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13條詞條名為文廟的結果 展開
- 南京市秦淮區文廟
-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上海市黃浦區文廟
- 中國仿古建築廟宇
- 四川省富順縣文廟
- 貴州省織金縣文廟
- 廣西省柳州市AAAA級景點
- 四川省資中縣文廟
- 貴州省安順市文廟
- 雲南省鳳慶縣文廟
- 山西省平遙縣文廟
- 吉林省長春文廟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河南省鄭州市文廟
- 海豐紅宮紅場
- 黌學
- 臨沂孔廟
- 新疆烏魯木齊市文廟
- 天津市南開區文廟
- 四川省犍為縣文廟
- 廣西恭城縣文廟
- 化州孔廟
- 甘肅省秦安縣文廟
- 哈爾濱阿城文廟
- 河南省新鄉市文廟
- 安徽省績溪縣文廟
- 山西省太原市文廟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山東省寧陽縣文廟
- 四川省渠縣文廟
- 福建省泉州府文廟
- 陝西省洛南縣文廟
- 山東省巨野縣文廟
- 福建省福州市文廟
- 安徽省桐城市文廟
- 江西省贛州市文廟
- 山東省汶上縣文廟
- 江蘇省淮安市文廟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河南省開封市文廟
- 越南河內文廟
- 山西省代縣文廟
- 陝西省府谷縣文廟
- 河南省浚縣孔廟
- 為紀念孔子在清代建立的建築
- 蕪湖夫子廟
- 黃岩孔廟
-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江蘇省江陰市文廟
- 湖南省岳陽市文廟
- 河北省平山縣文廟
- 廣西省武宣縣文廟
- 河北省正定縣文廟
- 湖南省瀏陽市文廟
- 安徽省蒙城縣文廟
- 湖南省新田縣文廟
- 江蘇省邳州市文廟
- 陝西省韓城市文廟
- 福建省漳州市文廟
- 河北省承德市文廟
- 池州府儒學
- 新會學宮
- 雲南省通海縣文廟
- 福建省安溪縣文廟
- 貴州省思南縣文廟
- 安徽省蕭縣文廟
- 吉林省吉林市文廟
- 雲南省廣南縣文廟
- 四川省都江堰文廟
- 安徽省宿松縣文廟
- 河南省永城市文廟
- 福建省上杭縣文廟
- 雲南省墨江縣文廟
- 河南省信陽市文廟
- 河北省霸州市文廟
- 道東書院
- 東台三倉新四軍槍械所舊址
- 聖人廟
- 芒碭山文廟
- 黌學院
- 感恩學宮
- 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文廟
- 遼寧省遼陽市文廟
- 湖南省石門縣文廟
- 湖南省湘鄉市文廟
- 山東省陽谷縣文廟
- 浙江省景寧縣文廟
- 安徽省望江縣文廟
- 南京市浦口區文廟
- 河南省浚縣文廟
- 山西省長子縣文廟
- 山東省樂陵市文廟
- 雲南省永勝縣文廟
- 河南省新安縣文廟
- 雲南省南澗縣文廟
- 雲南省江川縣文廟
- 雲南省澄江縣文廟
- 湖南省湘陰縣文廟
- 江西省泰和縣文廟
- 湖南省邵陽縣文廟
- 廣東省海豐縣文廟
- 河南省湯陰縣文廟
- 河北省大名縣文廟
- 河南省汝州市文廟
- 福建省黃石市文廟
- 福建省德化縣文廟
- 南京市六合區文廟
- 江蘇省南京市文廟
- 河北省邢台市文廟
- 河南省鄧州市文廟
- 山西省陽高縣文廟
- 河北省深澤縣文廟
- 福建省仙游縣文廟
文廟
貴州省織金縣文廟
織金文廟,又名聖廟、聖宮,始建於清康熙五年,也就是建平遠州(織金舊稱平遠)后的第三年。貴州糧驛道徐洪業捐谷一千石初建,后又經歷屆知州、學正不斷撥款捐銀,擴建重修,增其舊制,直至同治年間晚清名臣、鄉籍人丁寶楨捐修後宮為止。
織金文廟 位於貴州省織金縣城關鎮文化路中段南側。始建於康熙五年(1666),后屢次重建、維修。同治年間重建。坐北向南。南北長169米,東西寬47.5米,佔地面積8027.5平方米,建築面積2586平方米。由牌坊、欞星門、大成門、天子台、大成殿、崇聖祠等建築組成。現存欞星門、大成殿等建築。欞星門,四柱三間三樓,中間字碑陰刻“欞星門”3字,左陰刻“金聲”,右陰刻“玉振”。門高5.41米,寬22.5米。大成殿,面闊五間,通面闊18.25米,進深9.16米,硬山頂青瓦頂。額枋浮雕八仙過海、龍鳳圖案。殿上懸掛“萬世師表”、“生民米有”、“與天地參”、“聖集大成”4塊匾。孔聖碑,白綿石質。方首,高3.25米,寬1.08米,厚0.25米。首題“至聖先師孔子贊”7字。刻於同治年間。顏曾思孟四子贊碑,白綿石質。4碑均為方首,分別楷書陰刻顏子贊、曾子贊、思子贊、孟子贊。刻於同治年間。
織金文廟坐北朝南。南北長180多米,東西寬50餘米,佔地面積9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近3000平方米。
作為祭孔的廟宇,天下的文廟都有大致相同的格局。不過由於規模有大小之分、工藝有優劣之別、建造有設置之異,它們也顯示出各自不同的特點。織金文廟由低而高,共有五進院落,磚木結構,地面均為石板鋪就。廟宇房舍嚴整、牌門高大、石刻精美、松柏蒼翠、花木繁盛。
文廟從東西兩側的道德門進入。道德門是黑色的大理石牌坊,其上左右分別刻著“德配天地”、“道冠古今”;“魚躍”、“鳶飛”。院內正中是紅牆照壁,兩側便是進入文廟的正大門。這是兩個高大的牌坊,亦為大理石修造,其造型奇特。底座上的前後為石鼓石壺,刻滿了浮雕圖案:左坊有“麒麟噴火”、“仙鹿含草”,中間嵌著梅花石柱。橫樑上是“二龍戲珠”、“雙獅戲寶”。左坊石匾上鐫刻有“禮門”,右坊石匾上刻有“義路”,其字蒼勁有力,刻為陰文,相傳這四字為本地十二歲的謝氏神童所書,是為佳談。二坊下面立著下馬石碑,上刻“文武官員到此下馬”八字,體現出文廟整肅的氣氛。按舊制,前來祭拜的文官與武官、文科與武科士子要各從禮門、義門進出。
入禮門、義門便是泮池。這是廟裡最大的院落。兩側是正對左右牌門略高出地面的通道。中間的泮池為弧圓,其形如弓。池中有三道石橋,中間稍大,上有二層六角亭,供游池參聖的人休憩。入泮池即入學之意。科舉時代中舉之後,便要到此游觀朝聖。
泮池后往上幾級石階,往前走是並排三進的欞星門。中門上刻“欞星門”,左右門分別刻“金聲”、“玉振”。中門前有兩排長青古柏,喻經風雨、傲冰雪之意。柏樹下分列著36個圓石凳,均是中了進士、舉人的學人為感念鄉邑所送的,上面刻有呈獻者取仕的科目和名字。欞星門前的石階上有石雕護欄,兩邊栽有高大的紫荊花和果樹,其花繁葉茂、果實累累,喻士子之間的團結和睦、人才輩出。兩邊是對稱的廂房。
跨過欞星門,是大成門(戟門)。大成門是200平方米的懸山頂式建築。左邊是宦祠,右邊是鄉賢祠。這一院落的兩邊也是廂房。院中各有一根很高大的梧桐樹,樹枝四面伸展,如傘如蓋,喻鳳凰高木妻之意。
穿過大成門,便進入大成殿了。這裡的面積僅次於泮池。作為祭祀孔子的主要場所,這裡的氛圍更為嚴整肅穆,建築的層次感更加突出,其木雕石刻的工藝也更為精緻。
大成殿坐落在天子台後面的台階之上。作為文廟中的主殿,它顯得氣宇軒昂,態勢不凡。大成殿為硬山頂式建築,並排五間,封火牆高於屋脊呈寶塔狀。其木枋、照枋上有浮雕的八仙、龍鳳圖案。大殿上方分別懸掛著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年間的御書匾額。依次是“萬世師表”、“生民未有”、“與天地參”、“聖集大成”、“聖協時中”。殿內正中的龕台上沒有孔子的塑像,供奉的是九龍合抱的牌位,上書:“大成至聖先師孔子文宣素王之位”。自漢代到清代,儒家的思想學說一直佔據著主導的地位,孔子的地位不斷上升,其封號也由歷代帝王不斷追加。這“素”字便是清代追加的最後一個封號了。兩側供奉的是孔門七十二賢的牌位。
大成殿前的天子台是舉行祭孔儀式的高台。檯子四周是白色的石護欄,上方刻有透雕的雄獅、猛虎、大象、烈豹和形態各異的十二生肖,下方的浮雕圖案也各各不同,沒有重複。這些雕刻無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完美地體現出織金傳統雕刻精湛、獨特的工藝水準。天子台前正中的踏踩上斜放著一塊一米見方的圓形底八方形浮雕盤龍。名為踏踩,卻沒有踏步可以走上去,這是因為祭孔時,即使是主事的一班人,也須從天子台兩側走上去。
天子台前的兩邊分別屹立著兩塊3米多高的石碑。這是1686年康熙御制頒行天下州府勒石時所立,左面碑上刻的是《先師孔子贊並序》,右面碑上刻的是《四子贊並序》。孔子一生從事教育,親自教過的學生可謂多矣,故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之說。“四子”是孔子的學生或門人中的佼佼者:顏淵、曾參、子思、孟軻。他們或受先師器重,或將儒學發揚光大,因此而受到後人推重。兩塊贊碑下面各有一個石鼓,刻有“麒麟吐玉書”、“仙鶴含草”、“野鹿含花”的圖案,喻只要苦讀好學,便會前途無量之意。天子台下是石板光潔的場地,中間擺放著兩隻大銅鼎,用作焚香花紙、燃炮宰牲。兩側仍是東廡、西廡,供朝聖時人們盥洗、休憩之用。
在這個院落里的東廡、西廡前面有兩棵高大的桂花樹。左邊一棵是銀桂,右邊一棵是金桂。它們與文廟同齡,見證著這座古廟的興衰顯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