能源、交通等專項規劃,並嚴格按照規劃確定的功能定位、空間布局和 重點,擇和安排建設項目。建立健全規劃實施監督和評估機制,監督和評估規劃的實施和落實情況,協調進並保障本規劃的貫徹落實。在規劃實施過程中,適時組織開展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決定是否對規劃進行修編。完善社會參與和監督機制。拓寬公眾參與渠道,通過法定的程序使公眾能夠參與和監督規劃的實施。同時,推動企業、民間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聯合協作,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規劃實施和區域經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