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13條詞條名為文廟的結果 展開
- 南京市秦淮區文廟
-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上海市黃浦區文廟
- 雲南省鳳慶縣文廟
- 中國仿古建築廟宇
- 廣東省海豐縣文廟
- 四川省富順縣文廟
- 貴州省安順市文廟
- 四川省資中縣文廟
- 廣西省柳州市AAAA級景點
- 山西省平遙縣文廟
- 吉林省長春文廟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海豐紅宮紅場
- 河南省鄭州市文廟
- 新疆烏魯木齊市文廟
- 天津市南開區文廟
- 黌學
- 臨沂孔廟
- 甘肅省秦安縣文廟
- 四川省犍為縣文廟
- 化州孔廟
- 廣西恭城縣文廟
- 陝西省洛南縣文廟
- 哈爾濱阿城文廟
- 河南省新鄉市文廟
- 安徽省績溪縣文廟
- 山西省太原市文廟
- 山東省寧陽縣文廟
- 福建省泉州府文廟
- 山東省巨野縣文廟
- 安徽省桐城市文廟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山西省代縣文廟
- 江西省贛州市文廟
- 山東省汶上縣文廟
- 四川省渠縣文廟
- 福建省福州市文廟
- 河南省開封市文廟
- 越南河內文廟
- 陝西省府谷縣文廟
- 陝西省韓城市文廟
- 貴州省織金縣文廟
- 江蘇省淮安市文廟
- 河南省浚縣孔廟
- 為紀念孔子在清代建立的建築
- 蕪湖夫子廟
- 黃岩孔廟
-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江蘇省江陰市文廟
- 湖南省岳陽市文廟
- 河北省平山縣文廟
- 廣西省武宣縣文廟
- 河北省正定縣文廟
- 湖南省瀏陽市文廟
- 安徽省蒙城縣文廟
- 湖南省新田縣文廟
- 福建省漳州市文廟
- 河北省承德市文廟
- 池州府儒學
- 新會學宮
- 雲南省通海縣文廟
- 福建省安溪縣文廟
- 貴州省思南縣文廟
- 湖南省湘鄉市文廟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安徽省蕭縣文廟
- 吉林省吉林市文廟
- 雲南省廣南縣文廟
- 四川省都江堰文廟
- 安徽省宿松縣文廟
- 河南省永城市文廟
- 福建省上杭縣文廟
- 江蘇省邳州市文廟
- 雲南省墨江縣文廟
- 河南省信陽市文廟
- 河北省霸州市文廟
- 道東書院
- 東台三倉新四軍槍械所舊址
- 聖人廟
- 芒碭山文廟
- 黌學院
- 感恩學宮
- 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文廟
- 遼寧省遼陽市文廟
- 湖南省石門縣文廟
- 山東省陽谷縣文廟
- 浙江省景寧縣文廟
- 安徽省望江縣文廟
- 南京市浦口區文廟
- 河南省浚縣文廟
- 山西省長子縣文廟
- 山東省樂陵市文廟
- 雲南省永勝縣文廟
- 河南省新安縣文廟
- 雲南省南澗縣文廟
- 雲南省江川縣文廟
- 雲南省澄江縣文廟
- 湖南省湘陰縣文廟
- 江西省泰和縣文廟
- 湖南省邵陽縣文廟
- 河南省湯陰縣文廟
- 河北省大名縣文廟
- 河南省汝州市文廟
- 福建省黃石市文廟
- 福建省德化縣文廟
- 南京市六合區文廟
- 江蘇省南京市文廟
- 河北省邢台市文廟
- 河南省鄧州市文廟
- 山西省陽高縣文廟
- 河北省深澤縣文廟
- 福建省仙游縣文廟
文廟
廣東省海豐縣文廟
海豐文廟位於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城人民南路的“紅宮”,是一處聞名海內外的革命聖地。原是明清時期的縣署文廟。
汕尾市海豐學宮是頗具規模的古建築群,也是典型的明、清學宮建築。作為舊官學發展沿革和儒家文化薪火相傳的明證,海豐縣學文廟遺跡仍不失為歷史文化名城中的特色景觀。
海豐文廟
1927年10月,在中共東江特委和彭湃的領導下,在八一南昌起義部隊紅二師的配合下,海陸豐人民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奪取了政權,於同年11月18日至21日在這裡隆重召開了海豐縣工農兵代表大會。大會會場四周和街道牆壁都粉刷紅色,會場內用紅布覆蓋牆壁,貼上標語。大會上,彭湃作了報告,並且大會決定把學宮改稱為紅宮。以後,革命政權的很多重要會議都在這裡召開,成了革命的搖籃。1961年國務院頒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縣學是中國古代官方為培養人才而興辦的學校;文廟是古人祭祀孔子的廟宇。自唐以後,文廟與縣學合而為一。汕尾市海豐學宮建築,有史可查的,始自北宋,在縣城西,建築極其簡陋,以竹為牆,編草為蓋。北宋康定二年(1041年),縣令譚防將學宮徙至縣城東南隅,並易為土木建築。至南宋淳祐辛亥年(1251年),主簿鄭夢重修學宮,宋末元初,該學宮毀於兵禍戰火。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知縣鄭源重建,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知縣李嚴、正統六年(1441年)知縣林謂、正統十二年教諭鄭埕、典史陳壽先後修葺。明天順六年知縣胡廣易欞星門柱以石。成化十五年縣丞陳日光重修。嘉靖元年(1522年)教諭周鼎、訓導徐淹、宋秩協商改卜巽向,並繪製界址,自南至北約94米,自東至西約65米,佔地面積約6110平方米。
文廟大門左側為名宦祠,右側為鄉賢祠。前為欞星門,再前為黌門。文廟之東為崇聖祠,西為明倫堂,堂之前為拱橋泮池。前殿五間為土地祠,右為齋堂。又前為照壁,正面石匾勒刻“騰蛟起鳳”四字。兩邊圍牆開東西二門,門額內書“禮門義路”,外書“人聖域出名區”。文廟之後為五代祠和尊經閣,閣之左為教諭署,三進九間,右為“訓導署”,一進三間。雍正九年分陸豐縣后,訓導奉撥陸豐,“訓導署”改為“儒學館”。
海豐學宮歷經歲月滄桑,部分建築物如“尊經閣”、“土地祠”、“明倫堂”等已倒塌,現存建築有欞星門、拱橋泮池、前殿、大成殿(又稱“文廟”)和兩廂配殿。1992年復建大成殿後之五代祠。欞星門為六柱五間牌坊式,往裡是拱橋泮池。泮池往裡為前殿,前殿為懸山頂,面闊五間,深二間。前殿往裡為內院,內院緊連大成殿,前面設祭台。
大成殿是學宮的主體建築,重檐歇山頂,面闊七間,深五間,五柱穿斗式梁架。有瓜柱、插枋、雀替等裝飾。無斗拱結構。前殿圓形金柱為圓鼓形柱礎和山牆柱。大成殿廊子六支檐柱為方形小抹角柱,方形柱礎。殿內金廂兜底8支金柱,高4.53米,柱圍1.22米,圓鼓形柱礎。院中兩廂為對稱配殿,風火式山牆,面闊五間,進深一間。兩邊廊子各置6支圓形檐柱。
大成殿旁邊的兩廂配殿改作革命文物展覽室。牆上按照大革命時期原樣貼有“打倒軍閥”、“工農兵團結起來”、“蘇維埃政權萬歲”等標語,室內擺著長凳,主席台居上首,上覆紅布,按大革命時期的原貌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