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周公世家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文言文

《魯周公世家》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第三》。本篇主要講述了周代重要的諸侯國之一魯國的興衰史。國君為姬姓,侯爵。武王伐紂,歧周代商。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於少昊之虛曲阜,是為魯公。魯公即魯侯。魯國先後傳二十五世,經三十六位國君,歷史800餘年。國都曲阜,到魯頃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6),魯亡於楚。

作品原文


(以下標題為編者加)
周公輔政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時,旦為子孝,篤仁,異於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輔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東伐至盟津,周公輔行。十一年,伐紂,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宮。已殺紂,周公把大鉞,召公把小鉞,以夾武王,釁社,告紂之罪於天,及殷民。釋箕子之囚。封紂子武庚祿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續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於少昊之虛曲阜,是為魯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懼,太公、召公乃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周公於是乃自以為質,設三壇,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於太王、王季文王。史策祝曰:“惟爾元孫王發,勤勞阻疾。若爾三王是有負子之責於天,以旦代王發之身。旦巧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乃王發不如旦多材多藝,不能事鬼神。乃命於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孫於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無墜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歸。今我其即命於元龜,爾之許我,我以其璧與圭歸,以俟爾命。爾不許我,我乃屏璧與圭。”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發,於是乃即三王而卜。卜人皆曰吉,發書視之,信吉。周公喜,開籥,乃見書遇吉。周公入賀武王曰:“王其無害。旦新受命三王,維長終是圖。茲道能念予一人。”周公藏其策金縢匱中,誡守者勿敢言。明日,武王有瘳。
其後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管叔及其群弟流言於國曰:“周公將不利於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攝行政者,恐天下畔周,無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憂勞天下久矣,於今而後成。武王蚤終,成王少,將以成周,我所以為之若此。”於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於魯。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興師東伐,作大誥。遂誅管叔,殺武庚,放蔡叔。收殷餘民,以封康叔於衛,封微子於宋,以奉殷祀。寧淮夷東土,二年而畢定。諸侯咸服宗周。
天降祉福,唐叔得禾,異母同穎,獻之成王,成王命唐叔以餽周公於東土,作餽禾。周公既受命禾,嘉天子命,作嘉禾。東土以集,周公歸報成王,乃為詩貽王,命之曰鴟鴞。王亦未敢訓周公。
成王七年二月乙未,王朝步自周,至豐,使太保召公先之雒相土。其三月,周公往營成周雒邑,卜居焉,曰吉,遂國之。
成王長,能聽政。於是周公乃還政於成王,成王臨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諸侯。及七年後,還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匔匔如畏然。
初,成王少時,病,周公乃自揃其蚤沈之河,以祝於神曰:“王少未有識,奸神命者乃旦也。”亦藏其策於府。成王病有瘳。及成王用事,人或譖周公,周公奔楚。成王發府,見周公禱書,乃泣,反周公。
周公歸,恐成王壯,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毋逸稱:“為人父母,為業至長久,子孫驕奢忘之,以亡其家,為人子可不慎乎!故昔在殷王中宗,嚴恭敬畏天命,自度治民,震懼不敢荒寧,故中宗饗國七十五年。其在高宗,久勞於外,為與小人,作其即位,乃有亮闇,三年不言,言乃讙,不敢荒寧,密靖殷國,至於小大無怨,故高宗饗國五十五年。其在祖甲,不義惟王,久為小人於外,知小人之依,能保施小民,不侮寡,故祖甲饗國三十三年。”多士稱曰:“自湯至於帝乙,無不率祀明德,帝無不配天者。在今後嗣王紂,誕淫厥佚,不顧天及民之從也。其民皆可誅。”(周多士)“文王日中昃不暇食,饗國五十年。”作此以誡成王。
成王在豐,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於是周公作周官,官別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說。
周公在豐,病,將沒,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離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讓,葬周公於畢,從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周公卒后,秋未獲,暴風雷(雨),禾盡偃,大木盡拔。周國大恐。成王與大夫朝服以開金縢書,王乃得周公所自以為功代武王之說。二公及王乃問史百執事,史百執事曰:“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成王執書以泣,曰:“自今後其無繆卜乎!昔周公勤勞王家,惟予幼人弗及知。今天動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迎,我國家禮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反風,禾盡起。二公命國人,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築之。歲則大孰。於是成王乃命魯得郊祭文王。魯有天子禮樂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西周強藩
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為魯公。魯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魯,三年而後報政周公。周公曰:“何遲也?”伯禽曰:“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然後除之,故遲。”太公亦封於齊,五月而報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簡其君臣禮,從其俗為也。”及后聞伯禽報政遲,乃嘆曰:“嗚呼,魯後世其北面事齊矣!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伯禽即位之後,有管、蔡等反也,淮夷、徐戎亦並興反。於是伯禽率師伐之於肸,作肸誓,曰:“陳爾甲胄,無敢不善。無敢傷牿。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敬復之。無敢寇攘,逾墻垣。魯人三郊三隧,峙爾芻茭、糗糧、楨榦,無敢不逮。我甲戌築而征徐戎,無敢不及,有大刑。”作此肸誓,遂平徐戎,定魯。
魯公伯禽卒,子考公酋立。考公四年卒,立弟熙,是謂煬公。煬公築茅闕門。六年卒,子幽公宰立。幽公十四年。幽公弟沸殺幽公而自立,是為魏公。魏公五十年卒,子厲公擢立。厲公三十七年卒,魯人立其弟具,是為獻公。獻公三十二年卒,子真公濞立。
真公十四年,周厲王無道,出奔彘,共和行政。二十九年,周宣王即位。
三十年,真公卒,弟敖立,是為武公。
長幼之亂
武公九年春,武公與長子括,少子戲,西朝周宣王。宣王愛戲,欲立戲為魯太子。周之樊仲山父諫宣王曰:“廢長立少,不順;不順,必犯王命;犯王命,必誅之:故出令不可不順也。令之不行,政之不立;行而不順,民將棄上。夫下事上,少事長,所以為順。今天子建諸侯,立其少,是教民逆也。若魯從之,諸侯效之,王命將有所壅;若弗從而誅之,是自誅王命也。誅之亦失,不誅亦失,王其圖之。”宣王弗聽,卒立戲為魯太子。夏,武公歸而卒,戲立,是為懿公。
懿公九年,懿公兄括之子伯御與魯人攻弒懿公,而立伯御為君。伯御即位十一年,周宣王伐魯,殺其君伯御,而問魯公子能道順諸侯者,以為魯后。樊穆仲曰:“魯懿公弟稱,肅恭明神,敬事耆老;賦事行刑,必問於遺訓而咨於固實;不幹所問,不犯所(知)[咨]。”宣王曰:“然,能訓治其民矣。”乃立稱於夷宮,是為孝公。自是后,諸侯多畔王命。
孝公二十五年,諸侯畔周,犬戎幽王。秦始列為諸侯。
二十七年,孝公卒,子弗湟立,是為惠公。
惠公三十年,晉人弒其君昭侯。四十五年,晉人又弒其君孝侯。
四十六年,惠公卒,長庶子息攝當國,行君事,是為隱公。初,惠公適夫人無子,公賤妾聲子生子息。息長,為娶於宋。宋女至而好,惠公奪而自妻之。生子允。登宋女為夫人,以允為太子。及惠公卒,為允少故,魯人共令息攝政,不言即位。
隱公居攝
隱公五年,觀漁於棠。八年,與鄭易天子之太山之邑祊及許田,君子譏之。
十一年冬,公子揮諂謂隱公曰:“百姓便君,君其遂立。吾請為君殺子允,君以我為相。”隱公曰:“有先君命。吾為允少,故攝代。今允長矣,吾方營菟裘之地而老焉,以授子允政。”揮懼子允聞而反誅之,乃反譖隱公於子允曰:“隱公欲遂立,去子,子其圖之。請為子殺隱公。”子允許諾。十一月,隱公祭鍾巫,齊於社圃,館於蒍氏。揮使人殺隱公於蒍氏,而立子允為君,是為桓公。
三桓興起
桓公元年,鄭以璧易天子之許田。二年,以宋之賂鼎入於太廟,君子譏之。
三年,使揮迎婦於齊為夫人。六年,夫人生子,與桓公同日,故名曰同。同長,為太子。
十六年,會於曹,伐鄭,入厲公。
十八年春,公將有行,遂與夫人如齊。申繻諫止,公不聽,遂如齊。齊襄公通桓公夫人。公怒夫人,夫人以告齊侯。夏四月丙子,齊襄公饗公,公醉,使公子彭生抱魯桓公,因命彭生摺其脅,公死於車。魯人告於齊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寧居,來修好禮。禮成而不反,無所歸咎,請得彭生除醜於諸侯。”齊人殺彭生以說魯。立太子同,是為庄公。庄公母夫人因留齊,不敢歸魯。
庄公五年冬,伐衛,內衛惠公。
八年,齊公子糾來奔。九年,魯欲內子糾於齊,后桓公,桓公發兵擊魯,魯急,殺子糾。召忽死。齊告魯生致管仲。魯人施伯曰:“齊欲得管仲,非殺之也,將用之,用之則為魯患。不如殺,以其屍與之。”庄公不聽,遂囚管仲與齊。齊人相管仲。
十三年,魯庄公與曹沬會齊桓公於柯,曹沬劫齊桓公,求魯侵地,已盟而釋桓公。桓公欲背約,管仲諫,卒歸魯侵地。十五年,齊桓公始霸。二十三年,庄公如齊觀社。
三十二年,初,庄公築台臨黨氏,見孟女,說而愛之,許立為夫人,割臂以盟。孟女生子斑。斑長,說梁氏女,往觀。圉人犖自墻外與梁氏女戲。斑怒,鞭犖。庄公聞之,曰:“犖有力焉,遂殺之,是未可鞭而置也。”斑未得殺。會庄公有疾。庄公有三弟,長曰慶父,次曰叔牙,次曰季友。庄公取齊女為夫人曰哀姜。哀姜無子。哀姜娣曰叔姜,生子開。庄公無適嗣,愛孟女,欲立其子斑。庄公病,而問嗣於弟叔牙。叔牙曰:“一繼一及,魯之常也。慶父在,可為嗣,君何憂?”庄公患叔牙欲立慶父,退而問季友。季友曰:“請以死立斑也。”庄公曰:“曩者叔牙欲立慶父,柰何?”季友以庄公命命牙待於針巫氏,使針季劫飲叔牙以鴆,曰:“飲此則有后奉祀;不然,死且無後。”牙遂飲鴆而死,魯立其子為叔孫氏。八月癸亥,庄公卒,季友竟立子斑為君,如庄公命。侍喪,舍於黨氏。
先時慶父與哀姜私通,欲立哀姜娣子開。及庄公卒而季友立斑,十月己未,慶父使圉人犖殺魯公子斑於黨氏。季友奔陳。慶父竟立庄公子開,是為愍公。
愍公二年,慶父與哀姜通益甚。哀姜與慶父謀殺愍公而立慶父。慶父使卜齮襲殺愍公於武闈。季友聞之,自陳與愍公弟申如邾,請魯求內之。魯人慾誅慶父。慶父恐,奔莒。於是季友奉子申入,立之,是為釐公。釐公亦庄公少子。哀姜恐,奔邾。季友以賂如莒求慶父,慶父歸,使人殺慶父,慶父請奔,弗聽,乃使大夫奚斯行哭而往。慶父聞奚斯音,乃自殺。齊桓公聞哀姜與慶父亂以危魯,及召之邾而殺之,以其屍歸,戮之魯。魯釐公請而葬之。
季友母陳女,故亡在陳,陳故佐送季友及子申。季友之將生也,父魯桓公使人卜之,曰:“男也,其名曰‘友’,閑於兩社,為公室輔。季友亡,則魯不昌。”及生,有文在掌曰‘友’,遂以名之,號為成季。其後為季氏,慶父後為孟氏也。
公卿爭權
釐公元年,以汶陽鄪封季友。季友為相。
九年,晉里克殺其君奚齊、卓子。齊桓公率釐公討晉亂,至高梁而還,立晉惠公。十七年,齊桓公卒。二十四年,晉文公即位。
三十三年,釐公卒,子興立,是為文公
文公元年,楚太子商臣弒其父成王,代立。三年,文公朝晉襄父。
十一年十月甲午,魯敗翟於咸,獲長翟喬如,富父終甥舂其喉,以戈殺之,埋其首於子駒之門,以命宣伯。
初,宋武公之世,鄋瞞伐宋,司徒皇父帥師御之,以敗翟於長丘,獲長翟緣斯。晉之滅路,獲喬如弟棼如。齊惠公二年,鄋瞞伐齊,齊王子城父獲其弟榮如,埋其首於北門。衛人獲其季弟簡如。鄋瞞由是遂亡。
十五年,季文子使於晉。
十八年二月,文公卒。文公有二妃:長妃齊女為哀姜,生子惡及視;次妃敬嬴,嬖愛,生子俀。俀私事襄仲,襄仲欲立之,叔仲曰不可。襄仲請齊惠公,惠公新立,欲親魯,許之。冬十月,襄仲殺子惡及視而立俀,是為宣公。哀姜歸齊,哭而過市,曰:“天乎!襄仲為不道,殺適立庶!”市人皆哭,魯人謂之“哀姜”。魯由此公室卑,三桓彊。
宣公俀十二年,楚莊王彊,圍鄭。鄭伯降,復國之。
十八年,宣公卒,子成公黑肱立,是為成公。季文子曰:“使我殺適立庶失大援者,襄仲。”襄仲立宣公,公孫歸父有寵。宣公欲去三桓,與晉謀伐三桓。會宣公卒,季文子怨之,歸父奔齊。
成公二年春,齊伐取我隆。夏,公與晉郄克敗齊頃公於砹齊復歸我侵地。四年,成公如晉,晉景公不敬魯。魯欲背晉合於楚,或諫,乃不。十年,成公如晉。晉景公卒,因留成公送葬,魯諱之。十五年,始與吳王壽夢會鍾離
十六年,宣伯告晉,欲誅季文子。文子有義,晉人弗許。
十八年,成公卒,子午立,是為襄公。是時襄公三歲也。
襄公元年,晉立悼公。往年冬,晉欒書弒其君厲公。四年,襄公朝晉。
五年,季文子卒。家無衣帛之妾,廄無食粟之馬,府無金玉,以相三君。君子曰:“季文子廉忠矣。”
九年,與晉伐鄭。晉悼公冠襄公於衛,季武子從,相行禮。
十一年,三桓氏分為三軍。
十二年,朝晉。十六年,晉平公即位。二十一年,朝晉平公。
二十二年,孔丘生。
二十五年,齊崔杼弒其君庄公,立其弟景公。
二十九年,吳延陵季子使魯,問周樂,盡知其意,魯人敬焉。
三十一年六月,襄公卒。其九月,太子卒。魯人立齊歸之子裯為君,是為昭公。
昭公年十九,猶有童心。穆叔不欲立,曰:“太子死,有母弟可立,不即立長。年鈞擇賢,義鈞則卜之。今裯非適嗣,且又居喪意不在戚而有喜色,若果立,必為季氏憂。”季武子弗聽,卒立之。比及葬,三易衰。君子曰:“是不終也。”
昭公三年,朝晉至河,晉平公謝還之,魯恥焉。四年,楚靈王會諸侯於申,昭公稱病不往。七年,季武子卒。八年,楚靈王就章華台,召昭公。昭公往賀,賜昭公寶器;已而悔,復詐取之。十二年,朝晉至河,晉平公謝還之。十三年,楚公子棄疾弒其君靈王,代立。十五年,朝晉,晉留之葬晉昭公,魯恥之。二十年,齊景公晏子狩竟,因入魯問禮。二十一年,朝晉至河,晉謝還之。
二十五年春,鸜鵒來巢。師己曰:“文成之世童謠曰‘鸜鵒來巢,公在乾侯。鸜鵒入處,公在外野’。”
季氏與郈氏鬬雞,季氏芥雞羽,郈氏金距。季平子怒而侵郈氏,郈昭伯亦怒平子。臧昭伯之弟會偽讒臧氏,匿季氏,臧昭伯囚季氏人。季平子怒,囚臧氏老。臧、郈氏以難告昭公。昭公九月戊戌伐季氏,遂入。平子登台請曰:“君以讒不察臣罪,誅之,請遷沂上。”弗許。請囚於鄪,弗許。請以五乘亡,弗許。子家駒曰:“君其許之。政自季氏久矣,為徒者眾,眾將合謀。”弗聽。郈氏曰:“必殺之。”叔孫氏之臣戾謂其眾曰:“無季氏與有,孰利?”皆曰:“無季氏是無叔孫氏。”戾曰:“然,救季氏!”遂敗公師。孟懿子聞叔孫氏勝,亦殺郈昭伯。郈昭伯為公使,故孟氏得之。三家共伐公,公遂奔。己亥,公至於齊。齊景公曰:“請致千社待君。”子家曰:“棄周公之業而臣於齊,可乎?”乃止。子家曰:“齊景公無信,不如早之晉。”弗從。叔孫見公還,見平子,平子頓首。初欲迎昭公,孟孫、季孫後悔,乃止。
二十六年春,齊伐魯,取鄆而居昭公焉。夏,齊景公將內公,令無受魯賂。申豐、汝賈許齊臣高齕、子將粟五千庾。子將言於齊侯曰:“群臣不能事魯君,有異焉。宋元公為魯如晉,求內之,道卒。叔孫昭子求內其君,無病而死。不知天棄魯乎?抑魯君有罪於鬼神也?願君且待。”齊景公從之。
二十八年,昭公如晉,求入。季平子私於晉六卿,六卿受季氏賂,諫晉君,晉君乃止,居昭公乾侯。二十九年,昭公如鄆。齊景公使人賜昭公書,自謂“主君”。昭公恥之,怒而去乾侯。三十一年,晉欲內昭公,召季平子。平子布衣跣行,因六卿謝罪。六卿為言曰:“晉欲內昭公,眾不從。”晉人止。三十二年,昭公卒於乾侯。魯人共立昭公弟宋為君,是為定公。
定公立,趙簡子問史墨曰:“季氏亡乎?”史墨對曰:“不亡。季友有大功於魯,受鄪為上卿,至於文子、武子,世增其業。魯文公卒,東門遂殺適立庶,魯君於是失國政。政在季氏,於今四君矣。民不知君,何以得國!是以為君慎器與名,不可以假人。”
定公五年,季平子卒。陽虎私怒,囚季桓子,與盟,乃舍之。七年,齊伐我,取鄆,以為魯陽虎邑以從政。八年,陽虎欲盡殺三桓適,而更立其所善庶子以代之;載季桓子將殺之,桓子詐而得脫。三桓共攻陽虎,陽虎居陽關。九年,魯伐陽虎,陽虎奔齊,已而奔晉趙氏。
十年,定公與齊景公會於夾谷,孔子行相事。齊欲襲魯君,孔子以禮歷階,誅齊淫樂,齊侯懼,乃止,歸魯侵地而謝過。十二年,使仲由毀三桓城,收其甲兵。孟氏不肯墮城,伐之,不克而止。季桓子受齊女樂,孔子去。
十五年,定公卒,子將立,是為哀公。
哀公五年,齊景公卒。六年,齊田乞弒其君孺子。
七年,吳王夫差彊,伐齊,至繒,徵百牢於魯。季康子使子貢說吳王及太宰嚭,以禮詘之。吳王曰:“我文身,不足責禮。”乃止。
吳為鄒伐魯,至城下,盟而去。齊伐我,取三邑。十年,伐齊南邊。
齊伐魯。季氏用冉有有功,思孔子,孔子自衛歸魯。齊田常弒其君簡公於俆州。孔子請伐之,哀公不聽。
十五年,使子服景伯、子貢為介,適齊,齊歸我侵地。田常初相,欲親諸侯。
十六年,孔子卒。
二十二年,越王句踐滅吳王夫差。
二十七年春,季康子卒。夏,哀公患三桓,將欲因諸侯以劫之,三桓亦患公作難,故君臣多閑。公游於陵阪,遇孟武伯於街,曰:“請問余及死乎?”對曰:“不知也。”公欲以越伐三桓。八月,哀公如陘氏。三桓攻公,公奔於衛,去如鄒,遂如越。國人迎哀公復歸,卒於有山氏。子寧立,是為悼公。
悼公之時,三桓勝,魯如小侯,卑於三桓之家。
十三年,三晉滅智伯,分其地有之。
三十七年,悼公卒,子嘉立,是為元公。元公二十一年卒,子顯立,是為穆公。穆公三十三年卒,子奮立,是為共公。共公二十二年卒,子屯立,是為康公。康公九年卒,子匽立,是為景公。景公二十九年卒,子叔立,是為平公。是時六國皆稱王。
楚國滅魯
平公十二年,秦惠王卒。二十(二)年,平公卒,子賈立,是為文公。文公(七)[元]年,楚懷王死於秦。二十三年,文公卒,子讎立,是為頃公。
頃公二年,秦拔楚之郢,楚頃王東徙於陳。十九年,楚伐我,取徐州。二十四年,楚考烈王伐滅魯。頃公亡,遷於下邑,為家人,魯絕祀。頃公卒於柯。
魯起周公至頃公,凡三十四世。
史家評論
太史公曰:余聞孔子稱曰“甚矣魯道之衰也!
洙泗之閑齗齗如也”。觀慶父及叔牙閔公之際,何其亂也?隱桓之事;襄仲殺適立庶;三家北面為臣,親攻昭公,昭公以奔。至其揖讓之禮則從矣,而行事何其戾也?

註釋譯文


白話譯文

周公輔政
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從文王還在世時,旦作為兒子非常孝順,忠厚仁愛,勝過其他兄弟。到武王即位,旦經常佐助輔弼武王,處理很多政務。武王九年,親自東征至盟津,周公隨軍輔助。十一年,討伐殷紂,軍至牧野,周公佐助武王,發布了動員戰鬥的《牧誓》。周軍攻破殷都,進入殷王宮。殺殷紂以後,周公手持大鉞,召公手持小鉞,左右夾輔武王,舉行釁社之禮,向上天與殷民昭布紂之罪狀。把箕子從臨禁中釋放出來。封紂子武庚祿父,命管叔、蔡叔輔助他,以承續殷之祭祀。遍封功臣、同姓及親戚。封周公於少昊故墟曲阜,就是魯公。但不讓周公去自己的封國,而是留在朝延輔佐武王。
武王戰勝殷紂的次年,天下統一之業尚未成功,武王患病,身體不安,群臣恐懼,太公和召公就想虔敬地佔卜以明吉凶。周公說:“不可以令我們先王憂慮悲傷。”周公於是以自身為質,設立三個祭壇,周公向北站立,捧璧持圭,向太王、王季、文王之靈祈禱。命史官作冊文祝告說:“你們的長孫周王發。辛勞成疾。如果三位先王欠上天一個兒子,請以旦代替周王發。旦靈巧能幹,多才多藝,能事奉鬼神。周王發不如旦多才多藝,不會事奉鬼神。但周王發受命於天庭,要普濟天下,而且能使你們的子孫在人世安定地生活,四方人民無不敬畏他。他能使天賜寶運長守不失,我們的先王也能永享奉祀。現在我通過占卜的大龜聽命於先王,你們若能答應我的要求,我將圭璧獻上,聽從您的吩咐。你們若不答應,我就把圭璧收藏起來。”周公命史官作冊文向太王、王季、文王祝告要用己身代替武王發之後,就到三王祭壇前占卜。卜人都說吉利,翻開兆書一看,果然是吉。周公十分高興,又開鎖察看藏於櫃中的占兆書,也是吉象。周公即進宮祝賀武王說:“您沒有災禍,我剛接受三位先王之命,讓您只需考慮周室天下的長遠之計,別無他慮。此所謂上天為天子考慮周到啊。”周公把冊文收進金絲纏束的櫃中密封,告誡守櫃者不許泄露。第二天,武王霍然痊癒。
後來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聽說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為處理政務,主持國家大權。管叔和他的諸弟在國中散布流言說:“周公將對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訴太公望、召公奭(shì,式)說:“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國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沒法向我們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為天下之業憂勞甚久,現在才剛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為了完成穩定周朝之大業,我才這樣做。”於是終究輔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魯國受封。周公告誡伯禽說:“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卻洗一次頭要三次握起頭髮,吃一頓飯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來接待賢士,這樣還怕失掉天下賢人。你到魯國之後,千萬不要因有國土而驕慢於人。”
管叔、蔡叔、武庚等人果然率領淮夷造反。周公乃奉成王之命,舉兵東征,寫了《大誥》。於是誅斬管叔,殺掉武庚,流放蔡叔。收伏殷之遺民,封康叔於衛,封微子於宋,讓他奉行殷之祭祀。平定淮夷及東部其他地區,二年時間全部完成。諸侯都宗順周王朝。天降福瑞,唐叔得到二莖共生一穗的粟禾,獻給成王,成王命唐叔到東部周公軍隊駐地贈給周公,寫了《饋禾》。周公接受后,感激讚頌天子之命,寫了《嘉禾》。東方安定后,周公回報成王,作詩贈給成王,其詩名為《鴟鴞》(chī xiāo)。成王也未敢責備周公。
成王七年二月乙未日,成王在鎬(hào)京朝拜武王廟,然後步行至豐京朝拜文王廟,命太保召公先行到洛邑勘察地形。三月,周公去洛邑營造成周京城,並進行占卜,得象大吉,於是就以洛邑為國都。
成王長大,能夠處理國事了。於是周公就把政權還給成王,成王臨朝聽政。過去周公代替成王治天下時,面向南方,背對扆(yǐ)壁,接受諸侯朝拜。七年之後,還政於成王,周公面向北站在臣子之位上,仍謹慎恭敬如履薄冰。
當初,成王幼小時,有病了,周公就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入河中,向神祝告說:“王年幼沒有主張,冒犯神命的是旦。”也把那祝告冊文藏於秘府,成王病果然痊癒。到成王臨朝後,有人說周公壞話,周公逃亡到楚國。成王打開秘府,發現周公當年的祈禱冊文,感動得淚流滿面,即迎回周公。
周公歸國后,怕成王年輕,為政荒淫放蕩,就寫了《多士》、《毋逸》。《毋逸》說:“做父母者,經歷長久時期創業成功,其子孫驕奢淫逸忘記了祖先的困苦,毀敗了家業,做兒子的能不謹慎嗎?因此過去殷王中宗,莊重恭敬地畏懼天命,治民時嚴以律己,競競業業不敢荒廢事業自圖逸樂,所以中宗擁有國家七十五年之久。殷之高宗,久在民間勞碌,與小民共同生活,他即位后居喪,三年不言語,一旦說話就得到臣民擁戴,不敢荒淫逸樂,使殷國家安定,小民大臣均無怨言,所以高宗擁有國家五十五年。殷王祖甲,覺得自己並非長子,為王不宜,因此長時間逃避於民間,深知人民需要,他安定國家、施惠於民,不悔慢鰥寡孤獨之人,所以祖甲擁有國家三十三年。”《多士》說:“自湯至帝乙,殷代諸王無不遵循禮制去祭祀,勉力向德,都能上配天命。後來到殷紂時,大為荒淫逸樂,不顧天意民心,萬民都認為他該殺。”“周文王每天日頭偏西還顧不上吃飯,擁有國家五十年。”周公寫了這些用來告誡成王。
成王居於豐京,當時天下雖已安定,但周朝的官職制度尚未安排得當,於是周公寫了《周官》,劃定百官職責。寫了《立政》,以利百姓,百姓歡悅。
周公在豐京患病,臨終時說:“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成周,以表明我不敢離開成王。”周公死後,成王也謙讓,最後把周公葬於畢邑,伴隨文王,來表示成王不敢以周公為臣。周公去世那年秋後,莊稼尚未收割,一場暴風雷霆,禾稼倒伏,大樹連根拔起。王都的人十分害怕。成王和眾大夫穿好朝服打開金縢之書,看到周公願以己身代武王去死的冊文。太公、召公和成王於是問史官和有關人員,他們說:“確有此事,但過去周公命令我們不許說出去。”成王手執冊文而泣,說:“今後不要在篤行占卜了!過去周公為王室辛勞,但我年幼不理解。現在上天發威來彰明周公之德,現在我應設祭迎其神,亦合於我們國家之禮。”成王於是舉行郊天之禮,果真天下雨,風向反轉,倒伏之禾全部立起。太公、召公命國人,凡倒下的大樹都扶起培實土基。當年大豐收。於是成王特淮魯國可以行郊祭天和廟祭文王之禮。魯國所以有周天子一樣的禮樂,是因為褒獎周公的德行啊。
西周強藩
周公死時,其子伯禽早在以前接受封國,就是魯公。魯公伯禽當初受封至魯,三年以後才向周公彙報施政情況。周公說:“為何如此遲晚?”伯禽說:“變其風俗,改其禮儀,要等服喪三年除服之後才能看到效果,因此遲了。”太公受封於齊國,五個月後就向周公彙報施政情況。周公說:“為何如此迅速?”太公說:“我簡化其君臣之間的儀節,一切從其風俗去做。”等後來太公聽說伯禽彙報政情很遲,嘆息說:“唉!魯國後代將要為齊國之臣了,為政不簡約易行,人民就不會親近;政令平易近民,人民必然歸附。”
伯禽即位之後,有管、蔡等造反之事,淮夷、徐戎也一起興兵造反。於是伯禽率軍至肸(bì,必)邑討伐之,寫了《肸誓》,說:“準備你們的戰甲頭盔,必須良好。不許毀壞牛欄馬圈。馬牛走失,奴隸逃跑,軍士不得擅離職守去追捕,他人之馬牛奴隸跑到自己處要歸還。不許劫略侵擾,不許入戶盜竊。魯國西、南、北三方近郊遠郊之人,備辦糧草楨幹,不許缺少。甲戌日我軍修築工事征伐徐戎,不許屆時不至,否則處以極刑。”發布《肸誓》后,就討平徐戎,安定了魯國。
魯公伯禽死後,其子考公酋繼位。考公四年死,其弟熙繼位,就是煬公。煬公修建了茅闕們。六年煬公死,其子幽公宰繼位。幽公十四年,其弟(bì,必)殺幽公自立為君,就是魏公。魏公五十年死,其子厲公擢繼位。厲公三十七年死,魯人立其弟具為君,就是獻公。獻公三十二年死,其子真公濞(pì,僻)繼位。
前841年(真公十四年),周厲王為政無道,出逃於彘(zhì,至)邑,周公、召公共同執政。前827年(二十九年),周宣王即位。
前826年(三十年),真公死,其弟敖繼位,就是武公。
長幼之亂
前817年(武公九年)春,武公和長子括、少子戲,西行朝拜周宣王。宣王喜歡戲,想立戲為魯國太子。周之大夫樊仲山甫勸諫宣王說:“廢棄長子而立少子,不符合於禮制;不符合禮制,必然觸犯先王之命;觸犯先王之命必被誅殺:所以發令不可違背禮制。命令難以實行,政令就沒有權威;命令被實行而又違背禮制,人民將不服從主上。而下級服務於上級,年輕者服務於年長者,這才符合禮制。現在天子您立諸侯之繼承人,而立其少子,是教給人民違犯禮制。如果魯國遵從您的命令,諸侯也仿效而行,先王之命必然阻塞難行;如果魯國不遵從您廢長立少的命令,您必要誅伐魯國,您就等於自己誅伐先王之命。那時您誅伐魯國是錯誤,不誅伐也是錯誤,請您慎重考慮。”宣王不聽,終於立戲為魯太子。夏天,武公回魯國後去世,戲繼位,就是懿公。
前807年(懿公九年),懿公之兄括的兒子伯御和魯國人攻殺懿公,立起伯御為魯相。伯御在位十一年,周宣王伐魯,殺死其君伯御,而詢問魯國公子中誰能啟發訓導諸侯,讓他做魯國嗣君。樊穆仲說:“魯懿公之弟稱,莊重恭謹敬事神靈,敬重長者;處理事務執行法規時,必定諮詢先王遺訓和正確經驗,不干犯先王遺訓,不抵觸正確經驗。”宣王說:“好,這樣就能訓導治理其民眾了。”於是在夷宮立稱為魯君,就是孝公。此後,諸侯多有違抗王命的。前771年(孝公二十五年),諸侯背叛周室,犬戎人殺死幽王。秦開始列為諸侯。
前769年(二十七年),孝公死,其子弗湟繼位,就是惠公。
前739年(惠公三十年),晉人殺其君昭侯。四十五年(前724),晉人又殺其君孝侯。
前723年(四十六年),惠公死,長庶子息代理政務,執掌君權,就是隱公。當初,惠公正妻無子,其賤妾聲子生兒子息。息長大后,惠公為息娶宋國女。宋女來到魯國,惠公看她美麗就奪為自己的妻子。生下兒子允。惠公將宋女升為正妻,立允為太子。到惠公死時,因為允太幼小,魯人共同讓息代理國政,不叫作即位。
隱公居攝
前781年(隱公五年),在棠地觀看捕魚。前715年(八年),與鄭國交換天子所賜之封邑太山的枋(beng,崩)和許田,君子譏貶這件事。
前712年(十一年)冬,公子揮向隱公獻媚說:“百姓認為您當國君於民有利,您就不要代理而正式做國君吧。我請求您殺掉子允,您讓我當國相。”隱公說:“先君有命在前。我是因為允幼小,所以代理國政。現在允已長大,我正營造菟(tù,兔)裘這個地方準備養老,再把國政交給子允。”公子揮害怕子允聽到自己的話而殺他,反而向子允說隱公的壞話誣陷說:“隱公想正式做國君,除掉你,你要考慮此事。請允許我為你殺死隱公。”子允答應了。十一月,隱公將要祭祀鍾巫之神,在社圃齋戒,住在蒍(wěi,偽)氏家中。公子揮派人在?氏家殺死隱公,而立子允為魯君,就是桓公。
三桓興起
前711年(桓公元年),鄭國用玉璧換取天子賜給魯的封邑許田。前710年(二年),魯君命把宋國賂送的鼎放入太廟,君子譏貶此事。
前709年(三年),派公子揮到齊國接娶齊女為桓公夫人。前706年(六年),夫人生下一子,其生日與桓公相同,所以起名叫“同”。同長大,為太子。
前696年(十六年),桓公與諸侯在曹國盟會,討伐鄭國,支持鄭厲公回國執政。
前694年(十八年)春,桓公準備外出,與夫人一同去齊國。申?(xū,需)諫止,桓公不聽,於是去了齊國。齊襄公與桓公夫人私通。桓公知道了怒責夫人,夫人把桓公責罵之事告訴了齊侯。夏四月丙子日,齊襄公宴請桓公,桓公酒醉后,齊襄公命公子彭生抱住桓公,又命彭生折斷桓公肋骨,桓公死於車中。魯人告於齊人說:“我們國君畏敬您的威嚴,不敢安居,到齊國修兩國友睦之禮。禮成而人未歸,罪責無法追究,只要求得到彭生以在諸侯面前洗掉醜聞。”齊人殺死彭生以向魯解釋。魯國人立太子同為君,就是庄公。庄公之母桓公夫人於是留在齊國,不敢歸魯。
前689年(庄公五年)冬,伐衛,武力支持衛惠公回國執政。
前686年(八年)冬,齊公子糾逃亡來魯國。九年(前685),魯國想武力護送子糾返齊國為君,但落後於齊桓公,齊桓公發兵攻魯,魯國危急,只能殺了子糾,其臣召忽從死。齊人告知魯國要生得管仲。魯人施伯說:“齊想得到管仲,並非想殺他,而是將要任用他,他被任用后必為魯之大患。不如殺死管仲,把他屍體給齊國。”庄公不聽,把管仲押解到齊。齊人用管仲為相。
前681年(十三年),魯庄公和大夫曹沫(huì,會)在柯地與齊桓公盟會,曹沫武力劫持齊桓公,索要魯被齊侵佔的土地,盟誓后釋放桓公。桓公想毀約,管仲諫止,終於歸還給魯國被侵之地。前679年(十五年),齊桓公開始稱霸於諸侯。前671年(二十三年),庄公到齊國去觀看社祭。
前662年(三十二年),當初,庄公修築一台正好俯臨黨氏之家,庄公見其孟女,十分喜愛,答應立她為夫人,割破胳膊訂下盟誓。孟女生子斑。斑長大后,喜愛梁氏之女,前去她家看她。一個名叫犖的養馬人從牆外戲弄梁氏女。斑大怒,鞭打犖。庄公聽說此事,說:“犖很有膂力,應殺掉他,這人不能打完后就放了。”斑未來得及殺犖。正適庄公有病。庄公有三個弟弟,長名慶父,次曰叔牙,幼名季友。庄公娶齊女為夫人名哀姜。哀姜無子,哀姜之妹名叔姜,生子名開。庄公正夫人無子,因喜愛孟女,想立其子斑為太子。庄公病,向其弟叔牙問誰可繼承君位。叔牙說:“父死子繼,兄死弟及,這是魯國常規。現有慶父,可為嗣君,您擔憂什麼?”庄公嫌惡叔牙想立慶父,無人時又問季友。季友說:“我昌死也要立斑為君。”庄公曰:“剛才叔牙想立慶父,怎麼辦?”季友就以庄公名義命令叔牙在針巫氏家中待命,派針季強迫叔牙喝毒酒,向叔牙說:“你喝了這個,可以不殺你的後人;不然,你死了,你的後人也將被殺。”叔牙於是飲毒酒而死,魯國立叔牙之子為叔孫氏。八月癸亥日,庄公死,季友終於立子斑為君,合於庄公遺命。子斑有喪在身,住於黨氏家。
當初慶父與哀姜私通,慶父想立哀姜妹之子開。結果庄公死後季友立斑為君,十月己未日,慶父派圉人犖在黨氏家殺死魯公子斑。季友逃到陳國。慶父終立庄公子開,就是名湣公。
前660年(湣公二年),慶父與哀姜私通愈益嚴重。哀姜與慶父商量想殺死湣公而立慶父為魯君。慶父派卜?(yǐ,椅)在武闈殺死湣公。季友聞知后,與湣公弟申從陳至邾,要求魯人接納申為魯君。魯人想殺慶父,慶父害怕,逃到莒。於是季友擁戴子申回到魯國,立為國君,就是釐(xī,西)公。釐公也是庄公少子。哀姜害怕,逃到邾。季友送禮給莒人索要慶父,慶父被送回,季友派人殺慶父,慶父要求允許他流亡國外,季友不答應,派大夫奚斯哭著去告訴慶父。慶父聽到奚斯的哭聲,心中明白只好自殺而死。齊桓公聽到哀姜與慶父淫亂危害魯國,就從邾國把哀姜召回殺死,把她屍體送歸魯國,陳屍示眾。魯釐公求情后埋葬了哀姜。
季友母親乃陳國之女,所以季友逃亡時去陳國,陳國幫助護送季友和子申。季友臨降生時,桓公令人為之占卜,卜人說:“這是一個男孩,其名叫作‘友’,將來位於兩社之間,定將成為公室重臣。季友死後,魯國將衰。”到降生時,其掌中有紋路為‘友’字,就以友命名,取號叫成季。其後人就是季氏,慶父的後人為孟氏。
公卿爭權
前659年(釐公元年),把汶陽與(bì,必)邑封賜季友。季友為魯相。
前651年(九年),晉大夫里克殺死其君奚齊、卓子。齊桓公率領魯釐公討伐晉國之亂,到達高梁而返,立晉惠公為君。前643年(十七年),齊桓公死。前636年(二十四年),晉文公即位。
前627年(三十三年),釐公死,其子興繼位,就是文公。
前626年(文公元年),楚國太子商臣殺其父成王,自立為君。前624年(三年),文公朝會晉襄公。
前616年(十一年)十月甲午日,魯人在咸大敗狄人,俘虜長狄喬如,魯大夫富父終甥用戈刺喬如之喉,殺死了他,把喬如的首級埋於子駒門,並以喬如二字為宣伯命名。
當初,宋武公之時,鄋(sōu,搜)瞞伐宋,司徒皇父帥師抵抗,在長丘擊敗狄人,俘獲長狄緣斯。晉國滅掉路國時,俘獲喬如之弟棼(fēn,焚)如。前607年(齊惠公二年),鄋瞞伐齊,齊王子城父俘獲其弟榮如,埋其首級於北門。衛人俘獲其弟簡如。鄋瞞因此終於滅亡。
前621年(十五年),季文子到晉國出使。
前609年(十八年)二月,魯文公死。文公有兩個妃子:長妃齊女是哀姜,生兒子惡和視;次妃是敬嬴(yíng,贏),甚受寵愛,生子俀(wēi,危)。俀暗中籠絡襄仲,襄仲想立俀為君,叔仲說不行。襄仲請求齊惠公,齊惠公剛即位,想拉攏魯國,就答應了。冬十月,襄仲殺死惡與視而立俀為魯君,就是宣公。哀姜回齊國,號哭而過鬧市,說:“天哪!襄仲大逆不道,殺嫡立庶!”市上人都跟著哭泣,魯國人都稱她為“哀姜”。從此公國室衰微,而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三桓之族強盛起來。
前597年(宣公俀十二年),楚莊王強大,圍攻鄭國。鄭伯投降,後庄王又恢復鄭封國的地位。
十八年(前591),宣公死,其子成公黑肱繼位,就是成公。季文子說:“使我國殺嫡立庶失去諸侯支持的人,是襄仲。”襄仲立起宣公后,襄仲之子公孫歸父備受宣公寵愛。宣公想除掉三桓,與晉國商量討伐三桓。適值宣公死去,季文子怨恨公孫歸父,歸父逃到齊國。
前589年(成公二年)春,齊國討伐魯國佔據隆邑。夏季,成公與晉國大夫郤(xì,細)克聯軍在鞌(ān,安)地大敗齊頃公的軍隊,齊國歸還佔我之地。前587年(四年),成公之晉國,晉景公不尊重成公。成公想背叛晉國與楚聯盟,有人諫止,才作罷。前581年(十年),成公至晉國。晉景公死,晉人留下成公送葬,魯人諱言此事,前576年(十五年)魯第一次與吳國來往,與吳王壽夢在鍾離盟會。
十六年(前575),宣伯請求晉國,想讓晉人殺掉季文子。因為季文子是節義之人,晉人沒有答應宣伯的請求。
十八年(前573),成公死,其子午繼位,就是襄公。這時襄公才三歲。
襄公元年(前572),晉人立悼公為君。去年冬季,晉大夫欒書殺其君厲公。四年(前569),襄公到晉國朝會。
五年(前568),季文子死。其家中無穿絲綢之妾,馬棚中沒有吃穀子的馬,府中無金玉之器,就這樣儉樸地做了三代國君的相。君子說:“季文子真是廉潔忠正啊!”
九年(前564),魯國與晉國共同伐鄭。晉悼公在衛國為襄公舉行冠禮,季武子隨從,輔助舉行冠禮儀式。
十一年(前562),三桓氏分別掌握魯國三軍。
十二年(前561),朝會晉國。十六年(前557),晉平公即位。二十一年(前552),朝會晉平公。
二十二年(前551),孔丘降生。
二十五年(前548),齊國大夫崔杼殺其君庄公,立庄公弟景公為齊君。
二十九年(前544),吳國的延陵季子出使魯國,觀周樂,能全部解說其意,魯人十分敬重他。
三十一年(前542)六月,襄公死。其年九月,太子死。魯人立襄公夫人妹齊歸之子裯為魯君,就是昭公。
昭公時年十九歲,還是幼稚頑皮。穆叔不想立他,說:“太子死,有他同母之弟可立為君,如無同母弟,才立庶子中的長子。年齡相同的就要擇其才能,才能也相同則占卜以決定。現在裯不是嫡子,而且居喪時並不悲傷,反有喜色,若真的立了他,必為季氏之憂。”季武子不聽,終於立裯為君。等到襄公下葬時,裯已因頑皮穿壞了三件喪服。君子說:“這人不得善終。”
前539年(昭公三年),朝拜晉國到達黃河邊,晉平公婉言拒絕,讓昭公返回,魯人以為恥辱。前538年(四年),楚靈王要諸侯到申地盟會,昭公稱病不去。前535年(七年),季武子死。前534年(八年),楚靈王建成章華台,召見昭公。昭公前往祝賀,靈王賜給昭公寶器;后又反悔,又騙取回來。十二年(前530),昭公朝會晉國至黃河,晉平公又辭謝,昭公返回。前529年(十三年),楚公子棄疾殺死其君靈王,自立為楚王。前527年(十五年),昭公朝會晉國,晉人留下他給晉昭公送葬,魯人以為恥辱。前522年(二十年),齊景公與晏子在邊境巡狩,順便到魯國詢問禮制。前521年(二十一年),昭公朝會晉國至黃河,晉國辭謝,昭公返回。
二十五年(前517)春,有鴝(qú,渠)鵒(yù,浴)鳥來魯國巢居。師己說:“文公和成公有童謠說:‘鴝鵒來巢到魯國,國君出居到乾侯。鴝鵒住進來,國君去野外。’”
季氏與郈(hòu,后)氏鬥雞,季氏給雞裝上護甲,郈氏給雞爪套上金屬套。季平子一怒之下侵犯郈氏,郈氏也憤恨季平子。臧昭伯之弟臧會曾造偽誣陷臧氏,后藏在季氏家中,臧昭伯因此拘禁季氏家人。季平子大怒,把臧氏家臣囚禁。臧氏與郈氏向昭公告難。昭公九月戊戌日攻伐季氏,進入其家。平子登台請求說:“您因聽信讒言而不能細察我之過錯大小,就來誅伐我,請允許我遷居到沂上。”昭公不答應。季平子又請求把自己囚禁於鄪邑,仍不答應。平子又請求帶五乘車流亡國外,昭公還不答應。子家駒說:“您答應了吧。季氏掌握政權時間甚久,徒黨極多,他們將合謀對付您。”昭公不聽。郈氏說:“一定殺死季平子。”叔孫氏家臣戾對其徒眾說:“季氏被滅亡或仍存在,哪樣對我們有利?”大家都回答:“沒有了季氏叔孫氏也不能存在。”戾說:“對,馬上救援季氏。”於是他們擊敗昭公軍隊。孟懿子聽到叔孫氏戰勝,也殺死郈昭伯。郈昭伯正作為昭公使節派往孟氏,所以孟氏抓住了他。孟孫、叔孫、季孫三家共同討伐昭公,昭公於是逃亡。己亥日,昭公至齊國。齊景公說:“我給你兩萬五千戶人及土地來接待你。”子家說:“怎麼能放棄周公之業而做齊國臣子?”昭公作罷。子家說:“齊景公不講信用,不如早去晉國。”昭公不從。叔孫見昭公回國,就去見季平子,平子叩頭至地表示惶愧。開始他們想迎回昭公,孟孫、季孫后又反悔,於是作罷。
二十六年(前516)春,齊伐魯,佔領鄆邑讓魯昭公居住。夏季,齊景公想武力護送昭公回國,命部下不得接受魯國的禮物。魯大夫申豐、汝賈許諾給齊大夫高齕(hé,何)、子將粟谷八萬斗。子將就向齊侯說:“魯群臣不服從魯君,有奇怪現象。宋元公為魯昭公到晉國求援,想支持昭公回國,死於途中。叔孫昭子請求讓魯君回國,無病而死。不知是上天拋棄魯君,還是他得罪了鬼神?請您再等等看吧。”齊景公聽從了他的話。
二十八年(前514),昭公到晉國,要求支持他回國為君。季平子賄賂晉國的六卿,六卿接受了季氏禮物,就去諫止晉君,晉君也就不再堅持,只讓昭公居住在乾侯。二十九年(前513),昭公至鄆邑。齊景公派人給昭公送信,信中稱昭公為“主君”。昭公以之為恥辱,一怒之下又去了乾侯。三十一年(前511),晉人想支持昭公回魯,召見季平子。季平子身著布衣赤腳而行,通過六卿謝罪。六卿替季平子說話,說:“晉國雖支持昭公,但魯人不願意。”晉君也就作罷。三十二年(前510),昭公死在乾侯。魯人一同立起昭公之弟宋為君,就是定公。
定公即位時,趙簡子問史墨說:“季氏會滅亡嗎?”史墨回答說:“不會。季友為魯國立過大功,受封於鄪是國之上卿,至季文子、季武子時,累世增其功業。魯文公死,東門逐殺嫡立庶,魯國君喪失其權。權力掌在季氏手中,至今已歷四代國君了。人民不知道他們的國君,這樣的國君怎麼能掌握國家!因此做國君的一定要慎守禮器爵號,不能給予別人。
定公五年(前505),季平子死。陽虎因私憤囚禁季桓子,季桓子與他訂立盟約,才被釋放。七年(前503),齊國伐魯,佔領鄆邑,陽虎住在那裡作為自己的奉邑,在那裡處理政務。八年(前502),陽虎想把三桓之家嫡子全部殺掉,改立起與自己關係密切的庶子代替嫡子;陽虎派車接季桓子要殺掉他,季桓子用計脫身。三桓共攻陽虎,陽虎跑到陽關駐紮。九年(前501),魯軍討伐陽虎,陽虎逃亡到齊,后又逃至晉國趙氏處。
十年(前500),定公與齊景公在夾谷相會,孔子主持禮儀。齊人想襲擊定公,孔子按禮儀登階而上,誅責齊國秦淫樂的樂人,齊侯害怕,未敢襲害定公,而且歸還侵佔的魯國土地來謝罪。十二年(前498),派仲由拆毀三桓家族的城牆,沒收他們的鎧甲武器。孟氏不肯拆毀其城,定公派兵攻伐,不能戰勝而作罷。季桓子接受齊國的美女樂工,孔子離開魯國。
十五年(前495),定公死,其子將繼位,就是哀公。
哀公五年(前490),齊景公死。六年(前489),齊大夫田乞殺其君孺子。
七年(前488),吳王夫差強盛,伐齊,到繒地,向魯國素要牛、羊、豬各一百 頭。季康子派子貢說服吳王和吳太宰嚭(pǐ,痞),用禮制折服他們。吳王說:“我們是紋身的蠻夷之人,不值得用禮制來要求。”於是停止索要。
八年(前487),吳國為鄒國攻伐魯,至城下,與魯訂盟約而離去,齊伐魯,佔領三邑。十年(前485),魯伐齊國南部邊境。十一年(前484),齊國又伐魯。季氏任用冉有甚有成效,因此思念孔子,孔子就自衛國歸返魯國。
十四年(前481),齊國大夫田常在俆(shū,舒)州殺死齊君簡公。孔子要求哀公出兵征伐田常,哀公不從。十五年(前480),派子服景伯為使節,子貢為副手,去至齊國。齊歸還侵魯之地。田常初為齊國相,想要親睦諸侯,所以如此。
十六年(前479),孔子逝世。
二十二年(前473),越王句(gōu,勾)踐滅掉吳王夫差。
二十七年(前468)春,季康子死。夏,哀公憂慮三桓之強,想借諸侯之力威脅之,三桓也怕哀公發難,因此君臣之間矛盾很深。哀公去陵阪(bǎn,板)遊玩,路遇孟武伯,哀公說:“請問你,我能善終嗎?”孟武伯回答說:“不知道。”哀公想借越國力量攻伐三桓。八月,哀公去陘氏家。三桓攻哀公,哀公逃亡至衛國,又離衛至鄒,終於去至越國。魯人又迎哀公回國,死於有山氏之家。其子寧繼位,就是悼公。
悼公時代,三桓強盛,魯國君反如小侯,比三桓之家還要卑弱。
十三年(前454),韓、趙、魏三晉滅掉智伯,瓜分其地為三家所有。
三十七年(前429),悼公死,其子嘉繼位,就是元公。元公二十一年(前408)死,其子顯繼位,就是穆公。穆公三十三年(前376)死,其子奮繼位,就是共 公。共公二十二年(前353)死,其子屯繼位,就是康公。康公九年(前344)死,其子匽(yǎn,掩)繼位,就是景公。景公二十九年(前315)死,其子叔繼位,就是平公。此時六國皆自稱為王。
楚國滅魯
平公十二年(前303),秦惠王死。二十年(前296),平公死,其子賈繼位,就是文公。文公元年(前295),楚懷王死於秦國。二十三年(前273),文公死,其子讎繼位,就是頃公。
頃公二年(前271),秦攻克楚國郢都,楚頃王向東遷都於陳。十九年(前254),楚伐魯,戰區徐州。二十四年(前249),楚考烈王伐滅魯國。頃公逃亡,遷居到都外小邑,成為平民,魯國祭祀滅絕。頃公在柯邑死去。
魯國自周公至頃公,總計三十四代。
史家評論
太史公說:我聽說孔子曾說“魯國的道德真是衰微至極了!洙水泗水之間人們爭辯計較不已。”看看慶父、叔牙和閔公即位之時,魯國多麼混亂不堪!隱公桓公交替之事;襄仲殺嫡立庶;孟孫、叔孫、季孫三家本是臣子,卻親身攻打昭公,以致昭公逃亡。他們雖一直遵循禮儀揖讓之節,但實際行事又多麼與此違背啊!

詞句註釋

用事居多:主持朝廷政事。周公把大鉞:手持。
周公不就封:去。天下未集:安定。
武王有疾,不豫:不安適,不快樂。太公、召公乃繆卜:虔誠地佔卜;繆同穆,虔誠。
未可以戚我先王:此處為感動之意。勤勞阻疾:遭到困厄。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內容綜述
該篇內容主要是詳細地記述了西周開國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並擇要記載了魯國經歷三十四代君主、歷時一千餘年的歷史發展過程。
周公形象
周公是我國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個極為重要的人物。他幫助周武王開創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業,從而也把我國的第一個文明社會形式推向了巔峰,為我國民族融合、政治統一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他所制定的“禮樂行政”,對我國民族文化傳統的形成,也具有開山的意義,至今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著西周時代那種重倫理、輕逸樂、好儉樸、樂獻身的君子風度和集體精神。司馬遷對周公不但有一種深厚的景仰之情,而且把周公作為“立德立功立言”的楷模來學習仿效,要為中國文化發展作出貢獻。在《太史公自序》中,他激動地回憶了父親臨終時的囑託:“夫天下稱誦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風,達太王王季之思慮,爰及公劉,以尊后稷也。”可見,周公的榜樣力量是激勵司馬遷完成《史記》創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歷史唯物主義地來看,周、孔所創立的儒家文化也有其消極的一面:泯滅個性,過於保守,強調等級,以及由此帶來的繁縟的禮儀……凡此種種,要批判地對待。另外,司馬遷對周公的極度褒揚之中,也表現出司馬遷思想的局限,古人今人多有指出,茲不贅述。下面談談本篇在藝術上的特點。
在本篇中,作者正是飽含著激情來塑造周公形象的。作者用四分之一的篇幅,詳盡賅贍地敘述了周公的一生:幼年時代的篤仁純孝,平定管蔡分裂叛亂時的堅定果斷,犧牲個人時的義無反顧,代理國政時的忍辱負重……作者用與主人公性格相一致的深沉有力的語言娓娓道來,為我們樹立了一個胸懷博大、深沉果斷,為國家利益辛勞畢生、鞠躬盡瘁的高岸君子形象,感人至深。
生動再現
另外,在本篇中作者“原始察終,見盛觀衰”,在客觀提供的史料基礎上,通過對魯國歷史盛衰的考察和記述,生動地再現了隱桓之事、慶父之亂、襄仲殺嫡立庶、三桓攻伐公室的真實歷史畫面,反映出統治階級內部複雜激烈的矛盾鬥爭,也揭示了魯國由盛而衰的必然過程。
手法巧妙
值得注意的是,司馬遷特地採用對比的手法,來揭露那些腐朽沒落的統治者的醜惡本質。一是用周公的品德與魯國後世無道君臣進行強烈對比,二是用魯國的所謂“洙泗禮義之邦”的高雅招牌與魯國後期統治者的淫亂、兇殘、猥瑣進行對比:從而尖銳深刻地揭露了某些統治者斤斤於揖讓之節的表面形式、而行事則極盡其荒淫之欲誅殺之能的極度虛偽行徑,表現出作者敏銳的觀察判斷能力和高度現實主義精神。

作者簡介


司馬遷(約公元前145或前135年—?),夏陽(在今陝西韓城西南)人。出身史學世家,父親司馬談官至太史令。司馬遷十歲時隨父到長安,先後求學於董仲舒和孔安國門下。二十歲開始遊歷名山大川,所到之處均考察風俗,採集史跡傳說。繼承父親太史令的職位后,司馬遷得以飽覽朝廷藏書,又隨漢武帝到各地巡遊,增長了見識;他同時開始著手整理史料,以完成父親寫一部“名主賢君、忠臣死義之事”的通史的遺願。漢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征匈奴時因友軍接應不力身陷重圍,在矢盡糧絕的情況下投降匈奴,司馬遷因上疏為李陵辯護觸怒武帝,被處以宮刑。受此大辱,司馬遷憤不欲生,但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決心“隱忍苟活”。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完成了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名著《史記》。
司馬遷
司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