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D2果糖酸鈣注射液

藥物

維生素D2果糖酸鈣注射液為復方製劑,主要由維生素D2及有機鈣劑組成的白色半透明乳濁液。鈣離子能促進骨骼與牙齒的鈣化形成,維生素D促進小腸對鈣的吸收,本品適用於缺乏維生素D所引起的鈣代謝障礙。

基本信息


該品復方製劑,其組分為維生素D2與有機鈣劑的無菌白色半透明乳濁液。每1ml中含(Ca)0.5mg及維生素D20.125mg。

藥理毒理


鈣離維持、肌肉骨骼功必需;促骨骼牙齒鈣化形。維持、腎、肺凝血功能,以及細胞和毛細血管通透性也起重要作用,另外,鈣還參與調節神經遞質和激素的分泌和貯存,維持神經肌內的正常興奮性,以及氨基酸的攝取和結合、維生素B12的吸收等。
維素促腸黏膜刷狀緣鈣吸收及腎小管重吸收磷,提高血鈣、血磷濃度,協同甲狀旁腺激素降鈣素,促進舊骨釋放磷酸鈣,維持及調節血漿鈣、磷正常濃度。維生素D促使鈣沉著於新骨形成部位,使枸櫞酸鹽在骨中沉積,促進骨鈣化及成骨細胞功能和骨樣組織成熟。維生素D攝入后,在肝細胞微粒中受25-羥化酶系統催化生成骨化二醇[l-25-(OH)2D3]。經腎近曲小細胞1-羥化酶系統催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骨化三醇[l-25-(OH)2D3]。

葯代動力學


正常時口服鈣劑1/5~1/3被小腸吸收,維生素D和鹼性環境促進鈣的吸收,食品中的纖維素和植物酸則減少鈣的吸收。當機體存在鈣缺乏或飲食中鈣含量低時,鈣的吸收增加。鈣的血漿蛋白結合率約45%。口服鈣劑80%自糞便排泄,其中主要為未吸收的鈣,20%自腎臟排泄,其排泄量與腎功能及骨鈣含量有關。
維生素D由小腸吸收,維生素D2吸收需膽鹽與特殊α-球蛋白結合後轉運到身體其他部位,儲存於肝和脂肪,維生素D2的代謝、活化首先通過肝臟,其次為腎臟。T1/2為19~48小時,作用開始時間12~24小時,治療效應需10~14天,作用持續時間,最長時間6個月,重複劑量有累計作用。骨化二醇代謝活化於腎臟,骨化三醇不需要代謝活化,部分降解與腎臟。

主治及用法


【用量】
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小兒一日1ml,用前必須搖勻。

不良反應


⒈鈣劑按推薦劑量服用,少有不良反應,可有噯氣,便秘,腹部不適。
⒉少見的不良反應有高鈣血症和腎結石,易發生於長期或大劑量服用或患有腎功能損害時,表現為厭食、噁心、嘔吐、便秘、腹痛、肌肉軟弱無力、心律失常、意識模糊、高血壓以及骨石灰沉著等。
⒊維生素D按推薦劑量服用無不良反應,但短期內攝入超量或長期服用大量維生素D,可導致嚴重中毒反應,(如成人攝入維生素D每日20萬~60萬單位,小兒每日20萬~40萬單位,數周或數月或致嚴重毒性反應)。
⒋發現下列情況需高度警惕維生素D中毒表現:①便秘、腹泄、煩躁、嗜睡,持續性頭痛、食不厭精欲減退、口內有金屬味、噁心嘔吐、口渴、疲乏、無力。②骨痛、肌涌、尿渾濁、驚厥、高血壓、眼對光刺激敏感度增加、心很失常、偶有精神異常、皮膚瘙癢、肌痛、嚴重腹痛(有時誤診為胰腺炎)、夜間多尿、體重下降。

禁忌


⒈高鈣血症、高鈣尿症患者禁用。
⒉含鈣腎結石或有腎結石病原菌史患者禁用。
類肉瘤病(可加重高鈣血症)患者禁用。
⒋維生素D增多症患者禁用。
高磷血症伴腎性佝僂病患者禁用。

注意事項


⒈對診斷的干擾:長期或大劑量應用鈣劑可致血清磷濃度降低。
慢性腹瀉或胃腸道吸收功能障礙者慎用(鈣的吸收較差,而腸道排鈣增多,此時對鈣劑的需要量增加)。
慢性腎功能不全者慎用(腎臟對鈣排泄減少,注意高鈣血症)。
⒋心室顫動者慎用。
⒌長期大理用藥應定期測血清鈣濃度、尿鈣排泄量;血清鉀、鎂、磷濃度;血壓及心電圖。
⒍服用洋地黃類藥物期間慎用。
⒎治療低鈣血症前,應換控制血清磷的濃度,並定期複查血鈣等有關指標;除非遵醫囑,避免同時應用鈣、磷和維生素D製劑。血液透析時可用碳酸鋁或氫氧化鋁凝膠控制血磷濃度,維生素D療程中磷的吸收增多,鋁製劑的用量可以酌增。
⒏由於個體差異,維生素D用量應依據臨床反應調整。
⒐維生素D對診斷的干擾:維生素D可促使血清磷酸酶濃度降低,血清鈣、膽固醇磷酸鹽和鎂的濃度可能升高,尿液內鈣和磷酸鹽的濃度亦增高。
⒑下列情況應慎用維生素D:動脈硬化、心功能不全、高膽固醇血症、高磷血症(可引起鈣質轉多);對維生素D高度敏感及腎功能不全(腎性佝僂病患者維生素D的需要量減少,嬰兒可因此引起特發性高鈣血症);非腎臟病用維生素D治療時,如患者對維生素D異常敏感,也可產生腎臟毒性。
⒒服用含維生素D製劑療程中應注意檢查:血清尿素氮、肌酐和肌酐清除率、血清鹼性磷酸酶、血磷、24小時尿鈣、尿鈣與肌酐的比值、血鈣(用治療量維生素D時應定期作監測,維持血鈣濃度2.00~2.50mmol/L)、以及骨X線檢查等。

孕婦用藥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一般需補充鈣劑,但用法用量應遵醫囑。目前尚無鈣劑對胎兒影響的動物和人體實驗。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填用維生素D製劑。高鈣血症孕婦可伴有對維生素D敏感,應注意劑量調整,功能上又能抑制甲狀旁腺活動,以致嬰兒有特殊面容,智力低下及患遺傳性主動脈弓縮窄。

老年患者用藥


老年人可能由於活性維生素D即維生素D3分泌減少,腸道對鈣的吸收降低,故口服劑量應相應增加。

兒童用藥


全母乳餵養嬰兒易發生維生素D缺乏,皮膚黝黑母親嬰兒尤易發生。嬰兒對維生素D敏感性個體間差異大。有些嬰兒對小劑量維生素D即很敏感。血清鈣和磷濃度的乘積[Ca]×[P](mg/dl)不得大於58。
兒童長期應用維生素D2每日1800單位后,可致生長停滯。

藥物相互作用


⒈大量飲用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飲料以及大量吸煙,均會抑制口服鈣的吸收。
⒉大量進食含纖維素的食物,能抑制鈣的吸收,因鈣與纖維素結合成不易吸收的化合物。
⒊該品與苯妥英或氟化物同用,二者吸收均減低。
⒋與四環素、降鈣素或硫酸纖維素合用,可降低它們的吸收或療效。
⒌維生素D、避孕藥、雌激素能增加鈣的吸收。
⒍含鋁的抗酸葯與該品同服時,鋁的吸收增多。
⒎該品與噻嗪類利尿葯合用時,易發生高鈣血症,(因增加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
⒏本呂與含鉀藥物合用時,應注意心律失常的發生。
⒐與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如硝苯地平)同用,血鈣可明顯升高至正常以上,但鹽酸維拉帕米等的作用則降低。
⒑與其他含鈣或含鎂的藥物合用,易發生高鈣血症或高鎂血症,尤其是腎功能不全時。
⒒制酸葯中的鎂劑與維生素D同用,特別對慢性腎功能衰竭病人可引起高鎂血症。
⒓巴比妥類、苯妥英鈉抗驚厥葯、撲米酮等可降低維生素D效應,長期服用抗驚厥葯時應補給維生素D以防骨軟化症
⒔降鈣素與維生素D同用可抵消前者對高鈣血症的療效。
⒕大劑量鈣劑或利尿葯與常用量維生素D同用,有發生高鈣血症的危險。
⒖考來烯胺、考業替泊、礦物油、硫糖鋁等均能減少小腸對維生素D的吸收。
⒗洋地黃類與維生素D同用時應謹慎,因維生素D引起高鈣血症,容易誘發心律失常。
⒘大量的含磷藥物與維生素D同用,可誘發高磷血症。

藥物過量


大劑量或長期服用鈣劑每日超過2000-2500mg或存在腎功能損害時,易發生藥物過量。高鈣血症的早期表現有倦睡、意識模糊、高血壓、眼睛和皮膚的光敏感性增強、心律失常、噁心、哎吐、並有尿量增多的排尿次數增多,在嚴重的高鈣血症,心電圖Q-T間期可縮短。
逾量的處理:輕度高鈣血症只需停用鈣劑和其他含鈣藥物,減生活上飲食中鈣含量,當血鈣濃度超過2.9mmol/L(120mg/L)時,需立即採取下列措施:⑴輸注氯化鈉注射液,並應用高效利尿葯如呋噻米、布美他尼等,以迅速增加尿鈣排泄;⑵測定血清鉀和鎂濃度,如降低,應予糾正;⑶臨測心電圖,並可應用B受體阻滯劑,以防止嚴重的心律失常;⑷必要時進行血液透析,應用降鈣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⑸密切隨訪血鈣濃度。
短期內攝入大劑量或長期服用超劑量維生素D,可導致嚴重中毒反應。
維生素D引起的高鈣血症,可引起全身性血管鈣化、腎鈣質沉定及其他軟組織鈣化,而致高血壓及腎功能衰竭,上述不良反應多發生於高鈣血症和伴有高磷血症時。獨立思考可致生長停滯,屢見於長期應用維生素D2每日1800單位后,中毒劑量可因個體差異而不同,即使每日應用1萬單位超過數月後,對正常人亦可致毒性反應,維生素D中毒可因腎、心血管功能衰竭而致死。
治療維生素D過量,除停用外,應給以低鈣飲食,大量飲水,保持尿液酸性,同時進行對症和支持治療,如高鈣血症危象時需靜脈給予氯化鈉注射液,增加尿鈣排出,必要時應用利尿葯,皮質激素或降鈣素,甚至作血液透析,並應避免曝晒光,直至血鈣濃度降至正常時才改變治療方案。
【規格】 1ml:鈣0.5mg + 維生素D2 0.125mg
【貯藏】遮光、密封,在涼暗處保存。
【包裝】包裝材料:安瓶。

包裝規格


【有效期】暫定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