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13條詞條名為文廟的結果 展開

文廟

越南河內文廟

長期以來,外國特別是亞洲國家領導人或高級代表團訪問越南,在首都河內都有一項幾乎是必不可少的日程安排,那就是參觀文廟(越南語:Văn Miếu )——國子監(越南語: Quốc Tử Giám)。

簡介


河內文廟
河內文廟
河內文廟是一座典型的中國式建築,與國內很多地方的文廟如出一轍。文廟現有建築大部分是17世紀李朝建造,佔地260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整個建築群有五組院落組成,門外立有下馬碑,前院有一個靜如鏡的水池。大拜堂正中高懸著一塊寫有“萬世師表”四個大字的漢字匾額,匾上註明是“康熙御書”。正殿內設有孔子供桌,兩側奉祀中越兩國先儒。
文廟以存有“進士碑”而聞名,一隻只活靈活現的石龜昂著頭,馱著這一塊塊雕工精細的進士碑。

歷史


越南文廟風光圖
越南文廟風光圖
建造於公元1070年左右的文廟是河內的一個標誌性建築,裡面供奉著中國的孔子及各位儒家先賢,據說它是越南第一所國學大學。
在河內,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文廟,那裡面供奉著中國文化的傳世大儒孔子,可見,越南曾經與中國文化之間離得那麼近。
公元1070年,越南李朝皇帝李聖宗決定在升龍城的南面建文廟,供奉周公和孔子,以及四配和72賢人,同時讓皇親國戚的子孫到這裡來讀書。從一開始,文廟就兼有國學堂的職能。
公元1076年,李仁宗在文廟旁邊建立了國子監,這是越南教育史上第一個正式的國學堂。公元1259年,陳朝的第二個皇帝陳聖宗改國子監為國學院,作為培養王公貴族的後代和全國優秀學者的教育場所。到了黎朝,又改稱太學堂,成為越南的最高學府。
每年春節,文廟總是要舉行幾天十分隆重的祭祀活動,還要舉行書法、下棋、吟詩、鬥雞、斗鳥等文化娛樂活動。
越南直到1918年阮氏王朝才廢除科舉制。經過滄桑演變,國子監現已不復存在,但留下了街名;而文廟則整修一新,並對世人開放,成為河內市的重要旅遊景點之一。

建築


文廟的建築,除了越南風格的大門和靠近門口略帶柬埔寨風格的水池外,基本承襲了中國的風格。
河內文廟坐北朝南,佔地26000多平方米,據說完全按照中國曲阜文廟的建築格局建造而成。門前遠方有一個文湖,近處兩側有下馬碑。飛檐高聳的文廟門,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典型的東方廟宇風格。緊靠大門是一副長達38字的漢字對聯,兩邊精美的雕花石柱上寫著又一副漢字對聯。
大門正中上方,“文廟門”三個漢字,醒目而莊重。跨入文廟門,其背面還有兩副漢字對聯,中間的一副因年代久遠,個別字已模糊不清。
文廟大大中門內巍然聳立著奎文閣。奎文閣不僅建造精巧,匠心獨具,而且正處於文廟的中心。
奎文閣同遙遙相對的大成門之間是有名的天光井。天光井東西兩側,整齊地排列著82塊進士碑,每側為41塊。一隻只活靈活現的石龜昂著頭,馱著這一塊塊雕工精細的進士碑,頗有西安碑林的風範。第一塊進士碑已經被馱了500多年,這以後,每一次進土考試,便樹起一塊石碑。
公元1484年,以重視文學著稱的黎聖宗下令在文廟——國子監樹碑,記載從黎聖宗大寶三年(公元1142年)起考中的進士名單。所以越南民間常用這樣的話鼓勵子弟用功讀書:“金榜石碑,千秋永存。”
從大寶三年到公元1919年的最後一場科舉考試,按黎朝的制度應進行110多次考試,但由於戰亂,河內文廟只存有這82塊進士碑。每塊碑上部標有科舉考試的時間,碑文的撰寫者、書寫者、雕刻者以及考取的進士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