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病學

一門新興的醫療學科

呼吸病學是一門新興的醫療學科,研究的對象主要是呼吸道疾病(如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支氣管哮喘、肺癌)的預防與治療。隨著科學的進步,呼吸病學將會在醫學中越來越廣泛應用。

簡介


隨著社會的人口老齡化和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呼吸功能損害的各種呼吸系疾病不斷增加,如重症慢阻肺、肺心病常因感染或胸腹部手術后發生失代償性的急性呼吸竭,還有各種病因所致的急性呼衰,如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20年來,由於呼吸機等醫療器械的不斷改進,經臨床實踐,使呼吸衰竭搶救取得長足的進步。現許多大醫院和醫療中心建立起危重病人呼吸監護室,培養專業醫務人員、研製有關呼吸監護和搶救醫療設備。通過對呼衰發病機制、病理生理、呼吸支持等系統的研究,開展了切開、鼻氣管插管人工氣道機械通氣,糾正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以及酸鹼平衡失調和電解質紊亂,控制感染、鼻飼或靜脈高營養等積極搶救,從而拯救了許多患者的生命。由於呼吸監護密切與臨床相結合,使一些呼吸功能障礙的疾患,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通氣不足綜合征等發病機制、誘發因素得到認識,從而為早期診斷,合理防治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現經鼻或口鼻面罩機械通氣治療這類綜合征取得可喜的療效。
隨著科學技術和醫學事業的發展,人們不僅僅滿足於對疾病的診治,更重要的是如何預防疾病、維護和恢復呼吸功能,延年益壽,提高生活質量。現國內外均立環境保護法、每年5月31日為世界無煙日,以改善大小生活量。但這是個開始,呼吸康復醫療的基礎理論和技術尚待深入研究,21世紀將是一個呼吸康復醫學發展的時代。呼吸病學是發展中的學科,許多呼吸疾病還不了解,為進一步提高防治呼吸系疾病水平,需要臨床與基礎、邊緣學科的密切協作,在呼吸疾病領域中去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取得更大成績,救治更多病人。

研究對象


吸病學研究對象主要是咳嗽、咳痰、咯血、氣急、哮鳴、胸痛、支氣管炎等呼吸疾病,咳嗽、咳痰、咯血、氣急、哮鳴、胸痛等呼吸疾病特徵,雖為一般肺部所共有,但仍各有一定的特點,可能為學術研究提供參考。

咳嗽

呼吸病學
呼吸病學
急性發作的刺激性乾咳常為上呼吸道炎引起,若伴有發熱、聲嘶,常提示急性病毒性咽、喉、氣管、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咳嗽多在寒冷天發作,氣候轉暖時緩解。體位改變時咳痰加劇,常見於肺膿腫支氣管擴張。支氣管癌初期出現乾咳,當腫瘤增大阻塞氣道,出現高音調的阻塞性咳嗽。陣發性咳嗽可為支氣管哮喘的一種表現,晚間陣發性咳嗽可見於左心衰竭的患者。

咳痰

痰的性質(漿液、粘液、粘液膿性、膿性)、量、氣味,對診斷有一定幫助。慢支咳白色泡沫或粘液痰。支氣管擴張、肺膿腫的痰呈黃色膿性,且量多,伴厭氧菌感染時,膿痰有惡臭。肺水腫時,咳粉紅色稀薄泡沫痰。肺阿米巴病呈咖啡色,且出現體溫升高,可能與支氣管引流不暢有關。

咯血

咯血可以從痰中帶血到整口鮮紅血。肺結核、支氣管肺癌以痰血或少量咯血為多見;支氣管擴張的細支氣管動脈形成小動脈瘤(體循環)或肺結核空洞壁動脈瘤破裂可引起反覆、大量咯血,24h達300ml以上。此外咯血應與口鼻喉和上消化道出血相鑒別。

呼吸困難

按其發作快慢分為急性、慢性和反覆發作性。急性氣急伴胸痛常提示肺炎、氣胸、胸腔積液,應注意肺梗塞,左心衰竭患者常出現夜間陣發性端坐呼吸困難。慢性進行性氣急見於慢性阻塞性肺病、彌散性肺間質纖維化疾病。支氣管哮喘發作時,出現呼氣性呼吸困難,且伴哮鳴音,緩解時可消失,下次發作時又復出現。呼吸困難可分吸氣性、呼氣性和混合性三種。如喉頭水腫、喉氣管炎症、腫瘤或異物引起上氣道狹窄,出現吸氣性喘鳴音;哮喘或喘息性支氣管炎引起下呼吸道廣泛支氣管痙攣,則引起呼氣性哮鳴音。

胸痛

肺和臟層胸膜對痛覺不敏感,肺炎、肺結核、肺梗塞、肺膿腫等病變累及壁層胸膜時,方發生胸痛。胸痛伴高熱,考慮肺炎。肺癌侵及胸壁層胸膜或骨,出現隱痛,持續加劇,乃至刀割樣痛。亦應注意與非呼吸系疾病引起的胸痛相鑒別,如心絞痛、縱隔、食管、膈和腹腔疾患所致的胸痛。

學術試驗


呼吸病學著作
呼吸病學著作
(一)血液檢查呼吸系統感染時,常規血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增加,有時還伴有毒性顆粒;嗜酸粒細胞增加提示過敏性因素或寄生蟲感染。外源性哮喘患者75%有lgE升高,可排除寄生蟲感染。其他血清學抗體試驗,如熒光抗體、對流免疫電泳、酶聯免疫吸附測定等,對於病毒、支原體、細菌等感染的診斷有一定幫助。(二)抗原皮膚試驗:哮喘的過敏原皮膚試驗陽性有助於用抗原作脫敏治療。對結核或真菌呈陽性的皮膚反應僅說明已受感染,並不能肯定患病。
(三)痰液檢查痰塗片在低倍鏡視野里上皮細胞<10個,白細胞>25個為相對污染少的痰標本,定量培養菌量≥107cfu/ml可判定為致病菌。若經環甲膜穿刺氣管吸引、或經纖支鏡防污染雙套管毛刷採樣,可防止咽喉部寄殖菌的污染,對肺部微生物感染病因診斷和藥物選用有重要價值。作痰脫落細胞檢查,有助於肺癌的診斷。
(四)胸液檢查和胸膜活檢 常規胸液檢查可明確滲出還是漏出性胸液。檢查胸液的溶菌酶腺苷脫氨酶、癌胚抗原測定及染色體分析,有利於結核與癌性胸液的鑒別。脫落細胞和胸膜病理活檢對明確腫瘤或結核有診斷價值。
(五)影像學檢查胸部熒光透視配合正側位胸片,可見到被心、膈等掩蓋的病變,並能觀察膈、心血管活動情況。高電壓、體層攝片和CT能進一步明確病變部位、性質以及有關氣管支氣管通暢程度。磁共振影像對縱隔疾病和肺動脈栓塞可有較大幫助。支氣管造影術對支氣管擴張、狹窄、阻塞的診斷有助。肺血管造影用於肺栓塞和各種血管先天的或獲得性的病變;支氣管動脈造影和栓塞術對咯血有較好的診治價值。
(六)支氣管鏡:硬質支氣管鏡檢查已被纖支鏡所替代,僅必要時用於作氣管內腫瘤或異物的摘除手術。纖支鏡能深入亞段支氣管,直接窺視粘膜水腫、充血、潰瘍、肉芽腫、新生物、異物等,作粘膜的刷檢或鉗檢,進行組織學檢查;並可經纖支鏡作支氣管肺泡灌洗,沖洗液的微生物、細胞、免疫學、生物化學等檢查,以利明確病原和病理診斷;還通過它取出異物、診治咯血,經高頻電力、激光、微波治療良惡性腫瘤。藉助纖支鏡的引導還可作鼻氣管插管治療。
(七)放射性核素掃描:應用133氙霧化吸入和巨聚顆粒人白蛋白99m鍀靜脈注射,對肺區域性通氣/血流情況、肺血栓栓塞和血流缺損,以及佔位性病變診斷有幫助。67鎵對間質性肺纖維化的肺泡炎、結節病和肺癌等診斷有一定參考價值。
(八)肺活組織檢查經纖支鏡作病灶肺活檢,可反覆取材,有利於診斷和隨訪療效;近胸壁的肺腫塊等病灶,可在胸透、B型超聲或CT下定位作經胸壁穿刺肺活檢,進行微生物和病理檢查。以上兩種方法不足之處為所取肺組織過小;故為明確診治需要,必要時可作剖胸肺活檢。
(九)診斷性人工氣胸或氣腹術,可鑒別腫塊在肺或胸膜上,以及病灶有在膈上、膈或膈下。
(十)呼吸功能測定:通過其測定可了解呼吸疾病損害功能的性質及其程度。如慢阻肺等疾病表現為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而肺間質纖維化胸廓畸形、胸腔積液、胸膜增厚或肺切除術后均示限制性通氣損害。兩種通氣障礙的特點見表2-1-1。測定通氣與血流在肺內的分佈、右至左靜脈血的分流,以及彌散功能,有助於明確換氣功能損害的情況,如肺間質性纖維化疾患的彌散功能損害尤為突出。呼吸肌功能和呼吸中樞敏感性和反應性測定,再結合動脈血氣分析,對呼吸衰竭(呼衰)病理生理有了進一步了解,並能對呼衰的性質、程度、指導治療,以及療效作出全面的評價。

研究前景


佛山呼吸病學年會
佛山呼吸病學年會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慢阻肺理應下降,但據美國統計,從1979年至1986年每10萬人口中,心臟病死亡率減少12.3%、腦血管減少25.5%,而慢阻肺的死亡率增加28.8%。中國15歲以上人群中,慢阻肺平均患病率為1.88%,這嚴重影響人民健康和勞動力,給社會和個人帶來經濟損失。現通過小氣道功能測定對慢阻肺可作出早期診斷。吸煙無癥狀的青年人,其小氣道功能仍發生異常,且被動吸煙者亦受影響;戒煙7年後小氣道功能可改善,老年吸煙者戒煙可減少50%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機會。肺氣腫為不可逆的病理改變,但肺心病經合理氧療和營養,加強呼吸鍛煉,改善通氣后,肺心病可有所改善。支氣管哮喘是氣道炎症性病變引起的氣道高反應性疾病,可通過氣道反應性測定來發現。工業發達國家哮喘患病率明顯增加,病死率1987年比1980年在美國和澳大利亞、丹麥、義大利分別增加40%、60%和1倍。世界衛生組織於1993年制訂全球性哮喘防治戰略文件。我國哮喘患病率為1%,其防治對策是氣道高反應者應避免吸入各種理化刺激因素和過敏原,合理應用消炎藥(以吸入糖皮質激素為主意)和支氣管舒張劑。組織哮喘病人和醫藥人員的聯誼會,提高對哮喘的認識,消除精神心理因素,主動配合防治,從而達到預防、緩解和控制哮喘發作。由於哮喘發病機制甚複雜,故根治困難,需深入研究。可見呼吸病學發展的空間是很大的。呼吸系疾病的常見病除上述感染、慢阻肺、肺癌三大類外,10年來,對彌散性肺間質纖維化日趨重視,180餘種致肺間質纖維化疾病中,約佔64%的病因不清,呼吸病學還有待深入研究。

圖書信息


基本信息

呼吸病學
呼吸病學
作 者:朱元珏,陳文彬 主編
出 版 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6-1-1
頁 數: 1585
開 本: 16
I S B N : 9787117050463
包 裝:精裝
定價:180.00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內容全面、資迅新穎的呼吸系統疾病參考書。全書共四篇五十四章,包括了呼吸病學的基礎、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總則、以及呼吸系統疾病的各論。由幾十位資深學者根據他們的經驗和專長認真撰寫。從基礎理論到發病制都反映了目前最新的觀點,對呼吸系統常見的、複雜的、進展較為顯著的或是一些引人注目的新病種都一一作了詳盡的介紹。並且注意對診斷治療原則和進展作了介紹,因些本書的特點在他的全面、新穎和實用。可作為內科、呼吸科臨床醫師、醫學院校師生和研究人員的參考用書。
該書的特點為:(一)內容充實,綱目清楚,舉凡與臨床呼吸病有關的基礎理論、檢診方法和重要疾病均見於卷中。(二)信息新穎:全書以分子生物學為本闡明呼吸病的有關病理機制等問題,在“細胞應答的分子生物學基礎”一章中涉及跨膜信號轉導、基因表達的多級調控,在“遺傳學基礎”一章中論述了熱點的課題如疾病基因的調控,在“影像學檢查與診斷”一章中介紹了正電子發射斷層(PET)北引論了去氧葡萄糖顯像的實際應用。(三)著重於臨床應用,由於呼吸道感梁問題仍然是常見病患,該書的十二章中著重詳述病原學的診斷方法和常見微生物種類及其臨床意義,列表展示使讀者一目了然,便於臨床工作者查閱。基於上述全、新、實效等三方面特點該書將引導讀者了解呼吸系疾病的現狀,增長臨床診治能力。

目錄

第一篇 呼吸病學基礎
第一章 呼吸系統的應用解剖學
第二章 呼吸系統的應用生理學
第三章 肺的生化基礎
第四章 細胞應答的分子生物學基礎
第五章 呼吸系統免疫學
第六章 呼吸系統的受體和神經調節
第七章 呼吸系統的防禦、損傷、修復及炎症
第八章 肺臟病的遺傳學基礎
第九章 呼吸病理學的一般性特徵
第二篇 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學
第十章 呼吸系統的癥狀學
第十一章 呼吸系統疾病的病史採集和體格檢查
第十二章 呼吸系統疾病的微生物學
第十三章 肺細胞檢查
第十四章 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生化學檢查
第十五章 呼吸系統疾病的影像學檢查與診斷
第十六章 臨床肺功能檢查
第十七章 血氣分析、酸鹼和電解質平衡
第十八章 呼吸系統的超聲診斷
第十九章 纖維支氣管鏡和支氣管肺泡灌洗檢查
第二十章 胸腔鏡
第二十一章 胸膜、肺穿刺活檢
第二十二章 肺循環血流動力學檢查
第三篇 呼吸系統疾病治療學
第二十三章 呼吸系統感染的抗微生物化學治療
第二十四章 平喘治療
第二十五章 鎮咳和袪痰治療
第二十六章 肺動脈高壓的藥物治療
第二十七章 機械通氣
第二十八章 氧氣療法
第二十九章 吸入療法
第三十章 呼吸系統疾病康復治療
第三十一章 呼吸系統疾病的營養支持療法
第三十二章 呼吸系統疾病的中醫藥治療
第四篇 呼吸系統疾病
第三十三章 感染性疾病
第三十四章 氣流阻塞性疾病
第三十五章 肺血管疾病
第三十六章 支氣管和肺腫瘤
第三十七章 特發性間質性肺炎和其他瀰漫性肺疾病
第三十八章 肉芽腫性肺疾病
第三十九章 結締組織病在肺部的表現
第四十章 職業性肺病
第四十一章 理化因素所致的肺部疾病
第四十二章 呼吸睡眠調節異常
第四十三章 高原與高原(山)病
第四十四章 胸膜疾病
第四十五章 縱隔疾病
第四十六章 膈肌疾病
第四十七章 先天性呼吸系統疾病
第四十八章 少見呼吸系統疾病
第四十九章 肺移植
第五十章 急性肺損傷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第五十一章 呼吸衰竭
第五十二章 老年呼吸系統疾病
第五十三章 肺外疾病的呼吸系統表現
第五十四章 呼吸疾病診治與循證醫學
治療指南
中文索引