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張雁雲的結果 展開
- 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
張雁雲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
張雁雲,MD. & PhD. 教授,畢業於蘇州醫學院,獲學士和碩士學位。后留學日本東京大學,獲博士學位並繼續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從事醫學、生物學研究工作20多年。
擅長免疫學、組織學與胚胎學、幹細胞和血液學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跨學科的優勢和綜合交叉科研特色。為國家重點建設學科“放射免疫學”的開拓者之一。在對骨髓造血幹細胞的放射性防護和損傷修復工作的研究中,首創性地利用細胞因子TNF?;對造血干/祖細胞的細胞生長周期的可逆性抑制作用,保護造血干/祖細胞免遭輻射損傷,在輻射后應用IL-6、G-CSF、SCF等造血生長因子促進造血干/祖細胞增殖分化以修復骨髓損傷。這種聯合應用造血因子對造血干/祖細胞的正、負雙向性調節及其機理的闡明是首次對細胞因子在骨髓放射防護和損傷修復進行的聯合應用和評估。不僅對核戰爭和核事故中搶救放射病患者帶來重大突破,更為腫瘤患者尋找改善化療和放療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提供了新的途徑。首次成功地在體外用胚胎肝造血幹細胞誘導分化了樹突狀細胞(DC),並分析了胚胎時期誘導DC分化所需的特殊條件,發現了在胚胎時期DC和NK細胞分化的共同途徑、分歧點及可逆性轉變和關鍵調節因子。在體內實驗中,論證了胚胎肝造血幹細胞誘導胸腺、脾臟、淋巴結DC和朗格罕氏細胞的分化。在對造血幹細胞來源的DC和其他免疫細胞的發生、分化、發育和調節機理的研究中,確定了脾臟CD8+ DC的重要前驅細胞;TGF?1對小鼠骨髓造血幹細胞來源的DC分化的調節作用;SDF-1-intrakine對造血幹細胞來源的淋系和髓系細胞分化的影響等一批重要成果。在《Blood》上發表了一系列文章,獲日本東京大學傑出研究成果獎。首先發現了炎症因子刺激對外周血循環中的DC的前體細胞的動員和積聚作用,並闡明了通過趨化因子及其受體的調節,這些DC在肝肉芽腫和門管區淋巴組織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機制;DC產生的趨化因子對Th1細胞在淋巴結的滯在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等。深入的研究發現這種炎症因子刺激動員外周血DC的機理, 是通過趨化因子受體CCR1和CCR5介導的。更重要的是,發現了趨化因子MIP-1?可以直接, 安全地動員大量的外周血DC前體細胞,並證實了這些DC具有有效的抗腫瘤作用,獲得了募集DC進行腫瘤生物治療的新途徑,開拓了趨化因子研究和應用的新領域。在最新的對自身免疫性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RA)研究中,發現RA患者的滑液DC高表達吲哚胺2,3雙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具有抑制RA和正常人外周血T細胞增殖和誘導凋亡的能力,但患者滑液中的T細胞卻對其不敏感。進一步研究發現RA患者滑液T細胞上調錶達色氨醯-tRNA合成酶(Tryptophanyl-tRNA synthetase,TTS),其可介導色氨酸結合特異的t-RNA,利於蛋白質合成,也使得IDO+ DC導致的致凋亡的色氨酸代謝產物減少,共同抵制了IDO+ DC抑制T細胞的作用,這些是RA病理性T細胞增殖和持續存在的重要病理機制。RA患者滑液環境中的炎症因子IFN-g 和TNF-a 等是導致T細胞上調TTS表達的關鍵因子。研究首次論證了與必需氨基酸色氨酸代謝相關的IDO+ DC和滑液病理性T細胞TTS表達在自身免疫性疾病RA發病中的重要分子機制;抑制相關炎症因子,恢復IDO/TTS的制約平衡可形成RA治療新策略。張雁雲教授是日本免疫學學會、國際細胞分子生物學學會等會員。其研究工作成果發表在JI、JNCI、Blood、JEM等國際權威專業學術刊物有10多篇。擁有日本、歐洲等多項專利。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免疫細胞和免疫分子在免疫相關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其調節機理。主要研究領域包括:1、幹細胞移植、組織工程和器官移植中免疫耐受的誘導及機理。2、樹突狀細胞(DC)和趨化因子/受體在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和腫瘤中的作用機制。3、DC/T細胞疫苗和以DC及趨化因子/受體為靶向的新型免疫生物學治療應用。
1993 年 獲醫學碩士學位(蘇州醫學院,專業方向:血液免疫)
2001 年 獲PhD、醫學博士學位(日本國立東京大學,專業方向:分子免疫)
2001 年 博士后(日本國立東京大學醫學部,專業方向:腫瘤免疫)
1983.8 — 1990.3,蘇州醫學院組織學胚胎學教研室 助教
1990.3 — 1997.4,蘇州醫學院組織學胚胎學教研室 講師
蘇州醫學院組織學胚胎學實驗室 主任
1993.7 — 1997.4,蘇州醫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免疫室 講師
1997.4 — 2003.4,日本國立東京大學醫學部 研究員
2002.12至今,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健康科學中心腫瘤與血液免疫學課題組 課題組組長
獲蘇州醫學院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獲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獲日本國立東京大學傑出研究成果獎
獲上海市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國際分子細胞生物學協會,日本免疫學學會,中國解剖學學會
樹突狀細胞(DC)和趨化因子在免疫相關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機理。
(1) 自身抗原的識別和耐受機制的研究
(2) 幹細胞移植組織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誘導及其機理研究
在對骨髓造血細胞的放射性防護和損傷修復工作的研究中,首創性地利用細胞因子TNFα對造血干/祖細胞的細胞生長周期的可逆性抑制作用,在放射防護中保護造血干/祖細胞免遭輻射損傷,在輻射后應用IL-6、G-CSF、SCF等造血生長因子促進造血干/祖細胞增殖分化以修復骨髓損傷。這種聯合應用造血因子對造血干/祖細胞的正、負雙向性調節及其機理的闡明是國內首先對細胞因子在骨髓放射防護和損傷修復做出的聯合應用和評估,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不僅對核戰爭和核事故中搶救放射病患者帶來重大突破,更為腫瘤患者尋找改善化療和放療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提供新的途徑。在對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s,DC)及相關趨化因子的研究中首次發現了炎症因子刺激對外周血循環中的DC前驅細胞的動員和積聚作用,並闡明了通過趨化因子及其受體的調節,這些DC在肝炎症性肉芽腫和門管區淋巴組織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機制;DC產生的趨化因子對Th1細胞在淋巴結的滯留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等一批重要成果;首次發現趨化因子可大量動員外周血DC前驅細胞,創新性地成功應用其作為DC抗腫瘤疫苗,開拓了趨化因子研究和應用的新領域。因此在《J.Exp.Med》,《JNCI》雜誌上多次發表研究論文。在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用胚胎肝造血幹細胞誘導分化了DC,並分析了胚胎時期誘導DC分化所需的特殊條件;首次發現了在胚胎造血期間DC和NK細胞分化的共同途徑、分歧點及可逆性轉變和關鍵調節因子;確定了脾臟CD8+ DC的重要前驅細胞;TGFβ1對小鼠骨髓造血幹細胞來源的DC的分化調節作用;SDF-1-intrakine對造血幹細胞來源的淋巴系和髓系細胞分化的影響;因此在《Blood》上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在國際一流的學術雜誌發表論文近20篇。在國際國內特邀講座及國際學術大會主題報告十多次。獲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年獲日本東京大學傑出研究成果獎。
1. Zhang Y, Yoneyama H, Wang Y, Onai N, Ishikawa S, et al. Mobilization of dendritic cell precursors into the circulation by administration of MIP-1a in mice.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96:201, 2004
2. Wang Y, Zhang Y, Onai N, Yoneyama H, Hashimoto S,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CD8+CD11c? Phenotype-negative cells in the spleen as committed precursor of CD8+ dendritic cells. Blood. 100:569, 2002
3. Yoneyama H, Narumi S, Zhang Y, Murai M, Baggiolini M, et al. Pivotal role of dendritic cell-derived CXCL 10 in the retention of T helper cell 1 lymphocytes in the secondary lymph nod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195:1257, 2002
4. Zhang Y, Zhang Y, Wang Y, Ogata M, Hashimoto S, et al. Development of dendritic cells in vitro from murine fetal liver-derived lineage phenotype-negative c-kit+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 Blood. 95:138, 2000
5. Zhang Y, Zhang Y, Ogata M, Chen P, Harada A, et al.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polarizes murine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 to generate Langerhans cell-like dendritic cells through monocyte/macrophage differentiation pathway. Blood. 93:1208, 1999
6. Onai N, Kitabatake M, Zhang Y, Kitamura T, Ishikawa H, et al. Pivotal role of CCL25 (TECK)/CCR9 in the formation of gut cryptopatches and consequent appearance of intestinal intraepithelial T lymphocytes. International Immunology. 14:687, 2002
7. Ishikawa S, Nagai S, Sato T, Akadegawa K, Yoneyama H, Zhang Y, et al. Increased circulating CD11b+Cd11c+ dendritic cells (DC) in aged BWF1 mice which can be matured by TNF-a into BLC/CXCL13-producing DC. 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 32:1881, 2002
8. Onai N, Zhang Y, Yoneyama H, Kitamura T and Matsushima K. Impairment of lymphopoiesis and myelopoiesis in mice reconstituted with bone marrow-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 expressing SDF-1-Intrakine. Blood. 96:2074, 2000
9. Yoneyama H, Matsuno K, Zhang Y, Murai M, Itakura M, et al. Regulation by chemokines of circulating dendritic cell precursors, and the formation of portal trac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in a granulomatous liver disea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193:35, 2001
10. Ishikawa S, Sato T, Abe M, Onai N, Nagai S, Zhang Y, et al. Aberrant high expression of B lymphocyte chemokine (BLC/CXCL13) by CD11b+CD11c+ dendritice cells in murine lupus and preferential chemotaxis of B1 cells towards BLC.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193:1393, 2001
11. Ogata M, Zhang Y, Wang Y, Itakura M, Zhang Y, et al. Chemotactic response toward chemokines and its regulation by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of bone marrow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derived different subset of dendritic cells. Blood. 93:3225, 1999
12. Zhang Y, Harada A, Wang J-B, Zhang Y, Hashimoto S, et al. Bifurcated dendritic cell differentiation in vitro from murine lineage phenotype-negative c-kit+ bone marrow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 Blood. 92:118,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