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

勤奮

勤奮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qín fèn,意思是認認真真,努力干好一件事情,不怕吃苦,踏實工作。出自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林西厓方伯》:“似此勤奮出力之員,豈可拘其家世,不加獎勵。”

詞語解釋


勤奮
勤奮
注音:ㄑㄧㄣˊ ㄈˋ
【詞性】形容詞
【釋義】堅持不懈、積極、努力地(工作或學習)
【示例】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林西厓方伯》:“似此勤奮出力之員,豈可拘其家世,不加獎勵。”巴金《探索集·探索之四》:“我還是要寫作,而且要更勤奮地寫作。”
【近義詞】勤勉、辛勤、勤勞
【反義詞】懶惰、懈怠、怠慢、怠惰、散逸、疏懶、懶散、慵懶

勤奮定義


勤奮是懶惰的反義詞,是成功的基礎之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
文學家說勤奮是打開文學殿堂之門的一把鑰匙;科學家說勤奮能使人聰明;而政治家說勤奮是實現理想的基石。
世界上最寶貴的除了良好的心理素質,還有一個東西,就是勤奮。
最寶貴的勤奮,不光是身體上的勤奮,而是精神上的勤奮,勤奮靠的是毅力,是永恆。
學業的精深造詣來源於勤奮。
勤,就是要珍惜時間,勤學習,勤思考,勤探究,勤實踐。
勤奮是成功的唯一途徑。沒有它,天才也會變成獃子。
勤奮是指堅持不懈的,高頻率的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

勤奮事例


2.王羲之是東晉有名的書法家。他每天堅持練字,練完后就在家邊的一口池塘里洗筆。這樣日復一日,竟將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於是人們把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硯池","洗筆池"。
3.達·芬奇畫蛋 (具體事件略)……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期勤奮艱苦的藝術實踐,終於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4.司馬遷從42歲時開始寫《史記》,到60歲完成,歷時18年,如果把他20歲后收集史料,實地採訪等工作加在一起,這部《史記》花費了他整整40年時間。
5.天才來自於勤奮,愛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項發明,他為了發明電燈,閱讀了大量資料。光筆記就有四萬多頁,他試驗過幾千種物質,做了幾萬次實驗才發明電燈。
成就與汗水
司馬遷
司馬遷
①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獻之寫字,用盡18缸水,終於成為一代書法大師。
李時珍花了31年功夫,讀了800多種書籍,寫了上千萬字筆記,遊歷了7個省,收集了成千上萬個單方,為了了解一些草藥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劇烈的毒藥,最後寫成了中國醫藥學的輝煌巨著——《本草綱目》。
偉大的醫學家李時珍,為了研究葯的性能,發展祖國醫學,踏遍了祖國山山水水,訪問了成千上百的農民、樵夫、漁夫終於寫出了舉世聞名的《本草綱目》。
③馬克思嘔心瀝血地寫《資本論》,花了40年時間。馬克思寫《資本論》時花了整整40年時間才寫出著名的作品,他為了搜集資料,光日記就有1300多篇。由於經常思考時經常愛踱步,竟把地踱出一條深深的印痕。
④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研究進化論,花了22年時間,寫出了《物種起源》一書。
⑤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居里夫人,歷經12年的實驗,不怕挫折失敗,從幾十噸的礦物中提取了0.1克鐳。古往今來,勤奮是人們獲取成功的必要前提。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良好品格。唯有勤奮,才能創造一個人事業的成功與輝煌。
勤奮的人
勤奮的人
⑥我國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古今中外,許許多多有成就的人,他們都是因為勤奮,才從眾多的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人們所佩服的人。我國數學家陳景潤為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沉浸在數學中,常常廢寢忘食。法國作家福樓拜,他的窗口面對塞納河,由於他經常勤奮鑽研,通宵達旦,夜間航船的人們常把它當作航標燈。他的學生莫泊桑,從20歲開始寫作,到30歲才寫 出第一篇短篇小說《羊脂球》,在他的房間里可以看到草稿紙已有書桌那麼高了。還有很多偉人的事例不勝枚舉。但他們的人生經歷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天才出於勤奮,成功來自勤奮!
我們的祖國之所以繁榮起來,和人民群眾的勤奮是分不開的。曾幾何時,人們一貫的唯我獨尊,使中國有了上百年的恥辱。如今,人們覺悟了,勤奮的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地創造自己,改變自己,才使中國一步步走向成功。
歸根結底,中國人民惟有勤奮,才能抹去“東亞病夫”的牌匾,成為響徹世界的東方巨龍!人們惟有勤奮,才能成為人上人。
觀點:勤出智慧
古希臘德摩斯梯尼,小時口吃,登台演講時,聲音含混,發音不準,於是每天含著石子,面對大海朗誦,無論春夏秋冬,堅持五十年如一日,終於成為全希臘最有名氣的演說家。
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候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颳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蒲松齡草亭問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於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劃時代的輝煌巨著《聊齋志異》。
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牆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後來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是一位老奶奶勸誡李白用功讀書時說的一句勸言。
引一段小故事:
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世傳李白讀書象耳山中,學業未成,即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據說,清末時梨園中有“三怪”,他們都是因勤學苦練成了才。
瞎子雙闊亭,自小學戲,後來因疾失明,從此他更加勤奮學習,苦練基本功,他在台下走路時需要人攙扶,可是上台表演卻寸步不亂,演技超群,終於成為功深藝湛的名鬚生。
另一位是跛子孟鴻壽,幼年身患軟骨病,身長腿短,頭大腳小,走起路來很不穩便。於是,他暗下決心,勤學苦練,揚長避短,後來一舉成為丑角大師。
還有一位是啞巴王益芬,先天不會說話,平日看父母演戲,一一記在心,雖無人教授,但他每天起早貪黑練功,常年不懈。藝成后,一鳴驚人,成為戲院里有名的武花臉,被戲班子奉為導師。
• 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 王亞南苦讀成才 王亞南睡三腳床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年輕時自認為已無書不讀,便大書一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后經一老翁指點,遂改成:“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 郭沫若曾寫過一副讀書聯:“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說,讀書要靠平時下功夫,不能一心血來潮就加班加點搞突出。要想獲得成功,必須鍥而不捨,持之以恆,決不能時而勤奮時而懈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 華羅庚把讀書過程歸結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兩個階段。當你對書的內容真正有了透徹的了解,抓住了全書的要點,掌握了全書的精神實質后,讀書就由厚變薄了,愈是懂得透徹,就愈有薄的感覺。如果在讀書過程中,你對各章節又作深入的探討,在每頁上加添註解,補充參考資料,那麼,書又會愈讀愈厚。因此,讀書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雙向過程。
• 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 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覆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覆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覆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 高爾基救書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勤奮名言


•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 ——華羅庚
•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 --韓愈
•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 --卡萊爾
• 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華羅庚
• 好學而不勤問非真好學者。
•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
• 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 --達·芬奇(義大利)
• 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 -郭沫若
• 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 -茅以升
• 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願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 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 --列賓
• 貴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 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 --愛因斯坦
•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真心英雄》
•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 自古以來學有建樹的人,都離不開一個“苦”字。
• 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卻步,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 --雨果
• 天才不是別的,而是辛勞和勤奮 —— 比豐
• 謹慎的勤奮帶來好運 —— 英國
• 科學是為了那些勤奮好學的人,詩歌是為了那些知識淵博的人 —— 約瑟夫·魯
• 沒有人會因學問而成為智者。學問或許能由勤奮得來,而機智與智慧卻有懶於天賦 —— 約翰·塞爾登
• 勤奮好學是提高自己擁有才能的最好方法,也必須培養自身有堅強意志和承受能力,這是立足於每一時代的先決條件。——方海權
• 人們把我的成功,歸因於我的天才;其實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罷了。——愛因斯坦
• 終生努力,變成天才——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
• 哪裡有天才,我只不過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了——魯迅
• 天才就是勤奮。——歌德
• 天才就是忘我。——叔本華
• 沒有任何動物比螞蟻更勤奮,然而它卻最沉默寡言 —— 富蘭克林
• 天才出於勤奮——高爾基
•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 --愛迪生
智慧·天才·勤奮
沒有智慧的頭腦,就象沒有蠟燭的燈籠。托爾斯泰
天才就其本質而論只不過是對事業、對工作過程的熱愛而已。高爾基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華羅庚
知識就是力量。培根
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培根
我們平時說“勤學苦練”。苦,並不是“傻”的意思,而是說:練功時,第一,不要怕吃苦;第二,要苦思。蓋叫天
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毛澤東
理智要比心靈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高爾基
春蠶到死絲方盡,人至期頤亦不休。一息尚存須努力,留作青年好範疇。吳玉章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劉向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構成我們學習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貝爾納
青年時期是豁達的時期,應該利用這個時期養成自己豁達的性格。羅素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況
才能不是天生的,可以任其自便的,而要鑽研藝術請教良師,才會成材。歌德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韓愈
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有幾分勤學苦練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
我是個拙笨的學藝者,沒有充分的天才,全憑苦學。梅蘭芳
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陳毅
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杜甫
學習文學而懶於記誦是不成的,特別是詩。一個高中文科的學生,與其囫圇吞棗或走馬觀花地讀十部詩集,不如仔仔細細地背誦三百首詩。朱自清
熟才能生巧。寫過一遍,儘管不象樣子,也會帶來不少好處。不斷地寫作才會逐漸摸到文藝創作的底。字紙簍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裡面仍棄廢稿,一定會有成功的那一天。老舍
天分高的人如果懶惰成性,亦即不自努力以發展他的才能,則其成就也不會很大,有時反會不如天分比他低些的人。茅盾
泥土和天才比,當然是不足齒數的,然而不是堅苦卓絕者,也怕不容易做;不過事在人為,比空等天賦的天才有把握。這一點,是泥土的偉大的地方,也是反有大希望的地方。魯迅
要記住:歷史上所有偉大的成就,都是由於戰勝了看來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取得的。卓別林
他有著天才的火花!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那就是勇敢、開闊的思想,遠大的眼光……他種下一棵樹,他就已經看見了千百年的結果,已經憧憬到人類的幸福。這種人是少有的,要愛就愛這種人。契訶夫
才能是來自獨創性。獨創性是思維、觀察、理解和判斷的一種獨特的方式。莫泊桑
正確的道路是這樣:吸取你的前輩所做的一切,然後再往前走。列夫·托爾斯泰
懶惰象生鏽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經常用的鑰匙,總是亮閃閃的。富蘭克林
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是生的沉思。斯賓諾莎
在天才和勤奮兩者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她是幾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產婆。愛因斯坦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培育能力的事必須繼續不斷地去做,又必須隨時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會成功。葉聖陶
富人如果把金錢放在你手中,你不要對這點恩惠太看重;因為聖人曾經這樣教誨:勤勞遠比黃金可貴。薩迪
在任何一個成功的後面都有著十五年到二十年的生活經驗,都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要是沒有這些經驗,任何才思敏捷恐怕也不會有,而且在這裡,恐怕任何天才也都無濟於事。巴甫連柯
在行進時,也時時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頹唐,有人叛變,然而只要無礙於進行,則越到後來,這隊伍也就越成為純粹、精銳的隊伍了。魯迅
我只相信一條:靈感是在勞動的時候產生的。奧斯特洛夫斯基
人們在那裡高談闊論著天氣和靈感之類的東西,而我卻象首飾匠打金鎖鏈那樣精心的勞動著,把一個個小環非常合適地連接起來。海涅
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魯迅
偉人只在事業上驚天動地,他時常不聲不響地深思熟慮。克雷洛夫
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上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學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捨的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華羅庚
有些人天資頗高而成就則平凡,他們好比有大本錢而沒有做出大生意,也有些人天資並不特異而成就則斐然可觀,他們好比拿小本錢而做大生意。這中間的差別就在努力與不努力了。朱光潛
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躍、心靈的勤奮:就是天才。狄德羅
天才免不了有障礙,因為障礙會創造天才。羅曼。羅蘭
辛苦是獲得一切的定律。牛頓
對自己不滿是任何真正有才能的人的根本特徵之一。契訶夫
人的智慧掌握著三把鑰匙,一把開啟數字,一把開啟字母,一把開啟音符。知識、思想、幻想就在其中。雨果
真實與樸實是天才的寶貴品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不經巨大的困難,不會有偉大的事業。伏爾泰
無論天資有多麼高,他仍需學會了技巧來發揮那些天資。卓別麟
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魯迅
任何人都應該有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輕人,自信不是自滿,獨立不是弧立。徐特立
成功之花,人們往往驚羨它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它的芽兒卻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冰心
我撲在書籍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高爾基
單是說不行,要緊的是做。魯迅
害怕大雨的,只不過是假花而已。克雷洛夫
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七年期。白居易
如果是玫瑰,它總會開花的。歌德
知識猶如人體的血液一樣寶貴。高士其
成名的藝術家反為盛名所拘束,所以他們最早的作品往往是最好的。貝多芬
缺乏智慧的靈魂是僵死的靈魂,若以學問來加以充實,它就能恢復生氣,猶如雨水澆灌荒蕪的土地一樣。伊斯巴哈尼
有人天生有智慧;但他們,就象生來富有的人們,由於忽視對財富的培植增益,由於欠上債務,最後可以變成乞丐;而且失去他們的名聲。楊格
靈感——這是一個不喜歡採訪懶漢的客人。車爾尼雪夫斯基
天才是由於對事業的熱愛而發展起來的。簡直可以說,天才──就其本質而論──只不過是對事業,對工作的熱愛而已。高爾基
天才就是這樣,終身努力,便成天才。門捷列夫
只有不畏攀登的採藥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登上高峰採得仙草,深入水底覓得驪珠。華羅庚
所謂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奮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木村久一
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罷了。愛因斯坦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愛迪生
聰明的資質、內在的幹勁、勤奮的工作態度和堅韌不拔的精神。這些都是科學研究成功所需的其它條件。貝弗里奇
天生的能力必須藉助於系統的知識。直覺能做的事很多,但是做不了一切。只有天才和科學結了婚才能得最好的結果。斯賓塞
如果你希望成功,就以恆心為良友,以經驗為參謀,以謹慎為兄弟吧!愛迪生
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愛因斯坦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卡萊爾
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華羅庚
好學而不勤問非真好學者。劉開
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達·芬奇
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茅以升
辛勤的蜜蜂永沒有時間悲哀。布萊克
我們全都要從前輩和同輩學習到一些東西。就連最大的天才,如果想單憑他所特有的內在自我去對付一切,他也決不會有多大成就。歌德
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淚灌溉的。巴爾扎克
我們應該有恆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居里夫人
有了天才不用,天才一定會衰退的,而且會在慢性的腐朽中歸於消滅。克雷洛夫
“天才就是勤奮”,曾經有人這樣說過。如果這話不完全正確,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確的。李卜克內西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管仲
人的天賦就象火花,它既可以熄滅,也可以燃燒起來。而逼使它燃燒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勞動,再勞動。高爾基
有人問:寫一首好詩,是靠天才呢?還是靠藝術?我的看法是:苦學而沒有豐富的天才,有天才而沒有訓練,都歸無用;兩者應該相互為用,相互結合。亞里士多德
對作家來說,寫得少是這樣的有害,就跟醫生缺乏診病的機會一樣。蘇格拉底
無論哪一行,都需要職業的技能。天才總應該伴隨著那種導向一個目標的、有頭腦的、不間斷的練習,沒有這一點,甚至連最幸運的才能,也會無影無蹤地消失。德拉克羅瓦
我的箴言始終是:無日不動筆;如果我有時讓藝術之神瞌睡,也只為要使它醒后更興奮。貝多芬
寫作的人像畫家不應該停止畫筆一樣,也是不應該停止筆頭的。隨便他寫什麼,必須每天寫,要緊的是叫手學會完全服從思想。果戈理
最大的天才儘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讓微風吹來,眼望著天空,溫柔的靈感也始終不光顧他。黑格爾

勤奮成語


發憤忘食

fā fèn wàng shí
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 《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既這樣~起來,也好,就由你去。(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

廢寢忘食

fèi qǐn wàng shí
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南北朝·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元帝在江、荊間、復所愛習;召置學生;親為教授;廢寢忘食;以夜繼朝。”

宵衣旰食

xiāo yī gàn shí
天不亮就穿起衣來,時間晚了才吃飯。形容為處理國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稱頌帝王勤於政事。南朝·陳·徐陵《陳文帝哀冊文》:“勤民聽政,旰衣宵食。”

囊螢映雪

náng yíng yìng xuě
晉代車胤少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映雪讀書。形容家境貧窮,勤學苦讀。、“囊螢”典出《晉書·卷八十三·車胤傳》:“車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浚,吳會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見胤於童幼之中,謂胤父曰:‘此兒當大興卿門,可使專學。’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映雪”則出自《孫氏世錄》:“晉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介,交遊不雜。”

夜以繼日

yè yǐ jì rì
晚上連著白天。形容勤奮工作或學習。《莊子·至樂》:“夫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先秦·孟軻《孟子·離婁下》:“仰而思之,夜以繼日。”

懸樑刺股

xuán liáng cì gǔ
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懸樑”的故事見於《太平御覽》卷三六三引《漢書》。西漢時期,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開始由於知識淺薄得不到重用,連家裡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決心認真鑽研。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地綁在房樑上,一頭系在頭髮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就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刺股”的故事見於《戰國策·卷三秦一》。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后,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於是他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焚膏繼晷

fén gāo jì gu
一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相傳文人目多眚,歸咎讀書,~,以致損明。(清·張潮《虞初新志·三儂贅人廣自序》)

雞鳴而起

jī míng ér qǐ
雞叫時就起床。形容勤奮不怠。 《孟子·盡心上》:“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 ~,孜孜焉,亦不為利。(唐·韓愈《上宰相書》)

將勤補拙

jiāng qín bǔ zhuō
以勤奮彌補笨拙。唐·白居易《自到郡齋題二十四韻》:“救煩無若靜,補拙莫如勤。”

牛角掛書

niú jiǎo guà shū
比喻讀書勤奮。 《新唐書·李密傳》:“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勤能補拙

qín néng bǔ zhuō
勤奮能夠彌補不足。宋·邵雍《弄筆吟》:“弄假像真終是假,將勤補拙總輪勤。”

燃糠自照

rán kāng zì zhào
比喻勤奮好學。 《南史·顧歡傳》:“鄉中有學舍,歡貧無以受業,於舍壁后倚聽,無遺忘者。夕則燃松節讀書,或燃糠自照。”

手不釋卷

shǒu bù shì juàn
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閔象南老好觀書,年七十餘,每夜漏下二三十籌,~。(清·王晫《今世說·德行》)

夙興夜寐

sù xīng yè mèi
夙:早;興:起來;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奮。 《詩經·魏風·氓》:“夙興夜寐,靡有朝矣。”可憐數載宮闈,克勤克儉,~,何敢輕為妄作,有黍姆訓。(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七回

夙夜匪懈

sù yè fěi xiè
夙夜:早晚,朝夕;匪:不;懈:懈怠。形容日夜謹慎工作,勤奮不懈。 《詩經·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韋編三絕

wéi biān sān jué
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我們提倡~的讀書精神,更提倡學以致用,期待創新人才的大量湧現。

學如不及

xuá rú bù jí ,yóu kǒng shī zhī
學習好像追趕什麼,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論語·秦伯》:“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秋間又過太湖,游石公、飄渺諸峰……明年將為天台、雁盪之行。”(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第一百0六首。)

一曝十寒

yī pù shí hán
曝:曬。原意是說,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恆心。 《孟子·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他們跑出英文教室,說的聽的依然是中國話。這只是‘~’的辦法罷了,對於理解的功夫完全拋荒。(葉聖陶《英文教授》)

業精於勤

yè jīng yú qín
業:學業;精:精通;於:在於;勤:勤奮。學業精深是由勤奮得來的。唐·韓愈《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勇猛精進

yǒng měng jīng jìn
原意是勤奮修行。現指勇敢有力地向前進。 《無量壽經》卷上:“勇猛精進,志願無倦。”是僧聞言,即對佛發願,~,自是宴然無夢矣。(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四)

引錐刺股

yǐn zhuī cì gǔ
錐:錐子;股:大腿。晚間讀書時想睡覺,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學習勤奮刻苦。 《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朝斯夕斯

zhāo sī xī sī
早上這樣,晚上也這樣。形容求學勤奮而有恆心。 《三字經》:“朝於斯,夕於斯。”

孜孜不倦

zī zī bù juàn
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尚書·君

朝乾夕惕

zhāo qián xī tì
乾:乾乾,即自強不息;惕:小心謹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慎,沒有一點疏忽懈怠。 《周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雖肝腦塗地,豈能報效萬一?惟~,忠於厥職。(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