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蒂永戰役
1453年英國與法國發生的戰役
卡斯蒂永戰役Battle of Castillon(1453·7·17)英法百年戰爭(Hundred Years′War)中的最後一次戰役。
15世紀50年代,英格蘭人在法蘭西境內的征服事業已岌岌可危。經歷了四代人在百年裡的不斷努力,他們不僅沒有奪取法國國王的大位,反而連自己原有的封建領地也朝不保夕。作為對手的法國人,在一系列失敗後起死回生,終於讓勝利的天平開始倒向自己。
索爾茲伯里伯爵約翰·塔爾伯特(John Talbot,Earl of Shrewsbury)率領一支英國軍隊前去解救被圍的卡斯蒂永。
1453年,在位於現今法國西南部的阿基坦山區。兩軍激戰於卡斯蒂永的戰場上,以法軍的全勝告終。
卡斯蒂永戰役
《特魯瓦條約》的原始文本
然而人算畢竟不如天算,四處奔波的亨利五世很快死於痢疾。那位久病成醫的精神病法王,硬是比猝死的對手多活了一個多月。《特魯瓦條約》的協議,不攻自破。英軍必須再次用戰爭手段,去迫使法國人簽訂下一個合約。他們按照這樣的既定方針,先後在克拉旺戰役與韋爾訥伊會戰重挫了重組后的法軍。最終在新奧爾良城下,被橫空出世的聖女貞德攪局(奧爾良戰役)。
亨利五世的病死 讓他大半生的努力打了水漂
相比開啟英法百年戰爭的金雀花王朝,亨利六世所在的蘭開斯特王朝,一直以得位不正而飽受詬病。第一代君主亨利四世,依靠叛亂上位。為了安撫貴族們組成的議會力量,他不得不將大部分稅收開徵權,都下放給議會。這種保王位而不保兵權的做法,讓貴族們有了直接抵制國王徵兵的權力。
年輕的亨利六世 根本撐不起英法兩國的巨大盤子
亨利六世繼續依仗自己的蘭開斯特系人馬,同時應付法國和國內的反對勢力。一次又一次的議會爭吵,讓徵兵工作變得支離破碎。即便是有了為數不多的開戰機會,也迫於有限的撥款,只能用很少的部隊去小打小鬧。
近戰能力欠佳的弓箭手 成為了後期英軍的絕大部分
查理七世在年輕時 命運多舛
1429年,他的奧爾良城被數目有限的英軍圍困。最後靠著聖女貞德的出現,以及殘存奧爾良派貴族的支持,化險為夷。抓住歷史進程的太子,在當年加冕為法國國王。趕在混亂的英國人之前,完成了對法蘭西至高權力的搶先註冊。1435年,他與境內最大的反對勢力--勃艮第公爵達成諒解,後者退出對英軍的支持。一路看漲的新國王,在第二年奪回了被佔領多時的首都巴黎。
查理七世的加冕典禮
由於大量的法蘭西貴族在阿金庫爾的泥濘戰場上喪命,來不及留下子嗣和繼承人的地方勢力也成批消亡。這讓查理七世所要面對的內部問題,相比之前的列為先祖來說,都簡單化了。殘餘的貴族勢力,要麼選擇投靠英王保護,要麼繼續追隨法國王室抵抗。如果不願意在兩者間草率站隊,也可以躲到南方的普羅旺斯或東北部的勃艮第觀望。
亨利五世的英軍在阿金庫爾打死了大批可以制約法王的貴族
這個至關重要的決議,幫助查理七世組建了一支不同於以往的法國軍隊。他們在個人戰力、戰術編組、武器技術等方面,都對英軍獲得了巨大優勢。在物資補給和日常供養方面,更是遙遙領先。
正在突破英軍陣地的法軍
正在為騎士比武獲勝者頒獎的查理七世
作為《奧爾良法令》的核心內容,分散在王室與周邊地區的騎士被大量招募,成為統一的法蘭西憲兵騎士部隊。每個分隊以連為單位組建,包含了:1名騎士連長、1名同樣是重騎兵職責的見習騎士、1名負責打理馬匹和雜物的扈從、3名弓弩手。
一名憲兵騎士和他連隊里的步兵
每次集合作戰,騎士與重騎兵都會被擊中成為獨立的作戰部隊。而各連下屬的弓弩手,也被匯成數量可觀的遠程支援力量。由於騎兵連中的所有成員都配備了乘馬,在行軍時不至於前後脫節。將士們更不會因為趕路,而在戰前就消耗大量體力。騎士們往往自小就開始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是非常適宜的職業軍兵源。弓弩手則為了加強專業水準,不惜花錢從義大利、佛蘭德斯、納瓦拉和德意志等地區招募專業人才。
正在進行衝鋒的憲兵騎士
法蘭西王室弓箭手部隊 其中也包括了一些近戰步兵
他們不僅為國王打造更大的攻城炮,還能製造大量的小型多管火炮與后裝野戰炮。剛剛出現於義大利等地的火繩槍,也在這個時候進入法國軍隊。
經過10年的徵集與整訓,查理七世已經擁有了當時西歐地區最好的專業軍事力量。相比日益凋敝的英軍來說,這樣一支強軍無疑是可怕的洪水猛獸。加之法蘭西各地大貴族紛紛倒向巴黎,英軍的前沿態勢可謂雪上加霜。
一門15世紀的法國野戰炮
強大的法軍在1450年反攻諾曼底
福爾米尼戰役進程圖
結果,數目有限且兵種單一的英軍,在自己的陣地上遭遇了兩股法軍的聯合攻擊。幾小時內,法國前軍的火炮都在長弓射程外轟擊英軍陣地。怒不可遏的英國人,只能魯莽的衝出防線,殺向法軍的炮兵陣地。依靠下馬騎士和扈從的猛攻,他們暫時擊潰了當面的法軍炮兵和步兵。但另一支法軍重騎兵部隊,已經從側翼趕到。
英軍指揮官立刻要求全軍轉向,迎擊衝鋒的重裝騎士。但在他們完成最後的陣型轉換前,法軍騎兵就已經衝到跟前。身披板甲的憲兵騎士,迅速擊破了缺乏重步兵保護的英軍陣列。在之後的混戰中,超過2000的英軍被殺,1400人放下了武器。更重要的是,被英軍控制了幾十年的諾曼底地區,永遠的回到法國人手裡。
福爾米尼戰役中 重組的法軍展現了諸多優勢
加斯科涅人長期以來和英格蘭共戴一主,英國人很大程度也僅僅依賴這種基於個人聯盟的忠誠才得以在維持地區防務以抵禦法王的進攻。由於在這一地區在這一地區只部署了少量駐軍加之法軍使用堡壘戰術使北方的局勢發生戲劇性的變化,親英的加斯科涅人不斷減少,並已無法繼續抵禦王家軍隊的強大軍事壓力。加斯科涅迅速陷落。這場光復戰役以法軍於1451年攻克采邑首府波爾多告終。
受封嘉德騎士的塔爾伯特
久經沙場的老將——早已賦閑的70多歲的——約翰·塔爾伯特(曾參加亨利五世的遠征軍征討法國,阿金庫爾戰役中立身揚名,后在帕提戰役時被農家女貞德中途攔截並擊敗被俘,視為一身中的奇恥大辱)被任命為這支3000人的遠征軍的統領,於1452年10月17日在波爾多登陸。波爾多的市民馬上向塔爾伯特敞開了城門,驚慌失措的法國守備隊被驅逐出去。很快,許多加斯科涅市鎮相繼重新宣誓效忠英王。查理七世1451年取得的成果前功盡棄。法國人在戰略上大大得判斷失誤,他們以為英國人的遠征軍是派往諾曼底的。直到1453年仲夏查理七世才集結了一支部隊前往收復加斯科涅。法軍從東北,正東,東南分三路進擊,在加斯科涅西郊會師,查理七世率領後備隊殿後。塔爾伯特的兒子里叟(Lisle)的領主率領援軍趕到波爾多,使英軍在人數上倍增到6千。一如往常加斯科涅人的忠誠使英軍仍有可能集結一支更大的部隊以抵禦任何來犯的王家軍隊。孤軍深入的法軍因而加倍小心。
向卡斯蒂永進發的法軍
查理七世的炮兵大師--簡·必維爾(讓·布赫),成為了人類歷史上首個統帥三軍的炮兵指揮官。
法軍的統帥不止一位,實際上的總帥是德高望重的讓·德·布魯瓦老爺,他是一個布列塔尼人,佩里高爾的伯爵兼利摩日的子爵,同時也是龐蒂埃弗的伯爵。然而,最重要的領導人是著名的攻城工程師——讓·布赫——同時也是彈道專家。貴族指揮官們按照他們的專長指揮重騎兵。
此次戰役的顯著特點是法軍圍城隊由混合部隊組成。布赫及其兄弟參加了1451年的圍城戰因而熟悉這一地區。這就解釋了為何一支僅700人的法軍工程隊能在短時間內在多隆河的支流利多爾河的故道上開鑿了一條設防的野戰壕。法軍陣列的不規則參數長期以來困惑著歷史學家。.另一顯著的特點是法軍的構成。文獻說明有300門甚至更多的加農炮和射石炮隨軍機動。雖然不能確定那些大炮和火繩槍是否故障頻出,但是毫無疑問火繩槍在武器中佔據了很大比重,他們可能是由熱那亞傭兵吉里包特監製的。法軍的營帳簡直可以說是個大炮停車場。步兵人數在6000左右,有些材料估算為9000人。1000名騎兵由法王的附庸不列塔尼公爵提供,駐紮在大營以北1.5公里處。法軍不合常理的布陣是否是因為蜿蜒的乾涸河床造成,或是為了是火槍手獲得最佳的射擊效果,這些都不得而知。營帳處於卡斯蒂永城的炮火射程之外,而且攻城方也沒有試圖建立更近的戰壕。幾乎可以肯定,布赫準備圍點打援而非強攻。千餘名法軍弓箭手在熱尚·盧沃的統領下部署於卡斯蒂永以北的聖洛朗的前哨要衝,這裡是來自波爾多的援軍的必經之地。
查理七世的炮兵大師 簡·必維爾
雖然塔爾伯特更希望等待法軍開近波爾多,但是出於榮譽和勇氣的考慮,他仍被說服去救援卡斯蒂永城。塔爾伯特於7月16日出城,他率領著一支裝備精良的騎兵,跟隨其後的是數量眾多的步軍和炮隊。他在波爾多的總兵力不下6千人,算上在最後時刻加入的忠誠的加斯科涅人大約有9千人。
但此時的英軍,早已不是過去那支由強勢君主帶領的常勝之師。塔爾伯特除了從海峽對岸帶來的少量直屬精銳外,必須倚重各營區內的英國和阿基坦本地武裝。這些人缺乏統一的組織和協調,以快慢不等的速度,分頭並進。其中,只有塔爾伯特帶領的小規模力量,以最快速度趕到了卡斯蒂永附近。
來自英格蘭與阿基坦當地的步兵
塔爾伯特在激戰後,簡單了觀察了戰場形勢。通過法軍潰退時揚起的塵沙和數目眾多的旗幟,他判斷有大批法軍正在移動自己的陣地。儘管深知己方數量不足,他還是決定抓緊時間出擊。以便在對方立足未穩時,就擊潰龐大的對手。這個致命決定,讓6000英軍在匆忙中沖向了法軍布置的死亡陷阱。
企圖強攻法軍炮兵陣地的英軍
法國人正在靜待他步入射程。塔爾伯特指揮部隊下馬作戰,而他自己仍安坐在他的白色座騎上。隨著一聲吶喊:“塔爾伯特和聖喬治”,盎格魯-加斯科涅人發起了衝鋒。
此後的1個多小時里,塔爾伯特指揮數千英軍對必維爾設計的陣地,進行了猛烈不止的強攻。長弓射手一邊躲避工事內射出的彈藥,一邊張弓射箭。獲得掩護的下馬騎士和重裝步兵,則手持劍盾或戰斧,企圖破壞法軍的木質工事。
正在阻止英軍進入的法軍炮兵
托馬斯·埃弗林根成功地把他的戰旗插上了城牆,這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榮光。
雖然在總數量上佔優勢,但英軍的後續部隊只是像撒胡椒面一樣投入戰鬥,最終到達戰場的可能接近4000人,即使這樣,其兵力不夠攻陷早有準備的法國守軍。而塔爾伯特的炮隊,則未能及時趕到。
在英軍艱苦地猛攻法軍陣地時,一支由布列塔尼公爵率領的騎士部隊,出現於戰場附近。這1000名重甲騎兵,迅速從右翼殺出,橫掃了隊形紊亂的英軍步兵。大量只穿輕型護具的長弓射手被騎兵撂倒,落荒而逃者也慘遭身後騎士的砍殺。整支英軍就此被對手擊潰。
卡斯蒂永戰役進程圖
在身邊人紛紛開始潰逃后,他依然騎馬留在原地堅守,一直到追擊而來的法軍將他砍倒。
一個法國弓箭手——米歇爾·佩魯寧用戰斧砍下了塔爾伯特的腦袋,從此名垂青史。塔爾伯特的兒子也被殺死。
英軍在百年戰爭中的最後一位猛將,就此結束了自己的軍事生涯。
在近戰中殺成一片的下馬騎士
傷亡:法軍: 100(-).英軍: 4,000(-), 多數受傷后被俘。
塔爾伯特的慘敗致使再也沒有英軍再無可用的野戰部隊。加斯科涅市鎮在法軍炮隊到達后迅速投降。當波爾多城再次向查理七世投降的時候,百年戰爭的主要部分終於結束了。
卡斯蒂永是西歐戰抗史中火器成為決定性的力量的最早戰例之一。惟一更早的例子是1420~1433年的胡斯戰爭,與卡斯蒂永戰役極其相似。這種眾多射擊部隊在既設防禦陣地開火的作戰計劃實質上是英國長弓戰術的一種延伸。然而要在脆弱的防禦陣地上使用這種新式武器必須獲得相應的技術進步。讓·布赫採用的戰術和胡斯軍隊的指揮官約翰·傑式卡何其相似。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德國人在火器特別是輕火器上改進上的成果很快被查理七世的軍隊吸收,國王很有可能從那裡雇傭了一批火槍手。從1450年的庫米尼戰役中可以得出結論,在這一領域槍炮比長弓有效射程更遠,如果指揮得當,他們可以在陣地戰中所向披靡。但是塔爾伯特選擇了後者。同樣應該指出的是,騎兵繼續對此類戰役的結果產生決定性的作用。否則,失敗方僅僅是被“擊退”,仍然需要指出的是,射擊戰術從本質上說仍是一種防禦性戰術,只有當對方發起進攻時方能奏效。
消息傳到倫敦,已經矛盾重重的英國議會立即炸鍋。長期把持要職的蘭卡斯特家族成員,被以約克家族為首的反對派,攻擊得體無完膚。內心脆弱不堪的亨利六世,因巨大的打擊而患上了精神疾病,成為比查理七世父親更有名的“瘋王”。後來持續30年的玫瑰戰爭,就從這一刻埋下了定時炸彈。
勃艮第公爵效仿查理七世建立的憲兵騎士連
卡斯蒂永戰役油畫
用上了新式野戰炮和火繩槍的勃艮第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