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13條詞條名為文廟的結果 展開
- 南京市秦淮區文廟
-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上海市黃浦區文廟
- 雲南省鳳慶縣文廟
- 中國仿古建築廟宇
- 山西省平遙縣文廟
- 四川省富順縣文廟
- 貴州省安順市文廟
- 四川省資中縣文廟
- 廣西省柳州市AAAA級景點
- 吉林省長春文廟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海豐紅宮紅場
- 河南省鄭州市文廟
- 新疆烏魯木齊市文廟
- 天津市南開區文廟
- 黌學
- 臨沂孔廟
- 甘肅省秦安縣文廟
- 四川省犍為縣文廟
- 化州孔廟
- 廣西恭城縣文廟
- 陝西省洛南縣文廟
- 哈爾濱阿城文廟
- 河南省新鄉市文廟
- 安徽省績溪縣文廟
- 山西省太原市文廟
- 山東省寧陽縣文廟
- 福建省泉州府文廟
- 山東省巨野縣文廟
- 安徽省桐城市文廟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山西省代縣文廟
- 江西省贛州市文廟
- 山東省汶上縣文廟
- 四川省渠縣文廟
- 福建省福州市文廟
- 河南省開封市文廟
- 越南河內文廟
- 陝西省府谷縣文廟
- 陝西省韓城市文廟
- 貴州省織金縣文廟
- 江蘇省淮安市文廟
- 河南省浚縣孔廟
- 為紀念孔子在清代建立的建築
- 蕪湖夫子廟
- 黃岩孔廟
-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江蘇省江陰市文廟
- 湖南省岳陽市文廟
- 河北省平山縣文廟
- 廣西省武宣縣文廟
- 河北省正定縣文廟
- 湖南省瀏陽市文廟
- 安徽省蒙城縣文廟
- 湖南省新田縣文廟
- 福建省漳州市文廟
- 河北省承德市文廟
- 池州府儒學
- 新會學宮
- 雲南省通海縣文廟
- 福建省安溪縣文廟
- 貴州省思南縣文廟
- 湖南省湘鄉市文廟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安徽省蕭縣文廟
- 吉林省吉林市文廟
- 雲南省廣南縣文廟
- 四川省都江堰文廟
- 安徽省宿松縣文廟
- 河南省永城市文廟
- 福建省上杭縣文廟
- 江蘇省邳州市文廟
- 雲南省墨江縣文廟
- 河南省信陽市文廟
- 河北省霸州市文廟
- 道東書院
- 東台三倉新四軍槍械所舊址
- 聖人廟
- 芒碭山文廟
- 黌學院
- 感恩學宮
- 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文廟
- 遼寧省遼陽市文廟
- 湖南省石門縣文廟
- 山東省陽谷縣文廟
- 浙江省景寧縣文廟
- 安徽省望江縣文廟
- 南京市浦口區文廟
- 河南省浚縣文廟
- 山西省長子縣文廟
- 山東省樂陵市文廟
- 雲南省永勝縣文廟
- 河南省新安縣文廟
- 雲南省南澗縣文廟
- 雲南省江川縣文廟
- 雲南省澄江縣文廟
- 湖南省湘陰縣文廟
- 江西省泰和縣文廟
- 湖南省邵陽縣文廟
- 廣東省海豐縣文廟
- 河南省湯陰縣文廟
- 河北省大名縣文廟
- 河南省汝州市文廟
- 福建省黃石市文廟
- 福建省德化縣文廟
- 南京市六合區文廟
- 江蘇省南京市文廟
- 河北省邢台市文廟
- 河南省鄧州市文廟
- 山西省陽高縣文廟
- 河北省深澤縣文廟
- 福建省仙游縣文廟
文廟
山西省平遙縣文廟
文廟是中國古代官方興建的祭祀孔子的場所,產生於唐代,宋代逐漸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興建,元代在貴州、雲南、清代在新疆、東北等地也相繼出現。
平遙文廟位於山西省平遙古城東南隅,處在“六秀薦元之地”,坐北向南,總面積35811平方米,廟區佔地8649.6平方米,保存建築面積M72.3平方米。廟宇規模宏闊,由並立的三個建築群組合而成。中央為文廟,左為東學,右為西學。文廟前為欞星門,左右豎下馬碑,東西為“廣大”、“高明”二門。欞星門前建照壁,兩旁俱有圍牆,照壁之南有“雲路天衢”坊。雲路兩旁各有水井1眼,合稱“外泮池”。欞星門外之左右,分別有“德配天地”、“道貫古今”坊。欞星門內有大成門5間,更衣廳在門左,齋宿所在門右,名宦祠3間在東,鄉賢祠3間在西。院中為泮池,池上有拱橋。過大成門,北達大成殿月台。大成殿面闊5間,殿前東西廡各9間,殿東西之腋門各3間。神廚在東廡之南以造祭品,神庫在西廡之南以藏祭器。大成殿之後有明倫堂5間,堂東賢侯祠3間,堂西忠孝祠3間。時習齋7間在東,日新齋7間在西,齋南各有門,分別通往東、西學,名“禮門”、“義路”。廟東有崇聖祠3間,崇聖祠前有節孝祠3間。廟西有省牲所7間。1541年(明嘉靖二十年),在明倫堂后建成敬一亭。1570---1572年(隆慶四至六年),在敬一亭后修起尊經閣。文廟總體布局展現了中國元明以後文廟建築的特有規制。廟中存碑碣20餘通(方),關於明、清兩代的修繕經過,都歷歷可考。但所有碑碣(以及志書所載)均未言及文廟的始建年代,只確知大成殿重建於1163年(金大定三年)。平遙文廟以國內已存文廟中罕見的早期建築而享譽四海。
平遙文廟
跨入欞星門,是文廟的第一進院落。院中泮池為文廟的象徵性建築。泮池圍欄石板精雕各式吉祥圖案。有琴、棋、書、畫、輩輩封候,犀牛望月……,扶手上刻桃榴,寓孔子弟子眾多,桃李滿天下之意。
名宦祠、鄉賢祠為此院的東西配殿。名宦祠為古代供奉有突出貢獻的官員之場所。鄉賢祠為古代供奉對儒學和鄉里做出重大貢獻的鄉紳之場所。現均依古制設置。而此院的齋宿所、更衣廳、神廚、神庫都為祭孔時分別供祭祀者更換衣服、齋戒、沐浴以及製作祭品、存放祭品、祭器之所。舊時每年二月和八月的上丁日(入月後所逢第一個丁日)即為祭孔的日期,古稱“丁祭”。在祭孔時,整個文廟扎制松坊、懸燈結綵,鋪設地毯。大成殿前設丹墀的兩個“庭燎”,這是一種紅紙包裝的秫秸捆,供祭祀中點亮烘托氣氛。大殿香案上按規制擺放五穀雜梁和祭器,案后祭凳上供有屠宰后不開膛不煺毛的整個豬、牛、羊,所謂“三牲”,“三牲”的頭還要用紅木架支起,呈跪拜樣,這為封建帝王的規格。據清光緒八年《平遙縣誌》記載:本縣向有祭孔禮俗“崇儒重道,聖教覃敷,每當春秋上丁,祭豆告虔,蓋其儀文備至,典禮特隆”。舊時的祭孔儀式由當時的軍政要員為主祭官。由社會各屆知名人士陪祭,整個祭孔儀式大致有上香、奏樂、行禮、獻表、讀祭、獻舞、讀經等安排。祭孔者須“必敬、必誠”,祭孔供品須“必豐、必潔”。祭孔時,庭燎熊熊燃燒、香煙繚繞、鐘鼓齊鳴、號角齊嗪。
大成門是聯繫貫通第一、二進院的建築物,亦稱“戟門”,是文廟建築中的重要配置。面寬五楹,進深四椽,單檐歇山頂。大成之意取自孟子評價孔子“孔子之謂集大成”之語。戟門取自古代門外立戟之古禮,為文廟中的禮儀之門,莊嚴凝重,肅穆大方。
平遙文廟大成殿
主殿大成殿建在一米高的台基上,西闊五間,進深八椽,單檐歇山頂,布瓦覆蓋,琉璃脊飾。梁架結構為十架椽,用六柱。內柱之間,以復梁拼成的草袱承重,草袱以上,用四椽伏,平梁叉手,儒柱,駝峰等層層支疊。草袱以下設天花板,中央置藻井。斗拱有柱頭鋪作和轉角鋪作,而補間鋪作以大斜梁代之。殿之當心間的兩縫間,僅有中柱兩根,採用了減柱手法。在東西次間的兩縫位置上,各砌南北向隔牆,殿內北面,砌東西隔牆,與前者聯為一體,形成倒凹字平面,殿前月台,青石圍欄環繞。
平遙文廟大成殿斗拱
殿內主要奉祀“孔子”、“四配”、“十哲”,主像為孔子,頭戴十二琉球冠冕,身著十二章服,手執圭板,面部溫和而嚴厲,神態威而猛,恭而安。從漢武帝開始,孔子受到歷代帝王的尊崇,他被尊奉為“文宣王”、“至聖文宣王”、“至聖先師”,從殿內懸掛的匾額“德齊幬載、聖協時中、聖集大成……”均為歷代帝王為孔子御題,孔子地位之崇高足見一斑。
歷代統治者在尊孔祭孔的同時,對孔門弟子也加以尊崇,在不同的朝代分別請進了文廟,給以從祀和配享的待遇。即孔子像左右分別為“四配”,述聖孔伋、宗聖曾參、復聖顏回、亞聖孟軻;東西供台上為“十哲”,分別為仲由、卜商、冉雍、冉耕、冉求、宰予、端木賜、閔損、言偃、顓孫師均為孔子的得意門生。此院的配殿東廡、西廡供奉七十二賢人。值得一提的是,為一代宗師孔子立像古今皆有之,而再現其弟子彩塑群像在國內孔廟中亦為規模最大的一處。這些塑像的后牆上還繪有孔子聖跡圖,從顏母禱尼山開始,到孔子去世后弟子廬墓為止,把孔子一生主要活動以壁畫形式,惟妙惟肖地展現在遊客面前。
穿過大成殿兩側的東西腋門來到第三進院,首先看到大成殿後牆上碩大的“魁”字。傳說當地如有高中的狀元,可從欞星門中間甬道進入大成殿,即可打開“魁”字門,通往敬一亭舉行祭天儀式,寓“一舉奪魁”之意。
平遙文廟明倫堂
東配殿時習齋,取《論語》“學而時習之”之意。舊時為講學研讀之所。現闢為古代教育展室。展廳圖文並茂,為世人倡述了教育在人類文明延續與發展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同時重點介紹了孔子、朱熹等大批卓有成就的教育家。他們的生平事迹及其質樸的格言,都給後人以深刻啟迪。
西配殿日新齋,取於《禮記》“苟日新,日日新”之意。舊時為講學研讀之所。現為“古代文墨展”。該展廳向遊客展示了專門收集的數十種筆墨紙硯和各類文房用具,意在讓正走向信息時代、網路時代的人們,了解中國傳統文人的千年情愫,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平遙文廟敬一亭
平遙文廟尊經閣
科舉展室中的“清代文官系列服飾”,則從獨特的角度,依附原汁原味的展品,折射出了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倫理道德,讓人們在這些百年古裝面前對歷史產生無盡的遐思。
平遙文廟的東學區分別包括東學宮、崇聖祠、節孝祠。
東學宮為古代官辦學宮,俗稱廟學或儒學,也是全縣掌管學業的行政長官教諭的衙門,后闢為國際攝影博物館。是中國唯一的專業性國際攝影博物館。
崇聖祠原名啟聖祠,主祀孔子之父叔梁紇。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諭封孔子上五代祖先配享王爵尊號,並諭准入祀,更為現名。除主祭孔子五代祖先外,並配祭孔鯉等十位先賢先儒。
節孝祠,舊時奉祀貞節烈女的祠堂。供奉由鄉紳名儒舉薦之節孝婦女,經過嚴格審核才得以入祀。春秋兩祭均謹守既定禮法,顯見當時社會對節婦烈女的推崇,實不下於英雄義士。
文廟的西學宮,是儒學訓導的衙門,是官學合一之所。清末改稱勸學所。后闢為山西平遙展覽館。主要展出書畫界名家的書畫作品。
文廟南至魁星樓、文昌閣,北至尊經閣、九龍壁,組成了龐大的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文系建築群。其總體布局由三組建築群組合而成,中央為文廟,左為東學、右為西學,前後縱深五進院落。中軸線上由北往南與城牆連為一個整體是平遙文廟建築群的獨有特色。廟區中的主要古建築有城牆上的文昌閣、魁星樓、石牌坊、城牆下的文昌廟,登攀城牆的雲路、雲路坊、狀元橋、影壁、欞星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明倫堂、敬一亭、尊經閣、東西廡、日新齋、時習齋、腋門、廂房、神廚、神庫等建築物古樸典雅,各類石刻、木雕莫不精工細作,具有很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
平遙文廟中軸線獨特的建築藝術風格,涵厚的文化底蘊,廟區左右“東學”、“西學”之設,明倫堂后“超山學院”在平遙教育史上的一段輝煌,每年“春秋上丁”的祭孔儀式,重修於金代的大成殿和另具一格的敬一亭、尊經閣和祭天大鼎以及重修於明清時代的其它建築物,共同構成了文廟的完整格局,堪稱漢民族先民們崇文尚禮的歷史見證,更是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史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