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貴族史
200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本書作為英國專門史讀物,力圖為歷史學者和愛好者提供一點參考。書中勾勒了英國貴族的發展脈絡,揭示了他們先從軍事貴族到封建貴族、繼而從封建貴族到資產階級貴族、再從資產階級貴族中衍變出工黨貴族的基本軌跡,闡明了各個時代貴族涵義的廣義和狹義區別。另外,還介紹和論證了貴族等級體制與國家政權的關係,指出了他們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和影響。
為了提高本書的可讀性,筆者以適當的篇幅,介紹了與英國貴族密切相關的騎士制度和騎士精神、婚姻和家庭生活、貴族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內容。
導言:世紀末的喪鐘
第一章 貴族起源(盎格魯一撒克遜時期)
一、貴族產生的背景
二、世俗貴族的演變
三、教會貴族等級制的形成
四、貴族的職責和作用
第二章 封建貴族制的確立(諾曼時期)
一、諾曼征服芻貴族改制
二、貴族、王權和亂治更替
三、壬教勇王權之爭
四、騎士制度和騎上精神
五、貴族家庭
第三章 興盛與衰落(12世紀末-15世紀)
一、“貴族綱領”——《大憲章》
二、貴族反對派和議會形成
三、貴族和兩院制
四、貴族爭鬥與王朝更替
五、五級貴族的起緣
六、貴族和中央政務會
七、封建貴族的衰變
八、封臣制和騎士制的袁落
九、中世紀後期貴族婚姻
第四章 衰落和變異(1485—1688年)
一、王權擴充和貴族制度化
二、都鐸年間上院的衰落
三、鄉紳的崛起
四、爵位的膨脹
五、新舊貴族和上院沉浮
六、貴族等級和等級社會
七、貴族家庭和婚姻
八、貴族教育和文化活動
第五章“貴族時代”(1688年一19世紀中葉)
一、貴族寡頭體制的成因
二、貴族寡頭體制和政黨競爭
三、貴族涵義和人數的變化
五、貴族和大地產制
六、貴族與工業革命
七、貴族與議會兩院
八、貴族對其他權力的壟斷
九、公學、“牛僑”和歐陸遊學
十、莊園建造和鄉間生活
十一、貴族婚姻
算六章 真正的衰落(19世紀後期至今)
一、貴族政治特權的失落
二、經濟優勢的失落
三、貴族成分的嬗變
四、世養大戰和貴族損傷
五、戰後大地產制的衰落
六、貴族地王的出路尋覓
七、戰後貴族體制的改造
附錄:主要參考書目
閻照祥(1949—),男,漢族,教授,英國史研究專家。山東省成武縣人,中共黨員,1976年畢業於河南大學歷史系,留校工作至今。1978-1981年在職攻讀世界近現代史專業研究生,獲碩士學位,現為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中國歷史學會理事、中國世界近現代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世界近代史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英國史研究會副會長。閆照祥教學效果優秀,曾多次獲河南大學教學優秀一等獎。在科研方面,閆照祥多年來從事世界近代史和英國史的教學和研究,主攻英國政治制度史,他先後出版學術專著4部,先後6次榮省級科研一、二等獎。出版專著有《英國政黨政治史》、《英國政治制度史》、《英國貴族史》、《簡明英國史》等4部,合著《遺忘的邊疆》。
在《歷史研究》、《世界歷史》、《西歐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其中國家級刊物上發表8篇,其中《英國貴族政治權勢在近代的長期延續》,在《歷史研究》1991年第4期發表后,被《新華文摘》1991年第10期全文轉載,2000年收入《20世紀學術經典文庫·史學卷》。閻照祥所發表的文章和出版的專著有較高的學術價值,他發表的文章多次被《新華文摘》、《中國歷史年鑒》、《世界史研究動態》等重要書刊轉載,所寫專著被有關專家給予極高評價,在國內外史學界有較大的影響。1987年至1994年他先後3次應邀到美國西懷俄明學院和英國倫敦大學講學並進行科學研究。
(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千多年前,以軍事貴族的面目出現。為國王效力,履行軍職,財富主要是地產,繼承遺產要繳納捐稅。600年間,戰亂不斷,國王依戰功賞賜給將士土地,而國王自己,通常也被視為“牛”一點的貴族。開始叫“哥塞特”,後來叫“塞恩”,詞語含義是為他人服務,地位的高低,由被服務的對象決定。彼時,很多自由農變為農奴。約6世紀起,貴族群體中注入宗教成份。
撒克遜人,是傳說中的亞瑟王的手下敗將。在《Wives and Daughters》中,漢姆雷老爺,很為自己是到英格蘭最早的撒克遜人而驕傲。其實,之前,英格蘭是凱爾特人的天地,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是來自日耳曼的入侵者,經過長達3個世紀的征服與混合,幾個民族融為一個民族,才有了今天的英格蘭人。 ‘
刻爾(農民)與哥塞特之間的基本區別,是著名的《伊尼法典》中關於償命金的規定,後者通常是前者的6倍。勤勞且家運亨通的刻爾,就有可能成為哥塞特。大約10世紀,Ealdorman這個詞,開始專指大貴族,漸漸具備了伯爵、方伯、親王等涵義,意即地方統治者。
教會執事這一專職,可能出現在800年前後。早在6-7世紀,不列顛就形成了世俗貴族與宗教貴族關存的體制。教會貴族與英格蘭君主的聯繫相當密切,從屬關係比較確定。他們,既能佈道,又能揮舞寶劍。賢人會議成員,能參與重大決策,有司法權。直到11世紀前期,大貴族伯爵與普通中下貴族塞恩的等級差別才終於明朗化。封建貴族制的確立(諾曼時期)英法兩國的封建制,存在較明顯的差異。英:我的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類似於中國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法: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社會語言開始分化——上層階級說法語,下層民眾講英語。重要的文件,多用拉丁文和法文。直到1259年,亨利三世同時使用兩種語言發表文件,英語才逐漸地在上層政治領域佔據了一席之地。 1086年,征服者威廉(諾曼底公爵),弄出一本《土地調查清冊》,把許多自由或半自由的農民,劃成了維蘭(農奴),因此,這本清冊,被英國人民稱為“末日審判書”。
14世紀的英國騎士
(12世紀末-15世紀) 1399年-1485年間的每次改朝換代,都由大貴族發起,都以一具國王的屍體奠基,而為此受牽連、危及身家性命、失爵丟官的貴族更多。英國的君主,事實上是選出來的,而非世襲。 1215年6月,倫敦25名貴族迫使英王約翰簽署了著名的“貴族綱領”《大憲章》。《大憲章》共有61項條款,大部分都列明一些有利於貴族的權利。例如,國王在國家所有重要事務上,包括徵稅,必須徵求貴族的意見並且得到他們的同意;過往不得隨意侵犯貴族的人身自由,等等。“法律至上,王在法下”的法則,從此被人銘記。 1265年的“西門議會”,成為未來下院乃至議會制度的重要起來。1325年,英國議會歷經百年終於形成。1376年,騎士代表彼得·馬克,成為首任議長。15世紀60-70年代,貴族院正式稱為上院,平民院正式稱為下院。 15世紀後期,英國貴族制逐漸成形,最終定製。即公侯伯子男,另外,還有從男爵和騎士,勛爵是獎勵性稱呼。1301年開始,威爾士親王成為不列顛王國的繼承者的名號。黑死病,成為封建農奴制的殺手。玫瑰戰爭。1455年,以紅玫瑰為標記的蘭開斯特家族和以白玫瑰為標記的約克家族,多次刀兵相見。持續30年,直至紅玫瑰得勝,都鐸王朝建立。
貴族城堡
貴族家庭
上院的權利不表現在上院而表現在下院。拜倫曾任上院議員,雪萊出身於從男爵家庭。英國貴族不像法國貴族那樣喜歡群聚和沙龍,而是喜歡莊園。“每個人的房舍,都是他們的城堡。”威斯敏斯特公爵的發家史(現英國首富)。1703年,他的先祖才成為男爵,1874年,便爬到了公爵的位置。 1722年,喬治三世提出,議會通過了《王室婚姻法》。18世紀末-19世紀初,貴族離婚率4%,平民離婚率萬分之一。所以,貴族們的婚姻生活還是相當不安定的。
(19世紀後期至今) 1872年,產生無記名投票法。 1876年,出版《英格蘭的貴族》,不久,再版,更名為《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大地產者》。它,是1000年來第一本說明土地佔有的不合理情況的專門著作。 1894年開始徵收遺產稅,致使大地主們雪上加霜。資產階級進入貴族,爵位換財富,財富換爵位。 20世紀20年代開始,出現中產階級新貴。一戰、二戰中,死傷諸多貴族,甚至有老貴族斷了血脈。這,與他們受的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帝國主義教育有關。大貴族的地產銳減。溫斯頓·丘吉爾不願意自己偉大的名字被陌生的稱號取代,只接受了嘉德勳章。哈羅德·麥克米倫也曾拒絕封爵。當然,最後,他還是要了世襲伯爵的稱號。
英國貴族存在的時間,超過10個世紀,可是,直到1998年英國議會改革,世襲貴族才算壽終正寢。他們是“世界史上少有的能夠在適當的時候作出適當退卻的階級”。“英國之所以在現代化的社會轉型方面取得成功,避免了革命的震蕩,贏得了社會的平穩發展,英國貴族的遠見、勇氣和妥協精神是不可抹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