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風景名勝區

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嶗山,位於青島市東部的嶗山區,距市中心40餘公里。它聳立於黃海之濱,氣勢雄偉,山海緊錯,嵐光變幻,雲氣離合,是聞名遐邇的海上名山,國務院確定的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嶗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遍布山區的許多古遺址和古廟宇,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中華民族的文明史。元、明、清三代刻石滿山,宮觀寺院碑碣林立,高山古洞摩崖連壁,蔚為大觀。嶗山山區現有27處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

2021年10月3日,嶗山風景區仰口索道因設備檢修暫不營運,巨峰索道、太清索道正常營運。

歷史沿革


1982年嶗山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名勝景區之一。
1992年嶗山被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1993年成立了嶗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嶗山林場及時調整經營方向,從以營造防護林為主轉向以風景林為主。
2001年嶗山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2013年,嶗山風景區為遊客創造了更好的旅遊環境:先後改善了水、電、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拓寬整修了三條旅遊公路幹線,新建了停車場和數公里登山步道。同時,還建設了嶗山度假村。它由仰口國際旅遊度假村、流清河旅遊度假村、北九水旅遊度假村三部分組成。

景區簡介


青島嶗山風景名勝區是國務院首批審定公布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規劃總面積479.9平方公里,由嶗山、市南海濱、石老人礁岩、薛家島沙灘四個風景區組成,是我國重要的海岸山嶽風景勝地。嶗山風景區地處山東半島
嶗山風景名勝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
南部,青島市區東北部,瀕臨黃海,景區面積446平方公里,其中風景遊覽區面積161平方公里,繞山海岸線87.3公里。整個嶗山風景區由巨峰、流清、太清、上清棋盤石、仰口、北九水、華樓、登瀛等9個風景遊覽區和沙子口、王哥庄、北宅、夏庄、惜福鎮等5個風景恢復區及外緣陸海景點三部分組成。

地理環境


嶗山風景區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年均溫度12.6°C。由於受海洋影響,夏季氣溫較內陸低,平均溫度24°C。降水量
嶗山風景名勝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
940—1073.7毫米,是青島市最濕潤的地區。這裡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遊覽、避暑勝地。
嶗山山脈形成於燕山造山運動時期,山海相連,海天一色,雄偉壯觀。花崗岩地貌景觀獨具特色,山體呈垂直節理髮育,球狀風化明顯,峰頂聳立,層巒疊嶂,深澗幽谷,壁立千仞;象形石千姿百態,比比皆是;山海結合部,岬角、岩礁、灘灣交錯分佈,形成瑰麗的山海奇觀。嶗山風景名勝資源十分豐富,現有景點221處,其中歷史人文景點47處,自然景點174處。嶗山最為著名的十二景是:巨峰旭照、龍潭噴雨、明霞散綺、太清水月、海嶠仙墩、那羅延窟、雲洞蟠松、獅嶺橫雲、華樓疊石、九水明漪、岩瀑潮音、蔚竹鳴泉。
嶗山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現有木本植物400多個種和變種,有草本植物1000餘種,在景觀上比較突出的有黑松赤松落葉松、山杜鵑等。有古樹名木225株,如漢柏、唐榆和銀杏等。嶗山風景區現有林地約35萬畝,其中國有山林11.2萬畝,1992年,嶗山被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經近幾年的封山育林和加快推進實施荒山綠化工程,景區森林覆蓋率已達68%。
早在五、六千年前,嶗山就產生了燦爛的龍山文化。這裡還是道教傳播要地,始於漢唐,宋、元兩代發展到鼎盛時期,明清不衰,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嶗山道教是北方全真派,被稱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著名的道士邱處機、張三丰、徐復陽、劉志堅、劉若拙等都在嶗山修過道。同時,佛教在此也曾有與道教此消彼長的傳播歷史,著名的佛寺古剎有海印寺、潮海院、華嚴寺等,法顯憨山、慈沾、善和等高僧都曾在嶗山弘揚佛法。

氣候類型

嶗山風景區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年均溫度12.6°C。由於受海洋影響,夏季氣溫較內陸低,平均溫度24°C。降水量940—1073.7毫米,是青島市最濕潤的地區。

主要景觀


嶗山十二景

● 巨峰旭照
巨峰是嶗山主峰,俗稱“嶗頂”,位於嶗山中部群峰之中,海拔1127.3米。“雲海奇觀”、“旭照奇觀”、“綵球奇觀”是巨峰景物中的三大奇觀。特別是“旭照奇觀”,綺麗壯美,被列為嶗山十二景之冠,稱“巨峰旭照”。清代乾隆年間即墨知縣尤淑孝有詩讚曰:“振衣直上最高峰,如發扶桑一線通。只有仙靈營窟宅,更無人跡惹天風。群山嶽岳憑臨外,大海茫茫隱現中。持較岱宗應特絕,碧天咫尺彩雲紅。”
● 龍潭噴雨
龍潭瀑又名玉龍瀑,位於嶗山南麓八水河中游。八水河流至此處跌落於深潭,水如玉龍,吐霧噴雨,景色壯觀,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龍潭噴雨”。周至元有詩讚曰:“凌空亂濺沫,疑是玉龍飛。白掛虹千仞,青山環一圍。拋來珠落落,舞處雪霏霏。遊客貪清賞,斜陽不忍歸。”
● 明霞散綺
太清宮北上,行約3公里左右,在竹樹蔥籠、綠蔭掩映中便是明霞洞。這裡背後石峰聳立,山高林密,前望群巒下伏,峭壑深邃,每當朝暉夕陽,霞光變幻無窮,因而被列為嶗山十二景,稱“明霞散綺”。清代高密文人孫風雲有詩讚曰:“拾級不辭勞,松篁漲晚濤。嵐光拔地峻,海色逼天高。絕頂霞粘屐,精庭雪暈袍。三壺皆似削,俯勢瞰靈鰲。”
● 太清水月
在太清宮看海上月出,別有一番情趣。當萬籟俱寂之時,光潔的月亮被一團金輝托出海面,溶溶月色傾灑海面,浮光瀲灧,玉壺冰鏡。岸邊清風掠竹,細浪輕拍,景色幽奇絕倫。這便是嶗山十二景中的“太清水月”。清代文人林紹言有詩讚曰:“相約訪仙界,今宵宿太清。煙澄山月小,夜靜海潮平。微雨五更冷,新秋一葉驚。悄然成獨坐,細數曉鐘聲。”
● 海嶠仙墩
海嶠仙墩是指嶗山頭南部的八仙墩,嶗山頭距太清宮7公里,是由海蝕岩洞組成的奇特自然風貌。嶗山頭的南部,由於海浪多年衝擊,崖岸斷落如廈,崖下海中有十多塊兩米高的石墩,神話傳說八仙過海時曾在此小憩,因名八仙墩。此處風勁浪高,波濤洶湧,極為驚險,被譽為“嶗山第一奇景”,在嶗山十二景中稱“海嶠仙墩”。明代高僧憨山有詩讚曰:“混沌何年鑿,神功此地開。勢吞滄海盡,潮壓萬山回。洞宇今何在,仙人去不來。蓬萊應浪藉,身世重堪哀。”
● 那羅延窟
自華嚴寺沿山澗西上即達那羅延窟,這座天然的石洞寬7米,高、深各10餘米,四壁如削,洞頂有一圓洞,頗似火山噴口,天光由此圓孔透入,據僧人說那羅延佛就是在窟中修鍊成正果。如此巨大的花崗岩洞國內尚不多見,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那羅佛窟”。
● 雲洞蟠松
白雲洞在嶗山東部,坐落在海拔400多米的高山上,其景物之清奇,風光之綺麗,則又別具一格。白雲洞由巨石架成,左為青龍石,右為白虎石,前為朱雀石,後為玄武石。洞石岩頂上有一名為“華蓋”的古松,勢如騰龍,綠蔭冉冉,覆蓋全洞,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雲洞蟠松”。藍水有詩讚曰:“白雲深處白雲洞,日日洞口白雲封。驚看雲中龍出沒,一株洞后百年松。”
● 獅嶺橫雲
獅子峰在太平宮東北,幾塊巨石相疊,側看成嶺,豎看成峰,狀若雄獅,橫卧在蒼茫雲霧中,海風吹來,白雲宛若游龍,翩若驚鴻,在陽光的照射下,景色十分絢麗。但獅子峰最壯美的景色是“獅峰觀日”,人們在獅峰觀罷日出,趁曉霧未開,方可盡情地領略“獅嶺橫雲”的妙趣,因而列入嶗山十二景。明代即墨文人黃宗臣有《宿獅子峰》詩:“石上開樽有濁醪,海天東望月輪高。夜聲時到秋山寺,半是風聲半是濤。”
● 華樓疊石
華樓山位於嶗山水庫南岸,海拔408米。華樓峰是矗立山頂東部的一座方形石峰,高30餘米,由一層層岩石組成,宛如一座疊石高樓聳立晴空,故稱“華樓”,又因異石突起,猶如華表,又名“華表峰”,在嶗山十二景中稱“華樓疊石”。清代平度文人白永修有詩讚曰:“摩霄卓立碧芙蓉,天開名山第一峰。嵐氣蒸成金液水,海霞飛滿石門秋。”
● 棋盤仙弈
仙翁對弈雖未見,棋盤留人論短長。
明道觀以南這座奇特的孤峰頂上,有一塊巨大的岩石,長15米,向西探出了大半部分,崖下懸空,形狀很像跳水比賽用的跳台,遠遠望去又像一株靈芝高插雲端。這就是嶗山著名的象形石之一——棋盤石。
這塊凌空高懸的巨大岩石,高3米,寬8米,長15米,石面平坦,能坐幾十個人,並刻有雙線勾勒的“十”字,傳說這就是南極仙翁北極仙翁當年對弈留下的棋盤,因此取名“棋盤石”。這裡奇峰險峻、巨石嵯峨,是游山、觀海、賞石的又一絕佳景地。說了半天,那麼石面上的“十”字到底是干什幺用的呢?據說是道家拜斗修行的方點陣圖。這處景觀就是“嶗山著名十二景”之一——“棋盤仙弈”。
● 岩瀑潮音
潮音瀑原名魚鱗瀑或玉鱗瀑,因其聲似潮湧,自1931年始更名。潮音瀑是北九水的盡頭,四面峭壁環繞,東南高壁裂開如門,瀑布從此瀉下,山谷轟鳴,聲如澎湃怒潮。清代山東撫軍崔應階有詩讚曰:“何處<崖萬壑雷,高峰雲靜石門開。盤空舞雪飛泉落,撲面銀花細雨來。碧水澄潭湛洗滌,青松白石任徘徊。支筇未盡游觀興,樵唱遙從天際回。”
● 蔚竹鳴泉
蔚竹庵在北九水村東北的鳳凰山下,位居海拔550米高處,蔚竹成林,蒼松競茂,怪石奇秀,澗溪成韻,泉水汀咚,清新幽靜,在嶗山十二景中稱“蔚竹鳴泉”。

山峰建築

● 華樓峰
嶗山三大奇石之一,古稱聚仙台。為一方形山峰,四壁陡峭,巍峨險峻。傳說八仙過海途徑嶗山,何仙姑於聚仙台梳妝,又名“梳妝樓”。史載張三丰等名道皆與此峰有不解之緣,故成為海上名山之一。
● 太清宮
太清宮又名下清宮,始建於北宋初年,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凈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太清宮的全部建築。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組成。風格清淡簡樸。三官殿這組建築最大,前後三進院落。三皇殿院子里有兩株古柏,漢代所植。太清宮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周圍有許多景點和刻石。因此,太清宮一帶就成了嶗山遊覽區的中心。
太清宮共分三個獨立院落,一百五十多間殿宇,每個院落都有獨立的圍牆,單開山門。東南院是三官殿,殿內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院內有紫薇、銀杏、牡丹、耐冬等花木。特別是正殿前院的兩棵干粗合抱的耐冬(山茶花),一棵開紅花,一棵開白花,每逢冬盡春臨之際,拳頭的花朵開滿枝頭,紅的火紅,白的雪白,花期持續三個月。據說這兩棵耐冬,是明永樂年間道士張三丰從海島上移植於此。票價:15元每人
太清宮附近名勝有:神水泉、龍頭榆、摩崖石刻等。在太清宮,偶爾還可看到“海市蜃樓”奇景。嶗山的上清宮附近景色也很好。多奇峰異石,古樹清泉。嶗山的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名泉勝水是嶗山一大特色,巨峰頂上的“天乙泉”、太清宮的“神水泉”、上清宮的“聖水洋”等都是嶗山名泉。嶗山的特產礦泉水,有人譽之“積年之疾,一飲而愈”。
● 龍潭瀑
嶗山八水河中游,於百尺懸崖飛流直下,噴珠吐玉,狀如龍舞,故名“龍潭瀑”。潭中碧水凝寒,清澈見底。山雨過後,洪涌瀑注,飛騰叫嘯,蔚為壯觀。
● 北九水
白沙河上遊河流,因山有九折,水有九曲得名。以北九水療養院“九水界橋”為界分內九水外九水。“九水明漪”為嶗山十二勝景之一。源於巨峰北麓之水,流入峽谷,一路群峰竟秀,萬木爭榮,佳景迭出,美不勝收,故有“九水畫廊”之美譽。
嶗山主要遊覽區之一,長約3公里,由眾多景點組成,統稱為九水十八潭,有“九水畫廊”之美譽。一水有“至柔潭”,二水有“居卑潭”、“未封潭”、“未始潭”,三水有“無隅潭”、“無極潭”,四水有“自取潭”、“俱化潭”、“中虛潭”,五水有“有間潭”、“得魚潭”,六水有“得意潭”、“無幾潭”、“不滯潭”,七水有“餐霞潭”、“飲露潭”,八水有“清心潭”,九水有“洗耳潭”、“潮音瀑”等重要景點。遊覽區內建有旅遊度假村和療養院。曾以“九水明漪”之譽列嶗山十二景之一。

旅遊特色

山光海色,道教名山。山海相連,山光海色,正是嶗山風景的特色。
在全國的名山中,唯有嶗山是在海邊拔地崛起的。繞嶗山的海岸線長達87公里,沿海大小島嶼18個,構成了嶗山的海上奇觀。嶗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保存下來的以太清宮的規模為最大,歷史也最悠久。
● 仙道
嶗山是道教名山,道教文化歷史悠遠,仙道傳說豐富,蒲松齡筆下的嶗山道士穿牆仙術聞名天下。名道張廉夫、李哲玄、劉若拙、王重陽丘處機、張三丰都曾修道嶗山。北七真在嶗山地區開宗立派,興觀佈道,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繁榮,使嶗山成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
● 靈樹
嶗山風景區古樹名木品種豐富,有39種230株。太清宮內2100餘年樹齡的漢代檜柏(“漢柏凌霄”)三樹一體,共榮共生,閱盡人間滄桑,被當地人奉為神樹。1000多年樹齡的唐代糙葉樹(“唐榆逢仙”)形態奇特,是北方地區樹齡最高、山東境內一棵糙葉樹。因樹榦盤曲狀如龍頭,又稱“龍頭榆”。“龍頭榆”下的“逢仙橋”傳說是名道劉若拙遇見神仙踏雪無痕的地方;400多年樹齡的明代山茶,為蒲松齡所著《聊齋志異·香玉》篇里花神“絳雪”的原型,當地百姓視為鎮山之寶。1979年,鄧小平同志考察嶗山時曾說過:“這個地方很好,單憑這麼幾棵大的古樹,就可以招引很多的人,有條件安排開放,發展旅遊事業。”
嶗山風景區是國家森林公園,擁有我國暖溫帶面積最大、保護最完整的落葉松、赤松天然次生林生態系統。太平宮外兩株300多歲的赤松,虯枝盤龍,華冠蔥蘢,又因襲太平宮創始道長劉若拙“華蓋真人”道號,為“華蓋迎賓”景觀。
● 異石
嶗山是典型的花崗岩冰川地貌,嶗山花崗岩山峰、石崮在水蝕風化作用下,象形石發育豐富,千姿百態,無奇不有,僅在主要遊覽線路上能觀察到的象形石就多達200多處。比如“虔女峰”、“蟠桃峰”、獅子峰”、“五指峰”、“青蛙石”、“綿羊石”等等。
● 神窟
嶗山有名的花崗岩石窟洞穴有40餘處,歷史上多為道家和佛家修行之地。其中那羅延窟在佛教《華嚴經》中記載“東海有處,名那羅延窟,是菩薩聚居處”。窟內面積宏大,窟頂有一洞直衝天宇、祥光四射。明霞洞為道教全真金山派的開山祖庭。另外比較著名的洞窟有:白雲洞、慈光洞、覓天洞、玉皇洞等等。
● 滄海
嶗山與其他名山大岳不同,是燕山運動時期地殼抬升,自海底拔海而起的一座名山。它海拔1132.7米,繞山海岸線87.3公里(對外宣傳海拔1133米,海岸線88公里,更便於記憶),山海相接、海天一色、氣象萬千,是中國大陸海岸線上海拔超千米的高山,享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譽。2000多年前的史書《齊記》中亦有“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的記載。神話傳說中的東海即指嶗山海域,民間有“壽比南山,福如東海”之說。據說當年秦始皇為尋找長生不老葯,派徐福帶領500童男童女東渡,就是從嶗山始發前往日本的。
● 奇雲
嶗山“三圍環海,背負平川,”山海相連。特殊的地理地貌環境,造就了奇妙的天象變化,雲霧、霞光常常形成千姿百態的景觀,給人以虛炫神秘的感覺。正如著名詩人賀敬之賦詩讚曰:“黃山盡美恐非真,山川各異似才人;嶗山遜君雲與海,君無嶗山海上雲。”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 植物
嶗山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現有木本植物400多個種和變種,有草本植物1000餘種,在景觀上比較突出的有黑松、赤松、落葉松、山杜鵑等。有古樹名木225株,如漢柏、唐榆和銀杏等。嶗山風景區現有林地約35萬畝,其中國有山林11.2萬畝,1992年,嶗山被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 動物
嶗山山區的野生動物,大體分為獸類、鳥類、海洋生物類和淡水魚類。1930年青島市政府公布准許獵狩之野生動物有“野豬、狼、兔、狐狸、野貓、鼬鼠等”。1949年後,嶗山的主要野生獸類有狐狸、野兔、獾、貉、黃鼬等。1930年鳥類專家壽振黃對嶗山的鳥類進行了系統調查,記載了鵲、雀、燕、雁等250餘種。1983年嶗山縣鳥類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對嶗山的鳥類資源進行了調查,發現嶗山共有鳥類230餘種,隸屬10目、30科、63屬,其中食蟲鳥86種、食鼠鳥17種。據1984年就225種鳥類進行的調查,計有留鳥15種、夏候鳥85種、冬候鳥18種、旅鳥107種。

水資源

嶗山有攔蓄的地上水約3.17億立方米,地下水約1.12億立方米,扣去重複量0.93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約為3.36億立方米。地表水主要集中在6~8月汛期,年際變化大,地區分佈也不平衡。據1956~1983年27年的記載,年平均徑流深度為349.9毫米。1964年最大徑流量為4.493億立方米,是多年平均徑流量的1.42倍。1981年最小徑流量為0.9052億立方米,僅佔多年平均徑流量的28.6%。地下水由於各區域地形水文地質條件的不同,其類型分佈及運動規律都有明顯差異。第四紀鬆散層孔隙水含水組主要分佈於山前、河肩地帶,含水豐富,水質良好,開採方便。基岩風化構造裂隙孔隙水,由於局部殘積層較厚,溝谷下切較深,形成下降泉,是著名的嶗山礦泉水發源地。
嶗山是世界三大優質礦泉水地下水系中心之一。

礦產資源

嶗山域內蘊藏大量花崗岩,另有少量白堊土及雲母,其他礦藏甚微。明代黃宗昌《嶗山志》中僅記有試金石、綠石文石五色石等。清代《即墨縣誌》則記有試金石、高山石、綠石、海綠石、五色石、田橫島石(可琢硯)、鏨子石、墨晶茶晶紫石英、馬蹄石。
主要岩石有墨綠色花崗岩、白堊土、氟礦、錳鐵礦、硅礦雲母礦石棉沙金麥飯石、綠石

春夏秋冬


嶗山之春

嶗山風景名勝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
是花的天下。正是山花爛漫時,且看春意枝頭鬧。花團錦簇的嶗山,就是千姿百態、色彩繽紛的天堂。
當冬盡春回,冰消雪融,明媚的春色就點染上嶗山的雙頰。初春時節,滿山梨花飄飄洒洒,玉樹瓊英,如雲似霧,人稱“登瀛梨雪”。更有新栽的水蜜桃樹,清淡之中添了一抹粉紅,猶如少女臉上淡淡的紅暈,越發見出春意濃濃。
待到中春,映山紅、白玉蘭、貼梗海棠連翹等花陸續開放,奼紫嫣紅,爭妍斗俏,活潑潑的笑臉魚亮了一山春色。燦爛陽光下,漫山遍野的野杜鵑燃燒的如火如荼,彷彿天邊落霞,美崙美奐。蔚竹庵的丁香白花簇簇,清香撲鼻;明霞洞的玉蘭花大如盤,冰清玉潔。三清殿中,清麗絕倫的凌霄花與七百年的蒼鬱古柏色艷奪翠,別有一番動人景緻。
春之嶗山,繁花似錦,綠樹成蔭,更有松間清泉冷冷淙淙,聲若鳴琴,林中鳥啼啁啁啾啾,脆如風鈴,使人心曠神怡。

嶗山之夏

嶗山之夏,主色調是濃濃淡淡深深淺淺的綠,草綠,樹綠,山綠,水綠,觸目皆綠。綠滿青山水滿川,令人忍不
嶗山風景名勝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
住要張開雙臂擁抱這個生機勃勃的季節。
嶗山林林中不乏幾百年的古樹品名,銀杏、耐冬、柏樹、榆樹青翠欲滴,蓊蓊鬱郁。山無水不秀,嶗山號稱“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潺潺泉水從海拔千米的天乙泉發源,一路流下,幾乎隨處可見,可說是嶗山之魂,給這青青世界添了幾分靈氣,添了幾分風情。
九水十八潭是夏季的主角,峰迴路轉,一步數景,人稱“九水畫廊”。林木蔥蔥中,泉水淙淙,曲折宛轉,每一水轉彎處都是澄清如鏡的深潭。一池碧水,一溪清流,這便是秀麗宛如江南水鄉的“九水明猗”。喧騰壯美的“岩瀑潮音”和“龍潭噴雨”,堪稱雙絕。瀑布如匹練從山崖一瀉而下,落入幽藍幽藍的靛缸灣,水花四濺,激起萬朵白蓮,迸珠碎玉。難怪有人讚歎:“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風景似江南。”
七八月間,氣重雲低,是登上巨峰觀賞雲海的最佳時機。若是宿雨初晴,更能見到巨峰綵球、獅嶺橫雲,亦是罕見奇景。

嶗山之秋

嶗山之秋,是熱熱鬧鬧的紅,艷光灼灼,濃烈奔放。“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漫山遍野的紅葉
嶗山風景名勝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
,彷彿一簇簇燃燒的火焰,溫暖而明亮,生動了整個秋天。這其中,落葉的金黃亦是不可或缺的點綴。
秋高氣爽,天青雲淡,宜於登高遠望。登上嶗頂極目四方,奇峰怪石盡收眼底,千屏萬嶂宛在目前,令人襟懷開闊,心胸舒暢。“可嘆巍巍造物功,山海大地立虛空。八荒四海知多少,盡在含元一氣中”,所言非虛。
入夜,蒼茫暮色中,潮汐漫過沉默千年的礁石。海水由綠而藍,由藍而深黑,天地間像一塊汗漫無垠的墨晶。漸漸地一抹魚肚色遙清輝浮上來,慢慢變成橙黃,一輪皎月躍出海面,月華如水灑落,“太清水月”如夢似幻。海上閃爍著熠熠星光,點點銀花,更有縷縷輕煙,聚成裊裊浮雲,在海天之間飄舞。“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且讓我們把酒共賞罷。

嶗山之冬

嶗山之冬,是瑞雪皚皚的天地,玉樹瓊花,冰雕雪琢,銀妝素裹,分外妖嬈。這晃嶗山最為清麗絕倫的
嶗山風景名勝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
季節。
隆冬嚴寒的嶗山,山高水瘦,怪石崢嶸,灰褐色的亂石營造出一片肅殺之氣。漫天飛雪紛紛揚揚,山茶、梅花千花怒放,鮮紅點點,艷麗無儔,暗秀盈袖,點盡風騷。此情此景,當在巨峰之巔,俯瞰蒼茫大地,指點江山如畫,縱談天下大事,紅泥綠蟻,玉液瓊漿,古來聖賢多寂寞,與爾同消萬古愁。
明朗的早晨,朝陽初起時,可以看到高高的山峰一片潔白,樹木花草都穿上了晶瑩剔透的冰衣,閃閃發光,彷彿一個水晶世界。此即為大陸性季風氣候形成的“銀峰晶掛”。天地清溝,淳和莊嚴,惟有雪花精靈靜靜飛舞。這時的嶗山,別有一番清冷脫俗的美麗。
冬天很少有人登山,殊不知此時正是領略山川之美的最好時機。當四周一片安寧靜謐,讓我們用心聆聽雪落的聲音。

景區文化


道教文化

嶗山是道教發祥地之一。嶗山自春秋時期就雲集一批長期從事養生修身的方士之流,明代志書曾載“吳王夫差嘗登嶗山得靈寶度人經”。到戰國後期,嶗山已成為享譽國內的“東海仙山”。教秦始皇的東巡,漢武帝兩次幸不其(今青島市城陽區),都與方仙道的活動密切相關,《漢書》載武帝在嶗山“祠神人於交門宮”時“不其有太乙仙洞九,此其一也”。
早在五、六千年前,嶗山就產生了燦爛的龍山文化。這裡還是道教傳播要地,始於漢唐,宋、元兩代發展到鼎盛時期,明清不衰,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嶗山道教是北方全真派,被稱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著名的道士丘處機、張三丰、徐復陽、劉志堅、劉若拙等都在嶗山修過道。同時,佛教在此也曾有與道教此消彼長的傳播歷史,著名的佛寺古剎有海印寺、潮海院、華嚴寺等,法顯、憨山、慈沾、善和等高僧都曾在嶗山弘揚佛法。
西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張廉夫來嶗山搭茅庵供奉三官並授徒拜祭,奠定了嶗山道教的基礎。從西漢到五代時期末,嶗山道教基本屬於太平道及南北朝時期寇謙之改革后的天師道,從宗派上分屬於樓觀教團、靈寶派上清派(亦稱茅山宗、閣皂宗)。
宋代初期,嶗山道士劉若拙得宋太祖敕封為"華蓋真人",嶗山各道教廟宇則統屬新創"華蓋派"。
金元以來,道教全真派興起,嶗山各廟紛紛皈依於"北七真"的各門派,成吉思汗敕封丘處機之後,嶗山道教大興。
延至明代,嶗山道教的"龍門派"中衍生三派,使教派總數達到10個,嶗山及周邊地區道教長盛不衰。至清代中期,道教宮觀多達近百處,對外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
建國后,青島市人民政府於1952年撥專款對嶗山道教廟宇實施重點維修,嶗山道教得到保護和生存。
“文化大革命”前期,嶗山道教作為“四舊”受到衝擊,毀掉神像,遣散道士,嶗山道教的宗教活動廢止。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青島市人民政府逐步有計劃地恢復部分嶗山道教廟宇,落實宗教政策,召回道士,重修神像,返還廟產。現嶗山相繼修復並對外開放的廟宇有太清宮、上清宮、明霞洞和太平宮。嶗山道教恢復了正常的宗教活動。

佛教文化

佛教傳入嶗山地區,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嶗山之佛教始於魏晉,盛於隋唐,明代又迭起高潮,清代後期漸衰。嶗山的崇佛寺(俗稱荊溝院)建於魏元帝景元五年(公元264年),這是嶗山最古老的寺院,應視為佛教在嶗山的發端。東晉義熙八年(公元412年),到印度等地求經的僧人法顯泛海返國,遇颶風漂泊到不其縣嶗山南岸栲栳島一帶登陸,當時不其縣為長廣郡的郡治,篤信佛教的太守李嶷聽說法顯是到西方取經的名僧,便將法顯接到不其城內,講經說法,並在其登岸之處創建了石佛寺(即潮海院)。從此,佛教在嶗山聲名大振,廣為傳播。嗣後,嶗山相繼建起了石竹庵(后改名慧炬院)和獅蓮院(俗稱城陽寺),北魏法海寺的創建,標誌著嶗山佛教已初具規模。

相關書籍

遊覽嶗山的人,不會忘記到傳說蒲松齡住過的三清殿西關岳祠看看。蒲松齡寫《聊齋志異》,多次以嶗山為背景。三官殿前的一株山茶,高8.5米,干圍1.78米,樹齡約700年,為世界少見的大山茶。寒冬季節,滿樹綠葉滴翠,紅花嬌艷,猶如落下一層絳雪。宮中原有白牡丹,高及屋檐。當年蒲松齡寓於此,與牡丹、山茶相對,孕育出優美神話故事《香玉》,寫白牡丹和紅山茶變成美麗的女子,與一位書生相戀的故事,為《聊齋志異》中的佳作。

旅遊特色


仙道

嶗山是道教名山,道教文化歷史悠遠,仙道傳說豐富,蒲松齡筆下的嶗山道士穿牆仙術聞名天下。名道張廉夫、李哲玄、劉若拙、王重陽、丘處機、張三丰都曾修道嶗山。北七真在嶗山地區開宗立派,興觀佈道,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繁榮,使嶗山成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

靈樹

嶗山風景區古樹名木品種豐富,有39種230株。太清宮內2100餘年樹齡的漢代檜柏(“漢柏凌霄”)三樹一體,共榮共生,閱盡人間滄桑,被當地人奉為神樹。1000多年樹齡的唐代糙葉樹(“唐榆逢仙”)形態奇特,是北方地區樹齡最高、山東境內唯一一棵糙葉樹。因樹榦盤曲狀如龍頭,又稱“龍頭榆”。“龍頭榆”下的“逢仙橋”傳說是名道劉若拙遇見神仙踏雪無痕的地方;400多年樹齡的明代山茶,為蒲松齡所著《聊齋志異·香玉》篇里花神“絳雪”的原型,當地百姓視為鎮山之寶。1979年,鄧小平同志考察嶗山時曾說過:“這個地方很好,單憑這麼幾棵大的古樹,就可以招引很多的人,有條件安排開放,發展旅遊事業。”
嶗山風景區是國家森林公園,擁有我國暖溫帶面積最大、保護最完整的落葉松、赤松天然次生林生態系統。太平宮外兩株300多歲的赤松,虯枝盤龍,華冠蔥蘢,又因襲太平宮創始道長劉若拙“華蓋真人”道號,為“華蓋迎賓”景觀。

異石

嶗山是典型的花崗岩冰川地貌,嶗山花崗岩山峰、石崮在水蝕風化作用下,象形石發育豐富,千姿百態,無奇不有,僅在主要遊覽線路上能觀察到的象形石就多達200多處。比如“虔女峰”、“蟠桃峰”、獅子峰”、“五指峰”、“青蛙石”、“綿羊石”等等。

神窟

嶗山有名的花崗岩石窟洞穴有40餘處,歷史上多為道家和佛家修行之地。其中那羅延窟在佛教《華嚴經》中記載“東海有處,名那羅延窟,是菩薩聚居處”。窟內面積宏大,窟頂有一洞直衝天宇、祥光四射。明霞洞為道教全真金山派的開山祖庭。另外比較著名的洞窟有:白雲洞、慈光洞、覓天洞、玉皇洞等等。

滄海

嶗山與其他名山大岳不同,是燕山運動時期地殼抬升,自海底拔海而起的一座名山。它海拔1132.7米,繞山海岸線87.3公里(對外宣傳海拔1133米,海岸線88公里,更便於記憶),山海相接、海天一色、氣象萬千,是中國大陸海岸線上唯一海拔超千米的高山,享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譽。2000多年前的史書《齊記》中亦有“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的記載。神話傳說中的東海即指嶗山海域,民間有“壽比南山,福如東海”之說。據說當年秦始皇為尋找長生不老葯,派徐福帶領500童男童女東渡,就是從嶗山始發前往日本的。

奇雲

嶗山“三圍環海,背負平川,”山海相連。特殊的地理地貌環境,造就了奇妙的天象變化,雲霧、霞光常常形成千姿百態的景觀,給人以虛炫神秘的感覺。正如著名詩人賀敬之賦詩讚曰:“黃山盡美恐非真,山川各異似才人;嶗山遜君雲與海,君無嶗山海上雲。”

巨峰風景遊覽區


巨峰,俗稱“嶗頂”,為嶗山主峰,海拔1133米,是中國漫長海岸線上唯一一座高度超過千米的山峰,嶗山因此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
巨峰以其山海奇觀、天象奇觀、山林景觀、奇峰薈萃、人文景觀構成了雄偉壯美、離奇多變的天然之美。夏季可以領略“雲海奇觀”、“巨峰火球”的壯美氣勢,冬時能觀賞到“銀峰晶掛”的萬千景象。在嶗頂觀海上日出,更是令人嘆為觀止。“巨峰旭照”被列入“嶗山著名十二景”。
巨峰遊覽區是嶗山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中的精華所在。2001年4月,巨峰遊覽區開發項目正式動工建設,2003年底竣工,投資達1.6億元。該項目完工後,被評為“青島市十大精品建設工程”。整個景區建設根據市委主要領導的創意,遵循著名專家學者的文化理念設計,將“大道之源”、“眾經之首”的《易經》與巨峰的神奇結合在一起,以物化的形式加以表現,展示其陰陽哲學的獨特魅力,貫通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體思維,使人們在遊覽中領略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巨峰遊覽區的開放,解決了長期困擾景區旅遊發展的“擦邊游”、“山腳游”問題,促進了景區遊覽格局的根本轉變。
嶗山風景名勝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
巨峰山門巨峰雲海嶗山石刻巨峰雲海

北九水風景


(九水十八潭)
嶗山北九水由巨峰原泉之水沿途彙集諸多水流而形成。2002年春,市委主要領導同志視察嶗山北九水,認為嶗山水很有名,應當充分做好水的文章,為此,提出了命名“九水十八潭”的創意。按照此創意,嶗山風景區管委會委託專業設計公司進行了水景設計。著名畫家范曾多次到嶗山考察,對“九水”和“十八潭”分別進行了命名和闡釋(“九水”分別為上善、抱一、大方、齊物、養生、坐忘、逍遙、安期、許由;“十八潭”分別為至柔潭、居卑潭、未封潭、未始潭、無隅潭、無極潭、自取潭、俱化潭、中虛潭、有間潭、得魚潭、得意潭、無己潭、不滯潭、餐霞潭、飲露潭、清心潭、洗耳潭),並撰寫了《嶗泉銘》。“九水十八潭”總體設計構想是將“順法自然”的老莊思想與山水的靈秀結合在一起,形成獨特的文化內涵。2002年10月7日,“九水十八潭”正式動工建設,2002年底完工。
嶗山風景名勝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
北九水無極潭無隅潭俱化潭

公交車乘車線路


104路台東-流清河
台東:5:00-17:50
流清河:6:10-17:40
下行站點台東、延安路、延安路南站、芝泉路、華嚴路、湛山、二療、市政府、浮山所、福州路、辛家莊、高雄路、彰化路、麥島、紡織工學院、徐家麥島、王家麥島、海川路、海青路、海安路、山東頭、海爾路、金家嶺、松嶺路、王家村、石老人西、石老人、石老人觀光園、翡翠花園、陽明山莊、西姜、姜戈庄、南嶺溝、十字路、沙子口、沙子口河東、沙子口中學、西澄灜、澄灜、大河東、南窯、流清河。
上行站點無海川路
區間台東-嶗山區政府
106路李村-埡口
首末車時間
李村:7:15-14:30
埡口:9:00-16:20
站點李村、李村公園、下王埠、上王埠、上王埠村北、桃園、蔬菜莊園、羅圈澗、南屋石、安樂村、源頭、太平山、太平庄、夏庄鎮政府、夏庄、白沙河中學、郝家營、曹村、黃家營、惜福鎮、吳賈村、前金、后金、院后、鐵其後、鐵其山、東葛、大橋、下口廟、西台、東台、姜家土寨、蒲田、王山口、何家村、王戈庄、曉望、曲家莊、仰口、刁龍咀、華嚴寺、青山、埡口。
107路李村-北九水
首末車時間
李村:8:00-14:30
北九水:9:30-16:00
站點:李村、東李村、鄭庄、蘇家中學、劉家下河、王家下河、北龍口、溝崖、東陳、洪園、峪夼、北宅、嶗山十一中、烏龍、蘭格庄、華樓山、畢家、烏衣巷、大嶗、孫家村、大嶗觀、一水、三水、河東村、北九水。
110路台東-北九水
首末車時間
台東:6:30-14:00
北九水:8:00-15:30
站點台東、延安路南站、芝泉路、湛山、浮山所、福州路、辛家莊、青島大學、麥島、徐家麥島、王家麥島、海青路、海安路、山東頭、海爾路、金家嶺、松嶺路、朱家窪、新二中、午山、加油站、李沙路、於家下河、北龍口、溝崖、王家村、石老人西、石老人、石老人觀光園、翡翠花園、陽明山莊、西姜、姜戈庄、南嶺溝、十字路、沙子口、沙子口河東、沙子口中學、西澄灜、澄灜、大河東、南窯、流清河。
113路李村-流清河
首末車時間
李村:5:20-18:10
流清河:6:00-18:40
站點李村、浮山路、九水路、東李村、東橋、候家莊、鄭庄、蘇家中學、劉家下河、恆星學院、王家下河、五里巷、龍口、嶗山五中、漢河、松山後、於哥庄、南宅、南嶗山、十字路、沙子口、沙子口河東、沙子口中學、西澄灜、大河東、南窯、流清河。
123路李村-仰口
首末車時間
李村:5:10-17:20
仰口:6:00-18:00
站點李村、李村公園、下王埠、上王埠、上王埠、上王埠村北、桃園、蔬菜莊園、羅圈澗、南屋石、安樂村、源頭、太平山、太平庄、夏庄鎮政府、夏庄、白沙河中學、郝家營、曹村、黃家村、惜福鎮、吳賈村、前金、后金、院后、鐵其後、鐵其山、東葛、大橋、下口廟、西台、東台、姜家土寨、蒲田、王山口、何家村、王戈庄、曉望、曲家莊、仰口。
304路輪渡-埡口
首末車時間
輪渡:6:30-15:00。
埡口:8:30-17:00
下行站點
下行站點輪渡、團島、西康路、十二中、火車站、棧橋、大學路、魯迅公園、海水浴場、中山公園、武勝關路、太平角、海療、湛山、二療、市政府、浮山所、福州路、辛家莊、高雄路、青島大學、麥島、紡織工學院、徐家麥島、王家麥島、海川路、海青路、海安路、山東頭、海爾路、金家嶺、松嶺路、王家村、石老人西、石老人、石老人觀光園、翡翠花園、陽明山莊、西姜、姜戈庄、南嶺溝、十字路、沙子口、沙子口河東、沙子口中學、西澄瀛、澄瀛、大河東、南窯、流清河、八水河、下宮、埡口。
上行站點埡口、下宮、八水河、流清河、南窯、大河東、澄瀛、西澄瀛、沙子口中學、沙子口河東、沙子口、十字路、南嶺溝、姜戈庄、西姜、陽明山莊、翡翠花園、石老人觀光園、石老人、石老人西、王家村、松嶺路、金家嶺、海爾路、海青路、王家麥島、徐家麥島、紡織工學院、麥島、青島大學、高雄路、辛家莊、福州路、浮山所、市政府、二療、湛山、東海一路、海療、太平角、武勝關路、中山公園、海水浴場、魯迅公園、大學路、青島路、棧橋、火車站、西鎮、雲南路、團島、輪渡。
311路火車站-北九水
首末車時間
火車站:6:45-14:40
北九水:9:00-16:40
下行站點火車站、棧橋、大學路、魯迅公園、海水浴場、太平角、湛山、市政府、浮山所、福州路、辛家莊、青島大學、徐家麥島、海青路、山東頭、香港東路、李山東路、會展中心、雲嶺路、苗嶺路、朱家窪、午山、枯陶村、北龍口、溝崖、東陳、洪園、峪夼、北宅、嶗山十一中、烏龍、蘭格庄、華樓山、畢家、烏衣巷、大嶗、孫家村、卧龍村、北九水。
上行站點湛山與海療間加東海一路。
312路輪渡-仰口
首末車時間
輪渡:6:30-14:20
仰口:9:00-16:40
下行站點輪渡、團島、火車站、大學路、魯迅公園、海水浴場、湛山、市政府、辛家莊、青島大學、徐家麥島、山東頭、海爾路、遼陽路、北村、中韓、308國道、嶗山賓館、東李村、下王埠、上王埠、桃園、蔬菜莊園、羅圈澗、安樂村、源頭、太平庄、夏庄鎮政府、夏庄、白沙河中學、郝家營、曹村、黃家營、惜福鎮、吳賈村、前金、后金、院后、鐵其後、鐵其山、東葛、大橋、下口廟、西台、東台、姜家土寨、蒲田、王山口、何家村、王戈庄、曉望、曲家莊、仰口。
上行站點湛山與海療之間加東海一路。
365路大港二路-北九水
首末車時間
大港二路:5:50-14:20
北九水:7:40-16:40
站點大港二路、華陽路、利津路、雒口路、長春路、曹縣路、長途站、小村莊、鞍山二路、山東路、清江路、公交四公司、大山、南昌路、高安路、廣豐路、開平路、周口路、洛陽路、安陽路、國棉五廠、勝利橋、滄口飛機場、國棉九廠、振華路、曉翁村、西流庄、大村莊、環城西路、青峰路、李村、崇山峻岭路、九水路、東李村、東橋、侯家莊、鄭庄、六十四中、劉家下河、王家下河、北龍口、溝崖、東陳、洪園、峪夼、北宅、嶗山十一中、烏龍、蘭格庄、華樓山、畢家、烏衣巷、大嶗、孫家村、大嶗觀。
371路昌樂路-仰口
首末車時間
昌樂路:6:00-15:20
仰口:8:00-17:30
站點昌樂路、雒口路、長春路、曹縣路、長途站、鐵中、四方、四方小學、瑞昌路、北嶺、葡萄酒廠、水清溝、阜陽路、開平路、洛陽路、周口路、香里、重慶南路和、環城南路、曲戈庄、新村、峰山路和、李村、李滄區政府、李村公園、下王埠、上王埠、上王埠、桃園、蔬菜莊園、羅圈澗、南屋石、安樂村、源頭、太平山、太平庄、夏庄鎮政府、夏庄、白沙河中學、郝家營、曹村、黃家村、惜福鎮、吳賈村、前金、后金、院后、鐵其後、鐵其山、東葛、大橋、下口廟、西台、東台、姜家土寨、蒲田、王山口、何家村、王戈庄、曉望、曲家莊、仰口。

旅遊信息


名優特產

嶗山鮑魚、北宅櫻桃、寒露蜜桃、嶗山刺參、嶗山棍、嶗山花崗岩、嶗山金鉤海米、嶗山礦泉水、嶗山綠茶、嶗山綠石、嶗山耐冬、嶗山拳頭菜、王哥庄豆腐、西施舌、仙胎魚等

景區票價

● 門票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
巨峰遊覽區進山門票:80元/人;半價40元/人
流清遊覽區—太清遊覽區—棋盤石遊覽區—仰口遊覽區進山門票:90元/人;半價45元/人
北九水遊覽區進山門票:65元/人;半價32元/人
【淡季】11月1日-來年3月31日
巨峰遊覽區進山門票:50元/人;半價25元/人
流清遊覽區—太清遊覽區—棋盤石遊覽區—仰口遊覽區進山門票:60元/人;半價30元/人
北九水遊覽區進山門票:40元/人;半價20元/人
華樓遊覽區全年票價:10元/人
● 免票
2020年8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嶗山風景名勝區對所有國內外遊客免門票,景區內索道、觀光巴士、太清宮按原有價格收費。嶗山景區採取實名制網上先預約、后入園方式,實現分時段、錯峰遊覽。
● 索道
巨峰索道的票價:單程40元/人,往返80元/人
太清索道的票價:單程45元/人,往返80元/人
仰口索道的票價:單程35元/人,往返60元/人
● 旅遊觀光車票
流清遊覽區—太清遊覽區—棋盤石遊覽區—仰口遊覽區車票:40元/人,1.2-1.4米兒童半價票20元/人
北九水遊覽區旅遊觀光車票價30元/人,1.2-1.4米兒童半價票15元/人
巨峰遊覽區旅遊觀光車票價40元/人
● 對特殊群體的優惠
1、對60周歲以上老年人持有效證件遊覽門票免費。
2、殘疾人憑殘疾人證,享受遊覽門票和停車費免費的優待政策。
3、現役軍人持新版軍官證、士兵證(在有效期內)免購景區遊覽門票;
持“軍官離退休證”人員免購景區遊覽門票;傷殘軍人憑傷殘軍人證件遊覽門票免費;軍車免費。
4、身高1.2米以下的兒童免購景區遊覽門票。身高1.2—1.4米的兒童可購買半價遊覽門票。
5、全國各大、中、小學校全日制學生憑學生證購買半價遊覽門票。
6、新聞單位工作人員憑記者證免購景區遊覽門票。
7、對青島市市民辦理登山年卡,持登山年卡人員可免費到景區遊覽(五一、十一假日期間除外),並免費乘坐景區旅遊觀光車。
8、景區旅遊觀光車對身高1.2米以下的兒童免費,身高1.2—1.4米的兒童可購買半價車票。其他人員乘車一律購買全價車票。
9、自景區景點正式恢復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全國醫務工作者、現役軍人,憑有效證件至各景區售票處辦理免票入園手續。

景區線路

● 嶗山遊覽線路共有四條其中陸路三條(南線,東線,中線),水路一條。
嶗山風景名勝區
1、南線:由香港東路或東海東路向東經沙子口,登贏,流清河奔太清宮,主要遊覽太清景區。如果時間允許,可再去上清景區或去巨峰景區;也可去棋盤石景區。此條遊覽路線距離近,可觀幾個著名景點,並可當天輕鬆往返。一般旅行社能安排走這條線,也是最繁忙的嶗山旅遊線路。
乘坐旅遊專線車或幾個包乘計程車十分方便,可減輕登山之勞累。如乘104路,113路,304路公交車也可遊覽此線。
2、東線:由李滄區李村出發,先向北轉東,經惜福,王哥庄到仰口主要遊覽仰口景區,如果早晨出發時間較早,遊覽行程緊湊,剩餘時間較多,可向南遊覽棋盤石景區或直奔太清景區由南線返回。
根據同行人員數量,包乘中巴車或出租轎車,一日內可游完東線和南線主要景點。若乘123路,312路,106路公交車,一般只能遊覽東線。
3、中線:也是由李滄區李村出發,向東經北龍口轉北,經北宅,烏衣巷赴北九水景區。若時間允許,此線可於途中遊覽華樓景區;亦可驅車經柳樹台攀巨峰,步行過潮音瀑亦可達巨峰。由大嶗觀可轉赴仰口景區。
可包乘計程車或乘107路,110路,311路,365路公交車抵達。
4、水路:由青島灣旅遊碼頭乘船遊覽海上風光,在太清灣登陸,主要遊覽太清,上清景區。
● 巨峰景區:與南線乘車方式相同,在大河東站下車即可到達巨峰景區的收費站。由觀光車將遊客沿盤山公路載至索道站,遊客可在車上欣賞沿途石壁上的關於嶗山歷史文化的石刻,在索道站可選擇體驗乘索道上山和沿石路上山的不同樂趣。
各景區及其他景點均可分幾次按不同旅遊線路作較全面的遊覽這座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的世外桃源,留給人們韻味清新而悠長感覺。

交通信息

● 北九水:365、110、311、112(只能到達景區外卧龍村位置)
● 華樓:365、110、311、112到“蘭家莊”站(以上四路公交車都先到“華樓”,然後到“北九水”為終點站。)
365:大港二路—北九水,一天4班定點發車。大港二路:5:30、7:40、13:00、14:50,北九水:7:40、9:20、14:50、16:40。
110:台東—北九水,一天2班定點發車。台東:6:30、14:00,北九水:8:00、15:30。
311:火車站—北九水,一天5班定點發車。火車站:6:45、7:45、8:30、13:00、15:00,北九水:8:25、9:25、10:10、14:40、16:40。
112:滄海路—卧龍村,30分鐘左右一班車。滄海路:4:40—18:10,卧龍村:6:00—19:30
● 仰口:110、312、371、106、383
110:台東—仰口,1小時左右一班車。台東:6:00—16:30,仰口:8:00—18:30。
312:輪渡—仰口,一天2班定點發車。輪渡:7:3014:20,仰口:9:5016:40。
371:昌樂路—仰口,一天2班定點發車。昌樂路:6:0015:20,仰口:8:0017:00。
106:李村—埡口,一天2班定點發車。李村:7:1014:00,埡口:9:0016:00。
383:海大嶗山校區—仰口(半小時左右一班車)。海大嶗山校區:6:15-18:30,仰口:7:20-19:35。
● 巨峰、太清:304、104、802、113
304:輪渡—流清河,車次較多。輪渡:6:00—17:30,流清河:7:50—19:20。
104:台東—流清河,40分鐘左右一班。台東:5:00—17:50,流清河:6:10—19:00。
802:火車站—流清河,一天3班定點發車。火車站:6:30、11:00、15:00。(從火車站到流清河需時約1個小時,到達后即往回返。)
113:滄海路—流清河,每天7班定點發車。滄海路:4:50、6:00、7:00、8:00、15:30、16:30、17:40。(從滄海路到流清河需時約1小時15分鐘,到達后即往回返。)

景區防疫

預約入園
景區採取實名制網上預約購票方式,遊客通過“嶗山風景區”官方網站、“悅行嶗山、嶗山風景區”微信公眾號或“一部手機游嶗山”微信小程序網上預約購票並簽署健康承諾后,憑身份證原件檢票進入景區。
限流措施
文化和旅遊部最新規定:景區接待遊客量不超過最大承載量的75%
醫護免費
醫護人員憑醫師執業證、護士執業證,現役軍人憑軍官證、士兵證免景區門票和旅遊區間車票遊覽景區。

景區通告

2021年10月3日,嶗山風景區官方發布索道信息,仰口索道因設備檢修暫不營運,巨峰索道、太清索道正常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