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熱寒戰

高熱寒戰

寒戰是高熱的先聲,寒戰期間,體溫已有升高,在發熱不太高的前期,有時病人僅有全身發冷感,而無戰慄,稱為發冷。寒戰大多發生在急性發熱性疾病之前。感染性疾病的致病原,作用於機體引起發熱時,病人全身發冷、起雞皮疙瘩和顫抖,即肌肉不自主活動,此稱為惡寒戰慄,簡稱寒戰。鼓勵飲水,保持口舌滋潤,小便通暢。

原因


(一)急性高熱:
1.感染性疾病:急性傳染病早期,各系統急性感染性疾病。
2.非感染疾病:暑熱症、新生兒脫水熱、顱內損傷、驚厥及癲癇大發作等。
3.變態反應:過敏,異體血清,疫苗接種反應,輸液、輸血反應等。
(二)長期高熱:
1.常見病:敗血症、沙門氏菌屬感染、結核、風濕熱、幼年類風濕症等。
2.少見病:惡性腫瘤(白血病、惡性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症)、結締組織病

檢查


高熱寒戰是許多疾病的常見癥狀,故對發熱病人須多方面調查分析,才能查明病因。一般須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詳細準確採集病史,注意年齡、發病季節、流行病史,傳染病接觸史,預防接種史,起病緩急,病種長短,熱型和伴隨的主要癥狀。
新生兒可有脫水熱。嬰幼兒於南方,夏季酷熱時可發生暑熱症。冬春季以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麻疹等多見;夏秋季以急性腸炎、菌痢乙型腦炎、傷寒等較多見。傳染病常有流行病學史,應仔細詢問接觸史等。小兒呼吸道感染、急性傳染病等常起病較急,病程較短。結核病、傷寒、血液病、風濕熱、暑熱症、細菌性心內膜炎等起病稍緩,病程較長,常超過兩周。敗血症、急性粟粒性肺結核、深部膿腫等呈弛張熱;傷寒、副傷寒、斑疹傷寒稽留熱瘧疾多為間歇熱;白血病、結締組織病、惡性腫瘤等,熱型不一,無一定規律。熱型,在尚未應抗生素、皮質激素等特殊藥物治療時,對發熱的診斷非常重要,但對小嬰兒、新生兒診斷價值較小。
詢問發熱的同時要注意詢問各系統的特異性臨床表現,如呼吸道感染常有咳嗽、氣急。消化道感染常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泌尿系感染有尿頻、尿急、尿痛等。中樞神經疾患,多有嘔吐、驚厥、昏迷等。發熱伴黃疸常見肝臟的細菌或病毒性炎症,腫瘤;伴多汗者常見於結締組織病,敗血症等;伴寒戰者多為細菌感染如敗血症,深部膿腫等。早期無特殊性明顯臨床表現和體征者,結合病史特點考慮傷寒、敗血症、結核病等。
(二)全面仔細體格檢查:檢查要詳細全面,結合病史及癥狀,再作深入檢查。
口腔在不少發熱患者中,常見有病理改變。如扁桃體炎可見扁桃體紅腫或有膿性分泌性;皰疹性咽炎在咽部等處可見皰疹及潰瘍;麻疹早期頰粘膜有科氏斑;白喉可見咽及扁桃體有白色假膜等。
注意皮疹的分佈與形態。全葡菌敗血症、鏈球菌感染常見有猩紅熱樣的皮疹;血液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熱等皮膚可有出血點;風濕熱可見環形紅斑;病毒感染、結締組織病、敗血症、細菌性心內膜炎、組織細胞增生症X、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征及許多藥物都可出現皮疹,但其形態和出現規律各異。
高熱時精神狀態良好者,常輕度感染。如嗜睡,精神萎靡,神志不清,有腦膜刺激征者,提示顱內感染。嬰兒顱內感染早期,腦膜刺激征常不明顯,但表現神志淡漠、嗜睡、煩躁不安、囟門緊張或飽滿等,須警惕顱內感染。
肝脾腫大常見於白血病、結締組織病、肝膽系統的炎症、傷寒、敗血症、瘧疾、腫瘤等。周身淋巴結腫大可見於血液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支原體感染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征等。局部淋巴結腫大、壓痛,應注意查找鄰近部位有無炎性病灶。
(三)實驗室檢查:先作一般檢查,根據一般性篩選結果,再決定進一步檢查項目,盡量避免無目的撒網式檢查。
血、尿、糞常見檢查為篩選的首選項目。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分類增高,多考慮為細菌性感染;減低者則偏重於病毒或桿菌感染。若懷疑敗血症、腸道及泌尿道感染,需分別送血、糞、尿培養。各種穿刺液除常規檢查外,有時需送培養或塗片檢查。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患者皮膚瘀點及腦脊液塗片檢查可找到腦膜炎雙球菌,瘧疾患兒血塗片可查找瘧原蟲,白喉偽膜塗片檢查白喉桿菌
必要時檢查肥達氏反應、外斐氏反應、嗜異性凝集試驗、冷凝集試驗等,有助於鑒別診斷。風濕熱或類風濕病分別進行抗鏈球菌溶血素O或類風濕因子檢查。疑病毒感染有條件者,可行免疫學方面的早期快速診斷檢查。免疫缺陷病致反覆感染者可作血清免疫球蛋白細胞免疫與補體測定。血液病宜做骨髓像檢查。懷疑結核病需進行結核菌素試驗。懷疑膽道感染者作十二指腸引流液的檢查與培養,經常可獲得有意義的結果。總之,可按病情需要進行有關檢查,但需注意分析檢查結果時,要摒除由於取樣或操作過程等誤差與污染而致的假陽性或假陰性。
(四)X線及其它檢查:胸部X線檢查有助於肺與胸部疾病的診斷。其它如惡性腫瘤,可根據部位選作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放射性同位素、B型超聲波、活體組織等檢查,也屬必要。

鑒別診斷


反覆高熱:體溫反覆達到39.1~40℃。高熱(HighFever)在臨床上屬於危重症範疇。常見病,敗血症、沙門氏菌屬感染、結核、風濕熱、幼年類風濕症等。
高熱不退:發熱是多種疾病的常見癥狀。高熱(HighFever)在臨床上屬於危重症範疇。正常體溫常以肛溫36.5~37.5℃,腋溫36~37℃衡量。通常情況下,腋溫比口溫(舌下)低0.2~0.5℃,肛溫比腋溫約高0.5℃左右。肛溫雖比腋溫準確,但因種種原因常以腋溫為準。若患者所測腋溫的值長時間高達39.1~40℃稱為高熱不退。
高熱:由於多種不同原因致人體產熱大於散熱,使體溫超過正常範圍稱為發熱(fever),臨床上按熱度高低將發熱分為低熱、中等度熱、高熱及超高熱。高熱指體溫超過39.1℃。
寒戰多伴有高熱,多為中樞行高熱。
1、突然高熱,體溫可直線上升,達40~41℃,持續高熱數小時至數天直至死亡;或體溫突然下降至正常。
2、軀幹溫度高,肢體溫度次之,雙側溫度可不對稱,相差超過0.5℃。
3、雖然高熱,但中毒癥狀不明顯,不伴發抖。
4、無顏面及軀體皮膚潮紅等反應,相反可表現為全身皮膚乾燥、發汗減少、四肢發涼。
5、一般不伴有隨體溫升高而出現的脈搏和呼吸增快。
6、無感染證據,一般不伴有白細胞增高,或總數雖高,分類無變化。
7、因體溫整合功能障礙,故體溫易隨外界溫度變化而波動。
8、高熱時用抗生素及解熱劑(如乙醯水楊酸等)一般無效,這是因為體溫調節中樞受損,解熱葯難以對其產生影響,所以不產生降溫的臨床效果。但用氯丙嗪及冷敷可有效。

緩解方法


1、衣著要涼爽,切忌採用捂被子發汗的辦法。
2、居室空氣要流通,必要時用電扇來回吹風,千萬不可關窗閉戶不讓孩子見風。
3、注意營養,不要隨意忌口,無明顯咳嗽的可多吃點水果,尤其西瓜,既能補充水分、糖分和維生素,又有清熱的功效,此外還應注意大便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