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13條詞條名為文廟的結果 展開

文廟

廣西省武宣縣文廟

廣西省武宣文廟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屬於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武宣文廟
武宣文廟
武宣文廟又稱“黌廟”、“孔廟”,是祭祀孔子等先賢的祠廟,也是武宣最早興學立教之地。武宣文廟位於武宣縣城南街一巷,於明宣德六年(1431年)從舊縣城(今三里鎮舊縣村)搬遷到現址,整個建築佔地4760平方米,為廣西現存規模最大的孔廟;建築布局座北朝南,面對文筆,地勢高敞,莊嚴肅穆。現存建築有大成殿、大成門、崇聖祠、尊經閣、明倫堂等,均為磚木結構,朱紅粉牆。其中主體建築"大成殿"為重檐歇山兩層樓閣,高15米,寬20米,深24米,面寬3間,進深3間,氣勢雄偉,有濃厚的古代建築風格。1984年5月10日,武宣縣人民政府將武宣文廟列為“武宣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由自治區文化主管部門及縣政府先後撥款,於1995年重修"大成殿",重立孔子像。2000年武宣文廟被確定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武宣文廟初建時,當時的知縣張遜鼎把它建在縣城南門的左側。明崇禎五年(1632年)的知縣孫光啟又修建了尊經閣和辛、巽二門。清康熙七年(1668年),文廟被遷到北門外的李氏居場,僅僅建成殿廡戟門。康熙九年(1607年)又遷回現在的地方,還重建了殿廡門堂。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重修大成殿的啟聖祠,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修明倫堂,雍正六年(1728年)增修戟門宮牆、名宦祠和鄉賢祠,歷時7年。

建築


武宣文廟的布局很講究,顯得莊嚴肅穆。它由欞星門、戟門、狀元橋、大成門、東西兩廡、大成殿、崇聖祠等主要部分組成,還有左右廂房、名宦祠、鄉賢祠、明倫堂、東西齋和武皇殿等附屬設施。主體建築是大成殿,它高15米、寬20米、深24米,為重檐歇山兩層樓閣,氣勢雄偉,有著濃厚的中國古代建築風格。大成殿面寬三進,三間進深,四面如廊環繞。殿頂為黃色琉璃瓦面,青綠色印花滴檐,岔脊飛翹,美麗壯觀。脊山花裝飾泥塑,正脊上面還配飾琉璃燒制的“雙龍搶寶”。
大成殿的重脊和角脊上,還裝飾有形態各異的神獸,其作用應該為求祈風調雨順。在四面的翹脊下面,各有一個銅質的風鈴和泥塑的人物造像。封檐板上,則雕刻著各種花木花卉。
整個大成殿的建築結構屬架梁穿斗聯合結構,4個石質柱基礎承墊4根木質金柱,支撐著整座大殿的重心。12根木質檐柱承托著四面出檐。在大成殿的正樑上,正書一行“道光十五年歲次已未季冬月穀旦武宣縣知縣潤慶教諭王維新、訓導肖節青暨闔邑紳士重建立”字樣。
鍍銅的孔子像就立大成殿內,像通高4.6米,座高0.9米,像身3.6米。它形象高大、神情嚴肅。
殿前是“樂舞台”,台基由青條石砌成。“樂舞台”長9米、寬5.5米、高1.1米,是每年春秋仲月祭祀孔子時佾生時演奏古樂的場所。從“樂舞台”下面是一個天井,左右是東西兩廡。天井前面是三開間的大城門,東西兩側是鄉賢祠和名宦祠。門前15米處是泮池和狀元橋。狀元橋往前則是欞星門,欞星門的兩側分別是“騰蛟”、“起鳳”小門。狀元橋再往前,就是狀元門。狀元門的東西兩側,是廂房和“禮門”、“義路”兩個小門。在大成殿的後面,西邊有一個“東西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