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紹周

國民政府軍八十九師二六五旅長

吳紹周(1902—1966),又名吳少舟,字行常,天柱縣瓮洞人,苗族。

七七事變后,任國民政府軍八十九師二六五旅長,調磁縣安陽等地抗日,在南口擊退日軍板垣師團,在漳河反擊戰中突破土肥原師團圍攻,獲四等寶鼎勳章。1938年,調任110師師長,在台兒庄嶧縣棗莊一帶狙擊日寇,參加了舉世聞名的台兒庄戰役。1940年,獲三等雲麾勳章。1945年,任第九集團軍副總司令兼八十五軍軍長,在河南西峽口和重陽店的兩次戰鬥中,率部殲敵2000餘人,俘敵3000餘人,繳獲戰馬800餘匹,戰車數十輛,槍械數千支,第二次榮獲三等雲麾勳章。1962年擔任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參事。

1966年,在長沙病逝。

大事件

1902

出生

1902年出生於貴州天柱。

1926

擔任營長

民國十五年(1926),任國民革命軍第十軍第二十八師二團二營副營長。五月隨師北伐,參加湖南澧州、津市,湖北沙市、宜昌戰役,因作戰有功,晉陞為營長。

1928

擔任團長

民國十七年(1928)四月,部隊奉命集結浦口,再次參加北伐,沿津浦線推進,攻克蚌埠,佔領徐州,激戰泰安。五月一日直搗濟南,遂與日本侵略軍發生武裝衝突,日軍乘機製造“濟南”慘案。吳部當即奉命回師泰安整訓,整編為二十九旅,吳任團長。

1942

擔任軍長

民國三十一年(1942),由於漯河地區戰火連年,城中遭到嚴重破壞。是年二月,吳受命兼任漯河指揮總部主任,復興漯河,恢復交通,維護治安。經半月,疏通鄭州至漯河段鐵路線,整修漯河街道,各行各業相繼開業,市井煥然。三月二十八日升任十三軍軍長。

1944

參加中原大會戰

民國三十三年(1944)二月間,吳軍參加中原大會戰,在鄭州與日寇激戰七晝夜后,出奇兵追擊,轉戰滎陽、登封、臨汝、嵩縣、洛陽一帶,同日寇進行爭奪戰,在給洛陽解圍戰鬥中,給敵以重創。九月,吳軍開赴河南嵩縣休整。

1948

擔任師長

民國三十七年(1948)三月,吳升任第二兵團副司令兼八十五師師長。

1948

被俘

1948年十二月十五日,十二兵團被殲,吳與兵團司令黃維被俘,送華北軍區教導隊學習改造。

1966-05-10

逝世

1966年5月10日,中風病故長沙,享年64歲。吳紹周病故葬於長沙公墓。

人物生平


吳紹周合照
吳紹周合照
吳紹周之父吳開佑務農,生營伙鋪,家境日趨小康。吳8歲喪母,在繼母娘家啟蒙入學。
民國六年(1917)臘月,畢業,名列榜首。
吳在中學就讀時,受“五四”運動影響,立志經武報國。
民國十一年(1922)春,投筆從戎,考入貴州學兵營學習軍事知識,經9個月訓練,成績優秀,保送貴州講武堂第五期深造。
民國十二年(1923)冬,卒業,成績名列茅,分發黔軍第二師第四混成旅第八團當見習生。次年升任排長,入川時任中尉副官,繼升連長。
民國十五年(1926),任國民革命軍第十軍第二十八師二團二營副營長。五月隨師北伐,參加湖南澧州、津市,湖北沙市、宜昌戰役,因作戰有功,晉陞為營長。
民國十六年(1927)春,進駐武漢繼而進軍湖北武穴,攻佔安徽安慶。五月向江蘇徐州進軍,參加合肥、蚌埠戰役,六月二日,大破徐州。十二日追擊至沙溝,因寧漢分裂,部隊背進合肥,轉移浦鎮。八月十日,國民革命軍第十軍軍長王天培在南京被蔣介石扣留,頓時軍心浮動,不日開赴宣城。九月二日,王天培在杭州被害,十軍群龍無首,四分五裂,各自投奔。吳隨所在團返回浦鎮,編為十軍三十師,吳任第三團團長,重新加入國民黨,任團黨執行委員,兼師、軍黨部監察委員,駐軍浦鎮整訓。
民國十七年(1928)四月,部隊奉命集結浦口,再次參加北伐,沿津浦線推進,攻克蚌埠,佔領徐州,激戰泰安。五月一日直搗濟南,遂與日本侵略軍發生武裝衝突,日軍乘機製造“濟南”慘案。吳部當即奉命回師泰安整訓,整編為二十九旅,吳任團長。
民國十八年(1929),吳部參加派系紛爭,轉戰大江南北,隨師開赴武漢攻打李宗仁白崇禧部,李、白部敗亡。稍事休整,吳部奉調河南登封進攻宋哲元部。連戰皆捷,宋部潰逃。是年冬,回師河南漯河、駐馬店一帶向唐生智發起進攻,唐部瓦解。
民國十九年(1930)初夏,吳部由河南轉戰安徽亳州外圍攻孫殿英部,解除孫部武裝。秋季參加山東肥城、長清戰役和隴海鐵路線蔣、馮、閻新軍閥內戰,
民國二十六年(1937),新軍閥內戰停火始告結束。
民國二十一年(1932),吳部回師武漢整編為二六七旅五十三團,吳任團長。隨即參加進攻鄂東黃安(今紅安紅軍根據地。入秋參與衛立煌部進入大別山區圍攻紅四軍,因湯恩伯部陷入重圍,吳率團沖入奮力解圍,湯部得以轉危為安。由是吳獲湯賞識和器重。這年在武昌由陳明仁介紹,和張振民結婚。
民國二十二年(1933),吳被湯恩伯推薦保送南京高等教育班第二期學習。吳在學習中,刻苦鑽研軍旅,其間結識一幹將領,並在此期間,加入復興社組織。
民國二十三年(1934),吳從高教班結業,成績優良,名列第二,被派往福建永安周志群師任參謀長。周乃貴州三穗縣城關人,原與吳在十軍同事,堪為知己。故吳認真負責,以將周部整訓成為一支正規軍隊為已任。后因人離間,
吳報怨去職,調任八十九師參謀長。
民國二十六年(1937),“七.七”事變爆發,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吳旅奉命開赴抗日前線,保衛南口。日寇精銳部隊坂垣師團以猛烈炮火向南口轟擊,發射炮彈萬餘發,妄圖摧毀守備陣地,佔領南口,揮師南侵。在敵人炮火轟擊下,吳部同仇敵愾,沉著應戰,旅部副官室自製十餘顆氣象燈,利用風向,拂曉於陣地前沿施放,迷惑敵人。日寇見氣象燈從空中掠過,疑為新式武器,俱昂首凝視,不自覺停止射擊。吳覷准戰機,率預備隊迅疾發起衝鋒,一舉粉碎日寇板垣師團的進攻,俘獲甚眾,榮獲國民黨中央委會四等寶鼎勳章。委任第八十九師二六九旅旅長。繼而揮師磁縣,轉戰安陽,固守漳河。日寇以土肥原師團大舉侵犯漳河,吳率部反擊,於犬牙交錯中衝破土肥原重重包圍。
民國二十七年(1938),吳旅擴編為一百一十師,吳始任副師長,繼任師長,在山東省嶧縣、棗莊、台兒庄一帶阻擊日寇,參與取得舉世聞名之台兒庄大捷。在爭奪茨巴山高地戰鬥中,官兵們同仇敵愾,攘臂真目,沖入敵陣,一場血戰。繼而圍殲陳賢、小寨,將賊兵殺得一個不留。嗣後轉移湖南平江、沅陵一帶整補。
民國二十八年(1939)正月,吳師奉調河南鄧縣,並於是年十一月中旬參加鄧縣、棗陽、隨縣戰役。隨即參加鄂北高城保衛戰,吳在正面堅守陣地,派部佔領敵後要道,鉗制敵人,使敵進不能攻,退不能守,阻止了敵人前進,守住陣地不失,榮獲國民黨中央軍委會甲種師待遇(甲種師者:包干軍費多,裝備優良)。又喜得貴子,名吳高城。后將高城移交友軍防守,吳率師開赴河南新野整訓。六月十七日晉陞少將銜。
民國二十九年(1940)春,高城失陷,吳再度率師進攻高城,一舉擊潰日寇第三師團主力,收復高城。繼又擔任進攻長嶺崗日寇堅固據點,激戰五晝夜,奪取長嶺崗,以戰功炳耀,榮獲國民黨中央軍委會三等雲麾勳章,回師新野休整。五月,因三十三集團軍司令張自忠危急殉難,吳率師湖北宜城解圍。九月,轉戰河南新野、舞陽、密縣之間。
民國三十一年(1942),由於漯河地區戰火連年,城中遭到嚴重破壞。是年二月,吳受命兼任漯河指揮總部主任,復興漯河,恢復交通,維護治安。經半月,疏通鄭州至漯河段鐵路線,整修漯河街道,各行各業相繼開業,市井煥然。三月二十八日升任十三軍軍長。
民國三十二年(1943)五月,吳在河南密縣升任八十五軍軍長。該軍轄一百一十師、二十三師、新一師三個師。八月,吳率全軍開赴鄭州,固守黃河。在守衛黃河數月中,日寇不敢越雷池半步,渡河南犯。吳部亦就地整訓,后奉命開赴葉縣,受孫科、白崇禧檢閱后,調河南南召、潢川一帶駐紮。
民國三十三年(1944)二月間,吳軍參加中原大會戰,在鄭州與日寇激戰七晝夜后,出奇兵追擊,轉戰滎陽登封臨汝嵩縣洛陽一帶,同日寇進行爭奪戰,在給洛陽解圍戰鬥中,給敵以重創。九月,吳軍開赴河南嵩縣休整。
民國三十四年(1945)四,日寇司令土肥原調集其朝鮮、外蒙、華北軍隊和機械化兵團十萬餘眾,企圖掃蕩豫西,佔領潼關,威脅西安。日寇兵分兩路:一路由洛陽經靈寶,直取潼關;一路經內鄉,佔領陝西商縣,威脅西安。吳率部先後在內鄉、重陽店、丁家店、西峽口等地,狙擊日寇。在西峽口戰役中,吳以三個師即一百一十師、二十三師、暫編五十五師,預伏於西峽口外圍高地,採取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戰略,以兩個加強營和保安團,誘敵進入預伏圈內,聚殲日寇第三縱隊,擊斃縱隊司令,取得西峽口大捷。粉碎了日寇掃蕩豫西、佔領商縣,威脅西安之陰謀。吳再次榮獲國民黨中央軍委會三等雲麾勳章。升任第九集團軍副司令。這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吳部由西峽口開赴河南新鄉市接管,解除日寇武裝。吳在抗日戰爭時期,屢建奇勛,十月,受國民黨中央軍委會指令陪同胡宗南王仲廉等在河南鄭州參加日本投降典禮。抗日戰爭結束后,八十五軍在河南新鄉市整訓。
民國三十五年(1946)春,吳部在新鄉經白崇禧檢閱后,白返南京向蔣介石彙報:該軍素質優良,軍紀亦佳,是一支有戰鬥力的部隊。五月,蔣介石又新臨檢閱后,蔣、吳合影。吳曾將合影照片分別贈送原天柱縣十七個鄉鎮和中學(今天柱民中)。蔣將吳軍整編為八十五師,吳任師長,密示速為內戰作準備。
民國三十六年(1947),吳師調入民權縣,捲入內戰,吳再次獲國民黨軍委會三等雲麾勳章。爾後轉戰山東,挺進泰安,與濟南王耀武部取得聯繫,打通津浦路線中段,固守萊蕪新泰,進攻沂蒙山區革命根據地。不久,奉調潢川擔任守備。入冬,率部赴湖北麻城、隨縣應城廣水、河南確山一帶維護交通。
民國三十七年(1948)三月,吳升任第二兵團副司令兼八十五師師長。七月該兵團撤銷,吳調任十二兵團中將副司令兼八十五軍軍長。十月,八十五軍撥歸十二兵團建制,從河南確山向東開進,參加徐州會戰。十一月,十二兵團在雙堆集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包圍,十二月十五日,十二兵團被殲,吳與兵團司令黃維被俘,送華北軍區教導隊學習改造。
抗戰結束后,吳紹周曾在解放戰爭中與劉鄧大軍遭遇,在雙堆集戰鬥中與黃維一道被人民解放軍所俘,送北京廣安門解放軍官教導大隊學習改造。吳紹周在學習期間,美國發動了朝鮮戰爭,毛澤東向全國發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吳紹周一同參加美軍戰術研究班。吳紹周所在的八十五軍大部分是美械裝備,他對其優劣、性能了如指掌,提出對付美軍一是夜戰,夜間發動突襲;二是近戰,利用塹壕隱蔽接敵,抵近射擊爆破。最後由楊伯濤執筆,完成了一篇六萬餘字的資料《關於美軍戰術之研究》,呈送毛澤東及中共中央軍委批閱,對志願軍了解美軍的戰略戰術,有力地打擊美國侵略者起到一定的作用。
1952年10月,吳紹周獲得人民政府寬大處理,由華北軍區資遣湖南長沙定居,與妻在家織布、打紗。
1956年,參加長沙市織布社生產勞動,成為一名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后陳明仁將軍從北京到湖南探親,向有關部門反映,吳紹周視力不濟,工作和生活上應適當給予照顧,於是組織上分配吳紹周到長沙織布社從事管理工作。之後聘請他為湖南省文史館館員,
1962年,經中共湖南省委統戰部提名,任其為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參事。
1966年5月10日,中風病故長沙,享年64歲。吳紹周病故葬於長沙公墓
2008年10月,為了結吳紹周生前“葉落歸根”遺願,吳紹周侄兒吳江經與湖南省委統戰部、參事室等有關單位取得聯繫,並在長沙公墓管理處的幫助下,將其遷回凱里
2010年1月16日,經請示黔東南州、天柱縣相關部門,家人將其遺骸遷至老家天柱安葬。抗日名將吳紹周遺骸遷葬儀式在天柱縣瓮洞鎮克寨村舉行。當天,當地四鄉八寨的群眾獲知這一消息,紛紛趕來燃放鞭炮,迎接將軍回歸故里。

主要成就


南口戰役

——四等寶鼎勳章
老照片
老照片
“七·七”事變后,日本“中國駐屯軍”攻佔了平津,中國傅作義集團駐紮察哈爾,直接威脅著關東軍的側翼。為了消除其側翼的威脅,日本參謀本部於1937年8月9日決定對察哈爾作戰,攻佔張家口。8月11日,日本“中國駐屯軍”派出坂垣師團和獨立混成第十一旅團沿平綏向北平通往晉察綏的咽喉要地南口發起進攻,以飛機大炮和戰車向中國守備陣地猛烈轟擊,駐守南口的國民黨第十三軍(軍長湯恩伯)傷亡甚眾。日軍很快突破了中國軍隊的中央陣地,佔領了南口車站,中國軍隊退守鐵路兩側高山,繼續頑強抵抗。時任八十九師參謀長的吳紹周冒著敵人的猛烈炮火,率部堅守陣地,沉著應戰,但紿終處於日軍的重兵包圍之中。蔣介石命衛立煌、孫連仲、傅作義率部增援,亦未能解圍。但日軍也一時急攻不下,相持數日,驚恐不安。8月19日,日本參謀本部又增派三個師團兵力對南口作戰,致使南口防線動搖。面對敵人的重兵包圍,吳紹周指揮若定,命旅部副官室自製十餘顆氣象燈,於拂曉前利用風向,在陣地前沿施放。燈光像一道道流星,劃破黎明前的黑暗,日寇一見,疑為新式武器,頓挫銳氣,攻勢稍懈,吳便覷准戰機,率預備隊猛衝,一舉粉碎坂坦師團的進攻,突出了重圍。8月26日,因各路援兵未到,南口終於失陷。而歷時半月之久的南口狙擊戰給了日軍沉重的打擊,受到全國人民的高度讚揚,國民黨中央軍委授予吳紹周四等寶鼎勳章

馳騁中原

——第一枚三等雲麾勳章
吳紹周完成南口狙擊戰任務后,9月調任二六五旅旅長,揮師磁縣,轉戰安陽,固守漳河。1938年2月調任二六七旅旅長,4月二六七旅擴編為——O師,吳升任師長,兼任突擊第二師師長,在山東嶧縣、棗莊、台兒庄一帶狙擊日寇,參加了舉世聞名的台兒庄戰役。在敵兵奪茨巴山高地的戰鬥中,沖入敵陣,肉搏血戰,將敵兵殺得一個不留。1940年在鄂北兩次進攻高城,擊潰日寇第三師團主力,收復了高城。繼而進攻長嶺崗日寇堅固據點,激戰五晝夜,奪取長嶺崗。馳騁沙場,屢建奇功,國民黨中央軍委授予三等麾勳章。勳章在身,吳部愈戰愈勇。5月16日,三十三集團軍司令張自忠殉難,吳率部赴湖北宜城解圍,後轉戰新野、舞陽、密縣。1941年進攻中牟,攻克鄭州和漯河。入冬,吳升任八十五軍副軍長兼一一O師師長,1942年3月升任十三軍軍長,1943年調任八十五軍軍長,開赴鄭州,兼任鄭州河防守備司令,固守黃河。日寇虎視著黃河南岸,但不敢越雷池半步。
1944年2月,日本華北方面軍按照大本營的“一號作戰綱要”,制定了河南會戰計劃,日軍投入整個華北方面軍總兵力的二分之一,共15萬人,由司令官岡村寧次指揮。還有偽軍張嵐峰部、孫良誠部、龐炳勛部和孫殿英部在汴新一帶配合。於是鄭州又處於中原會戰的中心。2月19日黎明,日軍第二十二聯隊一支300人的先遣挺進隊奔襲鄭州城下,日軍第三十七師團鄭州挺進隊的主力也接踵而至,守城的吳紹周第八十五軍與日軍激戰一晝夜,於20日下午向鄭州西面撤退。在滎陽、登封、臨汝、嵩縣、洛陽一帶同日寇展開爭奪戰,給敵以重創。

威震西峽

——第二枚三等雲麾勳章
1945年,隨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節節勝利,在中國土地上肆虐的日軍已是強弩之末,然其困獸猶鬥,在東臨蘇皖,西至豫陝,南抵湘桂的各個戰場上,繼續向中國人民瘋狂地反撲。
4月,盤踞在河南嵩縣、魯山的日軍坂垣師團和近衛師團,企圖攻佔豫西伏牛山區以佔領潼關,威逼西安。時任八十五軍軍長的吳紹周,率部駐守在河南嵩縣以西的潭頭、合峪、廟子一線,監視魯山、嵩縣城內之敵,固守伏牛山要點。29日,吳接前方情報:日軍數萬已由南陽進犯鎮平縣城,即於當日下午趕到西峽口,召集各師團長開會,進行戰鬥部署:命二十三師張振坤六十八團從西峽口推進到內鄉,以遲滯日軍行動;命黃子華二十三師主力在西峽口西南高地構築工事,待敵深入;命李守正五十五師在西峽口西北高地構築工事,互為犄角;電令伏牛山南面駐守廟子的唐夔甫團佔領老界嶺,待命向南出擊。南、北、西三面形成了一個口袋陣,只等鬼子來鑽。
5月3日,日軍耀武揚威,侵入內鄉城,未遇抵抗。5日繼續西進,突遇二十三師六十八團節節狙擊,即縮頭斂爪,滯留內鄉。9月,日軍坦克向西峽口東面隆隆推進,步兵向西峽口以北高地猛烈進攻,預伏在工事里的五十五師李守正一部和二十三師六十九團即如雙龍出洞,迎頭痛擊,一時間槍聲大作,硝煙瀰漫,戰鬥異常激烈。日軍指揮官揮舞著指揮刀,“嗷嗷”嚎叫著指揮士兵往高地上衝鋒,隨著狙擊怒吼的槍炮聲和手榴彈的爆炸聲,鬼子的屍體就如秋風掃落葉,紛紛滾下高地。見步兵未能得逞,日軍坦克部隊依仗堅固鐵甲,向西峽口寨子猛衝,早就嚴陣以待的戰防炮隊及時出擊,彈無虛發,炮炮中的,不一刻,數輛橫衝直闖的鐵甲殼癱瘓在地。敵人不甘心,連續組織第二、第三次衝擊,每衝擊一次,就增加幾輛癱瘓的鐵甲殼。連戰四天,日軍未能越雷池半步,反被吳軍擊毀戰車數十輛,斃敵數百多。
為了擴大戰果,吳軍長決定採取誘敵深入的戰略,退出西峽陣地,然後南北夾擊,前後包圍。於是命令五十五師撤退到重陽店以北山地埋伏,二十三師撤退到重陽店以南山地埋伏。師長李守正和黃子華受命后,由西峽口沿河西公路向重陽店南北山地轉進,八十五軍軍部即在西坪東邊的小村莊設立戰地指揮所。
日軍坦克和步兵部隊由西峽口向重陽店進犯,其矛頭所指,企圖經西坪、清油河、龍駒寨秦嶺而進入陝西。當敵寇先頭戰車和騎兵竄至重陽店以西的隘道時,即遇八十五軍戰防炮隊的猛烈轟擊和賴汝雄七十八軍、黃國書四十三師的頑強狙擊,日軍即按兵不動,四處偵察。正當日軍猶疑不進之際,當日下午四時,黃子華師由南、李守正師由北同時向重陽店出擊,南北夾攻,打得日軍暈頭轉向,四處亂竄。戰鬥持續到晚上,敵我雙方展開了夜戰、近戰,直戰至次日凌晨,日軍遺下300餘具屍體,倉惶退出丁河。未得喘息,又被伏牛山守軍廖運周師截擊,日軍繼續後退,直退至西峽口河西高地才站穩腳根。廖運周師尾追至西峽口和丁河中間地區,與日軍形成對峙。
在西峽口和重陽店的兩次戰鬥中,八十五軍殲敵2000餘人,浮敵3000餘人,繳獲戰馬800餘匹,戰車數十輛,槍械數千支。戰果輝煌,威震敵膽!吳紹周第二次榮獲國民黨中央軍委會三等雲麾勳章。
一枚寶鼎勳章和兩枚雲麾勳章,凝聚著吳紹周前半生的人生精華,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而1947年榮獲的第三枚雲麾勳章卻黯然失色,因為他在這枚勳章的懸照下,跟隨蔣介石,走上了反共反人民的道路,變成了歷史的罪人。但歷史是公正的,人民是寬容的。1948年他在淮海戰役中被俘后,經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教導隊學習改造,1952年10月資遣回湖南長沙同妻子張振民團聚,1956年參加長沙市織布社勞動。鑒於他在北伐和抗日戰爭中的功績,又因出身於山旮旯的苗族,196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特任其為省政府參事室參事,直至1966年5月10日病故。

個人作品


吳紹周在民國時期,歷任國民黨排、連、營、團、師、中將副司令兼85軍軍長。吳紹周的兄弟吳紹文民國時期投身學生愛國運動,從事宣傳活動,寫出《蘇木海子的悲哀》,《烙印》、《塞外烽火》等小說、詩歌、散文、報告交學、文藝通訊與評論無數文章,對中國20世紀30年代革命文學和抗戰文藝作出了寶貴的貢獻。至今,北京圖書館古典文獻部仍然珍藏有他當年一手操辦的8期《青年文藝》。

後世紀念


人物故居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吳紹周兄弟故居位於天柱縣城東北,天柱至翁洞鎮公路32公里處的客寨村內。故居前面有稻田、石家寨,客寨溪流經田壩;後面是大花山下的虎形坡與松樹林;左邊有民居、稻田接鳳形坡;右邊是田地與霞舟山,村中溶洞很多,自然生態好,環境優美。
故居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民國年間修建左右廂房、天井、門樓和圍牆。其面積佔地600餘平方米。主要建築為七柱四扇三間一樓一底雕鏤花窗的木屋。堂屋左右各2間房,每間房朝堂屋開一扇木門。在神龕壁右邊開一扇木門,右邊后次間開一扇木門進出火鋪,神龕背置一板梯上二樓。大門左、右板和左、右照壁上各開一方形花窗,窗上透雕龍、鳳、喜鵲、花卉,圖案精美。屋頂均覆小青瓦
門樓門楣上橫向楷書“延陵世第”,門呈“八”字形,左右壁上楷書“福、壽”兩個大字。與其連接的磚牆上分別開12個和3個方窗。牆頂也覆青瓦,牆上彩繪的花鳥魚蟲、山水等形象生動,書寫的詩詞對聯意味深長,如“花落家童未歸,烏啼山客猶眠”“為善最樂,讀書更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