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隸部
司隸部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曾分右扶風置漢安郡,后廢除。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河內之湯陰、朝歌、林慮劃歸魏郡。十八年(公元213年),歸魏郡西部都尉;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以魏郡西部都尉為廣平郡,後來可能在曹芳年間復屬河內郡。漢末分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與原來涼州的東部為雍州,河南尹、河內、河東、弘農為司州,並將潁川的陽城和陽翟、弘農的陸渾劃歸河南尹。左馮翊分出北地郡與撫夷護軍,右扶風與安定郡分出新平郡。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分河東郡置平陽郡。晉改漢魏之司隸部為司州,治洛陽,即漢魏事隸治也。

司隸部
河南郡、河內郡、河東郡、弘農郡、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
京兆尹治長安(今陝西長安三橋)。
右扶風治槐里(今陝西興平)。
左馮翊治高陵(今陝西高陵)。
河東郡治安邑(今山西夏縣禹王)。
弘農郡治弘農(今河南靈寶北黃河南岸)。
河內郡治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大虹橋南)。
司州(司隸校尉部):分置河東、平陽、河內、弘農、河南尹等四郡一尹,下轄55縣,屬魏地。約於今陝西省、山西、河南省部分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