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阜大街
朝阜大街
朝阜大街,最早形成於元代,是連接朝陽門、阜成門的東西向大街。兩側建築,建於不同時期,風格各異,充分彰顯了傳統古文化的獨特魅力。因在建大都城時,整齊的街道和衚衕都是橫平豎直的棋盤形,所以每座城門裡都是直對一條大街。齊化門(明代以後的朝陽門)內的大街就是今天的朝內大街,平則門(明代以後的阜成門)內的大街就是今天的阜內大街。但在古時(元、明、清)因有太液池和皇城、宮城等原因,這條大街的中部不相通。到民國時,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經多次擴建,遂形成今天的大街。朝阜大街現仍有眾多古迹遺存。
最早形成於元代。總長7 450米,由朝陽門內大街、東四西大街、五四大街、景山前街、文津街、西安門大街和阜成門內大街組成,其中阜成門至景山(見景山公園)傳統文化特色街是歷史文化保護街區。朝阜大街沿途有西四、東四等繁華商業區,兩側沿線有世界文化遺產及文物保護單位47處。其中故宮(見故宮博物院)為世界文化遺產,白塔寺、歷代帝王廟、北海及團城(見北海公園)、大高玄殿、景山、北大紅樓等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街道兩側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各異,代表著各時期的文化,是極具北京傳統文化特色的景觀走廊
朝阜
朝阜大街歷史文化遺存中,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元素。目前來講,最重要的是保護好這條街的現狀,不要進行新的擴建。從地位置上來看,朝陽門偏南,而阜成門偏北。中間的位置則是明代皇城,也就是今天大家看到的故宮(微博)博物院。民國時期,為了方便交通,故宮博物院展寬馬路時,把北上門等拆除,馬路展寬到景山門前,形成後來的朝阜路。西四到 東四這一條線也曾經被老舍先生稱作“世界上最美麗的一條街”。
朝阜
朝阜大街現仍有眾多古迹遺存。
東嶽廟
東嶽
孚王府
孚王府位於朝陽門內大街路北,西臨北小街。在清雍正年間,雍正的十三弟允祥逝后,因雍正皇帝和允祥的感情很深,把位於今東安市場東校尉衚衕一帶的怡王府改為祭祀允祥的賢良祠,又為世襲王位的其子弘曉在朝內修建新府,稱為“怡親王新府”。到咸豐年間怡親王傳到第六代為載垣,載垣為一品大員,在咸豐死時為“輔政八大臣”之一。因在“辛酉政變”(又稱“北京政變”)中失敗,載垣這個“鐵帽子王”被西太后慈禧賜自盡死,其府被朝廷收回。到清同治三年,此府又賜給剛成年需要分府的孚郡王亦譓(九王爺,道光帝九子,咸豐帝九弟),所以此府又稱為孚王府(又叫九王府)。現府址為中國科學院下屬的幾個單位使用。
北大紅樓
北京大學是我國最早的大學,原名叫“京師大學堂”。是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二十日成立,其校址在沙灘後街路北,原是清乾隆四女和嘉公主府。1912年5月,原清政府的學部改為北京政府的教育部,京師大學堂改名北京大 學。在1916年,北京大學在東城今沙灘大街(五四大街)新建校舍,為四層大樓,地下一層。因大樓的牆體大多用紅磚砌成,所以稱為“紅樓”。北大紅樓於1916年開始修建,1918年8月竣工。紅樓建成后,為大學的校部、圖書館和文科教室。當時,很多著名的教授如李大釗、陳獨秀、胡適、魯迅、劉半農、馬寅初、李四光等在這裡任教。這裡還是著名的“五四運動”的發祥地。現在,紅樓的一層仍保留“李大釗先生紀念室”和“毛主席在校工作處”的展室。1952年北京大學在遷到西郊海淀的燕園后,北大紅樓一直由國家文物局使用。現已闢為“新文化運動陳列館”。
紅樓
白塔
在西四南丁字路口有座著名的磚塔,其西邊的衚衕則因塔而得名為“磚塔衚衕”。這座磚塔是北京城裡唯一的一座磚塔,修建於元代,為九重八角的青磚塔,高15.9米。它是當時的高僧萬松行秀的墓塔,所以人們都叫它“萬松老人塔”。在塔前小廟的山門上寫著“元萬松老人塔”。萬松老人姓蔡名行秀,號萬松。萬松老人81歲圓寂。因其德高望重,特賜埋葬大都(北京)內 西城,並建有墓塔,即現在的磚塔。萬松老人的生平多有資料記載,但其生時和卒年不詳,據說大約生於金大定年間,圓寂於元代中葉。磚塔衚衕還有不少名人故居,魯迅先生於1923年8月搬到了磚塔衚衕61號(現在為84號),並在這裡寫下了《祝福》等作品,著名作家張恨水先生也在磚塔衚衕西部的43號(后改為95號)住過。
萬松老人塔
西四轉角樓
在西四十字路口北的東西把角兒,各有一座二層的古香古色的轉角樓。東邊的現為工商銀行,西邊的現為新華書店。這兩座轉角樓修建在清代,原來是慈禧太后的警衛樓。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要到頤和園去慶壽。為了慶壽,要在故宮的西華門至頤和園的東宮門的御道上,修建很多點綴的景點建築。西四牌樓是必經之處,在這裡修建兩座轉角樓,一是為點綴景觀,而西四牌樓處又是熱鬧的商業區,來往的人很雜,轉角樓里駐有兵士,是為了慈禧的安全。但富有戲劇性的是,慈禧六十大壽前夕爆發了中日甲午海戰,她不得不取消了在頤和園慶壽。生日那天,慈禧只在故宮裡象徵性地過了六十歲壽辰。
廣濟寺
廣濟寺位於西城西四路口西,該寺始建於金代,八百多年前,這裡是金中都的北郊,有村名叫西劉村,故當時人們又叫此寺為“西劉村寺”。廣濟寺現為“中國佛教協會”所在地。廣濟寺有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圓通殿、多寶殿、二層的舍利閣等。廣濟寺內有著名的“三寶”,即方缸、鐵井、七葉槐。七葉槐位於後院的舍利閣西側,為清代時所植,距今已二百多年。廣濟寺後院舍利閣前原有兩棵七葉槐。寺內後院的方缸為夏日種荷之物,相傳是建寺時之物。所謂鐵井,乃井口之石墨玉。在民國二十年(1931年)十一月,該寺忽遇大火,燒殿數間,方缸、鐵井均被塌殿砸壞,舍利閣東側的七葉槐也沒有逃脫厄運,但西側的七葉槐卻倖存,原東側的七葉槐處後補栽一棵槐。
歷代帝王廟
歷代帝王
魯迅故居
魯迅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