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
明末傑出將領
盧象升(1600年4月16日—1640年1月10日),字建斗,又字斗瞻、介瞻,號九台,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今江蘇宜興)人。明末傑出將領。萬曆二十八年三月四日(1600年4月16日),盧象升生於常州府宜興縣張渚鎮。
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自崇禎六年(1633年)起,參與鎮壓李自成等農民軍有功,升任右副都御史,總理河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兼湖廣巡撫,后升任兵部侍郎,再遷兵部左侍郎,總督宣府、大同、山西軍務。崇禎七年(1634年),擊潰張獻忠農民軍。崇禎八年(1635年),擊敗高迎祥徠、李自成農民軍。崇禎十一年(1638年),擔任兵部尚書,力主抗清,守衛京師,連戰皆捷,反被太監高起潛陷害,免去尚書職務,以侍郎視事。著有《盧忠肅公集》、《盧象升疏牘》。
崇禎十二年(1639年),率部在巨鹿賈庄被清軍包圍,高起潛擁兵不救,終因炮盡矢絕,戰死疆場,年僅三十九歲,追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南明福王時,追謚“忠烈”。清朝,追謚“忠肅”。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三月四日,盧象升生於常州府宜興縣張渚鎮,膚色白皙,人很瘦,胳膊上長著一根粗大的骨頭,力氣特別大。
天啟二年(1622年),考中進士,初任戶部主事,升任員外郎,累遷為大名知府。
崇禎三年(1630年),盧象升升任右參政兼副使,外出整頓大名、廣平、順德三府的兵備,號稱“天雄軍”。
崇禎四年(1631年),因政績、品行突出受到推舉,升任按察使,照舊治軍。九月,農民起義軍在陝西、山西境內難以立足,流竄至京師南部和河南北部(大致在順德、真定間),盧象升力戰將之擊退。
崇禎六年(1633年),山西的賊兵湧入京師郊區,佔領了臨城的西山。盧象升打退了他們的進攻,與總兵梁甫、參議寇從化接連打敗賊兵。賊兵逃回西山,把游擊董維坤圍困在冷水村。盧象升在石城南部設下埋伏,大敗賊兵,又在青龍岡、武安先後獲勝,接連斬殺賊首十一名,殲滅了他們的黨羽,收降、遣返男女群眾兩萬人。京郊三府的百姓因此幾年間得以安居樂業。象升每次上戰場,都身先士卒,跟賊兵格鬥時,賊兵的兵刃砍到他的馬鞍他都不顧,戰馬死掉就步行作戰。有一次他在險峻的山崖邊追趕賊寇,一名賊兵從山頂上放箭射中了象升的額頭,又一支箭飛來,象升的僕夫死於馬下,象升提刀更加勇武地作戰。賊兵嚇得逃走了,相互告誡說“:盧廉使這個人,誰撞上誰死,不可碰他。”象升因此獲得了軍事本領大的聲名。賊兵怕了,向南渡黃河而逃。彭孫貽的《流寇志》記載這次戰後,義軍稱盧象升為“盧閻王”,一遇到他就趕緊避開。
崇禎七年(1634年),賊兵進入湖北,打下了鄖陽府的六個縣。朝廷命令盧象升以右僉都御史的身份去接替蔣允儀撫治鄖陽。當時四川的賊兵返回湖北,駐紮在鄖陽的黃龍灘。盧象升和總督陳奇瑜分路夾擊,在烏林關、乜家溝、石泉壩、康寧坪、獅子山、太平河、竹木砭、箐口等地連戰連勝,斬敵五千六百多人,漢南的賊寇幾乎給消滅完了。接著盧象升向朝廷申請增加鄖陽城的駐軍人數,減免稅賦,修補城郭,向鄰近的府借貸稻穀,招募商人來采銅鑄錢,鄖陽由此安定下來。
崇禎八年(1635年)五月,盧象升升任右副都御史,接替唐暉前往巡撫湖廣。八月,朝廷又讓他總理江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兼湖廣巡撫。總督洪承疇負責懲辦西北部的賊寇,盧象升負責東南部。不久,盧象升被解除了巡撫一職,升為兵部侍郎,增加管理山西、陝西軍務,皇帝賜給他尚方寶劍,讓他便宜行事。汝州、洛陽傳來警報,盧象升晝夜兼程飛馬進入汝州。賊兵的人數有三十多萬,連營百里,氣勢很豪大。盧象升率領副將李重鎮、雷時聲等在汝州城西面進攻高迎祥,用強弩射死賊兵一千多人。高迎祥、李自成撤離而去,攻佔了光州,盧象升又在確山將他們打得大敗。在此之前,大將曹文詔、艾萬年陣亡,尤世威戰敗,所以官兵將領很多人都害怕賊兵,畏縮不前。盧象升常常慷慨激昂,熱淚橫流地激勵大家忠義報國。他的部隊曾經有一回絕了三天糧餉,盧象升自己也不喝一口水,因此他得到了將士們的擁戴,每次打仗都能立下戰功。
崇禎九年(1636年)正月,盧象升在鳳陽大會諸將,然後上書說:“賊寇橫行以後朝廷再調兵,賊寇人多時再增派兵力,這隻能說是跟不上趟兒。部隊開上戰場然後再討論供應軍餉,部隊會合以後再來申請糧餉,這隻能說是玩命。況且請到的糧餉不夠用,士兵們就會跟隨賊寇去搶劫,這樣近八年來所召來的部隊都和賊寇成了同夥,所食用的軍餉都無異於盜賊的餉糧了。”又說:“總督、總理應該掌握有專門的部隊和專門的糧餉。把咸寧、甘肅、固原的部隊調派給總督,薊州、遼陽、山海關、寧遠的部隊歸屬總理指揮。”還說道:“各直省的巡撫大臣都有邊疆重任,不要一有賊警就請求別人增援、調兵,不響應他吧,大家本來就應當同舟共濟,四處去接應他吧,兵力怎麼能跟得上?”又說:“台諫大臣們不管事情的難易,不顧將士的死活,專門在那裡說長道短,求全責備。別人即使有再大的本事又怎麼能施展出來?我和總督大臣兩個人只講剿法不講堵法,只講怎麼打不講怎麼守。”這些話都說中了要害。
這個時候高迎祥來圍攻廬州,沒打下,分路打下了含山、和州,然後進圍滁州。盧象升率領總兵祖寬、游擊羅岱解救滁州,在州城東面的五里橋展開大戰,殺掉了賊首搖天動,奪取了他騎的駿馬。賊兵的連營一齊敗下陣來,盧象升把戰敗的賊兵趕到五十里以外。從朱龍橋到關山,賊兵的死屍填滿了溝壑,滁水都因此無法流動了。賊兵這才北趨鳳陽,圍困壽州,闖過潁上、霍山、蕭縣、碭山、靈壁、虹縣,窺視曹縣、單縣。總兵劉澤清在黃河岸上駐防,賊兵就擄掠了考城、儀封然後西去。有一支進犯亳州的賊兵轉而打進歸德。永寧總兵官祖大樂加以攔截打擊,賊兵於是北向開封。陳永福在朱仙鎮打敗他們,賊兵就逃往登封跟別的賊軍會合。然後分路開往裕州、南陽。盧象升會合祖寬、祖大樂、羅岱的兵力在七頂山把賊兵打得大敗,幾乎把李自成精銳騎兵給殲滅殆盡了。過後,盧象升駐兵南陽,讓祖大樂防守汝寧,祖寬防守鄧州,自己親率各路官軍進逼賊寇,同時派使者去通知巡撫王夢尹、鄖陽撫治宋祖舜說:“賊兵現在已經精疲力竭,我們現在從東西兩面夾擊它,前面有漢江擋它的路,只要你們頂住,官軍可以把它一舉全殲。”他們兩個竟沒能防好,賊兵從光化偷渡漢江進入了鄖陽。盧象升派總兵秦翼明、副將雷時聲從南漳、谷城出發入山擊賊。祖寬等人的騎兵不利於險阻地區作戰,副將王進忠的部下發生嘩變,羅岱、劉肇基的很多士兵逃跑,派人去追,他們就彎弓回頭射。盧象升只好調四川及筸子地方的土兵來搜捕均州的賊寇。當時,湖北、河南的賊兵及高迎祥等人的賊兵都躲在陝西、湖北、四川交界地帶的群山之中,盧象升從南陽開赴襄陽進兵作戰。當時賊兵多官兵少,河南又大鬧飢荒,官兵缺餉,邊防部隊更加人心惶惶。洪承疇、盧象升合計后認為關中地勢平坦廣闊,利於騎兵,就讓祖寬、重鎮的部隊開入陝西。而襄陽、均州、宜城、谷城、上津、南漳一帶滿山都是賊兵。七月,盧象升渡過淅河南下,九月追擊賊兵到達鄖陽西部地區。清軍經由宣府、大同又一次入侵,劫掠京畿地區。京師戒嚴后,朝廷傳詔書要盧象升入衛京師,皇帝又一次賜給他尚方寶劍。自盧象升離開后,賊兵就大肆逞凶,迅猛發展,無法再加以制服了。
京師解嚴以後,朝廷傳詔書提拔盧象升為兵部左侍郎,讓他去總督宣府、大同、山西的軍事。當時東北關外的大凌河已經失守,但松山錦州仍在,山海關防線仍很牢固。宣府、大同一帶則形同虛設。盧象升在那裡大興屯田,谷熟以後,每畝收成一鍾,儲存了二十多萬石穀米。在他的努力下,形勢漸漸好轉。皇帝為此發布指示要九邊各地都學習宣府、大同。
崇禎十年(1637年)春天,盧象升聽說宣府的戰警,當夜騎馬趕到天城,各地的檄文不斷用箭射來,說二百里以外乞炭的騎兵橫排四十里大舉而來。盧象升說:“這是大舉來犯呀。”又問道:“進入隘口了嗎?”探馬回答說:“還沒有。”盧象升說:“大概是想東犯雲陽、晉陽,讓我們的軍隊聚集到宣府來后,他好乘虛直入。”於是傳令雲陽、晉陽的部隊按兵不動,自己率領部隊駐紮在右衛,告誡邊防官員不要輕易叫戰。在與敵人相持了一個月後,盧象升說:“敵人已經懈怠,可以出擊了。”通過偵察盧象升了解到三十六營敵兵離防護牆只六十里遠,就暗中召雲陽部隊西來,宣府軍隊東來,自己領兵坐鎮子午,從羊房堡出兵,約定時間大戰。乞炭得知后就逃跑了。盧象升在陽和駐兵,乞炭不敢來邊界騷擾。
五月,盧象升的父親去世,他十次上書請求回家奔喪。當時楊嗣昌免行守喪在兵部任職,也起用陳新甲在守喪期間出仕,並命令盧象升在職守喪,等候別人接替,並升他為兵部尚書。九月,清軍部隊進入牆子嶺、青口山,殺掉了總督吳阿衡,搗毀了山海關正門,直至在石匣修築了城牆,把部隊駐紮到牛蘭來。皇帝召宣府、大同、山西的三個總兵楊國柱、王朴、虎大威入衛京師,第三次賜予盧象升尚方寶劍,讓他指揮全國各地來增援的部隊。盧象升披麻戴孝,腳穿草鞋,誓師後來到京城郊區,飛章向朝廷報告說:“我並不是用兵之才,過去憑著一顆愚魯的心,擔任了些職事,按理不應該迴避艱難,但是自從我父親病逝以後,我在長長的征途上傷心過度,五官散亂,不像從前那樣了。加上以不體面的打扮位居三軍之上,不僅看起來沒有威信,我還擔心號令不靈,難於取勝。”後來聽說總監宦官高起潛也即將身穿孝服來指揮軍事,盧象升對自己的親隨說:“我們三個人現在都是不祥之身。人臣不管自己的父母,心中哪還有什麼天子?閣部大臣楊嗣昌自己不守喪,也想讓我放棄禮制跟著他受人指責嗎?一個人居心如此,怎麼能跟他一塊服侍皇上呢?以後我一定要當面數落他。”
這個時候,楊嗣昌、高起潛主張和議。盧象升得知后,跺著腳感慨說:“我蒙受國家的大恩,只是恨這下要死而不得其所了,假如這一回有萬分之一的不幸,我寧願捐軀斷頭,以身殉國。”他到都城后,皇帝召見他,向他詢問方略。盧象升回答說:“我主張開戰。”皇帝臉色變了,好久才說:“招撫只是朝臣們的意見,希望你出去和楊嗣昌、高起潛再商量商量!”盧象升出去跟他們倆討論,意見不一致。第二天,皇帝發出一萬兩銀子犒勞部隊,楊嗣昌為盧象升送行時喝退左右,告誡他不要冒失地出戰,盧象升於是分別而去。當部隊駐紮在昌平時,皇帝又派宦官送來三萬兩國庫銀,犒勞部隊。第二天又賜給一百匹御用馬匹和一千匹太僕寺養的馬,五百條銀鐵鞭。盧象升說:“和議果然是朝臣們的意見,看來皇上抗戰的決心堅定得很呀。”於是下定決心考慮作戰。但是很多事都受到楊嗣昌、高起潛的阻撓。盧象升上書請分編部隊,朝廷就決定宣府、大同、山西三位總兵的部隊歸盧象升指揮,山海關、寧遠等各路部隊歸屬於高起潛指揮。盧象升名義上統率全國各地的部隊,實際上領的兵不到兩萬人,駐紮在順義。
崇禎十年(1637年)八月二十三日,皇太極命睿親王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統左翼軍,貝勒岳托為揚武大將軍,統右翼軍,貝勒杜度等相副,兩路征明。九月二十二日,岳托從密雲北邊牆子嶺,毀壞長城,破邊牆入邊,斬殺明薊遼總督吳阿衡。多爾袞則於九月二十八日於青山關毀邊牆而入,兩軍在北京郊區通州會師。崇禎詔令總督宣、大、山西軍務的盧象升,攜宣、大、山西三總兵楊國柱、王朴、虎大威入衛京師。以盧象升督天下援兵,第三次賜尚方劍。
當時崇禎已經有和議的意願,讓兵部尚書陳新甲和清朝在私底下接觸。大學士楊嗣昌、總監軍太監高起潛揣測到了崇禎意在和議,對盧象升多方阻撓,盧象升名為總督天下兵馬,但根本調動不了其他人的兵馬,他定下的幾條用兵策略一條也沒法實現。由於盧象升總督宣、大、山西軍務時宣、大、山西三總兵吃空餉吃得太狠,相比日後楊國柱、王朴參與的松錦之戰,八總兵十三萬,這次三總兵竟不到兩萬人。因數量不及來援關寧軍,結果關寧軍宦官監軍高起潛不願接受盧象升指揮。崇禎見此,改用內閣首輔劉宇亮節制天下援軍。盧象升只能統領自己的宣、大、山西三總兵,關寧軍則宦官監軍高起潛指揮。因此盧象升雖一度名義上總督天下援兵,實際上不到兩萬。盧象升由涿州進據保定,命令諸將分道出擊,在慶都和清軍作戰。當時編修(從六品)楊廷麟上疏譏諷楊嗣昌,於是楊嗣昌表面晉陞楊廷麟顯示自己大度,實際任命他為兵部主事(正六品),編入盧象升處贊畫行營,逼他在大冬天離開京城遭遇軍旅之苦。同時,巡撫張其平不發餉。又傳說雲、晉有敵情,於是有名的逃跑將軍,大同總兵王朴藉機離開盧象升逃走,害得盧象升只剩下楊國柱和虎大威兩總兵。
崇禎十一年(1638年)十二月十一日,盧象升領兵進駐巨鹿的賈庄。太監高起潛統帥關寧鐵騎數萬在雞澤,距離賈庄不到五十里,盧象升派遣楊廷麟去要求援助,高起潛理都不理。十二月十六日,盧象升領兵至蒿水橋,被清軍主力包圍。盧象升命虎大威護左翼,楊國柱護右翼,自領親兵於中軍架炮設弩,與清軍決戰,自辰時直戰至未時,炮盡矢窮,盧象升下令以短兵奮戰,清軍以精騎夾攻,士卒多死,虎大威欲攜其潰圍,盧象升按劍大呼“將軍死綏,有進無卻!”,率親兵躍馬沖陣,身中四矢三刃,壯烈殉國。高起潛隨即不戰而潰。
戰後,楊廷麟及部下在戰場上尋獲盧象升遺體,甲下尚著麻衣白網(服父喪)。三郡之民聞之,痛哭失聲,聲震天地。盧象升死後,楊嗣昌怕他沒死,以後會報復他,派了三個巡邏兵去查看。其中一人叫俞振龍,告訴楊嗣昌,盧象升真的死了。在楊嗣昌而言,希望手下人說盧象升沒死,他就可以把怯懦畏戰之類的罪名加到盧象升的頭上了。
順德知府上奏盧象升的死狀,楊嗣昌故意刁難,過了八十天盧象升的屍體才得以收殮。第二年,盧象升的妻子王氏請恤,第三年,盧象升的弟弟象晉、象觀又請,都不允許。直到楊嗣昌剿張獻忠失敗自殺后,朝廷才贈盧象升太子少師、兵部尚書,賜祭葬,南明福王時,追謚忠烈,建祠奉祀。
抗清鬥爭
盧象升少年時愛讀兵書,喜習騎射。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後任大名知府。崇禎二年(1629年),后金軍入關,兵逼京師(今北京),他募兵萬人入衛。次年,進右參政,受命整治大名(今屬河北)、廣平(今河北永年)、順德(今河北邢台)三府兵備,所部號稱“天雄軍”。崇禎六年(1632年)起,參與鎮壓高迎祥、李自成等部農民起義軍,直至崇禎九年(1636年)九月出任總督宣大、山西軍務兼理糧餉,練兵御清。十一年冬,清軍三路大舉南攻,盧象升主張堅決抵禦,率諸將分道出擊,與清軍戰於慶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因握有兵權的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楊嗣昌一意主和,事事掣肘,使盧象升屢戰失利。但他誓死決戰,激勵將士奮殺。
戰術思想
•選用奇兵疏
盧象升在崇禎十年(1637年)四月十五日曾上了一個《選用奇兵疏》的奏章,他建議建立一支一千五百人的特殊部隊,專門用來劫營和奇襲。這體現了他的戰術思想。鄖陽的成功,靠的是長途奔襲,洛陽以騎兵數千擊潰闖王百里聯營,滁州以三千關寧鐵騎蹂躪闖王數十萬大軍,靠的還是長途奔襲。野戰和奇襲,是盧象升喜愛的戰術,他在奏章里說:“皇上英明天賦,在宣說兵力洞察無遺,我怎麼敢多控制。”既稱頌了皇帝的英武神明,又表自己的忠心,怕的是言官和廷臣攻擊他擁兵自重。
•練兵思路
盧象升印章和書法
在明末,盧象升是以善治軍而著名的,但盧象升短期內就將宣大的軍隊訓練成精銳之師,這尤為值得驚異。從明清屢次的爭戰來看,明軍的問題主要還是在單兵的戰鬥力,野戰能力尤其差,而且士氣低落。明軍採用的一直是守勢,以武器技術上的優勢來彌補單兵戰力的劣勢。盧象升,是明末統帥中的異類。當時用文人領兵,統帥不參與士兵平時的訓練,也不參與戰時前線的指揮,這在冷兵器時代,其缺點是顯而易見的。
盧象升自練的兵頭次上戰場,全無用處,若非他自己勇猛,早就潰敗了。明末兵已不成兵,畏戰做逃兵還是好的,更厲害的是屠殺平民來冒功,甚至挖新埋葬的屍體充作砍殺的流寇。當時有一人,把女子的屍體修飾成男子屍體的樣子,結果被官軍們當成大爺來供奉,這可算明末整體道德淪喪之一例。盧象升只能以人格魅力來感染手下,身先士卒,與部下同甘共苦,時時激以忠義。這在以後的戰鬥中表現的更明顯。
盧象升雖是文人,有超人的武藝,和士兵同甘共苦,一起衝鋒陷陣。他善於馭下,士兵願意替他效死力,明史載:“軍中曾經三天斷糧,盧象升也上不吃不喝,因此深得將士之心,作戰都有功勞。”這是他撫治鄖陽時的事。當時鄖陽附近有義軍四十多萬,而盧象升當時帶的兵只有鄖鎮的標兵五百,蔣允儀招募的毛兵五百,周仕鳳的石砫兵六百,許成名的筸兵三千五百,鄧玘的川兵五千。除鄧玘的川兵稍有戰鬥力外,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但在盧象升手裡,綿羊也變成了猛虎。這群烏合之眾在深山野嶺中轉戰千里,忍飢挨餓,九戰九捷,斬首萬餘,硬是把絕對優勢的義軍給撲滅了。對於明末的那群老爺兵來說,是個奇迹,只能歸因於領兵官的傑出能力。比如鄧玘,後來就是因為馭下不當,被自己的士兵燒死了。另一個例子是祖寬,盧象升在中原數次大敗闖王,主要依靠的是祖寬的三千關寧鐵騎。但祖寬相當驕橫,剛調到中原剿匪時,他的兵所過之處焚毀民宅,姦淫婦女,盧象升激勵再三,才開始聽命令。盧象升調任宣大,祖寬歸洪承疇,洪顯然沒法駕馭他,祖寬後來因違令而被斬。
《盧忠肅集》、《盧忠烈公集》、《盧象升疏牘》
關係 | 人物 | 備註 |
父親 | 盧國霖 | 字公嶼,江蘇宜興人。諸生。 |
從父 | 盧國雲 | 字公祥,江蘇宜興人。戰新橋死。 |
盧國焄 | 字仲業,江蘇宜興人。戰新橋死。 | |
盧國紘 | 字君廓,江蘇宜興人。戰新橋死。 | |
弟弟 | 盧象晉 | 字錫侯,江蘇宜興人。諸生。明亡後為僧。 |
盧象觀 | 字幼哲,江蘇宜興人。崇禎十五年(1642年)鄉試中解元,崇禎十六年(1643年)進士。官中書舍人,率鄉勇抗清,弘光元年(1645年)八月二十九日,因兵敗投水,被部將救起后再投水死。 | |
從弟 | 盧象同 | 字同人,江蘇宜興人。諸生。與盧象觀一起戰死。 |
盧象坤 | 江蘇宜興人。與盧象觀一起戰死。 | |
後來清兵南下,盧家抗清殉難的有百餘人。 |
盧象升年幼時非常勤奮好學,即便是做了官也是刻苦習武,不管是夜了還是白晝,一有空閑時間就操練習武。
盧象升喜歡名馬,又一被敵軍追殺,路過沙河,河面寬數丈,而他騎得名馬一躍而過,那匹馬叫五明驥。
崇禎十年(1637年),戶部尚書侯恂(侯方域之父)下獄,吏部尚書鄭三俊故意輕判,崇禎大怒,將鄭三俊也下獄。侯恂和鄭三俊都是正直有聲譽的人,許多大臣都上疏救援他們,但崇禎不同意,“宣大總督盧象升復救之”,崇禎終於同意了。對於崇禎來說,這相當不容易。
《徠明史·卷二百六十一·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紀事本末·卷七十五·中原群盜》
《罪惟錄·列傳卷之九上·抗運諸臣列傳上》
《前明忠義別傳·卷十一·盧忠烈傳附楊陸凱等》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一·專謚諸臣》
盧忠肅公祠
盧象升
《明史》:危亂之世,未嘗乏才,顧往往不盡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驅之必死。若是者,人實為之,要之亦天意也。盧象升在庄烈帝(崇禎)時,豈非不世之才,乃困抑之以至死,何耶!至忠義激發,危不顧身,若劉之綸、邱民仰之徒,又相與俱盡,則天意可知矣。
《明大司馬盧公年譜》所錄畫像及像贊
汪有典:嗚呼!公以方叔、召如虎之才,矢岳飛、韓世忠之志,建剿戰、掃蕩之功於國勢潰敗不可收拾之日,而卒肘於嗣昌以死,此楊公之所為深痛也。蓋公孝,則嗣昌不子;公忠,則嗣昌不臣。勢不兩立,又乃況於嗣昌得君之專乎!然承疇生而謂之死,賜祭哭臨,備極恤典;公死而謂之生,陰詗驗視,毒及無辜。當時之刑賞如此,寒戰士之膽而灰豪傑之心,倒戈崩角,有由然矣!公初欲功成,築湄影園以老,志不克,遂橫屍疆場,人頗憾之。然公語夫人,固雲“以成敗、利鈍付之天,毀譽、是非聽之人,頂踵、髮膚歸之君父”。死綏裹革,亦固其所,何必湄影哉!(《前明忠義別傳》)
乾隆帝:①又若明社將移,孫承宗、盧象升等之抵拒王師,身膏原野;而周遇吉、蔡懋德、孫傳庭等以闖獻蹂躪,御賊亡身:澟澟猶有生氣。②總督各路援兵兵部尚書盧象升,宜興人,有勇略,先後治兵十餘年,身經百數十戰,親冒矢石,未嘗挫衄,為楊嗣昌輩所尼,屢起屢躓,崇禎十一年,大兵臨蒿水橋,象升督師拒戰,以孤軍無援,炮盡矢竭,徒手格鬥,身被四矢三刃而死,仆顧顯殉。③盧象升材優軍旅,志竭股肱,坎坷遭時,艱難就義,今謚忠肅。(《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
魯一同:在楚豫秦晉,如瀉水平地,東西南北,惟其所之,雖以盧象升、孫傳庭之忠勇,曹文詔父子之驍健,隨撲隨熾。無他,大帥有攻剿之兵,州縣無堵御之力。(《與吳中翰論時勢書》)
蔡東藩:①至清軍入塞,勤王詔下,張鳳翼、梁廷棟輩,毫無經濟,徒事畏縮,各鎮又多觀望,入援者惟一義士盧象升,及一奇女秦良玉。象升固忠,並世尚有之,獨如良玉者實難多得,特筆加褒,為女界吐氣,即為男子示愧,有心人下筆,固自不苟也。②一蟻憑堤尚潰防,況令孤鼠握朝綱。忠良慘死群陰沍,國祚何由不速亡。③或謂主撫者為熊文燦,不主和者為盧象升,皆非懷宗之咎,不知廟謨失算,眾將紛呶,貸死之詔,自誰發乎?(《明史演義》)
當年明月:一句話評價——《中庸》有言: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明朝那些事兒》)
時間 | 書名 | 作者 | 備註 |
1979年 | 《盧象升抗清》 | 項維仁 | 連環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