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說
明清時期流行文體
明清是中國小說史上的繁榮時期。這個時代的小說從思想內涵和題材表現上來說,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傳統文化的精華,而且經過世俗化的圖解后,傳統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動人的故事而走進了千家萬戶。
明清是中國小說史上的繁榮時期。從明代開始﹐小說這種文學形式充分顯示出其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打破了正統詩文的壟斷﹐在文學史上﹐取得與唐詩﹑宋詞﹑元曲並列的地位。清代則是中國古典小說盛極而衰並向近現代小說轉變的時期。我國小說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初具規模,志人志怪,為明清小說的繁榮準備了條件。元末明初,在話本的基礎上,產生了長篇章回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而《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所記載的在民間流傳的三國故事。
中國古代手工業
明代文人創作的小說主要有 白話短篇小說和 長篇小說兩大類。
三國演義
它是由宋元說話藝術中的講史一類發展而來的。歷史演義以一朝一代的歷史事實作基礎,吸取野史雜說和民間傳說的內容,敷衍擴大而成。“七分事實,三分虛構”是其特點。元末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最典型的歷史演義小說,也是中國的第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代表了歷史演義小說的輝煌成就。在它的影響下,歷史演義大量出現,內容差不多從遠古傳說時代到漢晉唐宋都有所作。較著名的有《列國志傳》、 《全漢志傳》、 《唐書志傳通俗演義》等,其中以馮夢龍改編的《新列國志》成就較高,影響也較大。
它也是在宋元講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與歷史演義小說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不拘泥於一朝一代的歷史事件的演變,而是以描寫理想化的傳奇式的英雄人物為主,虛構的成分較多。明初施耐庵所著的《水滸傳》是它的代表作品,標誌著中國古典小說現實主義藝術趨於成熟。明中葉以後,產生了不少英雄傳奇小說,較著名的是萬曆年間熊大木所著的《北宋志傳》和無名氏所作的《楊家府演義》。此外,郭勛的《皇明英烈傳》和袁於令的《隋史遺文》也是明後期影響較大的英雄傳奇作品。
這類小說受到宗教不同程度的影響,內容涉及鬼神魔怪,充滿奇異的幻想。吳承恩的《西遊記》是神魔小說中最優秀的一部。 《西遊記》也是在宋元說話藝術和民間傳說的基礎上由文人作家加工創作而成的。此外,許仲琳所著的《封神演義》是影響較大的一部。羅懋登的《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董說的《西遊補》等也流傳較廣。
它是以社會現實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為題材,刻畫種種世態人情的小說。以《金瓶梅》為代表。《金瓶梅》是中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它開始擺脫了歷史故事、歷史傳說對小說創作的束縛,轉向現實題材,開始對日常生活作細緻的描寫,這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金瓶梅》之後,世情小說表現出兩種傾向:一種是在世情描繪中宣揚因果報應思想,如成書於明末西周生所著的《醒世姻緣傳》等。另一種則演化為才子佳人小說,如成書於明末清初的《玉嬌梨》、《好逑傳》等。
明後期描寫冤獄訴訟的公案小說興起,是社會黑暗、政治腐敗的反映。較著名的公案小說有李春芳的《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和無名氏的《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等。這類小說在歌頌清官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政治的黑暗和階級矛盾的尖銳。公案小說一般都追求故事情節的離奇曲折而忽視人物性格的著力刻畫,藝術上顯得粗糙。
代表性作品有 《三國演義》﹑ 《水滸傳》﹑ 《西遊記》﹑ 《金瓶梅》等。
《三國演義》以陳壽《三國志》為藍本﹐經各家說話人熔裁敷衍﹐由羅貫中於元末明初寫定。初不分回﹐只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則﹐今通行一百二十回本是清初毛宗崗改定的。此書生動描述了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三國鼎立﹐最後司馬氏統一天下的複雜歷史﹐結構宏偉﹐場面壯觀﹐人物眾多。有些人物頗具特色﹐成為某一類型人物的代表﹐如曹操﹑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但總的來說﹐《三國演義》重於敘述歷史事件而薄於文學創造﹐人物有類型化的傾向﹐語言半文半白﹐顯示出由歷史向文學嬗變的痕迹。
水滸傳
西遊記插圖
金瓶梅
此外﹐較著名的明代長篇小說還有熊大木的《北宋志傳》﹑郭勛的《皇明英烈傳》﹑許仲琳(或曰陸長庚)的《封神演義》﹑董說的《西遊補》﹑西周生的《醒世姻緣傳》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等﹐均在中國文學史佔據一定地位。
明代描寫冤獄訴訟的公案小說的興起﹐是明後期社會政治腐敗的產物。較著名的有李春芳著《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無名氏著《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余象斗著《皇明諸司公案》等﹐歌頌著名的清官包拯﹑海瑞﹑況鍾等。但多追求情節離奇曲折﹐藝術上較粗糙﹐多夾雜迷信描寫﹐並宣揚封建倫理道德觀念。
明代的白話短篇小說也獲豐收。馮夢龍輯纂的《喻世明言》(一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收入宋﹑元﹑明話本及擬話本一百二十篇。題材多取自稗史或傳說﹐有宋元舊作﹐也有明人擬作﹐經馮夢龍潤色加工﹐反映出當時市民階層的思想﹑生活和情趣﹐對後世的白話小說及戲曲都有很大影響。常與“三言”並稱﹐地位相當的是凌濛初編著的擬話本集《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各四十篇﹐內有一篇重複﹐一篇雜劇﹐實七十八篇。“二拍”思想性﹑藝術性不及“三言”﹐但為凌氏本人創作﹐ 選材標準與語言風格比較統一。此外﹐明人創作的擬話本小說集還有《石點頭》﹑《醉醒石》﹑《西湖二集》等十多種。但成就皆遜於“三言”﹑“兩拍”。這些短篇小說中﹐愛情婚姻題材占重要地位﹐揭露統治階級的罪惡和政治的黑暗也是重要主題﹐但美化統治階級﹐宣揚封建禮教和鬼神迷信等充滿糟粕的作品也占相當數量。
同時在思想內容上也往往夾雜著鬼神迷信和封建說教。明代的短篇小說主要是白話短篇小說,白話短篇小說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明人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是摹擬學習宋元話本的產物,故被稱為“擬話本”。現存最早的明人輯印的話本集是《清平山堂話本》。收集白話短篇作品較多而且對後世影響較大的是明末天啟年間馮夢龍編輯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三書都包括宋元話本和明人的擬話本兩部分。其後,凌濛初模仿“三言”創作了《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均為擬話本。“三言”、“二拍”是明代白話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品。明代白話短篇小說比長篇小說更直接更廣泛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其中愛情婚姻題材作品占很大的分量,這類作品反映了市民階層的進步的愛情婚姻觀念,批判了封建禮教的不合理性,歌頌了青年男女爭取婚姻自主和幸福生活的鬥爭。
部分作品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黑暗政治和科舉考場的腐敗,寫出了人民的苦難。另有些擬話本描寫了小商人和手工業者的生活和思想,帶有明顯的時代特點。擬話本承襲了宋元話本的傳統,一般都具有較強的故事性,情節生動曲折,感情色彩鮮明。它藝術手法更加成熟,特別是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更加趨於豐富細膩。比較優秀的作品有《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玉堂春落難逢夫》《儒林外史》等。除“三言”、“二拍”之外,明代的擬話本小說集還有《石點頭》、 《醉醒石》、 《西湖二集》等。明代的文言小說,是沿著唐宋傳奇的線索發展而來的。較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有:瞿佑的《剪燈新話》、李昌祺的《剪燈余話》、邵景瞻的《覓燈因話》等。明人的文言短篇小說在寫法上模仿唐宋傳奇,缺乏創作新意,因而成就不高,其影響遠不及白話短篇小說。
清代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思想文化領域裡的鬥爭﹐給小說創作以深刻影響。清初至乾隆時期是清小說發展的全盛時期﹐數量和質量﹑內容和形式﹑風格和流派與前代相比都有較大發展。清代小說基本是文人的創作﹐雖有歷史﹑傳說等素材的借鑒﹐但作品多取材於現實生活﹐較充分地體現了作者個人的意願﹐在結構﹑敘述和描寫人物各方面也多臻於成熟的境界。乾隆年間產生的《聊齋志異》和《紅樓夢》﹐分別把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的創作推向頂峰,而嘉慶年間產生的《三俠五義》把公案俠義派小說推向頂峰,對後世武俠小說奠定基礎 產生深遠影響。
文言小說自唐傳奇以後雖歷代續有新作﹐如《夷堅志》﹑《剪燈新話》等﹐但多敘事簡單﹐文采不足﹐至《聊齋志異》則如異峰突起。作者蒲松齡用文言如白話﹐頗有傳神之筆﹐小說主人公多為狐鬼﹐但形像可愛﹐富於人間情趣。它代表了文言小說的最高成績。
紅樓夢
除《紅樓夢》外﹐比較著名的清代長篇小說還有《儒林外史》﹑《醒世姻緣傳》﹑《隋唐演義》﹑《說岳全傳》﹑《三俠五義》、《女仙外史》﹑《鏡花緣》﹑《雷峰塔傳奇》等。話本小說則有《醉醒石》﹑《五色石》等。李漁的《無聲戲》﹑《十二樓》則是白話短篇小說藝術成就的代表。
自宋迄清﹐產生長篇小說三百餘部﹐短篇小說數以萬計。這些作品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人民群眾認識社會和文娛生活的主要文學樣式。發跡於講唱的中國白話小說形成了單線結構﹐重視情節﹐通過動態刻畫人物﹐語言生動上口﹐風格獨特﹐而大規模的文人和群眾密切融和的創作方法也為世界文學提供了少見的範例。這些白話小說不僅對中國後世的文學﹑戲劇﹑電影有巨大影響﹐也對日本﹑朝鮮﹑越南等國的文學創作產生過巨大影響﹐其中的優秀作品被翻譯成十幾種文字﹐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古代的敘事文學,到了明清時期步入了成熟期。就文學理念、文學體式和文學表現手段而言,明清小說以其完備和豐富將敘事文學推向了極致。從明清小說所表現的廣闊的社會生活場景、豐碩的藝術創作成果和豐富的社會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說無疑鑄就了中國古典文學的最後的輝煌。
本講以明清小說的題材開拓和藝術探索為視點,試圖在傳統文化的背景下,描畫出明清小說的梗概面貌。
明清小說與傳統文化
從思想內涵和題材表現上來說,明清小說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傳統文化的精華,而且經過世俗化的圖解后,傳統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動人的故事而走進了千家萬戶。傳統文化給明清小說提供了豐富的養料,而明清小說又將傳統文化空前地發揚和豐富,在藝術形象和藝術細節的演繹中予以創造性的闡說。
1、史傳色彩--世俗文學的歷史依傍
中國的史官文化異常發達,源出於“紀實”的傳統小說,與史官文化有著血肉相連、密不可分的密切關係,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傳的烙印,史傳性是中國傳統小說最重要的民族特徵。儘管明清小說帶有濃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無論從衍說故事之形式還是從諷寓教化之動機出發,都深深地受到了史傳文化的決定性影響。
題材的史傳性 觀念的史傳性 小說藝術的史傳性
2、懲勸教化--儒家文化的影響
中國古典小說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長久深遠,而將這種影響合理化、具體化者,則是小說理論中的“懲勸教化”說。幾乎可以說,“懲勸教化”模式籠罩了整個封建時代的小說創作。
重視小說的教化作用 懲勸模式牢籠創作
3、神妖仙道--佛道思想的濡染
佛教自東漢末傳入中國后,一直在文化形態上深刻地影響著文學創作。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國本土上產生髮展成長的宗教,它與古代小說有著密不可分的血肉關係,尤其在想象力和創造力方面,對古代小說影響深刻。佛道所創造的神仙境界,仙、道、妖、鬼等意象,奇譎變幻的仙道法術,因果業報的結構,以及由此孕育的小說母題,無疑為小說世界帶來了奇觀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