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科技大學
1994年建於美國的私立大學
國際科技大學(International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又稱加州科技大學,簡稱ITU,位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南部聖何塞市(San Jose)境內 ,是一所享有聲望的非盈利私立研究型大學。1994年由美國聖塔克拉拉大學(Santa Clara University)陳樹柏教授(Shu-Park Chan)創建 ,是華人在海外創辦的第一所新型大學,其前身是上世紀80年代由鄧小平於改革開放期間在深圳特區批准計劃籌建的中國實驗大學。
國際科技大學地處世界著名高科技產業區矽谷的核心位置,與谷歌、Facebook、英特爾、蘋果、思科、英偉達、甲骨文、特斯拉、雅虎、惠普等多家知名科技公司、斯坦福大學、加州伯克利大學等頂尖高校為鄰,將全球頂尖教育、最新產業技術、企業需求相互融合,在人工智慧、嵌入式系統、晶元設計、物聯網、生物電子、能源管理、數字藝術等領域為學生提供優質的高科技產業所需的環境和資源。
國際科技大學擁有人工智慧、生物電子、數字藝術等多領域實驗室和研究中心,擁有Kryterion測試、Pearson VUE認證考試中心,與斯坦福大學、北京大學等院校設有聯合實驗室,與中國多所院校(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大學 、武漢大學、同濟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四川大學、深圳大學 等)達成合作。是美國西部院校教育聯盟(WASC認證)、美國商學院認證委員會(ACBSP認證)、全美高等教育認證委員會(CHEA認證)、新絲綢之路大學聯盟、“一帶一路”國際人才培養產學聯盟、“SQA HND”成員院校。知名校友有愛德華·泰勒、李遠哲、朱棣文、威廉·佩里、威利·布朗等。
國際科技大學
最終,在90年代,在美國的矽谷地區創辦了國際科技大學,這是華人在海外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陳樹柏教授因此被譽為“華人之光”。
在台灣創辦一所科技大學的設想
蔣經國
與鄧小平同志探討中西文化教育
由於在網路和系統理論研究以及教學上的傑出成就,1979年,陳樹柏獲美國“總統特別獎”。國內有關部門兩次邀請他回國訪問。陳樹柏考慮到父親曾與共產黨為敵,心有顧慮,試探著給鄧小平寫了一封信。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錢三強回信說,鄧小平收到他的信,歡迎他回國講學,希望他解除顧慮,早日啟程。1980年9月9日,鄧小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陳樹柏夫婦。鄧小平說,“令尊治粵八年,建樹很多,至今老一輩的廣東人都非常懷念他。”陳樹柏建議,中國內地推行四個現代化,在科技教育上要計劃周詳,要下功夫培育人才。鄧小平為陳樹柏親筆題贈了魯迅詩句:“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表達了期待兩岸統一的願望。陳樹柏在第一次回國的三個月里,對國內二十多所大學進行了考察。返回美國后,他寫下一份建議書,計劃在國內創辦一所新型大學,充分吸取美國大學的經驗,培養國家急需的高科技人才。
1980年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接見第一次回國的陳樹柏教授
鄧小平接見陳樹柏教授時與之親切交談
大學要由華僑和外國實業家,用西方科學與管理的辦法來辦,教員請外國學者來當,請外籍華人來當校長。陪同視察的楊尚昆插話說:這是管理問題。廣東省原省長劉田夫也插話說:這裡辦了一所深圳大學。鄧小平接著說:那所大學比這所大學大得多。深圳之行,給鄧小平留下興旺發達的深刻印象。2月24日,鄧小平回到北京后,邀胡耀邦等中央領導人談話時說,“我們建立特區,實行開放政策,有個指導思想要明確,就是不是收,而是放。”又提到:在深圳那裡現在至少有兩件事情可以搞,一個是建核電站,一個是華僑投資辦所大學。華僑在那裡辦大學,教授的水平高,很多人是學者,教學設備也是人家出錢從國外買來。這件事要認真地搞,我們花不了幾個錢,可以給我們培養一批人才。這個情況說明特區起了作用。按照鄧小平的意見,中央決定開放上海等十四個沿海城市,由此推動中國新一輪的對外開放浪潮。鄧小平點將在深圳舉辦中國實驗大學,欲得其所。正如同美國《商業周刊》評論所說,經濟特區初創,當地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缺乏,是歐美大投資商不敢貿然行事的原因之一。
籌建中國實驗大學
梁湘
6月24日,梁湘、王屏山同陳樹柏在深圳新園賓館開始商談。陳樹柏起草的“中國實驗大學”創辦協議書要點如下:
1.政府授權陳樹柏教授主持創立一所綜合性大學,定名為“中國實驗大學”。
2.中國實驗大學之辦學宗旨是借鑒先進工業國家教育之長處,探索一套先進而適合中國國情之教育制度,培養新一代具有先進科學知識之建設者。
3.校址定於廣東省深圳特區,政府將為學校徵得一塊大小及位置合適,交通方便之土地作為校址。
4.辦學經費由政府撥款及陳樹柏教授募捐解決,先進儀器設備將主要由募捐解決。
5.建立校董事會,由政府領導人和國內外之社會著名人士組成,校董事會決定學校之預算及其他最重要之事項。
6.校長是學校之最高負責人,全權負責學校一切工作。校長由校董事會提名,報政府任命。政府同意任命陳樹柏教授為第一、二任校長,每期六年,共十二年。
7.校務委員會由校長任命,報政府備案,該委員會協助校長,負責全權教學及行政工作。學校實行黨政分離原則。
8.政府授權學校在本人自願之條件下,從全國各部門調入教職員工,對不稱職人員,有權退回人事部門重新分配工作。學校有權確定教職員工之編製及職稱。
9.校務委員會全權負責按照校董事會批准之預算支配全校經費,包括設備與工資經費,並有權調整工資及學雜費之水準。
10.學校參加全國招生,畢業生不參加國家統一分配,而由學校根據學生品學情況和本人志願,負責向用人單位推薦。政府承諾提供人事及戶口方面之支持。
陳樹柏介紹說,他的辦學構想類似於美國斯坦福大學特曼教授在50年代提出的“金三角”設想,這個三角關係由大學、工業界和政府部門共同形成。以實驗大學為核心,推動實業界在學校周圍投資辦廠,發展先進的電子工業,使之變成中國的“矽谷”。再以此為樣板,推廣到其他經濟特區或經濟開發區,有助於中國現代化事業。顯然,這已超出單純教育的範疇,涉及到科委、經委等部門。梁湘和王屏山表示贊同,認為中國實驗大學要辦,要迅速辦。
1991年時任美國總統布希接見陳樹柏教授
8月15日,在深圳市香江酒樓舉行籌辦中國實驗大學協議書籤字儀式。深圳特區代表梁湘,廣東省政府代錶王屏山和陳樹柏在協議書上簽字。此前四天,國務院特區辦公室給梁湘來電說,經費問題,除陳樹柏募捐籌款外,國務院總理同意兩平方公里土地和基礎工程由深圳市負責,地面建築和學校正常經費由中央撥款。梁湘希望國務院儘快下達正式批文。根據協議書,雙方決定迅速成立中國實驗大學籌備委員會,下設美國舊金山、香港、深圳三個辦事處,具體負責籌款、募捐教學儀器、物色師資、基建等工作。各項協議將呈報國務院批准後生效。
陳樹柏奔走於美國和日本等地廣為宣傳,把創辦實驗大學視為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典範,在海外引起很大反響。美國《時代論壇報》、台灣《時代報》、香港《文匯報》、《快報》等幾十家媒體報道了這一消息。美國王安電腦公司等一些企業承諾,願意捐助儀器及款項。一些教授、專家表示願意到實驗大學任教。美國亞美廠商協會表示願意為實驗大學畢業生提供赴美實習的機會和經費。9月間,陳樹柏在美國舊金山和平統一促進會第十三次座談會上說:“我個人已抱定破釜沉舟的決心,不計成敗利鈍,務要為此作出貢獻。”10月,陳樹柏赴深圳與梁湘落實校址等事宜。陳樹柏準備請鄧小平為“中國實驗大學”題寫校名。籌備委員會香港工作小組成立了中國實驗大學人選委員會,由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學院等知名教授、學者二十人組成。凡海內外應聘教師,一律經人選委員會考核審定。
11月26日,國務院總理視察深圳時,詢問了中國實驗大學籌辦情況,表示同意先撥五千萬,還提醒一開始攤子不要鋪太大。
深圳方面,在地形測量工作完成後,來自美國、香港和深圳的建築設計師已經開始校舍總體規劃和單體設計。深圳市政府預定1985年4月破土動工,並請國務院儘快下達撥款批文。1985年2月6日,陳樹柏在深圳對新聞媒體表示,中國實驗大學將於1986年2月招生,1986年9月正式開學。首期招收二百五十餘名碩士研究生,分屬五個工業系科(電機工程、計算機科學、機械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將招收的研究生,內地佔70%,香港佔20%,其餘10%在世界各地招收。中國實驗大學將從開學以後第三年起,招收本科大學生和博士研究生,並著手籌備文學院、商學院和醫學院。力爭在他六年任期內達到上述設想規模,在校學生達到一萬二千人左右。
籌建中國實驗大學遇阻
《籌辦中國實驗大學協議書》上報國務院后,一直沒有得到正式批複。
有關部門有不同看法。根據教育部指示,1985年初,深圳市政府邀請一批專家對辦學情況進行論證,結論是可行。市政府認為:中國實驗大學辦學方法,符合我國培養高級人才的急需,可以摸索先進而又適合國情的辦學途徑;陳樹柏教授能為學校捐贈基本需要的儀器設備,聘請一定數量的美國優秀教授,安排該校學生在美國實習,通過教學科研引進一些先進工業項目。這中間,“引進一些先進工業項目”的可能性,符合深圳發展的迫切需要。早在1983年10月,國務院總理提出,特區要“引進一些技術密集、知識密集的企業,作為世界先進生產技術、現金管理辦法的窗口。”深圳從此開始強調把引進“雙密集型”工業項目作為引進工作突破口,但困難一直很大,效果甚微。
教育部認為,可行性論證不夠,比如,陳樹柏曾允諾募集資金八百萬美元,到1985年初,僅只籌集到十分之一的資金。1985年3月22日,鄧小平就陳樹柏為建立中國實驗大學籌辦教學器材和聘請外國教師一事,作出批示:“請何東昌同志婉勸陳樹柏教授:辦校籌資不易,他的盛情和辛勞,我們很感謝,但希望不要勉強搞。”何東昌向陳樹柏轉達了這一意見,建議暫緩興辦中國實驗大學,推遲兩年再議。
1984年第四季度,國內出現宏觀經濟波動。1985年春,全面性的經濟緊縮政策出台。從第二季度開始,深圳特區很快從建設高潮跌入極其困頓的局面,直到第二年下半年才逐漸有所改觀。這是深圳特區史上最艱難的時候。深圳多項工作面臨來自黨內外的質疑,海內外還掀起一場關於深圳特區成敗問題的大論戰,在1985年夏達到高潮。
1985年6月5日,鄧小平在聽取谷牧彙報特區工作時,就中國實驗大學一事再次表態,允諾過的事不要先退,可從小到大,視困難大小再定。隨後的一個多月,鄧小平在接見外賓時三度強調,“深圳是一個試驗”。與他去年有關談話相比,這是一個有保留的提法。
按陳樹柏對協議書的理解,中國實驗大學是一所排除政治因素的獨立大學。有關部門認為這種宣傳不妥。何東昌與陳樹柏商談時指出,“這所學校受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和監督,必須遵守我國憲法、法律和法令,黨、團組織要在學校進行活動。”
6月24日,胡耀邦主持中央書記處會議,討論教育部黨組關於舉辦“中國實驗大學”問題的報告。報告提出:要明確中國實驗大學不是一所獨立大學;辦學經費先由深圳地方財政和陳樹柏募捐負責,逐步解決;可以先辦一、二個系,從培養研究生開始,由小到大;校名建議用“深圳實驗大學”,受廣東省、深圳市領導。中央書記處原則通過報告,還指出,“辦學方針不能變,即是培養工程和管理人才,要能到工廠實習,不是出去念博士學位。”並請廣東省和深圳市進一步研究解決。
國家教委會、廣東省和深圳市多次就辦學經費問題進行磋商。6、7月間,深圳市政府向上級表示可以先墊支一千萬人民幣進行土建工程,中央一直沒有批文。8月,中央同意撥五千萬基建經費,相應的“七通一平”由深圳負責。到10月間,深圳市資金已到非常緊缺地步,要墊支已不可能。深圳市領導人一再向上級申述,鑒於特區缺乏資金和經驗,中國實驗大學最好由中央來辦,不贊成更名為“深圳實驗大學”。
10月初,“中國實驗大學北美基金會”王肖梅女士致信深圳市領導說,“如果國內領導們對中國實驗大學辦校有具體的困難,或對一些辦校的過程、步驟、處理、方法等有意見,請坦率地提出,我相信無論哪一方面,都願從小到大,穩步進行的,但不能放棄辦學這個初願,這是件多麼重要的事!”深圳市在給中央的報告中也認為,“辦這所大學對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將起借鑒和促進作用,對為經濟特區培養各種高級技術人才將有好處,對引進外資和改善特區的投資環境、加強文化科學教育的對外交流活動將起到重要作用。”報告請示中央儘快下決心籌辦中國實驗大學,“如果中央感到目前經濟有困難,建議先批准籌辦‘中國實驗大學’的協議書,經費問題明年才作決斷,千方百計都要將這所大學辦成。”這是深圳市就此事向中央的最後一次專門請示。
1985年底至1986年初,全國經濟特區工作會議召開,深圳經濟工作尤其是基建方面受到嚴厲批評。國務院要求深圳嚴格壓縮基建規模,把工作重點放到建立以出口工業為主的外向型經濟上。創辦中國實驗大學的計劃就此夭折。深圳工作因經濟形勢大變而受影響的,不止這一例。像特區貨幣發行、特區行政首長做“總督”、特區綜合配套改革等事項,也或不了了之,或被推遲。有關方面的低調處理,被一些輿論所誤讀。比如,1986年4月,中國科技大學某副校長在美國北大留學生座談會上說,“深圳實驗大學已被取消,原因就在於它不設黨委。”
在美籌建國際科技大學
陳樹柏教授沒有氣餒,回到美國之後他重整旗鼓,1994年,終於在美國矽谷創辦現今的國際科技大學,這是第一所由華人創辦的高等院校。古稀之年的他,曾在接受中國記者採訪時,仍盼望在有生之年能把科技大學這個模式辦到祖國大陸去,實現他二十多年前的教育夢,彰顯了可貴的赤子情懷。
陳樹柏
他在電機工程學領域的研究與教學方面有著突出的貢獻,曾是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院士、美國“富爾布萊特國際學術交流基金委員會”的評審委員。
陳樹柏的辦學構想,類似於美國斯坦福大學特曼教授在50年代提出的“金三角”設想,他的理念和今天中國科技大學前校長朱清時在2011年開辦的南方科技大學的辦學理念很類似。
在加入國際科技大學之前, 格雷格·奧布萊恩博士擁有高達45年的教育管理經驗,曾先後擔任阿爾格西大學系統19個校區的傑出名譽主席、新奧爾良大學校長、南佛羅里達大學學術事務副院長和教務長、密歇根大學弗林特分校教務長、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社會福利學院院長等。
作為董事會成員,格雷格·奧布萊恩博士曾擔任美國高等教育評審委員會副主席、美國大學全國協會理事會主席、美國體育協會聯盟委員會主席。
ITU由董事會管理,董事會由9名董事組成。
ITU第一任董事會主席(1994年-2004年)是前總統喬治·沃克·布希對亞裔美國人及太平洋島民的諮詢委員會主席John B. Tsu。
ITU第二任董事會主席(2004年-2011年)是橡樹科技公司和橡子園創業孵化的創始人之一David Tsang博士。
ITU現任董事會主席是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的共同創始人Chi Hsieh博士。
國際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系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MBA)
• Doct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國際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軟體工程系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 Master of Science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國際科技大學數字藝術系Department Of Digital Arts
• Master of Science in Digital Arts
國際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 Master of Science in Computer Engineering
• Master of Scienc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國際科技大學工程管理系Department OfEngineering Management
• Master of Science i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國際科技大學交叉科學系Department Of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
•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
熱門科系/研究所課程 | 未來工作崗位 | 部門目標公司 |
Master of Science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 Master of Science in Computer Science | 軟體開發、品保工程師、App開發、程式設計師、系統整合工程師、軟體架構師 | Amazon, eBay, Facebook, Paypal, Salesforce, Samsung |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BA) | 財務分析師、專案經理、企業顧問、行政人員、行銷總監、醫療保健管理員 | Deloitte, Discover, JP Morgan, Kaiser Permanente, PricewaterhouseCoopers, Robert Half |
Master of Science i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 企業軟體工程師、專案經理、管理顧問、營運專員、企業分析師 | Juniper Networks, Wells Fargo, Symantec, Solar City, PwC |
Master of Science in Digital Arts | 電子遊戲設計師、影片製作人、藝術總監、資深設計師、App設計師 | Yahoo, Walt Disney, Yelp, Shazam, Intuit, Apple |
Master of Science in Computer Engineering | 控制系統工程師、生物醫學系統工程師、嵌入式系統設計師、機器人工程師、高級應用工程師 | DIRECTV, Intel, Nvidia, Ericsson, Broadcom, Cognizant Technology Solutions |
Master of Scienc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奈米技術工程師、光電工程師、設計工程師、驗證工程師、電機工程師、可靠性 | Apple, Tesla, Dell, Applied Materials, Oracle, Linear Technology |
國際科技大學設有Kryterion測試中心,是集大量各個專業領域認證考試及練習測試為一體的輔助中心。
國際科技大學現在以下方向設有實驗室:人工智慧/機器人、綠色能源、生物電子及企業管理解決方案(SAP)。其中人工智慧/機器人實驗室是與北京大學聯合開設。SAP實驗室由工商管理系開設,提供SAP相關培訓,ITU也是SAP大學聯盟項目成員之一。
國際科技大學
聖何塞(San José) 是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的一個城市。位於舊金山灣區南部、聖克拉拉縣和矽谷境內,是在加州的第三大城,僅次於洛杉磯和聖迭戈,並且在2005年超越底特律市成為美國的第十大城;聖何塞也是聖克拉拉縣的首府。根據2004年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統計,聖何塞市保有全美國人口在50萬人以上的主要大城市中最安全城市的紀錄。聖何塞在1777年建立時為西班牙屬墨西哥新加利福尼亞(後來的上加利福尼亞)的第一個城鎮,是一個為了提供附近軍事設施食物而設的農業鎮。在1850年正式立市時也是加州加入美國聯邦后的第一個成立的城市,也是加州的第一個首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為了安置許多的退伍軍人和他們的家庭,以及應付1950年代和1960年代的人口擴張和急速經濟成長,在做為一個農業城鎮150年後,聖何塞漸漸成為舊金山和後來1970年代矽谷的一個住房社區。
隨著高科技公司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創立於或移入聖何塞,聖何塞也逐漸成為矽谷的商業和研發中心,也開始有了矽谷首都(Capital of Silicon Valley)這個別名。世界知名大型高科技公司(Apple、intel、Yahoo、ebay、HP、FireFox、Google等)雲集於此;大市區包括聖克拉拉縣,面積3429平方公里。
矽谷地區
國際科技大學
矽谷公司
矽谷(Silicon Valley),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舊金山灣區南部,是高科技事業 雲集的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谷(Santa Clara Valley)的別稱。矽谷的主要部分位於舊金山半島南端的聖塔克拉拉縣(Santa Clara County),主要是該縣下屬的帕羅奧多市到縣府聖何塞市一段長約25英里的谷地;而總範圍一般還包含西南舊金山灣區聖馬特奧縣的部分城市(比如門洛帕克)以及東舊金山灣區阿拉米達縣的部分城市(比如費利蒙)等地。最早是研究和生產以硅為基礎的半導體晶元的地方,因此得名。矽谷是當今電子工業和計算機業的王國,儘管美國和世界其他高新技術區都在不斷發展壯大,但矽谷仍然是高科技技術創新和發展的開創者,該地區的風險投資佔全美風險投資總額的三分之一,擇址
矽谷的計算機公司已經發展到大約1500家。一個世紀之前這裡還是一片果園,但是自從英特爾、蘋果公司、谷歌、臉書、雅虎等高科技公司的總部在這裡落戶之後,這裡就成為了一座繁華的市鎮。在短短的幾十年之內,矽谷出了無數的科技富翁。
矽谷的主要區位特點是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國頂尖大學為依託,主要包括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同時還包括加州大學其他的幾所校區和聖塔克拉拉大學等。矽谷以高新技術的中小公司群為基礎,同時擁有谷歌、Facebook、惠普、英特爾、蘋果公司、思科、英偉達、甲骨文、特斯拉、雅虎等大公司,融科學、技術、生產為一體。
國際科技大學
聖何塞新校區地址:2711 N First St,San Jose,California(於2015年5月25日完全遷入)
周邊交通
校園與聖何塞國際機場相距十分鐘車程,航班直達北京。與舊金山國際機場相距40分鐘車程,多個航班直達北京、上海、廣州、西安、香港等主要城市。
國際科技大學
國際科技大學
國際科技大學
國際科技大學
國際科技大學
(透析矽谷教育,放眼全球發展)
• 美國加州私立高等教育局(Burear for Private Postsecondary Education)批准成立的大學
• 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外大學就讀推薦名單
• 美國聖何塞市具有電子工程博士學位頒發資格的大學
• 美國聖何塞市政府和商會的合作院校
北京大學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武漢大學 | 西安郵電大學 |
同濟大學 | 深圳大學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湖北工業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天津科技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 | 武漢傳媒學院 |
四川大學 | 石家莊學院 |
東南大學 | 河北工業大學 |
深圳技術大學 | 武漢理工大學 |
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學) | Mt Sierra College(蒙賽羅大學) |
天津市進出口商會 | Western Association of Schools and Colleges |
姓名 | 備註 |
愛德華·泰勒 | 美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被譽為“氫彈之父” |
李遠哲 | 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中國人 |
朱棣文 | 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
威廉·佩里 | 1994年-1997年擔任美國第19任國防部長 |
威利·布朗 | 前美國舊金山市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