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隸部

司隸部

司隸部,西漢漢武帝所設,下轄河南郡、河內郡河東郡弘農郡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東漢時改河南郡為河南尹。

歷史沿革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曾分右扶風置漢安郡,后廢除。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河內湯陰朝歌林慮劃歸魏郡。十八年(公元213年),歸魏郡西部都尉;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以魏郡西部都尉為廣平郡,後來可能在曹芳年間復屬河內郡。漢末分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與原來涼州的東部為雍州,河南尹、河內、河東弘農司州,並將潁川的陽城和陽翟、弘農的陸渾劃歸河南尹。左馮翊分出北地郡撫夷護軍,右扶風與安定郡分出新平郡。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分河東郡置平陽郡。晉改漢魏之司隸部為司州,治洛陽,即漢魏事隸治也。
司隸部
司隸部

行政區劃


西漢

河南郡、河內郡、河東郡、弘農郡、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

東漢

京兆尹治長安(今陝西長安三橋)。
領10縣:長安、長陵、陽唆、霸陵杜陵、新豐、藍田鄭縣上雒商縣
右扶風治槐里(今陝西興平)。
領15縣:槐里、茂陵平陵、鄠縣、武功、美陽、郿縣雍縣、杜陽、陳倉、渝麇、汧縣漆縣栒邑安陵
左馮翊治高陵(今陝西高陵)。
領13縣:高陵、池陽、萬年、重泉臨晉、頜陽、夏陽、頻陽、粟邑、衙縣、祋祤[duìyǔ]、雲陽。
河東郡治安邑(今山西夏縣禹王)。
領20縣:安邑聞喜猗氏[yī]、大陽、河北、蒲坂汾陰皮氏絳邑臨汾襄陵楊縣平陽永安、北屈、蒲子端氏、濩澤、東垣解縣
弘農郡治弘農(今河南靈寶北黃河南岸)。
領9縣:弘農、陝縣湖縣華陰盧氏黽池新安宜陽、陸渾。
河南尹治雒陽(今河南洛陽東北)。
領21縣:雒陽、平縣平陰谷城、河南、新城梁縣偃師緱氏鞏縣成皋滎陽卷縣原武、陽武、中牟開封、苑陵、新鄭、密縣、京縣
河內郡治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大虹橋南)。
領18縣:懷縣、武德、平皋、州縣、溫縣河陽、野王、波縣軹縣沁水山陽修武獲嘉、汲縣、共縣、朝歌、盪陰、林慮。

三國

司州(司隸校尉部):分置河東、平陽、河內、弘農、河南尹等四郡一尹,下轄55縣,屬魏地。約於今陝西省、山西、河南省部分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